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宽带战略研究
主题:国家宽带战略研究
转告全体同学,做如下一些调研:
1.各国宽带、包括固定和移动宽带的发展现状,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
2.固定带宽发展对社会信息化、就业、经济等的影响
3.移动带宽发展对社会信息化、就业、经济等的影响
4.欧美国家,从国家角度推动和从通信角度推动的区别、主要动力?
5.移动互联网对于带宽的要求?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游戏、移动多媒体、车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数量等?对于移动带宽的敏感程度?
6.人均消耗带宽的数据?人均消耗移动带宽的数据?
7.中国带宽发展畅想?人们和互联网将会怎样?
请大家做一些网络研究和调研报告。(从学术、谷歌学术、国外高校和研究所、国家政策报告等角度去挖掘)
一、各国宽带、包括固定和移动宽带的发展现状,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
1、美国日本英国固定和移动宽带的发展现状,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
网民规模突破5亿,增长进入平台期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报告》分析,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
娱乐应用持续走低,网络视频逆势上扬
2011年,在大部分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继续下滑的同时,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呈逆势上扬的态势,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娱乐应用的用户规模有小幅增长,但使用率均有下滑。相比之下,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则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
用户规模的增长对网络视频行业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但就行业发展而言,网络视频仍面临着较大考验。《报告》指出,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需要靠聚合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版权内容来获取高流量,使得网络视频业版权价格提高、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同时视频广告价格较低、其他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因而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现状目前还很难改变。
第二篇:海洋渔业战略研究
《新世纪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咨询项目结题报告
《新世纪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于2003年7月开始酝酿,8月邀请了项目组主要成员: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杨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刘身利、上海水产大学校长周应祺、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夏阿国、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宋修武等,以“我国渔业发展重大问题”为题举行了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基本确定了咨询项目的调研方向。在项目的咨询研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等还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海洋发展战略和技术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工程院的“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具体负责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水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区域化建设研究”的调研。为了避免重复和突出各自的特点,遂将本项目的重点放在“海洋渔业”上,项目名称更名为《新世纪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本项目于2005年7月完成咨询报告初稿,此后曾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审阅该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也吸纳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本报告。先后参加本项目的领导和专家共计10余人,既有长期从事海洋渔业管理、科研、教育的专家领导,又有长期从事宏观发展研究的专家和从事相关产业技术研究的专家,专业领域比较宽,提供的咨询意见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本项目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并研究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海洋捕捞业,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业、资源增殖放流与人工鱼礁建设、渔药与水产饲料、水产品加工与市场贸易、渔业生态环境和需要突破的重大科技问题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重点以及措施等,以便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参考。
一、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坚持正确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五十年末,我国就提出了“以养为主,积极捕捞”的方针。改革开放后,海洋渔业成功地实现了从“捕捞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同时,1985 1
年水产业首先开放了市场,极大地推动了发展,渔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并连续十四年居世界首位,占我国海洋经济产值的首位。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海水养殖业成为产业以及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保持快速发展;二是近海捕捞产量继续保持负增长,远洋渔业取得新的进展,公海大洋性渔业发展加快;三是水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水产品市场平稳,消费者范围不断扩大。
二、应对可持续发展,我国海洋渔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近海捕捞强度过大,是影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采取强制性的伏季休渔措施已有11年,但是,由于捕捞船只数量过大,过度捕捞导致主要经济种类交替频繁、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等资源严重衰退现象仍未得到根本的缓解。这个基本情况若得不到改善,资源难以恢复,将严重阻碍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近海富营养化现象成为影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的隐患。
近海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近海水域荒漠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特别是由于陆源污染导致的近海富营养化现象成日趋严重,近海生态系统响应异常,生态灾害严重,例如大规模赤潮爆发频繁并呈增加趋势、长江和珠江等大河口外缺氧区(国际上称之为 “死亡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经济资源造成破坏的水母类大量增多等,这些观察到的事件不仅对自然生物资源和养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的严重危害,同时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3.海水养殖良种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海水养殖品种基本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特别是经过累代养殖出现了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问题,缺乏现代良种培育设施、工艺技术和培育体系,有些名特优品种的培育技术尚未突破。另外,由于养殖布局不合理、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规划体系不健全,局部海区开发过度,超容量养殖,致使病害严重,每年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4.水产品加工落后,食品安全问题较大。
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能力较差,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以粗加工为主,同时,水产品加工标准、法规建设滞后,对水产品质量危害因子的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
不规范的养殖用药等原因造成的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未能有效控制,给海产品出口和进入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相关产业也造成严重后果。
5.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够健全,投入过少。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的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海资源与环境常规监管体系、养殖良种的培育体系、健康养殖的规划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的常规检测体系等均不健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投入过少,影响发展和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一个重要渔业研究机构“九五”和“十五”仪器设备更新费用年均仅50万元,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支撑。
