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美貌是不是竞争力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对策题作答奥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行测常识判断:三种快捷方法|申论模拟:中国式求人|女硕士薪水为何不
及农民工|美貌是不是竞争力|
提出对策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上的“常客”,频率之高足以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视,在备考阶段如何在此类题型中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其中奥秘由专家在此全面揭晓。
一、对策提取技巧
1.根据原因得到对策
一些材料会揭示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得出对策。
【示例题目】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
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
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
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2011·国家·市级·给定资料6节选)
【点拨】
这两段材料解释了希望小学遭废弃的两个原因:一是全国在校小学生数量锐减,生源减少;二是
农村税费改革造成农村学校经费紧张。
根据以上原因,可以得到以下两条对策:一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鼓励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二
是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农村学校经费紧张问题。
2.根据经验或教训总结对策
给定资料中一般会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考生可以从中总结对策。
【示例题目】
“从腌肉车间里取出的猪肉常常发酸,就搓上苏打粉,去掉酸臭味,经过化学处理,需要什么颜
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就能有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然后卖到自助午餐柜台上去。”“凡
是已经腐烂得再也不能派任何用场的臭肉,连同地面铲起的渣滓一道,用来制成罐头,或者剁碎制成香肠。已经生霉发白没人买又运回来的食品,用硼砂和甘油处理之后,又作为原料重新制成正品。”
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看到这令人作呕的描述,总统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屠场》导致美国
肉类食品消费和出口急剧下降,瞬间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关注。在舆论压力下,美国国的时代。会当年6月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肉类制品监督法》,由此逐步进入了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
1927年,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新的下属机构: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组织。1930年,该机构名称改为“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FDA。和FDA一起在联邦层面上负责食品安全的,还有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和检验局、动植物卫生检验局等机构。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陆续通过了近20部重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赋予FDA更多的职权。对于被查出问题的食品,FDA毫不手软,生产商和销售商都会受到处罚,且要花巨额费用召回相关食品。
【点拨】
本段材料介绍了美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肉类制品监督法》,由此逐步进入了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时代;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新的下属机构: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组织。根据这些经验,可以总结出我国可借鉴的对策:一是建议相关部门订立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实施办法以及处理办法,保障执法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要成立一个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迅速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反应和处理。
二、对策排序技巧
针对本题型的条理性要求,各条对策之间应具备内在的逻辑关系,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常见的对策排序有三种:并列式排列、按重要性排列、按工作流程排列。
1.并列式排列
重要性相同或没有时间次序的对策,如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的对策,只需罗列出对策即可。
【示例题目】
“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参考答案的展开部分为:
市民出行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道路规划的问题。双车道汇成单车道,造成车辆行驶缓慢;缺少必备的过街公共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路面破损严重,给出行造成不便。二是公交路线的问题。部分路段公交站点密集,造成路面严重拥堵;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来去停靠站点不对称;住宅区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滋生了黑车泛滥等社会问题。
具体建议:一是道路规划方面。科学规划设计道路,根据车量行驶状况等因素建设或改造问题路段;完善过街公共基础设施,根据行人流量设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修复破损路面,保障出行便利。二是公交路线方面。优化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公交站点,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公交站点来去不对称问题,方便乘客出行;尽量延长公交路线,缩短住宅区域与轨道交通车站的距离,严厉打击黑车,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点拨】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4,我们需要发现T市市民出行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推出对策,罗列出答案要点,按照问题的不同方面对答案要点进行整合。本题可以依据道路规划和公交路线两个方面来概括问题和提出解决建议,用顺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2.按工作流程排列
程来提出对策。
【示例题目】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其特定的工作流程,考生在作答这类对策题时要结合给定资料,按照其工作流
从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出你的意见与建议。(30分)
参考答案的展开部分为:
一是要利用媒体推动决策公开。政府决策的内容、目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影响等信息应坚持事先公开的原则,通过媒体公开发布,接受广大公众评议。
二是要利用媒体促进决策完善。要通过各种传媒广泛征求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意见,集中民智,顺应民意,吸取群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促进决策的完善。
三是要利用媒体加强决策反馈。对群众的批评意见、建议体现到决策中的情况,以及决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要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反馈,以求群众满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点拨】
决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决策前信息公开、决策时民主决策、决策后信息反馈。本题的三条对策正是针对这三个阶段,并结合材料内容,得到参考答案:一是要利用媒体推动决策公开;二是要利用媒体促进决策完善;三是要利用媒体加强决策反馈。
第二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作文结尾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作文结尾
一、治理能力
《老子》讲:“政善治,事善能。”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满足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需要,真正做到现代政府的转型升级,由此实现“乱云飞渡仍从容”,入深水得蛟龙。
二、简政放权
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不简单也不容易。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落实改革要求、破除沉疴积弊、释放改革红利。
