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时间:2019-05-12 01: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第一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组

一、立项的背景及意义

1.《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授课对象广、学生层次各异。该课程不仅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而且还是经法类和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作为经济学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至关重要。

(3)本课程作为经济类、金融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预修课程,该课程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因此,不难看出,本课程的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校总体教学质量。

2.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虽然通过《西方经济学》教学组老师的多年实践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克服了人手少、课时量大等矛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在国际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尚未真正体现在经济学的教学中。

(2)受总课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不够全面系统透彻,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于2003年12月立项,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及目标

为将我校外语强的传统特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同时更好地使我校教学同国际接轨,本次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引进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原版教材的啃读,使学 1

生习惯用英文来进行专业理论的思考和表达,同时能熟练掌握经济学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为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2.开设《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一门。为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满足要求考研深造的学生的要求,特开设此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学生的理论视角,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弱点,提升学生的发展后劲。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建设的计划,并逐步得到了实施。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讨论,项目组成员确定采用原版教材“Paul A.Samuelson & William

D.Nordhaus, ECONOMICS,16th Edition”;确定了授课具体内容;制定了与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助材料。

由于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强调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现有英文程度,因此,在双语教学的方式上我们采用英文的PPT、中英文讲解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以英文完成PRESENTATION、ASSIGNMENT、期中测试、期终考试等环节测试,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啃读原版教材,汲取原版教材中的精华。

(1)MI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②Topic1: Demand, Supply and Market Equilibrium

③Topic2: Applications of Supply and demand: Elasticity and Application

④Topic3: Supply, Demand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⑤Topic4: Demand and Consumer Behavior

⑥Topic5: Production Theory

⑦Topic6: Cost Theory

⑧Topic7: Perfect Competition

⑨Topic8: Monopoly

⑩Topic9: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 Oligopoly

⑾Topic10: 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s

(2)MA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②Topic1: Measuring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③Topic2: Business Cycle and Economic Growth

④Topic3: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⑤Topic4: Income-Expenditure Model:2-Sector,3-Sector And 4-Sector

⑥Topic5: AD-AS Model

⑦Topic6: The Monetary System

⑧Topic7: Macroeconomic Policy I: Monetary Policy

⑨Topic8: Macroeconomic Policy II: Fiscal Policy

⑩Topic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⑾Topic10: Phillips Curve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为使《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起到效果,项目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课程内容:

(1)外国经济学说史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包括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等。

(2)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在现有的经济学必修课中,我们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介绍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这些理论实证分析了市场机制的过程,而没有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作出评价,使得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全面、辨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引入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生建立科学的市场观,并对现实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3)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内容 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介绍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与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发现单纯讨论这些内容的话,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对动态的(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没有任何理解;第二,学生对70年代后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毫无了解。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就显得非常必要。

(4)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

我校绝大部分专业是涉外经济类专业,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对培养国际视野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问题是作为涉外经济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5)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研究变量,其对指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度经济学对我国的很多现实问题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掌握理论分析工具。

3.计划分工编写《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教学用书。

四、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在对2004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完满完成了与原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PPT、学生学习辅助材料、各章配套练习等教学基础资料。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已能较好地通读原版教材和理解双语教学授课内容,能较流利地运用英文分析和表述现实经济问题。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已能基本适应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与使用中文教材相比,学生满意率已有所提高。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课程辅导材料一套,共计完成30余万字。如能顺利通过答辩,我们将再进一步全面修改后印刷成册,运用于《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程的教学。

五、特色与创新

《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采用为实现高校经济学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载体。同时,《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将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更为系统和全面。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既能实现理论内容的拓展,又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合。综合而言,可以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与新意:

1.双语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与国际接轨,引进使用了原版教材,要求学生啃读原版教材,并通过英文考试等手段来保证经济学知识与英文运用能力的结合。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中国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还是用比较“中国化”的方式讲解,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做到尽可能使理论系统,避免原版教材中逻辑线索不明显的问题。

2.在《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上,主要强调理论的深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到经济学完整理论框架建立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了我校涉外专业培养的需要和中国经济现实的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而且,本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开放的,可根据需要进行不断调整,能比较贴切地反映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

六、需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随着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的提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要求都提高了,《西方经济学》作为商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要在这一次建设的基础上面,进一步抱着改革创新的精神,从以下各方面做好工作:

1.急需进一步建立经济学原版教材题库和中文教材题库,加强对学生考查的规范化程度。

2.进行经济学网络化课程建设。

3.争取尽快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以及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组2005.12.26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总结

学西方经济学后的体会

——姚斐0807011022

开始以为既然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吗,特别是数理系的我更没有必要学习!

