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4: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第一篇:《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温暖的力量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品读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系列,字里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那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那样融洽、和谐的相处。每每打开这本书,我都被这种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温暖感染了,启发了,获得一股全新的血液,崭新的能量,重新精神振奋地投入到我的工作当中去。

早在拜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时,就已感受到了薛老师的特立独行——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别的班都在使劲上课、使劲做题时,她带着孩子们使劲地阅读,海量地阅读;学校大扫除要求各班拔掉教室外花台里的繁茂的野草时,她却据理力争,要为孩子们保留一片葱茏的绿色……这样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这样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的老师,这样一个总是从孩子生命成长角度出发的老师,我打心底里敬佩她,喜欢她!

于是,在教学四年级之前,我特地认认真真地阅读了《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果然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相当大,我经常有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完本书,我有以下体会:

一、“以树摇动树,以云摇动云。”

薛老师是个酷爱读书之人,所以,她也努力影响、带动班上的孩子们爱上读书。在语文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薛老师将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定为读书交流课,星期四还有一节朗读课。此大胆、明智之举,实在让人敬佩。在朗读课上,薛老师带着孩子们读绘本。对于绘本,我不熟悉,看了薛老师的介绍后,我对于绘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以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就应该像薛老师一样,让孩子们开始于聆听,开始于读图。在聆听、读图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拥有“具体生动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快乐”,从而“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心灵柔软的人。”薛老师不仅仅是带着孩子们读图,还引领着孩子们品悟、讨论,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发表看法见解,交流自己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除了是非善恶等原则性的问题,在大多数问题上,是不求最后定论的。孩子们讨论、各抒己见的过程,对于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以浸润为目标的朗读,涵盖一切又孕育一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本、感悟体会是必不可少的。但不一定非要分析得透彻、精准,有些道理,只要学生有感悟即可。深刻也好,肤浅也罢,因人而异。我们只追求对学生美好情感的润泽,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人生历程中,这种情感会逐渐随阅历的丰富而达到一种完美的体验。

“教育的本质是以树摇动树,以云摇动云。”这句话形象地强调了教育的带动作用。薛老师就是一个这样的树,她带动、引领着孩子们海量地阅读阅读,再让孩子们去影响父母,成为改变父母的温暖而柔软的力量。掩上书本,我的胸中忽然涌起一种冲动:我也要当一棵这样的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像薛老师那样,不管鼓励,还要真正带动孩子们读书。

二、让朗读快乐、幸福起来。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薛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她在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阅读朗读的重要:“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温暖明亮的底色,就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深陷其中的不完美的教育,不完美的生活,就仿佛是漫长无边的严寒,且用朗读,为自己织一方厚实温暖的素锦……”而 薛老师的课堂是坚持每周固定时间给学生朗读,学生汇报朗读,于是我在书中看了她与学生共同阅读的一本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得头上》一本充满童趣的图画书,老师的朗读,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认识到了弱者的愤怒不是渺小无力的;图画书《达芬奇想飞》,看着精美的图画,听着老师精心安排的学生朗读,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欣赏,心儿一起飞翔,一旦插上这飞翔的翅膀,就永远的飞翔。这就是薛老师给与学生的阅读的快乐,在这样的阅读中,书是幸福的,他找到了爱她的师生,学生是幸福的,他有一个乐于让他们读书的老师,老师是幸福的,在与孩子们读书中找了童心的快乐。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随意,但带给孩子们的却是内心最大的触动,这就是文字蛰伏的力量。

三、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总担心学生会出问题,怕班级工作扣分,于是班干部工作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然后大叫其累。我自己也是这样,每天早晨一来学校,担心班干部带不起早读,就办公室也不进,直奔教室守候孩子们早读,似乎这样才放心;眼保健操音乐一响,又

担心班上的几个捣蛋鬼作乱而扣眼保健操分,于是又闻声而起。现在想想,牵手太多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工作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风雨中才能锤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学会“放气”

