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有效性
“教得对”,才有“教得实”和“教得好”---一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的两难问题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必须解决一个两难问题,那就是“既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这两个方面,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师该做什么?幼儿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既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要让自己教得有效”,前者主要为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后者主要为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
“让孩子玩得开心”其实并不困难,给儿童越多的自由和空间,他们就玩得越开心。在幼儿园教育的操作层面上,要求教师做的应该是真正明白什么是儿童游戏,要给与儿童足够的时间去游戏,要给与儿童充分的自由去游戏,要让儿童自己去选择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游戏;不要只是以教师的意愿去要求儿童游戏,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儿童游戏,不要刻意地让儿童游戏去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让教师的教学有效”是很困难的,因为幼儿园课程和教学中或多或少有游戏的成分,因为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比中小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让教师的教学有效”是很困难的,因为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明白“为什么要教”,“教些什么”,还要把握“如何去教”,即在该教的时候不要错失机会,在不该教的时候不要去干扰儿童的学习。幼儿园课程林林总总、种类繁多、纷繁复杂,各种幼儿园课程在“为什么要教”,“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等方面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在一个幼儿园课程或一个教学活动中,儿童游戏的成分越多,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把握就越困难。由于编制一个能够保证教学有效性的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懂得课程原理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参与,因此要求大部分教师通过编制幼儿园课程去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几近是不可能的;在幼儿园课程操作层面上,要求大部分教师做的应该是如何去有效地实施经由严格审查和精心选择的课程。
只要是教育机构,只要有教师,就一定会有教学,就一定会将教学放置在最重要的地位之一,就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幼儿园教育也是这样。
“教得对”是幼儿园教学的底线
对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而言,在思考和评定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时候,前提是“教得对”,然后才是“教得实”、“教得好”;在思考和评定幼儿园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起码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让不会教的教师教不坏,让会教的教师教得更好”。
“教得对”、“教不坏”是对教师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舍此要求,那么对课程和教师发展的所有问题都是免谈的,对所有有关问题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得对”、“教不坏”是教学的底线,“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是要追查社会责任的,对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也是要问责的。
原先,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得对”、“教不坏”的问题并不突出,或者说,“教得对”、“教不坏”的问题并非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由于课程一统化而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实施的课程是资深专家精心编制的,是由各方有关人士严格把关和审定的,只要教师在实践中不出现根本性的“走样”,不用担心因为课程而会出现大的差错。
而今,由于群众性地搞“园本课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不管是否有此资质和能力,都被要求自己去开发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于是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教师教学的底线经常被打破了,换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事情时有发生。在一个医院里,医生的误诊和误医是医疗事故;在课堂里,教师“教得不对”或“教坏了”是教学事故。在医疗机构里,医疗事故是不可容忍的,是要追究责任的;在教育机构里,教学事故也是不可容忍的,也应受到追究和处置,不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在幼儿园中,屡见不鲜地出现“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教学事故,看似问题出在实施教学的教师身上,其实幼儿园教师是无奈的,无助的。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涉及对幼儿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的把握,涉及对知识的价值等方面因素的判断,涉及对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优先性的顾及,涉及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等等,这是非常专业的工作而非儿戏。让大部分教师都去开发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经常出现“教得不对”或“教坏了”的教学事故是必然的,因为这样做并非大部分教师力所能及。
社会应对幼儿园处处存在、频频发生的教学事故追究责任,而且必定会对幼儿园处处存在、频频发生的教学事故追究责任。看似应对教师和园长追究责任,但是实际上应该追究责任的是幼儿园的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评估部门,因为正是它们,要求和监督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必须去做这样的事情,而教师和园长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不会做的,而且本来就不是他们应该做的。
“与别人不一样”应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吗?
