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2:4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苏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7个,人数1.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数不是很多,但民族成分却不少,随着苏州经济的突飞发展和改革开放度的提升,近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苏州,来苏和留苏的少数民族同胞也日趋增多,城市民族工也wenmi.net随之显得更加复杂多样,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新形式下我市的民族工作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在长期的民族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作要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重心下移,工作要靠前,要建立最前沿的工作平台。这是我们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的理论根据。近两年,我们根据苏州的特点,把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立足点投放到社区,努力实践和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进社区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城区民族工作进社区工作扎实有效、健康有序的开展,首先我们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入手,先后拜访了各城区民宗局长和有关领导,在领导层面统一认识之后,动员各区、街道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专项工作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上下统一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工作进社区,并不是搞“标新立异”的花架子、走过场,而是民族工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举措,是民族工作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是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新特点、新要求的需要。从而把民族工作进社区纳入了各级领导视线和计划,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各城区民宗局在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后都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形式,对所辖区的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了宣传动员,使他们普遍认识到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民族工作进社区是能更好发挥的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反映城区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能把党和政府的有关精神及时向他们宣传和教育。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不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带动整个社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迎的了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地推进各项民族工作进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社区民族工作的两大原则:一是综合利用资源原则:城市社区不单单是地域上的概念,更是社会生活的组织和单元,是社会各项资源的一个小的聚集地,民族工作进社区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使社区的可利用资源发挥出来,做到资源共享。二是以点带面原则:各城区民宗局在各街道社区全面动员部署的基础上,重视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选择进度快、起点高的社区作为样板,以点带面,推动本辖区这项工作的开展。例如沧浪区府前街道道前社区少数民族咨询服务站走在全区的前列,沧浪区民宗局就在府前街道召开现场交流会,召集全区各街道、社区领导和有关干部学习取经。平江区民宗局也选择了平江路街道少数民族咨询服务站作为典型,在全区各街道推广。根据两大原则,我们逐步、全面的推进了各项工作进社区的活动:

1、织网络进社区 —社区民族工作要做细、做实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组织网络。苏州市区各街道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领导的,有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组成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领导班子,建立了民族工作网络。如府前街道社区少数民族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实施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部门及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作为组员分工负责,具体承担各自分管的民族工作。他们还将街道辖区的社区分成南片、北片,设立了片联络员和片长,并分别以片为单位开展活动,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少数民族社区工作网络。平江路街道除建立有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干部和有关部门、居委会负责人为组员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外,还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由辖区有关单位领导任副组长、辖区单位有关人员、社区有关人员为组员的平江路街道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争取和依靠辖区内单位对社区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制度建设进社区—建立健全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是社区民族工作良性运转的保障。各街道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人数虽不多,但民族成份多、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相对困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社区民族工作制度,确保民族工作的开展。府前街道把街道社区民族工作联络片每年召开两次联络片组长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以及做好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节庆四访(中秋、元宵、七

一、国庆)、召开座谈会和茶话会等工作形式作为制度确定下来,同时还分别制定了街道社区少数民族关心访问制度、联谊交友制度、学习联系制度等相应的工作制度,做到了社区开展民族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再如平江路街道在联谊交友制度上规定了五个层次,一是街道党政领导与少数民族重点人士结对交友联谊;二是分管副书记、~干部与少数民族联谊会分会班子成员联谊交友;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结合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民族工作与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加强联谊;四是少数民族联谊会分会中的社区联络员与本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联络联谊;五是广大少数民族居民群众之间通过平时的活动加强联谊。此外,各街道社区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所有少数民族居民经济、生活情况作了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将这些基本情况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资料;并且还建立了一整套会议记录、来访记录、工作记录等台账资料,做到查询有资料、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街道社区正将社区民族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3、宣传教育进社区—以《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为主要政策法规依据,以多样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宣传带进社区的每户家庭,以宣传教育促团结进步。在开展社区民族工作中,我们要求各街道社区始终把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社区不仅对居民

