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
一、协调家庭、社区等教育力量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所以要做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与学前教育目标和任务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中是专门为学前儿童设置的,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教育的需要,具专业性、规律性、符合时代的社会需求等特点,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它与其他环境相比,更能使儿童朝着社会预期的目标发展,对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区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及儿童家长应当注意开发和利用社区环境。发达国家的幼教机构特别注重与社区的结合和互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好社区 公共设施,同时,现在教育的特点是开放教育和大教育。长辈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邻里和社区居民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都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发 展。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气氛,是团结和睦的还是矛盾分裂的;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颓废的;是热情温暖的还是孤独冷漠的;是有节奏有条理的 还是懒散、杂乱无章的,这些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给孩子制定的常规要求,家长必须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家庭环境布置是否整洁,生活 安排是否井然有序,对孩子的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保证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必须紧密结合,同心协力对儿童进行教育。
二、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一)口语交流法
1.家访
家访是保教人员到幼儿家里进行的调查访问。家访分为幼儿人园(所)前家访和幼儿入园(所)后
家访两种。每次家访之前,保教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拟好家访的计划,确定家访的目的、内容、谈话方式,预设家长的反应态度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事先与家长约定时间。家访结束之后,保教人员应写家访记录,记录家访的印象和感受,并作出总结分析。
2.家长会
家长会是将全园(所)、全班或某一类型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开会的家长工作形式。家长会可定期召开。
3.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是向家长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一种形式。家长学校经常开设系列讲座。充实家长的保教知识。
4.家庭教育咨询
家庭教育咨询即家长就家庭教育问题来园咨询、寻求良策的一种活动形式。咨询活动开展之前,、应向家长通报咨询时间、地点、参加咨询的人员等,以便家长有选择地来园(所)咨询。咨询时,咨询人员应热情真诚,富有耐心和同情心,能仔细倾听家长的倾诉,并作适当的开导。
5.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是组织幼儿家长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活动。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可以由全园(所)或各班组织,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按居住地或兴趣爱 好分组进行。保教人员可以选优秀的家长给大家作报告,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和感受;也可以组织家长讨论,相互交流教子经验和困难。
6.交谈
交谈包括保教人员同幼儿家长当面的直接交谈,也包括两者的电话交谈.保教人员与家长谈话时应采用日常用语。保教人员同幼儿家长谈话之前,首先应对幼儿家 长的个性有所了解。观察幼儿与其家长的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另外,应注意谈话的技巧。可先拉家常,后入主题,且语言简洁、意思明确。保教人员应积极引导家 长讲实话,深入地了解幼儿家庭,并善于委婉地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
(二)文字法
1.问卷调查
为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家长的观念与态度,保教人员可设计多种问卷进行调查。
保教人员
可设计综合问卷,详细调查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和家庭教育各方面情况;也可以设计专题问卷,专门调查幼儿的责任心、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亲子关系等内容。一般综合调查设在新生入园(所)之前,而专题调查设在制定幼儿个别教育计划或专项教育计划之前。设计的问卷应注意条理清晰、语意清 楚,尽量避免家长产生误解。
2.家园(所)联系本
对不能经常见面的家长,特别是寄宿制托幼机构的家长来说,家园(所)联系本是一 种很好的联络手段。保教人员可以从联系本中了解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随时知道家长对托幼机构的希望、建议等。幼儿家长也能从联系本中了解孩子在园(所)的 表现,了解教师对孩子的看法,从而能主动配合幼儿教育。联系本应定期往还,互送信息。
3.宣传栏
宣传栏是托幼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宣传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介绍全园(所)或本班的工作计划和教育活动内容,如本月、本周的大型活动、课程、食谱等;
(2)展览幼儿的作品。如幼儿的书画、手工作品;
(3)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巧。
条件较好的托幼机构还可以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创办家园(所)通讯、家长报等。无论是宣传栏,还是宣传资料,都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科学、排版清新活泼,并要定期更换。
(三)活动法
活动法指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
1.观摩
观摩法是通过组织家长参观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对活动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增进其对托幼机构了解的一种方法。每次观摩活动之前,保教人员应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观摩过程中应主动向家长解释说明各种情况,但不能作假;观摩之后,应引导家长讨论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2.庆祝
遇重大节假日、游艺活动,教师应邀请家长参与。
3.服务
鼓励幼儿家长自愿为托幼机构从事义务劳动。服务可以定期进行,托幼机构可建立家长值日制度,让家长轮流来园(所)服务,也可以不定期地进行。
4.管理
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担负着帮助家长了解托幼工作的计划和要求,协助托幼保教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托幼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以及协助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等任务。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应是关心幼儿教育、热心为幼儿教育服务、能密切联系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且善于进行家 庭教育的家长。
第二篇:龙岩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考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龙岩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考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本节主要围绕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为重点,涉及有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含义、作用,家园合作、社区合作的方法。
广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施加影响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幼儿的教育和影响。
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体、智、德、美诸方面积极地影响着儿童,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用的人才。
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家园合作的方法:
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所)联系本;宣传栏。
活动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社区资源共享。请进来的方式,即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的需要利用社区资源;走出去的方式,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和服务。
当前我国这种社区活动形式主要有:建立儿童活动机构;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问题: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结合还缺乏经验。在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另外,对与社区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幼儿园周围的社区环境不好,所以不能合作等。
本文摘自:http://longyan.offcn.com/html/jiaoshi/?wt.mc_id=bk9321
第三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备考计划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证网校课程体系
一、定位自己、熟悉教材(约4月20日—4月27日)1.定位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
我们只有客观清醒地分析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资面试中最能为自己赢得分数的技能,在训练中多去发挥;客观分析自己在面试中的减分项,并竭力去改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比如,小TOM是即将参加面试的考生,他分析后发现自己的长处是逻辑思路清晰,能把知识点讲得透彻明白,但不熟悉教材,也不能迅速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当前的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不熟悉,很难在20分钟时间快速写出教案。那么,他后期的主攻方向就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练习快速写教案。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准确定位自己。
2.熟悉教材,弄清知识体系、准确定位重难点。
首先,准备好要复习的教材(以人教版为主,比如小学语文共12册)、对应的教师参考书、优秀教案集,资料备齐后开始翻阅教材。在翻阅教材时,要边看课本内容,边通过教参来剖析具体一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最好对每一册都整理出相应的重难点知识网络。
其次,在做好整理工作后,要尝试自己对着新课题进行教材分析,在笔记本或空白纸上进行目标、重难点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已经知道了,每抽到一个新课题,我到底要教什么,我怎么找到教学的内容。这是夯实基础的第一步,希望大家不怕麻烦,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
二、主攻教案、强化训练(约4月28日—5月7日)
1.写第一份教案。第一份教案要把教案的各个部件、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一步要说些什么话,尽量都写得清楚明白。这个版本的教案,是我们以后教案的蓝本,也是形成自己教案特色的第一步。
2.写不同课型的教案。每一学科,都有不同的课型,比如语文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英语分为“词汇课”“听说课”“写作课”“阅读课”“语音课”“语法课”,美术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我们在练习写教案的时候,要把每一课型都练到,着重弄清不同课型的区别之处。
3.控制时间,写简案。在对不同课型进行了2-3篇的练习之后,大家的心中对不同的课题都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此时,可以开始按照面试备课的20分钟,来尝试写简易教案,也就是每一教学步骤以关键词的方式呈现。这样的简案练习,是为后边的模拟试讲做准备的。
4.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开始练习“回答规定问题”(即教师结构化题目)。从历年真题中,搜集归类,比如“你被分配到一个双差班当班主任,你该怎么办?”(属组织管理类题目中的班级管理题),再结合当前教育理念、班主任工作方法及班级学情,按照“激发、团结、扬长、补短”的原则,尝试理出答题思路,并进行口头回答。以此锻炼自己结构化逻辑思维、提高答题能力。
