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5篇)

时间:2019-05-12 11:5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

内容摘要:重视章节导语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透彻理解教材、将知识系统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章节导语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了.数学新课程内容阶梯式的编排体系,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自主探究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新课程数学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点比作闪光的珍珠,那么,章节导语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精线.这些精心撰写的导语,对学生来说如同指点迷津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重视章节导语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和教学实践,从两个视角分析章节导语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从动机理论的视角看章节导语的地位和意义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个人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以什么作为其强化物,如果我们要使行为在频率、持久性等方面有所加强,需要选择对个体产生积极意义的强化物,而章节导语充当的正是这个角色.

1.1章节导语提供的趣味材料对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影响

约翰.凯勒教授认为,注意是任何动机产生的基础.某项学习内容是引人入胜,还是冷若冰霜、枯燥无味的,这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投入程度.然而,这个内容可以经过加工改造,以一种新鲜的形式出现.好奇心会使学习者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进入接收或探究状态.所以,数学教育中每个章节的导入都是相当重要的.

1.2章节导语阐述的目标定向对学生的动机产生直接影响

动机理论表明,目标定向能有效促进学习动力的提高,确定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力和努力的方向;从教材提供的章节导语看,有些章节的导语阐述了本章节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主要方法,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这无疑对动机的产生和维持产生重要影响.

1.3章节导语提供的历史文化素材对学生产生融入型动机有直接影响

加纳和兰伯特把数学学习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驱使下的数学学习不仅把数学看成是工具,同时也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显而易见,融入型动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导语提供了本章主要概念发展的历史资料或者数学文化资料,这对学生融入型动机的产生必将产生直接影响.

2.从教学效果的视角看章节导语的功能和作用

鉴于章节导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章节导语的教学,从教学的效果看,章节导语至少发挥了以下几个作用: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发展历史和数学家探索数学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的故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之一.利用好这类章节导语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介绍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 1

笛卡尔和费马创立的.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数学从此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由此成为近代数学的基础之一.”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一点数学史,懂得了这一内容在数学中的地位,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家的爱戴之情,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一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首先接触到的是抽象的集合与函数问题.似乎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一下子提升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点措手不及,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害怕学习高中数学的心理,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为此,如果我们能够应用好新课程中给设计好了的章节导语,学生对本章的学习也不至于这么惊惶失措.如必修1课本第一页,首先看到的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离开地面的图示,学生有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更有一种科学感,情不自禁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去探索的求知欲望.利用该契机,提出问题:航天飞船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如何反映?再列举现在的学生所熟悉的、热门的话题:上网费用随上网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出国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ˆ„„这些都可用函数模型去刻画.进而引导学生阅读章节导语: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这让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函数的距离.进一步阐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它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也让学生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及应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也激发了学生的一定的求知欲望.对于集合,它阐明了: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把集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工具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也初步地体会到集合并非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学生的心情定会迭宕起伏,由此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好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

2.2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材

新课程将知识内容按阶梯式编排,学生掌握知识呈螺旋式上升.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章节里,教师不需要在一节课里把这些知识内容交待得很清楚,这样就把本来是整体的内容分散开了.这本身是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而实际上这众多的知识概念在学生的脑袋里犹如一盘散沙.如能在课堂上及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学生就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透彻理解教材.如必修5第三章的导语指出:“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不等式的基本知识.通过不等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不等式(组),体会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的意义与价值;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借助几何直观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基本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证明,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通过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性的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本导语不仅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不等式整章知识内容,把握好重难点的学习,又让学生了解了本章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以利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因此,我们如能合理运用章节导语,对学生透彻理解教材是大有裨益的.

2.3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积累,不是机械的堆砌,而是要使知识系统化.学的知识越系统,就越便于掌握它们,越有利于深化和提高.因此,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注意及时总结、归纳提高、巩固和深化知识.如必修2第四章导语指出:“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问题.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对这一导语的阅读,让学生领悟到在这研究圆的方法,类似与上一章中的直线,初步体会到解析法的思想;以及在本章还将运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方法上,知识上都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2.4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注意对数学研究问题方法的教学,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教材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导语,注意这些,在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章节导语中阐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现象,我们还可以根据变化现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例如,在自然条件下,细胞的分裂、人口的增长、生物体内碳14的衰减等变化规律,可以用指数函数模型来研究;地震震级的变化规律、溶液PH的变化规律等,可以用对数函数模型来研究;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间的关系、理想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等,可用幂函数模型来研究.这无疑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三种基本初等函数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由此会逐步地,自然地认识到选择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有意识地从新课程数学课本的章节导语中寻找教与学的关节点,对于教师教活,学生学活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课程改革:路在何方?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3