读薛瑞萍的书,还让人感到贴近、平凡、真实。就说作业这件事吧。每次都有不按时交作业的孩子,哪一次能全齐,会让老师的好心情涌上胸口,涌到口腔,然后脸像桃花一样盛开。可是,继续批改,气又不打一处来了,有时会有空本子,有时会有人只做一两题意思一下。那桃花立刻谢了,那心肺立刻要爆了。

薛老师这样写道:“在我看来,63个孩子的班级,每天6个,也就是1/10的人„忘记‟或者少做,教师应当能够接受——心平气和地令他们补作业,并罚他们抄书。” “今天张三李四,明天王五赵六,再小的班级,每天也有作业不交的。这很正常。能够让全班100%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超级教师大约是有的——看云不是,看云也不打算是。看云以为明智的选择是:以平常心不挑战极限,绝对不追求虚妄和令人窒息的100%。参差不起,是生命的自然状态,也是教育应有的状态。”

读过这样的文字——舒畅!从教以来,因为一直在心里追求100%,总也达不到,于是痛苦,痛苦!今天读到这样的文字怎不快意!人是有向“惰”性的,上级布置点任务,有时作为成人的咱也会打点折扣,更何况是孩子。光气不是真理,还要懂得“放气”。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内容是那样随意、温馨,既有遭遇后进生的烦恼,也有对班级管理的高见,更多的内容是记录了她与学生开展阅读的朗读实录、后记和许多的教后记,却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洗尽铅华也从容”。在我的教育征程中,我一定会向薛老师学习、践行,让这样的温暖化为一种力量,伴随着我喝学生共同成长!我期待着,我向往着!

瓯北镇中心小学徐远远2011.12.26

第二篇:《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谭浪

和薛瑞平老师的渊源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每到我教完一个年级,即将进行下一阶段的跨越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拜读薛瑞平老师的大作。那质朴而深刻的话语,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启迪我的心智,抚平我的忧虑……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内容是那样随意、温馨,既有遭遇后进生的烦恼,也有对班级管理的高见,更多的内容是记录了她与学生开展阅读的朗读实录、后记和许多的教后记,却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洗尽铅华也从容”。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薛老师一个个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日志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在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平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在我看来,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不讨厌学校,都愿意呆在这个班级里放松,让他们觉得在教室安全自在,不遭受逼迫和羞辱,这是我的疼爱方式。”“要想让(校外的、校内的)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在课堂、耕耘在课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一定要把读书课固定到课程表内,让读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呼吸一样自然而又节律的事情。”……

想起自己的教学,想起自己的学生,不免扪心自问:对于孩子们,我有足够的耐心吗?对待他们参差不齐的发展,我的心态是否平和?我的学生是不是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和幸福?我的语文教学是否做到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心灵柔软的人”?……

在每个学期初的教学计划中,我都会冠冕堂皇地写道:“要注重培优辅差”,但实际上呢,都去“辅差”去了,培优工作基本上一片空白,读后感《《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对于那一部分不自觉的、成绩差的孩子,我格外“偏爱”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他们,以免他们掉队,拖班级后腿。但内心深处,我却深感对不起班上的优生们,我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没有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发展!薛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教师的决策一定要尽量让集体里最优秀、最勤奋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利益。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整列的火车。当最优秀者有足够的空间大步前进的时候,整体水平必将得到强劲有力的带动——身处其中的弱孩子,也终将不由自主被裹挟着进步得更快。”薛老师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而事实证明,她这样做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四年级了,我也很想在自己的班上试一试,加强培优工作的力度,争取让我班的“火车头”更好地带动班级列车稳步向前。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中还有很多教育细节值得我细细品味,在即将开启的新的教育征程中,我一定会向薛老师学习、践行,让班上的孩子们得到生机勃勃的发展!我期待着,我向往着!