但当学完这本书,我树立的正确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客观的判断西方经济学,目前在现实环境中,应当少一些主义之争,多一些务实态度。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像要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仍然应该学点经济学。

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决策。为什么决策是重要的呢?因为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在各种竞争性的需求之间分配有限的资源。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人们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作出更好的决策。要知道,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

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大家理解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决策,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是有关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学完了经济学,会明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使自利的个人为大家服务。也能明白,为什么今年合肥的出租车提价了,司机反而不高兴;为什么利率一上升股票就下跌;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而下岗工人却越来越多;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一生勤勤恳恳,一到59岁就贪污犯罪„„

再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政府决策的优和劣,会让人们明白为什么你需要政府,也让人们明白不要过度迷信政府。

最后,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而学科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经济学有自己的语言,如需求、供给、弹性、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均衡等。掌握了这些经济学术语,你就可以更好的思考你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经济学就像一张指路图,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你更加清晰的知道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知道了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后,就不会被蹩脚的经济学家和夸夸其谈的政治家所蒙蔽。

现在,稍微叙述下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及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学科之王”。

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18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

可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为了帮助资本主义解决它们自身问题的存在。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

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它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和缺陷,而这些

矛盾和缺陷往往造成它必须加以解决的经济问题。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

策建议,即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最后,介绍下我们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该书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和故事展开基本理论的叙述,淡化过分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陈旧模式,使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在介绍完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后直接进入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支,它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本书包含了所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为均衡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最早由英国资产阶级学的杰出代表马歇尔所提倡,并在20世纪初期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们所广泛采用。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等指点,即所谓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供给价格决定于商品的生产费,需求价格则决定于这一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这一理论把市场价格与商品价格混为一谈,把“生产消费”、“边际效应论”和“供求论”混为一体,集庸俗价值论的大成。

消费者行为理论:又称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一理论将要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考察消费者行为,可以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一是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流行歌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为了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级中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级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要素做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

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策略: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能力目标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会计、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和从事金融、会计和管理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

本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要求,请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进行。

二、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与合格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积极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各项改革,尽快把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特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自我特色。

2.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6.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注重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一支队伍,造就一种氛围,以推动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优化发展模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

1.设计一流的教学内容

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

2.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参加实际课题、讨论班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网络课堂、网上答疑、定期考核和课外沟通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建设一流的系列化教材

由主讲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教材,编写更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等。

4.设计采用一流的实践教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面授辅导。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辅导时间应根据学生的 2

自身素质和本课程的性质,本着提高学习质量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进行适度安排,其他辅导形式如电话答疑、网上教学、直播课堂等,则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怎么把握重点等进行辅导。

第二,课内外专题研讨。就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门讨论,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第三,小组讨论。在强调学生自主性、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小组讨论的作用。讨论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与经验,提出问题大家相互探讨,遇到困难相互鼓励。本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课程的几名主讲教师,不仅承担了学院每年《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保险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仍然比较繁重。个别年轻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⒈ 3年内引进2-3名博士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承担本课程或配套系列课程的主讲任务。

⒉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主讲教师对现有年轻主讲教师进行具体培养和指导,使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对外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虽然是教育部推荐的统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我校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编写一套体系完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特色的教材。

⒈近3年内编写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特色突出、受学生欢迎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⒉3-5年内编写一套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西方经济学系列教材,使这些系列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⒊编写与上述教材配套的教学指导书、重难点问题解答、习题讲解等辅助教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⒉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制作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并附上一定的参考文献资料。