三、为了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新的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大力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证国家食物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双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总结过去几十年实践中我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脆弱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贯彻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环境、拓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和加强海洋高技术应用的发展战略,实施新的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重点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 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和“负责任型”的战略转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营养、健康、优质的蛋白质,保证食物安全。
(一)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
经过5-10年的建设发展,使我国蓝色海洋食物的开发利用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为实现可持续的捕捞业、优质高效的养殖业、发达活跃的加工流通业和健康友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推进渔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主要的建设任务有:
1.构建可持续捕捞渔业体系,包括近海资源与环境常规监测体系、捕捞渔船监管体系建设、近海渔业资源增殖体系建设、远洋渔业体系建设等。
2.构建优质高效养殖渔业体系,包括养殖良种培育体系建设、海水养殖动植物疫病监控与预防体系建设、健康养殖与规划管理体系建设等。
3.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高值化加工体系,包括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海洋生物产物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科技海洋生物产物资源研发基地等,以保证大宗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低值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4.构建协调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体系,包括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区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基地等,自上而下地形成我国海洋生物协调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科技体系。
5.构建渔港/城镇渔业经济体系,包括中心渔港建设和渔港城镇经济区建设,形成集渔船避风、渔需供应、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水产贸易、渔民培训、旅游观光和人口居住为一体的新型的渔港城镇经济区,为捕捞渔民离岛弃船上岸转产转业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体系建设
经过5-10年的发展建设,使我国蓝色海洋食物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逐渐形成,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与多层面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技保证,使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海洋生物产业可持续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加。主要的建设任务有:
1.海洋可捕资源养护与安全开发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海洋可捕资源评估、预测预报技术及网络, 主要资源种类补充规律与机制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及资源监管技术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技术, 大洋生物资源探测及开发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
2.海水养殖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种质资源的发掘技术和保存技术, 养殖生物遗传改良、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技术,养殖生物病害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 营养研究与环境友好的高效饲料开发技术,养殖生态容纳量评估与多元养殖技术, 现代养殖设施与工厂化可持续产出系统及工程配套技术。
3.海洋生物产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集成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高通量筛选技术, 海洋天然产物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表达及组合化学技术, 极端环境微生物与海洋特殊功能酶的分子生物学和酶学研究,构建海洋生物产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与技术平台;发
展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工程集成技术,工业用酶和生物材料等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工程集成技术;开展海洋生物新能源的研究。
4.海洋生物环境保障与食品安全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监控预警技术,近海环境变异对主要渔场和产卵育幼场形成与变迁的影响,渔业环境保护工程与受损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模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与协调技术,全球环境变化对食物系统影响机理及其适应性对策技术, 水产品质量监控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实施有关重大发展计划的建议
(一)加快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建议
鉴于海洋捕捞业存在的近海资源衰退严重、作业渔场面积大幅度缩小、人类活动和近岸环境污染严重、海洋捕捞基础研究不足等问题,建议尽快对现行捕捞结构进行调整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对现行捕捞能力进行评估;制订不同渔具的捕捞准入标准,实施限额捕捞; 加强捕捞作业结构调整与管理;加快远洋渔船的更新换代和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建设;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建立海洋生态保育区以及设置各类人工鱼礁,加强濒危物种和资源保护区建设;开展与海洋可捕资源养护与安全开发科技体系建设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二)加强海水健康养殖和养殖多样化发展的建议
鉴于缺乏优良的养殖对象、养殖布局不合理、环境恶化趋势不减、病害种类繁多、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较大以及品种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是影响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建议积极推行海水健康养殖和多品种养殖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实施健康养殖和多样化战略;实施良种工程,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水产养殖原、良种场; 实施重大疫病控制工程,建设一批水生动植物疫病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和渔用药物检验与药残检测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渔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与海洋养殖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科技体系建设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唐启升,2006年12月
第三篇:图书馆战略研究
图书馆战略研究
柯平
2012-12-25 10:34:0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3期
【英文标题】On Library Strateg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作者简介】柯平,男,1962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要从社会、事业和业务三个层面认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微观图书馆学的三维空间为基础,强调图书馆管理的理论重构,提出将图书馆战略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分支;进而提出图书馆战略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和方向,包括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研究和战略理论研究。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ies can be realized from society ,undertaking and business.Based on three-dimension of micro-library scienc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for library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library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sub-discipline.Furtherm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ey research areas and directions including strategic environment analysi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trategy theory.【关 键 词】图书馆战略/图书馆事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library strategy/library cause/strategic planning/strategic management
2009年11月27日至30日,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在此次会议上,笔者做了“图书馆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旨在为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强调加强图书馆战略规划和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促进我国图书馆战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事业发展的必然:图书馆战略规划
