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时间:2019-05-12 12: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第一篇: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作者:朱心琪 丁亚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由于自身弱点及家庭、学校、社会多因素而承受更大的压力。调查发现,她们中的大部分学生出现自卑、自负、矛盾、从众、依赖等不良心理征兆,直接影响到成功就业。引导她们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创造良好的氛围、消除不良心理影响,需要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介入。

关键词:女高职生心理分析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35-02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1]“相对男生而言,高职女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就业中的弱势特征更为突出”。[2]我校的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包括:护理、助产、康复、医学美容、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口腔医学技术等。如果学生想进入医院工作,除了护理、助产专业有相当一些医院还需要大专生以外,康复、医学美容、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都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无论是从就业形势、学历层次,还是从专业需求来看,卫生健康服务类女生更是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就业问题。严峻的就业局面给她们就业心理产生了冲击,部分心理问题初步显现,如何预防调适心理上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就业质量。2 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就业预期、自我认识等情况。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我省三所高职院校健康服务类女生开展了就业心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90%。调查内容涉及被调对象的目标就业区域、求职意向单位、就业形势判断、求职途径选择等方面。分析发现,52.4%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就业压力,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就业困难,但也有近半数的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征兆,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2.1 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竞争后,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现象,对自己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取得成功的信心与勇气。这一心理表现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通常是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认可,专业满意度低,不敢、不愿意去参与竞争。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问到你是否认为你有就业优势时,被调查52%的人选择“无任何优势”,只有9%的人选择“较有优势”;在回答自己专业满意度的问题时,选择 “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高职女生分别为28.7%、38.2%和33.1%,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低,其代表含意是在求职竞争中她们对自己专业竞争力不认可。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她们在面试过程中有过紧张经历。通常她们会因为一两次挫折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

2.2 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特征在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中出现频率不高,但确实存在;主要表现为就业期望值高,在调查结果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单位的要求高。当被问及“你的目标就业单位是?”这个问题时,选择“国有综合医院”的占37.2%,“民营或外资医院”占23.6%,“社区医院(诊所)占16.4%,其它类型占24.8%。从中可以看出她们预期的就业单位主要公立医院,而适合她们专业的社区诊所、美容、营养咨询服务类岗位并不受欢迎。二是对就业地点要求较高。对问卷中“你希望的工作地点”回答中,选择留在省会、地市、县城、乡镇的百分比分别是40.4%、30.3%、18.5%、10.8%,大多数学生的目光还是集中在省会和地市,愿意回乡镇农村的只占一成。而事实上,现在我们国家的就业困难就难在大城市,对她们来说竞争激烈的岗位集中在公立医院或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

2.3 矛盾心理

自卑与自负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关系,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高职生面对就业压力心理非常矛盾,理想的工作岗位与现实能得到的工作岗位差距较大,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明显。既想得到较好的工作机会,又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这种矛盾心理表征之一是就业目标不明确。在回答“毕业后的打算”时,深造、就业、找不到工作就深造、其它等,占的比例分别是12.5%、71.7%、11%、5.8%,也就是说目标尚不明确的占到16.8%。矛盾心理直接表现,除了目标不明确之外还有就是对就业充满迷茫,当回答“你选择就业岗位的标准”时,24.6%的学生选择“没什么标准”。

2.4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表现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是学生不想靠个人的能力、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心仪的工作,而是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忙,托关系、走门子。关于“你将来怎么获得就业机会”这个问题,有35.6%的人选择了“父母亲戚介绍”,46.2%的人选择“学校推荐”,“到人才市场自荐”和“其它”途径只占18.2%。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主动性不足,不是想法“推销”自己,而是想依赖社会关系找到工作。

2.5 从众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规划,无论是目标岗位还是工作地点选择没有自己的标准,只是看到周围同学这样做或者听说大家都这样做了她就这样选择,把大家的标准

