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几点思考 评价是泛指对人或对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种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有效性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它是注意充分发挥评价的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和家长主体的作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绩效,以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评价。政治课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任务和基本原则,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予教学价值与教学效益上的判断,为被评价者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水平和成绩,并做出结论或资格证明。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教学改革方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程度的有力措施,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评价既包括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全面的价值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学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及其有效性如何的评价。设计与实施是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是实施的操作蓝图,实施则是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方案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而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则是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探索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作出评判。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开,也不能相互代替,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与研究性学习的产生,实际上这种教学并不是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究竟如何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确立有效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十分广泛,评价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切人与事都可以进行评价。但评价并不是盲目、随意的,也不是主观想象、朝夕万变的,而应当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的要求,力求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1、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独立探索与合作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性情感、学习的欲望就越强,其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教学就越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学评价必须突出主体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的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性学习的评价,自觉地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乐园”,让教学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
2、发展性原则。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关键,就是要求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的主体,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如何来检测教与学的有效性信度。从总体上说,评价是指导教师去大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学应当是教师去主动地适应学生,而不是去主宰学生。评价是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专长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突出一方面而偏废其他方面;还要注重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因此,有效性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面上的活动情况,更要重视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当然,评价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有了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
3、创造性原则。激发创造情感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手段和整个过程,都应该充分体现创造性思维,做到与时俱进,营造无时不创造、无事不创造、无人不创造的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创造情感的支撑下,使创新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实现,使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展示、外显。因此,有效性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是创造性原则。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教学,创新是有效性教学的灵魂。当然,主要原则并不等于唯一原则,评价标准应当多元化而且必须多层次化。因为单以“创造性”来评价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会引导教师单纯追求教学设计的创意,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教学媒体的特色而忽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将评价的各项指标化为具体的目标或者操作程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量化的指标体现质性的规定,并更多地采用质性评价法,并且使用可操作性语言加以解读。例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但是,科学性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概念,不具有直接操作性。但它包含的指标很多,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三项直接可测性的指标来体现“科学性”:一是教学设计与施教方案的观点、目标、内容、方法是否正确;二是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是否体现第八次课改的方向与精神,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有序,是否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合作、探究;三是设计方案与教学方法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总之,评价指标只有用可操作性语言来描述,评价才可能是科学、可行和有效的。
二、明确有效性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等等,因此,有效性教学评价归根到底就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的教学评价;其核心是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强调在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情景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体系与意义的主动建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是思想政治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时俱进、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评价对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教学行为进行导向、激励、鉴定、制约和调整,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从实践上看,有效性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有利于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正确方向和基本任务,即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宣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创新型、合作性和复合性人才。
