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03:3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首先是民间自发兴起的。1986年,纳西族的宣科先生开始用现代商业手段运作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成为世界知名的丽江民族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丽江加大了对外开放、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的步伐,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奋斗目标。“九五”期间,将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深度发展的支撑,把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其财政收入达到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其财政收入达到地方财政收人的1/3。1996年“2·3”地震后,丽江市政府筹资5860多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360万元),恢复了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衙署,并将其作为“丽江古城博物院”对外开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专程到丽江考察后认为,这一项目是中国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示范项目,增强了世界银行投资中国文化项目的信心。随着丽江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民族文化产业效益的日渐显著,群众的文化产业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有识之士先后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民族文化产业开发。1998年,“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把东巴乐舞和纳西族歌舞推向市场。2001年12月,通过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丽江地区民族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实业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合作组建“雪山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800万元编排上演了大型民族服饰、民族舞蹈诗画《丽水金沙》,累计演出360场,观众达8万多人。目前,丽江家庭作坊或传统的“前店后家”式的民族文化工艺品市场(不含饮食业),年营业收入高于5000万元。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主、已成规模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有十多家,形成了以演艺业为主,兼有图书出版、音像制作、饮食、手工艺、博物展览、风情领略的民族文化产业群体。

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文化产业品牌。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有力地推进了丽江的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从1996年地震后恢复重建开始,丽江努力破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两难问题,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保护、继承、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系。2001年5月,在丽江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中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把丽江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建设相互促进的经验誉为“丽江模式”,并在亚太地区推广。2003年9月,“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东巴文献古籍”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使丽江在1995年-2003年短短的9年中拥有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2003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考察丽江时,充分肯定了丽江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破格将丽江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通过大胆实践,丽江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民族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丽水金沙》、摩梭风情、茶马古道、《印象丽江》等民族文化精品,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丽江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消费成为丽江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空间,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等产业及其产品所构筑的品牌体系,正在成为丽江全方位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强大推动力。总结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其经验主要有:

观念要创新。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转变把文化装进象牙塔里存放起来,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来的落后观念,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观念,努力探索民族文化市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推动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

[FS:PAGE]

政策要创新。一是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集中财力,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二是制定各种资金筹集政策,筹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民族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三是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四是制定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兴办民族文化产业的热情。

体制要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产业体制,形成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丽江的纳西古乐会、东巴宫、雪山演

艺公司,以及其他民族文化产业企业,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规范,能够独立承担现代企业的权责。更多的民间作坊和民间工艺,则属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范畴,完全没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体制上的困扰,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机制要创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政府管理文化的传统方式也相应有所改变。世界贸易组织将文化纳入“服务贸易”范畴,列入这一范围的文化活动必须进入产业化运作范围。为适应这种情况,一方面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人,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独资或合资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民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积极有效地保护市场竞争力较弱而民族文化色彩又较浓的民族文化经营者,为其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手段要创新。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与民族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使丽江的民族文化资源借助邮品、光盘、宽带网络、印刷等载体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性地培育具有丽江特色、丽江风格和丽江气派的民族文化产业。

资源要保护。历经岁月的剥蚀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丽江的民族文化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 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民族文化遗产就屡遭掠劫,比如东巴经书,就有不少流失海外。随着现代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化,许多民间习俗正在减弱甚至消亡。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文物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为了确保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牢民族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丽江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使“拥有一种民族文化就拥有一个世界”的新观念深入人心。

市场要开拓。在实践中,既着眼于国内市场,又努力开辟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千方百计提高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现代丽江生机勃勃、充满青春活力的文化形象。

第二篇: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丽花)

