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1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了解中小学个性发展的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培养和训练,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案例展示
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长岛真夫研究了关于班集体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实验是在小学五年级有47名学生的一个班上进行的。挑选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追踪研究这些孩子在班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和性格特征变化的情况。一个学期过后进行测定,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有显著的变化。他们从前一直不被人重视,而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担任一个学期的班级委员之后,班上在第二学期选举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级委员。另外也观察到,这6名委员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统帅性、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诚实性、责任心等特性都有所发展。从对全般学生变化的统计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立的孩子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摘自高玉祥著《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理论阐述
(一)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①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观念的形成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以公正、民主的态度评价学生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最初是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自我观念的影响作用最大,教师对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长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很难为其他过程所取代,教师看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处境是否积极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后进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改变他们的地位和学业成绩,来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及时的批评,对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暗示等,使其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李德伟(1988)发现儿童自我概念与其能力水平显著正相关,角色改变训练可以使自我概念的能力提高。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形式对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式的交往,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感,变批评为动力,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体现在教学中一要发扬教学民主;二要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的回答正确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给予宽容的纠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教师要注意避免与学生交往中出现等级性、歧视性现象,引导他们平等地、合作地交往。通过一些活动课程,如选择性的兴趣活动、保健性的体育活动、实践性的科技小组活动等,使学生在同辈群体的交往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及时得到关于自我的信息反馈,了解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差距,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各自的个性,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和谐竞争,也可以达到各自的自我完善。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理、心理特征以及道德行为的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与人的心理生活及其道德行为表现有很大关系,它对于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观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为此,教育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言行,从上课到完成作业的情况,从对待同学、老师到对待父母、邻居的言行态度,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自我检查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一般来说,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三是从活动的成果来认识自己。中学生在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质时常常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例如在开学初、其中考试后、学期结束时,分别开展“五个我”的主题班会。开学初让学生自我介绍:“我最喜欢……”、“我害
怕……”、“我的目标是……”、“我的优点是……”、“我的缺点是……”,促使学生相互了解。在学期中和期末则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与退步,用“我觉得最好的是……”、“我学不好……是因为……”、“我在……方面有了进步”、“我在……方面做得不够好”、“我希望……”类似这样的话,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儿童自我情感体验中,归属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自我认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被他人接受的程度,同集体的融合程度,在集体中的位置、参与机会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感。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有寻找归属群体,获得安全、满足和得到情感寄托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会促使个人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鼓励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小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努力,保持和集体目标一致的追求。教师对学生,不论其目前的学习状况如何,都要鼓励他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使学生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找到努力的方向。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动机,确立自我意识的目标,使学生想表现;通过班级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使学生确立自信心,敢表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爱表现。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能自我展示,发展自尊心。
(3)教育学生自爱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自爱就是喜欢自己、悦纳自己。自爱比自知更难,它可以解释为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爱惜、保护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与荣誉,这都是自爱的表现。教育学生自爱,首先要尊重他们,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调整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同时耐心委婉地要求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使之在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满足。
3.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有人研究(肖晓滢,1991)指出,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有三个方面:动作、运动的控制,情绪、情感的控制以及认识活动的控制。对学生进行自我控制教育主要是后两个方面。
(1)创造良好的师生、同伴互动情境。教师既为儿童提供行为指导,也是儿童的模仿对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保持一致性,并注意自己言行一致,让学生处于准则、要求一致的情境。同时行为的要求应基于学生认知、行为发展的水平,使学生理解并知道如何达到要求,奖惩的使用着眼于发展学生内在的动力性。这两种互动的结合,可共同促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2)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维持注意的认知策略。缺乏自我控制的儿童在活动中往往显得冲动,难以完成行为调节。研究表明,通过想象,自我暗示等认知策略的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我调节行为的提高。教育中可采用这些方法来指导或训练儿童,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以维持各种行为调节中所需的注意力。
(3)对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教育
自我调节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中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学习及行为提出任务,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控。
自我调节表现了学生的自觉性、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身的成长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从而获得最佳的成长环境。在自我调节教育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在学习、活动、性格发展等实践方面,增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我调控能力。例如,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指导,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学习的自觉性,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育者首先可以通过询问如下问题安排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主观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①自己是否会主动安排学习,是否经常在等教师的安排?