开展《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干部群众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通过电教室、宣传栏、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举办参观、学习、联谊等活动形式,对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形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我市府前街道有一位七旬老人邓飞(壮族),在社区组织十六大精神的系列学习后,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60天时间,用小楷毛笔工整抄写了十六大报告,以长卷书法让社区居民观赏。佳安社区回族老人李振民中风瘫痪,十三个年头未曾出门,街道社区为他解决一辆残疾人轮椅车,帮助他游览苏州新面貌,使他深切体会改革开放后苏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党的英明伟大。平江路街道结合“两个率先”的教育,在中秋、国庆期间,组织社区少数民族同胞环古城运河水上游,使他们看到苏州现代化建设的喜人面貌,增强了对苏州的深厚感情和改革开放建设家园的信心。

4、扶贫开发进社区—发挥社区各种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到社会的最基层。街道社区直接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并承担社会扶贫各项基础工作,在城市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中,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社区协助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不仅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情况和信息,而且还帮助各有关部门确定了扶持帮困的工作对象。生活有着实际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街道社区掌握情况后,及时联系,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帮困等方式,切实为少数民族家庭排忧解难送温暖。去年苏州市出台并实施了对少数民族低保户的生活补助金在本地低保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20%的优惠政策。在政策出台后各街道社区便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家庭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凡符合政策条件的均登记造册,呈报民政部门,使少数民族贫困户家庭及时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的经济实惠。目前我市少数民族贫困户收入水平均超过省民委少数民族贫困户标准线,全部脱贫。

5、便民服务进社区—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少数民族提供服务不仅是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的宗旨。依托社区的有利资源,本着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宗旨,我们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将便民、利民的服务带进了社区。我市各街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相继设立了街道社区少数民族咨询服务站,并以此为主阵地,争取和依托辖区有关单位、私营企业、个体经营等,发挥其专长,明确服务内容,建立了包括文化、娱乐、医疗、生活等项目的社区服务网点,为社区少数民族提供优惠、便利的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不少街道在建立少数民族社区服务网点时,首先向社区少数民族各界人士发放双向服务意向调查表,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然后通wenmi.net过协商、筛选,确定三优服务项目,使社区服务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街道社区依托相继建立的少数民族社区生活服务网点,为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群众免费或优惠提供优质、便利的各类服务。例如府前街道充分发掘社区资源,与辖区内的有关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签订了服务协议,商定了对少数民族群众免费和优惠的服务项目,包括医疗卫生、建筑装修、家电维修、缝纫修补、各类咨询、家政服务等内容。还充分利用本辖区内服务项目的优势,确定了“好人家家庭装饰公司”、“红太阳搬家服务部”、“侬侬美发专业商店”等一批服务点,并为少数民族居民专门制作发放了“社区灵通服务卡”,使之享受到优质、优惠的服务。平江路街道一方面把确定的服务点和服务项目印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少数民族居民,另一方面还制作发放了“平江区街道少数民族三优服务卡”,使他们能持卡享受优质、优惠服务,得到少数民族居民的一致称赞。据统计,这个街道发放三优服务卡61张,已提供各项优惠优待服务200余人次。

三、实践中探索、摸索中前进是做好下一步社区民族工作的思路在近两年的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中,我们已逐渐探索出一些工作思路:工作目逐步明确,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各项工作进社区正常开展,少数民族同胞与社区居民的感情加深,信息沟通逐渐加强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深知,社区民族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细化、去深挖、去探索、去创新。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尝试通过以下的途径进一步推进社区民族工作:

1、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将社区民族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为使我市社区民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局已制定并下发了《苏州市社区民族工作简则》(试行)、《关于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活动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基层开展社区民族工作,不断从实践中探索新路子。

2、召开社区民族工作经验交流会。为总结和推广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我局打算今年上半年召开一次民族工作进社区经验交流会,在“重在建设、创在特色、力在务实、贵在坚持”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新的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探索新的机制,使我市社区民族工作有所拓展、有所发展。

