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工难报告
关于“招工难,留人更难”的报告
(仅做参考)
面对当前温州各企业出现民工慌,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留人更难。我们鼎亮锁业也不例外,工人流动性很大,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1、温州周边企业和温州本地小型加工厂的大量出现,分散了劳动力。
2、温州周边及本地一些福利待遇好的大型企业,把工资、工价抬得较高,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
3、独生子女具多,家长不让外出,使一部分劳动力留在家中。
4、内地正在搞开发,有一部分员工回家创业,内地在搞开发,导致一部分人不外出。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温州招工更难。
我们公司属中小型企业,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有许多方面不够完善,招工也不例外,困难重重。
我们公司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公司地理位臵偏僻,交通不够便利,有许多应聘者找不到公司地址。
二、我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差,员工的宿舍、食堂比部上外面厂子,在管理上不规范,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三、我们公司最主要也是我们公司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工人工资与福利待遇。和我们同行业相比,我们员工计件工价比较低,普工工资与其它厂子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进厂新员工只有1800元/月),外面厂子普工工资保底大多是2000--2300元/月,有无经验均可,提供生活补助,住房补贴,现在外面工人把工资待遇看得比较重,哪里工资高就往那跑,人往高处走。
企业要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薪酬设计与改革,在全球经历了“金融风暴”洗历之后,物价暴跌,市场疲软,经济
萧条,生产停滞,给企业和工人带来很大不利,但企业不能没有工人,工人能给企业创造财富,如果薪酬运用得当,它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热情性。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工作消极,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人才大量外流,生产管理陷入困境、瘫痪!!老工人是企业的主力军,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工厂要尽力挽留老员工,企业要本着“公平性、竟争性、激励性、刺激性的原则,按当地活水准,工资市场情况及公司现实状况,研讨合理的员工薪酬办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来鼎亮已有一个多月了,根据公司目前现状和实际情况做如下分析: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员工不稳定,流失率高 7、8月分统计数据:招进5人,离职9人,流失率高达180%,也就是说招了5人,一个也没留下来,100%全走掉,还把老员工带走了4人。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啦,这是我调研的企业中流失率最高的,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如果不扭转这种局面,人都会走光的。因为走的人比来的人多,万一招不到人,厂里又在不断流失,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空空如也。我们常说,工厂不是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可比旅馆还厉害,走的不仅是过客,而且还把旅馆的服务员给带跑了。
为什么员工会流失这么多呢?
(1)工资、福利待遇低,工资跟不上温州物价上涨,与外部企业不平衡,留不住人,也吸引不住人,导致温州招工遇到两头缺,即普工和高端人才难招。具体分析如下:
A、员工想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既要看好薪酬,又要看好工作环境、时间;员工打工的第一动机就是获取更多的报酬。工资低,做事好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就会不愿意停留在这里。他会往高处看,进行比较,不能满足他生理(物质)和心理(精神)
方面的需求,在别的厂也做同样的事,报酬比这里高得多,他就往高处去了,只有选择离开。特别是现在懒散的务工者太多,大多是“85后”的新生代,都不愿意加班,并对工资待遇要求很高,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自由度、发展机会等,都期望能找到“钱多事少、工作舒适、轻松的单位。”找工作时比较“挑食”。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温州老板发出“宁愿赔钱,也不愿招工。”这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呢?