作为自己求职的判断依据。比如在就业地点选择中选择“省会城市”的占40.4%,在回答就业单位时选择“国有综合医院”的占37.2%。其实她们不是真的从自己需要和个人能力出发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因为周围同学有这样的选择,大家都说这国有综合医院好,所以就这样做。找到意向性单位后她们会到处问别人对这个机会的看法,如果有人说这个岗位不好,她就很可能要后悔。有一个题目是“你对所学专业就业市场了解吗”,有25.6%的同学选择了“不了解”,占1/4,这说明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不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有随大流的倾向。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主观因素

首先是年龄因素。高职生学制大部分为三年,可能二年半时就要面对就业问题,较本科毕业生要早一年至一年半面向社会,与同龄人相比她们要较早地承受就业带来的压力。当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她们主观上还没能准备好如何应对,因此产生迷茫、困惑、烦恼、焦虑、自我否定等心理。其次,性别因素。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卫生健康服务类女生,比较男生而言,女生的心理较脆弱,更容易产生自卑、依赖等心理特征。再次是专业和学历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认为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技术含量低,不如临床、影像等专业热门;她们与本科生、研究生又感觉自己学历低,所以就产生了系列不良心理特征。

3.2 学校因素

“目前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类似的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但工作任务仅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4]有的学校开设的“毕业设计课”,主要传授的是所谓的求职技巧,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大都采用大班上课,个性辅导基本不存在。有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但是主要目标不是就业心理辅导,而是防止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影响到和谐校园建设,况且心理辅导老师多是由辅导员或学生工作负责人担当。究其原因是学校沿袭了计划经济统招统分的办学模式和学校追求经济利益,重招生、轻就业。学校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明显落后于学生现实的需要,这是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家庭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很多,诸如父母期望、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社会地位与家庭社会关系等。我国家长在心理上有“凡事自己这一辈没能实现的愿望总希望在子女身上实现”的特征,对孩子寄以很高的期望,父母的期望将直接转化为子女就业预期。因此,与其说是学生自己对就业预期高不如说是父母期望值高,当期望值高于孩子现实条件的承受力时,必将产生焦虑、恐慌心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家长,对就读高等教育认识不全面,仍有“包分配”的思想,所以孩子如果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或者回乡就业就会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还有,“很多高职学生是8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加之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甚少,心理承受能

力较弱”。[4]另外,家庭社会地位和家庭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因素,家境越好的学生越易于产生依赖心理。

3.4 社会因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高职健康服务类女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特征的首要因素。首先,由于扩招,各大中城市医疗机构有更大的选人用人空间,对应聘者学历、资历的要求与高职健康服务类女生现有的条件差距较大,无疑给她们形成了心理压力。其次,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中的一些专业,如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去向是公共卫生服务行业,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能引起人们足够多的重视,人们对从事康复护理、保健咨询等职业还不够认可,社会上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岗位又纳入了政府统一管理,就是说这类学生要从事的职业既没有社会认可度,获得就业岗位也没有方便的竞争途径。再次,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凭社会关系找工作的现象,促使她们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当她们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就业境遇,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是心理障碍。心理调适与对策分析

前文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既有积极的心理特征,也有消极的心理表现,其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上的消极表现必将影响到她们的成功就业,需要多方共同协调共同努力。

4.1 自我心理调适

解决高职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最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其它因素只能提供外因支持。所谓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境的历程。择业过程中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是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一是重新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才能合理的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求职的动力。二是深入剖析自我,认可自身专业价值。目前高职院校设置健康服务类专业是为了适应当前人们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其专业价值不容置疑。所以,学生调整好就业预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是可以实现的。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服务类专业是“侍候人”的而产生自卑心理是非常不必要的。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预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5]高职女生就业过程中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岗位,比如到社区卫生院、县区或乡镇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可能更能贴近现实条件。四是加强交流,寻求帮助。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要主动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排解心理矛盾。

