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如何保持心态
高考如何保持心态
第一,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总调度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制定个性化的分析方案。因为我们老师教学是分科教学,教数学的很难关注到孩子语文成绩,教外语很难关注到语文成绩。家长要提醒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孩子一方面紧跟教师,一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是家长做学生学习方法调度师,当然这个家长要求比较高了。
第二,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调节师,帮助孩子心理调整。首先家长用自己轻松的心态影响孩子,把家庭当做非常温馨的港湾,当孩子非常疲惫回来的时候,孩子有什么话能给你倾诉,能跟你说。这段时间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孩子。孩子这段时间他烦非常正常,他烦你不能跟他烦。我举一个案例,我碰到这么一个家长,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小女孩听说妈妈最近很烦,妈妈说了一句话,烦也不解决问题,这个家长就不太懂得沟通技巧。要是会沟通的话,家长应该这么说,妈妈能够理解你很烦,我也曾经烦过,我在烦的时候特别希望给你发作,后一种的沟通明显比前一种好。
另外,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少说多听。当孩子心情很烦的时候,跟你叙述的时候,要认真的当好听众就可以了。孩子知道跟你说了也不解决问题,但是跟你说了实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家长要注意少说多听,不要干涉过多。现实生活当中,家长往往管得太多,干涉太多,怎么没做物理题,怎么没有背外语呢?家长往往干涉太多,这种情况我觉得非常不好。实际上科学备考也是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有它内在的规律,家长学会跟孩子沟通,牢牢把握沟通的基本原理,就是少说多听。这一点很重要。再者,要做好孩子的后期保障,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力充满参加高考。考试期间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还要为高考志愿做好准备。考生忙于备考复习,往往没有时间了解院校。因此,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做好准备。为孩子填报志愿,做好参谋,准备好材料,但是不能包办代理,最后的时候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家长必须明白,你是参谋不是司令。所以,家长在孩子备考问题上,包括填报志愿问题上,应当既要服务到位,但又不能越位。
第二篇:高考克服急躁情绪 保持平静心态
高考克服急躁情绪 保持平静心态
不到十天就要高考了,近几天,有不少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孩子表现出焦虑的情绪,食欲也不好。“对考生而言,这一段时期心理有压力是正常的,如果调整好心态,适当的压力还是一种动力。所以,现在,考生的头等大事就是调整好心态。”昨天,记者走访了嘉兴市部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专家,他们向广大考生如此提醒。
据介绍,考生在考前焦虑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过度焦虑、适度焦虑和低程度焦虑。过度焦虑主要表现为考前过度紧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很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过度焦虑的学生可分为两种:一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家长和自我的期望值过高的学生,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适度焦虑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考前心理上有一定的紧迫感,但不过分紧张。适度焦虑是一种动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考生尽快进入“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低程度焦虑主要表现为考生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自暴自弃,考生在心理上也没有什么负担,抱有这样一种心态的考生对高考没有足够的把握,对自己也没有充足的信心,这种心态在高考中是不可取的。
专家对此建议,考生应积极地自我暗示——时常自言自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行”等来鼓励自己;每天早上起来,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以此增强自信心;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找同学打篮球、踢足球好好出一身汗,以此得到心理的放松。
桐乡高级中学的心理学教师吴丹说,最近高三年级学生的各种模拟考试不断,有个别同学在考试后发现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己不但没有提高,相反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复习后仍停滞不前。其实,在这一阶段,考生往往脑袋里一团糟,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因而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反应”,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高原反应”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考生学习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考生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其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在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吴丹表示,这个时候考生记最重要的首先是克服急躁情绪,注意情绪的调节;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比如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另外,还可以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
高考生必读:克服急躁情绪,树立坚定信心