三、模拟试讲、实战演练(约5月8日—5月14日)
教案写得再完美,也要经过考生的用心演绎,才精彩。因此,从教案到试讲时的顺利呈现,中间少不了无数次的模拟训练。
在练习之初,大家可以拿稿试讲,边讲边录音;此后,要脱稿试讲,此时可以用手机等进行录像,观察自己在试讲时的姿态是否规范、声音是否抑扬、眼神是否到位。在能背诵自己的教案之后,最好进行实战模拟,也就是以4人或多人为以小组,3人当考官,1人当考生,按照教师资格面试的完整流程进行。这样的模拟训练,可以带领考生真实体验考场环境,练就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总结归纳、胸有成竹(约5月15日—5月17日)
在面试的前两天,我们需要对所有的教案、试讲录音或视频进行整理,归纳出一份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我特色”详案(含我最擅长的导入方式、衔接用语、提问题的方法、课堂小结的述语、板书类型),并针对这份详案写出对应的简案,这样大家就有了自己所期盼的“教案模式”。拿着它,你可以对着一篇新课题,进行迅速备课练习。我想,此时的大家,是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
最后,留余两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心理调适(5月9日,本网站连载“如何进行考前心理调适”)、并准备面试的着装(5月12日,连载“如何准备着装与礼仪”)
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岳阳公务员考试网(http://yueyang.offcn.com/?wt.mc_id=bk11011)
第四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库(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A)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D)。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C)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B)。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D)。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B)。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C)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D)。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B)。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B)。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C)。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B)。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B)能力为标志。
A、学习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A)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B)。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D)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D)。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D)。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A)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A)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属于(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A)。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B)。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D)。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素质教育是面向(B)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B)。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C)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A)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B)。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学生应以(D)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7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B)属性的人。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A)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B)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D)。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B)。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C)。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D)。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A)。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C)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教师的神圣使命是(C)。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8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B)。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8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9.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D)。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B)。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A)。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A)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C)。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C)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98.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D)。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B)。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D)。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A)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4.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D)。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C)。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D)。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C)。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 10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B)。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 111.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D)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3.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4.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D)A传授知识 B智育 C上课 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C)
A教的活动 B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118.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C)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教学 D校外活动
1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2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B)
A获得直接经验 B获得间接经验
C教学科学实验 D进行社会实践
1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D)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A)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C)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B)提出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129.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D)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3.教学中应用最广因为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B)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问答法 134.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C)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3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6.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C)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A)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39.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B)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0.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1.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B)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6.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8
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47.设计教学由(C)首创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C)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上课 D检查作业 150.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研究课程标准 15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A)
A教科书 B课程标准 C参考书 D教学计划 152.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C)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153.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D)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A年龄 B发展水平C知识水平D能力水平15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核心 1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D)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 B政治 C道德 D思想品德 15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5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B)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
