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 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一、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 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象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中等生” 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 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对“中等生” 心理问题的思考。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可以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人的“秉性”、“脾气”不同,有人急躁、有人稳重、有人活泼、有人沉静,这是气质的不同。有人谦虚、有人骄傲、有人粗心马虎、有人细致认真、有人意志坚强、有人害怕困难,这是性格方面的差异。有人感知灵敏、记忆力好,有人长于想象、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 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的问题,以及其它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
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中等生” 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
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师的职责呢?
三、对“中等生” 心理问题的疏导。
第一、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例如,我班有8位学生在周一至周五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周末回家看望父母。这给教育管理学生带来难度。会时是学生的父母到校,但是日常照顾孩子们的却是他们的爷爷奶奶。虽然,在家长会上,也教给家长们一些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实施起来却与教师的要求有距离,学生们的爷爷奶奶从中打了折扣。家访可以使我了解学生在爷爷奶奶面前的真实状态。
李峰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学习成绩在下降,但在班里是老实得出了名的学生,甚至有些窝囊,他极少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我决定对他家访,他很害怕,我告诉他,我只是想同他的奶奶聊聊,以打消他的顾虑。来到他家,与奶奶交谈中,我发现:虽然教师已经强调了平时复习的重要性,可是他仍在延用小学的习惯,是那种“临阵磨枪”的学生,平时很少复习,看动画片,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于是,我告诉奶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让奶奶用耳听、用眼看,要求学生每天完成1小时的复习,背单词、背课文、读书时要出声,让奶奶听得到,并且当天学的知识当天复习,不能只完成笔头作业。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
李峰的学习成绩有提高,英语默写合格率上升了,学生脸上也有了从容的笑容。
2、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例如,冷静有时却缺乏热情;爱出风头却又勇于创新。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我班的牛薇同学,是单亲家庭,她跟随父亲,家里还有奶奶、伯父、姑姑一家,同住一套三居室。在班里,她独来独往,不爱说笑,眼神暗淡,学习基础差,但很努力。我感觉到这个学生如此压抑,会严重影响她的心理健康。从小学老师对她的鉴定上,我知道她唱歌。在年级主题会上,我鼓励她表演拿手的节目——唱歌。此后,她参加学校组织的卡拉 O K比赛,获得二等奖。同去观看比赛的同学,回来很激动,是他们跑着回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这件事后,牛薇的学习更加努力了,虽然她在学习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抄作业,从没有放弃努力。而且,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神采。
3、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 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象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记得那是一个中午,外班的两个学生在国旗下,绕着旗杆互相滋水玩,一个学生的上衣已经湿了大半,我叫住他们说了两句,高鹏(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把书和雪碧瓶子用力扔在地上,那样子分明告诉我:“你又不是我的班主任,管得着吗?”当时我很生气,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发脾气。于是,我让他们站在国旗下呆一会儿。虽不情愿,但他们还是站在那里了。我告诉他们,我用5分钟办过事之后会回来。当我回来时,高鹏的态度没有太大变化,头歪呆着。我问他:“假如你是老师,愿意看到学生向你发脾气吗?” 高鹏的头不歪了。然后,我提到“百分评比”、提到“他们在政教处窗前”、提到“班级荣誉”,高鹏爽快而真诚地说:“老师,我错了。”那一
第二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赏识教育的理念。以花苞的心态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小心呵护孩子幼小,善感的心灵。我的赏识教育经验《我和赏识教育》,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们。在以后学校的多次检查交流中,我都代表学校做了发言。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赏识教育加以灵活运用,巧妙制定班规,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我所代班级班风正,凝聚力强。经常被评为星级班级,被评为月示范班,年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中队,还多次获得区级以上的荣誉。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孟氏有效教育的理念。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许多教学方法都编成了儿歌,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操作。在学校组织的“有效教育”赛讲活动中,我运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教育方法组织教学,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提高不少,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并被学校评为一等奖。
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各类课题活动。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参加了包头市级课题“整合课堂内外,促进主动阅读”。我的论文《浅谈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获国家级一等奖。
第三篇: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模范
三讲三创心得体会
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模范履行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
根据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深化“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部署要求和我局开展“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活动的实施方案,我们体育场按照局党组部署,迅速行动,全体动员,制定计划,采取措施,积极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
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是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推动郑州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因此,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组工干部的履职本领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加强“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作为工作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 强化行政执法的治本之策,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不断推进“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政治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干部能力促工作效能。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只有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才能够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推动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三服务”的水平。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