有人说“高考是千百万考生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的大比拼”,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考前30天内不会再期望智力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做好身心状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调整心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急躁情绪,树立坚定信心。由于各学科都要求把基础知识压缩在30天内完成一遍过滤,因此很多考生感到任务极其繁重,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这样很不利于知识的认真梳理和记忆。此时必须注意一点:所有知识毕竟不是初学,我们已经经历了高一和高二的初学、高三一轮的打基础、二轮的查漏补缺,因此生疏、遗忘的知识点毕竟很少,此时需要我们依据考纲将基础知识再认真过一遍,巩固已知,补充遗忘或未知。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有信心把摆在自己面前的厚书“变薄”。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按计划踏踏实实地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一定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无论你在平时的测试中成绩如何,都不能代表一个月后你的高考成绩。如果你因为平时测试成绩很好而不认真复习,高考时可能会因“遗忘”“手生”而白白丢分,因此你没有骄傲自满的理由;如果你因为平时测试成绩差而产生畏难情绪,高考时会让你“不战自败”,信心丧失殆尽。实际上,高考生物试题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主要考查点,因此,做好最后的冲刺,高考时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3.劳逸结合,不能太过于疲劳和压抑,应该有适当的调试和放松,否则不利于备考时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不利于高考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人的遗忘速率大增,记忆能力急剧下降。事实上,很多考生也有这样的体会:很疲乏的时候,一个单词读很多遍都记不住,或一道题想半天也没有思┞贰…郁闷得很,可是休息一下,再读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记住了,或解题的“灵感”也来了,这就是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初入高三到现在,我们一直处在高强度的紧张备考中,很多同学的身心状态犹如强弩之末,再搞疲劳战,很不利于备考和应考,因此,考前30天内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劳逸结合应为上策。
4.根据考试时间,调整兴奋点。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这种内在的生理规律,决定了你一天中不同时段内身体、心理状态的高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去适应高考时间,将兴奋点(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到上午9[DK]:00~11[DK]:30,下午2[DK]:00~5[DK]:00。可能很多考生觉得,离高考不是还有几十天吗,只要我最后几天休息好就行了。实际上,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到高考前你想强制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可能会适得其反。
5.备考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回顾贵在持之以恒。很多同学坚持一两天后,发现很多知识都已经记住了,慢慢地就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呢?首先,要不断地给自己增强信心的心理暗示。如当复习了很多知识点,发现自己都记住并理解时,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应该对自己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给予肯定;当发现有个别知识点没印象的时候,[JP3]不应该有恐惧心理,应该庆幸自己又及时堵上了一个漏洞。其次,通过做题发现知识缺陷,鞭策自己必须认真梳理各基础知识点。
6.在考前的30天里,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度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我们可以将考生的心理状态比作弓弦,箭射的远近关键在于弦的松紧状态:如果弓弦太松,根本没有弹力,箭都射不出去;如果绷得太紧,会导致弓拉不开或扯断弦。只有张弛适度的弓才有很强的弹力,才能将箭射得最远。同样的道理,如果过分紧张,可能会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如果没有紧张状态,可能会出现松懈、麻痹大意的现象,因此,考前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很有必要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考生在高考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分紧张,怎样调整呢?首先,要明白考前有一定的紧张感是正常现象,没有人能在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面前没有一点紧张感,只要紧张状态并未导致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不良症状出现,就不要为此担心。其次,觉得压力大时,要学会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缓解压力,告诉自己有点紧张是正常现象,告诉自己一定能面对考试。再次,如果不能自我调整,可以找心理老师、班主任、比较亲近的老师或同学进行倾诉或交谈,这样可以释放一些压力,从而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
如何调节考前急躁心理 4招教考生淡定
面对急躁,坚定信念很重要。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到最后,即使是失败了也问心无愧。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克服焦躁心理的具体办法,不妨一试:
①加强计划性。复习之前首先要冷静地思索一番,总复习定个书面计划,短复习做到心中有数,第一步做啥,第二部干啥都做个安排。这样,复习起来就不会焦头烂额了,慢慢就会养成稳重的复习习惯。
②积极的自我暗示。复习前心中可以默念“沉着”、“冷静”、“坚持就是胜利“,在暗示下进行复习,这样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③急躁时切记做事要始终如一。复习中的大忌就是虎头蛇尾,所以在行动时,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还要有满意的结尾,因此保持善始善终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之一。
④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性。未来克服急躁,可以在平时的复习之余通过下棋、书画等方法,磨练自己的耐性和韧劲,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急躁的习惯。
如何助考生克服心理障碍
时过二月,高考一天天临近,据人教学习网的特级教师了解,现在有很多高三生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其实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是来源于家长,家长和孩子都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和目标。生活中,有不少考生的父母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孩子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家长的殷切期盼,每天的提醒叮咛,也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加在了孩子本就不轻松的肩上。
面对高考,家长首先要放松心态:高考是什么,不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嘛!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当今社会成材与成功的路有很多。即便高考不理想,只要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肯于付出,条条大路通罗马。
