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白蝴蝶之恋》课堂增值案例
上外静中盛丽萍
案例背景:
《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晚年之作,与他以往刚健豪放,意境阔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表现自我更真切、复杂的散文。初读文章,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认为找到了一篇好教材,也能让学生喜欢的好读本。
文章具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它的文学性。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文中对白蝴蝶外貌的刻画,作者的心理活动及景物描写都极为细腻、生动,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词句,培养语感。其次是主题的深刻性。文章虽然讲的是“我”对一只受伤的白胡蝶的怜悯和救助,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中小生命遭受厄运的故事,但折射的主题却是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对爱的感悟,对战胜逆境的思考,如此丰富、深刻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再者是作品的人文性。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对白蝴蝶不幸遭遇的怜悯到它生命复苏时的喜悦,及为它展翅高飞时的赞美,最后又因为它的离开而惆怅。人物情感的丰富、多变,拓展了作品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的美好心灵。
本着对作品的喜欢,去年的公开课上我潇洒走一回。今年,我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又作了精心的设计、反复的修改,受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容量的教学目标,超越了原有的教学思路与风格,而且对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质疑能力、感悟生命的意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过程:
导语:昨天,同学们预习了《白蝴蝶之恋》,文中一只孤苦无助的白蝴蝶时时牵动着作者的心,它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一定在同学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激起阵阵波澜。这位作者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体验)
一、介绍:作者、作品、背景
作家: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生于北京。一生戎马生涯,参加多次战
役,是一位老革命、老战士、老作家。
作品:以散文为主,是个多产作家!《红月》、《长江泪》、《红玛瑙》、《五
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笔墨雄健、粗狂豪迈、意境阔大形成独有的抒情风格。《白》与他众多作品相比,独树一帜。
二、《白蝴蝶之恋》的恋字饱含着作者对白蝴蝶怎样的情感?(带着问题朗读)
1.分角色配音朗读。(三位同学分别读两个自然段,集体读最后一段。)
2.我对白蝴蝶的情感?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出作者的情感线索:怜悯——喜悦——赞美)
三、多角度品味:
《白蝴蝶之恋》是篇优美的散文,欣赏这一类散文,我们可以对文中的好
词、佳句、段落等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处,进行品味。
(体现了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真实阅读原则。)
词语:痴痴地:专注,现作者对白蝴蝶投入很多情感。
捏:轻轻的拿,表现作者对白蝴蝶的小心呵护。
缓缓地:慢慢地,与句中的“蠕”相呼应,表现白蝴蝶努力与命
运抗争的过程。
句子:可能找出外貌、心理的句子。(以读带讲)
段落:景物描写作用: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白蝴
蝶的不同命运。(通过集体朗读感受情节的发展,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我的疑问:(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筛选。)
如: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像有一滴圣洁的水?
灵魂在呐喊什么?
五、遐想园:
1、白蝴蝶终于勇敢地飞向空中,渐渐消失了,此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
请为文章补上一个结尾?
2、学生想象、小组讨论。
3、教师总结:同学的结尾大致有祝愿式、祈祷、担忧。
4、出示原结尾(朗读原结尾)。
5、望着远去的白蝴蝶,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惆怅?
6、再次分角色配音朗读。
六、作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给了你哪些启示?(深层次感悟)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有效性在于:
1、精心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我在把握课标要求,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富有个性化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个体感悟—双向质疑—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个体感悟中以赏读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从喜欢的字词句切入,把
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结构段落、修辞手法的赏析上。如:学生对文中的簌簌颤动、楚楚动人、痴痴等词语的品读,体会出作者对纤细、柔弱的白蝴蝶的同情。通过对文中多处景物描写的赏析,使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不仅交待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还暗示了白蝴蝶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揣摩作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情感的线索,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同情弱者的美好心灵。最后拓展延伸部分——为文章补结尾,更是达到了高潮,有祝愿白蝴蝶有美好的生活;有为它的将来祈祷;有赞美它的勇气;有流露失落惆怅情绪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作业设计尤为成功,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的从强者与弱者角度来思考应同情弱者;有的从关爱生命角度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的美的追寻者角度来阐发,成功者将付出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2、还学生真实的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的素养。语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来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的是教师的提问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而让学生自主提问,则体现了发现学习的新理念。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与思考基础上的自由提问,学生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才能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如:学生所提的:“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一滴圣洁的水指什么”?“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这句话的含义?等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质疑的策略和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真实性,才能如实地反映了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解决问题才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性。
3、朗读让学生品出滋味。