8月5日县委召开第十二届县委2013年第八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精神,我认真学习了秦光荣书记《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奋力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的报告、《抓活动转作风强动力促跨越》总结讲话和李纪恒省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要讲话。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初略谈谈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秦光荣书记在《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奋力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新步伐》的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打造一支文化**军,努力把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具备让世界广泛认可的文化资源。如何培育壮大我县民族文化产业,为建设建设世界文化名市和打造文化硅谷,推动民族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冲破人们对“文化”固有的习惯认识。文化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文化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可以形成产业的。特别是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市包括我们**县的情况来看,文化可以在前台唱戏,而且也可以唱大戏。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着力做好我县民族文化产业这篇文章,以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二、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文化品牌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民族地区文化品牌的基础。我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壁画、**石头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指云寺、北岳庙、**江**渡口和1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列入保护单位和未列入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财富,是玉**化品牌的基础。因此,打造文化品牌,必须保护和开发并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遵循“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下,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具有品牌价值的人文景观,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作用。在开发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巩固和提升纳西古乐等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发挥名人名牌效应。

三、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政策扶持

民营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政府应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指导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玉水寨景区就开发得很好,)为民营企业投资文化市场提供政策上扶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此外,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扶持鼓励各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促使文化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四、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要通过大胆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针对我县实际,不但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更要重视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合适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广阔的空间。

五、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力度

国务院,省人民政府都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我县非遗申报工作也在积极的开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地处边远山区,整体经济收入较低,没有专项经费来开展此项工作。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县里需出台一些政策,将非遗保护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彻底改变以往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做法。真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六、扩大文化产业链

逐步重点谋划一批关系全县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文化项目,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如继续抓好拉市吉余手绣**纳西刺绣项目,落实好**十八寨沟民俗旅游文化惠民示范村、**大新竹园村等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强**县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宋城集团做好“**千古情”和**集团文化娱乐一条街的打造,扩大我县文化产业链,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影响力。

第三篇:陈云贤:佛山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陈云贤:佛山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对佛山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文章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关键词:文化产业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形成了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同时商业意识浓厚,商品经济发达,清代时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文化产业发展根基扎实。近年来,佛山立足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优势,紧扣城市发展新定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形成了一定规模,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全国相应平均指标,对提升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政策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一)因势利导,加强规划,营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佛山市根据佛山阶段性发展特征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明确以“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为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山城市发展定位中得到重要彰显,取得了较大发展。

2009年5月,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明确了佛山城市文化产业要实现“岭南文化传承重镇,创意经济集聚高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休闲娱乐魅力家园”的战略目标。根据规划,佛山市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从建设广府文化旅游之城和国际家居文化之城,以及岭南文化创新基地、科技型文化产品和用品制造基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国际贸易基地等“两城三基地”入手,力争在2020年建设成为“辐射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创新活力、优势规模、品牌集群和‘增长极’效应的文化产业特色城市”。

为营造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佛山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岭南文化名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的重点项目包括:整合现有文化艺术创作研究资源,对佛山陶艺、剪纸、木版年画、灯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发,发掘传统民间工艺的产业价值,发展一批既有传统特色、又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品,带动相关城市文化产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佛山陶艺、剪纸、灯色、龙狮等特色民间艺术的名家、名作的对外宣传;鼓励和支持在佛山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创新、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机构、个人和项目发展等。目前,这些项目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佛山市紧紧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整体、全方位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1.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社会文化市场一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而在传媒领域,则由分散的多家国营经营单位组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2005年,佛山市以转换体制、壮大实力、面向市场、自我发展为重点,将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佛山传媒集团,下辖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和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除横向整合之外,旗下媒体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还分别进行了市、区、镇(街道)三级的纵向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大扩张了市场份额,增强了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后,佛山市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和红星影剧院实行转企改制,划转并移交市国资委管理。至此,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扫清了体制壁垒和障碍。