指导孩子合理归因。导致一些孩子惧怕考试的另一个因素是,孩子把考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为“我脑子笨”、“我天生不适合考试”等,自我评价过低。孩子在面临高考时,如果总是看到自己的弱点,甚至夸大自己的不足,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
家长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要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面对考试失误,学会合理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或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时,他们在心里就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动力,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丧失自信心。而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时,这个原因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些学生在失败后会“知耻而后勇”,增强自己主观努力的程度,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地学习。
正确对待分数和排名。高三这一年,可谓“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一些学校会对考试成绩进行排队,即便学校不排名,学生彼此之间也会比较一下。这种做法对于压力之下的高三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其他的同学超越自己,成绩不好和考试失利的学生可能大受打击,就此灰心丧气。家长也对每一次的排名耿耿于怀,总在关注提高或退后了几名。其实,考试排名并非一无可取之处。考试排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了解彼此间的差距。通过排名,和往年的录取情况做对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准确地定位。对于考试排名,家长和孩子应该做的是,在和其他学生做横向比较的同时,更要纵向和自己比,看看这次考试和上一次之间,哪些学科有进步,哪些学科还没发挥出最佳水平,想想下一阶段要怎样调整学习计划。
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复习迎考期间,有的孩子觉得努力了半天也不见成效,对自己很失望,每天幻想“要是能取消高考就好了”;有的孩子一次大考成绩不好,害怕再次经历失败,干脆临阵退缩,不肯参加考试了。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要生存,就要学会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不到最后决不轻言放弃。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和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既然别人能挺过来,就要告诫自己“我也能行!只要我咬牙坚持住!”
多和孩子沟通,获得心理缓冲。临近高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会焦虑、急躁,这个时候,切不可见面就谈学习,一味追问成绩与排名。家长要把握时机,多和孩子聊聊天,侃侃大山,话题以轻松的内容为主,多说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最好能谈到孩子喜笑颜开,这样也许能让孩子把一天来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以便在心理上得到缓冲。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复习、高考中的心理障碍
笔者刚刚带领学生参加完2011年高考,现在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中,拥有良好考试心理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对考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和焦虑。有些学生的情况还十分严重,这些学生往往在考试前感到过度疲劳、紧张,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复习,在考试时则出现心慌、出汗、心跳过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高考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对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所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的焦虑同样会有此影响,如考试前焦虑程度过低,会使学生在考前的复习中难以紧张起来,不能高效率地进行复习,在考试中也难以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如果焦虑程度过高,又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难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复习和考试中去,甚至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保持适当的紧张状态,调动充足的精力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记忆和思维的效率,有助于考试中的超常发挥。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很多中小学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考试心理问题,特别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考试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考试焦虑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从“复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考试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两方面来说明,高三的学生如何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取理想的学校。
一、高三复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高三复习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高中课程的第二次学习。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在这个阶段,由于时间紧,学习强度大,再加上升学压力,有部分学生会产生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厌倦心理及其克服办法
厌倦心理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重复和教师所用教法的单调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在有的同学以为这些内容已经学过,炒旧饭,无新意,因而无兴趣,难以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大脑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同学们要克服厌倦心理的办法是:
