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度与质量
密度与质量
公式::ρ=m/v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单位主单位:千克/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5、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6、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怎样测量不规则物体?(1):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
(2):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
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m/v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对绝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在0-4℃时反常膨胀(热缩冷胀)4℃密度最大。密度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1.利用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于材料的密度是实心,小于材料的密度是空心。
2.利用体积:用物体的质量除以材料的密度计算出材料的体积(实心体积),若和物体的体积相等是实心,小于物体的体积是空心的。
3.利用质量:假设物体时实心的,用物体的体积乘以材料的密度,计算出质量,这个值和物体的质量相等是实心的的,大于物体的质量是空心的测试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
———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2对公式ρ=m/v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物质m越大v越大。
B 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不同物质ρ越小m越小。
D 对于同种物质m 与v成正比。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A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
B 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C其质量改变密度不变。
D 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铁块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放在地球上密度不变。
C 由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正方体铜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将这块铜块改铸成高为2H的长方体则它的密度:
A 变小
B 不变
C变大
D 不能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也大
B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其密度大
C体积小的物体其密度反而小
D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7.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质量相同的盐水水和煤油则杯中液面最高的是
A 煤油
B 水
C 盐水
D 一样高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 ρ/3M
B ρ/3M/3
CρM
D ρM/3
通常说的“木头比铁轻”是指木头的__________ 比铁小
10.一块金属质量是15.8kg体积是2×10-3m3它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若将金属切去2/3则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____。
第二篇:质量与密度
旭光中学八年级上册《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熊迹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我国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如果将一本书带到“嫦娥三号”中,书的质量()
A.为零
B.不变
C.变小
D.变大
2.四位同学为了响应物理老师提倡同学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提出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谁提出的数据最符合实际()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5℃ 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15kg D.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39.5℃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千克
B.斤
C.公斤
D.克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试验中,小明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秤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多次增、减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如图所示,这时应该()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托盘天平上都有游码,当向左移动游码时,相当于()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中添加小砝码 D.往右盘中减少砝码
6.用托盘天平测出一个铁钉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A.把一个铁钉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先测出10个铁钉的总质量,再加上一个铁钉测出11个铁钉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个铁钉的质量
C.先测出10个铁钉总质量,再除以10 D.先测出一个铁钉和一个螺母的质量,再减去螺母的质量
7.小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分析可知()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D.无法比较甲乙
8.如图所示,在酒铺中,商家常用“提子”来量液体物品的质量。如果用刚好能装1kg醋的“提子”来量白酒,则对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酱油>ρ白酒)A.等于1kg B.小于1kg C.大于1kg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9.右图为现在最新的自行车,以其简约轻便的特点广受年轻的人的喜爱。为了减轻其质量,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导热性好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体积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 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 d.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adbc
B.bcad C.abdc D.abcd
12.在刚刚结束的冬季运动会中,小明获得了男子一百米铜牌。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密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3.小明在测盐水的密度时,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118g,然后将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再用天平测剩余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所放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小明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 kg/m3。
14.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木块,右盘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g。
15.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台上,把__________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16.将0.4kg的某种液体倒入容积为500mL的容器中,刚好装满,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 cm3,如果倒出250mL该液体,则所剩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 cm3。
17.水在0℃~4℃之间是反膨胀(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减小),在4℃以上是正常膨胀(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水在__________时密度最大。
18.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不随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
19.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__________g/cm3.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0.小刚刚刚学习完《质量与密度》的章节,想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可乐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1)测量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___g。
(2)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21.当地时间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一场陨石雨导致几千座房屋受损,数百人受伤.科学家迅速赶往现场.希望能通过这次对”外星袭击事件”做出科学的解释与评估.
(1)为了弄清楚陨石的物质成分,有必要对陨石的物质属性做出描述和分析.比如颜色,气味,硬度,弹性,熔点等.除开前述几种,请在后面的空格处再填写两种能反映物质属性概念或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分析,此次陨石雨是由一块重约30吨,近似正方体(边长约2米)的小行星以每秒15千米的速度闯入大气层所造成的,则该行星的质量是__________kg;该行星闯入大气层的速度约___________km/h;组成该行星物质的密度约是__________kg/m3.
