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1: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学生的辩解想到

海南农垦八一总场中学李美芳

摘要:教师开展批评教育时,学生的辩解隐藏了某种思辨,对作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就日常辩解中的方式和逻辑,结合议论文的特点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学生;辩解

一、学生辩辞与教学资源

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有的学生会有激烈的反应,不管有理还是无理,着力为自己的言行辩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都会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平常了,教师往往都不会过分在意。但是,如果教师耐心而仔细地倾听了学生的辩解过程,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首先会表示异议,认为教师说的不对,接着会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在辩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来组织自己的说辞。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一定会很流畅,也会出现逻辑推理上或顺序上的的错误,或者故意隐瞒某些关键的事实,但他们总是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应对教师对他们的指责,并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撇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这番辩解作为一篇议论文来看,在仔细地梳理了学生的辩解之后,就会清楚地发现,学生已经在自然不自然地运用了议论的方法。学生对教师批评教育的表态,就是论点,即学生对教师批评自己的结论的驳斥观点。他们所列举的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就是论据,这往往是学生辩解的有力依据。在为自己解脱责任的说辞中,他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有利于自己的方式组织这些事例,这个过程就是论证。在这个论证过程中,他们多会采用顺序的方式或者因果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委屈。有时还会强调其中的某些关键,以表明自己的清白。这个强调说明的部分,就是学生辩解的中心或重点。

学生的这番辩解,尤其是那些经常闹事并且善于诡辩的学生,他们的说辞往往都是一篇比较精彩的议论文。但我们的教师对这样的辩解,一般只会从学生善于诡辩、不服从管教的角度区加以认识和理解,狠很地批评教育一番了事,而从不会从议论文教学的角度上去思考学生辩解说辞的背后所隐含的积极因素。

二、辩辞分析与作文教学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学生的一番辩辞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分析这个辩解的过程,这对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让全班学生在这篇辩辞中提取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一来可以让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二来可以让学生在提取要素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的感受,而这一点恰巧是我们以往教学中做得最欠缺的地方。议论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中的瓶颈。因为三要素过于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而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就可以让课本中抽象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易于把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其二,让学生通过条分缕析的讨论过程,一来可以对具体事例中所蕴涵的是非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3];二来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分析过程中,强化了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道理只有越辨越明,同时,在分析梳理的过程中,巩固了学生的课本知识,使他们对理论、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生动体验。因为学生的议论往往缺少具体的论据(事例),而且有了事例,也不知道该如何联系和运用。我们作文教学提倡要有真情实感,这个真情实感往往都来自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对这些事情的具体感受。

其三,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的同时,要紧扣语言知识的教学,重点在于语言逻辑的关联形式。初中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是很弱的,要么是“因为——所以”,要么是“后来,后来,再后来„„”。这样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的意义层次、逻辑关系以及语句表现能力的提高。语言的逻辑层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讨论分析学生辨辞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意义层次之间的关联进行关注,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意义层次的关联可以有多种形式:使用关联词,其中有配对的,也有单用的;不用关联词,用语句的排列顺序,以及顺序中隐含的时间因素进行连接,这是汉语表达的最主要形式;运用某些重点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进行照应,以突出相互之间的某种意义关系。我们可以结合这样的分析,让全班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事例进行模仿联系和讨论修改,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清晰表达的能力。

其四,根据学生辨辞中的强调部分,让学生理解议论的重点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学生的辩解一般多采用重复强调的方式,而在我们学习的议论文课文中,突出重点的方法多为详细论证,即从更多的方面或角度进行证明。这是学生学习论证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们可以让全班学生以这个辨辞为依据,从多层次观察和多种方法运用的角度来修改其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重点理解的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和阅读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也无法分割。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都习惯于把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教学,这是值得商榷的方法。写作能力首先来自阅读,阅读能力有限,写作也好不到哪儿去,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未必就会水涨船高。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需要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关注作者的表达以及情感的体验,在写作教学中关注阅读的意义层次的逻辑安排及关联,关注意义之间的呼应在语句上的表现。