三、法治建设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进而通过善法实现善治,既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四、绿色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惠普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旅游产业日渐兴盛更启示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人民群众来说,绿水青山既是宜居之园,又是发展之源。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共建生态宜居城市,奏响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美。
五、中国制造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不断在坚守中变革、与传承中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在工业4.0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七、道德建设
古语有训: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承怎样的道德底线,决定了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基础和面貌。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要有实际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八、群众路线
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从仁宗盛治到仁宣之治,我们看到历朝历代只有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才能书写自己的辉煌。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恰恰就是一部人民史。推动这部历史向前发展,就要继续把脚本交给群众来评判。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前进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九、生态文明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权过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是生产生活环境。
十、美丽中国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只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田更肥、湖更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不再遥远。
2018国考申论考前必看名言佳句: 【敬民篇】
1、“计利当计天下利,为民当求万世名”
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不求个人的利益得失,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考虑,胸怀天下;
2、“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得到民众的拥戴就能得到整个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兴亡。
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5、“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应注重品质修养,淡泊明志,行善举,为民谋利,义利苍生。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新八股”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
第四篇:09年申论热点话题
详解09年申论热点话题
热点一:非法集资问题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近年来,非法集资在我国许多地区重新抬头,并向多领域和职业化发展。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非法集资案件1999起,涉案总价值296亿元。2007年1至3月,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两类案件就立案342起,涉案总价值59.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01.2%和482.3%。若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治理整顿,势必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关于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非法集资活动以高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非法集资有很强的欺骗性,容易蔓延,犯罪分子骗取群众资金后,往往大肆挥霍或迅速转移、隐匿,使受害者(多数是下岗工人、离退休人员)损失惨重,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3)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响应国家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二、关于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如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未经批准公开、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
(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有的犯罪分子以提供种苗等形式吸收资金,承诺以收购或包销产品等方式支付回报;有的则以商品销售的方式吸收资金,以承诺返租、回购、转让等方式给予回报。(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受害者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三、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本地区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加强监测预警,要对本地区的非法集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进行全程监测,主动排查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防患于未然。
(2)要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3)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将防控本行业非法集资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渠道和工作协调机制,认真做好非法集资情况的监测预警工作。
(4)制定和完善本行业防范、监控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规章及行业标准。要加大工作力度,对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力量查处典型案件,严惩首恶,教育协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5)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改善金融服务,逐步构建疏堵并举、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6)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专门的投资者教育园地,探索建立风险提示和预警的长效机制。
(7)要加强对广告的监督管理,依法落实广告审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群众举报、媒体披露的线索要及时调查核实,对发布非法集资广告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8)制订宣传教育规划,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宣传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通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提示风险,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
(9)加大对典型案件的公开报道力度,以专栏文章、专题节目等方式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震慑犯罪分子,形成对非法集资的强大舆论攻势。要在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扩大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热点二:“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有效监督问题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将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融合为一体。各预算单位应随同部门预算一起统一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形成统一的整体,明确政府采购范围、采购标准、采购时间、资金来源、采购方式。
(2)政府采购预算要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从而可以约束政府采购行为。(3)增强透明度,公开政府采购信息。
