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对话写作训练
语言对话写作训练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语言对话写作的特点与方法。
2)留心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学会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3)如何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写好作文。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生作品探究其写作方法。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有感情朗读文章的习惯;
2)学会善于倾听的习惯,从倾听中捕捉写作素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运用语言对话写一件事。
2、难点: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视听效果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当事人说话的一切表现,充分调动起想象力。
四、教学思路
由学生作品《营业厅一瞥》精彩片段,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两次练笔,一次是听写片段;二次是场景模拟练笔来学会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手段与媒体
课件、录音。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情交流,导入新课
你们班喜欢作文课吗?(学生答)。但是你们班上我有三个好朋友,早闻其名,没见其人,今天让我来认识认识,好吗?石玉婷,你的文章《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我读过,印象很深。易前敏,你写过的《馋嘴猫》,很有意思。谭梦,你的《搞笑的弟弟》,写出了一个调皮可爱弟弟,很有个性。除了他们,你们班还有哪些同学喜欢不作文?为什么?觉得写作文没话可说,是吧?好的,今天余老师交你们一招,愿意吗?
二、阅读学生作品,初步认识对话写作的一般特点
首先我想请石玉婷小朋友来读一篇文章。阅读《营业厅一瞥)》。读后评价(生字、感情、流利程度)。见过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作者就是你们班石玉婷小朋友写的。大家来看看,我只是把石玉婷小同学得文章稍稍做了一些修改,没有征求你的意见,道个歉哟!
这个小故事,文章中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板书:语言(对话)。人的语言是表达性格和思想感情的。
请同学们注意: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只要我们学会倾听就可以捕捉好多写作的素材。只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就会找到、发现很多写作的素材。再看看,写这段对话时,从表现形式上看,有一个什么最大的特点?不需要思考就能看出来。板书:分段。不管谁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比如说:“是……”一个字占一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个特点就是小作者石玉婷在对话中运用提示语。板书:提示语。什么是提示语?再看看,作者写提示语还有什么特点?
大家观察一下,这篇文章中提示语的位置有哪些变化?(学法指导,写作技巧指导,怎么变化?)
作者写提示语,还有一个特点,看看这句话:“不是的,”老婆婆用手挠挠自己的脑袋,微笑着说。说话时有一个动作、有一个表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提示语不仅写出是谁说的,还写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如果你在作文时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文章就会写得生动、具体。读了以后,就像亲眼见到你写的人物一样,这就叫栩栩如生就叫生动、形象、具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小提示:提示语的变化,标点符号怎么用?引导学生了解。小结:读书要读进去,不仅要记住它还要会运用。写好人物为什么重要?因为:好多事情都是在语言对话过程中完成的,对话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注意倾听。以早上爸妈的对话为例学会积累。
有收获吗?有收获一是要听懂要记住;二是要会用。请同学们拿出纸来,下面听写两段话。
三、听写片段,初步感知对话描写。
听写一个片段。要求:一是要分段;二是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听写方法指导:先不要动笔,先整体感知,形成总体印象再动笔,尽量别写错别字,同时注意写字的姿势。
老师朗读听写内容,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作文完成好了吗?”“完成好了!”(标点探讨:根据语气定)
同学们齐声回答。
学生开始听写。写后评价。
四、场景模拟,调动孩子想象力写作文章。
听录音。录音内容: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大家听过这组对话吗?对话中有几个人?