4.2 加强就业心理的干预

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协调统一的思想,相互配合进行解决。在家庭方面,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流,帮助疏导就业压力引起的焦虑、恐慌、迷惘的心理。家长要首先分

析就业形势,降低对孩子就业的期望值,不能因为爱面子抬高对孩子的期望。学校方面,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二是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多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延长实习时间,输送学生到不同层次的医院及医疗机构实习,增强她们对就业岗位的理解,锻炼工作能力。

4.3 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就业心理状况是社会因素造成,创造条件帮助缓解就业压力,完善制度,保护女性劳动保障权利,提高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以从外围环境上解决她们心理上的问题。首先,提高社会对健康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加强对基础卫生体系的投入,在社区、乡镇设立公益岗位,招聘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学生,让她们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卫生服务,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社区健康服务,提高居民对健康服务的认识。其次,完善制度,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在考虑选人时往往会考虑到女生由于婚姻、生育等因素尽可能地选择男生,这是不平等的表现,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的执行力度,尽可能为高职女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总之,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健康服务的认可与需求不高,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面临着复杂的就业环境,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心理特征,除了就业压力过大之外还有学生本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也需要这些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蕾.今年660万大学生将如何就业.光明日报[N].2011-02-23(5).[2] 陈玉琛.金融危机视野下高职院校女生的就业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9).[3] 黄小露.高职女生就业心理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马旭东.论大学生职业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

第二篇: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共)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与实际工作比较

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方式和就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实行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过去的“政府包办”真正走向了今天的“婚姻自主”。

但是,经济收入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上越来越重要,三资企业的吸引力已远远大于以往最吸引大学生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择业地域上出现“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毕业生择业观不正确,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从而形成“有的学生没工作做,有的工作没学生做”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这些现象反映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身上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和择业心态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分析

职业(Vocation)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高职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一生中,职业既是自己谋生的需要,又是承担社会义务的表现形式,因为人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劳动成果的交换,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在满足其他社会成员的需要。同时,职业对于人的个性发展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将直接走上基层岗位,承担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不管理想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选择职业目标时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素质优势,找到理想的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理

(一)强化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利益

受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 1

理想价值。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就业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还有部分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盲目追求享乐,长期处于失业和待业状态。

(二)缺乏应聘技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不良心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觉得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正视竞争,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不会认识和利用高职教育优势,不能发挥自身所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经历第一次小小的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

部分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盲目追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单位,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虚荣心理。还有些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工作实际,盲目攀比工资的高低和工作的待遇,不是比将来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谁的发展前途更好,而是比眼前的利益和职业岗位的高低。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应聘技巧,往往对面试准备不足,导致面试中的紧张和焦虑,思想混乱,表达语无伦次,主次不清,不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及操作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专业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基层岗位。但是,部分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认识不够,只想一毕业就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对基层工作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浪费了很多基层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三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一)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

处在从传统的“统包分配”制度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制度过渡的大学生,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特别是三年学制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敢于正面竞争,才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对普高和职高毕业生也带来了同等的压力和竞争•择业是自主的,但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谁把握机遇的能力更强。毕业生已没有了传统的“一锤定终生”的分配,在未来工作中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择业,如此等等。

(二)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等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它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举例来说,虽然目前看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不利于发挥才干,但有眼光的人士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实施,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毕业生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功利,却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三)端正自我意识,摆正择业心态,学会适时调整择业目标

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要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注意把握时代需求

和自身需要的结合点,把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精神发展需要统一起来。同时,要根据就业中实际情况,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学会适时调整小目标。不少毕业生目标定位不实际,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的优势,当然还要正视在学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敢于竞争,不怕挫折,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四)淡化性别意识,掌握应聘技巧,积极面对择业竞争

