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一方面教师要深刻理会这些基本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念,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应把这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课程以打造基础,提供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石为要旨,因此,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必过于追求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而是要更注重技术思想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具备适应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信息社会所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也是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选修其他模块的基础。与以往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相比,基本改变了以技能和操作为主的教学体系,而是以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的学习为基础,旨在提高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从而形成个性化发展,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在多个方面都与各选修模块相互衔接,这些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只作简单介绍,目地是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对信息技术形成较全面的认识,使其产生深入探究的愿望,为学生继续学习相关模块做好兴趣和知识准备。必修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
二、倡导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的解决,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问题解决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定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来设计问题,把学习与社会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结合起来,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方法,都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反思自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设计切合实际的活动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孤立学习转化为新型的共同学习。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理论,经过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较年轻的课程,但同样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能否培养好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新一代,这对我国国力的强盛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同时如何使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都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目标之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教学
课堂教学
简单来说,有效性教学就是让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实施教学行为的理想结果,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是达成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曾听到这样的一个比喻:将一汤匙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会难以下咽;但如果把这汤匙盐放进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可以在享用佳肴时,不自觉地将这汤匙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生是否爱学,乐于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往往与教师创设的情境有很大的关系。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吸引力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情感。如在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及《制作小板报》等知识时,我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小朋友的小板报和画画作品,平时也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在新生授课时先出示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羡慕”一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我们也经常创设一种设疑的情境,用以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通常是以“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先“卖一个关子”,让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引起悬念。“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使他们带着学习的内驱力而来,这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疑”会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学”的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会更有效果。除此以外,讲故事、猜谜语、师生比赛等形式的情境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我就曾经试过利用学生好与老师分高下的心理,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表格处理——数据计算》一课时,以师生比赛计算学生成绩表的平均成绩入手,学生的热情高涨,轮翻争先与我比高下,还派出班上的数学高手与我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对我们的比赛过程非常关注,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无意中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冲突,并且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要求进入新知学习。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良好的情境创设开始,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
二、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进行需要达到五个基本的要求:第一,积极互助。学生们必须认识到要对自己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第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必须有机会相互陈述各自正在学习的内容。第三,个人担负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掌握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承担责任。第四,掌握社交技能。每个学生必须进行有效地交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解决矛盾。第五,小组合作加工。每个学生表达了个人的思维,再进行探讨,得出一个较好的结果。因此,对小组的评价必须是根据小组合作的程度,以及小组进步的程度。
新课标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形成一种群体的合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网上搜索、保存信息”一课时,在教学了一些网页浏览、搜索、保存的方法后,就要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我会结合时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近来我国发生了几次地震,造成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学生是很有兴趣了解这些知识的,也很乐意去进行探究。当提出搜索这些资料时,小组成员都开始议论,我会让每小组中每个成员分好工,谁负责搜索我国的地震资料、谁负责搜索外国的这方面资料、谁负责搜索地震的成因、谁负责把搜集的资料合起来,形成一份小板报。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就不会造成重复搜集,浪费资源的现象。
再如在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的单元时,当进行到《创作画画》的一课,同样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电脑室是六张电脑台组成一个圆形小组的结构,学生会在物理上已形成了小组的形式,这更方便他们在小组内移动、交流,在同一幅画面上进行构思、绘制,各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有特色的一部分组合成一幅作品,这可以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懂得相互协作、相互欣赏、相互包容,提高小组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评价,促进共同提高。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也有位教育家说过:“给我一点阳光,我会很灿烂”。懂得欣赏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一定的助力,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反面的评价,都对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意义,正面评价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反面评价也会促进他们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的主体是可以多元化的,客体也可以多元化。可以老师评价学生;可以学生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让教与学共同提高。