一是公开法规政策。让政府采购当事人及时把握采购法律、法规、政策,让政府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确保采购活动公开、公正、公平,维护好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公开采购程序。从采购预算、采购计划、采购公告发布、评审办法、评分标准、供应商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的全过程,坚持简捷公开,手续齐备,程序合法,规范运作,杜绝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贪污腐败等行为。三是公开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中标成交结果,接受公众监督,也为供应商维权提供必要依据,保证采购活动的合法、有效。四是公开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结果。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的业绩全面考核考核,定期如实公布考核结果。
五是公开曝光不法行为。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增强法律的震慑力,维护政府采购的权威。
六是公开投诉程序及处理结果。一方面为供应商创造合理投诉渠道,公开投诉信箱和电话,保证正确投诉,另一方面及时处理,给投诉的供应商一个满意的答复,实现投诉处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化,维护好供应商的正当权益。
(4)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标准,考核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情况。再者,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采购市场需求、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为采购数据信息的利用和信息资源开发、为采购决策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资料,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支持国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5)健全法制,强化制约。国家应以《刑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为准绳,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在立法上明确界定腐败行为,严惩不怠,根除其滋生的土壤,促使供应商诚信合法经营,从而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法律制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让政府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营造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加强法制宣传,提高震慑力。各级政府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向采购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广大供应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重点宣传商业贿赂行为违法的后果,结合典型案例,实行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做到警钟长鸣,使政府采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7)加快政府采购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行电子采购制度,将政府采购网络建设全部纳入“金财工程”系统建设,以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网、管理网、电子商务网,逐步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网络化,将政府采购网络管理系统延伸到各预算单位,从而实现政府采购网上采购、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网上交易,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热点三:“虚假新闻”的预防和治理
典型案例: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责成北京电视台澄清事实真相、向社会做出深刻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北京电视台台长通报批评,给予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北京电视台主管副总编记过处分,本人引咎辞职。北京电视台也对生活节目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和分管《透明度》栏目的副主任,以及栏目制片人等三人给予撤职处分,同时解除了栏目有关编辑与北京电视台的劳务关系。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对北京电视台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市属各新闻媒体以此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自觉维护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新闻单位要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稿件审签制度,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新闻采访必须出示新闻记者证,新闻单位要严格执行关于社会自由来稿及互联网信息使用等管理规定,认真核实,严格审批,不得刊播、转载、转摘未经核实的来稿和信息。
(3)建立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采编、刊播虚假失实报道的媒体和个人要向社会公开更正并道歉。对蓄意炮制和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群众利益的,要按照党纪政纪给予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记协和各新闻单位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选派专人负责受理举报电话,并对举报内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热点四:职业教育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对于职业教育问题,建议广大考生一定结合“技工短缺”这个社会问题来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技工短缺问题已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三是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四是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据测算,到“十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力兴办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来实现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放缓。1997年以来,就业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徘徊不前,而所占比例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56.8%下降至2003年的36.9%,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1993年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还是2-3年制的专科教育,且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与培养模式上均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大专院校增长最快的10个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全面下降,其中艺术设计专业下降21.6个百分点,就业率仅为59.7%。尽管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只有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这些院校存在经费不足、毕业生待遇未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2)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3)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4)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在社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同时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