⒊课程建设小组统一制作一整套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经济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重点和难点问题解答、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

(四)教学资源

⒈在进一步充实、完善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精品课堂”网站或网页。

⒉经济学教学网站或网页设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典型案例、问题解答、论文指导、考研辅导、经典名著、学习资源、热点问题、经济评论、统计资料等栏目。

⒊通过网站或网页发布学习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五)教学研究

⒈课程小组5年内完成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2-3项。⒉课程小组每年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1-2篇。⒊每一位主讲教师3年内至少发表1篇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⒋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情况,研究教学问题。⒌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开展同行评教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预期目标

力争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近期目标是在2010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总体进度

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在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9月,制定合理、详细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完成电子教案、规范课程设计;实现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媒体课件;完善教材和辅导材料。

第二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教材内容调整;完善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 5

搞活教学研究工作,撰写并发表课程建设的学术论文;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为配合教学,开设网络课堂和网上答。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学 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4-5学时)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一词的起源、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稀缺、选择、资源配置、三种经济制度、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形成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若干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假定、产权明晰假定

二、宏观经济学内容及基本假定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三、经济模型与经济量

四、静态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

供求理论(6学时)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四、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的概念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三、需求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四、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四、供求理论

五、政府政策:价格控制、限制价格、支持价格、最低工资、政府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概念与分类: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弧弹性、点弹性

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几何推导、供给弹性的因素

五、其他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六、弹性理论的应用;蛛网理论与期货市场(略讲)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

一、效用概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四、单个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三、商品边际替代率

四、预算线与预算空间

五、消费者均衡

六、需求曲线

七、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

第四章

生产理论(5-6学时)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Q=F(L,K,N,E)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生产的经济区域

五、等成本线

六、最优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七、扩展线

八、规模经济适度规模

1、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第五章

成本理论(5学时)

第一节

成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四、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五、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会计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STC,SAC,SMC

二、各种成本变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成本:LTC,LAC,LMC

二、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因素

三、成本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12+2学时)

第一节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一、市场、行业与市场类型二、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

三、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二、不同情况下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特点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价格歧视

第六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二、古诺模型

三、斯威齐模型*

四、卡特尔模型*

*第八节

博弈论初步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二、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4-5学时)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略)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概述

1、效用最大化和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原则:MRP=MFC

第四节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一、工资理论:工资的性质和种类;劳动市场的均衡;不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决定

二、利息理论:利息的决定;来源;作用

三、地租理论: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

四、利润理论:含义,种类,来源

五、洛伦滋曲线与基尼系数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自学略)

第一节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分析二、一般均衡分析

三、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

1、交易的一般均衡

2、生产的一般均衡

3、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理论

第三节

福利经济政策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学时)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造成低效率

二、寻租理论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管制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

四、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

外部影响

一、定义与分类

二、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

三、外部性的特点、对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外部性的特例)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

二、分类: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消费倾向

四、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三、对策---加强信息信号的传递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4学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二、GDP的核算方法

㈠支出法(或产品支付法或最终产品法)

㈡收入法(要素支付或要素收入法)

㈢生产法(部门法或增加值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㈠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㈡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㈢国民收入(NI)

㈣个人收入(PI)

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二、实际GDP(GNP)、名义GDP(GNP)潜在GDP(GNP)

三、人均GDP(GNP)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学时)

第一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总需求的构成

二、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三、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理论:乘数的含义、乘数的计算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

二、AD-AS模型

课时有限时以下部分以讲座形式开设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讲:4学时)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类型: 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与治理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主义观点: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

二、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交替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二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活动水平(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的波动。经济周期也叫做商业循环。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苏] 康德拉耶夫周期(1926年);

(2)[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

(3)[美] 基钦周期;

(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分类

(1)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2)分为: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四、乘数 — 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讲:2学时)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概念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和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四讲:2学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二、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需求管理(2)供给管理(3)国际经济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二、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的逆向调节;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2)计价单位;(3)贮藏手段。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四、货币政策基础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供给管理政策:(1)收入政策(2)指数化政策(3)人力资源政策(4)经济增长政策