1.1 图书馆学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形成一个共识: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吴慰慈教授在会上指出:新一代图书馆学人面临着新的使命,要更加重视理论创新;严谨治学,摒弃“简单化”;加强实证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关注方法论研究[1]。
图书馆学的现实从理论框架上有三个层面,最里层是图书馆业务,包括资源业务、服务业务等;中间层是作为组织的图书馆,包括物理的图书馆实体、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以及复合的图书馆形态与各种图书馆现象;最外层是图书馆事业,涉及各类型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社会对图书馆的保障等。
1.2 我国与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在战略规划上的差距
理论研究者面向现实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语境和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否与国际图书馆界同步。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很多,刘孝文总结出6个热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2]。但“图书馆管理研究与图书馆实践结合不够,特色不明显”[3]。笔者在2009年下半年结合图书馆学博士生“图书馆学前沿研究”课程,经过文献调查总结出国外图书馆学的8个前沿研究领域与研究热点:数字资源存储与服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信息行为、信息服务与个性化服务、信息素养教育、阅读研究与休闲阅读、图书馆管理、学校图书馆建设与青少年信息行为。而图书馆战略是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国内外热点比较中发现存在着共同点(如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和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和研究的不同步现象,究其原因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着急需解决的某一热点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解决,从国外的文献回溯看,曾经有相当数量的文献但现在很少研究了,而我国这方面的文献量呈增长趋势,如图书馆法、总分馆制等,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造成的;另一种情况是我国图书馆界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在国外并不存在,是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等。
在实践方面也存在不同步现象。尽管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图书馆事业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且在某些领域有先进之处,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纵观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战略规划起步早,理论与实践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大量的图书馆不仅自觉地制定战略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图书馆业务,而且连续更新战略规划,在国外图书馆的网站上,图书馆战略规划成为图书馆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内容。截止2009年11月4日,我们共收集到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272份,其中美国125份,加拿大30份,英国37份,我国(大陆)只找到9份。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在战略规划方面差距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一点还没有引起我国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美国图书馆有3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事业只有100年,历史欠账太多,其中包括图书馆战略研究与实践;从发展规律上看,图书馆事业规律需要时间的检验,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图书馆视野从面向现实到面向未来,是图书馆从一般管理走向高层次管理的必然要求。
1.3 应将战略规划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基于以上差距分析,虽然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国外并不完全等同,但重大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滞后,是值得反思的。中国图书馆界最为急迫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战略规划,所以笔者提出将战略规划尽快提到议事日程。
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普遍性,通过网上调查发现,国外许多图书馆都有战略规划,且将战略规划向读者公开。二是常规性,图书馆战略规划不是一次性的临时任务,而是图书馆常规工作。图书馆只要具有一定规模,就会将战略规划作为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并形成了三至五年更新一次战略规划的惯例。在搜集到的战略文本中,很多文本都是在上一个文本基础上制定的新的战略规划,篇幅达20多页。三是规范性,图书馆战略规划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达到了科学规范性。例如,199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全国研究理事会等机构组成了国会图书馆战略评论委员会,对国会图书馆的主要部门与工作进行了考察与评估,形成报告——《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对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了重要建议,对国会图书馆未来的数字化战略作了详尽描述[4]。
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不仅数量少,而且多不规范,有的仅三五页。这虽不能说明我国图书馆界没有按规律办事,但的确存在一个发展基础或发展条件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较早开展战略研究,并做了战略规划的尝试。国家图书馆自2003年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确立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三大发展战略,2009年开始启动战略规划研究,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着手调查,组织专家讨论,说明国家图书馆对于战略规划已相当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4 从三个层面认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落后的主要原因除了基础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认识问题。为什么我国关于战略规划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为什么只有一些少数大型馆才想到做战略规划呢?这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界战略意识整体缺乏的现象。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当笔者在一些场合提到战略规划时,许多图书馆还觉得战略规划太抽象不具体,不能解决图书馆现实问题;也有一些馆长认为,即使做了战略规划,也不会执行,不如不做。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被业界称之为优秀的图书馆,也没有战略规划。笔者在与这些馆的馆长交谈时发现,他们对战略规划并不以为然,根本不认为战略对一个图书馆,特别是对于先进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看待中国图书馆界的这个现象,一方面是时机和条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正常现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近十年来,我国一些图书馆大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虽然有的只是一味模仿,但也使图书馆焕然一新,为什么学习了国外的那么多好的做法,却没有学到做战略呢?从这个方面来说,又存在着不正常现象。当然,图书馆人经营图书馆总有一天是要做战略研究和规划的,但不可盲目等待。
无论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如何看,从研究的角度,必须要有前瞻意识,不能只做实践的注解工作,包括图书馆建筑、总分馆制、图书馆服务等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应该是超前的,这个超前不是脱离现实,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从一般意义上说,战略规划在我国图书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映在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其一,全球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的图书馆必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获得战略地位和新的作用。其三,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图书馆如何科学发展,离不开战略规划。
(2)事业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图书馆行业整体发展需要战略规划,二是图书馆转型需要战略规划,三是图书馆类型与定位需要战略规划。
(3)业务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图书馆工作和业务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要考虑与实务相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也是战略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明确图书馆业务与战略的关系十分重要,那些认为没有战略规划同样可以搞好服务、做好管理的馆长,不是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整体来考虑的,而只是考虑一个任期、一个局部。那么整体水平的提高、业务流程的变革、公共模式的转变、能力结构的优化、目标任务的升级,这些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与战略有密切关系。
