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县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

调研报告

一、总体情况。

**县委、县政府在援疆领导带领下,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就业摆在发展社会经济的优先位臵加以落实。通过大力发展招商引资事业,企业吸纳就业的容量不断加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向逐步呈多元化发展;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不断提高;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粗放型就业需求不断扩大;通过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优惠政策,对创业的政策帮扶体系日趋完善。2010年,全县个体工商户6000 余家,从业人员近8500人,各类工商企业850余户,从业人员近1.8万人,其中私营企业337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城镇从事灵活就业及长期失业人员约4000余人。通过抽样调查企业用工缺口率达20%-30%。

虽然我县就业情况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存在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招工难”与“就业难” 矛盾频亮红灯,以致影响到企业的开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一面是“就业难”,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一面是“招工难”,企业找不到劳动力,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县**实业、**钢构、****生产基地、***食品厂、****火腿肠等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

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二、矛盾原因分析。

1、当地企业工人大多来源于当地就近农民,在春耕生产、夏收、秋收时忙于农事,在农闲时出来打工,企业用工不稳定。企业生产受农耕时节的影响很大。

2、新疆特定的气候原因,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工受季节影响,如我县**实业,****生产基地,在农产品收获季节时企业原料的供应充足时生产,而原料没有时工人就不能务工,季节性生产给务工者没有长期工资的保证。

3、我县是少数民族比例较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就业技能,导致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较差;随着物价的上涨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就业观念也相应的有所改变,但民族特色及民族人创办的企业数量太少,对吸纳少数民族就业造成很大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等、靠、要”和安于现状的思想还在很大范围内长期存在,只知温饱、不求小康,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进取心,就业观念还有待转变;

4、青壮年工人少。当前,我县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有一技之长不愿留在家门口打工,造成企业不好招工,很难招到合适工人。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普工,“又苦又累,收入也高不了多少。”宁愿从事服务业和商业工作。造成企业招收技术工,管理人员的缺口。通过调查企业都存在缺少技术工。

5、是农民工普遍存在“四偏现象”。即: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偏差、对工资待遇要求偏高。并且大多数农民工要求的工资待遇与实际的工作待遇差距较大。

6是技能培训亟需加强。不少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了当地产业和行业的“新手”,从而增强了就业难度。虽然近年加大技能培训,旦培训的要求远远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水平,企业需花大量资本二次培训,缺乏技术工人,使企业用人成了瓶颈问题,在基层单位受培训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技能、素质等各类培训,因此,在全面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方面,进程缓慢。

三、应对企业劳动力短缺,务工者就业困难的建议。

1、用人单位不能“等、靠、要”,要主动出击,改革招工办法,主动与对口的职业技术院校和劳务市场挂钩,到劳动力相对较充裕的当地周边兵团、社区开辟市场,签订劳务输出协议。这种通过正规渠道招来的员工,队伍相对较稳定。同时,大力推进就业困难群体专项援助活动,实行专项帮扶和“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要降低就业门槛,到一线企业、到中小企业去施展才华。

2、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步伐。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清水经济开发区,一批业主、老板早已完成原始积累,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融入现代化生产手段,让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员工业务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减少用工量,提升产品档次。只有企业健康发展了,才能保住大批求职者的“饭碗”。

3、用人舍得花成本,在稳定队伍上下功夫。眼下企业招工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企业对他们缺乏吸引力,缺乏人文关怀,自然就留不住人。要象霍城农夫果园生产基地,对工人搞好福利待遇,在生活和假期给予人文关怀,不仅为她们交纳“三金”,又为她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职工把企业当作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当作抵御风险的保护伞,90%舍不得离开。企业舍得花成本,方能留得住人,留得住人的企业才能形成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4、加强劳动力市场有序管理。一是依法实施劳动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和谐劳资关系信息分析测评系统,深入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和网络化管理工作,实现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和维权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二是着力构建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龙头,乡镇(场)人保平台

为依托,村(社区)劳动保障网络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三级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将服务网络从县、乡镇(场)延伸至村、社区,对全县劳动力实现“零距离”服务,努力实现“就业求职、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职工维权不出村”。

5、指导城镇失业者积极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且有一定的经验的、掌握了一定信息的居民要求创业的,组织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及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并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积极就业和自主创业。