B、深度分析:如果一家企业工资待遇不高,也没有什么福利,那么这个公司就会不断出现下列情况:这家公司的员工极不稳定,流动十分频繁;这家工厂管理也会十分混乱;这个工厂的老板肯定很忙;这家工厂的经营就会日益困难。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工厂已经结束了(被淘汰了)。以国内目前大部分产业来说,成本主要来自于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但是假如存在低品质的管理,则有一项隐藏不见的成本有可能高过前述二项成本的好几倍。这个隐藏成本就是浪费和损失,如返工、不良品增多,报废频繁等。浪费与损失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组织人员的素质及管理的有效性。优越的人力资源管理表面上看也许工资较高、福利较好,企业负担的个人成本较重。实际上则不然,因为大幅减低“浪费、损失成本”的结果,必然可以得到成本优势。成功的企业因素各不相同,失败的企业原因总是相似。的确,经营失败的企业总是被挂上一块招牌——经营不善,管理不善,简单地说就是“人的不善”。人们一直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因为一个企业“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因此说,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也可能是企业最大的负债。
组织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人所组成的群体,高效率、高品质的人所组成的群体,也代表着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在于开发每一位企业成员的潜能。它有赖于一个公平竞争、激励向上的组织环境,让每一位员工肯做肯学,才能让潜能得以发挥。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一个不平凡的人,通过的是个无效的组织,只能作出平凡的事。” 一个优秀的人,他不但是在未来的薪酬与成就上期望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有远见的组织上。
C、目前状况:我们公司现在的组织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呢?已经形成优离劣留的状态。优秀的人一走,剩下的就是一些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的人,做事差的人,马马乎乎,得过且过。这些人留下来,有他们的想法:管他的,反正找不到好工作,就在这里混口饭吃,每个月还有几百块工资拿,凑合着干吧。这样一来,老板怕员工走,管理怕员工走,走了没人做事。所以员工就抓住这个心理,为所欲为,自由散漫,纪律可以不遵守了,制度可以不管了,还管什么产量、质量,还做什么卫生,做多少算多少。企业成为一潭浑水,谁也看不到谁,谁也不负责任。管理的话他们可以不服从了,管理也不敢去管,管严点罚款,马上走人,外面到处都能找到类似工作。就这样,听之任之,谁敢去管,就形成了这种严重局面。这样的组织已经是无效组织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是低品质的管理,产生不了效益,只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浪费和损失,目前公司返工、不良品增多,报废频繁,就是这些原因。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老板,发出如此的感叹:我这个月报废就有150万元,早知道,把这150万的1/3给员工加工资,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损失了,后悔莫及。
D、采取对策:长期以往,危在旦夕。企业进入这种地步,已经病入膏肓了,需要做“大手术”,必须换“心脏”了,花去很大的力气和手术费用,那就是利用高薪吸引、留住人才。不然,好的员工招进来,看到这样的无效组织,无法融进这个低品质团队,自然留不住优秀员工。政府部门就是采用高薪养廉、高薪养勤的办法来培养廉洁和勤政的工作作风。我们何不采用高薪留人之术呢?这是留住人才的唯一办法,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此类法宝。它不仅能吸引留住人才,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意愿,发挥他们的潜能,他们会做事认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多做业绩来回报公司,老板丢的是芝麻,得到的是大西瓜。因此老板必须先“舍”,才能后“得”,没有投资,哪来的效益,舍得给员工的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套住优秀人才,首先要舍得人力资源投资,增大人工成本。
温州高薪的含义:所谓高薪,这个是相对的,各企业有所不同。着就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经调查,温州的职等工资差别大致是: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副总(总工)1:10 1:7--8 1﹕4-5 经理 1﹕7-8 1﹕5-6 1﹕3 主管 1﹕5-6 1﹕3-4 1﹕2.5 科员 1﹕4 1﹕3 1﹕2 达到这种比例,应该是基本合理,“1”代表一个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员工的工资水准必须与外部合理,不然,就会像水一样高低不平,产生流动。因此建立公平、合理、激励、竞争的薪资体系非常重要。在这种薪资条件下,员工不得不好好做事,不得不遵守纪律,不得不服从管理,因为他们怕失去了这份工作,必须珍惜。工厂也很好管理了,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不符合公司要求、不适应公司发展的员工,就会被淘汰,剩下的就是优秀的人,优留劣汰的良好局面自然形成。老员工也会自愿留下来,成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这样一来,企业就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并且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大家言行一致,步伐整齐,信心百倍,人人有好的品德,也就很容易创造出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人品决定产品,产量、质量自然提升,公司目标就会变成现实。
(2)、环境条件差,留不住人才
由于没人敢去管,卫生也可以不做了,大家都清闲,不知不觉工厂就变成灰色的垃圾堆了。优秀的员工认为,清爽的工作环境不但是效率的基础,更是品质的保证。人的灵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得到孕育,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好的工作环境也能提高生产力。这样的环境需要企业主管的支持,更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
(3)、用人不当,也可能导致人员流失(我们公司现在不存在这现象,以后注意。)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都会导致员工流失。招进来的员工可能有很优秀的,人家在外面是做管理的,却安排他去做普工,看不到希望,只好一走了之,这就是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呢?明明别人学历不高,资历也不够,经验又不丰富,专业又不对口,把他安排去做管理、经理,没有这个能力,达不到效果,他也觉得很吃力,最后也只好避而退
之。人才可分为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比如开发设计、电工、钳工、模具工就属于技术人才,如把他推到经理、主管的职位上,他将不知所措,茫然一遍,不但本职工作做不好,也不知道做什么。所以,我们招聘管理的时候,必须写明具体要求,年龄、学历、专业、工作能力、经验都要写清楚。这就要求用人要适才适用,不可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2|、产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
(1)、员工离开了,人员减少了,总体产量肯定下降。
(2)、做事认真的员工、技能高的员工流失了,剩下新手多,单位(人平)产量自然低,工作效率随之下降。
(3)、由于零配件有问题,不好组装,员工操作困难,自然速度慢,因质量而导致产量不稳定。
3、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低
(1)、优秀的员工、技能高的员工、老员工流失,尽是些新手,对公司质量要求不清楚,只管做,质量问题不断出现,也属自然。
(2)、工艺作业指导文件不齐全,导致零配件加工不符合标准,不合格品报废品增多,合格率下降.(3)、机器设备、模具等造成的原因。设备由于陈旧,又没有保养,摆动过大,模具磨损、变形等导致配件尺寸、形状不符合标准,不良品报废多,合格率低。