启发:作文说到底就是考你的想象能力丰富不丰富,想象比知识重要。引导孩子想想。练笔。要求:根据录音和材料内容想象说话人的神态、动作,甚至穿着是怎样的。只有两个要求,写人物对话,一是写好分段,写作时随时提醒自己;二是写好提示语,注意位置的变化。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巡视指导:到学生座位指导。
如何修改作文?板书叶圣陶语:再念、再念、再念。
五、交流评价,升华内容。
点名交流,教师穿插点评,并给学生的作文打分。
六、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篇:个性化写作语言训练
个性化写作语言训练
一、个性化写作语言解析
个性化语言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概括地讲,个性化语言就是指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作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鲁迅作品的冷峻,叶圣陶作品的朴实,朱自清作品的清新,苏雪林作品的绚丽,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等。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活泼热烈、平实质朴、华美绚丽、简洁精练、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等。
(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不俗,自然不做作,没有刀斧之痕。用词清新,语句不刻意雕琢,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例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这段文字用语清新,行文自然,生动地写出春草的情态和人们对春草的喜爱。
(二)活泼热烈。其特点是语句活泼、不呆板,不四平八稳,而是有起伏,并充满活力。例如: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萧红《祖父和我》)
这段文字语句活泼,充满情趣,表现出“花儿”、“鸟儿”、“虫子”、“倭瓜”的生命活力。
(三)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词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所用句式平直,以陈述句居多。朴实是语言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写作语言成熟的标志。
例如: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老舍《北京的春节》)
这段文字没有任何的修饰,平白如话,却给人一种平实而深远的感觉,开头一句“除夕真热闹”,就让人回味无穷。
(四)华美绚丽。其特点是有着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文中多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多用形容词修饰,句式奇崛,行文浓墨重彩。
初中作文写作通鉴•题材篇》作文序列化训练实施简案(初稿)
(2012-10-21 12:06:20)转载标签: ▼
序列化训练
实施简案
初中作文
教育
训练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整体提高作文写作成绩。训练原则:先有生活,后有训练;按照学生的生活逻辑安排训练程序。训练流程:以下12项训练顺序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训练一
家庭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一)题材(人物类):妈妈的完美,爸爸的幽默,奶奶的唠叨,保姆的故事。训练题:我眼中的妈妈 的奶奶 我家的“保姆”
参考名作及例文:《外婆的手纹》、《天窗》、《幽默达人》、《繁春如梦》、《奶奶的生活哲学》
训练二
家庭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二)题材(关爱类):照看弟妹,孝敬老人;家长照顾病中的“我”,为“我”辅导功课等。训练题:可爱的 身边的爱 一份特殊的礼物
参考名作及例文:《珍珠鸟》、《祖父和我》、《透早的枣子园》、《我的十五步》、《半截蜡烛》、《梳子》、《心中明月》、《这就是爱》、《给父亲喂梨》、《期待的目光》
训练三
家庭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三)题材(陶冶类):写对联,布置、装饰书房,种花种草,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等。训练题:一份特殊的礼物 有书相伴 艺术给我力量
参考名作及例文:《祖父和我》、《茶香》、《书香作伴》、《寒冬中的牡丹》 训练四
学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一)题材(人物类):我的故事,差生的故事,班主任的故事,老师的故事 训练题:我真了不起 班主任二三事 我们同行
参考名作及例文:《我的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差生欢欢》
训练五
学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二)题材(活动类):军训,布置、美化教室,参加运动会,参加艺术节,参加竞选,参加美术比赛,参加音乐比赛,参加集邮活动,帮助贫困学生,主持班队会。训练题:有家真好 竞选 让我陶醉
参考名作及例文:《选举**》、《竞选》、《这一刻……》、《门其实开着》
训练六
学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三)题材(学习类):一堂课,一次辅导,一次考试,阅读文学作品。
训练题:一次精彩的亮相 做个学生不容易 那次考试让我明白 触动我心灵的那堂课 参考名作及例文:《我的长生果》、《读书琐忆》、《我的早年生活》、《眺望天边那朵云》、《在温暖中成长》、《黑板上的故事》、《我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琴声在我身边》
训练七
家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一)题材: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敬老活动,保安、清洁工的故事,在小区会所品茶、听音乐、阅读。
训练题:小区的春天 窗外的世界 心中的花海
参考名作及例文:《我眷恋着大杂院》、《小区的会所》、《弄堂的味道》、《幸运的故事》
训练八
