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宽容是金》感
读《宽容是金》感
大家应该还记得2004看在雅典奥运会吗?可能记住了刘翔这个为亚洲赢的自信与骄傲的一代伟人,记住了姚明在赛场上努力的身影,可你们记住了男子单杠决赛中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吗?
涅莫夫是俄罗斯的名将,年仅28岁。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的单杠赛事。他是决赛中是第三个出场的选手。他一出场,雷鸣般的掌声从球场中响起,涅莫夫立刻充满信心,以一个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动作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但在落地的进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裁判因此只给他打了9。725分。此刻,奥动会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都站起来,不停地挥舞着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现对裁判的愤怒,比赛终于被迫中断。面对这样的情景,涅莫夫显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胸怀,他重新回到赛场,深深地鞠躬向观众致意,表示感谢,然后双手下压,请观众保持冷静,给下面的选手一个安静的比赛场地。
读了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人活在世上,纵使有再多的金银财宝,可他却体会不到宽容。在生活中,出现摩擦是常有的事,一个人和另一个互相较量,你让我名誉扫地,我让你防不胜防,犹如针尖对麦芒,只要我们大家学会宽容,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那有何不快呢?
请大家记住,宽容是金,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二篇:读《宽容是金》有感
读《宽容是金》有感
宽容,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拥有更多真正的友谊,而不能宽容别人的后果就是失去世上美好的友谊。我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有些小事都与同学斤斤计较,所以和同学很难相处,现在的我,失去了朋友,自然很孤独,下课了,同学们在开心的玩耍,而我,只能在座位上静静地看书,写作业,画画;体育课上,没有人和我玩,我去找她们,她们却躲我,所以只好和体育老师一起,对他倾诉我心中难以形容的苦,但是真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不宽容的后果啊是!(不过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我知错就好,再改正,同学定会和我一起玩的)宽容的力量岂能容我们想象;一个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就算是成绩平平,但你的为人还是让我们佩服的;宽容是金,虽然说宽容“是”金,但是宽容比金子还要贵重;有一种花朵叫宽容,宽容了,这朵美丽幸福的小花就会永远向你微笑。宽容就是造就人们成功的第一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灿烂美好的明天就会张开双臂欢迎你的,还有,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初一:蓝颜灬小闺?怀欣悦
第三篇:2013-2014师德征文《宽容是金》范文
[师德征文]
宽 容 是 金
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丑美,故天空宽广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每当想起这番话,我不由地想到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两人合伙经商,管仲多取利润,鲍叔牙说:“他不是贪,是因他家里穷。”管仲经商失败,拖累了鲍叔牙,鲍叔牙说:“他不是无能,是因他时运不济。”管仲三次做官被辞,鲍叔牙说:“不是他不长进,是他运气不好。”管仲三次出征都临阵脱逃,口碑很差,鲍叔牙说:“不要骂他胆小鬼,他是因为家有老母。”及至管仲追随齐襄王之子纠与鲍叔牙的领导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失败被捕,他设计行刺小白(还以为杀死了呢)当斩,鲍叔牙还替他求情:“他不该被杀,因为他对领导衷心耿耿,为国家苍生苦苦设计。”后来,鲍叔牙让贤,管仲做宰相,两人共同辅助小白成了鼎鼎大名的齐恒公,齐国发展成为春秋霸主的地位。
每当想起这个小故事,我都为鲍叔牙替管仲遮过掩错的事迹饿深深感动,也为他那宽广而善解人意的胸襟而折服,但它带给我更大的震撼是:在我们的教育领域里,不就更需要像鲍叔牙那样的老师吗?我们的老师不就更要有宽容大度的胸襟吗?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 1
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像鲍叔牙那样去宽容学生的缺点呢?对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能够在非常生气的时候,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方法更加艺术。
一、把宽容运用到教学中,它就成了一股温柔的教育力量。宽容是教师用心灵去感化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表现。它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形成道德自律的能力。有一次,我们班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传抄纸条,被科任老师发现了,她把缴获的纸条交给我。打开纸条一看,天哪,上面都写着:“某某同学爱某某同学”诸如此类的话语。一位同事跟我开玩笑:“瞧,你教的学生多厉害呀!”我哭笑不得地说:“为师的都不懂情为何物,他们小小年纪却如此精通,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玩笑过后,我又仔细地看着这一张张纸条,最后决定从这些文字入手来教育学生。当我走进教室时,那些犯错的学生忐忑不安地看着我。我对他们轻轻一笑,说:“老师手里的这些纸条,字写得又漂亮又整齐,句子也造得通顺完整。