在构成未来潜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女生的职业期望和成就动机弱于男生。高职院校女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往往会要更大一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非男生不要,大大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诚然,作为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女性在职业之路上确实比男性更艰辛,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只要淡化性别意识,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充分发挥女性在细心、热情.公关等方面的优势,一定能够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同时,毕业生要熟练掌握应聘技巧,通过召开应聘技巧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来加强训练,克服“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紧张心理”等不良的心态。在每一次面试前,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应聘岗位的基本要求,并事先为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灵活多变,争取以突出的表现赢得好评,最终取得面试的成功。

(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甚为社会了解,自然会对学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学校各部门,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委员会、主动深入企业走访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大毕业生的宣传力度,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校内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做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心理是人的灵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心理教育,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在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推

动我国高职教育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高职生正确的择业心理与实际工作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有了正确的择业心理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类拔萃,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03)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阴.社会研究,2005,3郭漳陵,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曾祥宝.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大学管理心理学论文热点问题。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态,以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困扰 女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4%左右。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着鲜明的性别特征和独特的成长规律,了解她们的就业心理,引导她们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到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更为艰难。妨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而部分女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生活和现实社会的反差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希望经过几年的大学的学习之后,能够获得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过上舒适安稳的生活。她们宁愿暂时不就业也不愿意下降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对未来带着太多的“浪漫”色彩,有时还不切实际,对社会、未来的期望过高,但自身又缺乏积极主动,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在她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会产生一系列的对于走向社会的不适应,对未来感到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

2.自负与自卑的交织

由于女性普遍具有自觉、认真、细致、踏实等特点,所以女大学生在学校里备受老师、家长的呵护和宠爱。女大学生凭借自身的实力走向大学,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与男大学生竞争。比起一般女性,女大学生显得更为自负。自卑是女大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她们自己的能力或地位评价过低,对社会就业环境十分没有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女大学生的自卑主要是不自信。但有时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这种“性别歧视”的越来越严重的现象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讲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这样导致女大学生职业的获得过程难度加大,结果所获得的职业往往与她们相对较高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女大学生普遍对自己获得的职业满意度较低。为了逃避这种境地,有些女大学生就是选择了其他出路,如升学“考研”,通过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其就业竞争力,而有部分就选择在“大款”、“大腕”面前放下清高,玩起“款爷”的手

臂。

3.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

目前,我国经历着异常深刻的社会改革,这场变革触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应该说,当代女性面临更多挑战。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双重角色------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她们还承担者三重责任------做妻子、做母亲和工作人员。面对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造成现在社会上的矛盾,如在社会上的妇女的天职是当好妻子和母亲、妇女的归宿是家庭,而女强人的家庭生活往往不好等等,使得广大妇女包括女大学生陆续谈话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现代女性的角色追求,往往被动者接受,有些甚至不自觉地拥护这一观念。

4.金钱至上理念促使的实惠心理

一种时下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好老公,少花十年功”寻找富翁、款爷做就业之石或全职太太的心理,体现了女大学生对实惠的普遍价值取向。

二、产生心理困扰归因

1.社会因素

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2.学校因素

高校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3.自身因素

(1)不正确的自我定位走入心理误区。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

(2)低职业成就动机导致行为偏差。女大学生虽然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职业成就动机却较低,有些女大学生将人生幸福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将很多精力放在身材、美容、穿着打扮等外在的形象上,而忽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引发心理危机。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和相应的保护政策,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职责、义务和权力,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是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是社会各用人单位所应尽的义务,以保证女生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力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消除女大学生就业的自卑心理。学校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帮助她们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收集择业信息;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女大学生的特长和优点,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女大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从而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

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要重点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优势和不足,使得她们树立信心,初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大

二、大三的学生,可通过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培训等途径,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各种职业,初步拟定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决策。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帮助她们进一步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务实的择业观,完成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要让每位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依靠自己的个性与

3.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聪明与才智、自信与拼搏争得一席之地;使得她们在用人单位面前,用自己的气质与得体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为自己的人生争得一片试飞的天地。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

(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尽管女大学生在体质、心理上有许多不足,但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表现、归因及对策》,潘帆、王婷作。