322.小明想确定一银质小工艺品是否为实心(ρ银=10.5g/cm),实验步骤如下:(1)测质量.
①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
②乙图为用调好的天平测质量的操作的情景,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测量过程中不能再用手调节螺母。
③按正确操作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工艺品的质量是__________g。(2)测体积
将工艺品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图丁所示位置,该工艺品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
(3)计算该工艺品的密度为 __________g/cm3。通过对比可以判断该工艺品 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实心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ADD 6-10 CABCD 11-12 BD
二、填空题 13.50;1.1×103 14.右;62.1 15.水平;游码;右 16.8*10-4;0.8 17.4℃
18.状态;温度;位置 19.甲;2 20.(1)49(2)30;偏小(3)1.8 21.(1)密度;熔点(言之有理即可)
(2)3*104;5.4*104;3.75*103 22.(1)右;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2)80(3)2.15;是
175.6
第三篇: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汇编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3、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t=103kg1kg=103g1g=103mg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策测量
1、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2、生产生活中测质量常用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等。
三、天平的使用
1、基本步骤
(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出(归零),在调节平衡螺母(走向高端),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
(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2、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3)保持天平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第二节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1g/cm3=103kg/m34、含义:以水为例
ρ水=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5、应用:(1)求物体的体积(v=m/ρ)或质量(m=ρv);(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看:首先认清量筒采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2、放: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当液面是凹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凸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二、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m1;
2、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ρ= m/v = m1-m2/v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水的总体积v2;
4、计算固体的密度:ρ= m/v = m/v2-v1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
2、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二、密度与鉴别物质
1、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
2、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被鉴定物质的密度,与标准密度表比较即可。
第四篇:质量和密度概念
质量和密度
一、基本知识:
1. 质量:的多少叫质量。物理量符号。
物体的质量不随、和而改变,所以说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换算:1吨=千克=克=毫克(进率是千进制)
3.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天平和天平。
4、托盘天平原理:利用杠杆的条件制成的。
天平的两步调节:(1)把天平放在上,使底盘水平;
(2)将游码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
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6、密度: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理量密度的符号是密度公式是国际单位制中m表示,单位;V表示,单位;ρ表示,单位是;ρ的常用单位还有kg/dm3和g/cm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度。(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就不要考虑下面的说法: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对于气体,它的密度还跟压强有关系。压强变大时,气体密度通常变小;压强变小时,密度变大。)
9、水的密度ρ水kg/m3,读作水的密度是
意思是。
ρ水= 1×103 kg /m33
ρ铁=7.9 g/cm3 =kg /m3 3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m,用V,就可据公式:
(2)求质量:(3)求体积:
第五篇:质量和密度教案(本站推荐)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
3、分米
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
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
3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2、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知道物体的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
(1)ρ的写法、读法。
(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四)说明
设计思想
本节课刚开始让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及换算,认识1厘米3和1分米3物体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计算及密度的单位教学中的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密度的概念。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密度的兴趣,要做好实验研究“同一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有什么规律?”该实验在知识顺序上承接了前面学过的质量和天平的使用,为后面学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应用打下了基础。该实验最好让学生自己做,条件不具备的学生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读实验数据的方法完成该实验。
教法建议
一、密度的概念
1、实验:研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如让学生完成该实验,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铁块1与铁块
2、松木块1与松木块2的体积,学生只要用天平测出这些物体的质量,就可以较快地完成实验。
如本实验所用小铁块的体积与上节课小铁块的体积相同,可以直接将上节课测出的小铁块质量的数据填入本实验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给出密度概念后,要让学生注意下面的二个问题:
(1)单位体积的意义。
(2)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导学生注意下面三点:
(1)密度符号ρ的写法和读法,指出ρ和英词字母P写法不同。
(2)由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让其推导得到:
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②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较小。
三、密度的计算
密度单位是个组合单位,教学中要讲清以计算密度引出单位的过程;突出复合单位的意义;可通过复习速度单位的读法,让学生学会密度单位的读法、写法;通过板书使学生明确“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的关系,知道克/厘米3是较大的单位,从而懂得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时数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