3、是召开社区民族工作研讨会。为了进一步拓展社区民族工作新领域,探索社区民族工作新路子,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依法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双向服务”、“真心实意为少数民族服务”、“外来少数民族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社区民族工作机制”等专题进行研讨,发挥以点带面,推进社区民族工作的作用。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使我市社区民族工作朝着普及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努力开创苏州社区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苏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7个,人数1.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数不是很多,但民族成分却不少,随着苏州经济的突飞发展和改革开放度的提升,近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苏州,来苏和留苏的少数民族同胞也日趋增多,城市民族工也随之显得更加复杂多样,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新形式下我市的民族工作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在长期的民族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作要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重心下移,工作要靠前,要建立最前沿的工作平台。这是我们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的理论根据。

近两年,我们根据苏州的特点,把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立足点投放到社区,努力实践和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进社区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城区民族工作进社区工作扎实有效、健康有序的开展,首先我们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入手,先后拜访了各城区民宗局长和有关领导,在领导层面统一认识之后,动员各区、街道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专项工作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上下统一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工作进社区,并不是搞“标新立异”的花架子、走过场,而是民族工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改革举措,是民族工作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是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新特点、新要求的需要。从而把民族工作进社区纳入了各级领导视线和计划,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各城区民宗局在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后都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形式,对所辖区的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了宣传动员,使他们普遍认识到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民族工作进社区是能更好发挥的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反映城区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能把党和政府的有关精神及时向他们宣传和教育。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不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带动整个社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迎的了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地推进各项民族工作进社区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社区民族工作的两大原则:一是综合利用资源原则:城市社区不单单是地域上的概念,更是社会生活的组织和单元,是社会各项资源的一个小的聚集地,民族工作进社区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使社区的可利用资源发挥出来,做到资源共享。二是以点带面原则:各城区民宗局在各街道社区全面动员部署的基础上,重视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选择进度快、起点高的社区作为样板,以点带面,推动本辖区这项工作的开展。例如沧浪区府前街道道前社区少数民族咨询服务站走在全区的前列,沧浪区民宗局就在府前街道召开现场交流会,召集全区各街道、社区领导和有关干部学习取经。平江区民宗局也选择了平江路街道少数民族咨询服务站作为典型,在全区各街道推广。根据两大原则,我们逐步、全面的推进了各项工作进社区的活动:

1、织网络进社区 —社区民族工作要做细、做实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组织网络。苏州市区各街道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领导的,有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组成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领导班子,建立了民族工作网络。如府前街道社区少数民族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实施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部门及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作为组员分工负责,具体承担各自分管的民族工作。他们还将街道辖区的社区分成南片、北片,设立了片联络员和片长,并分别以片为单位开展活动,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少数民族社区工作网络。平江路街道除建立有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统战干部和有关部门、居委会负责人为组员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外,还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由辖区有关单位领导任副组长、辖区单位有关人员、社区有关人员为组员的平江路街道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争取和依靠辖区内单位对社区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制度建设进社区—建立健全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是社区民族工作良性运转的保障。各街道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人数虽不多,但民族成份多、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相对困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社区民族工作制度,确保民族工作的开展。府前街道把街道社区民族工作联络片每年召开两次联络片组长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以及做好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节庆四访(中秋、元宵、七