三、有效教学的基础与出路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说起新理念,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何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却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越是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越贴近教学实际,关键是如何转化。这就是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新课改的三维课标不是词语的简单罗列,而是实实在在的抓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以学生的具体生活事例为联系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和教材内容进行无缝衔接、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思考自身的行为,思考课本的知识,思考联系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方法的角度、程序的角度去探索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而应该沉下心来,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的角度、生活体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我们的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只有这样研究,我们的教学才可能是真正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3):13—18.[2] 郑友霄,章国华,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9):29—32.[3] 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关于教学质量精细监控管理系统,可点击“安脉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进行浏览.关于中小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点击“安脉学校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浏览.上一篇: 我心目中的好校长

下一篇: 我心目中的校长„„(学校布置的作文题目)

返回

第二篇:教学有效性

“教得对”,才有“教得实”和“教得好”---一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的两难问题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一个两难问题,那就是“既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这两个方面,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师该做什么?幼儿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既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要让自己教得有效”,前者主要为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后者主要为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

“让孩子玩得开心”其实并不困难,给儿童越多的自由和空间,他们就玩得越开心。在幼儿园教育的操作层面上,要求教师做的应该是真正明白什么是儿童游戏,要给与儿童足够的时间去游戏,要给与儿童充分的自由去游戏,要让儿童自己去选择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游戏;不要只是以教师的意愿去要求儿童游戏,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儿童游戏,不要刻意地让儿童游戏去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让教师的教学有效”是很困难的,因为幼儿园课程和教学中或多或少有游戏的成分,因为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比中小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让教师的教学有效”是很困难的,因为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明白“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还要把握“如何去教”,即在该教的时候不要错失机会,在不该教的时候不要去干扰儿童的学习。幼儿园课程林林总总、种类繁多、纷繁复杂,各种幼儿园课程在“为什么要教”,“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等方面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在一个幼儿园课程或一个教学活动中,儿童游戏的成分越多,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把握就越困难。由于编制一个能够保证教学有效性的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懂得课程原理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参与,因此要求大部分教师通过编制幼儿园课程去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几近是不可能的;在幼儿园课程操作层面上,要求大部分教师做的应该是如何去有效地实施经由严格审查和精心选择的课程。

只要是教育机构,只要有教师,就一定会有教学,就一定会将教学放置在最重要的地位之一,就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幼儿园教育也是这样。

“教得对”是幼儿园教学的底线

对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而言,在思考和评定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时候,前提是“教得对”,然后才是“教得实”、“教得好”;在思考和评定幼儿园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起码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让不会教的教师教不坏,让会教的教师教得更好”。

“教得对”、“教不坏”是对教师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舍此要求,那么对课程和教师发展的所有问题都是免谈的,对所有有关问题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得对”、“教不坏”是教学的底线,“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是要追查社会责任的,对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也是要问责的。

原先,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得对”、“教不坏”的问题并不突出,或者说,“教得对”、“教不坏”的问题并非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由于课程一统化而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实施的课程是资深专家精心编制的,是由各方有关人士严格把关和审定的,只要教师在实践中不出现根本性的“走样”,不用担心因为课程而会出现大的差错。

而今,由于群众性地搞“园本课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不管是否有此资质和能力,都被要求自己去开发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于是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教师教学的底线经常被打破了,换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事情时有发生。在一个医院里,医生的误诊和误医是医疗事故;在课堂里,教师“教得不对”或“教坏了”是教学事故。在医疗机构里,医疗事故是不可容忍的,是要追究责任的;在教育机构里,教学事故也是不可容忍的,也应受到追究和处置,不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在幼儿园中,屡见不鲜地出现“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教学事故,看似问题出在实施教学的教师身上,其实幼儿园教师是无奈的,无助的。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涉及对幼儿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的把握,涉及对知识的价值等方面因素的判断,涉及对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优先性的顾及,涉及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等等,这是非常专业的工作而非儿戏。让大部分教师都去开发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经常出现“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教学事故是必然的,因为这样做并非大部分教师力所能及。

社会应对幼儿园处处存在、频频发生的教学事故追究责任,而且必定会对幼儿园处处存在、频频发生的教学事故追究责任。看似应对教师和园长追究责任,但是实际上应该追究责任的是幼儿园的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评估部门,因为正是它们,要求和监督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必须去做这样的事情,而教师和园长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不会做的,而且本来就不是他们应该做的。

“与别人不一样”应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吗?

