第一篇: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8)
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标志,计算机教学也走入了初中生的课堂,为了更好地普及计算机理论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初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计算机几乎存在于每个家庭中,因此学生们对计算机早已不再陌生,然而,如何将学生对计算机的 “娱乐” 认识,扭转为更加系统的科学化认识,是初中教学阶段的根本任务。由此,引发出计算机学科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一、明确初中计算机教学目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是这门学科系统教学的启蒙阶段,肩负着普及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操作基本指令、简单文字处理与了解简单编程等相关内容的传授任务。正确的定位初中计算机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目的的达成,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较为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将计算机的诞生及目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向学生做出一定的阐述,并对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构成进行讲解,使学生懂得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概况。其次,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由于网络的发达,也使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同时,也避免病毒的入侵。此外,对于指令应用、文字处理和简单编程这些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应当视学生群体的接
受能力来决定教学目标,不能够过深涉及,这样不但超出了初中生的兴趣范畴,同时内容过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系统教学的开展,是启蒙阶段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因此,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 “由浅入深” 地把握。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
着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首先要确立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传授式为主的,这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我们当今的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倡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因此,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要严格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此外,计算机是典型的信息交互工具,实现的是人机交流,因此,计算机教学模式也应当采取互动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一方面可以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可以及时地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信息反映给教师,并在互相沟通中使疑惑得到解答,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适用。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教学具有普通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其真实性、趣味性、参与性与开放性,是切合初中学生群体学习心态的最佳方法。同时,情景教学还具有相当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密切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考,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是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之
一。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营造具有故事背景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同时也可以将枯燥计算机基础知识、指令知识变得有趣、活跃起来,并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展开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学习困难。在情景教学法的创设过程中,特别注意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与兴趣特点,寻求适合学生对象的情景内容,由此来展开
教学活动,并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3.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计算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教学的实践性,计算机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将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提高上来。学生一次的动手实践也许往往比教师几次的强调反复更加有效。因此,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安排计算机实践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来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基本技能、找出问题所在,此外,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处理一段文字或编写简单的程序,甚至可以让学生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的家庭、爱好等等,形成电子文档的方式作为家庭作业,转变目前低年级学生心目中计算机单纯的 “娱乐” 认识,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以往受教学资源的限制,计算机实践课程所占课时比例明显不足,但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设施投入的不断扩大,初中计算机配备比例已经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应用,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成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初中学生群体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与系统知识的掌握,是开展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初衷,也是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配合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料,可以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作为一门近年来在初中阶段兴起的热门学科,计算机教学的地位与日俱增,新的教学方法也将不断地被继续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
3、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
4、缩短理论课讲授时间,强化上机训练。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5改革考试办法,加强教学评价。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毕业生,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外,考试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总之,教学中,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既要明白什么是知识,为什么这样,还要明确如何做,怎样学,有啥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认识,既要明确能力具体分解为哪些,还要明确什么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同时还要明确如何评价学生能力。三是培养怎样的学习品质、态度、情感以及思维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技巧、方法,而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在心理上猎奇、思想上向恶、行动上造假,最后危害社会。要知道,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利用计算机损害个人事小,危害他人和国家事大。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心理、良好品德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培养。
第三篇:论计算机教学方法
论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脑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总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浏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文摘》等书籍,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网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形成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风格。
第四篇:浅谈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以其形象直观、动静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按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纲要》的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学要在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因此,对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们来说有了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新近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了面向少儿的计算机培训考试系统——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简称少儿NTT)。针对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创造“情景教学”氛围,通过创设情景,协作学习,只记成功不记失败的方式,引导和调动少儿学习电脑的热情和兴趣。考试方式全部采用计算机操作。这一系统的诞生似乎成了我们在计算机教学路程上的航标,为处于摸索状态中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