“教得对”与“教得不同”原本不是一对矛盾,“教得不同”应在“教得对”的基础上发生,只有“教得对”了,“教得不同”才可能会有意义。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得对”是底线,“教得好”是目标,无论是“教得相同”还是“教得不同”都是手段,是为达到“教得好”这一目的服务的。
也许是为了强调教学的创新,不少地区都在推行所谓的“同课异构”,期望通过这一手段,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这样的思路兴许来自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等特征的认识。
“同课异构”对幼儿并不存在任何意义,因为哪怕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设计了多个高质量的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一个幼儿而言,教学中能用的只有一个,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求异性不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好处。由是,“同课异构”的价值预期只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同学习滑冰,不同的人学习滑冰会有不同的预期,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手段和方法,会经由不同的过程。具体地说,初学者先要在冰场上站得住,倒不下;经验不足者先要在冰场上滑起来,滑得稳;有一定经验的人则要在冰场上滑得快,滑得有点感觉;而只有比较专业的滑冰运动员,才会有自如、自由的感觉,他们可以求异,可以在感觉的水平上切磋滑冰艺术,做出各种带有个人风格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由此,对大部分的滑冰者,主要做的事情是模仿,主要是“同课同构”;对小部分的滑冰者,可以做的事情才是创新,可以是“同课同构”,也可以是“同课异构”。
在幼儿园教师中,特别是在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幼儿园教师中,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教学活动,若能保住底线,或许未尝不可,因为这样做或许能加深教师对教学的理解。问题是以“与别人不一样”作为所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导向,为求异而求异,那就会产生问题了,特别是会产生触动教学底线的问题。
一般而言,经常被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教学活动,常是经由课程编制专业人员精心设计,经由幼儿园教师们实践的活动,一般不存在突破底线的问题。要设计和实施与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三种,其一是设计了比原本活动更好的活动,其二是设计了一些尚可采用的活动,其三是设计了含有错误的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设计和实施“与别人不一样”的教学活动,在少量的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中,前两种可能产生的结果还常能看到,对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而言,看到的更多是第三种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若幼儿园教学是一个百花争鸣的舞台,或者是一个比试武艺的校场,那么“同课异构”这一类的事情也许会有些意义,因为它能激励艺人和武士去“出类拔萃”,去“出人头地”;因为它能有益于“伯乐”相中“千里马”。但是,幼儿园教学不是舞台和校场,它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幼儿园中每一个教师必须做的事情,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做好的事情,是由不得任何一个教师可以出差错的事情。那么,将“同课异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导向或评价依据,这样的做法其意义又在何处呢?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是对幼儿园教学出现的过分自由化和随意化趋向的纠偏,这是对社会、家庭和儿童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幼儿园教师或园长,在幼儿园里哪怕有再多的事情要去做,哪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都不会比确保教学不出问题和错误更为重要;作为各级幼儿园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哪怕有再多的工作精神要贯彻和落实,哪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也都不会比确保基层有幼儿园教学不出问题和错误更为重要。
第二篇: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推荐]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9-02
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我国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它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珠。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生动,节奏和谐,感情强烈,具有独特的意境。一首好的诗歌,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涟漪,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展开想象。在现行的小学教材中,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欣赏祖国灿烂的文化,陶冶健康高尚的情操。可以从简洁、精练、含蓄、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切实做好诗歌教学的设计以及诗歌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握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
1.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叶圣陶(1982)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对于语文课文中的诗歌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读诗的能力。要想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思,必须重视学生的诗歌朗读训练。而诗歌有音乐节奏感的特点,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这就为诗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诗歌教学活动中,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即反复读、不厌其烦地读,通过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这样既可以弄懂诗歌的内容,又可以领会诗歌中的意境,饱赏诗歌的美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诗歌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好诗歌呢?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再去领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柯岩在诗中赞扬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热爱总理的强烈感情,然后分层次了解总理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再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总理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又如陆游的著名诗歌《示儿》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这首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渐了解作者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他看到祖国被瓜分,人民不能团聚,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的理想没有实现时,表现了极大的遗憾,并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下一辈身上。这不是一般人所做得到的。因此,要想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容,必须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教学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其中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因为,语言抒发诗歌的感情,语言也体现了诗歌的节奏、韵律等音乐美。因此,在教授诗歌时,我特别重视语言教学,在平时诗歌教学活动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讲清诗歌的字面意思。挖掘诗歌的丰富内涵。如《静夜思》一文的教学,诗人面对明月,引起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从字面上,学生就可以明白一个游子虽然身在他乡,但心里时刻不忘故乡。
