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评价更科学有效
教学评价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包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功能、性质、目的、过程、效果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评价可以从中获取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关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可以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重视学生的发展上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让教学评价更科学有效,我们就要重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积累资料,以便提供关于如何才能更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和修改教学目标的依据。
2.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等,以便对教师考查、鉴别,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水平做出考查和鉴别。
3.教育心理学表明: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为了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有效,教师就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1.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策略,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小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为目的。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与伙伴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很有效的。在实施生本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性的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特别是在习题课上小组评价的作用很大,能调动各个小组成员的能动性,让学困生也融合进来。2.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径。言出自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些表扬和鼓励就会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也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如:学生在听、说、读、写或表演上有很大进步时,我就送给他们每人一颗lucky star;同组学生共同完成了任务,就一起鼓掌,以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精彩时,我就竖起大拇指进行表扬。同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Well done!Wonderful!You did a good job!等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分层评价
学生中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长处和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不是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奖励,而是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评比。对于平时表现差的同学,针对他们的进步情况进行奖励。如有的同学从来不回答问题,今天他在课堂上有了进步,敢回答了,这时当然要奖励他;有的同学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了课文,或写对了几个单词,也要及时奖励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再次好好表现的动力。对于某些性格内向、学习退步、某次测验或默写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采取不告诉家长,不记录成绩,鼓励他通过努力争取好的成绩的方法。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其核心是让学生体味生命成长的过程和知识的力量。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及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教师也强烈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同时,评价活动也带动了教师教学上的一次改革,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使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第二篇:有效性评价
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知识上表现为学会,在能力上表现为会学,在情感上表现为学得有趣。
那么,对此又如何评价呢?笔者试从学生发展的航标、学生成长的体验、学生进步的基石和学生价值的提升四个学生发展的视角来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以探寻一种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框架。
一、学生发展的航标:教学目标有效性
评价学生发展的内涵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领域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它决定着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发展航标的属性。教学目标有效性评价,一是考查教学目标的表述,二是评价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投射作用。
1.教学目标表述的评价
从评价学的观点来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教学目标须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须是确定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表述主要表现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动词上。对教学目标的评价除了评价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还要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不是学生,教学目标是不是针对学生而制定的;要评价教学目标行为条件的表述中是否有信息提供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和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要评价教学目标中是否有用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的标准;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中是否有用以描绘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动词。
2.教学目标投射作用的评价
教学目标投射作用主要有指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预设和生成作用,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投射作用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就是从目标出发及时恰当地调控教学。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要体现在学生发展的层次上。维果茨基(Vygotsky)认为,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表现为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若处于形成状态,儿童是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的,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因此,不能只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形式,要开展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和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的预设作用和生成作用使学生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预设性的发展,而且还要获得生成性的发展。所谓预设性的发展就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及学生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所谓生成性的发展意味着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发展的生成性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二、学生成长的体验:学习过程有效性评价
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关注的是用 “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参与度
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就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所谓积极参与是指心理上、情感上对参与的体验,学生的参与应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和应付地参加。
2.思维度
学生的思维度与学生的有效参与相关。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发展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说,那种以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只是浅层次或低效的参与。对学生思维度的评价要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积极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如何;要看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条理清楚和排列有序。总之,要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得到了有效培养、有明显提高,还是仅能模仿教学所展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要看思维能力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还是思维能力有所下降。
3.交往度
保罗·弗莱雷(P·Frdird)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言说和做事,并在学生思考、言说和做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利用有意义的“学生资源”。因此,评价交往度应关注:师生之间能否平等对话和沟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实解决了问题或产生了新的认识;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融合以及成果共享。
4.愉悦度
愉悦度与思维度是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需要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对愉悦度的评价除了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善于倾听和思考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要点外,还要对愉悦保持的时间进行评价。
三、学生进步的基石: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
教师倾心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必然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不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还要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进行多元的评价。