一旦解决了认识问题,就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提早考虑战略规划。尽管战略环境与条件尚不具备或不理想,但是战略规划对我国图书馆来说势在必行。实践者应当先行,研究者更应该抢先一步。理论体系重构:图书馆战略管理
2.1 微观图书馆学的管理维度需要加强
关于图书馆学新体系的构建,笔者曾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书第四部分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体系,后来又和王平合著发表了《基于知识资源论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提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体系赖以存在的理论来源,第二层是基点,第三层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内容。在宏观图书馆学与微观图书馆学中,提出微观体系“图书馆的三维空间”,即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由资源、服务和管理三个维度组成的统一体,由此形成了微观图书馆学的三个分支:资源理论、服务理论与管理理论。
进入21世纪,资源与服务两个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在管理方面,理论与实践都没有跟上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许多图书馆还是依赖于馆长的个人智慧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在许多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实现,或者说,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水平并不高。而战略问题是管理的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战略研究。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从科学管理做起,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提升管理在图书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关注未来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战略研究,提高战略在管理中的地位。
2.2 图书馆战略研究在国外已经成熟
国外图书馆战略研究在几个方面已经成熟。一是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上已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原则和模式,将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从理论引入到操作层面。如Riggs1984年出版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y Managers, Jacob 1990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A How-to-do-it Manual for Librarians, Heather 1994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for Modern Libraries等。二是针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研究形成专门领域,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为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指供指导,1987年专门设计了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 for Public Libraries: A Manual of Options and Procedures。三是高校图书馆战略研究成果丰硕,如Williams Ⅱ1991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ing New Roles for the Academic Library, Hayes 1993年的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Academic Libraries, McNicol 2005年的The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等。四是实现了管理与业务层面的紧密结合,如Matthews 2005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Library Managers, Adeyoyin 2005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for Marketing Library Services, McGee 2006年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IT)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ies等。
2.3 图书馆战略研究在我国已开始得到重视
图书馆战略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操作到理论指导,从单一个体到多元组织合作竞争的过程。如果说,国外的战略研究进入到成熟期,那么我国的战略研究正处于初创期。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图书馆事业战略研究,早期的有《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等,近几年来的成果如《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等。另一个方面是近年来开始的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正在推动我国图书馆进入战略规划探索阶段。在整个图书馆管理研究中,“2007-2008年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和人本管理三驾马车共同驰骋的研究局面”[[5]。
2.4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的不足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战略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一些战略研究对实践并没有起到指导作用,战略研究停留在研究成果而不是在成果转化上。二是缺乏战略规划研究,当前的战略规划多局限于某一具体图书馆,对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缺乏普遍指导意义;缺乏对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整体协调研究;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环境中的图书馆战略新举措的深入研究;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应用研究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标准或指导手册作评估参考。三是缺乏实证研究,特别缺乏战略的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四是缺乏理论研究,如战略模型研究、战略基础研究,特别是缺乏战略管理的全方位研究。
2.5 图书馆战略管理是分支学科
战略管理是一门学科,国内外有丰厚的经典文献。最近20年来,战略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研究热点。“在过去的18年里,‘战略管理’这一学科也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一学科对公共和私营部门中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6]。这说明作为公共部门的图书馆,应用战略管理是完全可能的。随着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除了关注藏书的管理、人力资源、图书馆成本等这些基本问题外,需要将图书馆战略管理提到一个新的层次,作为图书馆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是由安索夫(H.I Ansoff)于1972年在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中正式提出,1975年安索夫在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o Strategic Management一书中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7]。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图书馆,笔者认为,图书馆战略管理是为保障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规划和指导图书馆的全部活动,进行战略制定、实施、评价,并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
图书馆战略管理主要有五项任务:第一,提出使命和战略远景。基于现实,面向未来,根据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等相关研究,确定图书馆的使命与长期的发展方向。清晰地描述图书馆业务与未来目标的关联,明确图书馆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二,建立目标体系。为使图书馆工作围绕未来目标行动,将图书馆的战略远景转换成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指标,形成由目标和任务组成的逻辑体系。第三,制定战略。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达到所期望的结果。第四,实施战略。将图书馆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保障所选择的战略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和执行。第五,评价战略。结合战略实施,评价图书馆的业务发展与服务绩效。根据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变化,参考新的理念和机会,结合业务基础与业务能力,对图书馆的战略远景、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体系、战略以及战略执行等做必要的调整。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体现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图书馆战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图书馆战略研究涉及图书馆学理论与应用的许多方面,涉及很多新的问题与新的领域,这里不能一一说明。基于我国的战略研究现状,有三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战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3.1 图书馆战略环境研究
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包括管理者,擅长做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图书馆的部门或局部管理,却很少考虑图书馆业务以外的相关现象,不重视环境对图书馆决策的影响,不擅长图书馆的环境分析及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