2.以地方特色提升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发展工艺美术业。近年来,佛山市经常组织舞龙、醒狮、灯色、陶艺、龙舟等民间艺术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和国内外各类展览展示活动,推动佛山文化“走出去”,增强影响力,扩大生存空间;成立了佛山市文化交流协会,成为佛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2009年启动了“佛山工艺美术走出去”系列活动,大力推动陶艺、剪纸、灯色、龙狮等特色民间艺术名家、名作的对外交流,展示了佛山工艺美术的实力和魅力。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如利用祖庙、南风古灶和高灶等影响较大的国家、省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设的文化旅游项目,已引起海内外关注。广东粤剧博物馆、黄飞鸿纪念馆、鸿胜纪念馆、叶问堂、李小龙纪念馆相继建成,不仅弘扬了粤剧和南派武术文化,也提升了佛山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目前,佛山市正在抓紧进行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打造“岭南天地”,最终将其建设成为融合岭南民俗文化、佛山时代特色和现代商业文明的综合旅游基地。三是扶持示范基地和重点园区创新发展。佛山市采取“政府扶持和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园区发展,成效显著。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等两家全国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行业内占据独特优势,由民间资本运营的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已颇具规模,对全市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此外,还着力引导各区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城市文化产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区区有重点、市区联动的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如禅城区和顺德区分别依托各自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

3.积极培育城市的各种文化消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不仅需要一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购买力,还与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和个人文化素质关系密切。从2003年起,在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佛山市采取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大大激发了企业和社会参与建设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情。2009年,佛山市通过财政专项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市场运作方式,全年引进了《云南的响声》、《雷雨》、《天鹅湖》等15场高雅艺术展演活动,并实行了20%半价票政策,使更多市民能够低价享受到高雅艺术,从已经上演的剧目看,上座率较高,观众反响强烈。同时,国内外、港澳台演员来佛山举办的各类演出和现场演唱会达40余场(次),演艺业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辐射力日渐增强。

4.充分发挥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引领作用。能够体现城市风貌精髓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公共设施,是引领市民文化生活、塑造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位于佛山市东平新城的“佛山市公共文化综合体”(又称文化“Mall”)开工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新馆等悉数被纳入首期工程项目,这是佛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南海区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正在推进;高明区启动了新城文化活动中心概念性规划工作;三水区新建的白坭文化中心、西南文化中心也相继投入使用。早在2005年建成的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体育馆,近年来成为佛山重要的演艺场所。

5.大力开展各类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佛山市承办和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有

声有色,地域文化特色得到了彰显。2004年琼花粤剧艺术节、2005年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2006年第十二届广东省运动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2009年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以及佛山秋色大巡游等等,各类大型活动精彩纷呈。此外,依托“魅力佛山”文化艺术工程及“一区一品牌”的模式,整合粤剧、武术、陶瓷、民俗、民间工艺、饮食等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行通济、美食节等活动,佛山市人文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文化享受、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得到满足和保障,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抓好文化开发,顺应发展趋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

(一)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注重提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妥善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做好开发利用工作,既是佛山市建设“岭南文化名城”的要求,也是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陶瓷业。陶瓷业既是佛山市重要的工业产业,也是佛山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整合资源,发展新型创意产业,重新擦亮陶瓷文化品牌、重新焕发陶瓷产业活力,是佛山市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为核心资源建立的1506创意城,就是因应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而诞生的,目前已成为佛山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二是文化旅游业。早在2005年,佛山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就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理念的旅游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使旅游业成为佛山市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几年佛山市文化旅游业稳步增长,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发挥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优势。佛山市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聚集精英人才,顺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渐多样化、分层次的趋势,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扶持各种现代艺术形态的发展,增添佛山文化的时代气息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了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三)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660美元。而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以上时,该国或地区的城市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①。实践经验证明,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已基本具备率先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国家层面上的三个城市文化产业行业主管部门——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在佛山市已于2005年完成了行政资源的整合,城市文化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其次,政府与市场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关系明确,基本不存在历史包袱和体制障碍。再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育市场消费的能力日益提高,公共、准公共、市场化文化产品的提供手段和渠道也相对明晰,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发育较为成熟。这些也是佛山市近年来城市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且能奏效的根本原因。

三、抓好文化开发,顺应发展趋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

城市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从世界看,城市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文化产业产值甚至占到GDP的约1/5②。从国内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城市文化产业或已成为其支柱产业,或成为支柱产业的态势初见端倪③。佛山市应以国内乃至国际城市文化产业为参照,紧抓经济全球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广佛同城化发展等机遇,全面实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尤其是优势、特色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城市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佛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