(1)改变角度,自己创设新问题,重新激发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不断地给自己创设一种使自己急于了解所学知识的心理状态,力求使自己不断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促使自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就是变换提出问题的方式或角度。这样的复习,对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同学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2)重新组织学习内容。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就是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专题,把分散在每课中的内容重新组合成某个专题,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内容尽管是以前学过的,但角度变了,要求高了,自己也就不会感到乏味,仍有新颖之感。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能力,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恐慌心理及其克服办法
临近高考这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高考产生“恐慌心理”,常常烦躁不安,严重堵塞思路,干扰学习质量。为此,临近大考的同学必须学会自我调控,消除恐慌心理。
(1)紧张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
要制定一个从自己实际出发的迎考复习的总体目标规划,分周分天安排任务;列出各科疑难问题纲要和难题肢解图表;从能学懂的地方学起,抓住不懂或似是而非的问题不放;当日事当日毕,不拖不欠。倘若做到了井井有条和紧张而有秩序,就意味着成功即将到来。
(2)要学会估测
每个同学对高考的有关问题要有一个接近实际的估测;绝大部分考生的知识掌握都有缺陷,学得很好,知识掌握很系统的,只是一小部分;各科考题中,基础知识部分占70%我能对付;如果某一科试题难了,“天塌砸大家”,我不会的大家未必会,高考主要的不是在难题上决胜负,更重要的是在基础知识上见分晓。
(3)及时向亲朋好友倾吐心中的烦恼
交一个或两个知心朋友,可以常常相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高山流水”无话不谈,可以面对知友亲人把你复习迎考中心理的难堪、忧虑、恐慌等一股脑儿倒出来,闷气、怨气一吐为快,经过相互交谈、规劝甚而批评,你定会茅塞顿开,改变思维方式,恢复冷静,为心理正常发展寻找一条出路。对此,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当自己感到沮丧、惆怅时,别人三言两语的指点迷津往往使自己如释重负,豁然开朗。
(4)善于寻找自己的支点,增强自信,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人各有优点和缺点。在取得成功时,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把自己看成一朵花,把别人看成“豆腐渣”;在自己受挫的时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在你心理失去平衡时,你完全有理由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比如你的总成绩不如王五,可是你的英语却比王五好的多等,以此唤回自己的自信心。
(5)迅速把烦躁和不安转嫁出去 面对一次次模拟考试,因成绩不理想而心情极为烦躁不安的时候,你可努力选择一种爱好——比如聊天、打球、下棋、种花、置身于大自然,看红花绿草,嗅花香草馨,听蛙声鸟鸣,或欣赏一段喜剧、闹剧、音乐、美美的睡一觉,看看科幻小说等等,借以调节自己的心理,迅速把烦躁不安转嫁出去,不要让模拟考试的成绩乱了自己的阵脚。不过,千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节制,当心着迷!
二、高考中的心理障碍极其克服
学生参加高考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其考试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考试前和考试时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保持平静而适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对于考试中水平的发挥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就会影响考生智力水平的发挥,导致考试失败。考试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注意障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障碍是指在强度、范围、稳定度和速度等方面表现出的注意异常。
(1)强度方面的障碍。其表现一是注意增强,表现为对一定的对象的过分注意,即使细微末节也不轻易放过;二是注意减退,特别是有意注意减退。例如,有的考生在考场上长时间地注意考试的结果或某道难题,有的考生则难于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道题的解答上。
(2)注意的范围和转移上面的障碍。其表现一是注意狭窄,很难使原有注意转移;二是随境转移,很容易转移自己的注意。有的考生被一道难题难住后,很难丢开,自己明知这样不对,也无法摆脱,而有的考生稍遇较困难的题目,就转移注意,将之放弃。
(3)注意涣散。表现为有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持适当长的时间。
那么如何消除注意障碍呢?
(1)要使自己学习思想集中,首先要找出是什么东西妨碍自己注意思想集中,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可以试验一下这样一种方法:每当自己学习期间思想不集中时,就记下当时自己的脑子中想些什么。(2)采用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在手腕上绑一个橡皮筋,发现自己一开始胡思乱想或注意力分散时就惩罚自己一下。
2、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人们在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识过程中发生的困难和异常。考生记忆出现障碍的原因,就心理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过分紧张引起急躁、烦恼。这种内心的长期不安,会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使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大为降低,于是出现发“木”似的记忆障碍症状。
(2)对高考缺乏信心,甚至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大大降低。对自己记忆缺乏信心,正是记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绝望情绪甚至可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大为降低,以致发木发楞。
(3)不会科学用脑。为了高考,拼命复习功课,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临考过度疲劳,大脑缺氧造成头脑昏沉,因而记忆困难。
(4)复习方法不当。只复习一门功课,而不交换复习其他功课,使大脑皮层某一部位长期兴奋,引起保护性抑制,造成头脑不清。
(5)怯场心理。在考试时,各种心理因素引起的紧张情绪,在大脑皮层达到一定兴奋程度,则在皮层的一个区域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按照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使保持知识的记忆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因此熟悉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如何清除记忆障碍呢?