今天,图书馆界必须重视环境,重视社会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率,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管理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当树立战略意识,善于做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是SWOT的方法。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图书馆可运用这一方法,从结构分析入手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不同分析意义。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图书馆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起来,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类研究不仅使图书馆正确认识自身在行业、区域乃至全社会中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和全面。
战略环境研究是一项复杂工作,不能简单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要科学运用战略分析工具,任何分析工具都有其局限性。SWOT适用在制定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前对图书馆进行深入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其优点是分析直观、使用简单,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但是,正是这种直观和简单,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带有精度不够的缺陷。图书馆界的一些论文所做的SWOT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模糊的图书馆竞争地位描述,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结果大多是主观臆断。因此,在使用SWOT方法罗列作为判断依据的事实时,要尽量真实、客观、精确,并提供一定的定量数据来弥补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构造高层定性分析的基础。第二,要注意第一手数据和科学分析。战略环境研究仅有工具不够,SWOT的方法需要数据支持,而现在的难点是缺乏数据,图书馆的统计工作跟不上。必须以实证的方法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既要有准确完备的历史材料,也要有及时更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分析。
3.2 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
战略规划研究是图书馆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务实的问题,战略规划研究以环境分析为基础,而且比环境分析更为重要。鉴于我国图书馆缺乏战略规划的传统,也缺乏战略规划的意识,更缺乏战略规划的相关知识。如果简单地将企业战略规划套用到图书馆,既不科学也缺乏针对性;如果照搬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即使是同类的某一图书馆,对我国也不可能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因此,必须加强两个适应性研究:一是借鉴企业战略规划适用于图书馆的研究,二是借鉴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适用于我国的研究。
近几年,笔者主持两个重大项目,一是图书馆事业整体研究,二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专门研究,这两个项目刚好形成一个研究逻辑:事业研究作为战略规划的前提,战略规划是事业研究的必然发展和深入。
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研究得益于国家图书馆的支持。2007年2月国家图书馆首次面向社会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招标,招标的两个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分别由索传军教授和柯平教授中标。项目立项后,笔者组织了由30多位专家及硕博士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于2009年3月完成最终成果,同年5月通过会议鉴定并结项[8]。这一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多角度的调查,发放三个不同调查问卷:一是针对图书馆进行的关于图书馆定位的问卷;二是针对读者的问卷;三是针对图书馆的外部机构的问卷。项目以近2500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综合分析,既考察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图书馆与读者对于定位与服务的反应,又考察了社会对于图书馆的认知以及图书馆与相关部分的关联,这一点恰恰是过去研究中所缺乏的。最终报告从宏观上把图书馆看作一个系统,图书馆外的环境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用系统论的思维,研究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从微观上,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乃至某一个体图书馆,选择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进行专门研究,以发现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差异与前途。此外,还产生了四个子课题报告: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报告、“211”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报告、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研究报告、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服务研究报告。
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来自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笔者主持申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获得重点立项。这一研究有五大任务:一是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两个维度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战略环境、战略主体;二是以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为基础,构建图书馆战略规划实用模型,包括国家图书馆事业子模型、跨系统或地区的行业联盟子模型以及个体图书馆子模型;三是完成《世界主要图书馆战略规划选编》,拟定《中国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建议草案》;四是探索行业规范,编制标准、指南;五是面向实际应用,开发辅助软件。
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图书馆个体战略规划和图书馆事业战略规划。前者的研究重点在于建立模型与战略文本规范,解决我国各个图书馆战略决策的指导问题。后者的研究重点在于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重大战略决策,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视角解决全国图书馆事业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与社会整体发展不适应不协同的问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等等。课题组已搜集到的国内外战略文本270份,涉及6个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其分析对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模型很有参考价值。
3.3 图书馆战略理论研究
未来的图书馆战略既需要广大图书馆积极参与实践,积累战略经验,也迫切需要研究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图书馆战略基本理论问题,涉及战略思维、战略意识、战略模式、战略发展等问题。二是图书馆战略管理研究,涉及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等战略过程的专题研究。三是引入管理新理论,进行图书馆战略的探索,包括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进行图书馆战略知识管理的研究,基于危机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图书馆战略研究、基于协同理论的图书馆战略研究等。四是图书馆知识治理研究,引入知识治理新理论,解决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之间知识的交换、转移和共享的治理问题。
理论研究既需要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和图书馆学界大胆探索,面向图书馆现实和未来,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能够指导实践的方案,在应用理论上取得突破。理论研究也需要图书馆部门和实践工作者呼应战略理论,为理论提供案例和研究素材,并逐步将战略实践上升到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和知识转移。
【参考文献】
[1]吴慰慈.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新一代图书馆学人的使命——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66-69.[2]刘孝文.试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走向——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和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7(1):30-33.[3]黄宗忠.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5-11.[4]蒋伟民等,译.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5]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进展(2007-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0.[6](英)斯科尔斯著,王军等,译.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5.[7]黄旭主编.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8]赵益民.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结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97.