家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二)题材: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家乡的特色小吃,家乡的土特产。训练题: 让我陶醉 品味 家乡的年味
参考名作及例文:《藕与莼菜》、《端午的鸭蛋》、《雪》、《乡村》、《春在联洋》、《家乡的春》、《我因家乡而自豪》、《我的“美食天堂”》
训练九
家乡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三)题材:家乡的绘画艺术,家乡的戏剧艺术,观花灯、舞龙灯、逛庙会。训练题: 让我陶醉 品味 家乡的年味
参考名作及例文:《乡间的庙会》、《北京的春节》、《在家乡过春节》、《端午记事》、《老家的年》、《上海的精致》、《墨香扑面》
训练十
他乡、异国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一)题材:他乡、异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特色小吃,土特产。训练题: 游记 品味 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名作及例文:《绝版的周庄》、《田园诗情》、《五味》、《托起草原》、《难忘的冰雪世界》、《游剑桥》、《梦醉巴黎》、《海拉尔的日光》、《草原美景》、《“马来”之旅》、《古色扬州》
训练十一
他乡、异国生活题材写作训练
(二)题材:他乡、异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训练题:一次别样的旅程 行走 远方 参考名作及例文:《蓝蓝的威尼斯》、《晋祠》、《听时光飞舞》、《相约芙蓉古镇》、《游访新加坡》、《〈创世纪〉的背后》
训练十二
综合训练 题材:各种生活题材。
训练题:记住这一天 心里美滋滋的 唯有 是不变的 参考名作及例文:
几点说明:
《初中作文写作通鉴·题材篇》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生作文写作的首要问题——题材问题,共分四个单元,即家庭生活题材写作指导、学校生活题材写作指导、家乡生活题材写作指导以及异地、域外生活题材写作指导,这四个单元的写作指导形成了一个发展序列。每个单元有五个栏目:写作题材提示、名作举隅、佳作示例、写作练习题及参考习作。这五个栏目有着内在的逻辑性,且内容丰富。
本书是作文指导教程,不是通常认为的作文选,所选例文只是一个例子,用以说明作文题材方面的有关问题。
所选例文不是所谓的满分作文、最佳作文,而是学生平时的较好作文,贴近广大学生的写作实际,以利于借鉴与超越。
所选名作、例文尚不够广泛,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有的提示、点评不够准确、透彻,需补正。
2012-10-14
分享:
初中作文写作通鉴•题材篇》
(2012-09-22 16:08:56)转载标签:
作文家教
首选辅导书
教育
文化 ▼ 写作题材决定于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总地来看是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可以简要地描述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区生活→家乡生活→异地生活→域外生活。
学生从出生到上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从家庭走向学校;从社区走向整个家乡;再走远一些,从家乡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条件的学生,还有可能走出国门,走向异域他乡。随着生活圈的扩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要促使学生生活范围的扩大,并且极力丰富学生在一定区域内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的写作题材才能得以极大地丰富。
第一单元 家庭生活题材写作指导
一、家庭生活写作题材提示
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娱乐、交友,这些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题材。例如: 照看小猫小狗 照顾(表)弟妹 帮妈妈做家务
孝敬外婆、外公、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照顾病中的“我” 爸爸为“我”辅导功课 爸爸、妈妈给“我”过生日 “我”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爸爸、妈妈的故事 做家庭作业攻克难题
考试成绩出来后,被家长表扬或批评 …… ……
这些写作题材较为琐碎,或司空见惯,因此学生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新鲜感,深入挖掘题材的内涵,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写作题材。然而,有些学生的家庭生活不是很丰富,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引导学生料理自己的事务:整理房间,布置书房;照看(表)弟妹,孝敬老人;与父母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建设服务:写对联,画装饰画;学习种花种草;集邮,听高雅音乐,读文学作品等等。以此有意识地丰富生活内容,实现写作题材的多样化。以上写作题材六至九年级通用,高年级同学以写排序靠后的题材为主。
二、家庭生活题材名作举隅 例一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提示】文章写的是“我”与一只小珍珠鸟和谐相处的情形:朋友送给“我”的一对珍珠鸟有了小雏,小家伙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嗒嗒”地啄笔尖;趴在“我”的肩头睡觉。这一个个具体的小场景充满生活情趣。
三、家庭生活题材佳作示例 例一
“双面”爸爸 六年级 蔡芷芩
阳光仿佛融化在了我的笑容里,路旁的栅栏,树上的叶子,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明亮。“我回来了!”家似乎也被我渲染了,古铜色的墙壁都有了亲切的感觉。“回来了,”爸爸闻声走来,“累了吧,来,吃个苹果。”我接过苹果,咬了一口,笑着对爸爸说:“老爸,你女儿今天数学考了99分耶!”“哦,是吗?”好像有一丝属于孩子的欣喜滑过爸爸的脸庞,但一闪而逝,“女儿,你怎么没考100分呢?肯定是粗心了吧,我说过多少遍了?要仔细,要认真,你看你,连爸爸的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以后可怎么办呀?”
