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以上的案例,我觉得张老师这样做是不合法的。他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学校有权罚款,学校罚款并不具有合法性,同时也不合理。
教育的本质是转变人的行为,使其积极向上,而不是一罚了之。教师如果对学社动不动就罚款,这样学生也许会形成一种错误意识,只要我有钱,我就可以随便犯错误了,拿钱就可以摆平了。或者学生因受罚怕被父母打骂,为了弄到钱,就有可能去偷,去抢,去骗,引发犯罪。如果这样,我们教师也难辞其咎。切记!切记!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为了把班级管好,学生违反纪律也要受到一定纪律处分,这样才能得以服众。下面针对学生经常爱违反的纪律,谈谈我的一些方法,不成经验,仅供参考。
1、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的,让他们写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过程和过后的认识以及后一阶段如何去改正,并和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尽量避免在课堂上直接了当的批评该学生。
2、谁迟到,旷课,不按时交作业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唱一首歌。这样做既可学生受到惩罚,又能锻炼他们的胆量。
3、上课时学生爱睡觉,老师可以时不时地幽默一下,实在幽默不起来就讲话抑扬顿挫一些,或者走到睡觉学生旁边突然提高嗓门讲课,有意识地把学生唤醒。
4、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不要以师者自居,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顾及学生的自尊。时时与学生为伍。与学生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保持一种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的敬畏你!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把班级管理成方圆,必须有规矩,要以法治教,但不要像案例中的张老师那样以罚治教。班级管理,各有千秋,大家对班级管理也许还有更加精妙的法宝,让我在此献丑了。
第二篇: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指正圆之器;矩,指正方之器;无矩不成方,无规不成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留传至今,它的意思已经延伸到了生活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为人处事以及安邦治国等赖以遵循的唯一法则。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没有秩序,我们就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就会乱成一团,也就无从谈论家国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少不了“规矩”,少不了制约和限制我们行为的各种准则。比如学习,没有了学校的规章,我们就不可能安心上学;比如工作,没有了公司制度,我们就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生活,没有了法律,我们就无法制约犯罪„„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规矩”已经给我们划定了各个领域的“疆界”,大到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小到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道德修养,都必须遵循“规矩”来规范言行。正是有了“规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才得以井然有序,人类也才能更好的迈进明天!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规矩”是其促进有序发展和凸显特色所必备的标尺,如果一个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都按个人意愿行事,那么它就无法正常运转,乃至瘫痪倒闭;而作为一个职场中人,如果不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他的工作就容易产生混乱,比如:公司规定8点上班,你10点才去,不仅你自身会手忙脚乱,严重的还会
影响到整个部门的正常运转。因此,一个企业没有“规矩”,其员工就会散漫;一个员工没有“规矩”,其行为就会背离企业发展的宗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由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工农红军制定的纪律发展而来的,曾经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纪律,对于军队的建设、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对待俘虏的政策,都起到了伟大的作用。如今,著者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书名,旨在唤醒员工对企业的“规矩”——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本书从上篇“三大纪律——赢在执行”到下篇“八项注意——凝聚卓越”,无不以“强化职业纪律”为宗旨,“端正职业态度”为依托,使每一位阅读过本书的职场中人,都能做到自觉地遵从企业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发扬良好的职业作风!
也许您已经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雇员,也许您还不是;也许您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也许您还奔波在找寻工作的途中„„不管怎样,您渴望出色,渴望成为职场精英中的一员;也许您也曾试着改变,试着努力,但效果甚微——您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每天烦恼又找不到很好的答案,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出色”的料。翻一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或许答案会闪现在您翻阅本书时地一念之间。也许您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也许您还不是;也许您只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也许您还只是构思在蓝图中的一道风景„„不管怎样,您渴望远航,渴望更大、更强——但雇员的积极性始终是您的心病,您无法凝聚精英,优秀的战舰却没有出色的水兵。给您的“水兵”每人一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或许本书会发掘出隐藏在您身边的最好的“炮手”,并增强您所有“水兵”的积极性。
切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乌合之众永远也无法披坚执锐、摧城拔寨!
