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家村2010年至2013年发展规划
兰家村发展规划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及乡上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了使贾家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制定贾家村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兰家村位于阿力麻土乡西部,该村东至赵家村,西至和政县三合乡,南与买家巷镇隔河相望,北至阿力麻土村。康临高速、三蒿公路川境而过,总占地面积为1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15个农业合作社,513户,2749人,98.5%为东乡族,青壮年劳动力1714人。
全村现有宗教活动场所5处;现有学校1所,专职教师10人,在校学生2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5%。现有现有特困户135户,五保户9户13人,农村低保188户,615人,享受率为23.23%,城市低保19户51人。
耕地面积2008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该村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
二、总体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稳步实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主要任务
1、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2、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4、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五、主要目标和具体规划
1、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特色农业有较大发展,旱作农业种植争取达到种植户120户,面积达到1000亩,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为10%。
2、农村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1)将惠及兰家村15个
社,513户2749人的北部人饮过程实施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自来水供水将达到100%,全面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
(2)道路建设:在交通部门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计划完成三蒿路—红崖西社—康家社—红崖山4公里、新农村—新庄—阳屲—阴屲5.5公里、三蒿路—兰家坪—兰家社——三蒿路4.4公里、三蒿路—王家川—吴家崖—杨家崖—三蒿路4公里、红崖村社道路3.8公里、三蒿路—罗家—寺头
3.5公里道路的硬化或铺油,实现村社道路的全面改造硬化。
(3)水利建设:完成新利渠3公里渠道改造硬化;争取寺头电灌工程开工,新增电灌面积500亩。
(4)大力推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村沼气建设、太阳能利用达到30%。
(5)山区旱作农业种植达100%。
(6)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全村现有5户群众参与的联户养殖小区一个,今年计划鼓励动员养殖户再建立一个联户养殖小区,积极为养殖户大力争取信用贷款扶持和技术支持;同时鼓励散户养殖。计划发展畜牧养殖大户20户;小规模养殖户200户。
3、村容村貌:
兰家村建设形成规划,街巷硬化、绿化、美化,完成“三清三改”(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厨、改厕、改
圈),实现人畜分离,环境整洁干净,初步建成生态家园。
4、社会事业:
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兰家小学基础设施完善,能容纳兰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播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95%以上;建成兰家村卫生所、计生服务室、文化室、体育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兰家村的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特困户救助达到100%;群众危房和旧房改造全面完成,达到100%;探索建立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社会养老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村务管理:
(1)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健全,富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2)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完善。
(3)村民自治组织完善,管理有序。
(4)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党员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无吸毒、贩毒现象;无偷盗、打架斗殴现象;村民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无上访现象;2013年基本达到“平安乡村”的标准。
6、精神文明:
(1)2013年兰家村创建为“和谐村”,和谐家庭、和谐
社达到100%。
(2)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崇尚科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生活方式健康、社会风气文明向上。
兰家村党支部兰家村委会二0一二年三月五日
第二篇:贾家村2010年至2013年发展规划
贾家村发展规划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及乡上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了使贾家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制定贾家村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阿力麻土乡贾家村位于本乡东部,该村东至城关镇石那奴村,西至古城村,南与城关镇赵家村隔河相望,北与东乡县接壤,康临高速、三蒿公路川境而过,总占地面积为9平方公里。
全村现有合作社15个,其中山区社4个,川区社11个,总人口2954人,总户数575户,青壮年劳动力1848人。全村现有宗教场所8处,其中清真寺7处,拱北1处。该村现有现有学校1所,专职教师14人,在校学生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全村现有现有特困户183户,五保户10户13人,城市低保户62户112人,农村低保户358户1074人,享受率为36.35%。
现有耕地面积1200亩,人均占地0.441亩。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2011年种植农作物共1200亩,其中种植玉米1000亩,洋芋200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经商、种植农作物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5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0元。
二、总体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稳步实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主要任务
1、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2、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4、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五、主要目标和具体规划
1、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为10%。
2、农村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1)贾家村自来水入户率为70%以上,北部人饮过程实施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自来水供水将达到100%,全面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
(2)道路建设:2011年,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村社道路1-13社进行了全面的硬化改造,2012年,我们计划在帮扶部门的支持下,争取完成剩余的14、15社的6.2公里的村社道路硬化,使村社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3)水利建设:完成1公里的大坪渠渠道改造硬化;争取白崖山电灌工程开工,新增电灌面积600亩。
(4)农村沼气建设、太阳能利用达到80%。
(5)继续推广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争取山区旱作农业种植达100%。
(6)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一是在乡政府的支持下,联户养殖小区已开工建设,共有养殖户16户,下一步是争取信用贷款扶持和技术支持,将联户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并在全村推广。二是建立规模养殖场一个,发展畜牧养殖大户50户;发展小规模养殖户300户。
3、村容村貌:
贾家村建设形成规划,街巷硬化、绿化、美化,完成“三清三改”(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人畜分离,环境整洁干净,初步建成生态家园。
4、社会事业:
(1)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贾家小学基础设施完善,能容纳贾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广播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95%以上;
(2)建立健全贾家村卫生所、计生服务室、文化室、体育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
(3)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特困户救助达到85%以上;群众危房和旧房改造,已争取到标准25000元的危房改造9户,即将动工建设,我们计划在帮扶单位及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争取指标,使全村的危旧房改造达到90%以上;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保险金享受率达到100%,全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8%。
5、村务管理:
(1)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健全,富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2)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完善。
(3)村民自治组织完善,管理有序。
(4)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党员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无吸毒、贩毒现象;无偷盗、打架斗殴现象;村民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无上访现象;基本达到“平安乡村”的标准。
6、精神文明:
(1)贾家村创建为“和谐村”,和谐家庭、和谐社达到100%。
(2)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崇尚科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生活方式健康、社会风气文明向上。
贾家村党支部 贾家村委会 二0一二年三月五日
第三篇: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模式。
三、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修订后的审计法,全面加强审计监督。
——继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治理商业贿赂,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全面推进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四、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坚持“两个并重”:
——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
——坚持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每年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重点调查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五、继续着力加强三项基础工作:
——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和方法,整合审计资源,促进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
——着力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财政审计,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以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实行中央本级支出审计与转移支付审计并重,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注重整体性,对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作出评价;注重效益性,检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宏观性,对一些涉及宏观政策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注重建设性,对关系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进一步加强中央本级支出审计,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管理。
