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学案例——破茧而出的美丽
破茧而出的美丽
——记一次教研活动
【案例背景】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出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博采众长。刚接到通知,我们教研组要准备一堂好课参加校各学科教学比武,经过商量,决定让组里最勤恳上进的A挑下重担。选手已定,紧接着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了。
万事开头难,选题也让我们好好动了番脑筋。想要和其他组抗衡,必须要上出我们的特色。看了几册的书,却还是定不下。正当大家在苦思冥想之时,一个小插曲给了灵感。星期三看学生打了一场篮球赛,在一次暂停时,教练对一个队员说:“不要光顾着运球,篮球场上,你要时刻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每个人的方位,谁在你前面,谁在你后面,这样你才能准确地传球。”我当时立即想到,其实,不仅在篮球场上,学生不知道谁在哪里,在英语课堂上,他们也往往无法用英语表达谁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方位词。于是,我建议用方位词来作为教学内容。也许是苦想了太久都没好主意,我一说竟然大家都积极响应了。
【案例描述】
我们决定在四年级开课,学生三年级已经接触到了Where is„? It’s in/on/under the „的句型。可是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英语基础各不相同,有些课外参加学习班的固然不错,但有些来自完小的学生连三年级的in, on, under都不理解不会用。所以对于这个平时常用的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 the „并不了解和熟悉,另外四年级上册的书第一单元中出现了near。所以整合了一下整个小学英语的几册书,我们决定试着把五年级出现的behind和in front of两个方位词放到一起来上。但一节课几个词汇教学量明显不足,所以要设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并达到较好的操练巩固效果,还需要增加量度和难度。于是我们在原有的Where is„? It’s in/on/under the „的句型基础上,新加入了The „ is „的句型让学生用来巩固操练和运用。有了内容和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一试:“评价失策”
在整合了相关资料后,A忐忑不安地进行了第一次试教。问题总是出现在实践之后,我们极力安慰她的同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改进意见。其中最能达成共识的是在Warm-up环节中,教师使用Lucky star的游戏,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导入新课。然而教师用来激发兴趣的评价手段却发生了偏差。出示四张图片供学生选择,选择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直接可以得到奖品;二是需要回答问题,却并未设置奖品。这样的结果致使学生是靠运气获得奖品,而非靠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导致整节课都缺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们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教学评价,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把活动改为“Where is the „?”这句型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到,又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牵引线,所以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猜测,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表达的基础上获取奖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与评价都成为有效活动。
二试:“问题串联”
第二次试教导入阶段显然效果好多了,但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因为这节课是在体育课之后,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佳,导致教师的情绪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对于重难点句型.“The „ is „.”没有进行有效突破,如在回答“Where is the „?”学生一会用“The „ is „.”一会用“It’s „.”但对句型的意思却并不理解,所以使用得十分生疏。学生由于疲惫带来的消极感和对知识掌握不好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以致后期的巩固活动几乎有些失控了。课后,我们除了给她打气外,更多地体会到教师上课情绪和课堂驾御能力的重要性。事实说明教师除了当好上课的组织者,更应该做好课堂气氛的协调者。
三试:“缺乏延伸”
第三次试教也是最后一次试教,第二天就要比赛了,前两次的试教让她心里忐忑不安,教案背了又背,思路想了又想,我们也在办公室里当了一次又一次的学生,等到走进课堂的时候,她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我们还模拟了几个可能出现的状况,相信这次应该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了。果然没让我们失望,她顺利地上下了这节课,不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老师的发挥都显得游刃有余,师生的配合进行的非常默契,环节的过渡也显得十分自然。课后我们正要为她祝贺,这位勤恳上进的选手开口就是:“老大,老大(这是我们对组长的尊称),又砸了!”我们楞了:“没有啊!很好啊!”她急忙翻出书说:“你们看,我最后的巩固拓展阶段是不是太潦草了,如果把它改成这种形式,你们看怎么样?”我们围成圈听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因为虽然是小学英语,但也不是简单的听、说、读,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听、说、读、写同步。既然这样,在巩固延伸阶段,学生可以熟练听、说、读后自然可以加上写的渗透。不要求马上默写,但可以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进行抄写,这样的话,应该会更完美。虽然没有机会试教了,但我们觉得她的想法还是非常好,于是决定把这个环节加入。然后就是等待比赛的到来,犹如一个个迎接检阅的士兵,既兴奋又紧张。
赛课:“皆大欢喜”