(4)、组织架构也出现问题,没有品质部,职责不分,没人去管理质量,无人去监督、巡检,出现质量问题,无人发现,无人负责,更不要说检验标准、质量控制文件没有,不良品增多,浪费自然形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品质部,企业还能生存吗?我们必须建立品质部,壮大质检队伍,加强巡检力度,努力控制不良品,提高合格率。
正因为存在以上的问题和原因,才阻碍了公司的正常发展,导致了公司一直停止不
前,甚至是倒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希望余总早日做出决定,医治这些困扰企业多年的毛病,在招工难,留人更难的问题上要采取措施,公司做一些提薪留人,改善一下福利待遇。
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
严师出高徒;军队战无不胜,就是靠严明的制度和纪律。在企业的管理上,我认为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需采取科学的、规范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让员工知道,让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消费的人感到满意,让经销商赢利;为合作伙伴着想,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企业管理作为一项规范化、操作化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和计划来实现的,真正使企业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一切做到有章可循。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真正得到体现。
人事部
二O一二年九月九日 企业的发展,靠广大工人的共同努力奋斗结果,依靠集体、团队凝聚力、向心力。
第二篇:招工难问题
招工难问题原因及建议
对于近期在招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与生产部探讨以及自己的些许经验,现总结如下:
1、地理位置上相对较偏;
我们厂区地点相对比较偏,男工还好,可以骑摩托车,女工基本是以骑自行车为主,地点较偏远的基本不会过来;
2、工资福利待遇上偏低,不够吸引力;
加班工资显得太低,现在普遍工资上调,加班费也水涨船高,达到6~7元/小时,更有甚者高达11.5元/小时;
以砂光为例,虽说我们是自己个人计件,但是新来的员工几乎是不可能计件的,加上4元/时的加班工资,一个月差不多就是1700~2000左右,工资比较低,缺少对员工的吸引力。可以讲,金峰上坂那一带有很多家具厂,人家就近找就可以找得到工作,不会跑这么远过来。现有的员工也是经我们内部员工介绍,出于情感因素才会继续留下来工作,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
建议:提高工资待遇和加班工资水平。
3、企业的文化吸引力、凝聚力还不够。
现有的企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烈,难以使所有员工形成一种归属感,员工觉得企业的好坏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足以自己为企业出谋划策,认为那是公司高层的事……
建议: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使我们内部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氛围,大家有一种使命感,归属感!使大家能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现在的被动为企业服务的局面,转为主动出谋划策,全体同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共同出力的良好局面。
4、外出招聘,很多人都是临时工,要求较高,特别市工资方面的要求。
5、总体大的环境,企业用工荒问题普遍存在。
第三篇: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引进的各类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导致部分企业用工严重不足。近日,笔者深入余江县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该县开工企业中约有42%的企业存在用工紧缺现象。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成为制约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企业“招工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招工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超常发展、加速崛起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企业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1、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与目前劳务市场供给之间存在矛盾。调查中发现,余江县不少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缺口较大,特别是轻工五金和微型元件制造企业的员工数量严重不足:今年1—10月,该县仅世纪阳光余江照明有限公司就需用工1600余人,但目前只招到1048人,尚缺34.5%;园区微型元件制造企业共需用工5000余人,但目前也只招到3800余人,缺额达24%,加上县内其他各类生产企业用工缺额,预计全县用工缺口在4000人以上。另一方面,不少求职应聘者又达不到企业规定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甚至性别等用工要求,从而使一些求职者,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只能“望岗兴叹”。
2、日益提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矛盾。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落户该县的企业逐渐增多,劳动力就业选择面也随着扩大,这就要求企业需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特别是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招到更合适的人员。但近两年来,由于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而企业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上涨有限,因此企业利润下降,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与工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加重了企业用工紧缺现象。
3、吸引劳动力就业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一是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还不合理。部分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某些劳动中介部门、人才市场资料不完整,不能准确提供求职者的就业信息和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与求职者的搭桥牵线作用。二是引导劳动者干事创业的机制还不健全。长期以来,大多数劳动者受小农经济思想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已习惯于安份守已、守家看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态势,缺乏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而政府在宣传致富典型、引导劳动力创业等方面力度还不够,同时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也使得一些农村劳动力不愿进城务工。三是企业的用工行为有待规范。有些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在用工上往往采用一些违反劳动法规的做法,比如用工不规范,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为职工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障手续,使员工信赖企业难,企业稳定员工难。四是城镇的就业吸纳和承载能力不强。一些城镇的文化底蕴薄,品位不高,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调查中发现,该县锦江镇微型元件企业之所以出现招工难现象,很大一部分业主认为锦江镇的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员工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给企业的用工带来诸多困难。