可惜啊,这不是作业也不是练习,老师不能给它们盖上小星星。要是同学们能把这种做法用到学习上,该有多好啊!”说到这,那些学生已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说:“请同学们把这些无用的纸条扔掉,不要再随意浪费纸张了,好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大叫:“好!”说完就从我这里领回自己写的纸条并纷纷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后来,这种现象慢慢地减少直至消失了。是的,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轻轻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悲惨的结果。我们要用自己的宽容去原谅学生们的无知,走近学生,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变成他们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宽容是一种智慧的师爱。
宽容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从而运用高明的教育手段,去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去激发他们无比强大的创造力。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有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在读小学时有一颗特别强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有一天,他终于杀了一条狗。这条狗恰恰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叫他画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成名后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解剖学家,就得益于那位校长对他的这样的惩罚。正是因为那位校长对学生有充分的爱心,有着能够容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他才能想出如此的方法,由此,麦克劳德的潜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而最终成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就不像麦克劳德那样幸运了。往往因为好奇心做了“错事”,要么被迫写检讨,要么被罚扫地,甚至遭受到老师的打骂。请这样的老师记住一点: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阶段,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对学生要多一些耐心说服教育,少一
点简单训斥;多一些慈母般的宽容,少一点苛刻计较;多一些亲近关怀,少拿一点架子。尊重学生,学生会更尊重你。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因为宽容不是妥协,不是姑息,不是放纵,不是迁就,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堪称师者已宽容而成功教育学生的典范。
总而言之,在教与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无所适从时,当学生提出近乎荒谬的问题时,当学生的行为超出我们的预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像鲍叔牙那样给学生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因为我们给学生一次宽容,就会多开心窗一扇,多拥有生活的温馨,多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老师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宽容,让我们的教育领域里多涌现一些“鲍叔牙”吧!
第四篇:读后感—尊重是金,宽容是银
尊重是金,宽容是银
刘淳钰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我们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以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是成绩册上冰冷的符号,每一颗心灵都需要尊重。在一次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中,关于“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的调查结果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这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何谓师德?爱学生。何谓真爱?尊重他们。可以说,尊重是师爱的灵魂,没有尊重的爱只能是一种“伪爱”。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一直努力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学生,我希望,我培养出的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而不是只知学习、心灵冷漠的“学习机器”。
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做法,不仅保全了学生的面子,也赢得了孩子的尊重。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前不久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
