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素质调查(样本)
大学生就业素质调查(样本)
专业: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班级:DS08-
2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我们在家人的期待中成长至今,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毕业后将会面临更难的就业问题。怎样才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呢? 在这里我们对您在就业方面的看法进行一个调查,望请配合,此调查不对外公开,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下面的答案中打“ √ ”。(注: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谢谢!(您如实积极的填写内容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1您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
A 胸有成竹B 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
C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D 对就业形势很是担忧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最多可选择二项)
A 提高技能B 调整择业期望值C 提高职业素质
D 就业指导E 调整心态F 就业渠道G 提高自身求职技巧3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排序)
A 民营企业B 国营企业C 外资企业D 私营企业E 合资企业F自主创业
4.您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根据的学历所选择)
A 大专(——)元/月
B 本科(——)元/月
5.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三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补充:
6.面对就业难您的态度是?
A 先就业再择业B 先择业再就业C 茫然失措
D 期望就业形势好转E 准备充分
F 信心十足、应对自如G 车到山前必有路H 焦急7您觉得您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吗?
A 肯定可以B 应该可以C 不太清楚
D 也许不行E 必须进一步实践
8您毕业后您觉得您会选择到哪个城市或区域去发展?
A 北京B 上海C 广东D 福建F 沿海发达地区G 江浙一带H 回家乡发展I 暂没有考虑
9.如何看待当期望值与实际单位不相符时?
A 凑合着先干B 不理想就不委屈自己C 慢慢找
D 暂不就业E 继续求学以待发展F 其它
10.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最多可选择三项)
A 专业水平B 心理素质C 沟通能力
D 组织能力E 适应能力F 品德11您的就业方面的技能、观点和知识主要从哪里来的?
A 学校就业指导课程B 书籍C 上网
D 报纸和刊物E 培训机构F 企业实践G 朋友传授H 家人教育I 其他: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A 专业成绩B 综合能力C 学校名气D 学历E 潜力F 社会经历G 性别H 专业技能I 生源J 品德
13您觉得您要从众多同等求职者中胜出因素是?(最多选三项)
A 专业成绩B 获奖证书C 社会实践D 优秀综合素质E 良好的品德F 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语言、着装、职业素质等)G 资格证书H 其他:
14您认为在求职前必须知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多选)
A 如何写专业简历B 如何了解一个企业C 企业选人的标准是
D 企业选人的标准E 如何面试F 如何谈薪酬和福利G 专业知识H 资格证书I 如何着装
15您计划花多少钱做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A 30元以下B 30-50元C 50-80元D 80-120元E 120-150元 180元G 180-210元H 210-250元I 250-300元
J 300-500元K 钱在其次,关键看效果;
16你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答: F 150-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许大家都知道的:大学生空有理论,但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而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说道大学生就业,大多数人都会马上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但究竟大学生就业难在哪?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分人就放松了、松懈了,吃喝玩乐都是经常的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管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专业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是祈祷不挂科,更别说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改成大专毕业的原因。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术都是不过关的,用人企业、单位当然不敢要了。
第二,就是工作经验不足。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课程,也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很多学生都是阳奉阴违,找乐子,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变。据调查很多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还是有不少这种人。虽然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会提供就业培训,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这么“好心”,也没有这么的“耐心”,去为求职者花费时间和金钱,所以毫无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往会成为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幻想的充满信心。就是因为在重点大学带给他们的光环下,不能真确的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所以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从而导致有很多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最后被列入“啃老族”的尴尬行列。
第四,对自己未来很迷茫。这种人对未来就业没有方向,不知何去和从。从而就有了一帮“瞎跟风”的人。没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股,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好,我也出国;看人家公务员待遇好,好,我也去考;看着人家进外企,好,我也进;这种跟风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对于国家来说,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我觉得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需要大学生自身保持一个理智的清醒的头脑,自己适合什么,选择哪种职业有利于自身更好的发展都要有客观的认识。在选择专业,选择工作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个适合我吗?找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才能使人生潜力最大的发挥,我认为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必备素质
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大多数青年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做什么,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
(一)欲望(Desires))(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你究竟要什么?
(二)能力(Ability)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
(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Temperament)(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
(四)资产(Assets)(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临床医学院09骨伤一班黄立宇200901004041 摘要:就业的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般来说,适度的压力是有益的、健康的,作为内在驱动力,它能刺激学生去获取各种成功的机会;但当压力过大,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产生心理、身理及应对能力等问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压力管理,减轻就业压力,预防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以及应对压力能力,是我们大学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
正文: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部门定下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1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
所以简单来说,10年失业的人倒不一定很多,待业的肯定相当多。至于失业率,政府从来就没有官方公布过任何准确的数字出来。。考虑到为数众多的农民工和非法劳工的存在,中国实际失业/待业人数是相当多的。。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1、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大量的劳动者,包括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2、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3、工作主动性弱,不爱自己的职业。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二)1、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1
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3、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4、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5、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6、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首先应具备的主体能力素质是什么?这种主体能力素质我们认为是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适应能力即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1、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2、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理财能力是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的。
3、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4、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必备的能力素质。
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适应是为了创造。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毕业生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这两种主体能力素质的培养。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2010年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骗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
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大学生自身则要保持一个理智的、清醒的头脑,自己适合什么,水平如何,选择哪种职业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都要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选择专业,选择课程,考虑毕业后考研还是就业,出国还是进外企,考公务员还是当村官等等这些选择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到底适合什么,人家适合的就一定也会适合我吗,我未来的人生究竟要怎么走。找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达到人生潜力最大的发挥,我认为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