158.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C)四要素构成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 159.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D)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0.德育的基础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1.德育的动力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2.德育的关键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3.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B)
A 矛盾性 B多端性 C复杂性 D一致性
1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B)上A 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规律 1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A)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美育过程 D心理咨询
16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8.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B)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C)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7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C)规律
A多因素结构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内部矛盾转化 171.“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B)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C)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7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74.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D)的方式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品德评价法 17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B)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7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C)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体育竞赛 D社会实践 177.认知模式由(A)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8.体谅模式由(D)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9.社会模仿由(B)提出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8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8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C)
A教务处 B教育处 C班级 D共青团组织 183.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8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185.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B)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B)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班风
18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A)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A)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阅读学生材料法 19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了解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92.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D)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93.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9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C)
A校长 B书记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二、填空题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 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 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终身教育”概念以“ 生活、终身、教育 ”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学记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6.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 形式化教育,再到 制度化 教育的演变。
7.制度化的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 学校 系统。学制的建立 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8.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9.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10.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 助产术。
11.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理想国 》中。
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夸美纽斯 的《 大教学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 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是《 爱弥尔 》。
13.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4.英国哲学家 洛克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为标志,美国 杜威 的 《 民本主义教育 》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6.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初等教育 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中等教育 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高等教育 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要求。1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人力资本 理论。18.教育与文化是 相互交融 的关系。
1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规章制度,角色规范,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20. 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1. 学校教育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22.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 舒尔茨 在美国经济第73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3.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体制化。2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思想观念 和 行为方式。
2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 学校环境文化,一是 设施文化。
2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认知因素 和 非认知因素 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烁论,多因素相互化用论。
2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 格塞尔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9.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 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 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白板说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华生,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3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31.人的 遗传素质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 和 个体实践活动 的影响,学校 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3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 生理、心理 和 社会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3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成熟决定论 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35.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6. 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7.个性亦称 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3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 认识 问题和 价值 问题。3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心理断乳期 ”。40. 青年期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价值判断和自我选择 是最重要的概念。
41.教育目的的作用是 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 教育目的、学校的 培养目标、教师的 教学目标。
43.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 质量 和 规格 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44.教育目的是 社会需求 的集中反映,是 教育性质 集中体现。
45.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社会本位论。
46.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个人本位论。
47.教育目的是社会的 历史性 和 时代性 动态结合。
48.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 理想的 新人形象。
49.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 特殊 的关系。50.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关于人的 素质 的规定。
51.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 主观的 的性质。52.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5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 生产劳动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54.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培养 绅士 的教育目的。
55.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
56.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 劳动观点 和 劳动习惯 的教育 5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个性发展 和 创新精神 为重点的教育。
58.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 出发点 和 归宿。
59.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的含义是具有人的 主观能动性,具有 思想感情,具有 个性特征。
6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 能动性 的教育对象。
61.未成年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 人身权 和 受教育权。
6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63.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它包括的含义是:学生具有 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 思想感情,具有 个性特征。