二、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优质化、一体化服务,创优务工环境。一是要加强就业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为企业招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招工组织网络,形成各专职招工单位专门抓、各乡镇具体抓、各村组齐心抓的招工工作格局。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资源库、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及企业用工信息库等劳务用工资源信息库;及时掌握劳动力分布,求职愿望、技能培训等情况,同时大力宣传勤劳致富的思想和用工企业的优越环境,展示用工企业的良好形象,正确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到家乡企业工作。二是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技术培训资源,加大对技术培训基地的投入,把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等培训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开展企业实用的技术培训,促使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大力实行订单式教育模式,为企业储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三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兼顾员工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重点解决好园区职工的吃饭、住宿和上下班不方面等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进得来,留得住的职工大家庭。四是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要坚持以“拓展城镇空间、完
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为目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兴建或引进一些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增强城镇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2、坚持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一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坚决清除劳工进城务工的体制、政策性障碍,杜绝身份歧视,应给予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同等
待遇,并在购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同时要建立务工人员联系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困难要求,重点解决好务工人员土地撂荒没人种、社会纠纷没人管、家庭财产没人看、老人孩子没人问等问题。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劳动法》,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杜绝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企业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合理制定职工工资标准,尤其是对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等苦脏累活职工,应适当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适应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形势,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摆脱低效益、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促进企业尽快完成产业升级,缓解企业缺工难题。
3、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拓宽招工渠道。一是要积极创新招工方法。要充分利用劳动部门在各乡、镇设立的劳动保障事务管理站的服务功能,发挥干部的招工帮扶作用,并在村一级聘请劳务信息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平台。要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搜集和掌握企业用工信息,根据企业用工计划确定招工任务,及时向社会发布招工信息,引导和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劳务市场。一方面要在保障依法规范、诚信服务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发展各类职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纵横贯通、合理完善的职业介绍网络,并把职业中介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制定政策措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加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适应企业和劳动者走向市场、实现相互选择的需要,各级劳动部门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固定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劳务交流场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供求信息、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在职职工交流调剂、社会保险、合同鉴证等综合配套的“一条龙”服务,方便企业和求职人员。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首先,要把招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招工积极性。其次,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招工工作评优评先、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开展帮企业招工工作的的积极性。
第四篇:关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的
调研报告
宏伟区劳动就业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近年来,宏伟区坚持走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芳烃和工业铝型材两大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大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人才紧缺、招工困难的问题也尤为突出,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性发展及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深入探究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普遍存在“用工荒”“招工难”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制约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宏伟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区内民营企业搞调研,了解区内民营企业在新上项目、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掌握区内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动态,提思路,解难题。