①充分利用高效记忆时间。如前所述,每天人脑有四个记忆高效期,尤其是早晨和临睡前,更是记忆效果的最佳时期。应充分利用。
②复习方法的合理与多样化。文科与理科课程最好交叉复习,这样效果比较好。尽量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
③合理的休息。每学习一二个小时要有短暂的休息,可以做做体操,散散步,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使大脑尽快消除疲劳。
④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中午可以睡一小时左右,这样有利于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⑤预防怯场。教育心理学把临场情绪激动而造成回忆障碍的心理现象,叫做怯场。造成怯场的主要原因是紧张心理、焦虑心理。解决办法主要是克服焦虑心理。一是避免轻度怯场向重度怯场发展。其实人人都有怯场心理,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被怯场心理吓住。据调查,考生轻度怯场的也达80%左右。因此,你紧张,别人也紧张,这没什么了不起。当你想到这点反而会镇静下来,轻度怯场就不会向重度发展,而且你还会利用轻度怯场的激情,迎接挑战。二是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克服怯场的最好办法。在考试时,当你感到心理紧张时,请不要想考试,而想这是一次普通的作业,脑子里不想考试后果,而想这道题怎么答,就会忘掉引起紧张的因素,沉着应战了。三是不要患得患失。怯场往往与患得患失有关,把个人的名声看得太重最易引起紧张怯场。所以要提高思想境界,把个人得失丢在一边,这时走上考场就不用再考虑什么升学、就业的事,而应专心于如何答好试题。此外,下列方法也一定有效:
A、平常就多学学那些落落大方的人的言行举止。通过外表的转变带动内在的革新。B、上学或外出坐车时,一直在公共汽车中走动,习惯于让大家注意你。C、考试前一天到考场看看。可能的话,也可以坐到自己考试的座位上。
D、考试当天可带着亲密朋友送的一块手帕,宛如那位朋友就在身旁陪拌着你,这样可以使你稳定下来。
3、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固定性焦虑(由某种可知的原因引起的焦虑)。它是在考试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应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
据调查资料表明,考生自述高考前紧张、焦虑、烦躁的有35.8%。焦虑、烦躁情绪在考生中比较常见,调查发现其在落榜生中占1/2,在考取生中占1/4。由此可见,考试过度焦虑会破坏考试情绪,降低考试成绩。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惧怕失败;二是自卑;三是精神紧张;为了防止高三学生得焦虑症,必须从克服焦虑入手。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正确认识高考的目的和作用。高考虽然是升学选拔考试,但并不是对一个人一生的结论,俗语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况且,现在的高考对人的年龄已无限制,今年不行明年接着来。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要求。所以,考砸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对考试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考试成绩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将来,不要过分看重成绩。总之,只要明确了学习和考试的目的,就能减轻紧张、减少焦虑。
(2)在复习迎考期间,应注意休息和参加文娱活动。考试焦虑感过重的学生常常是学习刻苦、用功的人。由于用脑过度,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因此,合理安排好休息和参加文体活动,让大脑皮层获得松弛和调节,对他们来说是十分主要的。
(3)为了解除焦虑情绪和增加自信心,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暗示。在复习期间,当产生焦虑感的时候,应当使自己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地仔细回想自己以前某一次十分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考试的情景,回想得越逼真越有效。然后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样会那么轻松而顺利地通过的。要是每天起床前和晚上临睡前也这样默想和自我暗示一遍,对降低考试焦虑的作用就更大了。
(4)花些时间“镇定情绪”。如果在考试时,由于焦虑十分严重,以至手脚发颤、无法控制、思维混乱、杂念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干脆停下笔来,做几次深呼吸,把“考试”暂时从自己心中排除出去,尽量什么也不想。这样经过半分钟或一分钟,待情绪镇定一些后,再继续答题。实践证明,花去的这些“镇定情绪”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
(5)坚决回避反馈。反馈干扰指的是考试期间容易发生的心理反应。一门课考完后,许多同学喜欢对答案。这种反馈对考生的情绪影响极大。有的考生会因考试出现错误产生自责心理,造成情绪低落,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这种情况下,就要克制急于知道成绩如何的心理,坚决回避反馈。
(6)排除考场干扰。高考是大型考试,考场气氛严肃,空气紧张,对考生心理有明显的干扰。许多考生只要一坐进考场,甚至他坐的就是他平时上课的座位,他也会心跳加快,难以平静,影响考试。这种时候需要考生进行自握控制,把考场想象成自习室;试卷一发下来赶紧读卷,一般第一眼看到的试题是自己会做的题,就容易较快地平静下来;如果看到的第一题还一时看不出解法,那么只瞟一眼就赶紧看下一题,从会做的题开始,用一点胜利,稳定心理带动全面的胜利。
(7)克服自我干扰。考试中遇到难题会挫伤考生积极性;读卷时感到难题较多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考场中有人交卷出场也会增加考生的紧张心情……所有这些情绪,在考场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滋长。这些由于考生自我意识而产生的干扰也可影响考试。这时候考生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采取措施,跳过难题,自我安慰,就可以排除这些干扰。
高考来临,学生家长应尽量克服“高原反应”
距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记者日前走访多个考生家庭发现,高考冲刺阶段不仅高三学生面临较大精神压力,家长们也进入“心理高原期”,“高原反应”甚至比考生更严重。
家长:高考前度日如年
