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尝试大全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贵港市港北区贵城永明小学陆余伟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在习作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一些积极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角度习作
多角度习作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即写作形式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品。如写读后感,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写。二是主题上的多角度,即思想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如学校运会比赛后,我让学生以《超越自我》为题作文,一部分学生的立意是“为祖国刻苦锻炼身体”;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立意是“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只有一个学生立意与众不同:她在田径项目40米往返跑比赛中,看到不少同学从自己身后越过,发现自己落后了,于是信心不足,速度渐慢。这时隔壁班同学李肖玲不顾气喘,也不怕影响自己的成绩,边跑边喊:“梅梅,加油!千万不要停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听到喊声,她浑身是劲,跟上学友,跑呀,超呀,跑呀,超呀„„嗬!结果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为此她的立意是“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我对这三种立意都给予肯定,同时,特别称赞第三种立意,富有创造性。习作批改之后,我发现有几位学生修改了自己的立意,写出了立意新颖的作文。
二、扩展性描述
扩展性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精炼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的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讲三个小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十年之后,终于体会到幸福是什么。那么这三个小牧童分手后,是怎样经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出幸福是什么呢?课文中通过人物之口,讲得很简略。我就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以《分手之后》为题,进行想像作文,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牧童,用第一人称来写。结果,很多学生的习作既联系了课文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对幸福的体验,大部分都写得比较成功。
三、推测性填补
推测性填补,就是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结局。通俗地说,就是给故事加新的结尾,也许可以叫做狗尾续貂吧。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想像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他人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变通而独特。这时,新奇的设想就会出现,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学了《穷人》一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桑娜拉开帐子,渔夫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今后的生活中,渔夫、桑娜会怎么做?他们的生活如何?”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让学生把这些想像的内容写下来。由于学生相互启发,思维活跃,因而能较快完成习作,而且故事结局大大出人意料。
四、组合性编写
组合性编写就是引导学生把两个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需要学生能迅速找到不同材料的结
合点,巧妙安排、合理想像,因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如学过《少年闰土》和《第一场雪》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情节与 《第一场雪》中描写雪景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想像闰土在鸟声中醒来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他是怎样在雪地里捕鸟的„„这样的练习,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和缓、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延迟评价的尝试。如上文讲到读了《穷人》一文后,引导学生想像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一家是怎样做的,生活如何?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想像,如果此时教师过早进行评价,就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等到学生把自己的看法都充分表达出来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讨论,评议想像中存在的不合理处,最后让学生成文。延迟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充分自由,学生的许多创见就会在这种互相启发的氛围中激发出来。
六、淡化切题要求
在习作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高分,过分强调审题、切题。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充满了童真童趣,可是由于不够切题就被老师判为不及格,逼得学生过度依赖《小学生作文选》等参考性书籍或材料,习作时实行“对号入座”,甚至涉嫌抄袭,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在评分时淡化了切题的要求,只要学生是有
感而发,内容具体、真实,情感真挚,语句通顺,有中心,就给高分,只是在总批中指出不够切题的毛病,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联系写作时才不会有顾虑,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我想,如果我们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文风活泼一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学生今后就有可能走上趣味盎然创新之路。
(此文曾获2009年广西区中小学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高邮市城北小学 朱德鹏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新世纪最渴求的是什么呢?正如国家教育部副主任应俊峰先生所指出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最大的需求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具有“创新,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实践转化能力” 的人才需求。
在这里我仅就现代信息技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计算机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一、利用外界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就要从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那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尝试利用学生自己的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即把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入到其他年级或其他班级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作品的展示激励他们产生超越同伴的愿望和需要增强学习动机。
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利用学生作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曲线的画法》时先找出其他同学在画曲线时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作品都非常羡慕,并流露出自己也想尽快参与到活动中的感情,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有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欲望,在开始讲课时,我总是很明确的告诉学生这 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工具,并且展示用这个工具完成的作品,使学生在感官上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整体感知,有时先给出作品,让学生讨论,这幅作品中老师用了什么工具,学过的工具学生一经讨论就能很全面的找出,没学过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提出的疑问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效果也是很好的。
