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17 21: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

班级

学院

学号

【摘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后,湘西州进入了区域发展黄金期和扶贫攻坚关键期。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成为支撑湘西未来发展战略引擎和产业支柱。充分利用州域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和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成为湘西州未来十年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

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引言】武陵山片区被列入全国11个片区先行先试之首。该片区集中全国93.5%的土家族,31.8%的苗族,50.6%的侗族。湘西州是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苗族最为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以湘西州为例,对其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进行研究,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正文】

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禀赋,是发展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富集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连张家界市,南接怀化市,西靠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土家、苗、汉、白、回等30个民族,2011年末,总人口288万人,少数民族226万人。其中土家族125万人,苗族99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78%,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生活在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全州各族人民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厚重的历史文化。

有改写历史的龙山里耶战国古城遗址,出土“秦简”三万枚,轰动了世界,考古专家称之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有坚不可摧的中国苗疆南长城;有群星璀灿的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有古朴典雅的永顺老司城;有雄伟壮观的黄丝桥古城;有眼观群山的溪州铜柱;有泸溪盘瓠遗迹、箱子岩悬棺船棺等奇异景观;有保靖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唐代酉水崖墓20座;还有古丈老司岩古遗迹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保护区面积30.15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9.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35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59万公顷。全州酸雨控制区面积18.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七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吉首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7.2%。森林覆盖率为66.8%。在“八百里绿色行动”的推动下,生态州建设不断推进。

3、优美的山水风光。

湘西州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这里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大统,《神秘湘西游》正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著名风景区有凤凰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吉首德夯苗族风情、栖凤湖、龙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以及里耶秦简、永顺县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午间的溪州铜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凤凰县明代古建筑黄丝桥城堡等。荣膺“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去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已蜚声海内外。

4、独特的民风民俗。

有风韵原始、反映生活的鼓舞;高亢激越、感人心肺的山歌;装载历史、意味浓烈的柳巾舞;刚劲有力、节奏明快的铜铃舞;千人婆娑、万人英姿的摆手舞;悠扬婉转、情深意长的哭嫁歌;古老的苗语苗文是全国三大方言区之苗语东部方言,其中的文化密码深奥,用它传承苗族文化已千年;湘西州是土家语的故乡,土家语被列入全国濒危语种之列,目前仅有湘西州少部分地区保存完好,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有被称为“艺术活化石”的辰河高腔;茅古斯则展示出了土家人的远古文明和图腾崇拜;苗剧则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凤凰阳戏以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5、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

(1)民族节日十分丰富。

土家族有:调年节、舍巴节、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苗族有:春节、元宵、春社、二月二、清明歌会、端午、四月八、樱挑会、赶秋、重阳等。这些节日活动都以民间流传的故事有关,是一种自发性的群众节日活动,借以展示积淀于生活里的民族民间文化,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2)民间体育活动繁多,风趣活跃。

主要有武术、龙舟、荡秋千、八人秋、绝技、抢花炮、踩高脚马、跳马、玩龙灯、舞狮、鼓舞、三棋、斗蟋蟀、斗鸡等。有运动激烈,竟技呈能;有休闲游艺,娱乐健身,趣味无穷。

(3)建筑文化深厚。

有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蜂蝶式和散落式寨落,各种工艺精湛的城墙、城楼、牌坊、石桥、凉亭、栈道等。

(4)宗教文化奇异。

土家的“梯玛”和苗族的“苗老司”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从他们口中能晓知民族的繁衍、迁徙、历史、文化等知识。他们集道术和气功于一身,穿行于乡间村寨为群众治病。行巫时,演唱者虔诚词真,听者庄严肃静,极富艺术魅力,让人想起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湘西采风,写出著名《九歌》,其中的酬神歌不正是从中衍化而来的么!

6、众多的国字号品牌。

湘西有着神奇的山水风光。境内有国家级景区景点3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漂流,被誉为“天下第一漂”;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首德夯,被人们称之为“天凿奇峡”,拥有全国最高的流沙瀑布;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老司城和里耶古城吸引着考古专家和大批游客前来探究;还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一批著名景区景点。

7、闻名世界的名人辈出。

湘西是一块民族民间文化神奇的沃土,苗族作家沈从文神笔点描茶峒便成世界佳作《边城》,从此成为文学巨将;土家族画家黄永玉神笔乱画便是著名大师;宋祖英对着绿水青山开口一唱便是著名的苗族歌唱家;土布汗衫的熊希龄走出湘西便当上民国内阁总理;戴着老花镜穿着长衫的袁吉六老先生教出了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所以,人称湘西是古老湘西、神秘湘西、梦幻湘西、文化湘西!