2、《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心理分析及对策》

3、《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贺旭、陆琼作。

09英语(国际贸易实务)1班

李键强

第四篇:高职生顶岗实习心理分析与辅导

高职生顶岗实习心理分析与辅导 丁 薇(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是我国各类高职院校普遍实施的一种“2+1”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即学生用两年时间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用一年时间到企业顶岗。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以后走人社会做好铺垫和桥梁作用。

顶岗实习不同于学校的实训,也不同于到工厂的参观和见习。在企业里,学生作为企业员工,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和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学生在面对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时,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压力。因此,顶岗实习成了学生害怕面对而又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分析高职生在顶岗实习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心理调适的方法,对高职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状态分析

(一)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高职生在落实顶岗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学生对异地生活环景担忧或对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焦虑。高职生若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时就会遭受挫折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有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少有接触的,他们认为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踏出这块净土,失去了它的荫护,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所谓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高职生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二)自卑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一方面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的工作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聘。另一方面由于刚刚进入企业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前途和未来,致使一些学生不能坚持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频繁的调换工作单位,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抑郁心理

由于顶岗实习大部分在异地,部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南方的学生到北方或北方的学生到南方,气候的不适应是产生抑郁的一个原因。个别学生有严重的恋家思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做事不加思考比较冲动,他们容易放弃工作岗位,这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不好的影响。此外,由于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作息时间截然不同,劳动强度也比较大,个别学生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无法满足实习要求,他们会违反纪律,甚至选择擅自离岗。

(四)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

很多高职生在选择顶岗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条件,不深入了解单位发展情况,而是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表现为攀比工作地域或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即使在同一企业的学生,由于岗位的分配不同、工作条件不同、待遇不同等等,有的学生也会觉得不平衡,甚至产生失落感无法接受。由于此心理的作用,造成高职生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五)消极依赖的心理

尽管高职生接受了两年的大学教育,他们的一些行为、言谈都表现出要求个性独立,不愿为父母所左右,诸如谈恋爱、交友等。但许多高职生在选择顶岗单位时仍十分依赖于自己亲人、朋友、尤其是父母亲。这些人既不愿意去学校推荐的单位,又不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坐等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

(六)从众心理

顶岗实习是学生第一次踏入社会,会受到社会上随大流或跟着感觉走的思想的误导,不 1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爱好,盲目作出与自己感知和判断不相符合的决定,影响了个人的行为、情绪,最终导致对顶岗工作的厌倦,对职场的失望,从而影响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二、高职生心理辅导对顶岗实习的意义

健康是人获得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它不仅关系现在,更关系到将来。高职生在顶岗实习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是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责任心不强,自制力比较差;三是心理素质差;四是和社会接触少人际关系通常较差,不懂得谦让和容忍。顶岗实习是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学生因为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压力过大之后如果无法及时的缓解,在实习中发生心理疾病或身体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实习的预期效果。因此,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及时调整学生心态,从容、冷静地面现实,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不做逃兵,在顶岗实习中就能有更坚韧的决心去投入工作,在恰当的沟通中学会认识和适应社会,找到自身的不足,坦然面对其中的困难,而且可以顺利完成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心理辅导机制及方式方法

(一)顶岗前的心理预防机制

1、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大学阶段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加深并拓宽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学常识。还应通过现实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真实的社会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的,相反,更能让他们在了解中引以为戒或者做好防范,从而使学生在拥有强健的体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坚韧的毅力和能经风吹雨打的心理承受能力。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面临更多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职高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更是薄弱环节。因此,在校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交往问题。要及时引导职高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3、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加强职业生涯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顶峰的。让学生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顶岗期间的心理干预机制

1、建立网络心理辅导室,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和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目前全国的各类学校都设置了心理辅导室,方便心理老师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还可以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做针对性的讲座。这种方法由于具有隐蔽性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确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将顶岗实习学生分配给各个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指导老师负责十几个学生,所以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处理各类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与企业保持联系,定期派老师下企业工作。学校要注意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思想动态。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学生,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关系。与企业协调保障学生的正常权益,做好桥梁的作用。