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学生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才会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利用学生作品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作品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作为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并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撞击出想象力的火花。
二、激发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常常先打开校园网,把我校学生在网上参加比赛的多份作品进行展示,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学校同学美丽的作品在网上展示时,都感到了无比新奇、惊讶、羡慕,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下,教师讲授了各种绘图工具的功能,然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绘画,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出各种美丽画面。兴趣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但画出了人物、大树、房子、鲜花等物品,还画出了一些科幻的极具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说兴趣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谈起创新,往往有一种神秘和渴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集中比较选择最优,最新的想法和做法。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我们都把它分为基本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基本题由教师指定,而拓展题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思考。如让学生设计“运动衣”时我们只给出基本形状,而具体的样式、颜色等由学生自己来考虑,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认真地对运动衣进行钩线、添加颜色、设计图案或根据需要自己选定文字、效果等操作,最后作品有足球服、篮球服及卡通式样等多种多样的款式,这种多面向、多角度的练习,不仅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造能力。
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时都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讨论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学生完成绘画任务后,进行作品展示、学生自己讲解创作构想、意图及达到的预期效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建议,创设一种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能力。我们让学生以《你心中的美丽校园》为题进行绘画,本课教学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的同时,还让学生幻想你心中校园是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设计。学生们任意想像,作品多种多样,有为学校添加喷泉、足球场、草地,有的甚至画出童话般色彩。最后评出好的作品,由学生相互交流,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联想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在利用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究:如少数学生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或同伴的见解,缺少积极动脑独立钻研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常以模仿他人的方式逃避,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思想上鼓励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积极尝试、大胆创新。我们认为只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学生都会从中获取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发展。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学生在团体中成长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使每个人都多学一点知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学生协作学习的含义也在于此,这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平时上课时,我把大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选一个有组织能力并且技高一筹的学生做组长,协调本组的具体事务。以前讲授新课时总有很多同学举手提问题,教师总是顾东顾不到西,急得满头大汗,而学生急 得大吵大叫,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整个教室里乱哄哄的。现在每组中由各个小组长牵头负责,同学们互相帮助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此举不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多少想法汇集到一起总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体意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也还在思考之中。但我深信,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目 录
提 纲.„„„„„„„„„„„„„„„„„„1 论文摘要 „„„„„„„„„„„„„„„„„„2 关 键 词 „„„„„„„„„„„„„„„„„„2 正 文 „„„„„„„„„„„„„„„„„„2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3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3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4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5
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六、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提 纲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对已有事实与背景材料作出逻辑分析,就难以获得明晰的数学问题,没有在逻辑上对问题的预设进行思考,就难 于确定为求解问题需要搜集些什么样的材料。没有逻辑推理在思维活动中的运用,不采用它来组织有关新概念和新思想的联系,新的假设就难以建立。但是新问题的发现,新思想的提出,又主要是靠直觉思维的。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中学生视野的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本人在具体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的: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引导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以及诱发学生数学的灵感等发面论述了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正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教学的全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方是教学的根本,正所谓“给人以鱼,不如给人以渔”,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作用下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重 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联系,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独特性、多向性、求异性和开放性、发展性、灵活性和简约性,它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不断扩展思路,选择最佳途径的过程,也是从已有思路出发,在选择科学信息中,依靠直觉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猜想和创意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去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以一种发现问题的心态去听课,去理解教材,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在策略方法上,应注重指导、提示、点拨、启迪智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培养兴趣则是热爱的先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起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一)重视和尊重学生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无拘无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孔子所培养的子路、颜回的经历足以体现这一思想。