二、未来十年是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趋势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一)多年的发展实践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湘西州确立了“文化兴州”、“文化强州”的战略。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工商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湘西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4年4月,州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为州委宣传部内设的副处级机构,负责指导、引导、管理全州文化产业的具体工作,为推动湘西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2011年,湘西州国内生产总值为361.36亿元,增长11%。其中旅游产业发展加快,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8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8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1.1%。全州有星级饭店6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7家。旅行社25家。来我州旅游的国内游客覆盖全国26个省市区,省内游客占39.2%。凤凰10大旅游提质项目稳步推进,芙蓉镇景点圈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旅游促销造势推介力度不断升温,旅游品牌打造和创建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3、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湘西自治州政府积极加强基础建设,湘西民族影视文化中心,湘西电广播控中心大楼,湘西大剧院,湘西民族文化城,相关文化场馆建设将为全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硬件平台。湘西州还有一些文化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如凤凰县的“烟雨凤凰”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再造一个新凤凰。

4、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湘西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长期的艰苦耕耘中,创造了众多文化精品。大型舞蹈诗《扎花女》,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我的湘西》,大型民族舞蹈《五彩湘韵》,民族舞剧《远山鼓谣》,土家风情歌舞《毕兹卡神韵》,早期的《捞虾》、《簸谷》、《火车喝醉土家寨》、《绣花》、《踩瓦泥》、《腊尔山的春天》等佳作多次获奖;苗剧《谎江山》等剧目深受苗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土家族的《铜铃舞》在美国演出深受欢迎;苗族的《鼓舞》、《唢呐》震动新加坡;苗族的《目连剧》轰动法国、奥地利等国。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截止2012年5月,湘西州有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居全省之首。列入省级名录的有50项,州级名录的有199项。评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不少。2004年6月,湘西州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2010年5月,被文化部确定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涌现出的一大批文化艺术之乡不计其数。2012年11月,湘西州永顺老司城遗址和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两个项目通过评审,成功列入最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二)政策叠加效应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旅游业大发展之初,州委、州政府就把旅游当做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以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建设。2009年2月,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凸显旅游产业在全州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州委、州政府还把旅游工作纳入“四个文明”检查内容,将县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州委、州政府8项年度检查考核内容之一。“十二五”期间是我州旅游产业的关键建设期,我州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湖南省实施湘西大开发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多个战略支持、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黄金机遇期。

(三)群众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不断增强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1、民间文化“火”起来。

2、著述资料及文学作品众多。

3、节会推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

4、民族文化旅游强势品牌逐步形成。

(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集中注入,有效破解了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2011年,湘西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86亿元。2012年,湘西州共有21个旅游招商项目,规划总投资148.23亿元。招商引资,有效破解了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拉动了民族文产业迅猛发展。

(五)高速公路相继开通、湘西旅游井喷发展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搭建了现实平台。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交通事业的发展,近三年来取得了巨大突破。谋划构建旅游空中走廊。加快建设旅游大通道。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湘西旅游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加快了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在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成绩显著。各项项基础设施的建成,为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搭建了现实平台。

三、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先天不足和现实困境

湘西州在保护、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方面虽然取得了光辉业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民族民间文化消失严重。

一是优秀民间艺人绝技失传。土家族的哭嫁歌,唱腔原始,优柔善美,唱词优美,完全表达了土家女儿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是土家文化的秀美华章之一,除年老妇人会唱外,年轻人几乎无人会唱。二是古老建筑在减少。在苗乡,传承几百年的苗家吊脚楼和四合天井老宅子,随着打工挣钱回来的年轻人拆除重建小洋楼,这些精美的苗族建筑天天在消失,取代的是不洋不土的“火柴盒”。在公路沿线和政府挂牌保护的特色村寨,人们心里也十分矛盾;一方面要用这些古老的建筑挣钱,一方面又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昔日那造型别致,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步步为景,唯我独盛的民族特色建筑已荡然无存。三是传统民俗简化。土家族苗族的丰富多彩的年俗已成过去,只有政府特意安排记者到访才让人们感觉到原来曾经拥有。端午节留在人们记忆中仅有粽子和艾草了。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