[2]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例说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

----------

例说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一种成果,包括人对周围事物“数”与“形”方面的经验和“有秩序的论理体系”两个方面。当前,人们把数学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如数学事实、数学原理等)和默会知识(如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这是比较科学的;数学知识、技能类化(系统化、概括化)的结果就成为数学能力;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数学地看问题”和“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

一、关注学生主动建构

传统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的数学教育比较强调教师的传授,强调经过学生艰苦努力,反复的练习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视不够,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所以,把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等作为改革的重点,有现实意义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当前,强调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以及对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全面掌握为目标的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基本教学模式.然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排斥接受学习.实际上,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被动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等都是能动的接受学习的写照.学习方式的被动或主动,关键并不在于它是“接受的”还是“发现的”,而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程度,能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 教育现代化等于“情感化”加上“技术化”.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心理距离的接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已成为比讲课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因素.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

选择微笑

学会倾听

善待挫折

宽容失败

鼓励探索

因势利导

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所有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学生主动学习是最终的目标.学生是自己活动中的主体,他们必须通过自主活动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而不只是提供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知识不是目标,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它使教育更关心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帮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是否按照学生思维来思考教学)、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知道敬畏生命,并以“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这样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认识,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体现教师创造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他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过程中,“双主体”观更能客观地反映师生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主要表现在思维的自主;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主导 — 主体 — 主线

三、关于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

定位、设计、操作、反思

1.定位:课标-教材-学情-目标 2.设计:目标-过程-方法-手段(教学情境、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

重视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境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切忌喧宾夺主随意编造 情境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切忌舍近就远生搬硬套 情境设计应讲究教学效益,切忌故弄玄虚花里胡哨 情境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切忌乱用媒体追求新潮

情境设计应注重整体贯通,切忌有头无尾穿鞋戴帽

新课程倡导教学设计的特点——有效教学的保证

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一句话,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

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惟其如此,它才能与教学现实实现融合,并因此而丰富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炼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

设计好一个初始问题就从根本上设计好了一节课,因为学生解决初始问题的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展开,可以说,在初始问题确定以后,课的大体发展方向和框架就已经确定了——它是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展开的.

教师在设计好初始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方案),准备好概略性解决方案(不止一个)和几种适应学生状况的思维模式以后,再重点地弄清关键部分的细节,就可以去上课了.当然,在上课时你可能会遇到不少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坚持过程性教学原则,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只要熟悉并应用数学文化的规范,就一定会上好课——而且会出乎意料的精彩、自然和富有创造性.

3.操作:

二次创造

实践检验

反馈评价

教学机智

(1)教学情境(2)师生互动(3)因势利导(4)评价小结

4.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

反思的作用:

一是通过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二是赋于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

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之一

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指导老师共同分析; 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然后与对方交换看法.

课堂教学总的要求: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知识背景

展示思维过程

培养数学能力

内容组织主要形式

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 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建立数学----应用数学----理解数学 问题情境:包括实例、情景、问题、叙述等

意图: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

意图:体验数学

意义建构:包括经历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自我表征等.意图:感知数学

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描述、算法程序等.意图:建立数学

数学运用:包括辨别、解释、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意图:运用数学

回顾反思: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由过程到对象)等.意图:理解数学

四、案例1 函数的概念(一)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

在初中,我们把函数看成是刻画和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函数的知识.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二)学生活动

1.让学生就问题1略加讨论,作为讨论的一部分,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并提出问题2.

2.问题2: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通过对问题2的讨论,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 函数的传统定义:变量的观点(三)建构数学 1.建构

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3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结论: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 2.反思

(1)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上面例子的共同特征?(2)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4)进一步,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的例子吗?它们具有上述特征吗?

(作为例子,可以讨论课本P24练习)(四)数学理论

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给出函数的定义.指出对应法则和定义域是构成一个函数的要素.