2.2 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汇教学,分析诗歌的形象。如陈毅元帅有一首诗歌,是在革命战争艰难时期,面对白色恐怖写下的。其中第一章节中“砍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其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方法,从字面上看,“意如何”就是想到什么。在教学时我抓住第二句的“百战多”来分析说明当时战乱时期,要创业是多么的艰难,抓住第三句的“旧部”,来说明当时许多牺牲的同志,通过第四句的借代手法,借古代大军中的旗帜“旌旗”,来指当时的“部队”,用“阎罗”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及一切邪恶势力。作者用词十分准确,表情达意非常精准。
2.3 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诗歌最后一句“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青春”实指春光明媚,正值美好的春天,而不是指人的青春期。
总之,诗歌的概括能力极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只能以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作为突破口,通过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人物给学生一个大体印象,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去理解运用,不断地去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
3.诗歌创作的独特意境
诗人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社会生活的志向,往往把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怀,融情于景物,融合于生活的画面。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对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有重点的分析。
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明白红军的英雄形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学生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的意思,突出红军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然后转入寄情于景物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重点感受“金沙江”的悬崖峭壁和“大渡河”的天险,突出红军面对天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接着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把困难当作儿戏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江中的细浪,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再大再高,在革命家眼里,不过是脚下的泥丸。通过对词句诗句的感受体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把无限的情怀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此诗只有八句,写人写景,绘形绘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情与景融合为一体,意与境巧妙地结合。这样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心领神会。
总之,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阶段诗歌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文学样式,不但让学生掌握诗歌所蕴含的文学知识,更要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抓好各种问题的教学同时,务必也要抓好诗歌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广播大学学报2010第三期《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感培养》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小学生诗歌鉴赏辞典》郑魁英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层层贯彻落实,高中物理教师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是否有发展或进步才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确切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
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教育界产生了有效教学的理念。随着心理学以及科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教育界的相关人士才明确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确切理念。我们要想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有效性指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余深文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事教学的有效性,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发展与进步。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面对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些几点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好角色定位,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就是学生、教师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 1
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双方彼此的探究观点与情感体验,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共进与共享,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进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教学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实现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主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强调探究教学的思想,倡导多元化教学
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以达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突破以教师、课堂、教材三者为中心的教学框架,把探究式教学作为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中心思想,提倡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物理实验操作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
三、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许多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都只是走个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是,不仅要注重
对学生分析、提炼、对比、鉴别、归纳能力的培养,还有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图表、数据、实验、模型、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来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并融入实践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以及相关物理思想、学习策略等,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制作课件、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物理知识过于抽象的缺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教师们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操作一些合作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切身体验。