2、评价的过程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有效性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实现。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协商、讨论、辩论、比较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才能得以完成。有效性教学新模式的完善是要通过恰当、系统、积极的评价环节来实现的,只有经过评价反馈、调整、反思,才能产生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3、评价的动机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政治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有效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有效性教学评价,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评价的鉴定与总结功能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性的教学目标。评价可以客观地、科学地鉴定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质量状态,具有哪些优点和缺陷,有哪些长处和不足,是否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从而激励政治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去设计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特色,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掌握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评价,应遵循“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立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其评价的方法应当由传统单纯注重量化的考试分数转变为更加注重质性的评价。在度量、评价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时,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当然,在这样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以后,并不是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有效学习活动表现就是教师劳动的成果,反映了教师的组织与计划的水平,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来认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评价标准应该符合有效性教学和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应该把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特别高水平学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考评教师的创新素质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课题:评价人:
指标体系与权重分布
评分等级
评分
A级 指标
B级指标
优(100-90)
良(89-80)
中(79-60)
差(59以下)
A1教学目标(0.2)
B1目标完整,体现认知、能力、情感目标的统一 B2目标具体,层次分明、切合学生实际
A2教学内容(0.2)
B3按照目标选择性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B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创造力培养措施具体有效
A3教学策略(0.2)
B5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师素质选择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 B6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序性、科学性、反馈调控好,学生参与率高
A4教学方法(0.2)
B7方式、方法选择得当,有利于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B8创设情景,启迪思维,体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B9重视学法指导,体现知行合一
A5教学媒体(0.1)
B10从实际出发选择、使用多媒体
B11多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A6教学评价(0.1)
B12恰当选择评价类型、方式和方法 B13重视反馈、矫正的设计
总评
总分
(二)思想政治课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课题
执教者
评价人
指标体系与权重分布
评分等级
评分
A 级 指 标
B级指标
优(100-90)
良(89-80)
中(79-60)
差(59以下)
A1 教 学 内 容
(0.3)
B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消除疑点 B2符合实际,面向多数,难易得当,容量适度,密度合理
B3有效创新、联系生活、渗透学科、张扬个性,知识、技能、能力、智力、创造力落实具体有效
A2
教 学 方 法
(0.3)
B4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指导学法,学生主体,鼓励质疑,激励创新,偶发问题引导得法 B5结构过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B6方法多样,组合优化,精讲精练,详略得当,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有效,恰到好处 B7个性、知识、能力、创造力的开发、激活、形成,方式自然、活泼、高效
A3 教 学 技 能
(02)
B8仪表端庄大方,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强
讲授一般不超过25分钟,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基础性、载体性,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B9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逻辑性强 B10板书工整,多媒体操作熟练、有特色
A4 教 学 效 果
(02)
B11全体学生都得到进步与发展,个性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张扬,自信心大大增强 B12师生情绪和谐饱满,学生学得主动、有趣,体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总评
总分
(三)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综合评价量表 课题
评分等级
评价人
指标体系与权重分布
执教者
A级指标
B级指标
C级指标
优(100-90)
良(89-80)
中(79-60)
差(59以下)
评分
备注
导(0.5)
B1指导思想(0.1)
C1体现师生互为主体的新理念,视质疑为主轴,体现自主、互动、合作、探究 C2重视学法,着力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C3注重德育渗透与情感熏陶
B2目标内容(0.1)
C4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C5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有效率高
B3指导过程(0.3)
C6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 C7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富有节奏,善于体现教学高潮
C8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安排合理 C9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创造力与学习的潜质
C10设计层次性明显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学(0.5)
B4全体性(0.1)
C11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性高,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C12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学生面应达到80%
B5全面性(0.1)
C13掌握学法,学习习惯良好、解题能力强
C14训练效果好,正确率高,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B6主动性(0.15)
C15气氛活跃,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善于参与
C16自主、合作、探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B7创新性(0.15)
C17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创意
C18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新问题
总评
总分
由表中可见,有多项指标明确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求,也有多项指标体现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上是我们研究的初步成果,请各位同仁和专家予以斧正。参考文献: ①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大出版社)②陈玉琨代蕊华主编:《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③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④谌业锋:《课堂教学评价探析》(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6000字)
第二篇:思想政治课评价方法初探
思想政治课评价方法初探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中学王云芝