三、健全规章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建立和完善 《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效能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运用规章制度办事,运用考评结果鼓励干事的,规诫混事的,处罚乱事的。同时充分利用意见箱,投诉电话,网上投诉等形式,广开言路,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有一件,查一件,坚决制止“迟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同时,适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坚持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模范履行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开展“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活动,就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坚定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监督机制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监督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监督,顾名思义是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对工作具体执行者,执行过程中和结果的一种检验,目的是使其执行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剑。
目前,我们单位不缺规章制度。2000年,单位制定出各部门,以及部门执行者的职责。里面详细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对每个部门执行者的规定、要求。2010年,为了单位的长期发展和创新突破,分局进行了《ISO9001》的认证。从而更细致的对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部门执行者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应该说,规章制度的建立从硬件到软件都是面面俱到、有章可循。而近几年,随着我们工程量的逐步增加,出现一些部门执行者职责范围模糊,甚至出现对规章制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执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沿袭。在一些重要部门执行者的任用上,没有经过严格侦选,也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使得部门执行者放弃掌握价值人生观的科学理论,假公济私,极度追求个人利益。二是部门执行者的权利过度集中。个别部门执行者利用上级执行者的信任,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盛气凌人腔调,忘记了团体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也失去团队应有的凝聚力,失去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时各部门放松了组织执
行者的学习和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执行者又不注重自身学习,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个人权利欲望极度膨胀。
二、上级部门执行者对下级部门执行者疏于管理,一味追求工程质量的片面性,看不见日常管理上的漏洞。即便看见,也是熟视无睹,避重就轻。表现出管理手段上的软弱和管理水平上的不成熟。
三、监督机制不能长期,有效的执行,失去民主监督过程,给个别部门执行者以可乘之机,造成了权利上的真空,极易滋生腐败现象。
四、福利过好,工作过少。福利的种类包括很多,个别部门基本都是给与部门执行者,没有经过评议、审核,失去了福利的严肃性,形成部门执行者的优越感。而工作上的拿来主义就是这一情况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监督机制的老化,给其注入新的活力,让其发挥更大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完善监察制度
监察制度的建立,首先了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强调各部门具体执行者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对具体工作执行者进行执行力的监督、考核、并进行总结、存档、备查。它进行于工作进行时,结束于工作结果之后,形成整体连贯性。为日后的人材任用,绩效发放做有力依据。
二、强化无为问责制度
无为问责是对部门执行者工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对于一些在具体工作中,规章制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履行的执行者,所导致的工作延误,效率低,质量差所带来的后果,应进行一定的问责追究,责任追究到具体执行者。遏制无过就是功的思想,对于碌碌无为,无紧迫感的部门执行者,就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以达到奖惩明晰。
三、落实过错追究制度
建立过错追究是管理工作上的一种补充,是环环相扣的无缝管理手段,让具体部门执行者的过错得到追究,并为其买单。时刻提醒部门执行者要自我完善,有所总结对个人素质有所强化。落实这一制度,态度坚决,执行果敢。本着惩前毖后的警示教育原则,避免重复发生类似事情,给部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创建工作复命制度
工作的复命是部门执行者的一种态度,应是积极主动的。部门执行者对上级执行者交代的各项任务,都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命。内容包括:执行命令时所发现的困难、阻力和进度,以及处理结果,做到事事落实。为上级执行者的重大决策做有力依据,这是加强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五、履行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单位整体规划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简洁,有效,可操作性。做到部门执行者能上能下,营造一种人人平等的氛围,极大的调动具体执行人的积极性,提高执行力。
监督机制的建立还只是个开始,部门执行者的合理配备和有效调动是各种规章制度能否顺利执行下去,工作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保障。
第五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什么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什么?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学生和教师的本质属性。
从概念上说,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整体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优势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学生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和义务。
从人的基本内涵和个体发展的趋势来考量,学生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注意从以下几点展开工作。
(一)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从教师的含义来看,教师是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但俗话说:“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对教师而言学生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写的“白板”,并不是你说什么就接受什么的,再有影响力的教育也必须得到学生内心共鸣才能奏效。而且这一点在年纪越大的学生身上体现的越明显。
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才能在教育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即便于教师开展工作,也能使学生最大化的接受知识。