②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固定的学习地点?能否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③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是否预习,如何预习?课堂听课是否听懂还是注意记忆?能否将重点内容记下来,能否找到重点问题?是否来得及记笔记?课后是否复习,如何复习,是背、抄、默还是比较、归纳、总结?遇到困难或问题立即请他人帮助还是自己钻研、独立完成,有没有经常抄袭作业?是否像重视书面作业那样重视口头作业?注重平时学习还是注重突击?④是否学会自我评价,还是只依靠教师打成绩,如果得了高分或低分是否情绪波动?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在上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开始引导中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首先和中学生一起弄清他们需要调整的一些学习问题,然后让他们独立安排学习计划,初期要定时检查监督执行,慢慢过渡到中学生自我奖赏。通过这些步骤使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得到
训练。
(4)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使他们由教育的客体变成教育的主体。
任何一种教育,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配合,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如果只是在教师、成人的要求和阻止下,才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那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失败的教育。优良的品德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牢固地形成。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提醒的方法进行自我监督,逐步养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我教育的习惯。
(二)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性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塑造起着定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塑造学生性格的自觉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使学生的良好性格塑造成型,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师生双方都有塑造性格的高度自觉性。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包括各种人际交往,都具有塑造性格的作用,没有单独的、特殊的塑造性格的途径。虽然教育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可以出现正面的和负面的两种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具有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意识。同时也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具有明确的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意识,首先要帮助中学生定准自己的“音”,也就是让中学生自觉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自觉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和不足,这是自我调节、控制和塑造自我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应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不良的性格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好的性格特征、战胜不良的性格特征,从而激发中学生改善自己个性弱点的决心。同时还要帮助中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疏导、自我锻炼。
2.在集体活动中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学校集体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像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义务感这些良好的性格特征只有在良好的集体生活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集体,如班级、团队、组织,把它看做是陶冶学生性格的熔炉。例如,通过形成正确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塑造学生自制、守纪律、坚强、勇敢、奉献的性格。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改变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来培养性格,如长期在集体中地位低的同学,很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自信。同时,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也增加了学生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增进了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培养良好性格的必由之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主张学校里应该有生产过程,甚至是最简单的、最没有什么价值、最枯燥的也可以,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真正性格——生产集体成员的真正性格(如珍惜劳动成果、有责任心、坚持性)才能够成长起来。”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调适与训练
不过这种成果并不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所以,他又说:“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平行的教育,……只能成为一种不起作用的过程,不会有积极有用的结果。”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好逸恶劳,怕苦畏难,依赖别人,自私、任性、冷漠等性格缺陷,从劳动实践入手,并紧密结合有关事例的教育,去进行矫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关心,从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社会现象,不断培养中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社会、理解和体验社会的社会意识。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的教育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如何帮助他们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是个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1.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通俗性、商业性、消遣性的影视书刊、歌舞、时装等等流行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和发展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网络、影视片以及各种文化思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观念和行为参照系统。这些文化潮流,一方面代表了新的、快速的文化节奏,以创新、务实的风格突破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推进传统观念的转变,它可以调节人们情绪,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求知欲,但流行文化自身的特点,即文化格调不高,思想内容贫乏肤浅,会使学生想象力的聚集点偏离科学艺术,而更多地注意于情节。一个抽样调查表明,城市中学生对武打、侦探、神话类小说、影视最感兴趣,分别占他们所接受信息的69.3%和73.2%。这些情况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个性扩张和暴力行为激增。从青少年罪犯的供词中看,有超过50%的人是模仿电视作案的。现实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科学与迷信、美与丑、善与恶同时并存,这对于历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确实难以鉴别。教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懂得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力,以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健康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面对着社会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的冲击与震荡,学校与教育者要以主动的态度来迎接开放的社会文化冲击,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去影响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从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包括流行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向学生普及科学、艺术知识,以积极的选择性代替不良的盲目性与从众性,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形成科学的鉴别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的在每个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如文学创作比赛、歌舞比赛、体育竞技比赛等,满足学生娱乐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这些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主题语: [心理困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灵魂大厦日迫一日告急,这大都来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失调、失衡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素养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学校内部竞争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诸如此类等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衡量的尺度、标准,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将如何调适教师自我心理状态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二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心理视觉]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没有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具体衡量指标,它不是人的体温、血压可以通过物理器具来确定其健康与否,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通过研究论证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教师角色的认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后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抗焦虑情绪
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4、良好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5、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教师还体现在是否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是否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6、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的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例如:在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活动,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探视]
二、教师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使教师的内心受到一定的冲击,加剧了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对大部分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消积影响,但是为什么同在一种社会环境下,有的教师很快适应,有的却不能呢?