6、加大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择业能力。首先落实助学优惠政策,依托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年轻农民工、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其次转变培训方式。由集中培训向多形式培训转变,采取集中培训、订单式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就业的门路。再次调整培训时间。为缓解我县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培训工作已提前到春节前后进行。并在解决城乡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理论培训后,要提高工种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培训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相关工种要求。

***县劳动就业局

二0一一年二月

第二篇:招工难VS就业难

招工难VS就业难

——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热点问题的讨论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就业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大家争相讨论的热点问题。在3月8日举行的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了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的矛盾很突出,就业难的同时还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在此我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现状

据可靠数据,我国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已达到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仅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2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学生和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就近1400万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就在众多学生大喊“就业难”的同时,沿海地区代工企业却频频传出“招工难”的消息,“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这一趋势的发展,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这“两难”使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却始终招不到人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正在怀揣印制精美的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却始终一职难求。

二、同时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都尤为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还是宁愿失业,也不会去类似于东莞的毛纺厂中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这也就造成了沿海地区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这“两难”看似很矛盾,但其实它们是有联系紧密的因果关系的。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第一份工作就应该是一份体面的高薪酬工作,认为如果屈就一些薪酬、待遇比较低的工作还不如不就业。但是从近年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我们也能看出,现在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现在更重视的是工作经验,是所掌握的技术。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或者说没有真才实学,你的学历再高,招工单位也没有招你的必要啊,同样的工作一个高中毕业生去了就能直接上岗工作,那么试问招工单位为什么要招一个什么都不会,还需要上岗培训的大学生呢?但就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大学生却还是始终不愿放下自己的“架子”,因此导致了招工难情况的出现。但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模式,这个事实在短期内也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可供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选择的企业数量和岗位与每年毕业生人数相比,还是相距甚远的。也许你也曾看到过“农民工月薪过万,大学生无薪实习”的报道,可真正“过万”的农民工却一定是懂技术、会应用的高级技工,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出卖力气的普通农民工。同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不是问题,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的本科、研究生,问题在于选择怎样的职业就业,是否与自我能力相匹配。

三、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多年的“就业难”问题使得未就业的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在增加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人才的未利用不仅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还不利于人才的流动,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理性地分析原因,找出科学的应对政策。

(一)广开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大学生看准的还是经济发达城市的高薪工作。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改变其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展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就业,不仅能够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均衡就业,而且能够促进城乡和区域间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使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力量;还要积极鼓励自谋职业。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全程就业指导,培养青年人创业精神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择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就业指导教育,遏制“职业贵贱之分”的思想,使各职业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个别职位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其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其摒弃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大批大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然后,高校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没有毕业之前能够了解各个职业的情况,为以后的择业提供参考。最后,高校还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政府和高校应当给予社会更多的空间去创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积极培养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大学生应摆正就业心态,根据自身条件择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爱好等自身条件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或者盲目的“向钱看,向权看”。要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准确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的准入条件、核心的知识结构、必备的能力积累,选择合适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了解目前有效的求职渠道。就业的路很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校大学生应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只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注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加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学有所用,每个职业都是最好的出路,都你那个有一番作为,干出一番成绩。

四、关于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建议

第一,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特别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对人员紧缺的职位及时了解与掌握,以便能更快、更好地选取相应的人员担任这份工作。同时还能及时地遏制“招工难”现象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第二,要加强职业培训。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只要是需要就业上岗的人员就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这样才能在上岗后更好地、更高效率地完成所交与的工作任务。为此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第三,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

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措施。到工作当中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很好的保障,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同时还能减少人们对一些岗位的歧视现象。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我相信“招工难”的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

五、总结

当代大学生既然已经意识到“就业难”这个问题,就应当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对于就业和择业要务实。外部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只能从自身出发,加强自我学习,学会自我提升与修炼,在努力学好理论知识以外,获取一技之长,打造企业用人时最看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项人才,更是需要在求职、就业之前做足准备。

而企业在意识到“招工难”这个问题之后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相应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以便更好地吸引前来应聘的人员。使得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应聘人员的一些顾虑与担忧,达到双赢。

总之,对于“招工难”和“就业难”这两种问题,除国家给予必要的调控外,只能依靠农民工和大学生降低自身要求与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来缓解“荒”和“难”带来的压力了。

第三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

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四篇:某市解决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正扎实开展。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

