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上犹二中百名教师做家访
金秋的阳光下,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串串清脆的笑声,以及一个个如鸟儿般轻盈掠过的身影。在上犹县第二中学,久违的家访“回归”了,教师的服务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家长、学生都感到了熟悉亲切、温馨而感动。该校通过探索农村中小学立体式家访,在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架起了“心桥”。百名教师访千家最近,有几件事让上犹二中校长彭修盛颇感震惊:初
三年级一黄姓学生与同学吵架,其父找老师了解情况,该老师不但不解释,反而指责、埋怨家长,导致老师和家长关系紧张。面对此类不正常现象,彭修盛发动20名学校行政干部就此问题展开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和研究分析发现,47%的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采取告状形式,家长一见到老师就胆战心惊;52%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情况的念头;38%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而不断抱怨老师。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已刻不容缓。一场“进百家门、知农家情、议教育事”的立体式家访也由此迅速展开。在活动中,该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重点做一名学生的导师,并负责9名同学的谈心工作。与此同时,该校还一改过去有问题请家长为教师主动上门,改“人机对话”为面对面交流,改告状为沟通。在田头地角、农家院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色、行为习惯,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指导家长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制定每日学习规范。自今年初活动开展以来,该校102名任课教师,踏访家庭1210余户,和6000余名家长、学生、村干部交流了思想,建起家访个案960个,教师撰写家访德育札记316余篇。同学王亮上课不认真,不交作业,成绩较差。英语教师杨心锋在家访中得知,其父赌博成瘾,其母常常以泪洗面,恶劣的家庭影响了王亮的成长。杨老师从改善生活环境入手,把他带回自己家,跟随自己每天上学、回家。家庭关爱的温暖点亮了王亮的心灵之火,当年便取得了校英语竞赛年级第2名、全县环城跑初中组第6名。其父也大受震动,在村委会、教师、家长等多方帮助下,远离赌桌。此事在村民中传为美谈,村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南河一村村委会还为杨心锋老师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情感交融架“心桥”翻开教师的家访札记,有家访点滴体会,也有鲜活的德育实录;有育人成功的喜悦,也有教学受挫的反思;有对特困生的浓浓关爱,更有师生的心灵交汇。田瑛老师在一次批改日记时,发现一名同学诉说了她心中的烦恼,讲述了父亲对她十分严厉,使她很压抑。田瑛老师先与孩子谈心,表扬她日记写得很真实,很不错。然后让她谈谈父亲为什么会对她发脾气。她说因为有时工作压力大。田瑛老师又表扬她能体谅父亲,要求她把这些也写在日记里,并发表在班刊上。随后田瑛带上这份班刊上门家访,首先向她父亲讲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把班刊给她父亲看,她父亲看后,马上明白了田瑛的良苦用心。现在他们父女俩交流多了,孩子更懂事了。田瑛老师也感到,家访艺术还在于注意关系平等、内容公开、事先约定、以情动情等。直接家访如何不流于形式?上犹二中规定,每位老师要对联系的10位学生每学期家访两次,班主任每学期要对1/4的学生进行家访,两学年内对全班学生家庭普访一遍。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和问题学生群体,由校行政领导、班主任、党员教师多访、常访。同时要求教师每次家访后,写好一篇育人札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家访真正起到更新教育的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完善教育艺术的多重效果。该校尹玉华教师颇有感慨地说:“直接家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面对面交流更亲切、交谈更透彻,有一种情感的融会和共鸣。”
第二篇:教师怎样做家访
教师怎样做家访
家访工作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的重要纽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德育成长和学习方法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状况有大概的了解要使家访工作收到实际效果,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备而访。班主任家访前要确定家访的目标,讨论的问题,同时要对被家访学生在校的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都了如指掌.这样即可以在家访时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时效,又可以让家长感到老师很关心学生,从而拉进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便于更深入的交谈.2、要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现在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访,不仅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自己的情绪.事先约好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安排好家庭事务,防止尴尬的场面出现.3、要选择时间。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4、要注意观察。教师进学生家里前,要注意观察学生家庭周围的社会环境;进学生家里后,通过观察学生与父母的交谈,家庭的环境布置等,以此来了解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5、态度要谦和。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家长不是敌人,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们要相信大多数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人说“心诚则灵”,只要我们拿出诚意,家长就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我们教师要牢记,我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比别人强多少,不要动不动就甩出两句臭词儿来——这是大多数家长最反感的,虽然他们可能不说。在和家长谈话时要谦虚,讲礼貌,与家长平等相待,坦诚相待。营造和谐的谈话气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报以理解的态度,并适当指出某些教育方式的危害,使家长端正教育态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6、要讲究技巧。班主任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时要掌握分寸.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对于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指其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一般来说,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家长的认同,然后再适时提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如果与家长的意见相左,可以适当地进行讨论,但切不可发展到“辩论”或“争论”,如果那样,你的家访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7、改变观念,“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家访”这个词等同于“做坏事”、“没事不家访”、“家访没好事”。个别教师亦把“家访”作为罚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有错误,做错事时动辄就恐吓说“家访、见家长”,让家长责罚及打骂学生,以期收到教育效果。孰不知如此下来却适得其反,学生会讨厌你,对抗你,甚至发展到恶性循环,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不是非要把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要汇报到家长那里去,让家长代替老师去“管教”学生。如果老师动辄就向家长告状,那只能说是他教育的失败,他的家访也不会收到什么好的效果的。因此,首先要改变对“家访”的观念。家访的目的并非是向家长告状,而应理解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关怀帮助”,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关心他们,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其子女的重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抗拒“家访”转化为相信你,信赖你。
8、改变“家访”的方式,家访不应是主角缺席的“审判”。很多“家访”的场合,老师或家长会让学生暂避,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猜疑情绪,对家访产生怀疑,容易产生误会。
