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工作处自评报告
就业工作处自评报告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方宣传、全程指导,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较好地完成了我校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项任务。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形势下,我校201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1%,与去年同比增长5.5%,就业率保持稳中有升。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方面
1、健全就业工作全员化机制。根据我校就业工作实际,广泛调研,及时梳理各学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起草出台了《温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并以该《意见》精神为指导,抓紧抓好各项就业工作,努力形成全校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校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
2、完善特殊群体就业援助机制。组织制定了《温州大学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关爱行动计划》。3月,成立了温州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关爱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专家以及学校教师担任就业创业指导师。切实有效地开展系列帮扶活动,使就业援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改进就业市场调查反馈机制。学校成为浙江省12所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试点高校之一,12月,我校还承办了2010年长三角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暨高等教育专业预警研讨会,以促进学校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在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方面
1、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课程教材及《温州大学校友职业发展案例》的编写工作。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就业创业等内容的培训,7月与北森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温州举办了一期全球职业规 1
划师(GCDF)的培训班,圆满完成了2008-2010年就业指导师资轮训计划。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尝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深入开展团体辅导和案例式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该课程2009年被评为校级、市级精品课程,今年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推行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①扎实开展日常就业创业指导活动。给大一学生专门发放了《新生生涯规划指南》,给毕业生制作了《就业手册》,举办了10多期专题性的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简历会诊”团体辅导等;定期开展各地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针对师范毕业生开展了“教育学、心理学考前培训”及“师范技能考前辅导”活动。②积极办好一年一度的校职业生涯规划节。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深受学生欢迎。其中的重头戏——职场精英挑战大赛影响力越来越广,比如今年我校第六届职场精英挑战大赛吸引了在温高校70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大赛优胜者获得了20多家温州知名企业联合颁发的“就业通行证”、“实习通行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实习机会。职业生涯规划节今年被评为我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③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项就业创业比赛。继我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浙江省2009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1名学生和1 个创业团队获“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学校获最佳组织奖后。在今年的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我校学子再获佳绩,教师教育学院郑洁、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胡震鹏分别以第一,四名的成绩双双获得省“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学校再获最佳组织奖,郑洁同学还因此获得刚刚由温州市教育局和温州都市报联合评选的“2010年温州教育新闻人物” 称号。更为可喜的是,在8月有636所高校、4154支团队参加的首届“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我校有2支团队入选400强进入半决赛,其中建筑与
土木工程学院的“绿色建材创业团队”进入全国50强并代表浙江省大学生参加全国总大赛。
三、在拓展就业市场渠道方面
1、“走出去”巩固就业市场。一年来,由校领导带队或就业处和各学院组织有关人员一起走遍了全省11个地市的人才市场、部分用人单位及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就业主管部门、温州商会和高校开展就业调研,了解当地用人单位的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同时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及就业同行,巩固了当地的就业市场。
2、“迎进来”加强就业交流。邀请全省11个地市及省外部分地区的人才市场负责人来我校参加就业工作恳谈会和各地就业创业形势政策咨询报告会;热情接待省内外50多所高校来我校交流就业创业工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为我校就业市场向外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强联合”拓宽就业渠道。和各学院一起主动联络政府有关部门、各地商会、行业协会及校友会,组织举办双向选择效果好的专场招聘会和建立各类就业基地。如3月8日与温州市妇联举办了温州市首届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3月20日与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了浙江省普通高校“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5月22日与温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举办第四届民办教育单位专场招聘会等;8月28日与济南市温州商会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基地;11月21日与浙江省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温州市人才中心联合主办了2011届毕业生大型供需洽谈会等。
四、在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方面
1、增强主动服务意识。①建立联系毕业生制度。实施了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学院及学院联系班级、毕业生的制度,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加入毕业班QQ群,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真实情况,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②开展就业工作督查。坚持以生为本,坚决杜
绝虚假就业。③开展就业调查和研究。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校师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及时掌握社会需求,为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2、强化特殊群体就业援助。根据《温州大学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关爱行动计划》,认真制定了2010年就业关爱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努力发挥温州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关爱联盟”作用,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扶活动,有结对帮扶,如老师、学生党员、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师参加结对;经费资助,如发放简历制作券,学校统一组织双困毕业生参加温州地区以外的招聘会,对异地应聘的双困生资助交通费;媒体推荐等。就业援助工作成效显著,截止8月底,201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288人,占毕业生总数9%,初次就业率94.4%,远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
