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时间:2019-05-12 12: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第一篇: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我对我院办学理念的一点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基本办学理念具体化为“市场需求、产学结合、就业导向”,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第一,要直面市场。进行持续、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要求、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要适应市场。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按照市场需求配置原则进行相应的教学基本建设投入。

第三,要满足市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行业企业,实施“双证制”“多证书”教育,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相对一般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的投入一般较高。满足市场需求,创学校的品牌专业,可以多花一些钱,以期获得好的社会效益,为学校创造大量间接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有较大需求的专业,也要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舍得花钱;一般专业,进行必要的投入,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对于市场基本没有需求或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即使不需要什么投入也要减小招生规模甚至停办。否则,过低的就业率会“砸”了学校的牌子,直接威胁学校的生存。这就要求举办高职教育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要走出去、请进来,深入社会、融入市场,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跟踪毕业生工作情况,树立与时俱进的市场观念。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院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学校总数的58.5%,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过程不适应、教学结果差强人意的状况,集中体现为办学难、育人难和就业难。发达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和我国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注重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明确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合作教育,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合作教育对学校、学生和雇主都有重要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应当广泛宣传,而且高等教育中的合作教育计划应当大力扩展。”之后,美国的合作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它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合作教育得以蓬勃开展,成为开启民智、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方式,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基于职业本位的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订单式”、“N+1”、“学工交替”、“校企全程合作”、“双定生”等多种教育模式,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合作教育倾向和趋势,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

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做不到进行大量的投入,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需要依靠企业的参与。

第二,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有较大的差别。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中才能学到。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往往是一边应用,一边发展,未必能及时反映到学校中来,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技能。

第三,现代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企业环境、管理方式、技术人员、工艺装备、生产与工作过程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真环境。只有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学生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才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在毕业后迅速上岗并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以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且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产学合作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其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

在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将第三层次教育(高等教育)第一阶段(ISCED5)划分为A、B两类,即5A——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课程,以培养工程学科型人才为目标,强调理论基础,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或高级研究课程做准备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4年或更长,毕业生可以进入劳务市场,也可以直接进入ISCED6(高等教育第二阶段),接受高一级的高等教育;5B——实用的、技术的和具体职业的课程,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尽管一些基础理论会包括在各个课程中,但比5A中的课程更加面向实际,更与具体的职业挂钩,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学制一般为2或3年,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

需的能力和资格,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劳务市场,但却不能直接进入高级研究课程(ISCED6)。显而易见,5B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属性非常接近。也即,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应以就业为主导。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每年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已经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作为一种类型但目前学历层次最低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必须首先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经受就业压力带来的严峻考验。要想在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高职教育必须坚定地树立和坚持就业为导向。因为没有高的就业率是社会认可度低的具体表现。因此,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定地实施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改造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就业率,让学生有一个教育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工作岗位。

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表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总是以对社会发展主题和时代背景的认知为前提,以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突破为基础和先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新时期,作为高职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基本办学理念具体化为“市场需求、产学结合、就业导向”。也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第二篇:浅谈高职院校办学思路[范文模版]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思路

艺术设计系王颖2008-7-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传统高校教育中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学科定位如同企业的产品结构一样,唯有挖掘在资源优势,努力特显自身特色,在办学定位上突出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高等职业学校面向并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财经类院校更加突出。但是财经类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目标、模式、学科等方面的同构化倾向。笔者认为,高职财经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必须成分考虑院校类型、层次、学科、特色、功能、区域、规模等因素,尽量避免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科的同构化,在办学定位上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高职院校自我定位的理念

学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规模扩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在办学定位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类型定位。

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性和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等学校类型结构的分类,按照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要认清形势,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高职学院。

2.办学功能定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职教育办学功能应定位在: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功能的定位必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必须研

究社会需求,按照市场人才供需机制来培养人才。

3.办学特色定位.