2、民族人才流失惊人。

土家族“梯玛”和苗族的“苗老司”都是在民族地区深受欢迎的人,他们通行人类与鬼神之间,为人驱鬼请神,除灾赐福,能人能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娱人娱神,他们是民族文化集大成者。在湘西州能全套演译“梯玛”者不足5人;现健在能演艺全套苗法事的“苗老司”不足10人。且绝大多数人年岁都在7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大有“梯玛”、“苗老司”何所吟。有实力的歌唱人员纷纷东南飞求新发展,有的写作高手在湘西无用武之地,到外省电视台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

3、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成熟。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但还是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市场主体意识没有完全树立,兼顾两头;一方面要完成政府公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寻找市场商机。在演艺方面,主要是政府主导,非市场化现象严重;形成“政府为投资主体,领导为基本观众,夺奖为最终目标”,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面向市场。二是开发运用民族民间文化不足。在非遗项目的科学开发运用方面十分薄弱。三是民族文化氛围不浓。在文化产品方面,书籍、报刊、杂志略好些,音像制品奇缺。四是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低。美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18%至25%。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占GDP总量为4%,湖南为5.2%,湘西州仅为2%,少全国2%,少全省3.2%。

4、民族文化资源配置欠科学。

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多自主开发景点,少文化内涵。在湘西旅游,景点遍及山寨,多为原生态形旅游,基本的卫生条件都未达到,更无景可观,且价格昂贵,没有文化内涵可言。二是多千篇一律小节目,少特色新奇民族节目。在凤凰乡村游,几乎村村都有节目,缺乏个性品牌节目,旅客观后大呼上当。三是有市场,无供给。近年来,凤凰古城已成为国内外旅客的理想目的地,除看古城美丽风光外,从多游客想领略文化风采,大都失望而归。湘西州除了天下凤凰、德夯景区和乾州古城演艺水准稍好外,其它均无质量可言。在游客较少的吉首湘西大剧院,利用率极低;而在游客集中的凤凰古城没有一家像样的剧院,这些轰动京城的优秀剧目由于没有场地而望艺兴叹。湘西古镇王村、猛洞河漂流、古丈县红石林、坐龙峡、龙山里耶都是土家族文化最富的地区,由于没有文化节目,游客就像过眼云烟,一轰而散。

5、文化设施滞后。

在湘西州苗乡,无活动场所,无娱乐设施的村寨占绝大多数;在土家族地区有摆手堂的村寨甚少。经营时间较长的演员只能在露天表演,下雨雪天无法表演,天气不好根本无法经营。吉首城区湘西大剧院却很少使用,需要经营场所的却无像样的表演场地。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

四、湘西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湘西州要紧扣旅游发展主题,科学配置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用活民族优惠政策,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大力培植文化产业新亮点,实现民族文化产业新跨越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湘西州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严重束缚文化产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是政企分开。为企业松绑,轻装上阵;解除多头管理,克服单位多而散、全而杂、量大质低的现象。二是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打造文化产业新航母。由于没有组建产业集团,湘西州文化产业门类各自为战,粗放经营,无序生产,恶性竞争,没有形成企业规模,没有发挥集团优势,更谈不上产业集群。各公司均着力打造业内文化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三是鼓励股份合作制企业。制约民族地区发展最主要是项目资金问题。要科学包装项目,筑巢引凤,鼓励实力雄厚的公司参与发展文化产业。

2、用活民族优惠政策,盘活文化产业。

一是用好用活现有政策。落实国家、湖南省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湘西州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政策;二是以武陵山片区发展为契机,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艺团体创作演出,扶持企业个体文化设施建设,启动一批民族文化示范项目。对创新型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国家财政给予低息和贴息贷款支持;对于民族文化产业中,传承性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作坊及加工企业各级商业银行给予小额度贷款扶持;对于民族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立项支持业主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多元化投资。出台新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向外招商引资,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商家来湘西进行文化兴业。