在此过程中,区劳动就业局也成立了调研组,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开展了深入调研。被调研对象群体覆盖区内民营企业36家,其中,占企业对象总体的72.2%;居民服务、家政行业、物业服务业企业6家,占企业对象总体的16.7%;其余11.1%的企业主要是生活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小商品加工、营销企业。发放调查表15065份,其中包括企业在职员工调查表6023份,其余为社会闲散劳动力、待业求职人员及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欲转岗的求职者。我们对企业发放了调查表,经对采集的调研数据中进行分析,我 们发现:在具体难招的工种上,55.9%的企业表示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级技术工人及操控专业机台的熟练工,14.8%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稳定的普通力工,还有10.2%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合适的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表示对于短暂出现的人才紧缺问题,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预先都建立了相应的预防机制,并且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各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未出现严重的影响。68%左右的企业表示曾经出现或一定程度正在面临“招工难”现象所带来实际影响,这部分企业全部为大中型以上规模或在职员工反应企业用人机制及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的调研对象。
我们结合以上调研数据,综合各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人才储备充足、员工流动相对稳定的企业的成功经验
(一)公平合理的薪资制度、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
高待遇企业与底薪企业工资差距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60.4%的民营企业认为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工资期望过高,而求职者中有71.4%表示期望薪酬集中在1500-3000员/月,企业给出 的无特殊技能员工平均月工资却为1125元,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不言而喻。
部分企业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忽视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明文规定,在员工的加班工时的计算、加班费的发放,甚至员工的工伤和医疗保险上打小算盘,极大损害了员工的生活保障感和就业安全感。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求职者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是否跟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是否为员工缴纳保险。可见,意欲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必先从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下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劳动保障,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依托联系。
(二)灵活多变、公平合理的用人、选人机制是企业吸引、招揽并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求职者和在职员工在择业、择企过程中所选择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自己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调查问卷中显示,48%的劳动者表示“曾经因所在企业的家族性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岗位上升空间不足而选择跳槽”,78%的大专以上学历求职者表示“不会选择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可见,广大求职者对于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存在清醒认识。
家族性经营模式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几种现象:管理权限集 中,管理者固定,没有公平竞争的氛围和环境条件,被雇佣者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很多真正具备管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对于家族性企业避之不及,而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中的员工也往往失去了原本的进取心,没有了应有的贡献精神和在工作中积极地表现欲望,失去了竞争的压力和推动力,进而使企业进入僵化没有活力的氛围中。
(三)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机制和以企为家、以厂为家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人才更需要牢固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的营造往往得益于企业文化的渲染。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辽宁奥克企业集团为员工设臵的一个“吸烟室”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该企业制定了非常科学合理的员工作息时间及工休制度,由于企业内存在高危原料,厂区及生产线周边都是严禁烟火的区域,这使一部分有吸烟需求的员工深感不便,于是企业在远离生产区域的门岗附近设立了一个定时开放的“吸烟室”,工休时间一到,吸烟室就有专人来开放并打开通风设备,有吸烟需求的员工自动到吸烟室吸烟并短暂休息、放松精神、聊天娱乐,工休时间一过,员工便自动自觉整理工作服,有秩序的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这一人性化的设计间接获得了无限生产力,很小的一个投入却反映了企业对于员工服务的细心程度。即满足了员工们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 5 生,与其用严格、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管理制度来强制约束员工遵守安全规章,不如将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隐患消除,有了小小的吸烟室,员工自然不会躲避安全监督在高危区偷偷吸烟,有了科学合理的休息安排,员工自然在工作中精神更加集中、劳动效率也自然提高。
此外,该企业还定期组织各生产车间及部门员工进行春游、踏青及野外拓展训练,登记所有员工的生日,为过生日的员工赠送蛋糕并组织工休时段同事间的生日聚会。采用最先进的员工情感培养方法来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默契协作程度、协调优化员工间关系,建立“工作亲情”,使全厂上下都有温馨的工作氛围,自然使在职员工不愿离开现有工作环境,更好的达到了留住人才,巩固人才的战略目的。
(四)先进的、全方位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制度保证
新一代求职者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工资外福利待遇,在择业过程中,公司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底蕴、工作稳定程度等方面成为广大求职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同引辽宁奥克集团的范例,该企业不遗余力引进最先进的员工激励机制,将企业效益与每个员工的经济收入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全厂股份制经营模式,使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权利购买公司 的股份,享受看不见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每一个普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将所有员工的角色从“被雇佣者”转化为“所有者”,使所有的劳动和付出都有直接的自我发展意义,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来参与生产,一次性解决了生产资源的节能减耗、单位员工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及应急状况等突发加班需求时候的员工积极性调动等细节性问题,并辅助了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推广,更强化了福利待遇的可见性,一举多得。