“现在心理很矛盾,既希望高考迟点到来,让孩子有更充裕时间复习,又希望明天立即高考,赶紧结束这种难熬的日子。”日前,在芜湖一中教师宿舍租房陪读的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随着高考临近,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每天都小心翼翼围着孩子转,生怕引起他情绪上的动荡。
南陵一中一位张姓家长无奈地说,儿子以前经常说她唠叨,现在快到高考了,为了不惹孩子心烦,自己都不敢怎么在他面前说话。她还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不敢当面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只好没事就到学校去和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孩子学习挺刻苦的,每天夜里看书要到凌晨一点左右,我就把牛奶、蛋糕等给他准备好,晚上不时打开门偷看一下,一直到他上床睡觉,我才能安心休息。”
考生:最怕家人严阵以待
不少考生表示,高考前夕最怕看到的就是家长殷切而又紧张的眼神。因为一看到家长紧张,自己的心理压力无形又大大增加。
“我非常理解爸爸、妈妈盼子成龙的心情,但真的特别怕看到他们紧张兮兮的样子。”芜湖一中一位高三男生说,自从他进入高三下学期以来,父母的性格似乎一下子变好了,每天精心准备各种各样的营养餐,笑呵呵地围着自己转,但越是这样自己反而越紧张,就怕在考场上发挥失常让家人失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比孩子更明白当今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特别希望孩子能够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拿到一纸名校文凭好在就业时充当“敲门砖”。正因为如此,当孩子面临高考时,他们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专家: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家长时时刻刻紧绷着弦,这种情绪必然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对其安心备考产生不利影响。”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高考在即,与其让自己的紧张感传递给孩子,不如尽量以平和心态看待高考,尽量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帮助其顺利备考。
该位负责人表示,考生在面临高考时,已经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时被书本试题包围,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回到家里,发现家里人也是神情紧张,那么考生的心理会更加急躁。他建议,在目前备考关键期,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少唠叨多鼓励,给孩子增加自信,缓解紧张感,尽量多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切不可先乱了自己的阵脚。
第三篇:保持阳光心态
保持阳光心态,笑对一生
——读《幸福是一种心态》有感
暑假利用闲暇之余,阅读了黎丹正著的《幸福是一种心态》一书,这是一本帮助人调节心态、获得幸福的好书,细细读来确实启发心智。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但正如书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心态和心灵上一点小小的满足。阳光心态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就会盈盈在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但正如书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心态和心灵上一点小小的满足。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有事做,儿孙绕膝,左右逢源,一天忙忙活活这就是幸福。不是我们自己在逃离幸福,而是我们忽略了自身的心情与感受,忽略了我们原本可以获取幸福的感动。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幸福不是靠别人施舍,也不是靠上天怜悯,只有靠自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阳光心态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就会盈盈在握。比方说:经过一个黑夜的休息,清晨起来,打开窗户,迎接那一缕清晰的晨光,深吸一缕清晰的空气,这就是幸福!幸福源于感激的心。我们要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朋友,感激这温暖的阳光,感激这湛蓝的天空,感激这广阔的大地。只有感激才会珍惜,珍惜才会满足,满足才会幸福。当我们感激所有的一切,我们又怎么能够不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心态。天天都是好天气,“天气”指的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幸福的心情就像晨光中的迷雾,看似朦胧却又清晰,看似浅显却又真实!工作中的幸福是服务对象给的;生活中的幸福是家人和朋友给的。哪怕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哪怕是一顿欢乐的晚餐;哪怕是一次激情的争辩!有事就想十分钟,过去就拉倒,天大的事也不要总放在心里,没完没了!处事总要阳光一点,说话也要阳光一句。
幸福,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幸福”成了人们的奢侈品。每个人都想要过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然而,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如果让1000个人来回答,就会有1000种答案。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清楚认识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尽有。这是现实,普遍规律,没必要伤感与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加上理性、洒脱与豁达,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它,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就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看来,幸福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幸福就是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只要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那就是一种幸福。降低自己的欲望,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都知道给学生定目标一定要恰当,太高了他们够不着,没有成就感;太低了,降低了满足感。同样的道理,用在我们身上也是一样。人生有目标是好事,但一定要区分目标与欲望。