为什么有的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教师被学生气得直哭?
为什么有的教师一遇挫折和不如意就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有的教师则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的教师学生愿意找他说知心话;而有的教师学生惟恐躲避不及呢?
这些个“为什么”都与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有关。我们以为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那么作为教师将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劳逸结合调节情绪
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他们每天工作大都超出八小时。除每天正常备课、上课、辅导、批改等教学工作外,还得做学生思想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富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使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
多彩,有滋有味,从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调节情绪,锻炼体魄,陶冶情感,滋养心性增进心理健康。
2、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是社会生活海洋里的一滴水,只有把自我融入社会这个大海洋里才会不干涸。我们知道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3、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5、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我们知道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和良好体力来从事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
教师的工作属于高强度脑力劳动,而人的大脑工作的时间能量是有限的,要注意防止脑力疲劳和过度紧张。注意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协调交替,保持大脑的清醒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脑的营养
教师的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营养是大脑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注意大脑营养供给和
补充。
(3)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中小学教师应该对各种业余活动感兴趣、尤其体育锻炼。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必须每天坚持做操、跑步、打球等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因为脑力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工作之余需要强筋健骨,强化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体力、充沛的精力来从事自己所致力的事业。
第三篇: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及调适
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及调适
中小学校长是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要与普通教师一样承受教育教学的紧张与压力外,还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率先垂范、作出榜样。校长的成就动机极强,自我实现需要旺盛,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有条不紊。否则,不仅会影响领导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师生的心理。因此,校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加以调适,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
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绝大多数校长的心理是健康的,特别是普遍开展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以来,校长无论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是部分校长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校长们还存在个性弱点、角色认知障碍、人格障碍、心身障碍等困扰,这些都是值得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重视并应加以解决。
一、个性弱点
面对同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的人能轻松自如应付,工作效率高,效果好。有的截然不同,或灰心丧气或牢骚满腹。不良的个性一般有:懦弱、自私、冷漠、孤僻、狭隘、固执、多疑、优柔寡断、封闭、守旧等。这些不良个性便是产生心理疾病的个性基础,在一些中小学校长身上有部分表现,它们或多或少影响领导的健康和视野的发展。
中小学校长一般具有优于普通教师的个性特征,但是不管什么个性都有其弱点,如:快节奏、以任务为重的领导,总是把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专心致志,不愿休息,不知道如何从生理心理上放松自己,即使没有外部压力,他们也会自我产生内部压力。具有这种性格的领导,容易产生紧张、抱怨、急躁、粗暴等情绪,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而悠然自得、做事缓慢的领导处理问题稳妥,具有顽强性,善于在逆境中打持久战,但这种个性容易封闭、保守,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利进行多变的领导和创造性的工作。敏感细致、思维周密、对事物观察仔细的领导者,预见性强,布置工作细致,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这种个性经常优柔寡断、多忧多虑,在紧要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会给他的工作打上特有的个性痕迹,因此,作为学校领导,是教师的教师,应该从工作需要出发,不断克服个性上的不足,以利于事业的发展。
二、角色认知障碍
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的认知,以及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个体社会适应的程度。如果校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多重性,角色规范掌握不好,就会产生角色认知障碍。作为学校领导者,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既是组织者,又是教育者。领导的角色意识是现实的,可以直接转变为领导行为,若发生角色认知障碍,将产生管理误区,给学校管理带来危害。