在我任教的四(3)班有位男生名字叫杨华。有一个星期五,当天上午没有语文课。由于英语老师突然有事请假,我临时去上节语文课。当我匆忙赶到教室门口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教室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只见杨华和几位同学在教室内穿梭不停地分发某学科的作业纸。已近上课,教室内的秩序仍不见好转。我看在眼里,烦在心上。这与平时我所要求的课前准备大相径庭啊。于是,我大声喝令那几位同学停止分发,回到各自的座位上,马上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后来,教室内只剩他仍在我行我素,仿佛对我的要求置若罔闻。趁他转悠到我眼前的机会,我警示性地在他后背拍了一下。他一愣,抬头见我满脸的严肃,脸一红,转身“逃”回他的座位去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发现仁礼的两眼圈微微发红。恍然意识到是不是因我下手重了点,害他伤心落泪呢?由于上课匆忙,这事儿就被我淡忘了。晚饭后,我猛然想起这件事。感觉这是自己短暂从教生涯的一起教育失误,把学生不知情而表现出的混乱当作“大逆不道”的课前准备习惯差看待,更有甚者,竟然还拍了孩子一下。试想,上课前夕他们帮老师分发作业不对吗?同学们因作业优秀而欢呼一下不可以吗?我凭什么对学生耍威风摔脸色,吆五喝六,甚至动口又动手?难道这就是教育民主,这就是师生平等,这就是我的教育技能吗?像这样的错误行为既无“仁”爱之心,又无尊重之“礼”,更何求教育之功效呢?它唯一可能留下的是对孩子们的心灵造成阴影甚至是伤害。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我先把杨华叫了出来。我们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我开门见山地为昨天的事向他道歉。他一脸茫然,有点一头雾水的样子。从他的表情上,我知道昨天的事情对他的伤害不大。但我还是将事情的原委与他进行了真诚地交流与沟通。杨华说他当时根本没发现我站在教室门口,也没有听见我说的话。最后还非常腼腆地说不用老师向他道歉,他也有错,更何况老师只是轻轻拍了下,根本不疼的。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轻松了许多。但不是因我的失误而轻松,而是庆幸自己没有对他造成心灵的创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形,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一定会努力控制住自己的言行,自觉以宽容之心善待孩子们。因为孩子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学校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们老师要热爱学生,自然包括要热爱那些犯错误的学生。
我知道,真正博大的师爱,是一种高远的境界,正所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愿以此自勉。
第五篇:读什么是科学问题后感
读什么是科学问题后感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新课改中,教师经常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往往启发不得法,往往上课没几分钟,在提供了一些材料后,就逼迫学生要提出问题,然后以此问题作为教学的导入材料。这个场景想必老师都熟悉。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科学问题呢?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张红霞老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科学家与艺术家、工程师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差异,科学家是为了认识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艺术家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工程师是为了创造一个尚不存在的物质世界。科学问题都是些“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初产生于实际问题,但最后都演变为纯理论的问题。
科学家与艺术家、工程师研究方法或过程不一样,成果形式也不一样。科研成果是对世界的一种纯理性的解释,因而它是无形的,而艺术家,工程师的成果往往是有形的。科学家解释世界是基于事实,而宗教解释世界是基于幻想。科学家具有独特的品格。第一是“好奇心”,第二是“有闲”,第三是“自由的灵魂”。
就什么是科学问题,张老师提出,首先要区分科学问题与假科学问题。假科学问题是那些脱离了解释世界的目的,或是没有足够的活动或情境准备的,或相对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过分开放性的无的放矢的问题。科学问题只能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其次是区分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往往暗含有多个“变量”,而封闭性问题只有两个以下的“变量”。开放性的科学问题无边无际,封闭性的科学问题往往指向确定的答案。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和假说的梯子。第三要正确使用“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在低年级,孩子要先进行“是什么”问题的观察和训练,然后再进行“为什么”的解释性思考,学习“为什么”的主题,要有足够的对“是什么”问题的思考和观察训练的基础。第四要认识到矛盾是产生问题的母体。但是矛盾和困惑也不能太多,对小学生,一般不要涉及超过两个变量的问题。
就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张教师提出:
1、科学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
2、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提出问题。在教师追问下“逼”出来的问题都是些脱离学生实际体验的问题,不是由学生们在活动中遇到过的困惑和矛盾而自然产生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科学探究实践,刻意设计很多现存的问题,或在活动前“逼”孩子们提问题,是没有成效的教学设计。
3、让学生明确要探究的科学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过多过杂,教学目标多而笼统。
所以科学问题是为了寻找一种解释,而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发现科学问题,回答科学问题,形成科学概念为目的,问题要具体,尺度要小且贴近孩子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