(五)企业成本投入中注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这一元素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合并利用当下的政策资源,通过与技术技能学校的广泛合作,将掌握理论的高校毕业生迅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高效劳动力资源是刚刚上升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迫切需求。解决这两大经济发展看点的人才需求问题,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和解决途径。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将人才需求及储备方向进行整合申报,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并转变工作思路,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平衡,进而带动人才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循环。
二、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违背和忽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反应本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中59%没有为员工规定合理的试用期及录用程序,试用期和录用后的员工薪资及保险缴纳等环节也存在不同程度违规行为。在针对该部分企业的在职员工的调查中可体现:被调查者中80%以上都表示“认为所在企业存在不合理克扣员工工资”,还有50%表示“加班、绩效等薪资部分计算不明或从不计算发放加班费”,更有98%的被调查者表示“劳动强度过大,身心疲惫”(该部分被调查者总计1034人,发放问卷1034份,有效回收百分之百问卷)。
综上所述,造成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留工不能”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企业自身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忽视甚至有意违背。调研组也发现了很多隐藏在貌似合理合法的员工管理制度中的变相违法规定。例如,规定“试用期三个月,但视具体情况,公司可参考主管领导意见适当延长或缩短试用期以便更好的考察该员工的价值”,这种延长期限不明确、延期次数不明确的试用期规定可使企业逃避为实质已经超过试用期限的员工缴纳应缴纳的保险的义务,进而达到自身节省劳动力投资的目的。这种变相的违法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机制中屡见不鲜。
(二)单纯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长远发展需求
这一点往往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层面的 8 通病。将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视为“累赘”,将短期内见不到回报和收益的投入全部删减,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最真实写照。
(三)缺乏弹性和人性化的员工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团结稳定人才资源的员工激励机制
好的企业本应是天然吸引人才前来就业的,在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二者本应是平等的地位。部分企业无法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认知,往往单纯视为这种选择是单相并主动的,只有自己选择求职者,却忽视了求职者对于企业选择的前提性和诱因性,没有魅力的企业是无法吸引真正高技术的人才前来求职的,长期保持没有吸引力状态的企业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人才储备空白的窘境,这一点必须引起所有企业的深刻且清醒的认识。
(四)企业经营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显著提高,加上农村土地整体改革步伐的加快,使更多耕地的使用权完全落入农民手中,捡起世世代代农活儿的农户深深受益于这一系列措施,返乡务农和留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城镇中普通劳动力、普通工人的求职者在同比减少。从另外一层面来分析,随着区域间工资待遇差距逐步增大,客观上使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选择余地加大,外省市务工人流流向我们地区的数量在逐年降低,向东南沿海一带积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务 工人员紧缺。
从历年来统计和掌握的各项数据也可以显示出,原本的失地农民是普通劳动力的潜在来源之一,随着政府各方面保障措施更加严密,失地农民的安全感与日俱增,可选择的就业和创业途径也在增多,农民的眼界宽了,于是外出打工、做普通工人的意识也渐渐从单一趋向多元化,很多农民选择从事小商品零售、批发零售行业等风险相对较低的创业途径,乘着政府大力号召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东风开始另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上述诸多原因都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曾经的普通工人群体,起到了削减的作用。总之,劳动者创业意识增强、创业途径顺畅、就业途径增多,已经成为现实。对此,企业经营者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思路建议
(一)企业自身用人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1、建立健全顺应时代发展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色,有条件的引入股份制管理的精髓。将在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来,以效益带动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以制度带动人才的吸引和稳固。
2、切实改革陈旧不合理的管理模式,让竞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让人才的引进发挥最大的效用,让真正有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走上管理岗位发挥作用。
3、改变原有的单相选择思维定势,经营者也应有深刻的被 选择的压力和意识,在这种压力的推动下经营、树立并传播自身的社会信誉,用无形的资产换取有形的经济效益。
4、引进先进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员工管理方法,运用并借助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巩固现有的人才资源、稳固现有的人才储备。为每一个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有人情味的企业与员工间的联系,为员工创造归属感,进而增强员工为企业增效的积极性。
5、以科学创新、技术改革为为先导,改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更多的将资本投入产业升级及现有设备升级换代中,通过加大机械效能来达到减少单纯劳动力产出的目的,进而减少企业对于普通工的需求,增大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间接降低粗放、普通型劳动力资源动荡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提高企业对于人力资源风险的抵抗力。
(二)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和辅助