劳动力65186人,完成目标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标准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呈良好态势。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村会计兼任),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组长兼任),对134名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人事、劳动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我市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选点规划建设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幸福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兰花新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计问题。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的就业协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帮助就业的备案情况和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三进”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项目引进时“跟进”。如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在引进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民兴纺织有限公司纺纱项目业主与胥家镇达成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就业协定,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该镇和周边村社240多个劳动力进厂务工。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市劳动社保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项目竣工时“亲近”。市劳动就业部门与项目业主建立了互通信息的工作机制,对市域项目进展与用工了如指掌。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时,劳动就业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同时,还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达到了企业、群众、政府“三满意”的多重效果。在“三进”工作制度中,坚持“三到”服务:“培训到村、宣传到户、岗位到人”,提升了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拓展了项目招用本地员工的空间。仅今年本地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

政加大投入,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各类补贴52万元;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推荐小额贷款担保25人,贷款额达40万元,创办个体私营企业25个,吸纳从业人员121人;支持自谋职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80余家,吸纳安置就业人员650多名;支持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26家,安置城乡从业人员630名;推荐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103户。

二是设立了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为主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补贴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技能鉴定补贴资金45万元,对通过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城乡劳动力给予技能鉴定费用补贴,提高了被培训人员参与技能鉴定的主动性。1—10月,全市共免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981人,实用技术培训31780人次,为考取技能鉴定书的4300人实行考证费用补贴。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等均由市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保证了劳动培训资金安全正确使用。

四是建立了就业援助公益性专户。目前已筹集资金近2万元,将对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以及“零就业”、“单亲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给予就业前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四、抓实五个环节,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一是夯实培训基地。今年,全市投入资金109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配备了教学软硬件设施。利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成人学校、工厂技校、乡镇农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了34个劳动力就业培训学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目前,正积极争取建立团中央在四川的青年创业点。

二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了市、乡镇、学校、企业4级培训网络:组建了由300多名在校教师、拔尖人才、专业人员组成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依托成人学校、乡镇党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点;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开设了旅游饭店管理、猕猴桃种植、水产品饲养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业;在宁江集团、双良集团、紫坪铺公司等企业举办了饭店服务、计算机操作、纺织、数控机床操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三方联动”(镇校联动、厂镇联动、校企联动)的培训格局,提高了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就业择业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三结合”(与素质教育、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办了短训班、夜校班,通过法律常识、就业政策、社会保障、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现代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通过“四单”(根据企业“订单”,制定培训“菜单”,失地农民自己“点单”,实行培训“免单”)服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产业特点,**市侧重旅游、建筑、花卉、果木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充分就业三方良性互动。目前,全市从事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达7.6万人,从事花卉苗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竹、茶叶、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能型劳动者达4万余人。同时,结合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定单培训,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青岛天禄大酒店320个职工中280人来自**,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首批聘用180名员工中有160人来自**。该市还针对在机械制造、软件、食品、环保型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增加了钳工、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内容,促进了一般劳动力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五是注重培训效果。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2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的3500人中实现就业3400人,就业率达97%。SYB(小老板创业培训)355人中,实现自主创业350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中兴镇横山村农民李建奎,通过SYB培训自主创业,办起了凤凰机械厂,吸纳就业人员60余人,按国际标准生产“气动铲”和机械加工配件,产品远销美国,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余万元,实现了“失业—就业—创业”的跨越。

五、打通“三条管道”,完善劳动力规模转移体系

**市着力开辟劳务输出新渠道,采取“三个对接”,即与市外劳动就业部门政府对接、与市外企业直通对接、与市外职介机构民间对接的办法,打通劳务输出“三条管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输出,在“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双向就业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是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珠海、温州、昆山、西藏等地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络点,直接联系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岗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转移输出。二是与北京森科瑞工贸公司、广东贝克精加工有限公司、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深圳艾美讯等企业直接联系,规模输出农村劳动力1195人。三是通过市外职介机构等中介组织,向马其顿、格鲁吉亚、伊朗、老挝、阿联酋输出水电安装工和建筑工人75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有效地实现了劳动力规模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夯实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

**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创业、灵活就业,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夯实社区就业创业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就业风景线”,扶持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全市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立了39个“社区就业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业,目前已经安置就业人员450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100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五篇:关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的

调研报告

宏伟区劳动就业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近年来,宏伟区坚持走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芳烃和工业铝型材两大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大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人才紧缺、招工困难的问题也尤为突出,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性发展及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深入探究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普遍存在“用工荒”“招工难”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制约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宏伟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区内民营企业搞调研,了解区内民营企业在新上项目、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掌握区内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动态,提思路,解难题。