3、推进民族文化开发保护,提高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传承性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湘西州是我国土家语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地区,土家语已列入国家濒危语种。湘西苗语为中国四大苗语区之东部方言区,由于第二代三代打工者外迁,操苗语人数急剧下降。一种物种的消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种语言的消失更令人痛心疾首;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抢救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国家设立保护基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抢救性摄制土家族“梯玛”影像资料(连续15天);②抢救性摄制苗族“苗老司”影像资料(36动鬼72堂神约90天);③开展师资培训,“双语”文教学,组织教研活动;④编印土家语、苗语课本;⑤摄制土家语、苗语课本配套教学光盘;⑥出版土家语、苗语报刊读物;⑦翻译制作土家语、苗语文化艺术片及影视作品。在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俗活动等方面进行传承性保护,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二是实行活态保护,增强自主创新力。政府引导,企业唱戏,民间自发相结合,大力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借势宣传民族文化,提高知名度,为演艺创作提供素材;在非遗保护名录中,转化民族民间工艺品技艺为产品项目,支持传习所建设,培养人才,壮大队伍。扶持产品开发,组织经营生产;实现在活态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三是实施开发式保护,增强市场拓展力。要求文化企业和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单位,在现有基础上,要不断研究文化供求规律,不断生产符合时代、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产品。在挖掘中提炼精品。如在摄制苗族“巴代”

影像资料中,把苗族数量从多,千奇百怪的器乐和鲜为人知的神秘舞蹈加以提炼,即可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音乐盛典。大音乐家谭盾的《地图》就是成功范例。

4、科学配置文化资源,培植文化新亮点。

一是合理配置现有文化资源。加快芙蓉镇景点圈建设,完善旅游设施;重塑八百年土司古都风韵,再现万人摆手万人歌的昌盛场景。以矮寨世界名桥峡谷风光为中心,带动峒河溯源游、德夯苗族风情游、大龙洞风光游;连边城寻古秦韵,打通花垣边城至龙山里耶线;解决凤凰古城人行车置问题,规范乡村游景点设置。二是新建神秘湘西文化生态园。湘西州是武陵山片区2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境内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数众多,风情独特,被广大游客称“到张家界观山水风光,来湘西领略民族风情”。湘西州是武陵山片区的门户,区位优势明显,高速纵横交错,交通便捷。建议在湘西首府吉首市新建神秘湘西文化生态园。分中心园区和文化辐射区两部分。中心园区占地5000亩,总投资25亿人民币。规划建设项目:①吊脚群楼式5里民族风情文化街;②土家、苗族等民居山寨;月月有节日,天天有演出。③多功能大型民族文化演艺场,后为通透型、立体式、重叠状天下第一吊脚群楼,配LED、水幕技术、3D影效、多媒体、全方位升降功能的综合性演艺场。④非物质文化园。建非遗博物馆,非遗制作展示街,集中湘西州全部门类非遗传承人,前铺后作坊式制作销售;设非遗传习所,民族文化讲坛等。⑤民俗生态园。设民族文化影视厅,全天候播放武陵山地区各民族文化影视片,包房式自行点播民族风情片。陈列式武陵山各民族生产生活用品,情景再现式生活场景。⑥民族美食一条街。展示武陵山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美食文化。⑦建万人宿食特色民居寨落2个,接待大型会议及旅游团队。⑧配备2个2000辆车位大型停车场,开通公交专线等。文化辐射区占地5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项目:①十里文化长廊,特色民居保护,营造民族文化氛围;②建农家乐,原生态观光园,游客农家习作园。③野生渔猎场。三是打造西枫湖文化影视城。占地面积(待测定),总投资10亿人民币。地点位于古丈县西枫湖景区。该景区自然景观十分秀美,区域广阔,水域面积大,山峦如黛,层层叠叠,湖光山色秀美无比,湖中有岛,岛含湖中;这里曾经是电视剧《血色湘西》等影视外景拍摄地,更有王村、红石林、坐龙峡、猛洞河等景区依托。环湖民居寨落别具一格,适合打造文化影视城。

下载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西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 本文初步分析了湘西民族地方文献的特征,以及当前湘西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现状,并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民族文献是指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丽花)8月5日县委召开第十二届县委2013年第八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精神,我认真学习了......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民进安徽省委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

    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文化产业悄然兴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有专家称,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浔阳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浔阳区委宣传部凌海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是......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推荐)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也获得了前......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四、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一)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位和原则2006年2月,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南市......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摘要: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