第四篇: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宽带战略”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年来,我国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宽带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软件外包、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强,但我国宽带网络仍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定位不明确、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应用服务不够丰富、技术原创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中国政府网今日公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13年底,无线局域网基本实现城市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部分发达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到2020年,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通知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 施 方 案 的 通 知
国发„2013‟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3年8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
“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全球范围看,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众多国家纷纷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宽带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软件外包、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强,但我国宽带网络仍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定位不明确、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应用服务不够丰富、技术原创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 求,特制定《“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旨在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统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网络建设、应用普及、服务创新和产业支撑的协同,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战略引领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系统研究解决网络建设、内容服务、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等环节体制机制问题,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利用。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从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出发,适度超前,明确宽带发展的总体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和区域宽带协调发展,统筹军民宽带网络融合发展。
坚持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相结合。统筹有线、无线技术手段协同发展,协调推进宽带接入网、骨干网和国际出入口能力建设,形成适度超前的宽带网络发展格局。促进网络能力提升与应用服务创新相结合,深化宽带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消费,培育新服务、新市场、新业态。
坚持网络升级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加强宽带网络发展与产业支撑能力建设的协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坚持宽带普及与保障安全相结合。强化安全意识,同步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基础网络、核心系统、关键资源的安全掌控能力以及应急服务能力,实现网络安全可控、业务安全可管、应急保障可靠。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 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下同)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技术路线和发展时间表
遵循宽带技术演进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宽带发展目标,加强和完善总体布局,系统解决宽带网络接入速度、覆盖范围、应用普及等关键问题,强 化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宽带发展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技术路线
统筹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建设,综合利用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结合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部署要求,分阶段系统推进宽带网络发展。
按照高速接入、广泛覆盖、多种手段、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接入网建设。城市地区利用光纤到户、光纤到楼等技术方式进行接入网建设和改造,并结合3G/LTE与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有线、无线等技术方式进行接入网建设。
按照高速传送、综合承载、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思路,推进城域网建设。逐步推动高速传输、分组化传送和大容量路由交换技术在城域网应用,扩大城域网带宽,提高流量承载能力;推进网络智能化改造,提升城域网的多业务承载、感知和安全管控水平。
按照优化架构、提升容量、智能调度、高效可靠的思路,推进骨干网建设。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完善国际网络布局,全面推广超高速波分复用系统和集群路由器技术,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保障网络高速高效和安全可靠运行。
(二)发展时间表。
1.全面提速阶段(至2013年底)。重点加强光纤网络和3G网络建设,提高宽带网络接入速率,改善和提升用户上网体验。
城市地区着力推进光纤化成片改造,农村地区灵活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加快行政村宽带接入网建设,提高接入速度和网络使用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城市3G网络质量,扩大农村3G网络覆盖范围,做好时分双工模式移动通信长期演讲技术(TD-LTE)扩大规模试验工作。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推进“光进铜退”和网络双向化改造,促进互联互通。同步推进城域网扩容升级。以网间互联为重点优化互联网骨干网。推动网站升级改造,提高网站接入速率。
到2013年底,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1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5%和20%。3G/LTE用户超过3.3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0%。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2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80%,农村地区宽带用户中4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85%。城乡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明显提升,无线局域网基本实现城市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达到60%。2.推广普及阶段(2014-2015年)。重点在继续推进宽带网络提速的同时,加快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深化应用普及。
城市地区加快扩大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农村地区积极采用无线技术加快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延伸,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进光纤到村。持续扩大3G覆盖范围和深度,推动TD-LTE规模商用。继续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进一步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覆盖范围,加速互联互通。全面优化国家骨干网络。加强光通信、宽带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新技术研发,在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原始创新成果。
到2015年,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7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30%。3G/LTE用户超过4.5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bps。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LTE实现规模商用,无线局域网全面实现公共区域热点覆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8.5亿,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达到80%。互联网骨干网间互通质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接入带宽和质量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在宽带无线通信、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宽带技术标 准体系逐步完善,国际标准话语权明显提高。
3.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重点推进宽带网络优化和技术演进升级,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应用水平和宽带产业支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3G/LTE用户超过1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并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50%的城市家庭用户达到100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ps,LTE基本覆盖城乡。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11亿,宽带应用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超过95%。全面突破制约宽带产业发展的高端基础产业瓶颈,宽带技术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结构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宽带产业链,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区域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东部地区。支持东部地区先行先试开展网络升级和应用创新。积极利用光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全面提升宽带网络速度与性能,着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鼓励东部地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区域试点示范,创新宽带应用服务,培育发展新业务、新业态。
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支持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增加光缆路由,提升骨干网络容量,扩大接入网络覆盖范围,与东部地区同步部署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中西部地区信息内容和网站的建设,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宽带应用服务。创造有利环境,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中西部条件适宜的地区。