在此过程中,区劳动就业局也成立了调研组,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开展了深入调研。被调研对象群体覆盖区内民营企业36家,其中,占企业对象总体的72.2%;居民服务、家政行业、物业服务业企业6家,占企业对象总体的16.7%;其余11.1%的企业主要是生活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小商品加工、营销企业。发放调查表15065份,其中包括企业在职员工调查表6023份,其余为社会闲散劳动力、待业求职人员及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欲转岗的求职者。我们对企业发放了调查表,经对采集的调研数据中进行分析,我 们发现:在具体难招的工种上,55.9%的企业表示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级技术工人及操控专业机台的熟练工,14.8%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稳定的普通力工,还有10.2%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合适的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表示对于短暂出现的人才紧缺问题,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预先都建立了相应的预防机制,并且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各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未出现严重的影响。68%左右的企业表示曾经出现或一定程度正在面临“招工难”现象所带来实际影响,这部分企业全部为大中型以上规模或在职员工反应企业用人机制及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的调研对象。

我们结合以上调研数据,综合各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人才储备充足、员工流动相对稳定的企业的成功经验

(一)公平合理的薪资制度、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

高待遇企业与底薪企业工资差距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60.4%的民营企业认为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工资期望过高,而求职者中有71.4%表示期望薪酬集中在1500-3000员/月,企业给出 的无特殊技能员工平均月工资却为1125元,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不言而喻。

部分企业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忽视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明文规定,在员工的加班工时的计算、加班费的发放,甚至员工的工伤和医疗保险上打小算盘,极大损害了员工的生活保障感和就业安全感。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求职者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是否跟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是否为员工缴纳保险。可见,意欲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必先从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下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劳动保障,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依托联系。

(二)灵活多变、公平合理的用人、选人机制是企业吸引、招揽并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求职者和在职员工在择业、择企过程中所选择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自己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调查问卷中显示,48%的劳动者表示“曾经因所在企业的家族性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岗位上升空间不足而选择跳槽”,78%的大专以上学历求职者表示“不会选择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可见,广大求职者对于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存在清醒认识。

家族性经营模式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几种现象:管理权限集 中,管理者固定,没有公平竞争的氛围和环境条件,被雇佣者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很多真正具备管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对于家族性企业避之不及,而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中的员工也往往失去了原本的进取心,没有了应有的贡献精神和在工作中积极地表现欲望,失去了竞争的压力和推动力,进而使企业进入僵化没有活力的氛围中。

(三)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机制和以企为家、以厂为家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人才更需要牢固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的营造往往得益于企业文化的渲染。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辽宁奥克企业集团为员工设臵的一个“吸烟室”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该企业制定了非常科学合理的员工作息时间及工休制度,由于企业内存在高危原料,厂区及生产线周边都是严禁烟火的区域,这使一部分有吸烟需求的员工深感不便,于是企业在远离生产区域的门岗附近设立了一个定时开放的“吸烟室”,工休时间一到,吸烟室就有专人来开放并打开通风设备,有吸烟需求的员工自动到吸烟室吸烟并短暂休息、放松精神、聊天娱乐,工休时间一过,员工便自动自觉整理工作服,有秩序的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这一人性化的设计间接获得了无限生产力,很小的一个投入却反映了企业对于员工服务的细心程度。即满足了员工们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 5 生,与其用严格、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管理制度来强制约束员工遵守安全规章,不如将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隐患消除,有了小小的吸烟室,员工自然不会躲避安全监督在高危区偷偷吸烟,有了科学合理的休息安排,员工自然在工作中精神更加集中、劳动效率也自然提高。

此外,该企业还定期组织各生产车间及部门员工进行春游、踏青及野外拓展训练,登记所有员工的生日,为过生日的员工赠送蛋糕并组织工休时段同事间的生日聚会。采用最先进的员工情感培养方法来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默契协作程度、协调优化员工间关系,建立“工作亲情”,使全厂上下都有温馨的工作氛围,自然使在职员工不愿离开现有工作环境,更好的达到了留住人才,巩固人才的战略目的。

(四)先进的、全方位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制度保证

新一代求职者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工资外福利待遇,在择业过程中,公司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底蕴、工作稳定程度等方面成为广大求职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同引辽宁奥克集团的范例,该企业不遗余力引进最先进的员工激励机制,将企业效益与每个员工的经济收入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全厂股份制经营模式,使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权利购买公司 的股份,享受看不见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每一个普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将所有员工的角色从“被雇佣者”转化为“所有者”,使所有的劳动和付出都有直接的自我发展意义,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来参与生产,一次性解决了生产资源的节能减耗、单位员工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及应急状况等突发加班需求时候的员工积极性调动等细节性问题,并辅助了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推广,更强化了福利待遇的可见性,一举多得。