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具有问题性、时代性、开放性、渗透性,非常适合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但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后,学生分散,如果管理不善,势必造成整个班级混乱而影响教学质量。我认为建立合理、实用的小组积分评价机制能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使思想政治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分组划分
把班级中所有的学生按思想品德情况、行为习惯好坏、学习成绩优差等进行男女同学搭配分成4—5人学习小组,并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一起,选出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品学兼优的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组长负责小组的一切日常事务,包括座位的安排和调动、工作汇报、有权对组员进行奖惩记分,推荐为班级或本小组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学和检举违犯纪律的同学。
二、课堂积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好像
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情况,分配不同的分值。越是学习成绩低、学习能力低、平时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同学分值越高,一个小组内分4 个等级。这些分值的分配主要用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检查学习效果等时使用。为了给小组积累更多的分数,组内全体组员就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人人为了组的集体利益争先恐后,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因为该生的分值高,组内成员就会鼓励他大胆积极的参与学习,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鼓励了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
三、测评积分
小组的划分虽然是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的,但组与组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有差距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公平竞争,评价也就显得软弱无力。为了提高小组的竞争意识,做到公平竞争,我选择第一次测评的成绩作为基数(以后每次评测都把前一次的测评成绩作为基数),进行第二次测评后,以小组为单位把评测成绩进行总合,然后与本组的基数相比较,提高程度大的小组获胜。全班小组按等级分成三个等级,即:A、B、C三等。分等级的目的在于淡化分数,缩小差距,培养优秀生,转化后进生,大面积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四、行为积分
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项积分主要有组长负责管理。在校期间,组长是和他(她)的组员们生活在一起的,对于组员的日常学习行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是任何一个任课教师甚至班主任做不到的。要把握学生的行为情况,做到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这种行为积分很有效。具体做法分两方面:一方面,制定具体详细可行的扣分和奖分标准。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写字潦草、小组合作学习时不积极主动等行为,每次扣1 分;上课扰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抄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等行为,每次扣2分;租借、阅读、传播不健康书籍,言语污秽,打架斗殴等严重不良行为,不仅严重扣分,而且汇报班主任,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这些行为差生的思想工作。对每天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主动、严于律己、善于帮助别人等行为,每天计分一次,奖励1—3分。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公正、灵活、机智地处理小组内的一些小错误、小问题,给予违犯者一次提醒,给组员改正的机会,可以暂时不扣分,意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本环节的积分,一周做一次评价,对奖励分数多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树立典型,意在倡导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扣分较多的同学一方面进行个别座谈,分析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针对具体情况,要协同班主任或家长共同做好行为差生的思想工作,并取得组长的积极的配合,特别关注,加强监督,使其逐渐改掉或减少不良行为习惯。
五、总结评价
一段时间的分数积累,我就进行一次总结评价,把各个项目的积分和等级累计起来,就是本阶段该小组的总成绩。按总成绩把所有小组分成A级、B级、C级三个等级。A级占百分之三十,B级占百分之五十,C级占百分之二十。对优胜小组除了表扬和鼓励外,汇总给班主任,记入综合评价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记入综合素质积分档案,为期末的评选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料。除此之外,我还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连续三次获得A级的小组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征求同学们的合理意见,我带领他们或春游、野餐,或海边拾贝。对于屡屡失败的小组,尤其是个别同学,我一般采用让学生到家中做客的形式,把这些同学请到家里,随便的谈心,在交流中了解他们,抓住他们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我也很相信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拉近了与学生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很容易的走到学生中去,工作起来感觉轻松多了。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通过自己观察和同学监督,随时了解组长的情况,如果组长出现了问题,就要马上做工作或及时更换。并做好更换后的思想工作。
2、虽然是积分制,但还是尽量淡化分数,提倡组与组之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友谊第一,既增强竞争意识,又要培养合作精神。反对仅仅为了本小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禁止小团体思想的产生。
3、小组积分要及时总结,及时评价,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工作
做细,抓两头,促中间,不能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歧视、放弃,要随时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发现自己优点,树立自信,发挥特长,健康成长。
第三篇:浅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结题论文
浅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
政治组 2013-7-13
浅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理论和实践追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成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实际效果方面。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却发现教学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依然存在。思想政治作为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必修课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联系实际 案例本土化 有效 策略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打破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瓶颈。因此,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必修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更好的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结合有效教学的实践展开探索,以期找到新课程改革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最佳切合点。教材的教学案例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重要帮助。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从厌学变乐学。这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而这需要教师施以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案例本土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善于学习,不断进取。深入研究学生实际,要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认知合起来,从学生对知识的积极体验中反映有效教学!