在调研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调研组对区委、区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进行了归纳整理。宏伟区民政、教育、劳动保障及公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自身的管辖权限内出台了数十项特惠、专项扶持政策和方针,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辅助措施涉及并涵盖了民营企业自申请成立到平稳运营直至产业升级转型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充分便利了在本区 内企业就业的员工基本生活,解决了企业职工原本存在的上下班交通不便及住宿困难的问题,拓宽了教育平台和学龄儿童异地入学的途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对下一代教育发展问题的后顾之忧,又专门在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开设“企业职工诉求服务中心”,化解现有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将企业无法留住、不能固定现有人才方面的不良因素及人才招聘工作中的弊端消灭。宏伟区委、区政府又在今年加大了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的招工活动,借助政府公信力和信誉度拓宽民营企业的招工渠道、扩大企业招工的宣传形像,同时组织专家成立调研小组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数次有组织的调研走访,鼓励劳动就业的窗口服务部门创新思维,多途径、多渠道开辟解决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的有效方法。
下一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政府出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针对民营企业用工旺季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使各种规模的企业能针对自身规模及产业优势将生产、发展、利益扩大化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利用并举,用最科学的方式提高产能,用效率创造企业效益,进而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倡导稳定和谐的劳动环境。
2、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企业的用工机制,将雇佣关系规范化管理,统一审查企业的用工合同,按季度 12 抽查或审查企业为员工保险等保障待遇的落实。
3、积极引导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不因一个季度、一个阶段的利润降低而盲目采取大面积裁员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注重企业信誉度的建设和培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使服务体系中用工前上岗培训及岗位技能及工人自身价值提升培训的公力培训投入切实转化为民营中小型企业受益资源。
4、坚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逐步向劳动者倾斜,促进劳动报酬比重合理增长。民营企业在企业间竞争中有着很多自身优势,例如中小型企业更灵活多变、生产技术的提高更加迅捷,应该重视并利用这些自身优势使企业在“招工难”问题上的劣势得以弥补,坚决扭转“只看重眼前小利益,在员工保险、保障方面苛求利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收入,让企业的员工享受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创造并享受成就感。
5、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采集及公开发布,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经营维护管理秩序,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发布空岗信息来引导社会公众对紧俏人才结构调整的认识,用公开的需求呼声吸引人才流向,用区域化工产业的规 模化作为吸引人才的资本和基础。
6、以政府公供服务机构举办的就业培训为载体,将社会闲散劳动力加以集中培训,引导非专业求职者紧跟社会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技术型人才的角色转化,争取实现先培训上岗工人,再培训熟练工人,最后辅助提升为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龙战略。
区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高密度的宏观监控及人才调配方面的宏观调控这两方面的投入是充分且客观的。因此,就本区域内求生存求发展的民营大中小型企业而言,能否将本地政府出台的相关福利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能否将一系列的特惠政策与自身的员工激励机制相结合来展现出更大的人性化魅力,能否借助源自国家和社会的最坚实力量来实现对旗下员工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破解民营企业长久以来“招工难”问题的终极利器。
第五篇:招工难VS就业难
招工难VS就业难
——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热点问题的讨论
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就业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大家争相讨论的热点问题。在3月8日举行的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了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的矛盾很突出,就业难的同时还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在此我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现状
据可靠数据,我国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已达到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仅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2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学生和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就近1400万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就在众多学生大喊“就业难”的同时,沿海地区代工企业却频频传出“招工难”的消息,“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这一趋势的发展,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这“两难”使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却始终招不到人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正在怀揣印制精美的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却始终一职难求。