(5)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6)推动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7)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8)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9)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10)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1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合理确定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12)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13)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热点五:副食品价格的调控问题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的数据资料统计,截至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公斤21.32元,比4月25日的17.14元上涨了4.2元,涨幅24.5%;比上年6月最低点的14.58元上涨了6.76元,涨幅46.3%。目前,猪肉价格已超过1997年一季度的历史最高水平(每公斤20.22元)。鸡蛋、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鸡蛋、牛肉、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7.7元、22元和22.7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1.6%、15.8%和16.5%。如果综合考虑全国城乡不同市场平均价格,上述涨幅比36个大中城市要低一些。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切实抓好副食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副食品生产,建立并落实“菜篮子”首长负责制,及时解决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要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充分挖掘潜力,及时组织货源,增加市场投放,保证副食品供应,有条件的地区要做好副食品的储备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能力。
(2)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完善价格应急预案。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副食品价格的监测,密切监视市场动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基础建设,形成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价格应急机制,提高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为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经济调控手段,要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研究出台《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平抑物价、保障供给和扶持弱势群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清理副食品收费项目,取消或降低部分收费。要对副食品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减轻副食品生产的收费负担,防止乱收费。
(5)安排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要根据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采取提高低保补助标准、专项补贴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对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可视情况采取适当补贴措施,保持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6)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市场、质量、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要增加市场巡查的时间和频率,严肃查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串通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7)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各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全面准确报道副食品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以及价格上涨的原因,反映政府采取的措施。农业、商务、价格等部门要及时发布市场生产、供求、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
热点六:旅游市场的秩序问题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犹如一列急驰的快车,发展异常迅猛。但随着“快车”运行速度的加快,车上的“乘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对此旅游行业高度重视。2006年全国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市场整治专项行动达4597次,查处涉及“零负团费”,“黑社、黑店、黑车、黑导”,虚假旅游广告及“一日游”违规案件达7342件;查处违规旅游企业817家,处理导游人员1814人次;罚款金额近2000万元。为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2006年全国各级旅游质监所共接到39006人次、11570件旅游投诉,为旅游消费者理赔金额7326万元。此外,2006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工商总局共同制订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有19个省区市制订了旅游合同文本;20个省区市制定了诚信企业(个人)标准;16个省区市制定了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和个人执业规范。上述合同和标准的制定,促进了旅游诚信体系的建设。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健全旅游投诉制度。旅游执法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定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完善统一的旅游咨询投诉受理电话和旅游投诉案件的受理、登记、移交、结案等制度。
(2)对旅行社实行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旅行社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旅行社计分考核制,严格旅行社资质等级评定,建立违规旅行社退出制度。
(3)依法规范旅游合同,实行旅游行程表制度。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旅游合同和旅游行程表网上备案系统,实时监管。
(4)健全导游人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监管。实行旅行社、导游人员一体化管理,接受劳动监察部门监督。实行导游人员计分考核管理办法,对因违规扣分达到规定分值的导游人员严格依法处理。
(5)建立导游人员的自律机制。旅游行业协会要制定导游人员行为规则和服务标准,加强对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6)整顿旅游客运汽车市场,切实加强旅游客运汽车监管。整顿和规范旅游客运市场,严格按照车辆经营期限,实行审验,对审验不合格或超过经营期限的车辆,强制其退出市场。
(7)加强旅游价格监管,解决旅游价格管理缺位问题。明确省和市县旅游价格管理职责、权限。对游览参观点门票和特种旅游项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其他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制定旅游政府指导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规范旅游收费行为。
(8)完善和规范旅游市场明码标价,建立健全旅游价格公示制度。旅游经营者要诚信经营,提供旅游服务要明码标价,做到商品、标签、证书、发票四统一。
(9)加强旅游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从严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低于成本削价竞销、虚假广告促销和突破最高调控价经营、虚高标价欺诈宰客、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
(10)加强旅游线路和旅游消费项目的监管,规范旅游线路和旅游消费项目。旅行社需要将行程安排、收费、服务标准等项目报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11)编制和公布旅游产品目录。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编制旅游景区景点目录,颁发相应标识,定期向社会公布。
(12)实行游览和购物相对分离制度。旅游购物应当实行游客自愿原则。
(13)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档案及旅游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诚信档案;旅游企业要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要建立旅游服务诚信查询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资信查询,同时做好网上旅游诚信信息的申报工作。实行诚信公告制,及时公布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诚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4)推行旅游团队“诚信特邀监督员”制度,负责全程监督本团队服务质量和行程安排。诚信监督员应当在旅游行程表上签署意见。