老师评价学生,应多以激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赞美中成长。还可以以不同方式、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老师口头的评价,可以用“你真是棒极了,你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你真是聪明极了,你很善于思考,真有见解。”“你的知识太丰富了,老师以你为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符号或声音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在使用CAI进行练习时,画面上出现鲜红的“√”,又或是热烈的掌声,这对学生的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用教学更有实效。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以同辈的角度接受评价,这会有不同于老师评价的效果。例如教学“计算机画画”、“小板报制作”等的课程时,学生完成任务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自己作品哪里比较满意?哪里有待改进等,也可让同学互评:从别人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别人的作品又有哪些不足等。评价的同时审美观、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四、利用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着本学科的的优势——有充足软硬件方的支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还有各种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以这些媒体的交互性,给予学生一种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
学生对计算机及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兴趣很浓厚,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使用。而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喻教于乐,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他们不知不觉间掌握应学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进行键盘练习时,一般都是比较枯燥地进行打字练习,把键盘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步练习,再加上部分条件好的学生在家中已使用过电脑,但在家长不正确的指导下,指法已养成了错误操作的习惯,再有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电脑,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的辅助,尤其是软件中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了指法,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比我们不断的说教有效多了。
还有《信息技术》第二册的汉字输入模块的学习,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要么打一下课文,又或打下诗词,学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利用教学软件,比如QQ聊天软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聊天过程中学习,不仅加快了汉字输入的速度,还加强了语言的交流方面的技巧。
再有利用网络的作用,结合课本内容,在网上下载相应的资源,或与电脑公司合作,制作一些应用系统,比如投票系统、祝福墙、反馈系统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际地看到同学们的一些操作或反馈,锻炼他们的同时,又能让他们懂得欣赏别人的成果。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作用我们有目共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电脑教学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口号我们记忆犹新,从小加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的水平,这是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让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在他们的心中植根,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2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2006.8 [3] 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2004.11 [4]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盘县平关镇中学
何余满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盘县平关镇中学
何余满
【摘要】由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地区间差别大、软硬件发展不平衡、师资配备不到位、教材与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课时严重短缺等种种现象,所以导致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或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形成兴趣。因此,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三、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四、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五、采用合理课堂评价。
六、加强课堂细节管理。这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更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近年来,在全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下,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普遍不容乐观。由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地区间差别大、软硬件发展不平衡、师资配备不到位、教材与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课时严重短缺等种种现象,所以导致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或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形成兴趣。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完成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学习Excel“图表的制作”这一节课,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如何制作图表,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细化任务,建立台阶式的多项任务,基础差的就让他按部就班完成书本上简单的图表制作,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并且加以修饰美化,进而学会分析数据和用图表来表达数据间的变化规律或趋势。不管哪个学生,只要能完成一个任务都加以鼓励,这样,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感觉到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成果,更会充满自豪,进一步激发他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设计好了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急于求知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设计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这样,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而且最终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到“功能强大的因特网”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国庆节到了,老师要到黄山去旅游,请同学们帮老师了解一下去黄山的路线及当地的天气及门票价格。”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很快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同时也了解到了因特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法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到贺卡的制作时,我把学生按座位分成8个小组,让小组内每个成员负责设计一个元素,然后共同讨论进行美化,最后对8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评比出设计最优美、最新颖等奖项。这样通过协作、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都充分调动了起来,作品完成得非常好。
3.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4.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5.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四、合理采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利用半成品加工策略,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半成品加工”是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举例来说,七年级下册第9章《制作多媒体作品》,要求学生在幻灯片中灵活运用自定义动画,设置背景,建立按钮,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数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文字、图片、自选图形等基本媒体元素,然后由学生插入视频、声音,设置图片的动画效果,播放顺序,幻灯片的背景及幻灯片间的超链接关系。这样针对作品的部分进行讲解与实践,对作品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五、采用合理课堂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后,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例如在《制作电子小报》一章小结时,我把学生平时的上机作品加以分析,让学生互评,并让他们评出最优秀的作品打印后加以展示,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而且优秀的作品更多地涌现了出来。
在每节课中,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的检查并评价学生的成果,对于完成比较好的要给与一定的肯定及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完EXCEL后安排学生完成制作课程表的任务,在学生制作出课程表以后,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向全班展示打印出来的成果,观看效果并给予表扬。或者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做的任务,一定要把学生做的优秀作品用屏幕进行广播,并请学生讲解他是如何完成作品的以及他的一些感受和心得体会。