比赛当天,我们以为她一定紧张极了,可她反而不紧张了,出办公室门是还风趣地说:“你们就等着迎接我凯旋而归吧!”我们笑了,是信任也是鼓励。组长说:“记住,下面坐着的孩子们等着你用最好的方法教给他们最好的东西!我们支持你,加油!”上课了,我们看着所有的问题在她面前迎刃而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她自己也相当投入,和学生和课堂已经融为一体了。看看周围其他学科的老师,平时总说听不懂英语课,但这回却一个个像学生般听得认真。四十分钟的课很快过去了,猛然发现英语课原来也同样可以上得那么轻松。皆大欢喜的结局往往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了。铃声响过,我们迎回了一位凯旋的将士,也迎来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案例反思与习得】
A教师的四次上课都是在我们团队的合作中痛苦并快乐地过来的,皆大欢喜之后,静下心来我们该对这样有意义的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意见,这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追求教学的常态化学生的主体性
有的学生说: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对我们特别好,脸上挂着笑容,语言很 温柔,课件也特别精美,真希望平时上课也可以这样。一语道破真谛,学生的心声反映了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平时上课和公开课完全是两码事。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相比之下我们的日常教学,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让学生们学到最多的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谁
会在备课中不断考虑同行们的评价呢?电教手段直观快捷,只有用的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其实我们的这次公开课就是最最常态的课,我们通过一节课如实地反映了我们平时教学的状况。希望大家认可的是我们实实在在为学生学习考虑的教学过程,而非为取悦评委的做秀。对课堂常态化的追求,可以使公开课的作用超越“这一节课”,而延伸到参与者、听课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可以让执教者快速成长,常听者常有所得。
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上课不能光考虑自己要达到的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把握课堂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死”的教案成了一双“无形的手”,它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生成而对教案作出适当的调整,把教案看作是学生学习的预案,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随机灵活的调整,要敢于摆脱教案的设计。教师要敢于追求生成,善于用好“动态生成”资源,在这次教研活动中,A的一个课堂表现,让我惊讶于一个新教师出色的教育机智。当教师在教学完in front of 之后,按预设的环节,教师让学生用“somebody is in front of me.”的句型进行操练,然而有一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激动地说出了 “somebody is in front of me, somebody is behind me.”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学生说出了下一个教学内容 “behind” A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但随之,她微笑着说: “Good!A is behind
you.Who is behind A?”没有不自然,没有唐突,自然地过渡,化解了尴尬,而且利用这样的课堂生成让学生都很好地理解了单词意思。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弹性化,追求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连连!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只有这样,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使课堂演绎得更精彩。
三、学会适当放手提供展示平台
反思这堂课的单词教学,教师一放手,学生的表现竟如此之好?那我平时的 教学是不是太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压抑了他们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潜力?我想今后应该抛弃“没有我教学生怎么学得会?”的思想,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舞台,让他们充分地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凡是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我就不要“插手”,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表达的我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上课时努力通过设问和应用性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现出运用英语的潜力,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真正“放手”,功夫还在课外。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关注平时的课堂是尤为重要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是靠几堂公开课就有很大的提高与进步,更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堂中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举手投足都应该注意。把平日中的课堂教学当作自己学习锻炼的机会,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
澳大利亚的袋鼠都为大家所熟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袋鼠需要熬上十年才有一次对决成为首领的机会。为了十年后的对决,在他们刚出生就要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没有谁可以帮助它们获胜,他们只能靠自己。在等待花开的时节,就让我们尽情地吸收露水的精华,感受阳光的普照吧!
