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朱油军

〔内容摘要〕玉舍乡属于水城县中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大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发展的对策作了思考。

〔关 键 词〕城镇建设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吸纳农村劳动力、活跃城乡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城镇建设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加快小城镇建设已被县乡(镇)两级政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初步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玉舍乡基本情况

玉舍乡属于水城县中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大乡,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南部,距市中心约18.6公里。东与勺米乡接壤,西抵坪寨与威宁县新发乡,南至杨梅乡、都格乡,北邻纸厂乡,平均海拔1800米,全乡总面积217.6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8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3242人。

二、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分析

玉舍乡小城镇位于玉舍村驻地,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0.12—1.2公里,覆盖三个村部分面积和勺米乡政府驻地周围,总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万人,性质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南部能源、原材料、交通节点、渡假、休闲城郊型综合服务的重要卫星城镇。总规划根据工业、商业、居住、行政办公、仓储等分为四个区。现规划面积605亩(含河流等),其主要功能为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和居住等,居住人口约10000人。目前,已完成开发规划总面积的40%。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玉舍乡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小城镇规划范围内有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中学占地面积45.6亩,校舍面积2200平方米,在校学生1079人,生均校舍面积2.04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22亩,校舍面积3225平方米,在校学生1567人,生均校舍面积2.06平方米;幼儿园占地面积3亩,校舍面积660平方米,在校幼儿186人,人均校舍面积3.55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及师资配备齐全。城镇内医疗房屋面积1600平方米,B超等基本医疗设施齐全,现有医疗卫生人员21人,基本能满足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两水线”段垃圾池、公厕等环卫设施齐全,并购有1台洒水车和聘请4名环卫工人负责小城镇卫生。供电、供水及通讯设备设施齐全,城镇内低压电路已改造完毕,总投资178万元;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供水量为9937立方米/日;城镇内已开通移动、联通、小灵通等业务,主干道已完成程控电话、护联网配置;目前尚未开通闭路电视。城镇中心预计建成长1402米、宽24米的中心大街,现已完成土石方开挖、挡墙、雨污管、涵洞、路面垫层等工程,连接中心大街与玉勺公路的次干道全部完工,中心大街两侧均已种植行道树,搬迁街、农贸市场(35亩)、客车站(5.1亩)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国土所、等部门紧紧围绕在党政办公大楼周围修建,形成了统一的行政办公区,中心大街上半段600米、农贸市场及搬迁街周围80%商业用房已建成。城镇内有野鸡养殖场1个,养殖规模已达2000余只,个体工商户400余户,分布在“两水线”沿线、中心大街、农贸市场和客车站周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上级投入,二是乡级投入,三是招商引资,四是个体投入;至今省、市、县投入分别为15、40、50万元;乡级投入1000万元,其中400万元为乡级财政投入,600万元为土地置换资金;玉舍煤业公司修建搬迁街投入95万元,个体商业建房6800万元;带有营利性的公共设施如:农贸市场、汽车站等,均为外来资金建设。

三、玉舍乡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城镇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能说是刚刚

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一是体制存在障碍,发展受限制。目前,玉舍乡虽然列入省100个中心镇的建设范畴,但是玉舍乡仅属乡级建制,还未纳入镇建制,不能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范围,因此,在享受优惠政策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资金严重不足,建设进度缓慢。从资金投入来源看,在玉舍乡小城镇建设中,省、市、县三级的投入为105万元,投入力度还非常弱,仅靠乡级自身投入,难以在建设上有较大突破。

三是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小城镇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小城镇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城镇的工商业活动和人们生活的需要。玉舍乡小城镇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投入不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十分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环保设施不健全,供水排水设施有待完善,欠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文化设备设施,文化事业发展缓慢。

四是小城镇的功能不完备,使得小城镇的“中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城镇来说,它是一定区域内农村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然而目前玉舍的情况是:还只是简单地商品交换集合地,除赶集时间之外,人口流动量还不大,小城镇的“中心”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功能还不完备,限制了小城镇作用的发挥。

五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属于临时单位,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单位借用,没有从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管理水平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是争取把玉舍乡列为镇建制,进入省重点建设规划,在政策上得到更多的优惠照顾,从而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进程。

二是建立小城镇建设资金固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在“乡财县管”的体制要求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建立人才投入机制,确保小城镇建设在建设中和建后管理有专业的人才保障。小城镇建设中,资金投入是关键,但是专业人才的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建议通过组织培训现有管理人员、引进专业人才和上级主管部门下派技术人员等方式,培养一支懂得小城镇建设,懂得小城镇管理的专业队伍,确保小城镇建得好也管得好。

四是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个体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从玉舍乡的资金投入情况来看,政府投入的力度是比较弱的,外来资金和个体资金投入远远大于政府投入,基于水城县实际,财政投入的力度就更加小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进行调整,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思想,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城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福鼎市太姥山镇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

福鼎市太姥山镇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

(郭传喜

学号:1***1)