六、加强课堂细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玩QQ,而不热衷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1)学生机安装还原卡并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2)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3)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用,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硬件、学生的情况,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探索,长期总结,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这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1] 薛博 董玉琦 刘琳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2] 李平《教育心理学》.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
【摘 要】:七年级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和存储的能力。本文阐述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教学
【正 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储存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实践性,理论知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出来的,并且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我将浅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一、中学信息技术现状分析及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如何能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但对大部分中学而言,信息技术在师资与设备方面都属于稀缺资源,导致班级容量较大,一个教师往往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学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占了总分的15分,但很多学生还是不重视,认为信息技术课没有必要花时间来多学习,学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学生在家庭环境、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传统的同步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文化的内化,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应该学习自己思考,动手操作,不少教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依
赖教师手把手教操作,不习惯自己通过自己学习或从其它途径来获取学习信息,以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
苏联教诲科学博士尤·克·巴班斯基提出:教学历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尺度是最大可能的效果和定额的时间消耗,即是“效果”和“时间”。也即是说,教学历程最优化主要在较少时间消耗上,求得较高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本校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软硬件环境和选择处理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教学容量要适量、难度要适中,适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该经常地与同业的教师做交流,去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总结对方的教学经验,从他们身上感受其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多听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中学信息教师的讲座,感受其对信息技术的见解,根据其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2、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淡化信息技术课的“边缘学科”思想,强调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和储存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知识的源泉”。从培养、提高、发展学生的兴趣入手,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其次,使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事例联系到课堂上的知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进一步激发,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益,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运用任务驱动
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和潜力,这要通过一定的培养方式或培养途径才能发掘出来。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 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任务来驱动的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去处理,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这种学习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并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的机会,同时用拓展题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设计出环环相扣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处处关注教学环节,总之担任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使这种课程改革适应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彭丹江
信息技术的周课时一般每周两节,每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每次有限的40分钟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如何真正的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这是聋校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是当前高效课堂学习研究的一个追求方向。下面本人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的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做好硬件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每人有一台能用的电脑,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做的。(2)做好软件资源准备。
在课前,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准备课堂用到的软件资源,比如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学习教程等等,这些软件资源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下发到各台学生机,也可以挂在课堂用的学习主页上让学生通过IE下载。
二、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生学习3DMAX时,我一般都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分解到作品任务中,学生一进入机房,就知道首先问老师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打开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所以任务驱动教学,确实是一种对教师来说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如果把任务驱动与学习型的主题网站相结合,就会收获更大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型主题网站。
学习型主题网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小帮手,他既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平台,也可以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教学生学习纵横码时,本人就制作了一个纵横码学习型的主题网站,将每阶段的任务、主要的学习方法、学习需要用到的资源(软件、素材等)都放到网页上,学习通过IE浏览器来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这类网站虽然制作起来要费很多功夫,但是一旦建成后,可以长期使用,如果教材改变,修改起来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3)先学后教,注重实践。
先学后教,这是洋思中学高效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用到我们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就是要先学后教,注重实践。比如在FLASH教学中,利用学习主题网站,先让学生浏览本课的学习任务,观看一些基本的操作教程,独立尝试一下任务的进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摸索尝试的环节,有利于培养聋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然后老师再进行教学演示,以作品提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模式可以极其有效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1)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门课程。
搞好师生关系,适当(不是过分)的使用教师权力,可以让师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顺利的互动,课堂的学习活动也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2)建立课堂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聋生能树立常规意识,其课堂行为究竟会合乎常规要求,进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3)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生作品完成后,我都会夸奖他们做的很好,很棒,他就会再做一个更好更棒的作品。
四、做好课后反思
我觉得,信息技术的课后反思可以从4个方面来进行:
1、反思自己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2、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选择是否适当。
3、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否落实。
4、反思自己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能否进一步改进。
总之,在聋校信息技术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讨中,本人还做的很不够,目前仅处于有效性教学的探讨、学习中,距离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距离,期待自己在将来能摸索到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让自己能近观高效课堂的神圣殿堂,一窥高效课堂的神圣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