第二篇:破茧而出范文
破茧而出
当薄薄的翅膀完全探出,新鲜的空气迎面而来。多么美妙的世界啊。伸伸四肢,扑扑翅膀,我翱翔在这陌生新奇的世界。看,天空那般澈蓝,白云如此飘逸。火红的枫叶落下,触到那薄翼,沁凉却美丽。怀着对万物的好奇,澎湃的心情,我飞离了那破碎的茧蛹。阳光刺眼,破碎的茧蛹显得丑陋孤寂。我飞向大海,看浩瀚的海天相接;我飞向森林,看浪漫的樱花漫天飞舞;我飞向北极,看冰凉的雪花洋洋洒洒
这世界被我无尽地宠爱着,崇拜般的爱慕,挥洒得淋漓尽致。可当爱抚过后,它给我带来的是沁人心骨的伤害。狂风吹打着我瘦弱的身躯,暴雨侵袭着我透明的羽翼。象片无助的叶子,逃离了树枝,流落在海上,不知所措地任其飘荡。
飘啊飘,就这般被遗落在孤岛上。一阵阵孤独侵蚀着心灵,忘了樱花,忘了冰雪,忘了飞舞的枫叶,只有痛彻心扉的泪水滑过脸颊。冰冰的,没有任何知觉。风,干了它的痕迹,却化不开心中的痛楚。
双手环住自己,望着远方忽闪忽暗的火光。希望瞬间被海水浇灭,一个决定悄然升起
张开翅膀,用尽全力,朝火心飞去。就在那刹那,投入它的怀抱。飞蛾扑火,那般执着,那般勇敢。只是,人们忘了飞蛾眼底含的那滴泪,在悄悄下降忘了它心中的那份痛,未随着身体的灰飞湮灭而消失
来世,我只要透着丝茧望天空,哪怕那只是片残缺不全的蓝天来世,我只要用翅膀感受雪花,哪怕那只是场没有结局的小雪来世,我只要躲在这小小蛹中,哪怕那只是个胆小鬼的逃避法
我只是不想再受伤,我只是想好好守着那份属于我的,永远不灭的温暖破茧而出,尝试过后,才明白什么是痛
第三篇:本科生院破茧而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本科生院破茧而出
作者:李文君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3期
2010年12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复旦在创新本科生教学管理方面将有大胆试验,计划成立本科生院,并把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以及书院等部门合并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设立本科生培养委员会,让有很高道德修养的导师进入书院辅导学生。
和本科生院相关的另外两条旧闻则是:
2010年7月13日,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第一次全体工作人员大会召开,学校宣布了本科生院干部任命决定,标志着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各项工作开始实质性运转。
2008年7月15日,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在紫金港校区蒙伟民楼召开情况通报会,学校新组建的本科生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首次集体亮相,向全校各学院和部门单位通报本科生院组建后的机构框架、工作分工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设构想,暨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宣告成立。旧有的本科生教学管理有何不足?本科生院创新之处何在?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本科生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当下,这两个问题值得每位高校管理者细细品味。
姒建敏:本科生院让教学管理更加统一高效
浙江大学副校长
浙江大学在过去几年教育部的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同时也看见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中,学校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改革原有的本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本科生院。我们的目的是努力实践和探索构建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变单一的多部门的分散决策管理为统一高效管理,增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服务功能,实现“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
新组建的本科生院以“院务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本科专业与课程教学委员会”“本科生素质发展与奖惩工作委员会”和“本科生院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3个委员会分别承担不同职责范围的规范制定,是院务委员会的咨询及执行监督机构。院务委员会下设5个职能部门,分别为“学务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教学研究处”和“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新建求是学院,专门负责大类招生后,一年级新生及专业确认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同时,我们发布了1号和2号文件,公布了本科生院院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和下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工。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一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期望解决三个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凸现的问题,一是传统的、多部门的、分散的决策管理模式已经导致了教育教学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二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学院和部门都不能承担推行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的职能;三是在实施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导师、学长、班主任和辅导员、楼长”四位一体的引导本科生成长的导师队伍。
我们将新的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称之为“一横多纵”。从操作层面来说,“一横”,就是新生进校之后,在主修专业确认之前的通识教育培养阶段,以本科生院的“求是学院”负责管理为主,专业学院协助管理为辅。“多纵”,就是本科生在主修专业确认之后,回归各专业学院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将非常有利于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不同的管理和服务特点。
卢晓东:悄然改变历史的一步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
虽然2008年浙江大学的这一组织结构变革并未引起媒体的特别关注,然而,这却是一件注定将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变革。
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向苏联学习为主,学生按专业和系科过早划分,身份归属于其专业或系科,教学也按专业和系科组织和安排。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苏式教育组织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开放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深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比较之后,通识教育以及柔性的专业课程组织模式的优点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因而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与探索。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
