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

时间:2019-05-13 01: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

第一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德育 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引言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的作用。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当代学生都有这样的特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各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维相对靠前,观念比较新颖,敢于向旧观念说不,勇于创新,善于质疑,对自身当前现状不满意等,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崇尚名牌这些比较大众的毛病。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随着“90后”“00后”的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当前的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掌握好、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的挑战。

一、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出相关措施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具体做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有力把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所谓教师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育教学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行为与表情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会以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这种消极态度的日积月累,会导致学生拒绝老师的要求。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的一次态度不好,很可能会给其留下阴影,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最后这些学生常常和教师所预料的那样,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品行也一天天变坏。这样不是说教师当时自己的看法对,而是自己的看法影响了一个小孩的以后发展。所以说老师的期望对学生至关重要,尤其是未经世面的小学生。

(二)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对在班级中学习好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积极有效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用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学生有效的诱导和暗示,从而使学生逐渐改变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态度,达到学生向自己说自己心里话的目的,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在这提出的是,这一方法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

(三)善于应用鼓励的语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无意间的行为与言语伤害到某个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学生就会不喜欢这名老师的课程,甚至讨厌这位老师。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语言对学生影响大,相反,消极的语言也会给学生带来伤害。

(四)关爱心理效应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是这样认为的,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就是荣誉动机。前一种表现出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发奋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关心与信任;后一种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认同、赞扬等方面,而且这两种动机对学生学习自学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要经常表扬自己的学生,多抽出点时间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心上想到自己是得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的,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社会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都比较重,使他们缺乏一些自信心,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的中心地位,到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会有较大的落差,学习不自觉,就不自信了。鉴于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特点,班主任就更应该从关心学生出发,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主动爱护、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因此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去。

(五)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学生对老师或辅导员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时,老师就担当起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首先老师要注意细心倾听学生的烦恼,让学生在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然后根据他们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一开导。其实往往教师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将自己烦恼都说出来,达到一个倾诉的过程,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一半了,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开导过程了。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合格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困扰。

(六)对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基本定义中,它一般是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总的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学生可以接受到愉快、开心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就是一种思想转化,老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学生只有真正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才会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产生认同感进而接受。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老师或辅导员的行为与建议不是对自己真正的关心时,学生就会有行为上的不接受。因此,只有老师或辅导员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心,教师充分应用情感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学习、思想上比较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来自老师或辅导员的关爱与温暖,他们就会渐渐消除对老师老师或辅导员的对立情绪,这时,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学习与思想上进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由于老师或辅导员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才会使他们进步,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讲述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参考文献】

[1]张岗英.管理心理学新论[J].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2]纪秋发.北京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状况[M].当代教育研究,2005.7.[3]华东六省一市教育学院编著.教育心理学[J].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12.[4]辽宁等四省编.儿童教育心理学[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5](加)江绍附(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J].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

[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0 [8] 刘益民.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0.3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浅析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浅析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学生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具体叙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表明了教师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将心理学适当地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的作用。本文就是从具体的现实状况出发,用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具体理论适当地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另外,本文以西安小学生的学习及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

引言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的作用。当代学生都有这样的特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各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维相对靠前,观念比较新颖,敢于向旧观念说不,勇于创新,善于质疑,对自身当前现状不满意等,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崇尚名牌这些比较大众的毛病。随着“90后”“00后”的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当前的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掌握好、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的挑战。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学)或辅导员(大学以上)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性特征不明显,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中学生都比较弱。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懂得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恰到好处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作者本人在西安带家教对孩子的了解以及参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一现状的存在及其严峻性。