二、宏观政策的运用

总复习(2学时)

参考书目:

1、[美]曼昆《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4、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5、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

6、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7-3-15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电大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下面介绍各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其中带“*”号的内容不做教学要求。第一章

本章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二节介绍的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三节介绍的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介绍西方经济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学生一般了解就可以,不必作为重点。

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稀缺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资源利用

四、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和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二、实证分析方法 1.理论的组成 2.理论的形成 3.理论的表述方式 *

三、实证分析工具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略)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节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就是以价格调节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正是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非常重要。本章第一节与第二节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与供给。第三节与第四节是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第五节是价格政策。

本章重点包括:(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5)均衡价格的含义。(6)供求定理。

(7)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8)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2.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1.定理的内涵

*2.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略)*3.需求定理的例外(略)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

供给 2.

供给 3.

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因素与供给函数 1.

影响供给的因素 2.

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

*2.供给定理的例外(略)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

供求定理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节

价格政策

一、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

二、支持价格

l.支持价格的定义

2.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 3.支持价格的作用

三、限制价格

l.限制价格的定义 2.限制价格的运用 3.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第三章

弹性理论

本章是前一章的继续,说明价格、收入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量的关系。这一章的实用性相当强。第一节介绍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二节介绍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第三节是弹性理论的运用。

本章的重点包括:(1)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2)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3)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与弧弹性(略)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略)

一、需求收入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三、供给弹性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应用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l.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

二、蛛网理论(略)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第一节是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概述,是以后分析的基础。第二节和第三节是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第四节和第五节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行为。这两种方法说明的道理是同样的,即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同。第六节是消费政策。

本章的重点包括:(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4)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6)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7)用无差异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8)公共物品的特征。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

二、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 2.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消费者均衡举例(略)*3.消费者均衡的证明(略)

第三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一、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

二、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略)第四节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三、边际替代率(略)

四、消费可能线

第五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

*

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比较(略)*

三、收人效应与替代效应(略)*

四、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略)第六节

公共物品与消费政策

一、公共物品与税收

*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略)*

三、保护消费者的政策(略)*

四、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略)第五章

生产理论

本章是对厂商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本章是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含长期生产理论与短期生产理论)。这种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是一种实物关系。

本章的重点包括:(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3)规模经济原理。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持证。(5)等成本线的含义。

(6)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原理。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

三、技术系数

第二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规模经济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适度规模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二、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的含义 2.等产量线的特征

*3.边际技术替代率(略)*4.脊线(略)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7-3-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本章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仍然是分析厂商行为的理论。这一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厂商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利润最大化。

本章的重点包括:(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2)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3)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4)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5)机会成本的含义。第一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第二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构成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 3.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

第三节

机会成本及其他

一、机会成本

二、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略)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五章与第六章分析了厂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从内部考虑。本章是分析厂商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章的重点包括:(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3)产品差别的含义。

(4)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价格与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l.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略)*

六、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略)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略)*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略)*

四、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略)

五、垄断竞争市场上均衡的简化分析

六、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

四、古诺解:双头垄断理论(略)*

五、拐折的需求曲线(略)

六、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 l.价格领先制 2.成本加成法 3.卡特尔

七、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论 第五节

产业政策

一、厂商生产中的社会问题

二、对厂商生产活动的限制

三、反垄断政策

四、国有化政策 第八章

分配理论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本章的重点包括:(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2)利息的合理性。(3)超额利润的来源。

(4)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5)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 3.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劳动的需求 2.劳动的供给 3.工资的决定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l.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2.减少劳动的供给 3.最低工资法

4.工会影响工资决定的限制条件 第三节

利息理论

一、利息理论

l.时间偏好与利息

2.迂回生产与资本净生产力

二、利率的决定

三、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性质

二、地租的决定

三、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决定(略)

四、准地租与经济租(略)第五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二、超额利润

1.创新与超额利润 2.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 3.垄断的超额利润

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矛盾

三、收入分配政策 1.税收政策 2.社会福利政策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

本章的重点包括:(1)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l.支出法 2.收人法 3.部门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略)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所论述的国民收人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章。