“教得对”与“教得不同”原本不是一对矛盾,“教得不同”应在“教得对”的基础上发生,只有“教得对”了,“教得不同”才可能会有意义。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得对”是底线,“教得好”是目标,无论是“教得相同”还是“教得不同”都是手段,是为达到“教得好”这一目的服务的。

也许是为了强调教学的创新,不少地区都在推行所谓的“同课异构”,期望通过这一手段,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这样的思路兴许来自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等特征的认识。

“同课异构”对幼儿并不存在任何意义,因为哪怕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设计了多个高质量的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一个幼儿而言,教学中能用的只有一个,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求异性不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好处。由是,“同课异构”的价值预期只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同学习滑冰,不同的人学习滑冰会有不同的预期,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手段和方法,会经由不同的过程。具体地说,初学者先要在冰场上站得住,倒不下;经验不足者先要在冰场上滑起来,滑得稳;有一定经验的人则要在冰场上滑得快,滑得有点感觉;而只有比较专业的滑冰运动员,才会有自如、自由的感觉,他们可以求异,可以在感觉的水平上切磋滑冰艺术,做出各种带有个人风格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由此,对大部分的滑冰者,主要做的事情是模仿,主要是“同课同构”;对小部分的滑冰者,可以做的事情才是创新,可以是“同课同构”,也可以是“同课异构”。

在幼儿园教师中,特别是在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幼儿园教师中,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教学活动,若能保住底线,或许未尝不可,因为这样做或许能加深教师对教学的理解。问题是以“与别人不一样”作为所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导向,为求异而求异,那就会产生问题了,特别是会产生触动教学底线的问题。

一般而言,经常被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教学活动,常是经由课程编制专业人员精心设计,经由幼儿园教师们实践的活动,一般不存在突破底线的问题。要设计和实施与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三种,其一是设计了比原本活动更好的活动,其二是设计了一些尚可采用的活动,其三是设计了含有错误的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设计和实施“与别人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在少量的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中,前两种可能产生的结果还常能看到,对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而言,看到的更多是第三种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若幼儿园教学是一个百花争鸣的舞台,或者是一个比试武艺的校场,那么“同课异构”这一类的事情也许会有些意义,因为它能激励艺人和武士去“出类拔萃”,去“出人头地”;因为它能有益于“伯乐”相中“千里马”。但是,幼儿园教学不是舞台和校场,它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幼儿园中每一个教师必须做的事情,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做好的事情,是由不得任何一个教师可以出差错的事情。那么,将“同课异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导向或评价依据,这样的做法其意义又在何处呢?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是对幼儿园教学出现的过分自由化和随意化趋向的纠偏,这是对社会、家庭和儿童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幼儿园教师或园长,在幼儿园里哪怕有再多的事情要去做,哪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都不会比确保教学不出问题和错误更为重要;作为各级幼儿园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哪怕有再多的工作精神要贯彻和落实,哪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也都不会比确保基层有幼儿园教学不出问题和错误更为重要。

第三篇: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及手段之一。作者根据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难题,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和难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作文教学,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身及周边世界的万事万物,从语文视角出发,对人生和世界进行体悟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最终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在写作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完善和升华自我精神世界。写作是初中生用以书写自己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的重要手段,但是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化,不利于初中生语文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从作文教学的难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二、作文教学的难题和解决措施