(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乐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的开、驰得远。把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无所顾忌,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有所发展。试想:在在一个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多大的发展。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的知识精编成简短的故事或一个个情景片段等,如做一些保险业务、汽车运输、有奖促销等题目,这样既贴近生活,学生也有兴趣学习。根据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路或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在引导学生思索新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生与熟”“顺与逆”的转化,从“生与熟”转化为例,当遇到到某一个“生”问题难以发现其中包括新联系时,可借助联想将它转化成“熟”问题加以解决,而对“熟”问题要寻求最佳解法时,则需要转换一下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把“熟”转变成“生”长此以往双向思索的习惯,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机率就会增多。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学会生存》),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问题过于单
一、枯燥甚或机械,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没有空间,也就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应试教育下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放飞学生的思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这里思维空间包含两个方面:
(一)时间上
这里的时间指教师提出问题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教师要有足够耐心去等待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这一点许多老师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往往花好长时间编出一个好的题目,结果匆匆收场,不光没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反而得到了窒息,这样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空间上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空间上的跨度即要有纵深感,要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哪怕是一点点。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这一个方面的能力,这当然不是指那些难、繁、偏、旧的题目。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的练习,学生能有所创新的题目。在学习圆时,我问学生:车轮为何做成圆形,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上楼梯圆形车轮还有优点吗?你能帮助设计吗?作为活动题让学生思考,是很有好处的。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数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平时关心、信任和爱护学生外,教师还要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包括学习目的性在内的精神追求,渊博的知识、姻熟的教学艺术,去揭示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奥秘和展示数学知识内部那种紧密而和谐美妙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1厘米、17厘米、9厘米、7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1、17、9厘米,11、9、7厘米和11、17、7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7厘米、9厘米、7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 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柳树和松树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探索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探索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b,c//d,∠1=115,⑴求∠2与∠3的度数,⑵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
1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 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c//d求证:∠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1=∠2,求证:c//d。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创新学习所必备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这应成为我们以后教与学的着力点。
(四)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2/
29、12/
11、96/89、16/1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29/
32、11/
12、89/96、15/16),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带给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不要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给他们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既要注重点,更要注重面。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为何要我们的孩子不拘一格呢?给学生一片自由天空,让学生想象插上翅膀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动手解题、动手编题,即使是成题也要尽可能找出更好的解法,师生都要做到在不疑处生疑,时刻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利民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2月
[2]谢传健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文卫星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J]数学教学通讯,2004,(10)
[4]叶良军 《数学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若干方法浅议》 [J],数学月刊2000.(7)
[5]徐广华 《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J)数学通讯,2001
第四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宾市金秀县忠良中心校 黄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就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二要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三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四是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材这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的特色,思想有意义,立意较新颖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在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我们小学各年段的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不同。如《我敬佩的一个人》、《难忘的教训》、《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帮小鸡洗澡;有的写给小猫剃胡子;有的写小时候模仿妈妈洗 米却把盐当米来洗。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才有成功感。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就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其他类型作文了.然后在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