一、国庆)、召开座谈会和茶话会等工作形式作为制度确定下来,同时还分别制定了街道社区少数民族关心访问制度、联谊交友制度、学习联系制度等相应的工作制度,做到了社区开展民族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再如平江路街道在联谊交友制度上规定了五个层次,一是街道党政领导与少数民族重点人士结对交友联谊;二是分管副书记、统战干部与少数民族联谊会分会班子成员联谊交友;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结合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民族工作与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加强联谊;四是少数民族联谊会分会中的社区联络员与本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联络联谊;五是广大少数民族居民群众之间通过平时的活动加强联谊。此外,各街道社区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所有少数民族居民经济、生活情况作了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将这些基本情况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资料;并且还建立了一整套会议记录、来访记录、工作记录等台账资料,做到查询有资料、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街道社区正将社区民族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3、宣传教育进社区—以《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为主要政策法规依据,以多样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宣传带进社区的每户家庭,以宣传教育促团结进步。在开展社区民族工作中,我们要求各街道社区始终把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社区不仅对居民开展《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干部群众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通过电教室、宣传栏、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举办参观、学习、联谊等活动形式,对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群众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形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我市府前街道有一位七旬老人邓飞(壮族),在社区组织十六大精神的系列学习后,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60天时间,用小楷毛笔工整抄写了十六大报告,以长卷书法让社区居民观赏。佳安社区回族老人李振民中风瘫痪,十三个年头未曾出门,街道社区为他解决一辆残疾人轮椅车,帮助他游览苏州新面貌,使他深切体会改革开放后苏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党的英明伟大。平江路街道结合“两个率先”的教育,在中秋、国庆期间,组织社区少数民族同胞环古城运河水上游,使他们看到苏州现代化建设的喜人面貌,增强了对苏州的深厚感情和改革开放建设家园的信心。

4、扶贫开发进社区—发挥社区各种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到社会的最基层。街道社区直接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并承担社会扶贫各项基础工作,在城市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中,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社区协助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不仅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情况和信息,而且还帮助各有关部门确定了扶持帮困的工作对象。生活有着实际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街道社区掌握情况后,及时联系,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帮困等方式,切实为少数民族家庭排忧解难送温暖。去年苏州市出台并实施了对少数民族低保户的生活补助金在本地低保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20%的优惠政策。在政策出台后各街道社区便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家庭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凡符合政策条件的均登记造册,呈报民政部门,使少数民族贫困户家庭及时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的经济实惠。目前我市少数民族贫困户收入水平均超过省民委少数民族贫困户标准线,全部脱贫。

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使我市社区民族工作朝着普及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努力开创苏州社区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民族工作进社区实施方案

民族工作进社区实施方案

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拓展民族工作新领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主旋律,结合省民委《关于印发<辽宁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模范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努力实现社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树立民族工作新形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民族工作社会化”工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夯实基础、引向深入。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把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变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组织领导

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党工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等担任。

四、方法步骤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按照办事处《实施方案》要求,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做好创建活动启动的前期工作

(二)确定试点单位阶段:2008年12月

一是在全面推进创建活动中,要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标准,找那些能够突出民族工作亮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单位。

(三)具体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

具体实施阶段是创建活动关键阶段,我们将举社区民族工作系统之力组织实际好本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是在确定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二是能过创建活动,努力构建民族工作网络;三是组织现场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创建活动工作做实、做牢;四是根据市里统部署做好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的检查、评比和推荐工作。

五、保障措施

1、结合工作实际,具体工作有人干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将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的重要日程,充分发挥创建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创建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认真抓紧、抓好,确保创建活动的健康有序地进行。

2、社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依照本方案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标准,制定本单位开展创建活动方案或办法,各地的创建活动方案要有切实可操作性。

第四篇: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东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党在新的时期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时期的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因此,我区政法工作要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就必须从社区

着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添工作措施,延伸政法工作职能,全力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全面深化了政法、综治工作,为社会和谐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我们围绕政法工作如何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提供了现实依据。就我区目前实际来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重,要求发展环境更加和谐。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双创”的成功,需要创新性地开展政法综治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拆迁补偿、特殊困难群众利益保护问题、环境污染与环保搬迁问题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三是治安形势严峻,平安创建任务艰巨。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政法部门执法办案和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东区每年的刑事立案发案一直徘徊在2100件左右,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其中“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占发案总数八成以上;2005年,发生在东区辖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39起,占全市的60。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流动人员犯罪率比较高,外来“三无”闲散人员滋事扰民、违法犯罪、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在短时间内无法根除。四是建设法制型稳定社会任重道远。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改制、劳动关系、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的数量持续增加,疑难案件和群体纠纷增多,法律手段已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以上问题在社区都会得到集中体现。政法工作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社会安康,社区是政法工作拓宽内涵和外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和谐社区着手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重心下沉、防线前移的目标,我们将工作精力、工作思路、工作经费、奖惩考核等向基层社区倾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基层工作的优惠措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法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问题,在全市率先推行政法工作进社区的创新举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探索扩大政法工作领域的有效途径,以警务进社区为龙头,推进法官、检察官进社区,实现了政法工作专业性和社区工作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了服务和谐社会的实效。