一、相关概念的引入
(一)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崔允漷教授对“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作了清楚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因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其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学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研究,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还有学者从教师实践的角度研究,指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和有效激励;再有学者教学评价角度研究,指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尽管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有效教学内涵的认识,但对以上理论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将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界定为:“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强调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已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三观”的形成。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思想政治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多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现行的思想政治课应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应实现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平等对话交流,人人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应是平等交往,互相尊重,这种交往方式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做他们中的一员,觉得老师的
行为正是符合自己价值判断标准,从而才会心悦诚服地“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使学生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首先,要重视课前的有效备课。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不重视备课环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书,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因此就忽视了备课环节。而备课是为课堂服务的,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教学,更好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研究学生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现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去分析教材,拓展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
教师有了充分的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生活中有着丰富而案例和素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将教材根植于现实生活世界中,跳出教材大纲的束缚,突破教材的局限,尽可能多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从生活中学找活水源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二,注重活化教材中德育精神。思想政治课既然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那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注重活化教材中所蕴藏的德性精神,大胆地处理教材,在教材中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想,从而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践行的能力;
第三,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时性和时代感。思想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自身具有鲜明实时性和时代感,使得教材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恰当的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将这些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结合,不断深挖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要善于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其次,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注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互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如果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相反,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一句
空话。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思想政治课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一,教师要善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成的材料,理解和抓住知识结合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培养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资料的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第三,教师要运用语言技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奔放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辞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绮丽洒脱,错落有致,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疲劳感,使之始终保持最佳求知欲望的亢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保持的学习兴趣。
最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成思想政治课的有效互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要改变思
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的现状使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有效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常用的讲授法、课堂提问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要大量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载体。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有利于促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动建构。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必须渗透于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一则故事、一个案例、一次活动,甚至是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句名言之中,融合于师生彼此都能投入的一种具体氛围和均能接纳的一种生动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增强情感体验,从而生成正确的态度,滋养丰富的感情,形成坚定的信念,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最优化。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学生处在成长的青春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而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在一种积极的目标互赖情境中,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互相启发,树立合作意识。同时,由于不
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6]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每一单元的主题探究、每一课的情境问题,就是引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在围绕主题探究或情景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生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全面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加强学生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观念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时常出现在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而课后的行为却差强人
意”的现象,不能做到始终如一。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从社会获得资源能力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考察,要敢于把学生推向广阔的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参考用书中每一课课后都有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并且有多个实践题目可供选择,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践行道德行为的平台。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好每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让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践行从思想政治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做到课堂课外“言行一致”,从而更有效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意志品质,全面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在正确的教学有效性理念指导下,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善恶丑美行为出发,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社会实践中达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而初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
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这些精辟论述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使政治课失去生机和活力,成为一潭死水。不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改革,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笔者认为,教材的教学案例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重要帮助。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多用本土化的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更便于引导中学生深刻认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而使其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对社会现象具有正确判断力。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多用本土化的案例,能使学生感到“政治即是生活,生活就是政
治”,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对政治课产生兴趣,从厌学变乐学。那么,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呢?
(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厌烦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一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必要的准备,二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正因为如此,选择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有关的,反映时代脉搏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这一方面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播出了刘欢的《从头再来》,这是他为中央电视台配合下岗再就业的主题而宣传的公益歌曲。这首歌真的很好,让人在面对失败、苦恼、困惑的时候,听一听,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对歌词“心若在梦就在”印象深刻。此外,在课堂还实施了
师生互动,问:同学们还想到有这些方面的歌曲吗?有同学答,《光辉岁月》、《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哲理。从而在挫折中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又如,我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请同学们举出本班同学中有哪些不适度消费的行为?有哪些生活中的盲目攀比现象?同学们纷纷回答,如:不符合家庭实际的穿名牌、骑名车、过生日等。这此源自于同学们生活的身边的事例,听起来亲切,很管用。这有利于同学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在消费上做到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二)、教学案例本土化