农村地区。将宽带纳入电信普遍服务范围,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因地制宜采用光纤、铜线、同轴电缆、3G/LTE、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农村地区,积极推动光纤等有线方式到村。在人口较为稀少、分散的农村地区,灵活采用各类无线技术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需求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
专栏1 “宽带乡村”工程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自然条件,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分阶段推进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较发达地区在完成行政村通宽带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行政村、宽带到自然村;欠发达地区重点解决行政村宽带覆盖。对建设成本过高的边远地区、山区以及海岛等,可以采用移动、卫星等无线宽带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对幅员宽广、居住分散的牧区,推进无线宽带覆盖;对新规划建设的成片新农村、农牧民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和光纤到户建设。
(二)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
骨干网。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宽带骨干网建设,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全面支持IPv6。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架构,扩容网间带宽,保障连接性能。增加国际海陆缆通达方向,完善国际业务节点布局,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升级国家骨干传输网,提升业务承载能力,增强网络安全可靠性。
接入网和城域网。积极利用各类社会资本,统筹有线、无线技术加快宽带接入网建设。以多种方式推进光纤向用户端延伸,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逐步建成以光纤为主、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等接入资源有效利用的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提高覆盖质量,协调推进TD-LTE商用发展,加快无线局域网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加快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推进城域网优化和扩容。加快接入网、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规划用地红线内的通信管道等通信设施与住宅区、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并预先铺设入户光纤,预留设备间,所需投资纳入相应建设项目概算。探索宽带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模式。
应用基础设施。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利用云计算和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能效和集约化水平。扩大内容分发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增加网站接入带宽,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互联网信息源高速接入。同步推动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外网网站系统及商业网站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
专栏2 宽带网络优化提速
工程光纤城市建设。支持城市新建区域以光纤到户方式为主部署宽带网络,已建区域采用多种方式加快“光进铜退”改造,推进政府、学校、医疗卫生、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单位的光纤宽带接入部署,提高接入速率。
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城市地区以3G/LTE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局域网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持续扩大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 络的覆盖范围,加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无线网络优化力度。
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建设。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纤和同轴光缆传输技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通过光纤到小区、光纤到自然村、光纤到楼等方式,结合同轴电缆入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海量下行带宽、室内多信息点分布的优势,满足不同用户对弹性接入带宽的需要,加快实现宽带网络优化提速,促进宽带普及。
互联网骨干网优化。推进网络结构扁平化,扩展骨干链路带宽,提升承载能力。优化骨干网间直联点布局,探索交换中心发展模式,加强对网间互联质量和交换中心的监测,保障骨干网间互联质量,提高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接入速度。
骨干传输网优化。适度超前建设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适时引入和推广智能光传输网技术,提高资源调度的智能化水平。增加西部地区光缆路由密度,推进光缆网向格状网演进,提高国家干线网络安全性能。
(三)提高宽带网络应用水平。
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和深化宽带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加快企业宽带联网和基于网络的流程再造与业务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网络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创新宽带应用模式,培育新市场新 业态,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业专用通信要充分利用公众网络资源,满足宽带化发展需求,逐步减少专用通信网数量。
社会民生。着力深化宽带网络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学校宽带网络覆盖,积极发展在线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宽带联网,加速发展远程医疗和网络化医疗应用,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加快跨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薄弱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支撑。
文化建设。加快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和重大文化工程的宽带联网,优化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提升宽带网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宽带网络和文化发展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国防建设。依托公众网络增强军用网络设施的安全可靠、应急响应和动态恢复能力。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提升军用网络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军队遂行日常战备、训练演习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适当预置接入和信道资源。完善公众网络和军用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应急组织调度的领导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
应用普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共享,加强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和正确的网络世界观。设立农村公共宽带互联网服务中心,开展宽带上网及应用技能培训。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宽带应用技能培训及电子商务、网上营销等指导,鼓励企业利用宽带开展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推广特殊人群专用信息终端和应用工具。
专栏3 中小企业宽带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中小企业宽带上网,推动企业将互联网融入其生产经营流程。支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开展在线销售、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活动。
专栏4 贫困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宽带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灵活选用不同宽带接入技术,因地制宜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宽带网络设施,开发简便易用的上网终端,丰富特色应用,加大信息助教、助残和扶贫力度,缩小数字鸿沟。专栏5 数字文化宽带应用示范工程
建设可智能适配不同宽带接入网络和终端的广播影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内容平台,提高数字文化内容平台的宽带联网和互联互通水平,结合宽带网络能力提升创新数字文化服务业态,丰富各类数字文化应用,开发数字文化应用智能终端,开展各类数字文化宽带应用示范,促进宽带网络和文化发展融合,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四)促进宽带网络产业链不断完善。
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专项和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加强更高速光纤宽带接入、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超大容量路由交换、数字家庭、大规模资源管理调度和数据处理、新一代万维网(Web)、新型人机交互、绿色节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着力突破宽带网络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标准体系,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
重大产品产业化。在光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关键设备核心芯片、高端光电子器件、操作系统等高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宽带网络核心设备研 制、产业化及示范应用,着力突破产业瓶颈,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鼓励组建重点领域技术产业联盟,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智能终端研制。充分发挥无线和有线宽带网络能力,面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家居、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物美价廉的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种形态的上网终端产品。推动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核心芯片、关键器件等的研发创新。加快3G、TD-LTE及其他技术制式的多模智能终端研发与推广应用。
支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宽带网络相关技术领域,推动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等产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宽带网络发展评测指标体系,构建覆盖全国的宽带网络信息测试与采集系统,实现宽带网络性能常态化监测。
专栏6 宽带核心设备研制产业化工程
光纤宽带接入核心设备研制与示范。突破大容量、高带宽、长距离的新一代光纤接入网关键技术,研制光接入网设备核心器件芯片,推动智能光分配网络和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的成熟与产业化,开发测试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骨干光传输和路由交换设备研制和试点。研制下一代光网络体系架构、超高速波分复用传输和智能组网、分组光传送网、高精度时间同步、超大容量路由交换等核心设备,突破相关核心芯片和高端光电器件技术,实现产业化。完善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开展技术试验和试点应用。
宽带接入智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平板电脑等多类型终端和数字家庭网关,组织开展自主操作系统和配套应用的规模商用。突破智能终端处理器芯片、新一代Web、多模态人机交互、多模智能终端和多屏智能切换等关键技术。