(一)加紧实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配套政策。在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制订出台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鼓励产业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扶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多元文化投入、培育文化市场、城市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设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用于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的重大城市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重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和优秀作品创作。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区加快优势城市文化产业门类集聚,壮大发展规模。继续加强对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等特色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加大对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石湾美术陶瓷厂、佛山创意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园区)以及各区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属于城市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文化用品、文化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行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拓宽城市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完善产品流通机制,建立完整的城市文化产业链,确保产业链产值、利润的最大化。

(三)促进广佛城市文化产业同城化的发展。通过向广佛都市圈这一大市场提供文化服务,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如充分利用广佛轨道交通网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品的现代物流,使佛山市成为珠三角连接全国和海内外的文化产品贸易港。利用南海区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大力促进数字化内容、工艺美术、民俗节庆、会展交易等现代文化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千灯湖金融高新服务区、桂城玉器艺术品交易市场等区域,打造佛山市城市文化产业领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和在岸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此外,以两地城市文化产业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

(四)进一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的竞争优势。继续深化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拓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途径,将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产业开发紧密结合,探索符合佛山实际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形成城市文化产业竞争优势。重点加大对陶塑、剪纸、狮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鼓励传承人或相关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持行业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五)营造更加良好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管理、执法与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丰富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培养成熟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加强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加大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净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开展版权创新登记和保护工作,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政府和相关城市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业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引导、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促进行业自律,搭建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完善城市文化产业链的服务平台。

注释:

① 李向民,王晨等.城市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166.② 祁述裕.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2.③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241.作者简介:陈云贤,佛山市委副书记,佛山市市长,经济学博士。

第四篇:丽江市与云南文投携手50亿巨资打造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丽江市与云南文投携手50亿巨资打造丽江民族文化

产业示范项目

2010年10月16日,由丽江市和云南文投集团携手打造的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在荣华片区开工建设。

此项目以纳西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为内涵,以文化和旅游项目为载体,包含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文化地产等业态。总投资概算为50亿元,占地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约6年。

项目规划设计分为城市公园、论坛和文化产业示范园3个功能区。其中,城市公园板块将依托中济海通过水系重新规划与布局,充分展示丽江高原水乡风光及自然生态面貌,再造一个“抬头看雪山,低头看湖景”的优美景致;论坛板块将以丽江文化论坛会址、五星级休闲度假和会议酒店、国际医疗健康检测中心为主,并打造一个拉斯维加斯式的并以茶马古道为内涵的现代演艺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区板块将以创意设计空间、工艺作坊、文化产品交易与展示台、企业远程工作站、低碳生境观光区以及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培训基地为主要内容。

“努力把丽江旅游发展放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国内舞台上来思考和推动,把丽江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按照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促进旅游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中的特殊作用,让丽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展示丽江特色、吸引投资、招纳人才的金字招牌,成为增强与外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摘自丽江市市委书记王君正致丽江民族文化示范项目开工典礼的贺电

这个项目是丽江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重要窗口的有力支撑,建设泛亚国际文化会展论坛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云南第二大学城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文化立市”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有益补充。

努力把项目建设成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把项目打造成引领丽江文化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航母”,带动丽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丽江市市长和良辉在丽江民族文化示范项目开工典礼上的致辞

我们期待丽江项目能真正成为丽江城市品牌的再创平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平台、构建精品旅游城市的增色平台、市民休闲的生活平台、文化旅游的创新平台、国家文化人的聚集平台、民族工艺品的创意平台、固有城市建设模型的提升平台、国际文化传播的交流平台、国际高规格会展的举办平台、地方财政的贡献平台、地方劳动者的就业平台。

——摘自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赵云忠在丽江民族文化示范项目开工典礼上的致辞(记者 王鹏 实习记者 吴劲梅)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挥文化产业对城市形象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平台,提升丽江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云南文化产业投

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丽江市委、市政府决定携手在丽江建设开发“中国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一、项目意义