常见的角色障碍表现为:在权力意识方面,有的校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领导职责,以为领导就是行使权力,却忘了职责与义务,表现为只当官不做事,只行使权力,不负责任。或者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上级指示或集体决议,不能发挥领导作用。在服务意识方面,没有认识到领导就是服务,把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对立,认为管就是“主宰”、“主持”、“包揽”,“理”就是处理事务,中小学管理就是校长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只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性,忽视二者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一面,忽视被管理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使用权力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凭主观武断,滥用权力。角色认知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而且造 成领导者强烈的心理冲突。
三、心理模型陈旧
很多校长面对当今社会的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变化,以及所带来的对教育的深刻影响,没有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校长的转化,没有从思想、态度、行为上适应社会的变革,表现为:思维老化,心理惰性强,依赖性强,知识陈旧,对传统的管理经验盲目自信,对新的观念、思想持不信任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固步自封,不愿或不能深入了解,看不到问题实质。于是,他们在学校管理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陈旧的心理模型不但阻碍校长自身的发展,更是成为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巨大障碍。
四、心身障碍
心身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身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心身障碍一般由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认知与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学校管理者的心身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1.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心动过速;2.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3.皮肤:斑秃、神经性皮炎;4.肌肉和骨骼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5.胃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6.神经衰弱,偏执,焦虑,倦怠等。这些心身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并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比如: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情绪和人格特点有关,学校领导一般有雄心,好活动,乐于竞争,为取得工作成绩而常常感到压力,长时间的焦虑、紧张、愤怒、敌意和抑郁都能导致高血压和心绞痛。消化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良情绪起了重要作用,胃溃疡的发生,是由于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激动状态下,通过内分泌的中介作用,使胃液分泌持续升高,导致充血的胃黏膜容易形成病灶。校长每天面对各种问题,情绪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如焦虑、愤怒,并过渡压抑这些不良情绪,使其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就易患胃肠疾病,甚至引起恶性肿瘤。影响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严重削弱校长们的心理健康。
一、客观因素
第一,工作压力。中小学校长每天都要面临不同的工作目标。现在,校长们普遍感到经费不足,教学投入下降,设备充实与更新难以进行,教师待遇难以提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过多干预,学校办学自主权长期得不到落实———这些压力有来自上级部门的指示、有来自社会各个部门的各种检查指导,有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有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子„„一个个目标极易引起校长们的肌体、情绪紧张,从而处于焦虑状态,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完成,往往让领导者费尽心机还难以圆满完成,甚至无计可施。这种目标障碍及其形成的压力导致校长们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1.角色冲突:由于学校工作的多元性,中小学校长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同时承担几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又是不一致,因此,校长常处于左右为难的状况。许多具有先进办学思想的领导想进行教学改革,但上级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整齐划一的评估标准、家长对子女升学的迫切愿望,常使校长的办学思想难以开展。校长们感到他们处于两难选择中:抓升学率可以立竿见影、得到社会认可,但教育价值不大;从学生长远发展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却收效慢,看不到成绩,家长、社会不能理解,甚至无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影响生源、影响教师待遇。作为学校管理者,因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引起烦躁和不安。还有的管理者希望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来为教师、学生服务,可是由于大环境并不理想,教师素质跟不上,导致改革的失败,周围人群的嘲笑,从而灰心丧气,甚至萎靡不振。
可见,中小学校长常处于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尊重需要与社会无端要求和轻视的冲突、自我表现与角色规范约束的冲突之中,冲突严重者易产生心理障碍。
2.严重的心理挫折:在学校管理中,时常会产生心理挫折。领导班子不团结,校长指挥失败;升学率下降,遭到领导、社会的批评;上级领导对学校的改革不信任,甚至否定。如果校长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那么,就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同级同事关系、亲戚朋友关系、职能部门关系和各种私下的社会关系紧紧纠缠学校领导。这些关系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困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引出更复杂的关系,难以平衡,难以协调,“剪不断,理还乱”。如:校级领导内耗不断,十分令人难受;学校的招生工作,教师的聘任,人员的安排、调动,都使学校领导心力绞瘁,左右为难。如:有的教师工作不认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有的要这争那,无理取闹;有的对领导期望过高,或不理解,如此种种,难以公平合理的解决,最终对人的情绪、心境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工作也带来威胁。