(五)企业成本投入中注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这一元素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合并利用当下的政策资源,通过与技术技能学校的广泛合作,将掌握理论的高校毕业生迅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高效劳动力资源是刚刚上升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迫切需求。解决这两大经济发展看点的人才需求问题,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和解决途径。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将人才需求及储备方向进行整合申报,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并转变工作思路,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平衡,进而带动人才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循环。

二、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违背和忽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反应本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中59%没有为员工规定合理的试用期及录用程序,试用期和录用后的员工薪资及保险缴纳等环节也存在不同程度违规行为。在针对该部分企业的在职员工的调查中可体现:被调查者中80%以上都表示“认为所在企业存在不合理克扣员工工资”,还有50%表示“加班、绩效等薪资部分计算不明或从不计算发放加班费”,更有98%的被调查者表示“劳动强度过大,身心疲惫”(该部分被调查者总计1034人,发放问卷1034份,有效回收百分之百问卷)。

综上所述,造成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留工不能”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企业自身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忽视甚至有意违背。调研组也发现了很多隐藏在貌似合理合法的员工管理制度中的变相违法规定。例如,规定“试用期三个月,但视具体情况,公司可参考主管领导意见适当延长或缩短试用期以便更好的考察该员工的价值”,这种延长期限不明确、延期次数不明确的试用期规定可使企业逃避为实质已经超过试用期限的员工缴纳应缴纳的保险的义务,进而达到自身节省劳动力投资的目的。这种变相的违法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机制中屡见不鲜。

(二)单纯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长远发展需求

这一点往往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层面的 8 通病。将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视为“累赘”,将短期内见不到回报和收益的投入全部删减,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最真实写照。

(三)缺乏弹性和人性化的员工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团结稳定人才资源的员工激励机制

好的企业本应是天然吸引人才前来就业的,在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二者本应是平等的地位。部分企业无法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认知,往往单纯视为这种选择是单相并主动的,只有自己选择求职者,却忽视了求职者对于企业选择的前提性和诱因性,没有魅力的企业是无法吸引真正高技术的人才前来求职的,长期保持没有吸引力状态的企业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人才储备空白的窘境,这一点必须引起所有企业的深刻且清醒的认识。

(四)企业经营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显著提高,加上农村土地整体改革步伐的加快,使更多耕地的使用权完全落入农民手中,捡起世世代代农活儿的农户深深受益于这一系列措施,返乡务农和留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城镇中普通劳动力、普通工人的求职者在同比减少。从另外一层面来分析,随着区域间工资待遇差距逐步增大,客观上使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选择余地加大,外省市务工人流流向我们地区的数量在逐年降低,向东南沿海一带积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务 工人员紧缺。

从历年来统计和掌握的各项数据也可以显示出,原本的失地农民是普通劳动力的潜在来源之一,随着政府各方面保障措施更加严密,失地农民的安全感与日俱增,可选择的就业和创业途径也在增多,农民的眼界宽了,于是外出打工、做普通工人的意识也渐渐从单一趋向多元化,很多农民选择从事小商品零售、批发零售行业等风险相对较低的创业途径,乘着政府大力号召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东风开始另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上述诸多原因都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曾经的普通工人群体,起到了削减的作用。总之,劳动者创业意识增强、创业途径顺畅、就业途径增多,已经成为现实。对此,企业经营者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思路建议

(一)企业自身用人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1、建立健全顺应时代发展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色,有条件的引入股份制管理的精髓。将在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来,以效益带动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以制度带动人才的吸引和稳固。

2、切实改革陈旧不合理的管理模式,让竞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让人才的引进发挥最大的效用,让真正有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走上管理岗位发挥作用。

3、改变原有的单相选择思维定势,经营者也应有深刻的被 选择的压力和意识,在这种压力的推动下经营、树立并传播自身的社会信誉,用无形的资产换取有形的经济效益。

4、引进先进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员工管理方法,运用并借助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巩固现有的人才资源、稳固现有的人才储备。为每一个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有人情味的企业与员工间的联系,为员工创造归属感,进而增强员工为企业增效的积极性。