二、同时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都尤为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还是宁愿失业,也不会去类似于东莞的毛纺厂中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这也就造成了沿海地区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这“两难”看似很矛盾,但其实它们是有联系紧密的因果关系的。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第一份工作就应该是一份体面的高薪酬工作,认为如果屈就一些薪酬、待遇比较低的工作还不如不就业。但是从近年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我们也能看出,现在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现在更重视的是工作经验,是所掌握的技术。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或者说没有真才实学,你的学历再高,招工单位也没有招你的必要啊,同样的工作一个高中毕业生去了就能直接上岗工作,那么试问招工单位为什么要招一个什么都不会,还需要上岗培训的大学生呢?但就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大学生却还是始终不愿放下自己的“架子”,因此导致了招工难情况的出现。但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模式,这个事实在短期内也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可供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选择的企业数量和岗位与每年毕业生人数相比,还是相距甚远的。也许你也曾看到过“农民工月薪过万,大学生无薪实习”的报道,可真正“过万”的农民工却一定是懂技术、会应用的高级技工,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出卖力气的普通农民工。同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不是问题,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的本科、研究生,问题在于选择怎样的职业就业,是否与自我能力相匹配。
三、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多年的“就业难”问题使得未就业的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在增加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人才的未利用不仅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还不利于人才的流动,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理性地分析原因,找出科学的应对政策。
(一)广开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大学生看准的还是经济发达城市的高薪工作。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改变其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展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就业,不仅能够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均衡就业,而且能够促进城乡和区域间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使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力量;还要积极鼓励自谋职业。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全程就业指导,培养青年人创业精神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择业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就业指导教育,遏制“职业贵贱之分”的思想,使各职业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个别职位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其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其摒弃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大批大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然后,高校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没有毕业之前能够了解各个职业的情况,为以后的择业提供参考。最后,高校还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政府和高校应当给予社会更多的空间去创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积极培养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大学生应摆正就业心态,根据自身条件择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爱好等自身条件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或者盲目的“向钱看,向权看”。要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准确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的准入条件、核心的知识结构、必备的能力积累,选择合适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了解目前有效的求职渠道。就业的路很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校大学生应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只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注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加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学有所用,每个职业都是最好的出路,都你那个有一番作为,干出一番成绩。
四、关于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建议
第一,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特别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对人员紧缺的职位及时了解与掌握,以便能更快、更好地选取相应的人员担任这份工作。同时还能及时地遏制“招工难”现象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第二,要加强职业培训。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只要是需要就业上岗的人员就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这样才能在上岗后更好地、更高效率地完成所交与的工作任务。为此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第三,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
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措施。到工作当中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很好的保障,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同时还能减少人们对一些岗位的歧视现象。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我相信“招工难”的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
五、总结
当代大学生既然已经意识到“就业难”这个问题,就应当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对于就业和择业要务实。外部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只能从自身出发,加强自我学习,学会自我提升与修炼,在努力学好理论知识以外,获取一技之长,打造企业用人时最看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项人才,更是需要在求职、就业之前做足准备。
而企业在意识到“招工难”这个问题之后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相应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以便更好地吸引前来应聘的人员。使得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应聘人员的一些顾虑与担忧,达到双赢。
总之,对于“招工难”和“就业难”这两种问题,除国家给予必要的调控外,只能依靠农民工和大学生降低自身要求与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来缓解“荒”和“难”带来的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