《计算机教学参考资料》中几乎每一课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都曾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要点,这虽然是一种教法建议,但确有道理。在《论语·雍也》中孔丘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道理不言而喻。看来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就在于他们的兴趣。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新学期的前面几节电脑课看似简单,却不容忽视。
例如在讲解《认识计算机》这课时,因为本课所涉及的理论方面知识较多,因此本课的教学就特别需要教师重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尽量避免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套着模块和纯文字去讲,概念来概念去,这样就会使所讲内容显得呆板。让许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感到计算机很深奥,很贵重,很神秘。在受调查的一些地区,由于学校设施条件的限制,授课老师将计算机讲得像象牙塔中的贵重物品一样圣洁无比。有些学校把计算机放在装饰豪华的教室中,烘托出计算机的珍贵,使得小学生一开始接触就很拘谨和陌生,甚至产生畏惧感。这两种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和接受一件新事物,首先就必须激发他们对该事物的兴趣,而对新事物兴趣的产生就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建议在本课的教学中最好能以丰富的图饰或多媒体手段,再结合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给学生展现一个缤纷的计算机世界,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来达到绘声绘色的程度呢?在此我建议教师能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讲故事的形式融知识于故事中,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拟人化并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其中角色。将知识完全融入到故事和游戏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住,如果整堂课都能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话,我想应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会思之无路,束手无策或思不择路,急于求成,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点,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想象阶梯拾级而上,创造出新的东西,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WINDOWS下的“画笔”是一个用于绘图的工具,但在本课的讲解中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画笔”窗口作图只是计算机绘图的一种方法,让他们明确计算机绘图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再选择一些用“画笔”窗口作出的优秀绘图作品调入计算机让学生欣赏。在掌握了一些“画笔”工具的使用后,再请教美术教师,然后向学生复习讲解简单的美术知识。最重要的便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在计算机上完成一幅作品,一来可以熟练对画笔工具的掌握,二来又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你必须对他们所创作的每幅作品都尽心地去欣赏和体会,然后作点评(重点应看作品的创意如何)。起先,大部分学生都很局限,不是春天就是小朋友,显得有些单调,思量再三,我决定放弃半课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东西用“画笔”创作出来。立杆见影,此次作品有了明显的进步,各种希奇古怪的想法在他们作品中体现出来,一切都是那么可爱,有些是你根本无法想到的创新,这样他们不仅可以“畅所欲
言”,更加深了对“画笔”工具的熟悉和掌握,于是在不停的自我学习和探索中不但开拓了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是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最基础的培养就是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姿势和指法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击键的要领,能严格、自觉地按指法要求打字,逐步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这是关键之关键,掌握了这些以后就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达到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英打练习”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演示如何正确进入某一菜单,并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功能的使用,然后要求学生上机试用并模仿进入其他各项,教师仅作个别指导,最后又让学生仔细观察界面上的提示,自己摸索着找到推出“英打练习”软件的方法。当然教师还必须注意个别辅导和观察,并作出适当的语言引导,更应注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生学习计算机只能算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却对他们将来高一层次的学习大有铺垫作用。因此,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方法初探
计算机专业课门类庞杂,内容繁多,教学方法很难选择,加之职中学生的个别差异较大,使得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不能得心应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减轻教师教的压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已成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由于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参与,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空前高涨,教学效果之显著不言而喻。
本文就结合计算机课程的具体特点,就个人在实践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法”做一剖析: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把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有机地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教师对应总目标设计总任务,对应小目标设计小任务,落实到每节课中,并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基于上述思想,任务驱动教学基本方案构想如下:
1.课前:分析目标,设计任务。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教学任务,写出任务步骤和学习进程。教师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学生以预习形式进行必要的学习准备。
2.课中: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保证全组学生都能完成预定的任务)。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
3.课后:归纳整理,反馈调节。教师反思教学,学生整理知识,反馈调节教学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链和学习链,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技能熟练化,并向高层次升华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应给予重视。
二、灵活实施教学方案
1.教师做。教师要确实认识并做到这几个方面: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愿望,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2.学生学。(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最终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和技能得以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2)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改教师讲解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组内部,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小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
3.准确、科学地进行评价。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个人自评、教师点评。教师最终的总结式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价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慎重进行分组。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前测,在尊重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情况进行分组。分组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还要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
2.合理规划任务。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
3.科学组织考核。在评价考核上,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实行模块化和等级制,将所学习的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学习和考核。考核的内容应包括知识、技术、创新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四个等级。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同时还体现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改革:变“教师为中心的教”为“学生为中心的学”,变“以教助学”为“以学促教”,变“教案(备教学过程)”为“学案(备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