朗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朗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培养语感,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雅的阅读趣味。尤其是这样的美文,语言的韵律、语义的意境、节奏的把握,情感的变化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悟。朗读成了教学过程的主旋律。如:教学开始的配乐朗读,用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由凄凉到明朗气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中间部分的赏析词、句则采取散读、集体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多处变化,则用集体朗读,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来表现情节的变化,在深情的朗读中,学生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对白蝴蝶终于战胜困境,飞向光明的赞美之情。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用分角色配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沉浸到文本中,用自己的声音来体验语言的和谐感、情味感,体验作品的意境美,感悟作品丰富的主题。同学们声情并茂、淋漓尽致的朗读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案例反思:
教学之后,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感受颇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回想课堂上学生积极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激情的朗读、满足的微笑,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20102、6
第二篇: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教学创新,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散文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采取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散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对散文教学的研究,优化教学设计与方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空间,引导他们深刻地领悟分析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以致用。与此同时,笔者还将散文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把握散文的主要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生命、自然等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表达。散文的语言精美、意蕴悠远,集诸种美于一身,又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抓住要点,感到茫然。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散文的这一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两个要点”。“一条主线”是散文的思想情感;“两个要点”是要抓住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看似形散的文章中提炼出鲜明的主题,紧扣学习的重要环节。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变得更为有效。笔者根据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课堂探究的自主性和课后巩固的拓展性三个方面入手,精心设计适合散文教学的方案,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的效果
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其区别于一般题材文章的教学,要针对散文语言文字优美、人物意象优美、情感情境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散文的精髓,走进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深切的体验,准确地感悟和理解文章。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用心地读”。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意境之美更多的是通过句段表现出来的。如何感悟散文之美?读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散文的语言色调如同素描,内涵极其悠远;其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其主题或使我们愉悦,或使我们哀伤,或使我们沉思。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形象的魅力。
2.引导学生“用心地悟”。散文的魅力要用心去感悟,感悟人物的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其突破了单纯抒情的层面,使情和景融为一体。散文的意境蕴含于情景之中,蕴含于事物之中,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形象、关键字词、关键语段去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赞美,实现从对精美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到深远的意境物象的体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散文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能使其受到情感熏陶与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用心地说”。说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学生要用心地说,说出自己对这篇散文的印象感知,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表达的思想、刻画的形象、精美的表达技巧,要用心地说,既说对文章情感、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要说对文章写作技巧的领悟,达到深刻理解教材和学习借鉴写作技巧的双重目标。在说的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另一个层面的说是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分析感悟的,说出自己在散文阅读学习方面的方法技巧,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教师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种阅读的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将其与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成效,这也是散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教学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4.引导学生“用心地写”。在有些教师的眼中,散文不但难领悟,更难写作。实际上并不如此,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散文。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无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写事,在学生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题材。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仿写开始,从机械地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增强阅读的感悟和体验
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应试的压力挤占了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机会,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陶冶性情,增加文学积累。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诸多名家的散文精品,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名家的其他散文,同样的风格或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章,使之成为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笔者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感悟、研读这些精美的散文,走进其中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感悟人生,让散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好伙伴。
综上所述,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创新,紧扣散文的特点变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从对散文的阅读中获得更多感悟,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_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它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阅读优秀的散文,就是欣赏一种美。现代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也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 刷新理念
首先,散文,散文是什么呢?