本章的重点包括:(1)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2)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3)乘数的含义与计算。(4)IS曲线的含义。(5)LM曲线的含义。(6)总需求曲线的含义。(7)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

(8)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9)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总需求的构成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l.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2.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五、乘数理论

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

(二):IS—LM模型

一、IS曲线

二、LM曲线

三、IS—LM模型

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3.长期总供给曲线

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是失业理论。第二、三节是通货膨胀理论。第四节是分析有关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各种理论。本章的重点包括:(1)充分就业的含义。

(2)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

(3)紧缩性缺口与膨胀性缺口的含义。(4)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5)通货膨胀的含义。

(6)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7)对供给推动通货膨胀的解释。(8)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

(9)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2.充分就业的含义

二、自然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四、隐蔽性失业

五、失业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1.什么是通货膨胀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3.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3.进口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

五、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略)

六、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其重点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波动的原因与规律。本章的重点包括:(1)经济周期的含义。(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3)短周期、中周期与长周期的划分。

(4)经济周期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关系。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三、经济周期的分类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历史回顾

一、经济周期理论概况: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

二、纯货币周期理论(略)*

三、投资过度周期理论(略)*

四、创新周期理论(略)*

五、消费不足周期理论(略)*

六、心理周期理论(略)*

七、太阳黑子周期理论(略)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一、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

二、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略)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其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增长的特征与原因。本章的重点包括:(1)经济增长的含义。(2)经济增长的源泉。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什么是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1.资本 2.劳动 3.技术进步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2.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设 2.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略)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四节

零经济增长理论(略)

一、增长极限论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

三、对零经济增长理论的反驳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也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重点章。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而制定的调节经济的政策,其重点是需求管理政策。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3)赤字财政政策。

(4)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5)货币政策的运用。(6)收人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l.需求管理 2.供给管理

*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略)第二节

需求管理

(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略)第三节

需求管理

(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机制 2.货币政策的工具

3.货币政策的运用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收人政策 l.“工资”物价冻结 2.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3.税收刺激计划

二、指数化政策 1.工资指数化 2.税收指数化

三、人力政策 1.人力资本投资 2.完善劳动市场 3.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四、经济增长政策

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2.资本积累 3.技术进步

4.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略)

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相机决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概论

本章把封闭经济中的分析扩大到开放经济中,介绍开放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章的重点包括:(1)开放经济的含义。

(2)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第一节

开放经济理论概况--、开放经济 l.什么是开放经 2.开放程度的衡量

*

二、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

三、国际贸易的限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

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3.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 *

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第三节

汇率理论

一、外汇和汇率 *

二、汇率的决定

三、汇率制度 l.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3.战后西方各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人均衡与调节

本章从开放经济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相关的政策调节。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开放经济中总需求与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的区别。(2)总需求与出口变动对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影响。(3)对外贸易乘数。

(4)溢出效应与回波效应。(5)对外贸易政策。(6)汇率政策。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二、IS—LM模型与国民收入均衡

三、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 1.国内总需求的增加 2.出口的增加

*

四、其他因素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略)第二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调节

一、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三、开放经济中经济调节的困境

四、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调节的原则:最优政策配合 第三节

对外经济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 1.关税政策 2.非关税壁垒

二、汇率政策 l.汇率贬值政策 2.汇率管制政策

三、对外投资政策

四、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下载《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报告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报告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新疆财经大学的学生,在财经背景的这个大环境下,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我在经济学类方面的认识很有帮助。因此......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 1.主持教师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主持教师:王社荣 联系电话:010-66490581/66490018 E-MAIL:wangshr@crtvu.edu.cn 2.课程的性质和......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为电大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辅导老师:陈雪萍)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为电大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股票的行情分析、企业人事管理......

    西方经济学复习总结

    西方经济学复习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 初级《微观经济学》很杂很乱,但总结起来不过就分为4大块: 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涉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 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 高,......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