委屈涌上了我的心头:“爸爸,整个年级都没有一个100分,我已经很好了!” “永远不要骄傲!女儿,你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你仍有进步的余地!”爸爸一副哲学家的模样。
我拼命忍住眼泪,但话语已透露出了我的一切:“进步!你们总要我进步!可达到了目标,你们还要我进步!你们有没有想过,我很累!”没有说出来的是,我只要,只要爸爸的一句表扬,那足以成为我的动力。
当我跑回房间,重重地把门摔上的时候,那只被我咬过一口的苹果也不知滚落到了何处。夜已静,黑夜中的月亮是那么落寞,那么孤独。
隐约听到有说话声,轻轻打开门,发现是爸爸在与出差在外的妈妈打电话。
“她妈,你知道吗?我们的女儿数学考了99分哦!这可不是普通的99分,全年级第一呢。回来时,给她带点礼物啊,表扬表扬她。”
电话那头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听不太清楚,大意是要爸爸买礼物表扬我。
“哎,你也知道,我是爸爸,是父亲,怎么好意思呢?还是你来吧,我不擅长。今天女儿还对我说,我们要求她太多了,她累了,仔细一想,倒也是,以后我们还是不要逼得太紧啊。我们太着急让她成材了。”
轻轻地关上门,我的心中一热。这是感动吗?爸爸,那个严肃的爸爸,就是传说中的“双面人”?言语中的欢乐、欣喜,都是真的吗?连妈妈带礼物回来,也是爸爸关照的?爸爸教育我,是想急于让我成材?
眼前迅速回放:我生病时爸爸那关心的眼神,下雨时赶来接我„„就连,就连那只只咬了一口的苹果也是爸爸为我准备的。
没错,我承认,我感动了。
爸爸的房门开着,此时他正在工作。书桌上的一杯咖啡已经凉了,而爸爸似乎没有察觉。我捡回了苹果,随意冲洗一下,咬一口,感觉比蜜还甜。
父爱又何尝不像这只苹果呢?其实它很甜,但只有你细细地品味后才能发现。笑,染上了嘴角。爸爸的心里,应该也在笑吧。
【点评】考试之后,女儿向爸爸汇报成绩,爸爸假装不满意,女儿很伤心;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让买礼物表扬女儿,女儿很感动。事情并不复杂,但行文具体,内容充实。
分享:
第三篇:作文训练教案:写作语言训练
作文训练教案:写作语言训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语言通顺、简明、连贯,并力求生动。
【重 点】语言的通顺。
【难 点】语言的生动。
【教 法】讨论法 练习法
【教 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简单小结学生作文情况,确定本课教学内容:写作中的语言表达。
二 语言训练
以一篇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但语言问题较多的学生习作为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通顺
(二)简明
(三)连贯
(四)生动
三 总结
四 展示下水文
【板书设计】
写作中的语言表达
通顺 符合语法 尊重习惯
简明 删去繁言 斟酌用词 连贯 贯通前后 通达文意
生动 学会修辞 注重文采
【例文一】
爷爷笑了
老年的爷爷,脑袋上的头发全秃了,口中的牙齿全脱尽了,惟独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的胡须。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严肃的人。平时笑的时候很少。可是那一次,他笑得非常开心。
那是一年冬天,爷爷在他的卧室里养了一盆水仙。这是爷爷最喜欢的花了。____他的屋子里总飘着一阵阵的花香,可是今年,爷爷养的水仙却不____(A 争光 B 争气)了。“还有不到半个月就春节了,这水仙却„„”爷爷叹息地说。我一看真是这样,水仙____。我对爷爷说:“别生气,您再买盆好的!”只见爷爷没吭声,回到了他的小屋。