自上而下的一条主线是教育部发动了以“素质教育”为题的改革,力图解决学生过细的专业划分和过窄的知识结构,改革以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高校成立“素质教育”基地并鼓励高校的相关教学改革为主要方向。
部分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有以上改革是不够的,深入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组织模式的变革为基础,因而自下而上开始了教育部号召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组织变革,其代表包括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宁波大学的阳明学院和山东理工大学等。改革方向是通过调整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和过程,更好地实行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并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更广泛的学习自由——包括课程选择自由、专业选择自由和辅修/双学位教育等多层次架构个体知识结构的自由。
自下而上的改革在各高校均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而改革都局限于一隅,而在整体上呈现出新旧模式并存的双规则状态,改革过程中都遇到观念的冲突与挑战及各种困难。此时,浙江大学成立本科生院这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本科教育改革,成为对其他高校改革的支持与肯
定,使得以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中国展现出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其改革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推动。其组织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科生院内部成立“学院”,全部一年级学生进入这个学院学习,并将一年级作为主修专业确定之前的通识教育阶段。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混合实施,即学生在明确专业身份之后,在选择专业课程的同时选择通识课程。这使得通识课程指导学生专业选择的方向导引作用无法发挥,同时由于学生专业身份已定而对通识课程并不重视,通识课程往往流变为“营养学分”。将一年级作为相对集中的通识教育阶段,有助于提高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由于明确了通识教育实施的主体为学院,因而通识教育的评估和绩效考查会更有针对性。
美国高校的本科生院
就现阶段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美国拥有最完善的本科生院大学体制。在美国综合性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都设有高水平的本科生院。本科生院(Undergraduate School),多数美国高校也叫文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或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等),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本科生院则直接叫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耶鲁学院(Yale College)等。本科生院教育模式的共同点就是大学新生都将全部进入本科生院学习和生活,接受通识教育。在美国的本科生院模式中,有些是四年都在本科生院中学习和生活,有些则是前两年在本科生院学习和生活,后两年选择专业,进入专业院系学习。
文理学院类型的本科生院较为复杂,在美国综合性研究性大学,文理学院都是大学的重中之重。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并无名义上的本科生院,本科学生都在文理学院和少数专业学院中就读,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文理学院其实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本科生院。但是与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专门本科教育的本科生院不同的是,文理学院一般都培养研究生,并且在文理学院的基础上设置“文理研究生院”,而文理研究生院又是一个虚的研究生管理机构,与国内研究生院基本等同,并不实体办学。实际上,就算是哈佛耶鲁等本科生院,本科生的培养和教育,也大都是由文理学院提供的。
本科生院是美国本科教育,特别是通识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本科生院最主要的教育特色就是通识教育。同时,通识教育也是这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最重要保证。哈佛大学历时15个月调研完成的《关于哈佛学院课程调研的报告》中确定,哈佛学院本科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几乎都是本科生院(文理学院)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有一流的本科生院,本科教育在这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美国的本科教育之所以能做到打破专业局
限,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本科的组织工作是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完成的,各专业的院系只负责开课和培养研究生,它们的本科生实际上是集中的。
链接
第二,本科生院在实施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一年后,学生将回归专业学院管理,此时学生可以在大类中自由选择专业,也可跨大类选择专业。这一改革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使得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其所学专业有更高的匹配度,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本科生院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当然,如何在大学一年级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更好地组织和发挥“导师、学长、班主任和辅导员、楼长”四位一体的指导力量,是本科学院面临的最艰巨挑战。
第三,新成立的本科生院下设5个职能部门,这一设置加强了本科生教育的组织力量,将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给予同样组织级别,相对提升了本科教育的地位。
本科生院这一新的教育组织模式已经摘下盖头,可以预见,复旦大学本科生院、中南大学本科生院、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在其运行和磨合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是高等教育界的同行、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情况。有经济学家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归因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引进和自我创新),一个是生产和商业组织模式的变革,本科生院的改革就是教育生产领域的组织模式变革。这一改革能否促进这三所大学教育生产力的提高呢?三所大学在未来能否为中国和世界贡献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期待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有关中国本科教育的未来。
第四篇:凯艺,破茧而出的美丽
KEY EnglishI can speak!I can win!