第三篇: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它既然不是什么教育论也不是什么为班主任解疑答惑的书,而是由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班主任教师所写的他所教班级的一个成长日志。

在她的书中,既然并没有什么谈到什么教育理念也没谈到什么新课程改革,但却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她自称“草根教师”。她的的确确是一个“草根”,这么多年,她一直呆在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小学,这么多年,她一直带着一个班,任教语文课并做班主任。

薛老师在58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母语的种子、真诚和趣味的种子。她的孩子们多么幸福啊,当他们长大成人,回忆起这个小学校里度过的时光,不会不回想起曾经的那些诵读童谣诗长大的岁月,那些薛老师讲过的温馨的一个个故事,那些读过的一本本的有情有趣的好书,那些自己写出来的稚嫩的文字。

看着看着,始终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希望自己是薛老师的学生。真希望自己是薛瑞萍老师班上的一位学生,哪怕只是一位普通的,只懂得倾听的学生。当薛老师的学生肯定很幸福,经常能“品尝”到精彩的绘本;可以和同学老师一起侃侃而谈;可以为了参加比赛赢得精美奖品而努力;时时刻刻汲取着文本的精华……那样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但这辈子只能在书外成为薛老师的学生了,但也许可以成为像薛老师一样的教师,即使只是幻想,也因为自己有这样大胆的想法而高兴。读过就会有收获,不管那收获是多的或是微乎其微的,只要对自己说:我读过了,我收获了!

第四篇:破茧而出范文

破茧而出

当薄薄的翅膀完全探出,新鲜的空气迎面而来。多么美妙的世界啊。伸伸四肢,扑扑翅膀,我翱翔在这陌生新奇的世界。看,天空那般澈蓝,白云如此飘逸。火红的枫叶落下,触到那薄翼,沁凉却美丽。怀着对万物的好奇,澎湃的心情,我飞离了那破碎的茧蛹。阳光刺眼,破碎的茧蛹显得丑陋孤寂。我飞向大海,看浩瀚的海天相接;我飞向森林,看浪漫的樱花漫天飞舞;我飞向北极,看冰凉的雪花洋洋洒洒

这世界被我无尽地宠爱着,崇拜般的爱慕,挥洒得淋漓尽致。可当爱抚过后,它给我带来的是沁人心骨的伤害。狂风吹打着我瘦弱的身躯,暴雨侵袭着我透明的羽翼。象片无助的叶子,逃离了树枝,流落在海上,不知所措地任其飘荡。

飘啊飘,就这般被遗落在孤岛上。一阵阵孤独侵蚀着心灵,忘了樱花,忘了冰雪,忘了飞舞的枫叶,只有痛彻心扉的泪水滑过脸颊。冰冰的,没有任何知觉。风,干了它的痕迹,却化不开心中的痛楚。

双手环住自己,望着远方忽闪忽暗的火光。希望瞬间被海水浇灭,一个决定悄然升起

张开翅膀,用尽全力,朝火心飞去。就在那刹那,投入它的怀抱。飞蛾扑火,那般执着,那般勇敢。只是,人们忘了飞蛾眼底含的那滴泪,在悄悄下降忘了它心中的那份痛,未随着身体的灰飞湮灭而消失

来世,我只要透着丝茧望天空,哪怕那只是片残缺不全的蓝天来世,我只要用翅膀感受雪花,哪怕那只是场没有结局的小雪来世,我只要躲在这小小蛹中,哪怕那只是个胆小鬼的逃避法

我只是不想再受伤,我只是想好好守着那份属于我的,永远不灭的温暖破茧而出,尝试过后,才明白什么是痛

第五篇:本科生院破茧而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本科生院破茧而出

作者:李文君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3期

2010年12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复旦在创新本科生教学管理方面将有大胆试验,计划成立本科生院,并把教务处、招生处、学生处以及书院等部门合并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设立本科生培养委员会,让有很高道德修养的导师进入书院辅导学生。

和本科生院相关的另外两条旧闻则是:

2010年7月13日,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第一次全体工作人员大会召开,学校宣布了本科生院干部任命决定,标志着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各项工作开始实质性运转。

2008年7月15日,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在紫金港校区蒙伟民楼召开情况通报会,学校新组建的本科生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首次集体亮相,向全校各学院和部门单位通报本科生院组建后的机构框架、工作分工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设构想,暨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宣告成立。旧有的本科生教学管理有何不足?本科生院创新之处何在?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本科生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当下,这两个问题值得每位高校管理者细细品味。