第三,价值伦理规范的约束。中国是一个讲究伦理价值道德的国家,对校长的要求更加严格,稍有触犯,来自上级、家长、同事的指责铺天盖地,在强调“升学率是学校的牌子、教师的面子、学生的命根子”的社会氛围下,许多校长明知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对,但又不得不为升学率而想方设法,他们夹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左右为难,小心谨慎,于是有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只是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作为。种种压抑、紧张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长此以往,许多中小学校长形成消极、圆滑、表里不一的个性。
二、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是生理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分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使许多学校领导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加上工作的压力,常常使生理疾病不能及时治愈,把小病拖成大病。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生理、心理的重要因素。校长们因为会议多、应酬多,于是,暴饮暴食、酗酒、嗜烟、劳逸无度,碰到检查就加班加点,紧张熬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利于自我修养、身心调适,而且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导致人格的偏执并陷入恶性循环。
2.不良的个性因素
个人的人格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它们对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和领导事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成就不佳者往往缺乏理想、进取心、自信、谨慎和不屈不挠。不良的个性不仅不利于成就的取得,而且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对领导者来说,还影响用人、育人工作。因此,校长掌握个性知识,对自己的成长,对指导教师成长都有重大意义。许多校长的困扰就在于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没办法扬长补短,甚至为个性的缺陷所累。
3.领导观、价值观的偏颇
领导,从本质上说,是在人们一定程度的信任、服从基础上,引导人们朝一定方向、目标前进并为之服务的行为。但有些学校领导不注重教师的信任、服从和自愿追随,认为我是领导,应该说了算,我领你跟,我导你行,这种领导方式不一定行得通,尤其是教师的自主意识和民主精神不断提高,人性管理得到普遍认可的社会氛围下,家长式管理行不通。有的校长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主观原因,反而抱怨群众落后,不听话,从而产生种种心理困扰。
有些学校领导,以价值的高意识看待事物,把无足轻重的事情看得太重要,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期望值超过客观事实,给自己和教师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在 学校工作中,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关系学校教育教学全局管理的事件,没必要处处留神,糊涂一点,既可使矛盾冰雪消融,又可使紧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修成大愚则为智”。对自己、对别人过多苛求,反倒贻误大事。所以,学校领导者应该改变某些价值观念,以优化领导行为。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节
中小学校长特定的角色及工作、生活和交往状况形成对心理平衡极为不利的环境。我们必须针对其心理困扰产生的原因来探讨提高校长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1.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个性修养
提高个性修养的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校长不仅要充分了解学校管理工作,了解师生员工,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然而,知人不易,知己更难。一个明智的校长必需明确自己的个性素质状况:哪些个性素质良好,要进一步发扬;哪些个性素质基本具备,需巩固提高;哪些个性素质严重损害履行校长职责,必须彻底改正。具体说,理想中的校长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是:对事业充满激情却又急而不躁,面对繁重负荷、困难、挫折和丑恶现象坚定而顽强,对师生体贴、亲近而有人情味,是非分明、严以律己,宽厚待人。
2.树立正确的领导角色意识,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学校管理者是否称职,取决于对领导角色认知是否准确。中小学校长要明确领导角色规范,提高认知水平和把握角色行为的准确性。他们在走上岗位前,就应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懂得校长的权力和职责,领会领导角色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要求。中小学校长在工作中,要根据角色规范实施领导行为,并通过检查、总结,不断提高角色适应能力。比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领导意识”可以减少和超越狭隘、自私、功利,也只有良好的领导服务意识,才能进入领导角色,这是领导者履行职责的根本点。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校长扮演的角色有特定的规范,但随社会环境的变化,校长角色还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行为规范,这样有利于减少校长的角色行为冲突,避免心理紧张。管理者对社会的适应,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创新意识。领导活动本质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教育管理更应体现创新精神。学校领导者的观念、思维、管理方法都要适应社会的变革。
3.提高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校管理工作,减轻心理负担
中小学校长应付日常繁杂的工作,常会产生不如意、愤怒、压抑、紧张的情绪。这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学校各项工作,灵活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本校实际,科学制订计划,做好实施、检查、反馈、总结,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计划与执行脱节,或有计划无检查、有检查无总结,或走过场、搞形式。学校领导最大困扰是工作任务繁重,而且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多,时间紧。这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也不是无法解决。学校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尽量不因外界因素影响正常教学管理。领导者要避免事必躬亲,要学会合理分工,真正权力下放,这样既可以调动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少过重的心理压力。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校长期望有余,关心不足,视校长们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表率,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充分看到这一职业的伟大与崇高。但是,校长们也是现实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关心。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时候,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更重要。对学校管理者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各方面,既有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也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这就要求全社会、教育 行政部门真正解决校长们的实际问题,对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也要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作为校长,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和帮助,促进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1.营造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