——深化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加强对与一级预算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揭露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使一级单位预算管理基本达到规范,二、三级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
——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探索部门决算(草案)审签制度。
——以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目标,强化中央转移支付审计。统筹安排各专业审计力量,采取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监督覆盖面,重点检查涉及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促进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注意从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方面研究和揭示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组织开展对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效果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科学决策、规范管理。
——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流域(或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审计模式。
——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在总体把握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情况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新农村建设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从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入手,重点检查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揭露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以效益审计为主要方式,以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规范管理为目标,掌握社保资金总体状况,着力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促进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科技、教育、医疗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进一步改进税收审计,更多地采取专项审计调查方式,揭露和反映国税征管和海关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和执法腐败问题。
七、金融审计,继续以促进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为目标,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审计思路和方法,推进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促进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以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为重点,揭露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关注商业贿赂案件线索,从政策、制度和监管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规范管理,依法经营。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对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力度。
——改进金融审计方式,以总行(公司)为龙头,加大对基层分支机构的审计力度,促进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规范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公证业务的管理,提高审计公证质量,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执行和效益情况的监督,促进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以经济责任为中心的企业审计路子,促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揭露问题,促进整改提高,为企业发展服务。
——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营销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治理商业贿赂。
——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检查重大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增强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
——关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分析和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和保值增值情况,揭露国有资产流失及侵害职工利益的问题。
九、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协调指导,不断深化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探索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部门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法规建设,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十、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推进依法审计。
——认真学习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配合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的修订、制定工作,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根据审计质量控制需要,结合修订后的审计法,修订、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十一、积极推进和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到2010年,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密切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
十二、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审计署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控制规模、增强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领导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继续坚持以竞争上岗和双向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完善审计系统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
——按照公务员分类管理要求,继续探索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加强教育培训,以审计人员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具有审计系统特色的干部职业教育体系。
——五年内,将全国审计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地市级和县级“一把手”轮训一遍。
——加强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建设文明和谐的审计机关。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其他各项廉政规定,进一步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强化对审计权力行使和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进一步深化机关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节约利用资源。按照国家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做好老干部工作。
十三、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二期和三期建设,完成全国审计信息网络中心、数据中心、中央和省级审计机关网络互联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
——推广完善审计管理和现场审计实施两大应用系统,逐步开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部门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和规范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标准。
——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
十四、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对审计项目计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根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有效整合、利用审计资源,增强计划的科学性。搞好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探索实行滚动项目计划。实行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
——完善审计业务经费零基预算法,加强审计成本控制,提高审计机关资金使用效益,在建设节约型机关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整合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审计工作。
——探索审计项目招标和合同制管理,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依法审计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署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内部协调性;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增强新闻报导的主动性;提高审计报刊质量,办好审计网站,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在系统内和系统外、国内和国外的影响。
——加强审计科研机构建设,强化审计理论研究,实行科研人员与实务人员、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科研与调研相结合,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审计科研工作为审计工作服务的有效性和建设性。
——加强审计学会和内部审计协会建设,规范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学会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协会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
——积极参与国际审计事务,掌握国际审计动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国外先进审计技术的引进,充分利用国外审计资源,扩大对外宣传,不断提高我国审计的国际地位。
十五、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审计工作的指导。
——指导地方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地方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审计工作,使之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服务。
——建立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帮助地方审计机关及时了解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和审计工作发展全局,明确审计工作发展思路和重点。
——实行署领导分片联系点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工作中的好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搞好分类指导。
——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协调指导,推动地方开展审计质量检查,促进提高审计业务质量。做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
——加强计划指导,促进整合审计力量。每年年底提出下一审计重点参考意见;按照自愿参加、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当安排和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参与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
——按照统一管理、一年一定的原则,改进和加强审计业务授权管理。以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为目标,科学确定授权审计项目计划。加强授权审计项目考核和重点抽查,严格审计质量控制。
——加强审计业务指导和培训,通过不定期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等方式,研究专业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提升业务层次和水平。加强对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并为地方审计机关的业务培训提供必要的师资。