4、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比较了解,学生和班主任也比较熟悉和亲切,很多学生愿意和班主任沟通,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经常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总之,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对高职生来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是正常的。只要能正确对待,有效地调试和引导,就能在职场中不被击倒。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拥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是保障学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的保障之一。同时,将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会让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对于顶岗实习的管理和顺利进行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电话:***;信箱:***@163.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9期,http://)

第五篇: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二)自我层面

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主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法有:

1、自我分析法

人要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理性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能保持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随时找出并修正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首先要理性地分析原因,是自己专业、能力、个性不适合该种工作?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欠妥?抑或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该种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按受现实,降低期望值。

2、自我激励法

当信心不足,出然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方法有二: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里重复地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一定会成功”、“我在微笑”、“我很强壮”、“我浑身是劲”、“我斗志昂扬”等等。二是大胆实践,有的同学还没面试就担心自己过不了关,说话吞吞吐吐、细声细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大胆实践,主动出击,用行动来激励自己。如主动地、声音洪亮地与面试官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理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不用闪烁其词、遮遮掩掩。

3、自我放松法

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方法,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肌肉放松法,基本方法是先局部后全部紧张躯干肌肉群,适时保持紧张,然后放松,主要是体验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如:默数1、2、3、4、5,用力握紧拳头,坚持10秒,然后彻底放松双手,体验放松的感觉。二是意念放松法,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处有一股气从腹部升到胸部,再升到头部;呼气时,想象这股气从头顶向后顺脖子、脊梁直回到丹田,反复几次,能达到消除紧张的效果。

4、自我转化法

不良的情绪不易控制,它不是人为意志可以转移的。有些时候,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当中去。如转移到自已的爱好兴趣上等。

5、自我慰藉法

实质上,就是自我辩解。当择业遇上挫折时,在已尽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结果时,可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让自己坦然接受现实,以求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6、自我适度宣泄法

目的是要排解不良情绪,常见方法有:一是倾诉,如向老师或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忧愁。或用写日记的办法来倾诉不快;二是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缓;三是剧烈运动,如打球、长跑、爬山等。当然,宣泄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无破坏性。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学院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的同时,还会取得大量的专业技能证书。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用人大多是择才而用,许多企业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培训员工。所以,高职学生如果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拥有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立足找到了一块坚实稳固的基石。软件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力,它的实质与广义定义中的非智力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它主要表现在与招聘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软件资本表面上反映了个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实质上则反映了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自我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挖掘培养的潜力。毕业生在硬件资本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前提下,软件资本则成为是否被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广义与狭义竞争力之间,硬件资本和软件资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短板”,都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降低甚至失去“战斗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毕业生,在明确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组成的基础上,还应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当中的优势方面,通过教育改革、就业指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弥补竞争力中的缺欠,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培养或成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

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3)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低于高校学生,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要求不高,造成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无法提供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证书等级明显低于高校本科毕业生,使得该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然而这种劣势并不是不可挽回,高职高专毕业生初出茅庐,一到工作岗位后会有不适应。同样,在与企业其他人员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比较强,肯吃苦,肯上进。沟通应变能力属于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在与标杆的对比中不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前,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等。

2、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扩大交往的范围,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基于当前形势,我们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当求职择业不能一步到位时,就要及时调整对工作的要求,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下载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与原因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要求上,女大学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苛刻得多,找......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观察 (二)女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女大学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但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却相对......

    女大学生就业难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 新闻: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9日表示,就业是民主之本,我国非常重视女大学......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结业论文 题目: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摘要】 当今时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说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再根据这些原......

    女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范文]

    浅谈对公共政策的认识 ——以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例 公共政策案例:2011年8月5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村女大学生是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农村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