首先,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导致作文教学的无序和低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依靠范文为学生讲解作文写作的要求和要点,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局限于对范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且教师对范文的解读着重于文章的结构、意境和语句修辞的应用,侧重于让学生模仿范文写作的方式和优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写作意识局限于作文选综合提供的范文,自己每次看到作文题目就无从下手,没有独立系统的写作意识和思考,只能回顾自己熟悉的范文,参照范文的格式甚至是案例和句子进行写作。这不符合新课标作文教学对初中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要求,也不利于达到“以我笔写我心”的作文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作文教学要求,制订相关的作文教学计划,为学生制订实用且目的性强的系统化作文教学计划,组织初中学生系统学习语文写作知识,熟悉一篇作文的架构和必要的写作技巧,通过必要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基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作文课程教学计划,将作文教学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包括文学体裁的学习和应用,文章结构的设置和详略安排,修辞等写作手法在作文中的有效应用,等等,将它们以专题的方式进行阶段式教学,并以范文或者经典、优秀的作文节选为案例,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文学体裁的优势和特点,对文章篇章结构和情节设置、详略描写把握得当,在适当的作文训练中,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等等。教师可以搜集其他教师的作文教学成功案例,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精心安排教学计划,在有序的教学中实现系统的作文教学,扎实学生的作文理论知识基础,摆脱仅仅依靠范文的单一教学,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写作思维和理念,促进初中生语文想象力的发挥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兴趣教学的作用,而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导向,为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由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的主要意义,帮助学生实现“以我笔写我心”的写作宗旨,而是一味地让学生完成大量的写作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将写作视为一项苦工作,失去写作兴趣,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必须在作文课堂中引入兴趣教学,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焕发对写作的热情,乐于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为自己打开另一扇作者与读者的窗口。教师要在班级中倡导和鼓励班级的写作文化,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意义,认识到写作是一个抒发自我感情的渠道,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的记载与证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固定写日记或者周记,将自己认为在一周之内有意义或者有趣的经历写下来,并且写出自己针对某些事情的思考和感悟,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使得自己的思想更趋成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边世界,比如说利用作文课堂和学生讨论一些最近的时事热点,与学生一起针砭时政,分析新闻事件的起因、背景及背后隐藏的道理,让学生在解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开拓新思维,产生新观点和新看法,锻炼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或者组织带领学生参观科学馆、附近的名胜古迹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实现“我以我笔写我心”。

最后,教师要注意增加学生的写作知识积累,并引入多样化的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积累是初中学生写作功底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与语文阅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随时随地随手积累语文知识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尤其是开放性写作等,通常以材料引入,考查学生的写作思维和人生思考,此时教师可以班级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写作理念。比如,素材内容为:上帝要求你在一片果园中选择出最大的苹果,教师就可以展开班级讨论,让学生在班级讨论中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进行题目的解读和文章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68-169+165.[2]曾丹宁.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方法探析[J].新课程(下),2012,01:88-89.[3]刘映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127.

第四篇: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欢迎阅读。

1、为什么要研究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到五年级结束时,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在教学建议中谈到: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是:感到作文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现行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大,缺少相应的序列性,强调“想象”、强调“想什么写什么”,造成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弱化,学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他们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为最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要求学生把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生活认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具体、意思明确的不跑题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教学,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值得研究。

2、当前研究的状况

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2、通过研究,形成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类记叙文的基本能力。

3、通过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4、通过研究,从教师的“批”,逐步做到教师“少批”或“不批”,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本研究在选题阶段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在实施阶段采用行动反思法和案例引领法,在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1、行动反思法

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探索和构建小学生有效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进行行动研究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案例引领法

指研究开展之初,用典型案例引路,促进教师新行为的跟进,有效进行作文教学。

研究目标细化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5年级分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即:

二年级:

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

三年级:

认真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学习观察生活,把所见所闻写清楚;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作文。

四年级:

仔细观察事物,把所见所闻写清楚、写具体;学习观察生活,能按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省略号、破折号;能修改作文。

五年级:

掌握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章的一般写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观察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研究训练的内容

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作文训练的思想,我们研究了小学生各年级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即:

课内训练作文就是教师命题、提供作文素材,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附2—5年级各学期课内作文训练内容

课外作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课内课外同时进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年级:解决作文“写什么”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能有顺序地把观察到的写清楚。

