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肤浅体会
浅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肤浅体会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四十多年了,想不到在临退休前还能参加心理健康网络培训,通过参加这次心理健康网络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知识。我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认识不足,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对学生的认识特点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首先我理解为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注意是学生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本身不是学生独立的认知过程,而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属性,是伴随着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属性就是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意识的指向和集中。学生的一切认知过程如果没有注意参加的话,就会变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说:学生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集中精力注意听讲,那么该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就不能掌握和理解,也就是学生认知不到位。这就是说学生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学生就不会有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我从事的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中接受的知识比有意注意中接受的知识更容易牢固掌握和应用。这说明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而注意常常会不集中。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掌握了儿童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听教师讲课这一特点后。我就讲十分钟后,让学生小小讨论一下已学内容,来加深认识和理解。而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后,有意注意就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这是我这次通过心理健康网络培训而得到的一点点肤浅认识,我将会把我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我余生的教育教学中去,使我的学生成为一位健康、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第二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赏识教育的理念。以花苞的心态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小心呵护孩子幼小,善感的心灵。我的赏识教育经验《我和赏识教育》,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们。在以后学校的多次检查交流中,我都代表学校做了发言。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赏识教育加以灵活运用,巧妙制定班规,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我所代班级班风正,凝聚力强。经常被评为星级班级,被评为月示范班,年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中队,还多次获得区级以上的荣誉。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孟氏有效教育的理念。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许多教学方法都编成了儿歌,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操作。在学校组织的“有效教育”赛讲活动中,我运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教育方法组织教学,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提高不少,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并被学校评为一等奖。
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各类课题活动。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参加了包头市级课题“整合课堂内外,促进主动阅读”。我的论文《浅谈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获国家级一等奖。
第三篇:浅谈在基层工作中对解放思想的几点体会[范文]
浅谈在基层工作中对解放思想的几点体会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解放思想已成为当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或许会不自觉地把“解放思想”看作一条政治口号。“解放思想”,虽然简短通俗,但内涵丰富,它是有力的思维武器,也是有益的行动标竿。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领导干部,对于如何主动解放思想,并带领干部群众积极解放思想,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是前提
解放思想的前提是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思想本来就是自由的,只要言者无罪,自然言无不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思想得到解放,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就很容易充分发挥,从而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只要我们学会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干部群众,善于沟通协调,形成良性互动,就会实现双赢。
二、解放自我是根本
人是思想的主体,解放思想就是要让人的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一个人的创造力。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尚待释放的潜能,之所以这些潜能还没被我们释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尚未被突破的思想障碍。当然,解放思想并不等于放纵思想,发挥创造力不等于胡来。解放思想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要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现实中,很多领导更多地要求别人或下属解放思想,而自己却突不破一些经验条款的限制。就我本人而言,深感思想不够解放,没有足够的“闯”的胆识和“破”的勇气,思考问题离不开条条框框,开展工作跳不出老套路、1
老办法,遇事首先考虑“能不能办”,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显而易见,拘泥于“能不能办”看到的往往是一大堆困难,很容易找到许多“不能办”的理由;而立足于“怎么办”,却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抓住新机遇,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把那些看上去似乎“很难办”甚至“办不成”的好事变为现实。
三、干部带头是关键
解放思想,干部带头是关键。不可否认,现在有极少数干部不是心里不清楚、不明白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而是信奉“难得糊涂”的做人原则,把保住自身利益看得过重。只要有利于自己,思想要多“解放”就多“解放”,甚至不惜挑战党纪国法;只要不利于自己,思想就变得特别保守。改革就是要制约权力的滥用,遏制非法的利益,培养干部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实际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实践都很解放,对关乎民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必然会削弱少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当然就会遇到阻力。有阻力就有风险,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理念。思想解放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作为领导者,就应该不惧风险,以天下为己任,大胆破旧立新,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
四、落到实处是目的
第一,解放思想要把维护群众利益当作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系。我们要彻底地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必须遵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花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2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是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充分运用解放思想的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满足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需求,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安康,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第二,解放思想要把挣脱利益束缚当作突破点。此前的思想大解放,都在于对以往意识形态迷信的突破,而此次思想大解放,已转为对既定利益束缚的突破。我认为在这一轮大讨论中,更多的是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更难的是对具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与突破。具体利益格局一旦形成,要想打破就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魄力和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是思想领域的一次重大洗礼,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等活动的具体要求,把解放思想运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中,转变思维方式,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从而更好地实现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活动。
第四篇: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
赏识你的学生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几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赏识的前提——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无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主动的和他们接触。真正地放下架子,以不同形式去关心他们。比如:当学生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产生害怕心理时;当学生连续不断犯错误、影响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学习暂时有困难和行为偶尔有过失时;班主任要及时的开导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使他们能走出自己思想的束缚,重新鼓起勇气,找回自信。
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更要在生活上去关心学生,我们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县城内举目无亲,住的、吃的都需花钱,且有些学生在生活上独立性较差,很难自己照顾自己,那么,此时班主任应作为一个长者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叮嘱他们在季节转冷时多加点衣服,防止感冒。甚至扮演银行家代他们保管钱财,方便随时支付。在外面吃饭时要注意卫生以及吃饭的规律(以学校时间为准)等。
学生和班主任接触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越短,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伴随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信任增加一份,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就会逐渐被老师发现,进一步去赏识!