五、在注重自身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部门工作作风建设,每周召开部门工作例会,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交流。部门人员廉洁奉公,干净办事,外部收入全部上交学校财务,自觉接受监督。大家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遇急事要事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的工作秩序井然,工作态度文明,工作氛围轻松,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我们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12月召开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落实,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和全校教职工一起全力以赴做好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二篇:就业考核自评报告
建工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2010年建筑工程系共有 7个专业的毕业生703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系领导、各级管理教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全系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和“爱与责任”的工作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较为圆满地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思路和部署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贯穿在学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经党政联系会确定2010年建筑工程系就业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通过制定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通过打造信息平台、市场平台、就业创业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以实现建筑工程系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以系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为平台,将具体工作做扎实。主要工作做法:一是高度重视,逐级落实责任;二是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三是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信息资源;四是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五是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六是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走创业之路;七是强化实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水平;八是加强督导,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九是开展教育,维护就业安全与校园稳定。营造全程关注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2010年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举措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建工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2010年,成立了以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志军、系主任朱玉春为组长,党总支副书记高庆、副主任张瑞红为副组长,系就业指导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研室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建筑工程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建筑工程系校园招
聘管理办法》、《建筑工程系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建筑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奖励办法》等,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党政齐抓,全系教师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局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3月17日召开2010年就业工作会议,总结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指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了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2010届毕业生实际情况,结合对就业市场、社会需求全面系统分析,制定了其实可行的就业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和落实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系领导多次听取关于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的报告,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就业工作例会、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学习就业政策、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2、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方式积极稳妥的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首先加强了对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同学情况采用不同形式、方式积极稳妥的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按要求组织好大一大二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与管理,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为就业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先后邀请有关专家到建筑工程系举行关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理论和方法等的培训报告,定期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会议,明确不同时期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同时,加强了对毕业生的教育引导,特邀教育主管部门、成功校友等作为就业指导专家为毕业生举办讲座和报告,根据毕业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如举办各类讲座,召开就业动员会、情况分析会,组织模拟招聘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点子”创业大赛等,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毕业生都能受到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档案,重点帮扶。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与规范要求》,对《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工作职责》、《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工作职责》进行了认真修订。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就业情况通报制度、就业调研制度和就业反馈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系
分管领导定期分组前往各系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对策。实行就业率月报制度,就业办及时统计分析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以向全系教职工进行通报。在毕业生离校后,立即启动就业反馈机制,指派专人与未就业毕业生联系,关心、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及时将学院及建筑工程系有关招聘信息通知给他们,保证了就业反馈工作的顺利开展。
3、巩固和开发并重,努力构建完善、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与建设体系
确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立足基层,纵向延伸,横向开拓”的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即以河北省基层为重点,开发、巩固和发展省内市场,向基层单位延伸;开拓省外市场,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延伸,积极拓展省外市场空间。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与联系;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对目标地区市场的开发力度,挖掘信息资源。
进一步创新、完善市场开发手段。一是根据专业特点,发挥优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习与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二是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加各种类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二是挖掘产业集群地区的信息资源,逐步形成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的市场开发模式。三是根据国家经济建设政策和市场需求分析,开拓中西部市场。四是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发展校友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五是规划和活跃校园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组织校内以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性中、小型供需洽谈会,提高学生就业率;组织好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针对已录用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还未录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设计了不同调查问卷。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4、信息管理与维护