四年级:能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

五年级:善于积累作文材料,作文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清楚,语句通顺。

研究的专题

为了便于研究和操作,将课题分解、细化为以下9项专题研究

1、小学生作文训练内容研究

2、低年级写句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3、中年级作文片断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4、高年级学生有效掌握记叙文基本写法的研究

5、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研究

6、引导学生观察并积累生活素材的有效性研究

7、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有效策略研究

8、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9、作文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研究

研究的实施模式

基本模式是:专业引领 尝试实践 活动反思 行为跟进

专业引领

我们邀请专业相对领先的能者及绝对领先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引和培训:

l 理论学习引领。即根据作文教学与研究需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

l 导师带教引领。即工作室领衔人带教中级教师。

l 能者示范引领。即让教学有经验、研究有成效的教师,经常开设作文研究课,作示范引领。

l 专家指点引领。即请教学专家和科研专家定期来工作室对热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辅导。

尝试实践

采取两种互动形式:

l 采取“同课异构”实践。所谓“同课异构”指:多名教师对同一教材内

容各自进行独立设计,以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的理解和思考,根据班级学生不同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教育教学的策略等,分班授课,展现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各自独具的风采。课后,教师在同一场合面对同样的听课者进行说课,然后听课者进行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最优教法。

l 采取“异课同题”实践。异课同题型活动,就是以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不同年级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学研究活动。

活动反思

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反思活动:

l 问题式反思

通过自己事先设定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与作文研究活动。

l 对话式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作文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监控能力。

l 比较式反思

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由几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与一名优秀教师同时各自上课,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反思。

通过比较式反思,教师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理念上的缺欠,找出了教学手段上的差距,明确了教学效果上的差别,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l 录象式反思

通过自己上课录象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这种反思的方法起到了“旁观者清”的效果。教师看到了自己上课的优点并发现不足。

行为跟进

这是将作文教学与研究反思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将研究活动中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来实践一次,即“做”一遍。这时的“做”绝非是简单的“做”,而是教师深思熟虑之后的有意识的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

教师在同伴的支持下,亲身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在与他人进行论辩与争议等过程中不断反省教学行为。我们还以作文课例为载体,在群体对话中,通过反思形成教师个人和集体对课例所涉及的情境、问题的看法和观念,并产生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将之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由此产生新课例,然后在新旧案例的比较中,解决现实问题,养成实践智慧。

第一步:建题阶段

1、分析作文教学的现状,确定研究主题。

2、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二至五年级写话、写片断和短文的要求。

3、选定研究人员,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步:实施阶段

1、各年级组制定本年级各单元的习作内容及训练序列。

2、抓点,用典型引路,逐步推开。

3、积累“有效作文教学”的案例。

4、研究作文教学评价问题。

5、适时举行“小学生作文教学”论坛。

6、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几次研究反思活动、调整方案再实施研究。

第三步:总结阶段

1、进行有关测试和召开调查会。

2、撰写研究报告。

3、编辑《作文集》和《课例集》。

六、取得的成果

1、研究的结果

初步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

探索出小学作文课设计的要点;

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学生喜读爱写的良好局面。大多数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与人交流。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勤于思考、用心审题和选材的习惯,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等。

促进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不再畏惧作文教学,且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研究的体会

专业引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教师少走弯路;

实践后反思、反思后再实践能帮助教师提高水平;

定期交流研究成果能帮助教师集思广益不断创新。

2、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上作文教学的实践课还存在畏惧心理;

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还经常会拔高要求。

3、今后改进措施

多观摩市区优秀作文教学展示课;

多开展作文教学“同课异构”实践。

1、实施要点

继续采用“专业引领 → 尝试实践 → 活动反思 → 行为跟进”的模式开展研究;

多与他区校开展互动研究。

2、预期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写作不畏难,有积极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部分学生能在报刊上发表习作。

从教师方面来看——乐意批改学生的习作,从中产生乐趣,写出经验总结。

写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求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写作的法宝、钥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感人文章激其兴趣在教学作文之前,我们可以先用情感渲染激起他们的兴趣,也就是选取别人的一些感人文章最好是选取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文章,我的做法是选取本班学生获奖的作文或发表在杂志报刊上的作文在课堂上展示给全体学生,这样更有说服力,让他们来品评,让他们获得感触:这故事真感人哪!这文章写得多好啊!以情促其内在的一种写作欲望:我也要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的作文也能发表获奖!