创出办学特色,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人无我有”、“舍我其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多种方式融人社会,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把社会关注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多途径办学的模式。

二、高职院校治校的理念

学校的治理和管理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能够管理人,制度也能塑造人,使人不自觉地适应制度,往往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无形的文化,文化通过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文化管理高:厂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底线。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1.以德治校

“以德治校”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坚持不懈地对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并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当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个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必须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

3.民主理校

民主理校,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就能理顺关系,消除内耗,增强学校的活力与凝聚力;要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同心同德”。民主理校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4.质量强校.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体,也是提升学校层次、扩大学校影响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要从多方面来衡量质量,而不能从招生规模、校舍面积、师资力量等单项指标来衡量质量。高职院校要提高质量必须把握三条:一是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制定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满足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为社会所做贡献来衡量;三是有自己的特色,在某些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

三、高职院校治学的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治学理念,既独树一帜,又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治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基本组成部分,既可以反映整个学校的办学风貌,也可以反映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治学理念的塑造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要强化市场意识,把遵循教育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要了解市场上人才需求状况,建立与市场相结合的办学体系,与行业、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的行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

2.注重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内容必须多样化,不问学科、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同时,要凸显能力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必须在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基础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要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在教学上更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企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育人的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承担着管理者、传授者、代理人的角色。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坚持个性发展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衡量学校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有特色。这种特色应该体现为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共性培养只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个性培养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走上良性为学生潜能发展的轨道,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创造教学相长的氛围和环境,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

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让双方都能有所收获。

3.“完人”的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一定要强。这里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它的核心是职业技能。这个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适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即树立“完人”——全面发展的“全新的人”的思想。“完人”的培养目标应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知识”,即学生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完人”培养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更是一种综合智能,职业技能;四是“体质”,即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定位问题,实际上是我们能够有效的是学生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探知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完整,有机和生动的事物本质和规律。这其中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认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缺失了这一重要过程,势必使课程越来越庞大和不堪重负。

高职院校今后如何做到设立课程,大作功夫,即教少学多,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让学生大量的进行实践活动。总之,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种信仰;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来来是一个展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理念是先导,要把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信访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信访工作

摘要: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党政机关的一项经常性的群众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成为学校各级领导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在改进学校工作作风、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勤政廉政、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拓宽信访渠道,推动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关键词:信访工作 时代特点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第一次以国家法规的形式明确并规范了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与规范信访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为信访工作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信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信访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对信访工作如何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改进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最近一次(2010年11月22日至23日)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信访问题是社会问题的晴雨表,是反映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群众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晴雨表。他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事先听取群众意见,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尤其是民生困难,如:住房、看病、就业、上学等问题,动真感情、拿硬措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做信访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还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众工作网络,形成群众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党和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信访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增强了信访工作人员的信心。

结合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实际,教育部分别制定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教育信访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信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修订了《教育信访工作规定》,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位)信访问题复查(复核)工作规定》。着重强化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对新时期教育系统信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信访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信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党政机关的一项经常性的群众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级领导密切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亲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汲取民智、接受监督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学校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勤政的重要渠道;是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信访工作及其特点

信访是“写信”和“访问”的统称,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这种交往活动,主要指人民群众通过写信和来访等形式,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党委、人民团体及其领导人,反映个人或集体的愿望和要求,提出批评和建议。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形式。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通过、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定义,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信访工作是社会组织管理者受理社会成员来信来访的活动。它是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是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接受监督的一种方式和反映各方面情况的一面镜子。

高校信访是学校教师、学生、职工和有关组织采取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或来访等方式,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按照规定和职权范围需由学校受理并处理的事项。高校信访工作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政机关的一项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它不仅成为学校各级领导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在改进学校工作作风、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勤政廉政、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不断加强,在新的时期,在各种体制变革的综合影响下,高职院校的信访工作呈现了以下特有的特点:

1、信访工作涉及的对象相对单纯,主要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考生,但信访者素质高,对所提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对信访工作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2、信访工作对象的知识层次高,法律意识较强,一般较为理性,适宜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3、信访工作对象自我意识、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强,注重自身的人格是否得到尊重,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办理信访事项时要讲究工作态度和方法,要以尊重、平等、热情态度对待来信来电来访师生,要事事遵循法律要求,依法办事。