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除人脑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作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引导学生走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误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模仿是人类好奇心理活动促发的一种行为现象,它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并通过思考去发现视野以外的事物。小学生最具模仿性,教师不仅要爱护和关心这种模仿性,更要把它引导到智力发展的轨道上去。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求写一篇新体栽新要求的文章,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熟练—创造”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就可以写《我的家乡》。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
2、通过“同中求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 千篇一律,题材不新颖。如:一写到妈妈,就是我半夜生病了妈妈送我上医院,下雨了妈妈到学校接我回家。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同中求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就能激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写作文《我的启蒙教师》,绝大多数学生写一年级老师,经老师点拨后,同学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有的写爸爸、妈妈,有的写幼儿园老师,还有的写小伙伴、邻居的长辈,甚至有的同学写到一只小鸟、一只蚂蚁、一条小狗。总之,学生的思路广开、选材新颖,充分显示了学生创造的独特性。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对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了解中心,掌握意思。但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好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
2、让学生放胆想象。很多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这些都与忽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有关,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结晶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 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我们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必须应鼓励。
四、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写作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创新思想,指导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亮出作文题后,就理应先引导学生“解放解放思想”、“拓展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出“新意”!然后,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再为学生“添一把火”,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鼓励。如此,学生每一次作文都会受到一次鼓舞并切实地锻炼了一次,他们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事实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
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教师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
第五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宝应县画川初级中学
何德君
作文的关键在于选材和立意,选材和立意又贵在求新。然而,学生作文常常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思维常常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换句话说,是由于习惯性思维、定向思维的影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的思路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的形成一样。”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新意迭出的佳作来,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以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相对于顺向思维,总是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然后在探索中选择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如写一件事,先写结果,再回溯起因、经过,最后又回到结果,这便是倒叙。议论文也不一定都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认识顺序写,思路也可以打破常规。如写“说谎”这一话题,有时为了不让对方难堪,或者让对方乐意接受,于是就拿出了“美丽的谎言”;如妈妈吃鱼头鱼尾,把中段的鱼肉让孩子吃,她偏说“我就喜欢吃鱼头鱼尾”;鲁迅明明要弃医从文,偏对老师说,要改学生物,老师教的医学知识还是派得上用场的。因此“说谎”不见得都不好,要看“说”的什么“谎”,要看“说谎”的思想背景和真正目的。又如考虑“遗憾”这个话题,有个学生却以“无憾之憾”为标题,他认为一生都没有遗憾,一切都如意,没经历什么坎坷,生活平静得如死水,这本身就是一大遗憾。诸如此类,大千世界中人们已形成褒贬定势的事物,我们可以就许多问题引导学生唱一下对台戏。如写牵牛花,可以赞美它不妄于现状,不甘心埋没于茅草荆棘之中,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可以逆向思考,讽刺它靠攀缘树干往上爬,分明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柳树,可以赞美它不择土质,落地生根的“志在四方”的精神;也可以逆向思考,批评它随风摇摆,没有坚定的立场。
二、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发散思维
多方向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的思维。指导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即组织学生从某一事物多种不同的侧面去描写事物,刻画人物,说明事理,发表观点,这既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发散思维需要联想。不论写抒情性散文,还是写议论性散文,往往不能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作者要抓住某人、某事、某物的本质特征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由人联想到物,或由物联想到人,或由物、人联想到社会„„作者可以说古道今,由此及彼,借题发挥,通过联想,文章才能有水平升华的高度。
如以“考试”为例,可以从课内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考试,联想到思想、品德、意志等方面的考试,人生时时有考试,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考试,社会就是大考场。这样的构思,思路开阔,容易出新。如写“学费”,一般学生可能会在“学校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应缴的费用”或“个人求学的费用”上做文章。其实,花钱学到经验、教训,或学到某种美德,交出这学费也是很值得的。又如写在江河上逆水游泳,联想到拼搏精神,联想到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否则非进则退;如写“网”,可以联想到社会人际关系中种种无形的“网”,也可以联想到要冲破这张“网”,就需要决心和智慧,等等;如写“锁”,从门上的“锁”,想到禁锢在人们精神上的“锁”。再比如“镜子”这个话题,可以从“邹忌窥镜”谈起,进而联想到我们要经常照镜子,发现缺点,予以改正,也可以从“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诗句,领悟到必须抓紧少年时勤奋学习的道理;可以从唐太宗“长宝三镜,用防己过”的名言入手抒发情怀;也可以谈镜子的功用,联想现实生活中具有镜子性格的人。
三、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事物,客观地评判事物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教会学生辨证思维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在议论文写作中尤为重要。
在审题立意上,要有辩证法。例如点与面、偏与全、美与丑、正与反、好与坏、个别与整体、特殊与一般、进与退、利与害、纪律与自由、成功与失败、崇高与卑鄙、谦虚与骄傲等,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分析各种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论证问题时,要一分为二,富于辩证法。例如90-年一篇高考作文《“花”与“刺”》,文中这样写道:“花”正如那些赞美之词,而“刺”正像那些逆耳忠言和劝告。阿谀奉承尽管使你心满意足,然而它却使你沉迷于过去的业绩,留恋于过去,失去创新的锐气,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而“刺”虽然使你疼痛,但它却使你惊醒,催人自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和缺点。
当然,不管是逆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辨证思维,都要遵循认识规律。只要我们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就一定会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