姒建敏:本科生院让教学管理更加统一高效

浙江大学副校长

浙江大学在过去几年教育部的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同时也看见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中,学校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改革原有的本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本科生院。我们的目的是努力实践和探索构建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变单一的多部门的分散决策管理为统一高效管理,增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服务功能,实现“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

新组建的本科生院以“院务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本科专业与课程教学委员会”“本科生素质发展与奖惩工作委员会”和“本科生院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3个委员会分别承担不同职责范围的规范制定,是院务委员会的咨询及执行监督机构。院务委员会下设5个职能部门,分别为“学务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教学研究处”和“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新建求是学院,专门负责大类招生后,一年级新生及专业确认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同时,我们发布了1号和2号文件,公布了本科生院院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和下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工。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一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期望解决三个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凸现的问题,一是传统的、多部门的、分散的决策管理模式已经导致了教育教学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二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学院和部门都不能承担推行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的职能;三是在实施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导师、学长、班主任和辅导员、楼长”四位一体的引导本科生成长的导师队伍。

我们将新的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称之为“一横多纵”。从操作层面来说,“一横”,就是新生进校之后,在主修专业确认之前的通识教育培养阶段,以本科生院的“求是学院”负责管理为主,专业学院协助管理为辅。“多纵”,就是本科生在主修专业确认之后,回归各专业学院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将非常有利于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不同的管理和服务特点。

卢晓东:悄然改变历史的一步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

虽然2008年浙江大学的这一组织结构变革并未引起媒体的特别关注,然而,这却是一件注定将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变革。

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向苏联学习为主,学生按专业和系科过早划分,身份归属于其专业或系科,教学也按专业和系科组织和安排。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苏式教育组织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开放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深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比较之后,通识教育以及柔性的专业课程组织模式的优点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因而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与探索。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

自上而下的一条主线是教育部发动了以“素质教育”为题的改革,力图解决学生过细的专业划分和过窄的知识结构,改革以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高校成立“素质教育”基地并鼓励高校的相关教学改革为主要方向。

部分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有以上改革是不够的,深入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组织模式的变革为基础,因而自下而上开始了教育部号召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组织变革,其代表包括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宁波大学的阳明学院和山东理工大学等。改革方向是通过调整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和过程,更好地实行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并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更广泛的学习自由——包括课程选择自由、专业选择自由和辅修/双学位教育等多层次架构个体知识结构的自由。

自下而上的改革在各高校均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而改革都局限于一隅,而在整体上呈现出新旧模式并存的双规则状态,改革过程中都遇到观念的冲突与挑战及各种困难。此时,浙江大学成立本科生院这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本科教育改革,成为对其他高校改革的支持与肯

定,使得以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中国展现出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其改革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推动。其组织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科生院内部成立“学院”,全部一年级学生进入这个学院学习,并将一年级作为主修专业确定之前的通识教育阶段。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混合实施,即学生在明确专业身份之后,在选择专业课程的同时选择通识课程。这使得通识课程指导学生专业选择的方向导引作用无法发挥,同时由于学生专业身份已定而对通识课程并不重视,通识课程往往流变为“营养学分”。将一年级作为相对集中的通识教育阶段,有助于提高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由于明确了通识教育实施的主体为学院,因而通识教育的评估和绩效考查会更有针对性。

美国高校的本科生院

就现阶段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美国拥有最完善的本科生院大学体制。在美国综合性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都设有高水平的本科生院。本科生院(Undergraduate School),多数美国高校也叫文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或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等),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本科生院则直接叫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耶鲁学院(Yale College)等。本科生院教育模式的共同点就是大学新生都将全部进入本科生院学习和生活,接受通识教育。在美国的本科生院模式中,有些是四年都在本科生院中学习和生活,有些则是前两年在本科生院学习和生活,后两年选择专业,进入专业院系学习。

