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人买履译文
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走了。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找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第二篇:买椟还珠_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精选)
1.自相矛盾 译文: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这个人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
2.郑人买履: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3.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4.画蛇添足: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多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的蛇最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
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于是,就喝那壶酒。
那个画蛇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第三篇: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滥竽充数、二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拔苗助长》 道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三年级上册
《闻鸡起舞》 主人公:祖逖、刘琨 道理: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刻舟求剑》 道理: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事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三年级下册
《画龙点睛》 主人公:张僧繇 道理:比喻做文章、讲话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点明要点,精辟、生动、有力。
《惊弓之鸟》 主人公:更羸 道理: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买椟还珠》 道理: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南辕北辙》 道理:目标和行动相反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亡羊补牢》 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四年级上册
《胸有成竹》 主人公:文与可 道理: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和充分的把握。《手不释卷》 主人公:吕蒙 道理: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五年级上册
《大公无私》 主人公:祁黄羊、晋平公 道理: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水滴石穿》 主人公:张乖崖 道理: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五年级下册
《入木三分》 主人公:王羲之 道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程门立雪》 主人公:杨时 道理: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六年级上册
《竭泽而渔》
主人公:晋文公 狐偃 道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响遏行云》 主人公:薛谭秦青 道理:声音高昂,已致阻挡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于形容声音嘹亮。
年级所在位置题目二
13、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语文园地三买椟还珠趣味语文看图说成语
18、盘古开天地(下册)语文园地二闻鸡起舞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10、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语文园地七刻舟求剑31女娲补天32夸父逐日语文园地八画龙点睛四语文园地二胸有成竹语文园地六杏林春满(下册)语文园地五手不释卷、鹏程万里
27、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五语文园地四水滴石穿语文园地八大公无私(下册)语文园地四程门立雪语文园地七入木三分六寓言两则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选读课文狐假虎威、伯牙碎琴
一箭双雕
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北周的国王为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一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连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雕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了。众人见了惊佩不已。一朝一夕
释义: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
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一毛不拔
出处:《孟子•尽心上》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一鼓作气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鼓”,敲战鼓;“作”振作。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意思。百折不挠
解释: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百川归海
出处《淮南子•氾论讯》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 归。百尺竿头
解释:不满足于已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步穿杨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第四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这种文学样式,学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初步掌握“履”、“度”、“及”、“遂”、“宁”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及“之”、“其”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3.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哪些呢?(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那么,寓言有着怎样特点呢?(寓言的含义: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的表达跟我们以前所学的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一篇文言文,就是古代人说的原话写的文章。文言文的文字比较简洁凝练,理解的难度较高。需要大家穿越到古代去跟古代文人对话。大家害怕了吗?不要怕,我告诉大家一个自主学习的诀窍:读。读准,读顺,读懂,读透。接下来我们就用“四读法”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
2.哪位同学告诉我,“履”是什么意思?(鞋子),那么“郑人买履”的意思就是——郑国人买鞋子。不难理解吧。
3.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老师补充。)好,先认识一下它的作者—— 关于韩非,谁来介绍一下? “子”是什么意思?
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句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字音:履(lǚ)自度其足(duó)宁信度(nìnɡ)(dù)遂(suì).....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 遂/不得履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其它同学纠正其不正确的停顿。有争议时,教师予以点拨、范读。
3.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1.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来说出课文的意思。大家可以先在我们所分的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有疑难的文言词语,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再由组长先记下来,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提出疑难问题。最后各组再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课文的意思。
2.前七组说出每句话的意思,后两组说出全文的意思。四、三读课文,读懂寓意
哦,原来这则寓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再来问问:
1.那个郑国人究竟为什么没有能买到鞋子?他犯了什么错误?你认为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他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他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僵化,不知随机应变。郑人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板书)2.这个郑人的遭遇让你明白什么道理?