所谓案例的“本土化”即本地化,是指利用当地事例或学生周边发生的事情来领会概念内涵,理解原理内容。案例的本地化除了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材料时代性等特点外,还可以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取得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隔山打枪,难辩虚实”,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真实性,弱化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许多例子虽然典型但离学生甚远,因此讲解起来有欠说服力。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地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更有助于教材的理解。因为这些案例是学生平时有所耳闻,甚至是亲身所见所历的,对事件本身已有所了解并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教师在运用此类案例解释课本知识时,学生能一听就知,一点就通,并能记忆深刻。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校董事长黄球先生的事迹。“黄球先生,1921年出
生于会城城郊,17岁时赴香港创业,历尽艰辛,成为香港知名实业家。30多年来,这位新会著名旅港乡亲,心怀桑梓,情系教育,足迹遍及新会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为发展家乡新会的教育、医疗公益事业,捐资总额达4000多万元。”上述材料同学们在新生校史教育中有所接触,而且不少同学曾在我校五十周年校庆中亲眼目睹黄球先生的风采,所以很有说服力。另外,还搜集了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的事例,如,江门副市长林崇中在担任江门市委常委、新会区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插手土地出让收受贿赂,受贿385万人民币,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林崇中受贿案,后被江门地区党员干部用作廉政建设的反面教材。同学们通过对待金钱的正反两个事例的分析,掌握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明确了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道。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决没有好下场。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如何搜集本土化教学案例
要使本地化案例的列举达到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那么案例贴近生活、典型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准确驾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第一 借助当地媒体,教师精选素材
政治教师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积极主动的观看本地新闻事件的报道,全面了解本地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重大政策的出台背景和趣闻。政治教师应养成剪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为教学积累了案例素材。而且这些新闻事件因和学生生活较近,具有共鸣,更能吸引学生。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集思广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就是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让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是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教师在传授一些课本理论知识时,可结合教材案例,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当地的各种信息、事件,提供给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以用于学生开展堂上探究。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遗产一目时,让学生课后搜集本土“开平碉楼与村落” 的材料。在课堂上用自己整理所得的材料、信息来佐证所学理论,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政治课教学基本原则。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尝试教学案例本土化。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互动中既扩大知识面,又培养和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达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客观要求。[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6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广东教育.2004,(07):11-13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06):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12 [5]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6—17 [6]刘天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55—261
第四篇: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思考
教学评价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即构建发展性、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思考者,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政治课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引导教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重视个体差异,关注成长历程,重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但当前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正确分析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指导思想,找出差距与对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合理化所必需的。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淡化德育的功能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道”。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统一,教学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实践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但目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把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纯智育学科对待,评价内容一般以考察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为主,只要学生能记忆、主观能理解就可以取得高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如何、是否言行一致在评价中没有体现,产生师生忽视德育的现象,有的思想政治课成绩“高分”者自私、冷漠、心胸狭窄、缺乏爱心,甚至有人说德育已“失效”,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给我们敲响警钟,说明这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问卷的考试量化评价方法,一般包括阶段性评价(期中考和期末考)与终结性评价(中考和高考)。这种教学评价方法突出考察学生的显性知识,例如:定义、常识、原理等能够外显的、量化的目标内容,简单采用打分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导致教师固守陈旧教学观念,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学生自身也忽视对隐性目标内容的学习与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相互交流与促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
(三)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效果的价值评判与估价。但现行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把教育评价的价值定位在甄别的功能上,一般着重采用效果评价,从评价对象完成各种命题任务的效果角度来确定评价标准。这种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根据教学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充满差异性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要求和需要。过于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学习成绩定优劣,使教学只面向少数“好生”;忽略了学生自身纵向发展过程的比较,使多数学生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归根到底就是还没有真正把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放在关注每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还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格的完善上,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政治课就是要死记硬背,太枯燥乏味。
(四)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特征即学校评和教师评,其中主要是教师评,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忽视了被评价者的需要及情感体验,使教育评价活动处于一种消极的活动状态。教师依赖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首先,这种缺乏被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结果不一定科学、准确。其次,这种评价对学生有什么感受,产生什么影响,究竟是促使他们树立信心、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还是挫伤了他们自信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长期以来被完全忽略的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引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教学评价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出具体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内容应改变过去偏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单维评价,应强调对学生基础政治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的多维评价。教师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认知态度、行为习惯、情感变化、意志品质、交往与协作能力等,并把这些纳入评价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辩证思维方法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在自身内部进行整合,做到知行统一,表里如一,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2、新的教学评价应改变单独教师评学生的状况,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这种多元化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自评、生生互评,有利于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增加自我意识、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走近教学,改变观念,可增进对子女了解,也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
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情况,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懂得感恩和承担责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然,这种多主体教学评价绝不是随意地让学生自评或互评,更不是把评价的责任推给家长与社会,教师在评价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日常教学评价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的指导者。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高度把握教学评价的目的,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方式和参与评价的主体,在整个组织评价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社会、学生、教师、家长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3、在评价标准上多元化。以往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是活生生的充满个性色彩的动态过程,可以说很多所谓的“差生”是由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学评价度,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学评价标准应采用多层化,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例如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当他达到更高层次标准时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评价,可采用即时鼓励表扬,也可采用纸条或作业评语等方式。对学习成绩不好,但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用“最佳辩手”、“文明标兵”等评价方式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肯定自我,努力改正不足,不断进步。对于某阶段或某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种多层评价标准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应该明确“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4、在评价方式上多样化。新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把纸笔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过分注重等级与量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偏向,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因为这种多样化评价不是从单一考试背景中,而是从广泛背景中例如言语、视觉、身体动作,人际和自我等方面收集信息,运用观察、访谈、成长记录、问卷、小论文、表现性评价等综合手段,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成就、优势和不足,提出对学生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适用哪种教学评价手段是个难题,教师应依据评价的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科学地选择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评价中加大对实践活动的考查力度。社会实践活动是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里说的实践活动,既包括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观看电影、撰写小论文等,又包括学生在课堂上、校园内参与教学的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的活动,如参加辩论赛、模拟扮演、收集资料做课件、办展览、出黑板报等。只要是学生在深化认识、提高能力、转变情感等方面去做,都应视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更直接、更真实的评价,它能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和真实情景来表现他们的学习成效,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揭示出学生的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