凯艺,破茧而出的美丽
——献给每一位为凯艺竭尽全力的同事 当我们回眸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时,突然发觉时间的脚步移动得太快,从凯艺的孕育,到凯艺破茧而出,渐渐成长,总有点点滴滴的纪念被留在那段过去了的生命轨迹之中,其中有我们凯艺所有人的欢笑和泪水,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凯艺学员家长的大力支持和信任。
2010年10月24号,凯艺终于破茧而出。一年前的凯艺,只有三个老师、两个课程顾问和为之甚少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温暖的小家。人数虽然少,但是所有的老师没有放弃,所有的孩子没有离开,我们逐渐丰满着我们的羽翼,一步一脚印的往前走着。经历了 寒雪的煎熬,我们迎来了文一旗舰校区的开幕。
现在的凯艺,有着20多人的专业团队和近两百位学员,还有纳思教育总部及其旗下“关爱留学”、“雅思培训”的全力支持,凯艺家族不断地在壮大着,不断地进步着。虽然每走的一步都是小而艰苦,但是所有的凯艺人走的坚定,体会着其中每一步的酸甜苦辣。
凯艺成长的一幕幕,包含这所有同事的泪水和汗水,承载着所有同事的梦想和希望。当招生陷入困境时,仿佛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找不到凯艺梦想的出口,可是凯艺所有的同事一次次的努力着,一次次敲打着梦想的门,即使手被打破了皮,磨出了血,仍然坚持着。终于,我们从黑暗中迎来了阳光,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
凯艺,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那是所有的凯艺人在精心绘画着每一笔;凯艺,如同一场绚烂的烟花,那是所有的凯艺人漫长的守候;凯艺,如同一只轻盈飞舞的蝴蝶,那是所有的凯艺人经历过毛毛虫蜕变的疼痛。
没有过去的模糊,也没有未来的疑惑,这就是凯艺;真实,深刻,而又充满温暖,这就是我们凯艺所有的同事!
凯艺在茁壮成长,凯艺在不断创新,我相信一个在成长和进步的团队是对家长客户最好的回报。爱在凯艺,心的教育,用心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
凯艺英语Abby老师
城西校区:文一西路168号竞舟路口电话:0571-28200229网址:www.xiexiebang.com 城北校区:沈家路东新园北门13幢9号电话:0571-85806592
KEY EnglishI can speak!I can win!