2、教学作文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学习过程中最怕的任务之一。不少学生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功地跨出写作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作文时,遵循一定的规律,起点要低,难度要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3、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兴趣,提高兴趣

在每一次完成作文批改后,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拣选出来,打到电脑里。等到作文课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当成范文展示给其他学生分享。分享过程中,老师点评作文的优点,精彩之处,并及时总结写作方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方面使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的同学信心大增,写作热情也随之一步步升温;另一方面使其他同学燃起羡慕之意,也想有这样的机会展示在大家面前,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而想要获此“殊荣”,就必须好好写作,写出好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无形之中就萌发出来了。

二、培养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秀”出个性

怎样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尖补差因材施教,这里就有个掐时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根据作文批改后的学生情况,每周确定2到3人,利用每天大课间单独辅导。对那些表达能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多作一些选材角度、思维方向、立意技巧、谋篇方略上的点拨;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多作些审题思路、选材角度、结构入格、语言表达的指导;把历年中考满分作文印发给优秀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取得考场满分作文;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多作一些记叙要素、结构入格的要求,分层指导学生写作,既保证了优秀学生作文能得高分,一般学生作文能够得到提高,又能使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作文能得到基本分,一举三得,这样逐步向“我手写我心”的境界靠拢。

四、有“模”可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句子,再仿写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五、循“练”渐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皆可记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我还借鉴某些名家的做法,先定出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列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然后针对这些训练点专题化训练。训练点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训练点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训练点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 “文从改中出”,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教师“精批细改”,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工作量大,苦不堪言且效率低下;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只能一塞了之,造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处。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认真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批语的关注程度,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评改方法。例如:教育名师魏书生要求学生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选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这是有借鉴意义的。互批的方式也可多样,如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学生还可进行自评,针对同学的评语再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的评改观点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文要求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次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训练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经过“五步走”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遇到征文比赛也能积极参加了,并且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的习作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朗读的几点做法

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邓玉凤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关注生成,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所谓生成性朗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各种预设。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不断生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到语文课堂的活力。这样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生成性朗读教学,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进行有效预设,准备生成

教学的设计要为学生的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地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朗读目标基本不变,朗读内容基本不变,朗读重点基本不变,朗读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所有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

教师要为朗读的有效生成做好如下设计:

1、在朗读的内容上寻找生成点。

(1)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三维教学目标的生成点: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点:如时代精神,人生价值,人生智慧的感悟;b、知识与能力的生成点:如词句的感悟与积累,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诵读等;c、方法的生长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质疑的方法,比较揣摩归纳的方法等。例如:《变色龙》这篇课文,其生成点可以从下列三方面分析:a、情感态度生成点:奥楚蔑洛夫因为小狗的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的“变色”,我设计一个“奥斯卡”奖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四个学生读的申请并茂,获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而且还解读了奥楚蔑洛夫的思想性格,这是绝好的情感态度的教育资源。b、知识能力生成点:如《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反复出现: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样过。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不同的学生读,体会这句话的作用。c、方法的生成点:品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让学生扮演小伙计,揣摩心理描写体会孔乙己的地位,做一做“排、摸、坐着这手”等动作体会孔乙己的心情处境,边读边揣摩,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究性朗读,获得了正确而丰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能。此外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欣赏语言的神韵,在熟读背诵中积淀语言的材料,在读思结合中完成语言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2)教师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材、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教师也要把握好这些“生成点”,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朗读方式,生活有怎么样的体验,解读中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朗读会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