64.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65.教师职业是一种 专门性 职业,教师是 专业 人员。
66.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具有 研究者 角色的特点。
67.教师的 专业素养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68.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 教育理念、良好的 教育能力 和一定的 研究能力。69.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 教育观、新的 学生观、新的 教育活动。7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 关系。7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关系。7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 关系。73.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教师。
74.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人际 关系。
75.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教师中心说。76.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杜威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学生中心说。
77.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师生间的角色关系 和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78.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是 民主平等。79.学科课程又称为 分科课程或传统课程。80.活动课程又称为 经验课程 或 儿童中心课程。81.综合课程又称为 广域课程。
8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 学校课程。83.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 和 研究性课程。84.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和 综合课程。85.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显性课程 和 隐性课程。
86.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87.课程目标的特点是 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8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
89.我国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90.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 现代化 问题。
91.教材的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式” 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9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合目的性、合发展性、全科学性。
93.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为: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四个步骤。
94.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以及教科书。
95.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教学计划。
96.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大纲 97.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98.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99.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100.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101. 教学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02.教学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根本目的。103. 教学 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104.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 教学 为中心。
105.智力属于 一般 能力,包括 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
10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阶段构成。107.五段教学法包括
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五个阶段。108.教学过程是一种 认识 过程。
109.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110.学生以学习间接 经验为主。
11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直接 经验为基础。11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基础。11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重要条件。114.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激励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五个阶段。
115. 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16. 教学原则 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17.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实物直观、声像直观。
118.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平时、单元、学期开始前、期末复习。119.循序渐进原则有被称为 系统性 原则。120.“揠苗助长”违背了 循序渐进 原则。
121. 教学方法 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
122.教学方法的命名一般是依据教学活动的 外部形态。12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124.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斯金纳。
125.程序教学可以分为三类 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126.依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程序教学可分为 直线式 程序和 分支式 程序。127.直线式程序为 斯金纳 首创。128.分支式程序为 克洛德 首创。129.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瓦·根舍因。130.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卢扎诺夫。
131.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方案。132.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 弄懂、吃透、内化 三个阶段。133.制定教学方案一般包括
学期、课题、课时教学方案。
134.课时教学方案的格式可分为 卡片式、文字式、表格式 三种。135. 上课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6. 课的类型 是依据
教学任务 划分的课的种类。
137.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或类型数,可以分为
单课 和 综合课。138. 课的结构 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139.一般说来,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为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141.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 供答型 和 选答型 两大类。142. 测验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143. 测验区分度 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44. 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45.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个别教学、班级授课、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14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14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 京师同文馆。148. 班级授课制 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49.分组教学一般有两大类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15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学科能力分组 和 跨学科能力分组。151. 外部分组教学 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52. 内部分组教学 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进行教学。
153.设计教学法德代表人物是 杜威。
154.道尔顿制的代表人物是 帕克赫斯特。
15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15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157.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158.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1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为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160.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
161. 德育内容 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16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为 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学生年龄特征。163.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 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
164.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择业心理辅导。16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16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 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7. 知、情、意、行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168.
道德行为 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169. 活动和交往 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170.学生 思想品德 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171.
德育原则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72.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7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带好、教好学生。
174.说服法包括 讨论法、谈话法、讲解法、阅读指导法。175.陶冶的方式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176.锻炼的方式包括
练习、制度、组织活动、委托任务。177.我国中学通常采用的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奖励、惩罚、操行评定。178.德育模式包括 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179.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为 班杜拉。180.
班级 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
18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常规管理、民主管理。18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183. 班级舆论 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班集体的动向或其他成员的言语行为。184.
班风 即班级的气氛、精神面貌。
185.