由素质良好、搭配合理的人员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领导内互相尊重、支持,发挥整体效能。建立良好的组织机构,使各部门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另外,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防止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或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低,心理负担重。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职工参与,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促进领导与教师的良性沟通,减少误会,使领导和教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学校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维护和促进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
3.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理解支持、理解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政策、法规、制度的制订部门,是教育方针的传送者,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更应遵循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遵循心理健康规律,改进行政和领导方法,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社会舆论,争取社会支持。学校领导者也应积极向社会宣传,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如:建立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防止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学校期望过高,或者采用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向学校提各种无理要求,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第四篇:大学生情感与性心理.doc
大学生的情感与性心理选修课论文
有感于“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
是一种美德”
摘要:爱是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男女双方相互吸引,达到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爱是千年不变用真心换取的等待,是生死相随,与子成悦,白头偕老,永古不变的约定。爱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它包括爱的感知、认知以及接受能力。爱是一种责任,无论何时开始,男女双方时刻都要怀着一颗温柔的、真诚的、感激的心,与对方共同耕耘一份感情,共同分享欢笑与成功,共同面对困难与不幸。爱是一种美德,是彼此的付出,为对方提供快乐能量,让对方活力充沛,洋溢幸福。
关键词: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付出 真心 正文: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虽然爱是千年不变用真心换取的等待,是生死相随,与子成悦,白头偕老,永古不变的约定,但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生死相随,白头偕老呢?正如陆游和唐婉《钗头凤》的伤感与无奈,又如牛郎与织女遥遥相望却不相依的悲哀。但曾经相爱过就胜过从未爱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当一切都成过去,风华不再,但甜蜜依存。爱是可以排除万难的。虽然有相爱却不能相恋的万般无奈的情况,但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纵使天各一方,也感觉不到海角天涯的存在,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道彼此在乎,付出过真爱,就足够了。所以我要说,爱情不只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美德。如果不把它看作如此,请不要随 1
便开始一段恋情。
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它包括爱的感知、认知以及接受能力。生活中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等因素不同的影响,导致爱的能力也会不同。当选择了某一个人,也就选择了某一种生活方式,生存状态。所以学会爱,学会爱的表达方式,对恋爱或婚姻中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能力与技巧。具备了这种能力,可以改变自然规则,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对方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
爱这个简单的字,包含的意义太丰富。每个人都有爱人的权利,但并非每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它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存状态等因素有关。爱的能力包括具备让对方获得物质需求的能力,还包括采取最优方法成功经营一份感情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双方发挥潜能,调动积极性的能力。热恋中的朋友,在你对对方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是否具备爱的能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呢?那就请先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你真的爱对方吗?你会为他奉献吗?你可以给对方幸福吗?你能给予和付出对方多少呢?你们在一起之后,是否具备成功的因素?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请坚持走下去,切勿患得患失。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请立即放手,切勿藕断丝连。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如果只有勇气而没有能力,那是有心无力。
爱应具备能力,在展示爱的同时,不仅使对方幸福、快乐,而且修养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净化了自己。这样的两个人才有可能携手
共度一生,成为人间佳话。让我们注重爱的能力的培养吧!