更好的方式应是:每家访一个学生,都与学生、家长一起探讨。商谈时尽量使气氛轻松一些,家长谈学生在家表现,老师谈学生在校表现,也给学生在家长、老师面前说话或“申诉”的机会,让学生认真地去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提出改正的办法,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容易接受批评,也有信心改正.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综合起来,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教育的效果也会显著得多
第三篇:上犹二小2010年教师培训计划
上犹二小2010年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为目标,突出师德修养、高效课堂构建、综合素养提升、班级常规管理、骨干教师培养等相关内容,注重全员参与、主体参与,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内容和目标
1.师德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开展“教师人生观”大讨论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学习、畅谈心得体会、话题辩论、主题演讲、专题沙龙等活动,提高师德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师德培训不少于10学时。
2.高效课堂构建。进一步巩固有效教学过关成果,在此基础上加强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相关理论,学习洋思等学校先进做法,贯彻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积极研究并实施理念先进、符合规范、适应实情、操作方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3.全员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教育经典等著作,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掌握教育理论,丰富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能力。上半年必读书目为《教育走向生本》,下半年为《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通过专家讲座、读书论坛、建立博客、笔记展评、读书考学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骨干教师培养。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特长教师培训班、青年骨干教师写作培训班、李吉林教育思想研究会、学科中心组等成员要认真参加培训,确保学有所成。各学校要建立相关的教师培养组织,正常开展活动。对培养对象定期组织研究论坛、读书交流等活动,鼓励建立博客,在外出考察、学习、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支持。
5.综合素养提升。结合“送教下乡”、校本研修、专题培训,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哲学修养、教师礼仪、艺术修养、信息化素养等培训研修,全面提升广大教师。
6.班级管理培训。组织班主任全员实务培训,暑期组织考学。继续选员参加班主任远程培训。考学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班主任聘任的重要依据。
7.学历提升。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达标和提升培训,继续实施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帮助教师解决好工学矛盾,确保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专科及以上分别达到80%。
三、培训方式
1.全员培训。组织好“学为先、导为后、练为主”的生本高效课堂探究活动;切实抓好校本培训,精心组织校本研修,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16学时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活动要有计划、有专题、有具体项目方案,要精心组织,并组织考学,按要求认定学分。
2.高级研修。认真选派骨干教师和指定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加强送培人员的管理。组织好二次培训,扩大培训辐射面,做好资源共享。
3.优课评比。组织好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及各类基本功竞赛活动,以赛促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4.专题活动。邀请有关专家或参加省市县级培训的人员及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组织师德、读书等方面的演讲、展示活动;组织高效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考学活动。
5.个人自学。培养教师主动发展意识,鼓励每位教师自主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类研修活动,结合本人实际确定研究的课题,并适时写出研究文章、心得笔记等。
6.青蓝工程。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确保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100%拜师学艺。
四、培训措施 1.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培训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校长带头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强化对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亲自过问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做到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亲自行动。
2.加强教师培训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加强培训与考核、任用的有机衔接,激发中小学教师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考学制度,凡可以考学的,学分认定均以考学为主要依据。
3.加强教师研修的过程考核。继续加大督查力度,把考核与管理落到实处。对教师的读书笔记、业务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备课记录、心得材料等及时检查。把教师完成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个人年终考核、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4.保证经费投入,保障培训活动的开展。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按规定报销有关差旅费。投入资金用于电教设施建设,为教师的再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开阔视野,推动师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犹县第二小学 2010年2月
第四篇: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这一岗位是平凡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你也就选择了平凡。然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语句却常常用来形容这个平凡的职业。在赋予这一职业尊敬与崇高的同时,也彰显了一种为人师表的责任。站在三尺讲台,每一位教师都会去思考,怎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教师要有两种人格, 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 是教行为的。”韩愈在《师说》中也曾经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 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自身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与其说学校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不如说是师德蕴育和成长的地方。在学校里,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学生,也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事。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在不断挥洒的粉笔末中,在相濡以沫的扶植中,我们渐渐明白教师的真谛。下面,我从一个学校中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个人对师德的认识。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讲,要求育人者先律己。教师想要具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就必须先具有育人素养,这是师德的内在要求。首先,“学高”是师德基础,我们这一代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民办转为公办,我本人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时,也仅为初中文化。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很多老师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假期,通过自学和函授等途径,取得了自己的大专或本科学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其次,“身正”是师德的核心。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就应当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教师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以直觉的、形象的、具体的形式非常自然的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镇的张庆勇老师一生为双桥镇的教育事业奋斗,不仅有着令人佩服过硬的教学水平,而且其大公无私、先己后人的高尚品格更是让人折服。最后,教师应对自己职业有着正确的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一味的牺牲和付出,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价值与欢乐,教师的高尚与尊严在于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的幸福与欢乐在于用生命享受生命;教师不仅是为生计而工作,还是为了生命的增值而工作。正确的认识教师,我们才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加执着于我们的追求。