4、信访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来信和来访外,利用网络、电话等现代通讯方式日益普及,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呈上升趋势。

5、信访问题具有紧迫性,特别是涉及考生、就业的信访问题,能否及时处理关系到考生的学业前途和毕业生就业前景,更需要认真对待。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信访事项反映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学校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及热点工作,紧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主要集中反映的问题包括:

1、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引起的人事聘任和酬金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2、教职工在自己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有关权益受侵害问题;

3、学生反映的学生宿舍管理、奖学金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及课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4、历史遗留问题也很显现。高职院校大多是几所中职院校与职工大学的合并校,原有学校管理、工资、福利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合并统一后,原有遗留的政策、收入待遇问题就十分突出,解决难度很大;

5、学校新政出台,教职工出于对学校的热爱和关心,提出的有关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与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安定与和谐,做好信访工作事关重要。

第四篇: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摘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上。检视我国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着办学模式趋同化、办学特色宽泛化、培养模式传统化、教学改革形式化、管理体制行政化等倾向,积极面对和客观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新路径,是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前提。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问题;对策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即高等性和职业性,这是高职院校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由于受办学时间、地区、学校类别等条件的限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各具特色,这是高职院校的个性。因此,高职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当然也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性包含于共性之中,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特色的描述是:“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1]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特色,二是水平。特色体现水平,水平支撑特色,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具体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目前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集中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内涵有三个层面的释义。在微观层面上,它是指学院某一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中观层面上,是指学院某一领域的个性风貌;在宏观层面上,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整体办学特征或文化特征。学院特色有三个特点,即独特性、优越性、稳定性[2]。

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类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分析的思维路径,高职院校特色类型初步可分为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3个层面5大类型14个方面,并依从教育学有关范畴的逻辑关系,把各类特色确立为如下结构框架:

(1)办学特色: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的办学定位;创造新的办学模式。(2)教育特色:教育氛围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上的特色;五育协调,突显一育特色。(3)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特色;课程体系方面的特色;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产学研合作上的特色)。(4)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教师培养提高上的特色。(5)管理特色:管理制度方面的特色;管理风格上的特色。[2]

潘懋元教授认为,当前的高职高专面临两个新形势。一个形势是当前高教的发展形势大好,但是就业的形势却很严峻。如何办出特色,要做具体的分析。一是要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二是要考虑当前以及相当一个时期的社会需要;三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

郑巍、龙卓珉、郑光华认为,办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关键,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4]。

黄文伟认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等五个方面[5]。

刘彩琴、冯和平认为,积极创建特征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构建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探索紧缺型人才的两年制培养模式[6]。

李光认为:“高水平的特色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着力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是一般的质量建设、达标建设,作为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代表的是国家水平。”[7]

张亚军、胡晓旭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三个特点,即针对性、目的性、可操作性[8]。

马树超认为,首批国家示范院校普遍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院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领导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认真编制“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将建设重点落在人才培养上。

谢战锋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反映办学理念的特色、办学主体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办学环境的特色,此外还反映在学科教学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教研科研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就业特色等许多方面。办学特色既可以反映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质量、效益和学风、教风、校风,也可以反映学校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的办学特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系统性[9]。

冯家贵、秦福利认为,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其鲜明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区域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10]。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统计、研究、分析7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后,认为,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办学模式趋同化。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上,还是在学生的素质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与普通高校趋同化现象明显,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本质的区别与内涵含混不清,缺乏真正的高职教育

特色;办学模式呆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准确,致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目的明显失落,致使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信心[11]。

2.办学特色宽泛化。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办学特色时,提出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大包大揽,把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才、通才的毕业生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难以实现的。如同社会上商品具有符合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一样,作为特殊商品的人才也必须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作为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特殊要求,通过对这种外部要求的研究与专业构建,再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传统,进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以适应地方、行业、企业的某一特殊需要。