在日后的八九天里,爷爷总是愁眉苦脸地看着有关养花的书,他一边看一边拿起记录着深夜。我和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看电视里的节目,可爷爷却独自一人研究这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水仙,这看看,那动动,弄个不停。
有一天,我透过门缝看到那些水仙好像好了许多,有开花的趋势了。可爷爷仍然在研究着什么,他把一大堆书放在床上,只见爷爷一本本地学习,一本本地研究,在纸上不断摘抄着有关的资料和养花的方法,一直研究到深夜。
一眨眼到大年初一了,晚上大家一起吃饺子看节目。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我们互赠礼物。这时爷爷说:“我给大家一个礼物,你们猜是什么?”一盆开满花的水仙,映入我们的眼帘。笑了,爷爷笑了!我惊呆了,看着爷爷脸上的笑容。这笑容是爷爷成功后的笑,是爷爷经历了失败后的笑,这笑里包含了爷爷钻研花的辛苦,也包含了他对新的一年工作和生活的美好憧憬。
爷爷笑了,他笑的那么开心,这是爷爷笑得最开心的一次了。
【例文二】
她笑了
“你要去哪儿?小姐。”在纽约国际机场的美国航空公司问询处,一位身着深蓝色制服的服务小姐亲切地问我。她留着金黄色短发,头发上还别着一只银色的发卡,微厚的嘴唇抹了淡淡的口红,一双蓝眼睛如水般清澈。
“去中国北京。”我答道,并把机票递给了她。
“对不起,飞机故障,要延迟起飞。”她看过我的机票后略带歉意地回答。“那、那要几点才能起飞?”我用不流利的英语急切地问道。
“不能确定,大约十一点半。”她耸了耸肩。正当我打算回座位等待时,她叫住了我:“噢,等一等。”她略有所思地看着我,“你的机票是从纽约到温哥华,再到北京,对吗?”“对。”我说的同时把机票又递给了她。她边看机票,边在电脑上噼噼啪啪地敲了起来。虽然看不到电脑上写了些什么,但从她的眉宇间我看出情况不妙。她又敲了一阵,抬起头,双手一摊,咬了咬嘴唇说:“对不起,温哥华到北京的航班只有一趟,是当地时间一点半的,等你到那儿时,它已经起飞了。”她的话使我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我将滞留在温哥华!我在温哥华举目无亲,英语又磕磕巴巴,滞留在那儿,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眼中透出了关切和同情,说:“小姐,别着急,我再给你想想办法。你先到那边坐着,一会儿有结果我叫你。”坐在沙发上,我紧张地盯着她表情的细微变化。只见她紧蹙着眉头,一会儿注视着屏幕,一会儿又低头在键盘上敲击着什么。突然,我发现她眉头舒展开来,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喜出望外,起身正准备过去,却看到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我的心一下子又沉了下去,重新把身子埋在沙发里。
大约过了半小时,她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兴奋地向我招手。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问询台。她指着电脑屏幕对我说:“我给你办手续,你马上去四十七号通道。那儿正有一趟前往旧金山的飞机。到了旧金山,你可以乘当地时间三点三十分飞往中国北京的986次航班。”她边说边把手攒成拳头,在空中用力一挥,“好极了,我太聪明了!”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似乎比我还欣喜。这一瞬间,我才发现她笑了,笑得如此甜美:盛满湖水的蓝眼睛眯成了一弯新月,嘴角向上翘起,露出一排洁白如玉的皓齿,小喇叭花一样的酒窝也灿烂地绽开了。