为更好的做好就业信息管理工作,今年新购置两台高性能电脑作为就业工作专用微机设备,配置专人负责就业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充分利用系刊、系网站、宣传栏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组织学生会就业创业部
同学在各种人才需求网站搜集人才需求信息,经确认后及时向毕业生发布。
5、工作绩效
按照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及时上报、发布毕业生生源信息,制定了系准就业办理流程,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准就业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进行学习指导。
2010年各专业就业率工程造价专业91.27%(2009年89.47%),工程监理95.30%(2009年90.59%)房地产经营与估价97.47%(2009年88.75%),建筑工程管理95.77%(2009年95.00%),给排水工程技术100.00%(2009年93.48%),建筑工程技术93.20%(2009年97.22%),物业管理98.10%,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就业率都有明显提高。
制定了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实施方案,通过座谈会等手段了解和掌握毕业生思想状况,新老生篮球赛、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学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满意率高。
6、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结合“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以教风促学风,从学生出勤到课率入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齐抓共管,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率高。
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推进4+x+1办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7、改革与创新
通过“四个体系”“三个制度”“三个平台”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即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通过制定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打造信息平台、市场平台、就业创业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以实现建筑工程系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建立了就业工作奖励机制,对于在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2010年全系教师共为毕业生解决就业达到86人,占全体毕业生12.2%。
教师和就业工作人员注重就业市场研究,经常性参与相关课题或专题研究,撰写调查调研报告、工作分析4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4篇。
三、存在的困难与努力方向
1、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还需加大。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尤其是针对专业的职业指导急需加强。
2、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广量大,事务性工作多、任务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展的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3、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情况事关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全局,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系的重要任务,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招生工作、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科建设、科研活动、及相关工作联系互动,在全院形成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合力。
建筑工程系 2010年12月19日
第三篇:管理系2010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经济管理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经济管理系2010届共有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四个专业284名毕业生。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我系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工作责任,树立服务意识,调动各方力量,保证了我系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1、组织领导
我系自2010年10月份调整了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书记任组长,系学工干事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各毕业班班主任为小组成员,形成系书记分管、群策群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除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和定期召开的系务会上要求各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我系还根据学院就业办对学生就业要求召开了多次就业工作的会议。
2、经费使用
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能确保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就业基地考察、联系用人单位等,送学生到就业企业。
3、人员、设备
我系学工干事兼就业工作干事,负责我系的就业工作。把系办公室设为就业指导办公室,配有专用电脑并连接校园网,可供学生查询信息,另外还配有长途电话给就业工作人员使用
二、主要成绩
1、制度建设
我系制定了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并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适度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加强了就业指导课和外请老师来系进行就业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找适合自已工作的企业,而不是要找最好的企业。
2、思想教育
我系外请的老师开展的就业讲座,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上岗再发展”的就业观。
各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并及时解答就业相关问题。引导毕业生做好两手准备,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系就业指导办公室安排专人值班、接待咨询并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具体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进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我系2010届毕业生282人全部文明离校,未发生违纪事件。
3、就业指导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各毕业班班主任每周上报一次班级就业进展情况。把毕业生分为已就业、未就业但已有意向、没有就业意向、继续学习四类,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对于没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实行长期跟踪,不断在班级QQ内发新的就业企业信息。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单位。
4、规范化管理
毕业生推荐表填写准确、规范,就业协议书管理规范、严谨,能正确指导毕业生签定就业协议,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就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6、信息管理 能及时报送毕业生综合测评总成绩和名次,准确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动全系教职员工为毕业生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关注网络、班级QQ、报纸等媒体提供的就业信息,通过就业信息栏、班主任发通知等形式及时提供给毕业生。跟踪未就业毕业生,要求他们提供手机号,保持联系,继续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其就业。
7、就业市场
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同时我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也组织了10多场就业招聘会,并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2010年联系了山东荣庆物流、泰康保险、温洲一鸣食品公司、上海顺丰速递等单位到我系单独招聘毕业生。