二、赏识的原则——持之有度,行之有效
赏识就是肯定,赞美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其实质应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一种评价。他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豪感,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他的目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但赏识不可随意乱用,不要任何时候都去赞扬学生。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学生的虚荣心,效果适得
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些学生的行为是一种取悦,为了讨好老师而献殷勤。如果老师不辩是非,对这种学生大加赞扬,一方面会助长这种学生的气焰,使他们向极端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班里的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赞扬嗤之以鼻,从而削弱了自己赏识的力度。当然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也不可以一刀切,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不妨饶一饶,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借助一些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适当发挥,从侧面间接的批评他,相信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会自觉接受批评的。对于赏识,不但要持之有度,更要行之有效。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才能,班主任要创设一系列的情景,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才华。比如: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就要到了,在班里动员过好多次,总是无人主动报名参加,想摊派任务,只怕那样做埋没了一些人才。最终决定,先在班里召开一个主题为“你来演,我来猜”的班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总结时我说:“某某,你不行吗?为何你的表演让同学们笑的前仰后合?某某,你不会吗?为何你的表演让大家击掌叫好呢?还有某某、某某„„我们班如此人才济济,难道没有能力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吗?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成功就莅临在你头上;失去了,黯淡将充塞你眼帘。行动起来,在学校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吧!同学们!”会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极行动起来了!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在艺术节中荣获二等奖。
三、赏识的方法——欣赏个性特别的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
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演示;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高考题,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学期,我们班的学生在校、级举行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如冯炳辉同学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就一方面鼓励他参加比赛,另一方面,要求他安排好时间,不要影响学习。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四、赏识的语言——巧用巧导,幽默风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把利刃。用得得当,会事半功倍;不得当,则会适得其反。起不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屑一顾。我们班学生韦海伟在一次考试中进步很大,从原来的61名进步到30名(班内排名)。对于这样的成绩作为班主任是非常高兴的,他本人更是喜不自禁,然而清醒的头脑告知教师此时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指点,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过早夭折。于是,考试一个星期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对他说:“祝贺你,海伟!进步是成功的阶梯,老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了,分明喜悦嵌在脸上。“你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呢?”我突然这么问。他赶紧说:“什么忙?您尽管说!”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就是„„哎,你能办到吗?”“您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力所及的!”“一定是你能力所及的!”“那我一定办到!”说完他还拍拍自己的胸脯。我看火候已到,就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下一次考试后,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对你说一句:海伟,你真行!”听到这里,他不禁一愣,继而又会心地笑了,而后用力点点头。从此他比以前起得更早,学得更加用心了!