她的笑感染了我,使我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了,同时,也感受到一份来自异国的关爱之情。
人教长城多媒体教育平台
第四篇:33084、训练四__语言(对话)描写(教师用)
训练四 语言(对话)描写
一、阅读点睛
蛮子大伯(节选)
蛮子,是我们老炊事班长的外号。他这个‚班长‛可大了,全大队的事都管,队长也得听他的。他是个老红军,当过连长,挂过重彩,走起路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鬼子要来‚扫荡‛,部队得分散活动,支队长亲自把他送来,当着我们的面对他说:‚这些娃娃兵,都是烈士子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别饿坏了他们。‛他是个南方人,听说他家那块儿可热了!蚊子有麻雀大,墙上都能烙饼。他说话也‚个色‛。(‚个色‛:方言,与众不同的意思。)把小孩叫‚伢子‛,把鞋子倒叫‚孩子‛,真怪!我和小玲要是高兴,就叫他‚蛮子大伯‛;不高兴的时候,就叫他‚蛮子‛!
我打心眼里佩服蛮子大伯!他什么都吃过,啃过树皮,嚼过草根,还吃过皮带呢!我想,皮带一定挺好吃,加水一煮,准是滑溜溜的,象宽粉条一样。总想弄一根尝尝,可是没弄到。那年头,找根麻绳都不易。
自从他一来,我们就很少挨饿了。每回队伍转移,见他把驳壳枪往腰里一别,肩膀上搭个口袋,就一跛一拐地先走了。干啥去?搞粮去。那会儿,老百姓都缺吃的,上哪儿去搞呢?我都替他犯愁。可是他有办法,很少空过手。只要一听哨子响,就知道蛮子大伯回来了。‚嘟-嘟-嘟-‛总是两长声一短声:两长,代表筷子,一短,代表碗。听他喊:‚两根筷子一只碗,今天来个大会餐。‛我和小玲就乐得跳起来,知道准是小米饭。要是听他喊:‚两根筷子一只碗,黑黑的豆儿滚滚圆‛又是盐水煮黑豆!我和小玲都噘嘴。有时候,黑豆也没弄到,就听他吹完哨子喊:‚两根筷子一只碗,二头要吃山药蛋。‛我就猴到他身上去揪他的胡子,他一面嘿嘿笑着一面躲,闹了一会儿,就从怀里掏出两个烤得焦脆焦脆的土豆,给我和小玲一人一个,老同志们嘛,就干馋着啦!
蛮子大伯的胆子可大了!常常钻到敌人据点里去搞粮食。有一回碰上一个班伪军开饭,他‚砰砰‛打了两枪,把伪军骗到一边去,装上那锅饭就背回来了,还是大米饭呢!可他还不满意,骂骂咧咧地说:‚那些龟孙,偏偏吃的羊肉汤,也没得办法背回来。‛
蛮子大伯也有倒霉的时候。就说我‚憋不住‛的那天吧,他出去搞粮,没走多远就碰到鬼子出来扫荡,一点吃的没弄到不说,胳膊还挂了彩。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喊:‚快走,鬼子来了。‛我们撒腿就往山上跑。等到了山,我才想起来应该照顾新同志,就对小玲说:‚别怕!鬼子的腿短,上山就摔跟头,撵不上咱们!‛可是小玲不理我,一个劲儿问蛮子大伯:‚你胳膊疼吗?嗯?疼吗?‛蛮子大伯没说疼也没说不疼,扯了扯她的撅撅辫说:‚可怜的细妹子!也没得东西给你吃。‛眼圈都红了。小玲可傻了,以为蛮子大伯是疼的,就说:‚你吸气!咝——,一吸气就不疼了‛又把蛮子大伯给逗乐了。
阅读探究步步高
1、请你概括一下“蛮子大伯”的性格特点。答:
2、根据的理解,试着用文字替“蛮子大伯”画一幅肖像。答:
3、蛮子大伯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4、请从文章中找出“蛮子大伯”富有个性的语言(对话)描写的句子。答:
二、写作指导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话运用适当,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绍。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迂腐,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人物对话描写
欣赏:
家里的一段对话描写。思考:
如何使对话描写更富有生活气息?