二、亦师亦友,植根于爱
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都是为了如何更好的培养教育好这些孩子。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需要我们备好每一节课,讲清楚每一道题,对学生因教施才,做到诲人不倦。“益友”要求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换是一个教师取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我们不能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以朋友的道义去关心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怀学生。(2005年我接受一个新的班级„„试举一例通过对学生的关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这种关怀不是以教师的严厉,而是通过朋友般的关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的老师带同一个班级,但班级纪律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课程学生活泼、积极、主动,而有些课程却死气沉沉,让人昏昏欲睡。这与授课内容不无关系,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老师是否投入了足够的“爱”。爱一个优缺点的孩子,爱一个贫困的孩子,爱一个有个性的孩子。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学生观。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爱,才能使良好的师生关系永葆青春。
三、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平日里强调师德总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在一个学校范围内,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工作环境特别是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效率还工作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见建立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有利于教师在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激情;有利于教师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这一切,都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教师之间建立“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工作关系,需要每个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老师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在生活中与其他老师相互关照,彼此尊重。在教学中相互探讨,共同进步。这不仅对一个教师教学素质提出要求,更对其个人德行提出了高水品的期待。
生命铸就高尚师德,平凡筑起永恒丰碑。师德的内涵可以演绎成许多理念和要求。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表现出特点鲜明的个性。然而敬业,爱生,奉献的本质原则始终一脉相承。我以为,真正的师德不是年终考核小节里的微言大义,不是教师进修中的培训课程,不是职称评审上的装饰标签。而是师者留住精神,渗透习惯,融入生命的实实在在的平凡言信。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们入行时的“誓言”: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第五篇:教师做家访工作的体会
家庭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密切也是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每个学生成长的金三角。与学生家长联系是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无法绕过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培养学生,处处时时分析和研究学生,精心地教育培养学生,热情真挚地关心爱护学生。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要求的重要渠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大。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级团队的关键。经常性的家访工作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做知心朋友,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许多真实情况,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我教的这个班级留守儿童多,工商户子女多,学生道德修养良莠不齐,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动力,纪律观念淡薄,行动自由散漫,班内学习风气不浓。仅靠在讲台上板着脸说教,收效甚微。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下新世纪的这些孩子们究竟在想些什么。
走出校门与学生家长主动联系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最辛苦、最花心血的一项工作,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家长们提供的情况我逐一做下详细记录,视为珍贵资料,并经常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因人施教,及时解决,并提出进一步教育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找出德育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德育效果。经过实际访查,增强对学生家庭的“立体感知”,进而更准确地了解家庭在学生思想上的烙印。
家访能够有利于全面了解学习,使德育更具有针对性。
家庭是学生感知最直接最现实的客观环境。它对学生人性心理和品德修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了解学生家庭有助于从侧面了解学生。
家访活动使德育教育具有了针对性,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长了,班内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
家访使我真正了解了我的学生,增进了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使教育有了针对性。家访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表现。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不一句特定教材而按照社会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培养教育新一代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位为人师表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全面了学生的能力是教师六种教育能力的第一种能力。它是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具体把握的能力。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准确透彻的了解。既能从客观上熟悉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又能从微观上把握学生个体的鲜明特征。如果学生整体和个体缺乏真切全面的了解,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家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方式的教育无法替代的,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它的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家长交知心朋友,全面了解在家里的真实情况,便于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