3.培养模式传统化。我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还没有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培养模式传统化问题比较明显。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统领下的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等。

4.教学改革形式化。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抓手是教学改革,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聚而成的,内涵的发展也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积累的。通过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软实力,相对于各示范性高职院校都基本具备的硬条件来说,软实力才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才是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软实力领先也是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条件。目前最能反映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地方,就是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从认识到实施,尚有许多薄弱之处,乃至空白。实习与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与实训教学工作,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所规定的50%实践课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只是在教学计划中能够看到50%,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实现。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迅速扩张,实践性教学设施和环节极其滞后的情况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把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来缓解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的问题。

5.管理体制行政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学科教学的管理体制,而且行政化趋势增强,很不适应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灵活多样、开放办学的特征。要尊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变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为扁平式的项目管理,编制新的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管理规范,让创新的管理体制给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提升

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趋同化现象,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从理论上讲,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两方面人才,一类是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技术能力,显然它的培养目标或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讲求“实用、够用”,而不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也以“适用、管用”为主,而不考虑知识的优化

与深厚。因此,其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2]。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品牌与旗帜,更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特色。示范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紧贴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参与、融入与接轨。首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一个中长期发展的阶段里,国家鼓励、扶持何种产业、何种项目,限制、压缩什么产业、什么项目,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把握实质,并作为自身制订具有一定超前性发展规划的依据。其次,要与学院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例如,长三角已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身处长三角经济圈内,必须研究长三角经济形态、经济模式,始终把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办学模式上要主动适应,主动接轨,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影响要与本地区高新企业的开放、开发趋势相融合,加强与本地区高新区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努力为学生在高新企业区展示自我、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增强校企合作、共生共赢的依存度和关联度。

面对办学特色宽泛化比较明显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研究和探索地方经济、企业、行业对自己的特殊要求并结合本校办学的历史积淀和传统,进行卓有成效的项目课程建设与专业构建。摆脱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羁绊,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真正实施高职教育背景下的特色办学。特色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涵,一所高职院校要想跨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行列,就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高职教育的特征。研究特征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理特色的东西最忌讳宽而泛、虚而大,特色的东西也最讲究精致内敛,不要把那些容易出成果、赶时髦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特色。真正的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新”,真正的特色还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要以教育家的胸怀和胆识,触及决定示范性高职教育特质的根本性问题,不断探索影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新路径。

创建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特色的目标,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传统化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在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如果把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建设作为示范性建设的龙头,那么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就是龙身,或者说是平台、是载体,龙身失去龙头就会迷失方向;而龙头失去龙身就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型的伙伴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群都要引进两家以上企业或行业,采用“冠名”、联合培养等形式创新办学体制,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实际操作课程转移到合作企业中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一些高职院校已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杭州乾坤实业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与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合作,与跨国公司友嘉实业集团合作,并在校本部成立了“友嘉机电学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职科技创业园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投资3亿元的杭州市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这些校企合作的新举措,都有力推动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步伐。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间在教学改革上的差异,一般以实践性教学的差异最为显著,而实践性教学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能否构建起一

套较为完整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通过建立职业氛围较浓的“仿真”实验室,创办灵活多样的“全真”实体公司,吸引企业将设备甚至生产线搬进学校;在校外,鼓励每个专业都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起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不仅使高职院校占50%实践课的要求得以轻松地实现,而且使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落到了实处,更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得以解决。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历史上和现实中不知有多少高校希望创出自己的特色,但最后真正能创出特色的只是极少数[1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创建特色的思路要么缺乏创新性,要么含混不清,甚至出现“思路迷失”。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创建特色的思路时一定要做到:排除“干扰”,果断取舍,切忌优柔寡断;不落俗套,富有创新,切忌“患得患失”;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切忌“朝三暮四”。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是因为在发展战略相对专一和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不断更新变化的内涵建设,进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2007-03-20.[2]邓 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3]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4]郑 巍,龙卓珉,郑光华.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观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5).[5] 黄文伟.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研究———兼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刘彩琴,冯和平.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6,(35).[7]李 光.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 张亚军,胡晓旭.解读“示范校计划”精神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7,(2).[9]谢战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究[J].考试周刊,2007,(27).[10]冯家贵,秦福利.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12]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7).[13]李立国.高校特色化战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06,(2