——建立审计署与省级审计机关人员交流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省级审计机关业务骨干到审计署工作或参加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同时从署机关和派出机构选派骨干到地方审计机关任职或参加地方的审计项目,促进沟通情况,加强交流,提高水平,锻炼干部。
——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省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审计署报送业务综合报告;审计署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审计工作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加强总体规划和应用指导,推动地方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地方审计队伍建设、机关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情况的调研,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从政策制度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十六、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执行单位根据规划要求,研究制定本部门具体落实措施,以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
第四篇: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一、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
三、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继续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加大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揭示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四、探索创新审计方式。在深入总结我国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签相结合,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等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同时,坚持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通过结合,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
第五篇:东北师范大学审计工作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
东北师范大学
审计工作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完善管理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的宗旨,以科学的审计理念为统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经济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力争把审计部门打造成为“管理的顾问”、“经济的良医”,努力改善审计环境,加强审计创新,打造团队精神,实现“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工作质量、一流的服务水平”,推进学校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升级,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重点,以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防范风险为目的的管理审计模式,全面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使我校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处于同行业的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审计业务实施
——预算执行审计。以预算执行效益为重点,继续深化学校预算执行审计改革。通过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预算执行的效益性进行客观全面分析,促进和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内部控制审计。为适应学校科学化管理需要,将内部控制作为各类审计项目的主要内容。在各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重点,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改进其管理,帮助其实现既定目标。并注意总结经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逐步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和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经济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和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坚持“积极稳妥、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通过对领导干部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工作机制的有效性和经营管理的效益性进行综合考评,促进提高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效益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水平。
——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以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加强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继续加大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力度,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合同审签、合同执行、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堵塞漏洞,控制工程造价,节省开支,进一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经济合同审计。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堵塞漏洞,避免损失和失误,规范经济活动秩序为目的,严格各类经济合同审签。逐步加大事前、事中控制,对合同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核,对重大合同项目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追踪审计。
——校办产业审计。继续加强对校办产业效益审计,对改制后的校办企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作用,维护学校作为出资者的利益,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项资金审计。加强“教师教育创新平台专项资金”、“211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对相关资金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确保重点专项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并实现预期效益,促进和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专项审计调查。要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自身优势,围绕学校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热点问题,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大的问题作为审计调查重点,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以此不断提升审计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审计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实现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不断完善以《东北师范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重点丰富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内容,为全面构建管理审计条件下的业务实施标准奠定基础。
——建立以《东北师范大学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为标志、以“质量”、“效率”、“效果”为标准,符合现代内部审计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和实务标准体系。
(三)审计技术和方法
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为全面实施管理审计提供
技术支持与方法保证。
——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和审计实施两大应用系统,探索构建审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和审计管理信息化,逐步开展对主要独立核算单位的信息系统审计,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以丰富完善审计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审计线索、成果、方法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推广和完善信息采集、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与管理审计相适应的先进方法体系,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四)审计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职业化、研究型的审计干部队伍,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学校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思想建设为主导,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敬业、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以业务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熟练掌握和运用法规、政策去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作风建设为保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和敬业、廉洁、严谨、开拓的工作作风,树立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主要措施
——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定位,着力构建和发展“服务型”内部审计。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为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服务,这是学校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效益意识,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完善管理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宗旨,通过有效地审计服务实现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办学效益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加强审计创新。创新是学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不仅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内在追求。因此,在准确把握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和走向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审计理念为指导,以勤奋创新为取向,打造自身特色,积极构建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营造良好审计环境。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要把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作为实现审计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实抓好。目前,学校的审计环境基础很好,学校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各部门各单位的理解和认可。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有效的服务,继续取得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单位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拓
展持续发展空间。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发展趋势,在积极开展审计实务的同时,关注前沿审计理论与现代审计手段的发展,逐步实现审计观念和审计手段的现代化。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深入探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功能以及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以先进理论引导审计工作实践,使审计工作不断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