(二)调整评价视点,重视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
过去评价教学的视点聚焦于教师,评教师怎么教;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把视点聚焦于学生,评学生怎么学。看学生怎么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既看参与的深度,又看参与的广度;看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探究式还是被动式,探究的程度如何;看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仅看知识的含量,更要看知识的整合程度和迁移程度;看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感受,以及对教学的认可程度、愉悦的程度。在这一点上,我校每次考试结束后的评教评学,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应利用好。
(三)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让学生多样化发展。
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在评价标准上多元化,抓好对知识、能力的单元形成性评价,并着重抓好单元测试后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尚未达标的学生实施个别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同时有计划的设置选做题,增强题目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来做。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实现思想政治课课改目标,推进新课改的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是更新教学方式的催化剂,是推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动因,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
第五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作了一点思考: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
思考
正文:新学期要教一门新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这门课的任课教师上学期我就在开始思索,学生对这门课程相关内容了解有多少?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吗?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门课究竟该怎么上?
一、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和思考 经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完全没有概念,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似乎都知道一点,里面的不少内容在以前的有所接触和了解。他们认为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样的理论课是枯燥泛味的,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太远,他们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从学生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不高,民主意识不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有人说这是党和政府长期的政治教育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凡是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老百姓对政治权利的漠不关心和对经济利益的斤斤计较。也正因为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长期的宣传和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不懈的宣传和实践,才使得中国有了今天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成就。如何才能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意识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的努力,逐渐清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逐步树立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二、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思考
经过阅读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党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那么,职业学校的大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学以致用。具体从这门课中我们的学生能学到什么?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过程。可是,这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什么用?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是为了学会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来思考分析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比如,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哲学与人生》,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精华。拿起这一锐利武器,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思考人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从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学期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属于科学理论。它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的活生生的实际事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会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对教学形式的思考
尽管党和政府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是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需要探索的,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抽象的理论不易为学生所掌握,可以借助于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图片,影像视频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播放大型系列纪录片《复兴之路》,《东方主战场》电影《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学生在接受艺术洗礼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民主革命教育的熏陶,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我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网络上或者去图书馆找寻找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个人简介、传记和影视剧来看,了解这些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贡献。学生会因为对一个人感兴趣而对他的思想感兴趣。
3、兴趣是通过接触了解后培养起来的。布置学生去阅读毛泽东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章并写读后感。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去寻找这些文章来看,并且为了参考别人写的读后感又不得不去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毛泽东的文章不仅艺术性高,而且思想性强,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这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所教的内容,进行思考,获得一些体会如下:
1、哲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臂上。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峰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正因为毛泽东他掌握了人类精神的精华,他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2、参加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又要回到实践的。理论之所以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来源于实践,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是理论毕竟是主观的,它要对现实发挥作用,必须为人所掌握,并运用到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变成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力量。毛泽东不仅好学,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尤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勤学苦练,学以致用。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正因为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同样因为脱离了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才会犯下一些错误,留下了血的教训。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鼠目寸光。不论是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我们明天的工作和生活,都要立足于现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要运用所学理论去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自己该做和事,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照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寻找新的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总有一条道适合自己,究竟哪条路适合自己,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对现实环境和对自己主客观条件的了解和研究。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人能为你全权负责。
4、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往往只要往前走上一小步就变成了谬误。例如,“人多力量大”就要具体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否则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计划生育将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优生优充是必须的,但是生多还是生少,一定要根据经济和人口发展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我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基础上。
反对腐败,人人有责。正因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权力和利益的无知,才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不力,从而无法阻止腐败的产生。我们要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唤醒民众的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奔走,为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管理能力而呐喊。
作者简介:姓名:潘桂珍,出生年份:1966年,性别:女,籍贯:安徽无为,工作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职务:教师,职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曾在《职教论坛》,《思想政治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