(15)旅游行业协会应当通过开展引导旅游企业自律、创建旅游企业诚信、拓展旅游服务领域,积极参与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同时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旅游市场的监督
热点七: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问题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目前我国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而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约合5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均GDP与美国比较相差38倍,而我国人均慈善捐款数额与美国比较则相差7300倍!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贫富悬殊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强化了社会的仇富心态。慈善事业未能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富裕群体的认同和支持。美国的慈善捐赠10%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全国民众。2003年,美国个人捐赠达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而我国人均捐赠款一度仅为0.92元。而且,志愿服务参与率在我国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造成以上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慈善立法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有28.9万多个,但据估计,没有登记注册的高达300万个。由于缺乏规范的法规制度,慈善公益组织的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慈善机构鱼目混珠,慈善机构管理混乱,让社会上一些不法人员打着“慈善”的招牌,谋取不正当私利。许多“慈善”闹剧和黑幕的频繁曝光,严重打击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严重摧残着大众内心的慈善与道德信念。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原因,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滞后,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人仍对慈善事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慈善事业理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慈善机构的数量太少,慈善捐赠水平较低。
(3)发展慈善事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和完善。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与法规条款,即使是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亦因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落实。
(4)慈善组织自身亦存在着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弱点。部分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还不规范,组织的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慈善募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慈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慈善组织的运行还缺乏透明度并接收社会监督,慈善公益系统的自律还有待强化。
(5)许多“慈善”闹剧和黑幕的频繁曝光,严重打击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严重摧残着大众内心的慈善与道德信念。
三、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的慈善行为,特别是富人,即使他们的捐赠不无个人目的,或者也有商业上的考虑,但只要不违法,就应从正面予以肯定,而不要从道德上苛求。
(2)对于小额捐赠,应同样予以重视和尊重,在颁证、免税、告知捐赠去向、享受荣誉等方面一视同仁。
(3)改变排队捐赠或当众认捐的传统办法,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和方式,不违背捐赠人意愿,随意泄露捐赠人的情况。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慈善广告或捐赠单散发让群众知晓,还可以通过电话动员征集,上门劝募。
(5)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慈善事业方面的优势作用,使它们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成为沟通政府与捐赠人、受捐赠人之间的桥梁。开展各项慈善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不能依赖政府。
(6)政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已经由法律规定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列入政府预算的任务,如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公共福利、低收入保障、失业救助等,政府应该足额拨款,及时发放,而不能代替各级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拨款。
(7)进一步完善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建设,进一步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家进行捐赠。通过完善法律,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8)加强并健全对慈善事业发展监管体制。完善《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可贵的“百老”精神(范文模版)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在“喝污水”,谁在“开宝马”|扶贫款成了贪官的“唐僧肉”|申论热
点:新西兰“恒天然””迟报5个月,原因何在?|申论热点:可口可乐涉问题奶被约谈 责令召回“涉
毒”产品|
【申论热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支由600余名老红军、老干部、老劳模、老专家、老艺术家等组成的“百老德育讲师团”长期活跃在上海。他们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宗旨,13年来,进学校、下社区、走城乡、入军营,共计为310多万青少年义务举办了3300多场德育讲座、展览和演出,引起社会热
烈反响。
“高擎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精神火炬,照亮新一代的道德前程”是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许,年
轻人将他们视作最可亲近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白发老人们自己则表示,不过是想用一份人生感悟,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少年成长。
“百老德育讲师团”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对祖国
深沉的爱,对下一代浓郁的情。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责任,自觉以报
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执着奉献,矢志不渝。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演绎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彩。
青少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生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实践,一些青少年对社会思潮的甄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导致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加
强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从孩子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对他们进行崇高精神的引领,砥砺品质,修
身养德。
从最初的24位老前辈,到如今600多人的导师大军,讲师团的壮大也充分证明了高尚的道德能
量和春风化雨的德育形式是社会迫切需要的软实力。他们的经验说明,只要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
行为特点,依托主阵地,探索新形式,搭建新平台,就能不断取得德育教育的实效,使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思维习惯,外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我们希望,各地能有更多曾为祖国建设
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加入到德育育人队伍,在关爱教育下一代工作中发挥特殊作用。我们也希望,社会能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舞台,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