(3)教师还可以从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中去寻找生长点。如,课文背景的补充,与课文同题材不同思想的文章进行比较,或与课文同思想不同题材不同表达方式的比较等。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意义的朗读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体现,这是由新课程所决定的,更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必须定位准确。朗读过程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每篇课文的特点及朗读基调制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1)选择朗读内容。并不是每一段课文都要反复朗读,甚至熟练成诵,教师要重点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2)选择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指名读、一个接一个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也可以范读指导。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可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可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可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烘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处。(3)创设朗读情境。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之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的互动中,深入到文本之中,在这样的境界里学习语言、用语言。情境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利用插图等,激发兴趣,虚拟情景、模拟角色等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情境要灵活创设,不拘一格。

二、在学生“尝试——质疑——体验”过程中生成

1、在尝试中进行生成。

尝试的思想,自古就有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从语文课堂的生成角度看,如果学生各方面没有生成,教学就失去意义,这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在”教大于学“、“教等于学”的情况下,虽然学生有所生成,但生成度不高;在“学大于教”的情形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就产生了质变。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到目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朗读,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课堂上、回家后都应让学生朗读,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步理解基础上进行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在质疑中进行生成。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教”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提问,采取让学生质疑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在课堂上,我们在开始讲一篇文章时会轻易忽略质疑环节的设置,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强迫自己接受课文的内容,而不敢大胆地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发展。可能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单纯地在讲课前,预习生字,读读课文,而不会想到课文会有哪些内容是自己读不懂。这些都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知识的生成。学生大胆质疑后,教师把这些新生成的教学内容作为新的教学生长点和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不顾。质疑和教学是“两股道上开的车”,如果质疑归质疑,教学归教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教师应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讲解,使问题突出,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局面。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给学生说明怎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有讨论意义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质疑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当然我们训练学生质疑的水平,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在体验中进行生成。

课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进行融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在体验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创新思维,在体验中进行思索,在体验中进行创造。如朱自清的《春》,边读边想,仿佛真能觉得春风在轻轻抚摩着自己,仿佛能陶醉在泥土、春草、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之中,还可以听到百鸟合鸣的美妙歌声,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对春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体验型朗读教学要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朗读,能真切地感受语言情感,全身心地去拥抱语言,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范进中举》中有范进中举发疯这一段,为了让学生深有体会,理解到范进的心理,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看到范进是什么样子?他在说什么?他做了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如此的问题情境,就把语言的领悟、理解,感情的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朗读达到情真意切的境地,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有效生成。

三 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对朗读的评价之中生成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应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等。”

1、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语言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在学生读完后,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论地说“你读得真好!”、“你真棒!”、“你读得真有感情!”或者“你读得真流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了。”“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你把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加好了。”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循,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在对待学生失败的朗读时,绝不可用生硬的语言一口否定,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易,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经过努力,改正原来朗读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朗读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的评价。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已经不能适应生成的需要。评价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评价可分为自评和互评。

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读得怎么样,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如老师在学生读出奥楚蔑洛夫脱军大衣的尴尬心理之后,追问:“为什么第二次你能读得好呢?”学生沉思,终于有所体会。

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生生互评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新的教学内容在动态中生成。学生互评,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朗读评价中提高了语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提高了朗读的水平。在学生自评、互评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在营造学生宽松、良好的评价氛围的同时,对评价者进行二度的评价,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会评价别人和自己。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朗读的生成,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综上所述,生成性朗读教学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充分生成。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从生成的高度去思考,去探究,在课堂中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激情,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和谐、生成的课堂内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总之,一句话,朗读教学要关注生成。“为生成而教,为生成而学”。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才能生机盎然!

2014年12月23日

下载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的有效性教学

    初中作文的有效性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由于中考中作文占50分,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根据目前的教学理念而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检验......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实验小学 黄毅平联系电话:***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教师常常在作文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文难,难作文是师生一个共同的话题,那么如何......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推荐]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9-02 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我国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它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层层贯彻落实,高中物理教师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是否......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白蝴蝶之恋》课堂增值案例上外静中盛丽萍案例背景:《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晚年之作,与他以往刚健豪放,意境阔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衡量的标准和尺度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会给出很多的不同的标准。 有人说,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也有人这样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