8、调查研究
对在校生进行择业调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了跟踪调查,撰写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9、保证就业率,我系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初次就业率为30%以上。对系推荐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满意。我们同时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满意。
四、做法经验
(1)、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功求职、择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我们对毕业生择业心态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有些学生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产生恐惧心理和自卑感;有些学生依赖心理较强,求职择业全由父母包办。针对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我院面向全体毕业生开设了就业形势分析课,邀请了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干部为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应聘条件、福利、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降低就业期望值。对存在不同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特别是关心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女性以及来自边远山区的、家庭困难、综合成绩排名30名以后的学生。我们重点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让他们有优先享受信息的权力,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信息,第一时间赶到面试现场,同时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对有违约倾向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政策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毕业生对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有认识,从而在求职择业中更好地实现就业调整。通过近几年的就业工作的实践,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我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大事,全面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形成就业工作的新模式,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努力形成“按需培养”的办学机制,才能更好的推进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2)、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1、帮助毕业生组织求职材料,组织面试模拟训练。就自荐信、个人总结、个人简介等方面开专题就业指导课,对求职材料制作、应聘面试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辅导,并利用班会时间指导毕业生进行模拟训练。
2、多方位组织就业信息。教会毕业生掌握正确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要求全系教职工主动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利用亲戚朋友同学同乡收集就业信息。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双选会”,热心为毕业生排忧解难。树立为毕业生服务的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工作,到部队建功立业,开展自主创业。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改进措施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如下不足:、对学生择业观的引导工作仍要深入和对毕业生进行全程就业教育,有效地降低违约率、学生签约率仍旧较低。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特提出改进意见如下:
1、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以较好的质量与合理的设计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加强对毕业生推荐过程的管理,杜绝弄虚作假。
2、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开发就业指导网站,建立毕业班班级主页和QQ群,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实现与 INTERNET 网的连接,让用人单位通过网络了解毕业生,让毕业生及时查询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就业动态及信息,尽可能做到共享就业信息资源。
3、为加强就业工作的力度,使就业工作实现专人负责和管理。
4、努力帮助毕业生找准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根据专业特点,学生进校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和讲座、经常谈话等形式,指导毕业生在择业中准确定位。如果指导毕业生选择合理事,就能够把握市场的变化,抓住就业机遇。
经济管理系
2010年12月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一、领导重视
就业工作一直是我系工作重心,系部专门成立了以系主任刘x、书记邓x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就业领导工作小组,下设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杨敬亭为组长的就业工作小组,配备了就业专干,还配备电话机、电脑、打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争取了新花卉基地多媒体教室、一教教师休息室作为招聘会洽谈场所。根据就业需求,还专门成立了XX届毕业生学生就业小组。通过纸制通知、系部网站、飞信、QQ群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每学期研究部署我系就业工作,特别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全系师生进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扩展和就业市场开发,就业工作小组主要建立就业工作档案,做好就业工作会议记录,负责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就业指导工作。学院下拨就业经费专款专用,并从系部创收经费中支持就业工作。
二、制度健全
从我系专业当前就业形势出发,制定了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管理与服务
1、我系就业工作围绕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中心,按时上报计划、总结、就业率,高质量完成上报材料及数据。毕业生信息、就业方案报送准确,无漏报、错报现象,纸质及电子文本数据准确规范。
2、就业协议书管理严格,无借用、乱用协议书现象
3、时刻掌握毕业生详细就业去向情况,所有就业证明材料上交及时,整理规范
4招聘会和需求信息发布及时,渠道畅通,由就业专干负责,并及时做好公司人员的接待和招聘会现场秩序,无学生、用人单位投诉。
四、教育与就业指导
1、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自主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我系XX届毕业生中共有40余名同学参加了村官和各级公务员考试,4名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到西部去”和“到基层”去的号召,积极应征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15名同学顺利通过“专升本”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学习,目前还有数名同学积极准备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2、为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专门召开XX届毕业生安全离校工作动员大会,为学生讲解离校手续的办理程序,在整个离校过程中,我系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全部文明离校。
3、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系从大一新生进校就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模拟职场的锻炼,大三离校上岗前接受专家就业讲座、面试技巧的指导学习。
4、我系每年都会针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为他们面临的就业过程中的困难进校指导和解决,切实做好贫困家庭的就业工作。
五、市场建设
就业形势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制定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今年暑假刘唐兴主任、邓建平主任、邓灶福书记就前往武汉、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就业就业考察和就业市场建设。XX年下学期邀请12家新单位来我系招聘,提供了216个实习就业岗位。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园专场招聘会,要求就业专干必须到场接待公司工作人员和维持会场纪律,资助组织召开了23场招聘会。
制定了《植物科技系教育教学与学术成果奖励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全系教职工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做贡献。将市场开发与教学、科研及系企合作结合起来,形成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局面。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或就业基地64个。