5、以科学创新、技术改革为为先导,改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更多的将资本投入产业升级及现有设备升级换代中,通过加大机械效能来达到减少单纯劳动力产出的目的,进而减少企业对于普通工的需求,增大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间接降低粗放、普通型劳动力资源动荡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提高企业对于人力资源风险的抵抗力。

(二)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和辅助

在调研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调研组对区委、区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进行了归纳整理。宏伟区民政、教育、劳动保障及公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自身的管辖权限内出台了数十项特惠、专项扶持政策和方针,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辅助措施涉及并涵盖了民营企业自申请成立到平稳运营直至产业升级转型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充分便利了在本区 内企业就业的员工基本生活,解决了企业职工原本存在的上下班交通不便及住宿困难的问题,拓宽了教育平台和学龄儿童异地入学的途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对下一代教育发展问题的后顾之忧,又专门在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开设“企业职工诉求服务中心”,化解现有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将企业无法留住、不能固定现有人才方面的不良因素及人才招聘工作中的弊端消灭。宏伟区委、区政府又在今年加大了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的招工活动,借助政府公信力和信誉度拓宽民营企业的招工渠道、扩大企业招工的宣传形像,同时组织专家成立调研小组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数次有组织的调研走访,鼓励劳动就业的窗口服务部门创新思维,多途径、多渠道开辟解决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的有效方法。

下一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政府出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针对民营企业用工旺季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使各种规模的企业能针对自身规模及产业优势将生产、发展、利益扩大化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利用并举,用最科学的方式提高产能,用效率创造企业效益,进而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倡导稳定和谐的劳动环境。

2、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企业的用工机制,将雇佣关系规范化管理,统一审查企业的用工合同,按季度 12 抽查或审查企业为员工保险等保障待遇的落实。

3、积极引导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不因一个季度、一个阶段的利润降低而盲目采取大面积裁员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注重企业信誉度的建设和培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使服务体系中用工前上岗培训及岗位技能及工人自身价值提升培训的公力培训投入切实转化为民营中小型企业受益资源。

4、坚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逐步向劳动者倾斜,促进劳动报酬比重合理增长。民营企业在企业间竞争中有着很多自身优势,例如中小型企业更灵活多变、生产技术的提高更加迅捷,应该重视并利用这些自身优势使企业在“招工难”问题上的劣势得以弥补,坚决扭转“只看重眼前小利益,在员工保险、保障方面苛求利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收入,让企业的员工享受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创造并享受成就感。

5、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采集及公开发布,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经营维护管理秩序,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发布空岗信息来引导社会公众对紧俏人才结构调整的认识,用公开的需求呼声吸引人才流向,用区域化工产业的规 模化作为吸引人才的资本和基础。

6、以政府公供服务机构举办的就业培训为载体,将社会闲散劳动力加以集中培训,引导非专业求职者紧跟社会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技术型人才的角色转化,争取实现先培训上岗工人,再培训熟练工人,最后辅助提升为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龙战略。

区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高密度的宏观监控及人才调配方面的宏观调控这两方面的投入是充分且客观的。因此,就本区域内求生存求发展的民营大中小型企业而言,能否将本地政府出台的相关福利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能否将一系列的特惠政策与自身的员工激励机制相结合来展现出更大的人性化魅力,能否借助源自国家和社会的最坚实力量来实现对旗下员工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破解民营企业长久以来“招工难”问题的终极利器。

下载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关于招工难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引进的各类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导致部分企业用工严重不足。近日,笔者深入余江县企业进行......

    企业招聘难,招工难问题经验分享范文大全

    企业招工难,招聘不到人才经验分享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然后面临着700多万大学生毕业求职,各类企业都出现用工荒等现象,总体来看有人会说是大学生的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那么到底怎样看待大......

    招工难问题

    招工难问题原因及建议 对于近期在招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与生产部探讨以及自己的些许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地理位置上相对较偏; 我们厂区地点相对比较偏,男工还好,可以......

    节后“就业难”与“招工难”[样例5]

    节后“就业难”与“招工难”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关键字:就业难;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岗位;敲门砖;餐饮企业作者:彭娜2012-02-14 07:03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河东区招聘市场就火速升温......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长武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武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黎宏博 最近,我局就长武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深入部分乡(镇)和村组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解决设想报告如......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研报告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会计七班 姓名:黄姗姗 学号:20104090751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看着大四的学子走出校门,有的沮头丧气,有的意气风发。我不禁感慨万分,他......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