怎样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有以下几点。1)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感受获得的喜悦。2)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将学生引入情景后,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可以作为旁观者或其中一员,留心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位学生。3)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和谐课堂。教师主要起着控制学习的方向和步伐的作用,掌握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引导出学生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精神。要改变过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形成师生互动,生生有问的良好局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思考的主人翁意思,没有主题意思就没有创新。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发展从哲学上讲,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所以只要经过有效的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就要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一个孩子从冰箱里拿牛奶时,奶瓶一滑掉在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妈妈闻声赶到厨房,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只是拿来海绵,叫孩子一起把地板上的牛奶收拾干净。随后,妈妈和蔼地说:“打碎一瓶牛奶没关系。重要的是下次不再打碎。现在,我们去给一个空瓶子装满水,看看怎样才能抓得牢?”在妈妈的指导下,孩子很快发现只要两手握紧瓶颈部分,瓶子就不会掉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著名的科学家斯蒂文·格伦。
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学生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像斯蒂文·格伦的妈妈一样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共同寻求避免犯同样错误的方法。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在采取教育措施之前,一定要客观仔细地了解学生犯错误的真实原因。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好心办坏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行为的真实原因,并采取合乎情理的措施,才能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德国哲学家布莱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气质、爱好等等,所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因材施教的倡导者,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前551~前479).根据《论语》记载,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总是针对学生材质禀赋的差异,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预测和期望,给予不同的解答.如《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
孔子时还没有出现班级教学,虽有集体讲习,却重在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形式.孔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个别解答,从不给予唯一的答案,也不限于单一的形式.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也孔子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论语·先进》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代学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这一则记载的注释是:“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这就是“因材施教”这一命题的出处.“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而这一条基本原则对孔子之后的历代教育家,不论是否儒家道统的传人都产生路巨大的影响。
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我对不同学生做了不同分析。
1、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内向学生的特点是平时很少讲话,胆子小,既便受了委屈也会憋在心里。对这些学生一定要细心做工作,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表扬与鼓励。关注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多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外向活泼的学生——多提醒,多引导
外向活泼的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喜欢和别人讨论问题。但是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醒他们,针对具体情况作好教育工作,对他们的行为要多评价。并利用接触他们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3、倔强的学生——要以理说服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不承认错误。犯了错误之后,面对批评往往会顶嘴。因此,教育他们一定要抓“现行”,抓住他们犯错误的瞬间,让他们没有理由反驳。趁机对其进行教育,要以理说服。
4、调皮捣蛋的学生——耐心说服
这一类学生的特点大都性格活泼、外向,往往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良好的个人习惯,做事容易冲动,遇到问题不动脑思考,才会经常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对这类学生要耐心说服,不能急噪。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接触学生,去发掘学生内在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真正性格,从而引导学生即成人,又成才。
(四)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处于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型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一般人不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更多的是以工作为主。而学生必须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这是学生区别于社会其他人最本质的属性。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使学生能在我们的引导下有效完成学习和发展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
1.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能真正起到师表的作用。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一下子掌握天文地理的所有知识,而且知识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是不断更新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参上,应该利用身边的一切有益的媒体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重视与同事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应当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不可否认,我们每位教师的生活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不过,越是这样越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给自己充电,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的发展使我们教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贪图一时的安逸也许明天就会被淘汰。
2.要不断地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应该都是很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侠义的经验,至多是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育是科学,是一门艺术,反思和探索,为了使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长处经常冷静的回顾.分析,回想一天工作的得与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闪光点加以放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充分应用。反思能使我们经验更丰富,能更快更好的将教学内容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教学有序的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