六、信息化建设
根据我系专业,及时搜集就业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收集需求信息岗位634,远远大于我系应届毕业生469.利用植科系网站平台,并于学院就业信息网链接,通过网站信息全面及时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七、理论研究与工作创新
在XX届毕业生在返校期间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典型事迹材料及对学院评价意见和召开校友座谈会,形成了书面调查分析材料,在应届毕业生上岗前下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及专业的评价意见,在返校期间收集,并形成书面调查分析,做出我系毕业生总体的评价。
认真开展了就业理论研讨工作,积极撰写研究论文,王伽撰写了《贫困生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杨敬亭老师撰写了《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都针对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分析。
八、特色工作
我系根据新时期就业形势的变化并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平台开设了新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如飞信、QQ群、系网站、职教新干线等平台发布信息。
系部领导重视就业工作,一是设立专项经费奖励教职工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单位,形成全系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就业工作中来。二是系领导通过走访市场,现场调研,校友走访等方式开阔就业市场,稳定了我系岗位需求量并提高了就业质量。
九、工作成效
通过全系教职工的努力,我系XX届538名毕业生顺利离校,就业率得到99.2%,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为90.5%,在往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XX届毕业生也分大专业相继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针对XX届毕业生组织了1场中型招聘会、20场余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实习岗位,截止12月7日,我系就业率已达到73.5%。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7%,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100%,积极为专科生专升本创造条件,XX届毕业生考取专升本15人,占我系毕业生总人数的2.8%。
自评总分95分。
第五篇:理工学院就业工作情况自评报告
理工学院就业工作情况自评报告
2010年
根据学院关于开展2010届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并按照学院有关指标体系中列出的各项指标,逐项逐条对照,于11月份就我院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切实落实评估要求 首先,我院非常重视这次评估,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结合我院专业特点经认真研究,确定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把握政策方向,分析就业形势,以加大毕业生就业宣传和教育为先导,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以扩大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渠道为保障,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杠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工作规范,努力实现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新水平,跨新台阶的目标。
其次,组织力量对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自查期间,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认真的跟踪调查。
第三,通过自查自评,院上下的思想更加统一,就业工作的热忱更加高涨,就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目标更加明确。更主要的是,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找到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弥补措施,就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自评情况
(一)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我院10届毕业生共计408 人。本届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107 人(26.23%),出国、西部计划、创业、签订劳动合同的2 人。正式就业人数127人,灵活就业人数278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第二、摸清情况,分类指导;第三、动员报考专升本;第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就业的积极性;第五、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开拓新的就业市场;第六、抓住学校开拓的就业市场,进一步深入扩展;第七、宣传动员征兵入伍(具体内容见2010年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具体措施:
1、多方搜集招聘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印发招聘快报;
2、启动毕业生就业信息上网工程;
3、通过校企合作与有关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拓宽企业就业渠道;
4、面向计算机软件硬件终端市场,动员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的销售和维护工作,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5、联系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动员毕业生下基层从事教育工作;
6、面向北京及沿海等发达地区,积极开拓区外就业市场。计划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此次就业工作评估,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重要工作内容。招就处拟定考评办法并会同我院的具体情况,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各类人员与部门,掌握了解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工作情况。积极准备,认真细致的核实提交的书面材料。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特别对有专业特色的工作情况和按照工作方案制定的就业流程,我们作为重点进行核实上报。不断强化就业工作意识,视就业工作为办学生命线。坚持每学年都把就业工作列入工作要点中,坚持每学年研究部署就业工作2次以上;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
(二)不断完善工作条件,为就业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近年来,我院就业工作从无到有,工作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主要表现在队伍不断壮大,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在队伍建设上,院重视师生比例和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再加上院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是壮大了。
在经费上,我院每一年的用于学生就业经费都有适当增加,尽可能在就业渠道有新的拓展。
在硬件建设方面,学院院有固定的就业工作场所,包括招聘大厅、洽谈室、档案室和就业信息查询室(和办公室均兼用);办公设备较为齐全,目前有计算机(专职人员人均1台)、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兼用);院有功能较为完备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
(三)就业工作内容全面,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较高 首先,我院毕业生就业制度健全。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计划、有总结;每年都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交流2次以上,上下学期至少各一次。不仅如此,院还在不同时段针对不同专业有目的的进行工作研讨。
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专业设臵、招生、培养、投入等与就业挂钩。在培养模式上,我们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在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专业+辅修”、开设选修课等办法,丰富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督促学生考四六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证、办理职业资格证等措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奖惩机制。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成员联系制度。在就业工作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聘用合同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这些材料的印制、发放、审核、使用以及补发都有明确的程序规定,以确保就业工作的严肃性。一每年按时向学院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毕业生就业方案编制,并做到报送材料无差错。