文理学院类型的本科生院较为复杂,在美国综合性研究性大学,文理学院都是大学的重中之重。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并无名义上的本科生院,本科学生都在文理学院和少数专业学院中就读,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文理学院其实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本科生院。但是与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专门本科教育的本科生院不同的是,文理学院一般都培养研究生,并且在文理学院的基础上设置“文理研究生院”,而文理研究生院又是一个虚的研究生管理机构,与国内研究生院基本等同,并不实体办学。实际上,就算是哈佛耶鲁等本科生院,本科生的培养和教育,也大都是由文理学院提供的。

本科生院是美国本科教育,特别是通识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本科生院最主要的教育特色就是通识教育。同时,通识教育也是这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最重要保证。哈佛大学历时15个月调研完成的《关于哈佛学院课程调研的报告》中确定,哈佛学院本科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几乎都是本科生院(文理学院)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有一流的本科生院,本科教育在这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美国的本科教育之所以能做到打破专业局

限,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本科的组织工作是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完成的,各专业的院系只负责开课和培养研究生,它们的本科生实际上是集中的。

链接

第二,本科生院在实施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一年后,学生将回归专业学院管理,此时学生可以在大类中自由选择专业,也可跨大类选择专业。这一改革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使得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其所学专业有更高的匹配度,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本科生院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当然,如何在大学一年级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更好地组织和发挥“导师、学长、班主任和辅导员、楼长”四位一体的指导力量,是本科学院面临的最艰巨挑战。

第三,新成立的本科生院下设5个职能部门,这一设置加强了本科生教育的组织力量,将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给予同样组织级别,相对提升了本科教育的地位。

本科生院这一新的教育组织模式已经摘下盖头,可以预见,复旦大学本科生院、中南大学本科生院、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在其运行和磨合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是高等教育界的同行、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情况。有经济学家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归因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引进和自我创新),一个是生产和商业组织模式的变革,本科生院的改革就是教育生产领域的组织模式变革。这一改革能否促进这三所大学教育生产力的提高呢?三所大学在未来能否为中国和世界贡献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期待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有关中国本科教育的未来。

下载《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

    读《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刘慧 砂子塘泰禹小学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到《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作为教师的灵魂一直都被薛瑞萍老师的真知灼见洗礼着。她率真、随性,张扬个性......

    破茧而出,快乐成长

    破茧而出,快乐成长 刘卫东 358903544 记忆就像你精心保存的一片树叶,多年以后,尽管叶肉已经枯萎和干瘪,但它的脉络仍是那么清晰。教室前那一行见证我成长历程的柳树,正如我的腰围......

    有信心者破茧而出

    有信心者破茧而出 信心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条件之一。 -------题记蓝天是大雁的专属地,在那里,大雁可以自由的穿梭云层,它那矫健的身姿,轻健的翅膀不停的在天上来回飞跃,多么......

    不断进取破茧而出(MBA 励志)

    不断进取破茧而出 ----记MBA1992级滕淑敏 和滕学长见面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她当年是以第一名的毕业成绩离开清华经管的。我们还知道,她考上经管学院那年38岁,毕业时41岁。同年,4......

    电视剧破茧而出故事梗概(合集五篇)

    24集电视连续剧《破茧而出》故事梗概 电视剧《破茧而出》故事梗概年轻的蓝鱼玩具公司总经理左兆丰,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在一场庆祝玩具“中国娃娃”与美国签约的宴会上被好友翟......

    作茧自缚与破茧而出美文

    一天,一位中年人一如往昔地夹着公文包去公司上班。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终坐上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只有他自己......

    凯艺,破茧而出的美丽

    KEY EnglishI can speak! I can win! 凯艺,破茧而出的美丽 ——献给每一位为凯艺竭尽全力的同事 当我们回眸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时,突然发觉时间的脚步移动得太快,从凯艺的孕育,到......

    英语教学案例——破茧而出的美丽

    破茧而出的美丽 ——记一次教研活动 【案例背景】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出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博采众长。刚接到通知,我们教研组要准备一堂好课参加校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