二、深化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

当前,社区居民对法制宣传的需求有四个明显的变化:第一,从被动地学习法律条文向主动寻求维权途径、了解诉讼成本、掌握诉讼时效方面转变;第二,从单向灌输向居民主动要求参与、双向式、互动式学法转变;第三,从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向声像制品、电子图书、数字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等新型媒体转变:第四,从单纯学习法律知识向注重感受法制氛围,享受法治文化和环境等多层次、综合性的需求转变。鉴于实际,我们坚持以满足居民法律需求、提高居民道德法律素质、引导居民通过法律理性方式解决纠纷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构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平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一是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普法长效工作机制。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说来,在社区范围内,社区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社区组织开展普法最为直接、最为得力。因此,政法工作走进社区,政法干警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具体落实的普法运作机制,既能形成合力,增强实力,又能多种渠道筹措普法资金,从组织和物质上保证社区普法的持续开展。

二是走进社区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普法工作平台。政法干警进社区后,积极协助社区整合宣传资源,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俱乐部”、“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广场”等为阵地,以“法制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为载体,依托社区宽带网、闭路电视和有线广播系统等公众设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网络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平台。

三是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普法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而社区中又

不乏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当前最需要的是把这些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社区普法贡献力量。政法干警进社区后,充分发挥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整合法律人力资源,在法律援助人员、司法助理员的带动下,充分利用社区律师、公证员、政法机关离退休人员、大专院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婚姻、咨询、家政服务等社区中介组织法律宣传人才和资源,形成了法制宣

传的巨大合力。

四是走进社区创新社区法制宣教机制。政法干警进社区后,不断拓宽思路,探索规律,开拓创新,注重服务,普法与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社区硬件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综合执法服务相结合,通过组织法制文艺汇演、开设校外法制课堂、以案说法等形势,不断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实效。如2005年上半年,区政法委、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公、检、法、司、国土、农水、信访等部门在银江镇召开4次法制宣传、咨询、教育暨公开处理大会,参会接受教育的社区居民和村民达1000余人次。

三,深化社区治安防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社区“三官”的推动和支持下,重点抓好社区警务室建设和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打牢基层治安防控基础,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区“两抢一盗”案件发案与2004年同比下降12.1,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4.9,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是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把社区警务作为政法工作社区化的最重要工作来予以重视和落实,多次对社区警务建设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社区警务办公用房和基本办公设施,区公安分局负责警务室标识、标牌的制作、社区民警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等制度的制定,于2005年在辖区所有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共有110名民警常驻社区。社区警务室以社区民警为主,社区、社区对口法官、检察官积极参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荐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协调配合。二是广泛调查,精心研究,根据每个社区实际,制定出各社区的治安防控方案。三是大力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各社区均组建了一支不少于10人的义务治保巡逻队,部分社区还有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和文明劝导队。四是强化社区治安基础工作。建立治安刑事案件登记簿、安全检查登记簿、外来人口和出租户登记表、重点人员登记表等台帐,掌握社区治安的基本情况。五是狠抓社区治安防范宣传。通过入户调查、散发宣传单、召开坝坝会等形式,加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发动群众为社区治安出谋划策,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六是抓好服务群众工作。向社区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加强邻里纠纷调解和社区稳定工作,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搞好低保、困难群众的扶助和社区待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