二、提出相关措施

具体做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有力把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所谓教师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育教学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行为与表情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会以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这种消极态度的日积月累,会导致学生拒绝老师的要求。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的一次态度不好,很可能会给其留下阴影,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最后这些学生常常和教师所预料的那样,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品行也一天天变坏。这样不是说教师当时自己的看法对,而是自己的看法影响了一个小孩的以后发展。所以说老师的期望对学生至关重要,尤其是未经世面的小学生。在这里作者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我带家教的小孩是西安红星小学三年级学生,她特别希望自己在班里当个班干部,因为班主任对班干部比较偏爱,比起普通的学生更加关心。这就是学生期望的得到老师的积极期望。有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事,班主任未经班级体学生投票,就私自指认了一个学生做班干部。于是,这个小孩非常不服气,因为她觉得那小孩没自己学习好。在这指出的是这个班主任就这件事而言没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很可能,这样以后,班级的学生都会认为老师偏心,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起不好的形象。在这,我想说,老师是个良心活,小孩真的特别需要老师的信心、赞扬、鼓励。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学会好好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认真鼓励与关怀每一个学生,切实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值,从而使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努力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最终,使他们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二)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对在班级中学习好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积极有效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用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学生有效的诱导和暗示,从而使学生逐渐改变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态度,达到学生向自己说自己心里话的目的,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在这提出的是,这一方法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

(三)善于应用鼓励的语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无意间的行为与言语伤害到某个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学生就会不喜欢这名老师的课程,甚至讨厌这位老师。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语言对学生影响大,相反,消极的语言也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就这一点作者可以拿本人做个真实的例子。作者本人从小胆子小,性格比较内向,上课轻易不敢发言。有一次全县统考,本人拿了第三名。那个新来的班主任对本人格外好,也可能有那次第三名的影响,以后作者本人成绩一直表现很好,后来还做了班长,因为我知道老师欣赏本人,相信本人。因此作者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待。试想,如果新来的班主任还是拿以前的眼光看作者本人,本人一定一直还是那个胆小的女孩。因此,班主任应该善于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信心,在同龄人面前得到表扬,对学生自身影响巨大,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也影响巨大,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这点。

(四)关爱心理效应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是这样认为的,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就是荣誉动机。前一种表现出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发奋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关心与信任;后一种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认同、赞扬等方面,而且这两种动机对学生学习自学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应该要经常表扬自己的学生,多抽出点时间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心上想到自己是得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的,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社会下小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都比较重,使他们缺乏一些自信心,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的中心地位,到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会有较大的落差,学习不自觉,就不自信了。鉴于小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特点,班主任就更应该从关心学生出发,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主动爱护、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因此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去。

(五)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学生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时,班主任就担当起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首先班主任要注意细心倾听学生的烦恼,让学生在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然后根据他们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一开导。其实往往教师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将自己烦恼都说出来,达到一个倾诉的过程,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一半了,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开导过程了。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合格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困扰。

(六)对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基本定义中,它一般是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总的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学生可以接受到愉快、开心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就是一种思想转化,班主任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学生只有真正产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才会对班主任的建议和要求产生认同感进而接受。相反,如果学生认为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行为与建议不是对自己真正的关心时,学生就会有行为上的不接受。因此,只有班主任或辅导员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心,教师充分应用情感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学习、思想上比较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关爱与温暖,他们就会渐渐消除对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对立情绪,这时,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学习与思想上进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由于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才会使他们进步,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讲述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就西安而言,大多家长格外关注小孩的初期教育及小学教育,辅导班就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放学后要上各种各类的辅导班,周末还要上奥数、奥语、英语补习班。所以说,小学生虽然在校压力小了,但是择校考试是他们不得不上越来越多的补习班,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说,虽然补习班的出现相对减轻了学校班主任及代课老师在成绩等方面的压力,但是班主任依然是小学生主要思想与学习的教育者,可以说,如果在校老师可以有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就可以在学校高效率地进行学习,这样以后就不用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了。所以说,在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真是任重而道远。西安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5大名校是他们的最高目标。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要求我们班主任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学习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如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岗英.管理心理学新论[J].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2]纪秋发.北京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状况[M].当代教育研究,2005.7.[3]华东六省一市教育学院编著.教育心理学[J].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12.[4]辽宁等四省编.儿童教育心理学[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5](加)江绍附(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J].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