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它既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需要轻松和欢笑,来调节紧张的学习。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在班会上以及平时的相处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提升,用名人作参照物,进行比喻、夸张,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遐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名人学习,甚至努力超过名人。
赏识是一门艺术。学生是一朵花,需要赏识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巧用赏识,方能游刃有余 培养出坚实的果实。
2006年6月
第五篇: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山东省滕州市姜屯中学
张兴运
***
jtzxzxy@163.com)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爱心,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艺术。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逐渐总结出几点经验:
1.深入了解后进生,真诚的关爱他们
俗话说,有一把锁就会有一把钥匙打开它。如果把后进生比作一把生锈的锁,最好的方法不是砸烂它,而是灌点赞美的铅末,用理解、关爱的钥匙打开它!钥匙最懂锁的心,教师要读懂后进生的心,就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进行对话与交流,不断鼓励他们走向成功。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每个人都有这种种需求,都渴望被关爱,后进生也一样,他们也有成功的渴望,也需要旁人的关心和尊重,而不是歧视和偏见。甚至,他们比别人更需要赞美,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在与后进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也有强烈的表现欲,害怕被别人忽视。这是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表现。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后进生的这些心理,善于捕捉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发掘到他们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他们,点燃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之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他们向
善的意识。
2.帮助后进生树立人生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理解、关爱后进生的同时,还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人生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动力,给他们一把开启发动机的钥匙,使他们自发自动地前进。对于汽车、飞机来说,发动机是最关键的,没有发动机,汽车、飞机动不了。同样,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动力,也不会大幅度提高成绩。要发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让学生在心中给自己一个积极有力的学习的理由,它就是学生心中的目标。一个人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危险的,犹如在茫茫大海中原地打转的小船,终究会被风浪吞没!而且,人生目标制定的越早越好,越早成就越大。
在开学之初,我就要求所有学生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包括三个层次:人生目标,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初中目标,毕业后要考那所高中;短期目标,本学期在级部中达到什么名次,为人修养做到哪些,等等。有了目标,有了奋斗的方向,学生就有强大的动力。我重点查看了后进生的目标,帮助他们制定正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在他们心中点亮了一盏盏理想之灯,照亮着他们的人生方向。制定好目标之后,我时时用目标激励他们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去坚持,去奋斗!认真执行目标,努力去实现目标。
为此,我在教室张贴了一些赠给学生的书法警言: 放弃自己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有炫丽的梦想,就有灿烂的未来!
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班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加辉煌!
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微笑着听课,积极地思考,享受着成功。3.建立小组合作制,在学习上帮扶后进生
光给后进生一个目标还远远不够,好多后进生确确实实是成绩比较差,得真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切实帮扶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来。我首先从排位分组上开始,采取小组合作帮扶制度。
上学期排位,我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基本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在班级位置上的坐标,结果成绩好的在中间聚到一块,差的、不愿学的,分散到两边。一个学期下来,成绩差的更差了,原先成绩好点的也没多大提高。通过期末监测,我班进入级部100的学生,由10人降到8人,造成“差生没上来,优生有下降”的局面。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感觉这样做弊大于利:这样做,后进生生就会更加丧失信心,更加不学,欲求全班成绩上来,犹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这样做无疑告诉后进生,老师和全班已将他们放弃,要让他们努力上进,也是不可能的。从班级角度讲,个别优生再拔尖,也不能挽救整体成绩;整体成绩上来了,没有尖子生,班级量化也不会倒数!整体成绩远比培养几个尖子生重要,更有意义。我感觉还是按优、中、差组合分组,对提高整体成绩有利:首先,提高了生的信心------老师
并没有放弃他们;其次,也为优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差生不乱了,优生自然能静下来学习,“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再次,优生辅导差生,也是自我提高巩固的良好方法,并且有为人师之尊,心理上也获得满足。最后,有利于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班级的团结。看来,小组合作,不但要搞,还要扎扎实实的搞---------不是形式,真正要让优生成为小老师去辅导学生,要坚信:这样做并不会使优生成绩下降,反而会促其提高!一对一地结对子帮扶,无论从士气上,还是具体行为上,都对后进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优生不但要管差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其纪律、学习习惯等。我还引导优、差生之间相互签定协议:优生要耐心辅导帮助差生;差生要尊重优生,自觉服从优生的管理。这样,班级也会更好管些。为激励学生,我还制定小组考核量化制度,看哪个小组进步大,各方面做得好,期末可以被评为优秀小组。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明显感觉班级风气有了很大好转。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不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