人生的痛苦,就是在于过分追求,太高的欲望是一种负担,会让我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不如学会分阶段地给自己定目标,目标不要太大,周期不要太长,让快乐时时光顾我们。
在自序中,作者以清新的笔调写到:“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心境。好的心境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在接下来的200多页文字中,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用“幸福从心开始”、“营造心灵的港湾”、“心态怎样,人生就会怎样”等8个章节,引导我们“给自己的生活开一扇窗”,鼓励人们“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
每次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与书中的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是啊,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心态。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可以说是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但为啥有时感到郁闷、烦躁呢?说到底,实际是心态出了问题。正如书中说的,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事业成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
《幸福就是一种好心态》这本书,我看了三遍,仍嫌不够,不仅因为我每看一遍都会有一点新的感悟,一种新的收获,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同时也会懂得享受工作。工作是一种生活状态,把工作融入生活,把生活的态度影响工作中去,这会令到我们获益良多。如果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那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都可以快快乐乐地对待工作;相反,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件差事、一项义务,它就会变的让我们无可奈何、令人讨厌却又无法逃避,工作就成为令我们痛苦的噩梦,这样的话,又有快乐可言呢?它是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保持一个好心态的重要性。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一、好心态造就做人做事的高境界。探究成功者的生存状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秘诀: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大多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推动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行为从于心态;改变心态就是改变命运;机遇垂青于心态积极之人。
二、低调做人是成功做事的不二法门。低调做事是做人的最佳心态,可以让人在卑微处安贫乐道,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低调做人者是人中智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屈伸自如,攻守有度。一句话,低调做人也是一种保护自己。
三、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一看,“善解人意”正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具体表现。要看到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和我们的矛盾在哪里,找到关键点,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
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液剂。
五、要有快乐积极的心态做事。工作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做事要有积极心态。只有充满激情,你才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只有别人看到你积极的心态,才会让感觉你的上进。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你的工作状况,继而改变你的人生。
四、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一是要懂得放下。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一种对外部事务进退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来是到山顶看风景的,可是身上背负着何种各样欲望的包袱,就会越爬越累,别说可能登不上山峰,就连欣赏沿途景色的快乐心情也会荡然无存。但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觉所有的纠结与烦心反而可以转换成一片海阔天空,因此,放下也是一种得到。二是要懂得进退。如果说“进一步”的做需要的是勇气,能让我们得到更多,那么“退一步”的想则需要的是智慧,能让我们心灵更坦然。画家在作品即将完成时,通常会退上几步,端详自己的画作,接着再向前修饰作品,让它更加完美。这是因为先暂时退出胶着的实际情况,转换不同的情境和心情,反而会引发我们创新的思路和念头。三是要懂得分享。有些人喜欢斤斤计较,干什么事情总怕自己吃亏,更怕别人得了便宜,这样的人没有领悟到分享的真谛,只有懂得分享,才会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快乐。为别人撑开雨伞,撑起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片景致,正如孙潮书记所言: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四是要懂得宽容。林清玄写过这样一番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胸广大,世界就会明亮。一个人要做到不计较他人的褒贬毁誉:人誉我一笑,人毁我一笑。宽容不代表软弱,妥协也并不代表没有原则,相反会获得友谊和尊重。