一般地,设 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 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 y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 B的一个函数(function),通常记为y=f(x),x ∈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 x 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domain)函数的近代定义:集合语言、对应的观点(五)数学运用 1.定义的直接应用

例1.(课本P23例1)

例2.(课本P23例2)

2.已知函数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3.(课本P23例3)(注意把握难度)(六)总结反思

问题6:“初中的”函数定义和今天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问题7: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五、附中的课堂改革

(一)学院附中课改的10条定理 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开始 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3.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4.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弄懂什么是“校本教材” 5.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

6.以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素质教育——课改要贴近地面 7.注重效果,不图形式——课改不能中看不中用 8.常年赛课,不断打假——课改要真刀真枪 9.校长带头,全员参战——课改是“人民战争” 10.课改也要“承包”——让每个人都有使命感

不向课前延伸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时,课堂教学都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读(看)书开始。“先学”这个环节一直都在课堂上进行, 从不移到课前。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师生课前的宝贵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紧张、高效地学习,当堂达标。

不向课后延伸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解放了学习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紧张、高效地看书、完成看书后的检测练习、更正、讨论,听老师帮助解难。

每节课学生学懂了,学会了,练习了,巩固了,不向课后延伸,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外负担大大减轻,学生课外不做作业,有时间更正自己做错的题、自由阅读课外书籍、参加课外活动。

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有的学校课堂上取消学生自主学习,尽搞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评,从上课至下课,教室里热热闹闹,学生不能静下心来独立地、专心地、紧张地看书、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怎么能培养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呢?

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时,让学生“先学”走进教材,学习教材(读教材或看教材,并检测看教材后的效果,检测题也是来自课本),“先学”是一种调查,它弄清了教材 上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暴露出疑难问题或错误)。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成了“校本教材”,课堂上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教材”(学生不会的)。

教的方法是让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拓宽延伸。最后让学生当堂记忆、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题也以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为主),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

学生自学的每一步,教师都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课前,教师要备好课,谋划好学生自学的策略,或叫设计好自学的方案,课堂上,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到最佳。

课堂是高速公路,学生是司机,老师是路标。

四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差生在好生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二)以学好知识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听老师点拨,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达标,全过程学生都在实践,在“做”上学,“干”中学,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先学后教与高中课改

为什么让学生“先学”?

喂鸡原理

“后教”时为什不教?

一是学生参差不齐没办法教。

二是教学任务重没时间教。

三是让好生教差生,实现 “教学相长”。

四是“逼上梁山”形成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实例·数学 课题: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过程:

1.课前预习(2分钟)2.导入(10秒钟)

3.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确认学生都清楚目标和方法。(1分钟)4.学生自学。(9分钟)

5.检测,幻灯片出示两道练习题,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14分钟)

6.另两名学生更正补充。(6分钟)7.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掌握诱导公式。(15分钟)8.学生更正自己的答案。(30秒)9.布置作业。下课

四、结束语

实行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理念是灵魂,教材建设是关键,教师素质是根本,课堂教学是核心,教学评价是导向,现代化技术是推进器.祝愿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给我们所有的学生

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张孝达)

第三篇: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

武陟职教中心 秦苏萍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就是“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改革,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浸透着改革者的汗水。国强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基础元素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思想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

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

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堂教育实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育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 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提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间。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可

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被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匀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20%+单元测验15% +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总之,新课堂教育实验,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赵忠玺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

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W=平时×20%+单元测验15% +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第五篇:数学教学导语设计

数学教学导语设计

洋县青年路小学 李春辉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导入:让学生从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具体图形——“角”,然后又出示游乐园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喜爱的生活环境,抓住学生注意力,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通过“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其实在角的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这一环节温旧导新。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角就是其中之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3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若干倍,那就是说甲数有若干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五单元 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第七课时近似数

这几课都是运用旧知导入 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这样的导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情境,恰当引导,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在这五课中我举一个例子 例如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上课伊始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千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而本单元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两课的导语则是采用了兴趣导入。以第六课为例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创设学习情景

1、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空调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初步印象。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

本单元主要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在国际上是用“克”和“千克”来表示质量的,为了能和国际接轨,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导语的教学例说(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1.高中数学难度大中国的教育难度大,其中以数学为甚.经过小学和初中的积累,高中数学在难度上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无论代数还是几何,都提高了难度.例如,很多省......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数学......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语文论文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全面掌握,而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复习应注重的两种方法 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745400 刘克江 一、系统复习高三教材及总结数学思想与方法 系统复习教材。教师归纳知识体系是单元复习的重点。要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本文就我们教师在平时教......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摘要】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即将跨入二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