项目规模大、功能多,定位清晰、规划明确,项目的开发,对云南文化事业与产业、对省文产及丽江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是丽江市委、市政府依托丽江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用文化产业充实提升旅游业,打造高水平的文化旅游圈,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省、市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对于丽江“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文化、旅游的结合,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丽江城市品牌的再创平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亮点平台,打造国际精品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增色平台,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生活平台,文化旅游紧密融合的创新平台,促进产业转型的升级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示平台,传播国际文化的交流平台,国际高规格会展活动的举办平台,是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贡献平台;是地方劳动者的就业平台。

2、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文投集团的发展来说,是做实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省民族文化产业示范项目的首次落地;是国家级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的基础环节;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意发展的示范与展示;是我省民族文化产业链建设的聚合与拓展;是金融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建设的着力探索;是国有企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行业的大胆探索;是文化产业对丽江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建设提升的模式探寻;是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积极尝试。

二、项目位置

项目拟建地点为云南丽江市荣华片区内。项目用地北接束河古镇、南邻丽江古城、西镶田园风光保护带、东连城市酒店聚居区。项目区域内远眺玉龙雪山,低俯中济海湖水,景观效果极佳。是丽江古城目前仅存的最为完整、最大面积的地块。良好的用地及区位条件,使其将成为新型城市的中心,为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项目内容

按照文投集团项目落地的地方,都要承担起建立一片文化聚集区的责任目标进行规划。规划设计三个功能分区,遵循分区独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城市发展与社会促进等多方面的原则,以道路系统建设作为有机连接,将示范园分为公园板块、论坛板块、文化产业示范区板块区。

1、城市文化公园板块:民族文化公园、市政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为内容的民族文化公园板块区。

本板块是造福于民、造福于子孙万代的项目。将依托中济海公园,通过水系的重新规划与布局,合理科学利用天然水系,将丽江高原水乡的风貌充分展示出来,在为市民提供一个生态文化的休闲公园的同时,也为项目地及其周围再造了一个“抬头看雪山,低头看湖景”的优美景致。

2、论坛板块:以丽江文化论坛会址、五星级休闲度假和会议酒店、国际医疗健康检测中心、拉斯维加斯式的以茶马古道为内涵的现代演艺中心、温泉SPA等为主要内容的论坛区板块。

本板块是丽江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以丽江文化论坛为切入点,打造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家级文化竞争制高点。项目将与国家级专业会展论坛组织机构合办。

3、文化产业示范区板块:以创意设计空间、工艺作坊、文化产品交易与展示平台、企业远程工作站、低碳生境观光区以及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培训基地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特色小镇板块。

本板块针对丽江已经形成文化创意原创基地及民族民间工艺品聚集地的客观现实,对全国文化人及产品研发机构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特点,建立一片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吸引全国文化人及产品研发机构到丽江创作、体验、居住、拍摄、创意、教学、订货、销售等,使丽江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人的集群创意区。

四、项目建设与投资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各板块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总投资概算为50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约6年,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第五篇:暑期云南丽江支教实践报告

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拥抱梦想

时光如流沙般从指缝中流走,是否有美丽的痕迹留在心头„„看着这件签满孩子们跟支教伙伴名字的白色体恤,那一幕幕熟悉的镜头浮现脑海„„

——题记

第一幕——心在旅途

新的旅途,新的伙伴,新的目标,让我如此兴奋。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我踏上了实现

梦想的征程,行囊里是洗漱衣物和给孩子们准备的教案跟教材,还有满满的希望„„

第一天是从无锡到上海的长途汽车,第一天晚上到第三天早上是上海到昆明三十七个小时的火车,这趟车是我们最累也是最快乐的时候,我们两个团队、16个人挤在拥挤的硬座车

厢,晚上没办法躺下美美地睡一觉,只能借下别人的肩膀眯一下眼,整条腿也因为长时间

坐着肿了一圈。我们为了消磨无聊的时光,玩了许多集体游戏,渐渐的,有种友情的种子在我们的心底发芽,美丽的风景在窗外飞逝,笑声荡漾在整节车厢里„„

第四天是昆明到丽江八个小时的火车,但延迟了四个小时,于是我们在赶到宁蒗县时,班

车已经没了,这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因为第五天就要开学了,但我们只能在县里留宿,饿着