四、重视实验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在新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物理学中,几乎每个概念、定律的创立、发现及发展都离不开物理探究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和教学的基础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形成科学思想、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要想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就必须从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做起。物理实验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实验基本功的训练是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对学生以后学习实验操作类的作业具有很好帮助,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每节实验操作课,按照中学物理实验标准上好每一次实验操作课。那么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熟悉实验操作的每个细节,注重演示实验的规范性。物理实验就是一种操作技能的展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操作就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依据。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次演示,力求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娴熟、完整,确保实验效果明显。对于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加以辅助,展示真实的实验操作过程。
2、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把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所需器材等要弄清楚,写份预习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参与,最好每个人都有独立完成一次实验操作的机会,并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实验后,每个学生都要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结论及经验。通过以上训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功、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向起着反馈与指导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行为,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高效地物理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物理教师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课堂评价机制。
1、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这里我们不仅是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教学基本能力怎样,导课是否高效,过度是否自然,备课是否充分,还要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学
生的学习成果,即是否背的住概念,是否能做题等,更有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师要通过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体验、如何思考探究,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来评价这堂课的有效性。
3、不以课堂容量论成果。一堂课的有效性与本堂课教师教授的内容多少没有关系,而是要以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技能提高了多少来衡量这堂课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促使每一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白蝴蝶之恋》课堂增值案例
上外静中盛丽萍
案例背景:
《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晚年之作,与他以往刚健豪放,意境阔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表现自我更真切、复杂的散文。初读文章,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认为找到了一篇好教材,也能让学生喜欢的好读本。
文章具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它的文学性。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文中对白蝴蝶外貌的刻画,作者的心理活动及景物描写都极为细腻、生动,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词句,培养语感。其次是主题的深刻性。文章虽然讲的是“我”对一只受伤的白胡蝶的怜悯和救助,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中小生命遭受厄运的故事,但折射的主题却是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对爱的感悟,对战胜逆境的思考,如此丰富、深刻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再者是作品的人文性。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对白蝴蝶不幸遭遇的怜悯到它生命复苏时的喜悦,及为它展翅高飞时的赞美,最后又因为它的离开而惆怅。人物情感的丰富、多变,拓展了作品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的美好心灵。
本着对作品的喜欢,去年的公开课上我潇洒走一回。今年,我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又作了精心的设计、反复的修改,受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容量的教学目标,超越了原有的教学思路与风格,而且对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质疑能力、感悟生命的意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过程:
导语:昨天,同学们预习了《白蝴蝶之恋》,文中一只孤苦无助的白蝴蝶时时牵动着作者的心,它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一定在同学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激起阵阵波澜。这位作者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体验)
一、介绍:作者、作品、背景
作家: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生于北京。一生戎马生涯,参加多次战
役,是一位老革命、老战士、老作家。
作品:以散文为主,是个多产作家!《红月》、《长江泪》、《红玛瑙》、《五
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笔墨雄健、粗狂豪迈、意境阔大形成独有的抒情风格。《白》与他众多作品相比,独树一帜。
二、《白蝴蝶之恋》的恋字饱含着作者对白蝴蝶怎样的情感?(带着问题朗读)
1.分角色配音朗读。(三位同学分别读两个自然段,集体读最后一段。)
2.我对白蝴蝶的情感?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出作者的情感线索:怜悯——喜悦——赞美)
三、多角度品味:
《白蝴蝶之恋》是篇优美的散文,欣赏这一类散文,我们可以对文中的好
词、佳句、段落等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处,进行品味。
(体现了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真实阅读原则。)
词语:痴痴地:专注,现作者对白蝴蝶投入很多情感。
捏:轻轻的拿,表现作者对白蝴蝶的小心呵护。
缓缓地:慢慢地,与句中的“蠕”相呼应,表现白蝴蝶努力与命
运抗争的过程。
句子:可能找出外貌、心理的句子。(以读带讲)
段落:景物描写作用: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白蝴
蝶的不同命运。(通过集体朗读感受情节的发展,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我的疑问:(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筛选。)
如: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像有一滴圣洁的水?
灵魂在呐喊什么?
五、遐想园:
1、白蝴蝶终于勇敢地飞向空中,渐渐消失了,此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
请为文章补上一个结尾?
2、学生想象、小组讨论。
3、教师总结:同学的结尾大致有祝愿式、祈祷、担忧。
4、出示原结尾(朗读原结尾)。
5、望着远去的白蝴蝶,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惆怅?