第五篇: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2+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农业、商贸业、生产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所属模块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这无疑是对物流行业人才储备量和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所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此外,现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差异日益显著,从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到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及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因此,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依据

职业教育应当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实现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依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解决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1.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

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既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高等教育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20世纪中叶,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教育。中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也设置了“技术学士”“技术硕士”学位。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不仅是可行的,也是我国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由于高校扩招的速度过快,部分院校只注重规模和效益,片面追求大而全,导致社会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目前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缺乏实践性,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的学生没有创新开拓精神和独到见解,缺乏竞争的优势。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吉林工商管理学院、吉林北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联办“2+2”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

一是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是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

三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

四是采用产学研结合类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二、建设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吉林工商管理学院管理专业联办“2+2”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

——构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2+2”分段培养层次的整体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培养体系,形成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高职、本科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重构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加强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避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叠、能力倒挂的现象,建立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实现高职、本科教育的柔性衔接。

——改革考试方式,使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构建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物流管理方案设计能力培养;

——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三、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立管理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为做好项目的协调工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领导小组。组长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两校分院领导、教务处及系部领导组成。为做好专本一体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成立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工作小组。

(二)采用 “2+2”培养模式

统筹协调高职、本科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前两年(专科段)在高职院校学习,后两年(本科段)在本科院校学习,实习分段联合培养,明确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两年专科结束后,颁发专科学历;转段后,注册专升本学籍,两年本科段结束后,注册本科学历。

(三)制定分阶段专业培养目标

第一,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软件设计能力培养。

第二,在2年高职阶段,主要培养能在物流企业等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营销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工作,具备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三,在2年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企业业务实践能力,具有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构建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有效衔接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有效衔接的难点,项目工作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了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前2年高职阶段,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四个模块组织教学;本科阶段设置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类课程。

(五)实行专本一体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高职与本科的课程衔接,培养出能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本科人才,前2年高职阶段的核心基础课和专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院校教师承担,课程标准及基本要求由双方共同制定。授课教师由双方学校统一安排师资进行授课,实现各校优质师资共享。

(六)实行专本一体的学生管理

对于“2+2”试点项目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同时,在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教务系统注册,吉林工商管理学院全程跟踪与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各校配备专职班主任与兼职专业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和专业学习指导。

(七)构建高职、本科贯通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高职、本科职贯通式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本科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科要提前介入高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职、本科教育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发现的问题、对高职的教学建议等及时向高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推进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

(八)实行专本一体考核管理机制

高职阶段的培养方案所涉及课程成绩纳入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成绩管理系统。任课教师进入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成绩管理系统填写学生成绩。

(九)本科准入机制

在高职2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且成绩合格者可以选择进入吉林工商 管理学院继续下一阶段学习。2年内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高职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下载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世界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度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综合国力以及国民文化素质,越来越加大对教育......

    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高职办学改革

    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高职办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具有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功能,是各行各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

    办学理念(范文模版)

    xx小学办学理念 理念决定办学方向,管理决定教育成败。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和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教育思想有多远,教育发展就能走多远。办学理念和制度建设对......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改)大全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柯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摘 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共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团组织工作的新内容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团组织工作的新内容 O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new era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wcontent group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张蕾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

    30所高职推荐院校

    30所高职推荐院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职业大学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辅导员(精选合集)

    高职如何实施学生辅导员工作 摘要:为解决学生人数多,专职辅导员少的矛盾,我院把有承担教学和行政职务的老师纳入辅导员队伍中,按1:200的师生比进行配置专兼辅导员,实施对学生的教......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此,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