1.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判断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判断学生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别性。所谓发展的差异性指的是在同一班级之中,不同的学生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谓学生发展的个别性是指每个学生的特长是不一样的。对教师判断学生发展水平能力的评价,一要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分类分层指导,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或练习,达到巩固新知识并不断拓展提高的目的,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二要看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活动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2.教学组织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活动过程的引领者、学生参与热情的调动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组织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抓住知识的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对教学内容组织能力的评价,一是看是否围绕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教学环节之中;二是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三是看教学内容是否凸显本学科的核心概念或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四是看课堂知识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是否恰当,对课堂生成信息能否正确引导,并使之生成新问题和新知识;五是看有无科学性和思想性方面的错误。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师组织的活动在品质上,要难度适中,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活动方式上要分层次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在活动主体上要引领学生有效参与;在活动条件上,要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活动。
(3)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和论证等方式系统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本领。对教学语言的组织,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和形象生动。
3.诊断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的诊断能力。
教师诊断问题的能力往往表现在教师的生成性品质上。教师的生成性品质包括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和教学的个性化,比如,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教案的超越,对教学内容或环节的灵活处理等。对教师诊断问题能力的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教学应变能力
课堂上各种教育因素是多变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性的世界。教师要驾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应变能力的评价要看教师能否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四、学生价值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就是要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1.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
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认知上体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课后测验与调查课堂学习情况的形式进行。
(1)课后测验
课后测验是对认知领域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学生认知领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采用课后测验评价的步骤是:确定编制试题的依据———编制试题———实施测验———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2)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教师讲课速度的适应性。教师讲课速度的适应性表现在本堂课教师讲课的速度是太快、太慢,还是合适。2)教师讲课内容的适切性。教师讲课内容的适切性体现在本堂课教师讲课的容量是太多、太少,还是合适;学生对本堂课教师讲的内容是全不懂、不全懂,还是全懂;学生对本堂课教师所讲的内容的感觉是太难、难度一般,还是容易。3)课后作业完成的差异性。课后作业完成的差异性表现在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是看了书也不会、要边看书边做,还是不需要看书就能做。4)课后再学习的独立性。课后再学习的独立性表现在学生课后再学习是请教过他人,还是没有请教过他人。
2.情感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情感是制约和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情感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情感影响的评价。
(1)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上表现为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欲望。对学习欲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这堂课是很喜欢、不喜欢,还是讨厌等。对学生兴趣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是课上有兴趣、课后无兴趣,课上无兴趣、课后仍然无兴趣,课上有兴趣、课后仍然有兴趣,还是课上无兴趣、课后有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情感影响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情感的影响表现在民主和关爱上,对其评价就是看课堂上是否具有民主的氛围,教师是否对学生体现出一片真爱。在课堂上,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关爱,没有被冷落的学生。教师要环视学生,表示关切,要观察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瑞生)
第三篇:教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注意把握过程和结全起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的投入程度,对本节课的兴趣大小,看其获得的知识程度和能发展是否与态度的投入相符。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善于观察,看看课堂教学内容能否触及学生灵感,要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结合自己个性重新审视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是正确还是不够全面,教师都要表扬语言,但要注意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方法适当。如一个从未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极不用心的一个学生。一天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时,他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教师让他站起来阐述时,他摸摸后脑勺说:“我忘记了”在坐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他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作为一名较优秀的教师一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该同学走出了探求的第一步。战胜自我的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谁愿意帮助他把这个问题解答?这不仅鼓励和保护了那位孩子,而且还很巧妙的组织了课堂教学。
一个人想做的事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并不太重要。因为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怀和鼓励,是提高课堂教学不效性的一种途径。
第四篇:培训有效性评价
培训有效性评价,是一个由多种评价关系组成的评价体系,在培训的不同阶段实施,评价人与被评价人在不同的阶段是不相同的。按照柯式理论分为四级:
1、学员反应评估:学员评价讲师的授课水平与投入度(工具:现场满意度调查表)
2、学习效果评估:讲师对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工具:考试、考核)
3、行为改变评估:由讲师和学员上级一起,对学员进行培训内容的落实考核(工具:531表等)
4、组织改变评估:一般国内企业还无法做到
对于培训的评价可以从培训课程内容和培训讲师两个方面出发,如讲师是否专业、能否带动课堂气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准备情况等;关于课程评估方面主要评价本次课程内在逻辑性以及课程是否贴近公司实际,案例分析是否有效,是否对受训人员拓展思路和管理思想有帮助等,个人拙见,仅供参考。首先按照培训人员分类
有新员工入职培训,关键人才的技能培训,中层人员的执行力培训,高层的领导力培训; 其次按照培训师资来分: 有内部培训还外部培训。按照课程体系分
有安全培训、技能培训、特殊工种培训、时间管理培训、企业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目标管理培训、礼仪培训等。
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录,并转为纯文本,不代表完整内容,仅供参考。
反应层次评估上,培训中,最常使用的评估方法为单向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随堂观察”,以及双向的“学员访谈”。在培训后,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单向的《问卷调查/课程评估表》,也常使用双向的“访谈学员”。
在学习层次的评估上,比较着重于培训后的评估,比如最常使用的是单向的“笔纸测验”、“问卷调查”,也常使用单向的“课后作业”、双向的“心得报告”。
在行为层次的评估上,通常在培训后三个月进行,常使用的方法是技能培训上常用以评估的单向“技能检定”,偶尔使用单向的“专题研究(发表)”、“问卷调查(对学员、对主管)”。
在结果层次的评估上,通常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进行双向的“绩效评核”,偶尔也在培训后三到六个月,进行单向的“技能竞赛及成果报告”。
培训的四层次评估方法,在企业内被采用的比较多的是评估反应、学习两阶段的评估。至于评估行为与结果二层次的实施难度较高,除了为确保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需要教育培训人员具有相当水准的评估能力外,评估操作劳师动众,不但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培训的成本效益量化难度大,因此在企业内用的相对比较少,不过在一些优秀企业的应用比较普遍,这可能也是成为优秀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衡量指标上,国内企业普遍采用了一种权变方法,即是以评估投入(input)代替评估产出(output),其前提假设为培训的投入越多收益越多,常用的指标有:
1、培训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培训经费占薪资总额比例
2、员工人均培训费用/员工人均培训时数
3、培训人时数占工作总人时数比例/培训人次数占员工总人数比例
因此,在衡量培训有效性的指标上,不仅关注上述的过程和投入指标,更重要的是关注结果指标,比如:参加培训的员工与同类员工的绩效表现差异;培训投入超过平均指标的部门的绩效表现与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差异等衡量指标的应用,能够真正反应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并且,更重要的是,若培训工作开展有效,这些指标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能够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培训管理者赢得公司和业务管理者的支持。……………………下载地址下载说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或是会员上传,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不对您的使用负任何责任;
本站为公益性的管理知识共享平台,所有资源免费下载,如果您发现无法下载等情况,请向我们反馈;
本站所有资源的解压密码,在压缩包右侧均有说明,请注意查看。
第五篇: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
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
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
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
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
(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
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