明确: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能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情况。3.同学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吗? 学生:削足适履 师补充:卜妻为裤 链接: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译文:
郑县人卜先生,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在这个裤子做什么样的啊?”丈夫说:“像我原来那样的。”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弄坏像他的旧裤子一样了。
思考:卜妻错在哪里?她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卜子是说旧裤的样式,可没说做条破裤穿。结果愚蠢的(听话的准确)妻子,就费力把新布做旧真的又做了条故(旧)裤!既费了工,又费了力,“丈夫”还不满意。
卜妻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领会丈夫吩咐的意思,而是死搬教条,食古不化,是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
形容刻板保守,不知变通和心脑僵化呆板的人。
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用灵活对策的人。五、四读课文,读出韵味
1.在生活当中我们可千万不能向郑人学习。现在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这次注意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
2.指名学生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评价对人物的语气的把握和心理的揣摩。4.同学们能试着背诵吗?
六、老师寄语
生活就像一盒多味的巧克力,有原味,有干果味,有酒心味„„你永远不知道你将得到哪种口味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未知,才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应对生活固然需要个人的能力,但是古代先贤留下的灿烂智慧,更是我们打开生活之门的金钥匙。老师希望大家拿着这把钥匙,让美好而崭新的天地在我们面前洞开!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各小组练习排演《郑人买履》的情景剧,下节语文课进行表演。2.尝试改写这则寓言故事,题目为“郑人又买履”。
板书: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固执 迂腐
寓意:迷信教条 不顾实际
补充内容
一、重点字词
(履:鞋子; 操:拿,带; 及:到,等到; 遂:终于 宁:宁可; 无:不; 以:用
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A、度 自度(duó)其足:量长短。
吾忘持度(dù):量好的尺码。
B、之 而忘操之:代词,译为“他”“他们”“它”“这” 或自称等。(这里指量好的尺码)至之市:到,往,去。
A、及 古义:等到。如:及反(等到他返回)
今义:达到。如:及格,达到合格。
B、度 古义:忖度;计算;测量。如:先自度(duó)其足。
今义:度过。)
二、相关事例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1)蛈日(2)蹄如累麴(3)”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4)其父曰:“得(5)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6)御(7)也。” 注释 :
1.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2.蛈日:眼睛鼓起,也有人认为是“跌目”。3.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4.谓:告诉,对....说。5.得:找到,得到。6.堪 :能够,可以。7.御 :驾驭,控制。
译文 :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认马。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第五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度”的读音,理解一词多义。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的道理。5.体味古文的精妙。教学重点:
1.古文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2.理解古文的精妙。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 教学过程:
(一)、猜寓言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一个个蕴含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到今天依旧光芒四射。相信同学们课下也积累了很多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图猜寓言”。看谁积累的最多,反应最快。(要求:不仅要说出寓言故事名称,最好说出语言反映的道理)猜寓言故事,老师引导寓意。概括寓言的特点。(板书:寓言
道理)
(二)、初读文章
1、师范读《郑人买履》。要求:听清字音,听准停顿。
2、要求学生结合注音自由读。
3、指名读,指导朗读。
(三)、三个“度”字巧理解,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带“度”字的句子,指名读。
2、解释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理解三个“度”字。
3、指名读三句话。
4、齐读全文。
5、概括故事大意。
(四)、大话“郑人”形象。
1、师:郑人辛辛苦苦量的尺码。到了集市发现没带来。他的心情如何? 生:着急、后悔、懊悔、失望。师:古文中哪句话体现了这种心情? 生:吾忘持度!师:开火车读。
2、创设情境:
假如是你,此时怎么办?郑人呢?
围观的路人听说了此事,怎么劝郑人?(何不试之以足?)感悟着急的心情。
郑人回答:“宁信度,无自信也” 分角色指名读,指导朗读。同桌互读。指名两组互读
此时此刻,听到郑人的话语,你想对他说?
3、揭示寓意:
办事不要死板,墨守成规,要学会灵活变通。
4、总结古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特点,体味古文的精妙。齐读古文。
5、联系学生实际谈寓意。
(五)、拓展阅读
1、在古代还有一个像郑人一样不知灵活变通的人,想认识他吗?走进《截竿进城》。要求:自由读,读熟练,读通顺。
2、指名读,概括故事大意,演示进城。
3、概括寓意。
(六)、推荐阅读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智子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