[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赏识教育的理念。以花苞的心态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小心呵护孩子幼小,善感的心灵。我的赏识教育经验《我和赏识教育》,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们。在以后学校的多次检查交流中,我都代表学校做了发言。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赏识教育加以灵活运用,巧妙制定班规,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我所代班级班风正,凝聚力强。经常被评为星级班级,被评为月示范班,年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中队,还多次获得区级以上的荣誉。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实践着孟氏有效教育的理念。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许多教学方法都编成了儿歌,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操作。在学校组织的“有效教育”赛讲活动中,我运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教育方法组织教学,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提高不少,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并被学校评为一等奖。

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各类课题活动。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参加了包头市级课题“整合课堂内外,促进主动阅读”。我的论文《浅谈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获国家级一等奖。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之我见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之我见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中关键因素的主张。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创新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应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 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当前很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尝试,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担心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这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尽量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和他们保持交流、交换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

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上教师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严长浩.开展互动教学提高《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

第五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 彭利媛

指导老师罗先德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沟心理学是与教育学关系密切的知识体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人类精神资源开发者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人类“灵魂”的科学心理学,掌握学生的心里活动规律,从而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力,优化学生的人格培养,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活动。心理学是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心理学,理应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有了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去,就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就能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以利促进教学改革。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心灵的职业,这

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水平。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者.组织者.指导者,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发生危急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排解。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不是要求教师成为心理咨询师或者治疗者,而是要求教师应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教师要宽容和理解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予以情感支持。因此,教师不仅应掌握有关教育技能,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交接点,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关系比较好,教育过程中常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愿意主动配合,即使是开展有益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学生也会有抵触情绪。所以说,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全面、全局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而统之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励制度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3. 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教学方法和行为都是传统的沿袭或者传统的自想。教育心理学常常对这些方法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指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传统常识认为,教师应该随机点,这样做使每个学生认真地跟着思考。如果教师每次都以同样的顺序提问,学生就会预先知道什么时间该轮到自己,因此只注意自己要思考的那一部分,而不关心其他部分。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境下,按顺序轮流回答确实存在弊病,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正确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虽不能直接告诉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但可采用多种方法来了解困难的原因。例如,一名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测验的结果中找出困难的症结。如果智力测验成绩较低,而且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很差,那么就表明他在阅读和其他科目方面的困难与智力有关。如果发现他的智力水平较高,而除阅读外,其他各科成绩并不差,那么,我们就知道他在阅读方面的困难与其智力及学习能力无关。总之,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思维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的有效运用体现在:

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就要通过心理沟通改变学生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教学非常必要;但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使之摆脱直接引起问题行为的各种不良情绪,是心理沟通所要达到的效果。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师生间的认知距离和情感距离,教师要多从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改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偏执认知和情绪反应,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克服不良行为。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一个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心理沟通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密切关系,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 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按一定的教学方法施教,但又不能机械照搬和只用一种方法施教,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综合、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调适、增进和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来适时调整我们的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也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而且在自己的教育工作过程中也不去丰富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那么,是肯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

作的。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并与自己从事的实际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冉苒,张长英.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严长浩.开展互动教学提高《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通,教学思维,互动教学

下载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站推荐]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范县龙王庄乡中学徐高霞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好像是个很大很飘渺的问题,有的老师可能会问了,我们普通教师哪里会用什么心理学呢?其实这种想法是把......

    心理学-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帮助人们认识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从而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和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只有......

    中学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 ★弗洛伊德把生理卫生带入心理学提出:遗忘动机说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信任对不信任0-1.5、自主感对羞耻2-3、主动对内疚4-5、勤奋对自卑6-11、自我同一性对......

    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5篇范文)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沭阳县正德中学 王平摘要:教育心理学是中学教育中已不可少的部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又包括育人素质。......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支。(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