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主义已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了大全
爱国主义已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了,也是密不可分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艺家和艺术家。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小荷我们的祖国在近代曾经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许多爱国志士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这种斗争从失败转向胜利的历史性标志。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指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团结、吸引一切爱国者共同奋斗。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会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与决心!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我觉得自己是爱国的,但还不够爱国,我也相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团结的民族!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部电影从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一个中国少年的爱国之心。一部电影将展翻云覆手之势,今日中国之少年将为民族、为组国、为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第二篇:参观一个爱国主义基地
参观一个爱国主义基地
组织志愿者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基地,对志愿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地参观,使志愿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参观结束后,组织志愿者谈体会,写观后感。
结成一个民族团结对子
组织民、汉志愿者、志愿者与本单位同事、志愿者与当地群众结成民族团结对子。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增进相互理解,增强志愿者的民族团结意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团结对子登记表》见附件1。
6、建立“一带一”导师带徒制度
为每名大学生志愿者联系一名服务单位的业务骨干任导师,导师在工作和学习上对所带志愿者进行“一带一”的帮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带一”导师制度导师、志愿者登记表》见附件2。
一共一篇笔记(6000字)、三篇心得体会每篇不少于1500字、一篇观后感。下面有表格 19号之前送到地区团委
附件1:
附件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带一”导
第三篇: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具体表现。加强自身行风建设是保证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的重要保证,是我们文化部门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文化部门的强烈期盼,是树立执法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行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全面总结了自己近几年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深入剖析,努力做到自我检查,找准问题,对症分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反省、修正缺点的目的。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1、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方面比较欠缺,特别是结合本单位、本行业实际开展理论学习不够。对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满足于一般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深钻细研不够,满足于学习了,不全面、不系统,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学习内容上,对**专业方面还比较认真,忽视了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也不透不深,研究的较少,掌握的不够好。
2、工作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如努力工作却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时,会有出力不讨好等委屈的感觉,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戒骄戒躁。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时不够冷静,影响自己的思想及工作情绪。二是工作失之于软,管理失之于宽。组织纪律方面不够严格。虽然建立健全了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执行起来有时还不能做到严要求。
3、思想观念仍需解放。在转变职能,服务发展上,思想观念缺乏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工作方式方法按步就班缺乏创新、独创性的点子,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作为文化政府的执法职能部门,首先要围绕局中心工作,切实地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益、服务为民放在首位,在具体工作中,总认为**工作在体现服务上不好掌握,有难度、有困难,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而没有好地去探索切入点,因而工作上放不大开手脚,思想上不够大胆,满足于现状。
4、在细节上需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我一直在勤政廉政上比较严格要求自己,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自我,但在慎微慎独上做得还不够。表现在认为有时吃一餐饭,抽一包烟、做一下车不是大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与私的考验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微之处见精神,小节之处看品格。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加强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切实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这样才能有力地杜绝和防范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对理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实事求是的说,我还是比较爱学习的,但近几年来,由于工作中要忙于日常事务应酬,考虑事情又太多,静不下心来,加上有时把学习理论当软任务,把业务工作作为硬指标,便出现了不愿意挤出时间来学习,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同时始终认为自己事业心比较强,只要不犯错误,思想是不会变到哪里去,尽心尽职地做好工作就行了,因此,也就放松了学习,造成了小成即满的思想状况。同时也
就放松了的学习,形成了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倾向,也正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的指导,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好的经验少。
2、对为民服务、为民理财的宗旨观念理解不深、不透。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宗旨观的最基本形式。总的说,这方面做的是不错的,但在思想的认识上、行动的自觉性上有差距。有一些模糊认识,感到宗旨观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政治类的要求和理念,有时觉得在实际工作中,在具体行动上难以准确把握,没有完全做好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新形势下服务对象对**工作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思维方式不够科学。一是认识问题有偏颇。对政治形势研究较少,敏锐性不强,总觉得了解全面局势、掌握外界动态,制定方针政策是上级领导的事,自己是执行者,只要把上级的精神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就行了,缺乏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片面的,说明自己的不成熟。二是没有熟练的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工作忙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在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的能力上还有欠缺。
4、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老好人现象,总是为了团结而失去一些原则,总认为只要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就行了,往往是谈的多督办的少,认为谁人出问题他自己负责。没从长远角度认识到如果小事不抓,小问题不纠就有可能出现人的问题,就不能做到“防微杜渐”,会影响到**队伍的形象,削弱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整改措施、努力方向
通过对政风行风建设有关文件的学习理解,让我认识到个人在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决不是小事,绝不能忽视。它能妨碍文化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文化门和人民的关系,影响文化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自己决心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1、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以政风行风建设为契机,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树立紧迫感,增强自觉性。通过自查自纠,敲起警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学习的危害性。今后我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必修课,特别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践自身欠缺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要做出学习计划,不仅要学习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学习好现代科技方面的知识,要学法律,懂管理,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将理论同环保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人。
2、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围绕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切实利益重要事项的办理和行政审批等
重要权力的行使,着力实现文化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动态公开; 多倾听党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事,对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领导谈心,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执法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坚定胜利的信心;面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冷静思考,妥善处理,不悲观失望;面临挑战的时候,要沉着应对,知难而进,不头脑发热。遇到意见分歧,要坦诚相见,及时沟通。对违反党的宗旨和纪律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批评。广纳善言,闻过则喜,经常检讨自己的工作,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格言,来鞭策自己。抓工作作风,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抓组织纪律,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增强纪律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文化干部的新形象。
3、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工作需求。用新的思维去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以学习为载体,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这次行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以适应新时期执法工作的需要。一是要正确认识文化审批与行政服务的关系。审批即为服务。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处理好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寓服务于审批,在审批中强化服务。二是要正确处理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四篇: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时期的师德内涵
吴 越
新的时代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对新时期的师德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责任意识是根基。责任意识是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思想基础,它是教师激发责任行为、提高师德修养、实现育人使命的原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石。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就不可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不论任何时期的教师,都要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在每天所做的平凡工作中,始终牢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当教师道德认识内化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外化为责任行为时,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持续的推动作用,就会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供深厚的基础,就会形成绵绵不断的动力。