我们常说:好心态,好习惯,成功已过半。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健康和快乐的源泉。
人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人又是人类社会的成员。作为自然的一分子,人有自己的自然本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有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幸福是自然本真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幸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幸福是一种心态》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获取幸福,那就是始终保持好自己的阳光心态,笑对一生。
第四篇:保持阳光心态范文
保持阳光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朝前看稻盛和夫先生说过“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敢于面对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积极的心态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积极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
第五篇:高考心态
高考前15天左右一般是考生自我备考阶段,也是考生心理最为紧张的时刻,因此在这段时间应
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此期间,考生的心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兴奋型,对高考的自信心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内心深处往往有明确的竞争对
手,或者有明确的竞争目标,斗志旺盛、感觉较佳;
2、平稳型,对高考表现出临阵不慌,心情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分放松,感觉和平时的大型考试
没有太大的区别,对高考的思想准备很充分,感觉心中有底;
3、紧张型,感觉信心不足,心理承受 能力弱,患得患失,焦虑不安;
4、放松型,情绪松散低落,出现心理低潮,委靡不振,对考试悲观失望。
而直接导致考生在这段时间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自身。例如,在临近
高考时大量做题会使自己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造成自我压力过大,心理上不能承受,产生紧张。其
次,来自于学校与教师。例如,感觉到老师和学校人为施加的高考氛围过重;对某些模拟题不加分析
地与高考挂钩,一但考得不好,就产生心理负担。此外,对老师的经常表扬也会感到有压力,害怕达
不到这个程度会被别人耻笑。最后,来自于家庭。例如,许多同学会感觉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转变太
大,对这些变化有时感觉到不能接受,父母的笑脸越多,自己越怕辜负父母之心。如果家里人总是强
调要对考试达到什么样的期望,更会加重思想上的负担。
对于全体考生来说,调整心态要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调整好复习的方法。不要耗费时间做大块成套的试题,因为这时候自己掌握的知识就像
临近饱和的溶液,不可能会有太多的增加。应该多做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例如查看教材中的重点内
容和公式,看读书笔记,翻阅以往的试卷,对前后知识进行穿线;要多熟悉历年考试的题型,要反复
看,对这些题做到熟悉掌握,题型会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平静下来;应该重点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看过去一些大型考试的错题记录,强化对知识进行回顾,找出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是错在知识型还是能
力型,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还应该学会转变思维方法,过去出现的重点错误和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
误往往是由于思维定式造成的,只有在思维方法上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错误。第二,要选好复习的场所。自我备考最好的场所是教室,因为教室环境是自己最熟悉、最习惯的。同学们在一起复习,能有助于相互鼓励,减轻压力。但也不要约几个同学在校园等室
外环境中备
考,这样容易分散精力,导致心理过分放松,缺少适当的紧张度。
第三,要调整好生活节律。此时,除了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之外,还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
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晚上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这样才能调整好、准备好临考的精神状态。
第四,要主动适应高考的气氛。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做是一种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
高考的宣传,当做是一种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做是一种支持。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
之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
对于个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兴奋型的同学,要争取使良好的竞争意识持续下去并且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要产生骄傲心理。
平稳型的同学要注意不要使情绪过于放松,应该持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以利于考场上知识水平的发挥。
紧张型的同学,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减缓对考试的紧张情绪。例如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对高考有太高的要求,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