肚子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间不太安全的旅馆。晚上的丽江很冷,很冷,我们都没带暖和的外套,晚上的丽江很静,很静,可我却睡不着觉,熬了一个晚上,早上5点我们就坐上了

去永宁乡的面包车,崎岖颠簸的山路震得我只想吐。最后终于在校长的接送下,我们来到了

温泉小学„„

第二幕——简陋条件

那四个红色的大字我永远不会忘记。推开学校厚重的铁门,湛蓝的天空下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地,东边是两间教室跟办公室,南边是一幢两层楼的教学楼,总共有六间教室,我们把三

年级到六年级,舞蹈兴趣班的教室安排在这,西边楼下是两间教室,我们没有安排,楼上是

校长和老师们的寝室,而大门旁边是厨房和水井,洗衣房。教学楼后就是供给我们住的宿舍,狭窄的空间,粘满黄泥的墙壁,肮脏的床铺,真让我们一时接受不了,但是,我们明白我们

是来支教的,不是来享福的,在没出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吃苦的准备了。

第三幕——和谐音符

我们教孩子们常识、音乐、舞蹈、话剧、美工、体育,还给他们带去各种缤纷的图片,让

他们了解一些外面世界的精彩,孩子们上课认真、充满期待的眼神、真诚的笑脸,甜甜的一

句“陈老师好!” 上学路上为我们摘来的五颜六色的花,还有那写满歪歪扭扭的字和简单的肖像画的信,都让我们感动,那种快乐和满足感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放学了,一些离家近的孩子会留在学校跟我们玩耍。我们在简陋的厨房里忙碌后会叫孩子

们跟我们一起吃饭,尽管菜是简单的土豆白菜,但是大家一起抢着吃的感觉真的很美好。每天晚上我们会开会,讲讲一天的收获跟第二天的安排,接着就是三五成群的去厨房烧热水,在大大的盆里一起泡脚,谈天说地,一天就这样匆匆过去„„

夏令营中期,我们举行了年级间的运动会,尽管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输给高年级的孩子,但

是经过我们耐心的却说后,大家带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过完了那有些混乱的一天,孩

子们因为得奖而开心地拿着奖品回家,虽然其他孩子会失落,但我相信他们也会是快乐的。

第五幕——离别之际

日历一张张被撕去,离别的结营晚会也来临了。那是我们教学成果的展示,孩子们在话剧都很入角色,也尽情展示唯美的舞蹈,美工课上做的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也展示在我们老师跟孩子的家长面前。一曲《再见》: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恋/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唱出了酸涩的味道,很苦,很难受。

第二天我们便背上了回家的行囊。孩子们哭了,泪水揪痛了每个人的心,挽留、不舍,却无可奈何,离别总是残忍的。坐在三轮车上,看着那熟悉的风景渐渐离我们远去,每个人的心都闷闷的。

这次云南之行,我实现了我当老师的梦想,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得到这样的一份眷顾。我想我会很想念他们,希望他们能永远快乐幸福!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工程1005班 陈燮

0901100511

下载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 摘要 ]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认识偏差、缺乏人......

    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姓名班级学院学号【摘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后,湘西州进入了区域发展黄金期和扶贫攻坚关键期。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地区发......

    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工作汇报

    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 工作情况汇报 龙泉街道位于易门县中部,东接安宁市八街镇,南连浦贝乡,西邻铜厂乡,北毗六街镇,距玉溪市145公里,距昆明市96公里,是全县的政治、......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于迪2013-3-28 9:34:41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01期摘要:黑龙江省富有美丽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古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应该合......

    文化部再三强调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卓简企业与地方加强合作,共推民族产业发展 为了确保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保护性工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一行调研小组前往水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调研,并......

    南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南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青理东 近年来,南江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了......

    苏州市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苏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7个,人数1.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 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数不是很多,但民族成分却不少,随着苏州经济的突飞发展和改革开放度的......

    探讨健全机制优化结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精选五篇)

    资料提供者:上海论文网 探讨健全机制优化结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摘 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发展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