专业精神是保障。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重要保证,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的事业,充满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精神具有五个特质: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
教师专业精神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可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是以一种朝气、一种活力而构成教师形象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一种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行为表现,促使教师时时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地位和社会价值。
人文素养是灵魂。人文素养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有精神追求,有平等的意识,有强烈的责任与操守。知困而学,知难而进。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致,心向往之”。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交响,教师是学生精神家园的耕耘者,是人文素质的播种者。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质量与水平。教师应该做到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以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人文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一个公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科学与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骄人的业绩,还要具备丰厚的以人文知识的内化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
优良的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抓紧抓好师德建设,是育人的基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证和一项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任务。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真正促进师德建设渐入佳境。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古以有之。今天,我们再次强调加强师德建设,把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为教育的重要观念,并赋予新的内涵与外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新教育将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提升。如何在新时期建设新师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经明确指出,道德建设要以人为本,这为我们提出了新命题。笔者认为,在我国教育中深化这一命题,首先要在加强师德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校教师的毕生劳动不仅是“春蚕吐丝”、“蜡烛燃烧”,而是在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向来十分注重师德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强调教育者的自律,而很少考虑师德对教师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常常褒奖教师的无私奉献,似乎谁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谁就除了吐丝流泪、到死成灰,便无他作为。现在,我们要变革这个观念,这就是教育事业也应该是教育者成就自我的事业,既做出贡献,又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该改变教师只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只能规范人、约束人的观念,确立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奉献中也成就了自我的新的师德观念。在师德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应该理解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它的内涵核心是以鼓励广大教师的自主发展为旨趣,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让人们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职业特征,折射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在以往的师德教育中,我们研究道德伦理的理论比较多,研究教师道德成长的规律比较少,很多师德读本都是以道德伦理的学科建设为中心来构建的,只见学科不见人。今天,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构师德的内容,着力研究怎样让教师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从师生涯,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增强教师的师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以及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竞争合作意识、自主意识的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中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等,都应成为今天师德建设的内容。为此,我们在继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师德观念,纠正原有的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盲目性。按照具有人文关怀的思路去构建师德,我们就有可能把今天的师德建设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明确教师的职责。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人生有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大学生固然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而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掌握谋生手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或偏离这个根本问题。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之人。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带有一定的工具性,它受人的支配,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什么作用,完全取决于支配科技的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引导和保障,要么根本无法攀登科学高峰,要么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却不去为人民服务,甚至可能用它来危害社会。报载的大学生蓄意用硫酸泼伤动物里黑熊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因此,高校教师在实施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一切工作中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教师要真正担当起教会学生做人的职责,首先自己得学会做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主导因素,加强师德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之一。人民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有育人的理想和追求。要真正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很难的。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人生层次要高。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欲担当如此重任,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现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教书匠还比较多,因此要明确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什么。
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说教,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高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广大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地发现自身的价值,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内化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渴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让人瞩目的成就,这种心理需要是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强大动力。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广大教师要想在这种新形势下取得成就,不仅需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还需要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做到这一点,不能光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还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大力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动广大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咨询与决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从情感上给他们以激励。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法规的约束力。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师德评价是推动师德规范贯彻落实的“杠杆”,要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统一进行。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中,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建设存在较大问题的,不能评为先进单位,该单位主要负责人也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对师德问题较多的教师,也应该在职务职称晋升、评选先进、发放津贴补助等方面,视同违反教学纪律、发生教学事故的责任一样,予以追究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作用。当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防止社会腐败对教育系统的腐蚀和渗透。权与学、钱与学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交换,日渐猖獗的弄虚作假之风,官本位思想等对教育、学术领域的侵蚀与毒害,令人触目惊心的高考舞弊、假文凭泛滥、恬不知耻地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甚至利用高科技进行犯罪活动等行为,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诸如此类,都暴露了我们在教师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这充分说明,在加强师德建设中,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仅仅重视个人修养,仅仅要求教师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制度的建设。
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搞好高校师德建设,也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培养高品位教师道德的沃土。笔者认为,在当前,营造高校师生建设的良好环境应包括:优良持久的校园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奉献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新形势和教师思想道德的新动向,大力开展“教书育人”和“树、创、献”及其它有效的教育活动,把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融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融入教育改革和管理之中。通过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师德演讲、新老结对、科技扶贫、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服务和回报社会、弘扬先进模范精神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开拓一个新的局面。
第五篇:一个学年结束了
一个学年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下面就简单谈谈一学年来本人的一点收获。
本学期我仍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负责五年级语文和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我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专心批改学生练习、作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年特别是第二学期,我在课堂上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表扬激励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所教的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全镇前茅,教学质量也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继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