文学史上对散文一直没有一个本质定义。北京教育学院 王曼 博士认为:散文是个 “文类” 概念而非“文体”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个大家族,其中包含着面目与性格各异的“文体”成员。在不同时候,人们对散文的界定范围也不一样,有广义的、中观的、狭义的。我们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取一个中观概念:属于文学作品范畴,但不限于狭义的艺术散文、“纯散文”。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的,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包括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哲理类的散文。
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 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其次,关于“形散神不散”。
这个观念有时代(60 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
第三,“以小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
“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
第四,“三要素”不能固化解说。现代研究表明机械地解读环境、人物、情节显然贬低了作者。现代研究表明:小说更讲究故事,更讲究他的隐性意义。如果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转移到这种理念上来,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让社会更满意些。2.读懂内容 首先抓住散文特征。
从现代散文诞生的那一天起,无数论者就已在反复强调散文有‘我'的本质特点。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散文)“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一般不像小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的塑造为能事,虽然也并非轻视人物情态的传神。散文更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韩少华 而小说重在客观再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是隐藏在故事和叙述背后的;诗歌,要么主张无我,要么自我的感情经过了过滤、夸张与变形,而且诗人的情感也可能是概括化的。而散文必须向读者坦诚真实的自我,所以散文最难作假。
这就引申到散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散文中没有主人公的问题,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即便是叙事性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要有别于小说的人物分析。
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不只是抒情。从散文发展史的角度看,现代散文肇始于议论。当今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历史散文大量涌现,加强了散文的理性成分,众多学者在强调散文的理性成分。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说,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其次是读到位。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师们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不到位)、标签化(解读错误),教学实践中的片面强调感受,都可根源于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缺乏重视。
散文解读要到位,方法有知人论世;借助互文;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前后关联,整体把握。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年的语文教学中,个人觉得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散文教学的地位如此重要,但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散文教学并未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或把散文混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或把散文分成一个个的知识点来分析,惟独没有突出散文本身的教学特色。我认为要想突出散文教学的特色,首先要回归散文最基本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教学,正是要围绕这个特点展开,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了解散文方面的一些知识,学会阅读、欣赏散文。下面我主要从散文教学现状、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进行教学的依据及其教学谈谈看法。
一、关于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家秦牧说:“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畴。”巴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诗歌,又没有完整的故事,也不曾写出什么人物,更不是专门发议论讲道理,却又不太枯燥,而且还有一点点感情,像这样的文章我都把它认做‘散文’。”
2、散文的特点
由以上各家对散文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散文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非常自由的,内容和形式都很“散”,但是,散文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并有文学味道,有一种内在的“神”统帅全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聚”。这是散文的最根本的特点。
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征理解:《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上说,散文的“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因素,是比较具体的。散文的“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也就是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无论内容多么广泛,形式多么自由,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明确的,集中的。即使“意在不言之中”,仍可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所以“神”不会“散”。而散文的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的特点是其他文体无法与之相比的。“神”蕴含于“形”,“形”表现了“神”。
3、散文的分类
根据中学教材中所选散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总之,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第五篇:谈散文春的教学有效性
谈散文《春》的教学有效性
散文教学作为一种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所以,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无论课堂教学的时效与长效,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反思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有效性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思考,试图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美丽起来,有效起来。
一、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我始终认为,所谓“精心”的设计就是“不落窠臼”。对于《春》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学案例都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颂春这一结构来处理文章脉络,这对学生整体感知有好处,但是散文的神韵在于情感的体验和作者文化品位及人文精神的感悟,重在品位赏析而不是对作品的分析。我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跳出这个框架,构建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即从作者情感和学生自主阅读入手,牵出两条线索:一是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二是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_。由此把握作者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发掘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体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开阔到作者笔下的整个春天,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二、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课堂在读上做了很好的蓄势,让学生带着这种被感染的激情用自己的语言咏春,描绘春,在“品”字上下了功夫。本环节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我和全体同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让师生思想撞击出智慧火花,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中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我对《春》的课堂教学上,我别出心裁的拓展课外文化资源,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时时引经据典,我认为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充分拓展课外资源,充实课堂也开阔学生视野,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文字魅力的熏陶让语文更有艺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有帮助。比如,学生讨论春草时,我引导学生: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谈到春雨时,我出示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二者的比较凸显《春》中雨的特点,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在对比中突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读朱自清的文章特点也是另辟蹊径。
四、寻找美点,让语文课奉献一份美丽的心灵鸡汤
《春》一直以来都是著名的优美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至纯至美,使我们的心仿佛被春风吹醒了一样沉醉在美妙的春天里。《春》一文意境非常优美,让人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富有意境的图画。所以我在讲这一课时,首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天”这一问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兴致高昂的描述自己心中的美好春天时,将学生引导到诗词中春天里去,这一引导是将现代语言美与古典诗词美相结合,使言中有画,诗中有景。在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我并没有死板的一一讲解,而是先从朱自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入手,进而拓展到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我讲解这五幅图的环节中,我发现了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巧妙,也看到了学生畅所欲言中的激情。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欣赏文章中语言,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才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五、注重感悟,让语文课绽放一束美丽的理性之花 在《春》的教学中,我将对语言美的感受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在《春》中,他时而运用比喻,时而运用排比,语言丰富、生动,将旖旎的春色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实在是美。从语言的美入手解读课文,让孩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去文章中找到自己认为是美的地方,细到品读文中的词、句子、段落、修辞、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等等,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美,构思美去感悟,最后得出文理美,最终真正领悟课文。
感受语言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文与享受文中的道理。《春》的语言就朴生动,秀雅清新。在阅读教学中,我利用“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的句型轻松的完成了“钻“、“闹”、“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斜织”、“薄烟”、“逼” 等关键词语的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有了美的体验。
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想学语文,会学语文,热爱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