二是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所有的服务实行免费,包括发放给毕业生的有关材料、送毕业生考察用人单位所需路费。
三是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几年来,学院对我院就业工作支持很大,我们对学院交办的各项任务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包括举办招聘会、上报材料、抽调人力、完成下达的工作指标等等。
(四)重视市场建设。在毕业生市场建设上,院注重从三个方面抓落实。
从2008年10月3日开始,以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时间分别进行了 次的就业招聘会和下发了招聘通知,通过举行这些活动,给学生们创造了就业平台,也使学生们了解了市场,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
我们还对与相关专业的单位、学校有招收用人单位的信息及时发布,下发通知,召开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座谈会。并与这些企事业单位签订用人合同。进行了推荐联系,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从07年起,院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新生刚进校就对他们进行就业教育。
通过就业指导教育,使同学们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找到了位臵,增加信心。
为了使就业指导课富有成效,积极组织教材,老师上课有教案。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除院内的教师上课外,我们还聘用企业老总和历届毕业生给学生上课,较好地充实师资队伍,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是为配合就业指导课教学,我院还率先在全院开展职业训练拓展课程。由06级辅导员杜鹏担任主讲,其他老师配合进行的。职业训练拓展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学生通过拓展训练,锻炼了意志,增加了集体主义的团结协作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千方百计,从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满足就业需求,比如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从网上搜集就业岗位信息、部分教职工利用个人关系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等等。这两年,我们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均超过毕业生数。
此外,招就处举办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等系列讲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招就处、院等部门积极举办各类辅导讲座,帮助毕业生提高“岗位”竞争力。
(六)、认真抓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我院根据专业特性采取措施,开展了学生就业前的教育工作。学工处加强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为抓好此项工作,从内容和形式上,让毕业生感受母校温暖。比如举办毕业晚会、毕业聚餐、领导、老师为毕业生送行等等。由于毕业生离校工作抓得得力,没有出现毕业生违纪现象,多数毕业生都能满意地离开校园,愉快地走上社会。
(七)、注意对就业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一是我们每年都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意向调查,二是对就业市场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是每年都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各专业的教师针对毕业生灵活就业比较多的特点,开展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调查时间:为2010年3月至7月。
调查对象:10届毕业生408人 抽取样本:386人。抽样率: 94.61% 满意度为:100% 通过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在思想品德、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反应较好。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思想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自学能力强,工作称职。
四是加强对就业工作进行理论研究。2010年4月22日由学院招生就业办组织进行的各地区学生就业调研工作启动。我院前往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北京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就业岗位工作的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市场,明确了方向,有了目标。
(八)工作有成效,就业质量令人满意 2010年我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44%。
从就业结构看,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性质、到农村基层、就业地区等方面,观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说明我院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社会需要就业。
从工作满意度来看,我们的就业工作对毕业生是完全免费的,在服务上,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毕业生一切,为了一切的毕业生”的态度,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只要是为了毕业生就业的事,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做。对待用人单位,我们本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尽力保持双方真诚友好,让他们相信学院,相信我们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满意的。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
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感到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学院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是就业指导的经验不足,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
三是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广,还缺乏稳定的师范生就业市场;
四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五是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列入整体工作的重要日程。六是对就业工作的投入无论是在人力、设备、经费上的投入都明显不足,专业就业人员均是兼职人员,本身就担任了日常事物的任务,对于就业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不够。就业设备缺乏,就业用的专用设备都是与院部其他工作共用;另外,各系部均没有单独的就业经费,开展就业活动能力有限。
七是就业教育尚不规范,缺乏长效性。目前,就业教育仅仅停留在日常工作的穿插进行等方面,课程设臵尚未涵盖总体就业范围。
八是就业信息没有确定主动的接受和发布的制度,缺乏就业信息网络平台。
针对自查自评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需要从八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院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区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二是通过积极拓展区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当前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除观念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供求信息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区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
三是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五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标准,不仅在观念上重视就业工作,更应该在教学和管理各方面体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六建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尤其在队伍、经费、工作内容等方面要具体化、长效化、常态化。
七要努力加强就业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努力将就业指导模式,改造为突出个人特性的就业指导模式。
八继续努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创业教育力度。继续做好实习就业基地建设。
四.就业工作自评结果
根据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指标,我们理工学院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按照各项指标内容进行了自查,自评结果为98.5分。
减分内容是:调研工作与论文减0.5分。初次就业率减0.5分,毕业生满意程度减0.5分,合计1.5分。
以上是我院2010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有不足之处,恳请各级领导批评指正,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