城西校区:文一西路168号竞舟路口
城北校区:沈家路东新园北门13幢9号杭州纳思教育旗下凯艺英语(www.xiexiebang.com)0571-28200229网址:www.xiexiebang.com 0571-85806592电话:电话:
第五篇:破茧而出,快乐成长
破茧而出,快乐成长
刘卫东
358903544
记忆就像你精心保存的一片树叶,多年以后,尽管叶肉已经枯萎和干瘪,但它的脉络仍是那么清晰。教室前那一行见证我成长历程的柳树,正如我的腰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扩大了四圈年轮。2009年8月31日,作为河南招收的第一批特岗教师,踌躇满志的我来到了这所乡村学校——樊相镇中心学校——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舞台。我将与年少可爱的学生们共度春夏秋冬,分享生活的苦辣酸甜。
【初生牛犊也畏虎】
09年的一个秋日,我快步走进教室。一改往常的喧嚷,今天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真是有些紧张不安。不仅是因为学生满怀期待的眼在盯着我,更因为教室后面还坐着一位不速之客“张爱敏老师”。张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能手,在初中语文教学上造诣颇深,我这个新教师在张老师面前上课无异于关公门前耍大刀。这是我来到学校后,第一次在毫无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听课。那天我讲的是《济南的冬天》,因为紧张我把自己禁锢在讲台的一角,不敢稍微走动;又因为极度紧张而中途数次卡壳。作为老师,我表现地如此糟糕,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是不如人意。终于熬到了下课,我急忙窜出教室,逃离“苦海”,面对着操场上枯败的柳树,我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在误人子弟,自己还能不能从第十九层地狱挣扎上来。回到办公室,张老师已坐在那里,我怯怯得坐到自己的位置,不敢抬头,满是悔恨和心虚。张老师面带微笑亲切的说:“知道自己的课堂问题出在哪里了吗?”之后,张老师就像一位耐心的长者一样,就这节课给我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包括教法教态等等。她肯定了我的基本能力,还叫我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失去信心,告诉我只要肯学肯问一定能一点点的进步。回到住处,仔细反思,收益良多。也许今后还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但我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得到了信任和鼓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闭门造车,也许会得一时之乐;固步自封,只会养成思维定式。校领导极其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学不久,就组织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在那里,我听了全国名师妙语连珠的公开课和报告演讲,学习了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新乡归来,用心总结,我明白了要想钓到鱼,就要像鱼一样思考。而后,我在网上购买了多本教育专著并潜心研读,还就自己上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名师的方法策略弥补了我教学技巧上的许多不足。一边汲取名师传递的正能量,一边改进自己的课堂,学生们慢慢的喜欢上我的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有了很大改观。从此,我尝到了师从同行的甜头,凡是一有空,就往语文组其他老师的课堂去,以尽可能多得吸取本校老师最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凡是学校有派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也不管差旅条件多么艰苦,我都随团前往;但凡听到一本教育专著,就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并如痴如醉地阅读。此外,我的成长更离不开老教师无私的帮助,张老师自己教学工作很繁忙,但她还是会抽出时间为我听课、评课,一方面肯定我的进步另一方面指出我的不足。在她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下,我一点点的进步着,也曾挑灯夜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也曾为了讲公开课而在梦中摩课,也曾为了帮助学生写作文到校外踏春,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心中一个简单的梦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1年平安夜,那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三个平安夜。吃过晚饭,我正在宿舍练字,5班317的八个女同学敲开了我的屋门,她们中为首的孟婕同学小心翼翼地从背后托出一个包装精美的苹果,转递给我。并齐声祝我圣诞节快乐,还说叫我仔细数数包装纸总共多少层。我一时不明白她们的意思,就真的数了起来,1、2、3„„14、15、16,16,为什么是16层呢?我不禁提出了心中的疑问。邢金樊快嘴说到:“老师,您仔细想想。”我冥思苦想,十分着急。她们没有刁难我,共同解释说16反过来是60,亦即六月初十,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六月初十是我结婚纪念日,我结婚是在暑假里,当时她们并不知情,现在却借圣诞节表达祝福,让我一个八尺男儿,煞是感动,就差泪流满面了。此时,一天的疲惫,荡然无存,我是多么幸运,我是多么幸福,如果我没有做一名教师,如果我没有来到这所学校,那我就没有机会认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身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光阴似箭催人老,岁月如梭攒少年。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四年中,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从教时所下的决心。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行动才能成就未来。教育专著在等待我去翻阅,课堂在等待我去讲授和反思,精彩生活在等待我去记录。不须扬鞭自奋蹄,尽管教师生涯还有很长,还有许多艰难,但我将一如既往,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