二是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深入扎实。以社区综治组织领导机构为平台,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民警一般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社区对口法官、检察官、辖区有关单位为成员,共同推动群防群治工作,建立起了专群结合、点面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各社区在社区政法干警的协调支持或社区民警的亲自带领下,组织民兵应急分队、企业保安、专职巡逻队、党员义务巡逻队、护厂护校队员、护楼守院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在家属区、工作区、企事业单位周边开展日常巡逻,在重点时段和地段开展昼夜巡逻,切实加强了社区治安防控。同时,在社区开展了安全感测评、社情民意调查、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充分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楼栋、安全文明小区等创建工作,大张旗鼓地在社区表彰辖区的各类见义勇为行为,全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强化对重点人员的治理、防控。社区成立了社区政法干警参加的重点人员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登记卡和跟踪教育卡,通过签定责任书、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教育,制定重点矫正帮教措施,确保重点人得到有效监控;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引导重点人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家庭观念;针对重点人员在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街道、乡(镇)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解决,稳定他们的情绪;组织社区干部、社区政法干警与社区重点人员结成“一帮一”对子,对名社区服刑人员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及时了解跟踪,做到“发现困难及时帮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两劳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仅为4。积极落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各项工作措施,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采取一切行之有效地合法手段,大力开展教育和劝返外来“三无”闲散人员,切实减少了治安隐患。

四是深化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增强维护稳定实效

政法工作进社区后,特别注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社区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努力打造和谐社区。

1、加强对调解组织的培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工作水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既是政法干警的法定职责,也是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责任。通过业务培训、个案宣传、政法干警与社区结对子、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网络等方式,对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政法干警在实践中建立了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研讨会、培训班和观摩庭审等形式加强社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和交流,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在的工作思路中,政法部门始终将宣传法律、组织基层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列为重要内容,同时也将此作为司法服务的载体,社区政法干警定期组织社区调解员进行培训,及时将关系到百姓生活生产、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民风民俗的最新法律信息和知识传递到百姓和调解员中,以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

2、健全调解组织,增强矛盾纠纷调处的合力。社区政法干警进驻社区后,社区重新调整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除社区综治副主任、居委会、列管单位外,增加了社区政法干警,有的社区政法干警还担任组长或副组长。社区干警加入后,帮助社区完善和规范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定期排查、领导接访、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增加了社区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增强了调处工作的权威性,2005年全区的矛盾纠纷没有因调处不力而导致事态升级的现象发生。

3、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增强工作实效。社区各列管综治单位每季度要召开一次由列管单位领导、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对口法官、检察官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综合进行分析,共同出谋划策,逐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包案责任制,确定每件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结时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社区党工委成员每星期轮流负责信访工作,社区政法干警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接待上访群众,实施“谁接访谁包案”制度,增强信访接访工作的实效。增强社区治保会、调解会,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到“小事不出居民区,大事不出社区”,把矛盾消化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之真正成为预防和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5、妥善处理社区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区稳定。对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本着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妥善处理。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着力解决,对不合理要求也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疏导工作,对说服制止不住仍可能聚集上访的,及时报告并组织力量劝留在本社区继续说服教育,对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社区领导、社区政法干警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亲临现场指挥,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社区平安。如2005年年初在处理强华铸钢厂200多人上访案中,组织政法干警先后5次深入厂区和社区召开职工大会,与职工、厂方进行沟通协调,并对业主、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最终使事件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处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政法工作进社区取得的初步成效

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一是增强了社区治安防控能力。社区群防群治组织蓬勃发展,59个社区均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建成治保会93个,调委会85个,帮教小组73个,民兵应急分队1支,护厂护校队76支,守楼护院人员2200余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是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2005年全区可防性案件发案641起,比2004年下降了28.9,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入市盗窃案件下降了34.9。三是建设法制性稳定社会取得新进展。社区居民通过司法、理性渠道解决利益诉求、矛盾纠纷的情况明显增加,通过静坐、围攻等过激方式要求解决问题的明显减少。2005年,全区共受理民商、行政等案件3347件,比2004年上升10,接待5人群众集体上访150余人次,比2004年下降9.6,发生静坐、围攻等过激群体性事件11起,比2004下降了23.5。四是社区工作和政法工作实现了双赢。政法工作社区化促进了社区工作和政法工作的双丰收,我区社区获全国示范社区称号,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荣获全国先进法院、先进检察院、集体一等功等全国、省、市集体荣誉称90余项。