6、再次分角色配音朗读。
六、作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给了你哪些启示?(深层次感悟)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有效性在于:
1、精心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我在把握课标要求,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富有个性化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个体感悟—双向质疑—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个体感悟中以赏读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从喜欢的字词句切入,把
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结构段落、修辞手法的赏析上。如:学生对文中的簌簌颤动、楚楚动人、痴痴等词语的品读,体会出作者对纤细、柔弱的白蝴蝶的同情。通过对文中多处景物描写的赏析,使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不仅交待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还暗示了白蝴蝶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揣摩作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情感的线索,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同情弱者的美好心灵。最后拓展延伸部分——为文章补结尾,更是达到了高潮,有祝愿白蝴蝶有美好的生活;有为它的将来祈祷;有赞美它的勇气;有流露失落惆怅情绪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作业设计尤为成功,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的从强者与弱者角度来思考应同情弱者;有的从关爱生命角度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的美的追寻者角度来阐发,成功者将付出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2、还学生真实的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的素养。语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来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的是教师的提问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而让学生自主提问,则体现了发现学习的新理念。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与思考基础上的自由提问,学生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才能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如:学生所提的:“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一滴圣洁的水指什么”?“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这句话的含义?等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质疑的策略和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真实性,才能如实地反映了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解决问题才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性。
3、朗读让学生品出滋味。
朗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朗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培养语感,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雅的阅读趣味。尤其是这样的美文,语言的韵律、语义的意境、节奏的把握,情感的变化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悟。朗读成了教学过程的主旋律。如:教学开始的配乐朗读,用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由凄凉到明朗气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中间部分的赏析词、句则采取散读、集体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多处变化,则用集体朗读,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来表现情节的变化,在深情的朗读中,学生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对白蝴蝶终于战胜困境,飞向光明的赞美之情。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用分角色配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沉浸到文本中,用自己的声音来体验语言的和谐感、情味感,体验作品的意境美,感悟作品丰富的主题。同学们声情并茂、淋漓尽致的朗读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案例反思:
教学之后,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感受颇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回想课堂上学生积极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激情的朗读、满足的微笑,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20102、6
第五篇: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衡量的标准和尺度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会给出很多的不同的标准。
有人说,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也有人这样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说句实在话,说到有效或者说一堂课有效,关键是看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换句话说有效性的衡量尺度是什么???是本课的当堂达标合格(现在一般老师检测的方式),还是长远看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用呢???或者是要看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引导的状态(有人提出可以看学生的眼神,明白和不明白是两种状态)???但是,我想说的是当堂目标的达成很好检测和长远目标或有效性没有什么统一的衡量尺度。比方说一堂课出了学生掌握知识以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历史思维的培养,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历史史观的培养,这些都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发生的!他的效果的有效性的显现并不是很明显的。所以,关键是要看检测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通过试卷检测也就是以分数作为标准,并且过分强调一堂课的有效性的话,反而“满堂灌”是最有效的,似乎这又回到了应试教育了!!这又是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悖的!!是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实际上,这又会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了!!那就有人说,肯定是要提倡素质教育了,应试教育不可取啊!!可是,我要说了现在的高考指挥棒没有改变,选拔人才的方式没有变,我们是不能抛弃传统的衡量标准的!!所以衡量课堂的有效性,不能只看临时性结果或目标的达成,备课、过程、方式和方法、学生状态和学习方式、课堂容量、课堂气氛等都要考虑在内。所以,我认为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课称为“有效教学”。
这样看来,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取决于一个知识丰富的老师,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互动也很重要,因为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所以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充满艺术的魅力!!而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二、认真备课,及时了解学情、教情
三、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精心设计作业,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
除了以上几点,作为老师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有效教学的归宿是“优质教学”
有效教学是对一堂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老师而言,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把“有效教学”变成”优质教学”,才是我们不断追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而应贯彻教学的始终。其严谨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四、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政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此外,除了以上几点,笔者还认为,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以上几点,既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性教学必不可少的内涵,又是一名教师综合实力的反映。具备这样几点,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