专栏7 “宽带中国”地图建设工程
建立宽带发展监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覆盖全国的宽带发展测评系统,实现对网络覆盖、接入带宽、用户规模、主要网站接入速率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建立宽带发展状况报告和宽带地图发布机制。
(五)增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宽带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基础软硬件产品、专用安全产品、应急通信装备的可控水平,支持技术产品研发,完善相关产业链,提高宽带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通信技术支撑能力。
安全防护体系。加快形成与宽带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下一代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发现、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评测机制和手段,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攻击防范、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恢复能力。
应急通信系统。提高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抗毁性,逐步实现宽带网络的应急优先服务,提升宽带网络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基于宽带技术的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加快应急通信系统的宽带化改造。
安全管理机制。引导和规范新技术、新应用安全发展,构建安全评测评估体系,提高主动安全管理能力。加强信息保护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推动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加强用户安全宣传教育,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化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安全、健康、诚信的网络环境。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宽带中国”战略实施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和配 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务实推进战略的贯彻实施。各部门要充分整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政策,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宽带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适度超前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避免重复建设,推进本地区宽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制度环境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宽带网络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强化宽带网络设施保护。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促进宽带应用发展。
健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需要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宽带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监管队伍向地市延伸。
推动开放竞争。逐步开放宽带接入网业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推动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规范宽带市场竞争行为,保障住宅小区及机场、高速公路、地铁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公平进入。加强国家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管,建立网间互联带宽扩容长效 机制,完善骨干网网间结算办法,保障网间互联高效畅通和骨干网公平竞争。通过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各种渠道,引导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竞争机制,共同维护竞争秩序。
深化应用创新。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加快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长效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利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开放共享机制。
(三)规范建设秩序
严格落实宽带网络建设规划和规范。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执行住宅小区和住宅建筑宽带网络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宽带网络与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衔接。
保障宽带网络设施建设与通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地铁等公共设施应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光缆、管道、基站、机房等宽带网 络设施迁移和毁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
深化网络设施共建共享。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统筹安排通信工程综合管道网和相关设施,加强宽带网络设施与城市其他通信管线、居住区、公共建筑等管线的协调。深化光缆、管道、基站等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应用新技术,促进资源节约。
(四)加大财税扶持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中央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地方相关资金投向宽带网络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宽带网络发展。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宽带建设项目贷款予以贴息支持。
加强税收优惠扶持。将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扶持西部地区宽带发展。结合电信行业特点,在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中,制定增值税相关政策与征管制度,完善电信业增值税抵扣机制,支持宽带网络建设。
完善投融资政策。将宽带业务纳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推进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大对宽带应用服务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宽带应用服务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基础电信企业经营业 绩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基础电信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引导宽带网络投资更多地投向西部和农村地区。
(五)优化频谱规划
明确国家无线频谱路线图。尽快研究确定国家宽带无线发展各阶段的频谱需求,梳理无线频谱分布和利用状况。加快研究频谱规划方案,制定频谱中长期规划,明确无线频谱综合利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促进频谱资源高效利用。支持动态频谱分配等高效利用频谱资源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支持消除干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利用,促进不同无线业务类型频率的共用共享,提高频率资源整体利用率。
加强公共频段上无线设备的监管。统筹无线局域网等无线通信网络的部署,鼓励无线设备共建共享,避免频率干扰,提高频谱资源使用效益。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研制、生产、进口、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六)加强人才培养
优先保障人才发展投入。争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宽带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宽带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 育。依托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聚集和培养人才。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宽带重点领域创新型人才引进,将所需人才纳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新创业。鼓励采用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创新宽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
(七)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网络基础资源国际合作。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域名、网址和网际协议地址(IP地址)资源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地区和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加强无线频谱、卫星轨道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国际协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开展资源技术联合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互联网骨干网的国际互联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企业的国际地位。
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双边、多边协调和对话,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平台,提升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加强网络空间规则、资源、安全等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互联网公共政策与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互联网健康发展。加大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数字内容和互联网应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盗版行为的国际合作。加强宽带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专利布局、专利预警、海外维权和争端解决,提升企业依法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第五篇:宽带申请书
宽带申请书
宽带申请书一:宽带装机申请书
尊敬的老师:您好!
现有我公司装机人员王瑾需进学生生宿舍楼进行宽带装机,宿舍号码为:
13#514,9#304,1#207望老师批准!
申请人: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
院校分公司20XX年12月3日
>宽带申请书二:宽带安装申请书>>(251字)
尊敬的团委组织: 大学生活动中心管委会,向团委组织提出大学生活动中心安装宽带申请。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和是形体房我院学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和形体房安装宽带是广大学生需求的反应,是我院学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有效的工具,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活动中心宽带安装有利于活动中心灵活使用,灵活便利的网络传输系统,有利于多功能厅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活动中心信息化和资源共享化。
请给予批准!
指导老师意见及签字:
团委书记意见及签字:
此致 敬礼!
大学生活动中心管委会
>宽带申请书三:办理宽带升级的申请书>>(90字)
办理宽带升级申请书兹申请办理宽带升级,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名下账号:0591-xxxxxxx的固话宽带升级光纤项目。
申请公司:AAA
单位地址: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