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经验之一:执法为民、服务发展是党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政法工作进社区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工作实效。经验之二:围绕人民根本利益履行职能是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主旋律。政法工作社区化必须坚持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旋律来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才能赢得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经验之三:创新是和谐社会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政法部门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在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机制、执法作风等方面予以创新,推动政法工作社区化的深入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我区政法工作社区化目前处在启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政法工作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还不够,工作措施还不够详尽,实效性需要增强等。下一步,我们将对政法工作进社区的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更加符合东区社区和政法工作实际的政策措施,为深化平安东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东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党在新的时期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时期的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

手。因此,我区政法工作要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就必须从社区着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添工作措施,延伸政法工作职能,全力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全面深化了政法、综治工作,为社会和谐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我们围绕政法工作如何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提供了现实依据。就我区目前实际来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重,要求发展环境更加和谐。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双创”的成功,需要创新性地开展政法综治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拆迁补偿、特殊困难群众利益保护问题、环境污染与环保搬迁问题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三是治安形势严峻,平安创建任务艰巨。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政法部门执法办案和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东区每年的刑事立案发案一直徘徊在2100件左右,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其中“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占发案总数八成以上;2005年,发生在东区辖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39起,占全市的60。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影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流动人员犯罪率比较高,外来“三无”闲散人员滋事扰民、违法犯罪、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在短时间内无法根除。四是建设法制型稳定社会任重道远。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改制、劳动关系、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的数量持续增加,疑难案件和群体纠纷增多,法律手段已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以上问题在社区都会得到集中体现。政法工作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社会安康,社区是政法工作拓宽内涵和外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和谐社区着手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重心下沉、防线前移的目标,我们将工作精力、工作思路、工作经费、奖惩考核等向基层社区倾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基层工作的优惠措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法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问题,在全市率先推行政法工作进社区的创新举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探索扩大政法工作领域的有效途径,以警务进社区为龙头,推进法官、检察官进社区,实现了政法工作专业性和社区工作群众性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了服务和谐社会的实效。

二、深化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

当前,社区居民对法制宣传的需求有四个明显的变化:第一,从被动地学习法律条文向主动寻求维权途径、了解诉讼成本、掌握诉讼时效方面转变;第二,从单向灌输向居民主动要求参与、双向式、互动式学法转变;第三,从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向声像制品、电子图书、数字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等新型媒体转变:第四,从单纯学习法律知识向注重感受法制氛围,享受法治文化和环境等多层次、综合性的需求转变。鉴于实际,我们坚持以满足居民法律需求、提高居民道德法律素质、引导居民通过法律理性方式解决纠纷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构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平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一是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普法长效工作机制。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说来,在社区范围内,社区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社区组织开展普法最为直接、最为得力。因此,政法工作走进社区,政法干警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具体落实的普法运作机制,既能形成合力,增强实力,又能多种渠道筹措普法资金,从组织和物质上保证社区普法的持续开展。

二是走进社区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普法工作平台。政法干警进社区后,积极协助社区整合宣传资源,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俱乐部”、“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广场”等为阵地,以“法制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为载体,依托社区宽带网、闭路电视和有线广播系统等公众设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网络式的法制宣传教

下载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东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党在新的时期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时期的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 东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江汉区委政策研究室 2006年第4期 ——社会发展 近年来,武汉市江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首先是民间自发兴起的。1986年,纳西族的宣科先生开始用现代商业手段运作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成为世界知名的丽江民族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五篇范文

    摘要: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在思想、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学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要创建出一个高水准的班主任工作团队,制定新时期提升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

    街道社区妇女工作实践与探索

    延北街道社区妇女工作调研报告 张荣 延北街道位于昌吉市城市中心,总面积9.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52877人,15475户,流动人口4774人,各族妇女人数 18469人,有汉、回、维、哈等23个民......

    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党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