第三篇:“讲规矩 有纪律”党课讲稿: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讲规矩 有纪律”党课讲稿: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讲规矩有纪律”党课讲稿: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党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为民服务的好本领。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守纪律讲规矩,既可以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要着眼全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围绕大局有效履责、充分发挥作用,绝不能各行其是,因小失大,以私废公。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谋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把聪明才智用到干事创业上来;要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凝聚战斗力和执行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要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地方服从中央、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其次,要树立廉政意识。党员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要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行、慎权,管好自己的口、手和脚,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帐、自由账;要始终对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最后,要有敬畏意识。一个人,心存敬畏,就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会从严要求自己,慎言慎行,反之,一个人一旦没有就了敬畏之心,就敢罔顾党纪国法,把自己摆在“特权”位置,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跌倒在权力、金钱、美色等关隘上,就是因为失去了敬畏意识,心存侥幸,胆大妄为,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悔莫及。
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纪律办事,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令行禁止。
第四篇:《无以言退》有感
不得不感叹,人和书也是有缘分的。以前看小说都是按着正统的指引,只看名著。后来慢慢形成自己的偏好,选小说的时候,寓意直白暗示挑逗等张扬的书名都吸引不了我。一如我的性格,含蓄内敛普通深刻的书名才能吸引我的眼球。《无以言退》就像我的生活态度一样,眨眼引起了我的共鸣。特别是扉页上的那句话:献给希望通过智慧走向持续快乐成功的每个人。这就是我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我对智慧和信仰这两个字眼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这是一本职场小说。职场占具了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最宝贵的年华。这里汇聚了对爱情的理解,对理想的坚持,对社会的解读,对亲人的责任,在这我不仅看到别人的职场生活,也更加看清了自己。
想想这二十几年来自己走过的路。理智牢牢掌控了生活的方向。生活是如此现实,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着自己的选择。现实的必然就是一条路,选择太多往往容易让人犹豫不决。这也是一点好。不过有时真的会为这种现实的形势感到一些无奈。我能做的就是把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加快前进的脚步。我想快点看到生活的前方到底给我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希望永远在前方,路永远在脚下。
第五篇:母爱,无以回报散文
转眼,母亲节到了,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又始终觉得无话可说。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到身强体魄的青年,以前与母亲十指连心、相依为命的日子渐渐远去,长大了结了婚做了父亲,不再是那个半天见不着母亲就会又哭又闹的孩子,也不再是那个牵着衣角转半天街生怕走丢了的小娃娃。
日子越过越长,感觉母亲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前在广东出差,会三天两头往家里打电话,老家是山区,接电话不方便,母亲就利用上街卖粮食的机会靠在小卖部的墙上等待我的长途电话。
偶尔,到了一些偏远的地方,怕母亲牵挂,会写信回家报个平安,母亲只上过二年级,不太识字,信稍微长一点,她就会请来堂姐帮忙阅读,每每读到高兴的地方,还会发出欢快的笑声。无意中,一封不起眼的信,竟给母亲带来了“家书抵万金”的快乐。
如今,家书早已不再写了,而我也从广东到了离家咫尺之遥的成都。几十公里的距离,不仅电话少了,连见面、吃饭的时间也因忙于工作少了许多。
从小母亲忙着送我上学,现在则忙着送孙子上学、忙着拾掇自己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田,忙着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洗衣做饭,即使空闲下来,也要为简单的柴米油盐生计,周旋在鸡生鹅鸭间。
偶尔,会在出差途中遇见母亲,连句完整的话都来不及说,电话响起,又要匆匆赶回公司忙碌了。
只有到了春节,母亲才会真正闲下来,一边用柏丫薰着为儿孙们准备的腊肉香肠,一边念叨着在外面的儿子和儿媳,一边看管着孙儿孙女完成作业,母亲常说,有的人是活到老学到老,她则是活到老忙到老,言语间洋溢着累并幸福着的快乐。
母子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无论有多忙,只要一感觉耳朵发烧发烫,就知道是母亲在想念自己了,于是赶紧打个电话回去,那边接电话的肯定是母亲。
可能是分别久了,一向絮絮叨叨的母子也开始客气起来,母亲没有家长里短的闲聊,只简单的交代两句后,就赶紧把电话交给了一旁捣乱的孙子,她知道孙子是个单亲孩子,更加需要这个电话的温暖。
过节了,大家围着一张小方桌热热闹闹的吃着母亲用柴火烹饪的粗茶淡饭。从最初的四口之家发展到如今的七口之家,历经了草房到楼房的改变,母亲也顺理成章由妈妈升格成了奶奶。然而,八个人的小方桌,印象中从来就没有坐满过,不是我不在就是弟弟不在,要么就是儿媳妇不在,一家人有了很难聚齐的感觉。它
每次拿起筷子,母亲就会念叨起不在场的那一个人,然后扭头和父亲商量,该给没在家的孩子带点什么好吃的到成都。
其实,母亲真正忧心如焚的还是我的婚事,村里几个离婚男女很快离了又结了,有的还生了小孩,只有我还像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母亲所指的“聚不齐八个人”正是她的担忧。
十年前,因为一次争吵,老婆扔下半岁的儿子回了娘家,尽管中间去找过几次,但老婆去意已决,一段好好的感情说没就没了,无奈之中只有选择平静接受了。
在农村,老婆扔下孩子跑了是一种很没脸面的事情,在最初的几年里,全家人都要忍受人们在背后的指指点点,抬不起头来。
母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一边带着呀呀学语的孙子,一边还要含糊其辞地应付着别人夹枪带棒的询问。再苦再累,母亲在别人面前都会以轻描淡写的微笑来显示自己的从容与轻松,其实,只有我才懂得这份沉甸甸的轻松里饱含了多少的辛酸与无奈。
勿庸讳言,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意志消沉,倍感屈辱,心情压抑,连工作也没有了,母亲除了担忧嗷嗷待哺的孙子,还要想方设法找人来开导我,生怕我会出个什么茬子来。
母亲曾经对我说过:一座草房漏雨了,时间长了自然会垮掉,与其坐等草房垮掉,不如静下心来,收拾一砖一瓦,重新建一个牢固的房子。母亲的话尽管简单平实,人生的道理却显而易见,家庭散了,心不能散,还可以重头再来!
那一段日子,母亲把攒下来的几千块钱塞到了我手里,让我在成都租个房子,好好找一个工作先稳定下来,为了年幼的孩子,人生要有一个醒目的活法。于是,我在九眼桥畔有了一个小窝,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长达五年的日子里我放弃休息时间坚持笔耕,写出了不少作品。
知子莫若母。现在回头看来,如果没有母亲在那段时间的鼓励与支持,我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如今,儿子已经成为了四年级的小学生,而我在打工之余努力笔耕成长为了两个作家协会的会员,在当地也有了小小的名气。在玉成街头经常有人问起母亲:“xxx是你儿子吧,他的文章写得真好!”母亲听后,笑容满脸点个头,其实,她根本就没有看过我写的文字。
母亲常说,人一辈子不容易,三穷三富才活到老,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使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
母亲的话,让我感慨良多,在经历人生的几番曲折之后,我更能感受到母爱的难能可贵!
母亲辛辛苦苦养大了我,没有做片刻停留,又要继续带着孙子成长,我知道母亲柔弱的肩膀承担了太多世间的风雨,这份情义我是难以为报的。
母亲节到了,对母亲说一声:辛苦了,儿子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