班主任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
18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
18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有关资料。
三、简答题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
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
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
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
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
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答:
一、教育终身化
二、教育社会化
三、教育生产化
四、教育民主化
五、教育国际化
六、教育现代化
七、教育多元化
5.简述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答:
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7.简述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教育在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答: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答:
一、内发论
二、外铄论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答: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二,同伴群体的影响.三,师生的交互作用.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五,社区的影响.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17.简述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答:
18.简述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答:
一、受教育的义务.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9.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答:
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教师是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四、教师是管理者角色
五、教师是示范者的角色
六、教师是研究者角色
20.简述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
答:
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二、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四、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1.简述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答:
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2.简述教师人格特征的要求。答:
一、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豁达开朗的心胸
三、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广泛的兴趣
五、绝对的善良.23.简述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答: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三、团结协作精神
四、良好的道德修养.24.简述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5.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答:优点: 一.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 一,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26.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答:优点:尊重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缺点:不利用系统的传授知识
27.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答:
2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
一、安排课程表
二、分析教学任务
三、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五、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
六、组织教学活动
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9.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答:
30.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存在哪些主要弊端? 答:
一、课程管理僵化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三、课程内容陈旧落后.3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3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
3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
34.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或规律? 答:
3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答:
3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答:
3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答:
38.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答:
39.简述贯彻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答:
40.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4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
42.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
43.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哪些? 答:
4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
4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答:
46.德育有何意义? 答:
4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48.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答:
49.德育过程有何规律? 答:
50.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答:
51.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知行统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答:
52.简述德育的途径。答: 53.简述运用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的要求。答:
54.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
55.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答:
5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答:
5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答:
58.如何形成于培养班集体? 答:
59.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
60.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答:
四、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试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6.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经多次变化,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的观点一直没有变,请你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这种现象。7.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培养他们动手制作一些科学小发明,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这种看法。
8.有人说“应试教育重课内,素质教育重课外。”“应试教育重知识,素质教育重能力。”请运用素质教育的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9.有人说,教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读一点书,知道的比学生多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请运用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分析这种看法。10.我给学生定下规矩:上课迟到者,无论什么原因,男生女生都要当众唱一首歌,包括教师。有一天上班,公交车在突然在路上抛锚了,当我大汗淋漓地赶到教室,上课铃已响过10分钟。我对学生说:今天真是特殊情况,老师就例外了!学生一片哗然。请你说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多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请你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趋势是什么? 12.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或相关特点。
13.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里,照明灯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14.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5.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1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
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有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17.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新教师特地搜集了效度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区上课。试评价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18.在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后,不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个老师课上得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性。”“基本功很扎实,不错。”
那么,你认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堂课?
19.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如何改革? 20.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加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
21.为什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 22.运用德育规律分析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
23.运用德育原则(特别是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4.运用德育方法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5.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26.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培养班集体?
27.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28.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 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或班主任,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0.一位中学老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试运用德育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31.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第五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3.现代教育的特点?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8.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一教育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如果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3.学校文化的特征?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四,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
2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二,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三,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23.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2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全面发展说.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4.学生文化的成因?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个体二,同伴群体的影响.三,师生的交互作用.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五,社区的影响.1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二,教育的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8.遗传的意义?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a.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教育内容的继承b.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c.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a.滞后性,即教育相对落后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超前性,即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
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1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25.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6.学生的义务?一受教育的义务.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2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8.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27.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9.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A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B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一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六章 课程
30.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29.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一.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一,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32.课程的改革趋势?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3.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是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是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第七章 教学(上)
35.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36.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规律性/必然联系/本质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8.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40.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41.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对整体的功用.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0.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一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二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四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五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43.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5.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37.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38.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核心/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简单地/直截了当地把已知的答案告诉他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重视启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39.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问注意:组织问题/提问要用变式/发展学生的思维.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6.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4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第八章 教学(下)
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
要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第九章 德育
56.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5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59.中学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0.德育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61.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三,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四,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63.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三,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三,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三,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66.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三,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67.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68.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运用说服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53.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等学生等.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
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55.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法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与评价.56.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它是促进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我国中学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其特点是通过鼓励/批评,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积极方向发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求:1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如操行评定要公正/全面/客观/针对性和教育性.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49.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四由于学生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0.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51.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发现教学四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提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以及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55.综合课的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5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评价一堂好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要求:知识本身正确.内容处理正确,重点难点突出.要能教书育人)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组织严密.上课节奏紧凑.44.作业检查与批改的要求?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二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四,教师
6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陶冶法具有自觉性一,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二,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
/愉悦性/暗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运用陶冶法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景.2教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68.班级管理的意义(功能)?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73.如何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一,班土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二,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三,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方面的工作?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