3、内容: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嘻嘻一笑。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呢!‛妈妈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我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衣一边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份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衣袋里。点评:
写对话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这样,可以使读者闻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这篇片段,写妈妈和“我”劝爸爸戒烟的一件事,对人物的神态,说话的声调,恰当地进行描写。笔墨不多,却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课后精练
(一)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答题。
娃 子
周末。
上午第二节课才下课不久,‚收发员‛拿着一摞信回到教室,她手里挥动着一封皱巴巴
1笑死人了,一定是农的信,用清脆的声音喊道:‚嘿,这是谁的?收信人是‘娃子’……○村来的。‛
一个叫马健生的学生窘得红了脸,他来自农村,他的父母及村里的长辈们都是这样称呼他的,但现在是在大学的教室里;他实在没勇气承认这是他的信,那该是他识字不多的母亲写的。他也真希望,有另一个叫‚娃子‛的同学站起来接过信……○信在同学们手中传了一遍,惟独没传到他的手中。他若无其事地看着一本小说,心中却盼望着同学们尽快离去。他感到口干舌燥,手心里的汗几乎要流到桌子上。
终于,班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注视着静静地躺在讲台上的那封信,然后埋下头在桌上趴了一会儿,最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快步走向讲台,急不可耐地打开了信:
‚娃子,今年咱这地方旱,大伙用水桶浇玉米。你爹到水库打水,摔下去了,腿可能断了,大伙把他送进了医院。‛
你妹退学了,在家绣花挣钱,给你爹治病,也好供你上完大学。你妹不让告诉你,只好我写信……
他泪如泉涌,再也读不下去了,他立即返回课桌旁,把书收进抽屉,决定下午回家。收拾停当后,泪眼中他无意间看到:那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不是他的家乡,刚才匆忙中竟忘了先看地址,总以为只有他才叫‚娃子‛。
这么说,一定还有另一个的‚娃子‛……
他把信又放回了讲台,但他仍然决定回家看看。
那个周末,全班共有十一个男生回了家,其中一个在家呆了两周。
乡情难泯(mǐn消失),无论你身在何方,总有一汪生命之源和你一脉相承。阅读探究步步高
1.当“收发员”喊道:“嘿,这是谁的?收信人是‘娃子’„„笑死人了,一定是农村来的。”叫马健生的学生为什么窘得红了脸? 答: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
3.文中第四自然段画横线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4.当马健生已弄清这封信不是他的,为何“仍然决定回家看看”? 答:
5.文中结尾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
6.读了文中最后一段画曲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写几句话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答:
参考答案:
1.他来自农村。父母及村里的长辈们都是这样称呼他。他认为这封收信人是‚娃子‛的信是他的,但又怕承认后被同学们嘲笑。
2.一封收信人是‚娃子‛的信。
3.心理描写 表现了马健生想立刻拿到信,并且看到信的内容的焦急心情。4.内心中那份割舍不断的乡情亲情,促使他决定回家看看。5.抒情与议论 点明中心7.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自主写作练习
以“与 为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相关词语(如“书”、“大自然”、“动物”„„)再作文。2.400以上左右。每周一诗
芙蓉楼送别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与释义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这里指镇江。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诗前两句写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歌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五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