爱是一种神圣的责任,责任是爱的基础,爱的责任是共浴爱河的前提,是今后共同牵手走过平静爱之路的明灯。人生是一场苦旅,需要两个人同舟共济,共度风雨。也许两个人在牵手之前,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既然最终选择了对方,就有责任有义务好好经营这份感情。
一直很向往童话故事里的生活,在那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少了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斤斤计较,没有了各自的心怀鬼胎,剩下的就只有一颗大度和真诚的心了。大家都可以坦诚相待,两个人自然就可以甜甜蜜蜜过一辈子。现在的社会却有点随便了,大家认识不到几个小时就可以在一起,把人和动物的区别忘得一干二净了,最后受伤害的是他们自己,为图一时欢快,换来的却是一辈子的阴影,洗刷不掉的耻辱。所以,朋友,当你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请放下你的欲望,仔细想想你能担当起责任吗?考虑清楚再说,不要亵渎了神圣的爱情。爱并非简单的承诺,爱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对爱的尊重和牵手一生的信念!虽然在承担这份责任时,会很苦很累,甚至不堪重负。但是付出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享受着对方幸福的氛围。切忌把金钱和地位作为交换的砝码,那样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到头来,心被撕成了几瓣,无法愈合,时刻在消耗着自己有限的情感,那便是自作自受。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
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① 这样的机率是多大呢?所以,切勿随便牵手,更别轻易放手,爱就爱了,就该负起该有的责任。
但丁曾经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② 爱是一种美德。两个人在一起要开心快乐,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理解、相信、无私的支持对方,而不是让对方负累。有的人在恋爱初期努力展示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等到渐渐熟了之后,所有的不堪都无需隐藏,不停地向对方报怨无趣与展示丑态。其实,作为称职的恋人,不是把对方当做垃圾桶,而是应该让自己为对方提供快乐的能量,让对方感到轻松愉悦。爱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完满的,总有一方付出会多一点,那样会比较痛苦,但却是无价的,因为人透过爱情的磨练可以训练的能力不是别的方式可以达到的。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幸福。具有付出的美德,那样的爱才会矢志不渝,坚贞不改,哪怕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合,也不会有决裂的一天。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懂得了爱的真谛的人,才会懂爱,才会不顾一切狠狠爱。爱到天涯海角,也感觉不到距离的存在;爱到海枯石烂,也不会感到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让我们从此刻起,用心去体会爱的真谛吧!好好经营一份独一无二感情①
② 选自 司美娟《贵族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12-01选自 张小娴《拥抱》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05-01
吧!
参考文献:1.张小娴《拥抱》「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05-01
2司美娟《贵族张爱玲》「M」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12-013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M」天津教育出版2001-04-014戎华《你的钱包里有谁》「J」《意林》2008年 19期
作者:教科院08教育班 2008010146 聂巧
第五篇:大学生情感与性心理
《大学生情感与性心理》论文选题及要求
一、论文选题(任意选择一题)
1、试述大学生的婚姻观?
2、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3、试分析女大学生针对性侵害与性骚扰的防卫措施?
4、试分析性侵害与性骚扰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与伤害?
5、试分析大学生情感需要与同居现象?
6、试分析大学生恋爱观?
7、“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你是怎样理解的,试分析?
8、“性爱是情爱的基础,情爱是性爱的动力。”你是怎样理解的,试分析?
9、浅析性侵害与性骚扰的防卫措施?
二、写作要求
1、逻辑结构好,层次清晰,文笔流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字,姓名、专业、学号、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注释用五号字,正文用小四号字,字体不限;
3、不抄袭、不下载、不雷同;
4、3000字左右,用A4纸打印,按时交卷。8887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