太姥山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太姥山下,晴川湾畔,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山海之间。面积116.7平方公里,是福鼎市域次中心城镇,辖有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含流动人口1.1万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3.5万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福宁高速公路和福温铁路贯穿全境,并分别设立有太姥山互通口和太姥山火车站,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航运直通国内各大港口。

太姥山镇地处闽浙两省边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异常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景区太姥山,天然浴场牛郎岗海滨度假区,有唐灵峰古刹、明嘉靖潋城抗倭古堡、南宋朱熹讲学处石湖书院、清定海保卫战爱国将领张朝发墓等文物古迹。

太姥山是福鼎主粮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主产稻谷、甘薯。1995年,全镇耕地面积25908亩,粮食总产量1.29万吨。太姥山也是渔区之一,一日两潮水,盛产带鱼、墨鱼、鳗鱼、虾、蟹等海产品。1995年,全镇水产品总产11016吨,渔业产值6838万元。全镇有机动渔船224艘,共4852吨位,大围缯网50张,流刺网、定置网5626张。

近几年来,福鼎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潜在的区位、旅游、港口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以建设闽东滨海旅游文明城镇为目标,立足山海优势,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太姥山镇作为环太姥山区域的中心城镇,在福鼎市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带动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龙头”乡镇的特殊作用。

工农业经济强势推进,旅游产业蒸蒸日上,集镇与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当前的太姥山镇展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而旅游产业的方兴未艾更是镇域经济的突出特色。2010年,太姥山被列入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以此为契机,福鼎市将小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推进太姥山旅游开发进程,力促小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和谐互动齐头并进。

太姥山镇区北片的水井头工业项目区是太姥山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的重要载体,园区规划用地3000亩,目前已使用面积1000亩,已引进32家入驻,去年共实现产值10.74亿元,出口总额8500多万美元,安置就业人员3700多人。入驻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就业人数可达1.2万人。在已入驻的32家规模企业中,其中有一部分涉旅企业,生产地方名优特色产品的海鸥、海鹏、海川等水产企业,生产福鼎白茶、茶具等系列产品的郑源茶业公司,生产光学仪器的一雄光学公司等,其产品以良好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受到国内外市场和八方游客的欢迎。作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孵化器”,今后三至五年中,水井头工业园区形成用地3000亩的规模,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地方党委、政府有意识引进创新型、环保型、上规模的企业,优先发展涉旅行业,使工业园区成为全镇乃至全市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太姥山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成立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广泛为农户提供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全镇已开发形成5000多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00亩优质蔬菜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基地、1000亩福鼎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的“绿雪芽”有机生产基地、高产紫菜养殖和加工基地等五大高优农业生产基地。拥有21台全省最多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建立了13个科技示范村,涌现出300多户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户。逐步实现了农田高产化、排灌自流化、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良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这一切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发展太姥山镇的农业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太姥山镇注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着力把新农村建设成为旅游新风景线。潋城村拥有唐朝古刹灵峰寺、宋大儒朱熹讲学处所石湖书院遗址以及明朝抗倭古堡,是太姥山风景区旅游景点之一,含生态观光农业、新村建设与旅游景点的潋城已成为太姥山旅游的配套线路之一;位于太姥山区的方家山村是畲族风俗民情村,规划建设旅游特色的民居、挖掘畲族民俗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与此同时,对公路、铁路沿线各村实施的美化工程,目的正是为了提高中心城镇的旅游文明形象。

以旅游为驱动力的第三产业是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太姥山岳、牛郎岗海滨浴场等景区优势,突出晴川湾海滨游、生态游和人文景观游,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服务业领域,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行业稳步发展。至2009年,全镇拥有中小宾馆30多家,接待床位1000多张,专业旅行社8家,旅游专卖商店18家,年接待游客达到60万人次。

一、太姥山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太姥山小城镇建设能如此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太姥山镇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城镇人口3万人,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较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城市化气息淡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效益也难发挥。这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难题。

2、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

3、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有:一是道路与公共交通设施落后交通量的增长。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于初始阶段,环境污染还比较重;三是城市基础建设多元化投融机制未完全形成,资金来源困难,投入不足。

4、城镇建设管理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存在。一方面由于人员少,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规划适当住宅小区让城郊农民建房,没有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新村,使城郊农民随意自建住房、杂乱无章。至今没有配备正规科班出身乡村规划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随意变更规划、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

二、小城镇建设建议与措施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规划编制力度。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扩好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和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并且妥善处理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留进城务工或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城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和利用效益。集中使用农民住宅用地指标,逐步对分散的农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

3、鼓励农民进城入城定居。进城镇经商务工的农民,持经劳动部门审签的两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居住满两年的暂住证等可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进城镇农民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有集镇居民同等待遇,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4、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依托文渡工业区和水井头工业区,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产业优势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市场等要素集聚。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太姥山镇水、电、路、污水处理厂、学校等民生工程建设。

6、加快繁荣第三产业。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生态、自然景观、人文等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7、积极争创文明城镇。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城镇规划、建设、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水平。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生态型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城镇形象,风气端正、工作高效的单位形象,文明礼貌、精神振奋的居民形象和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形象,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8、强化小城镇综合管理。小城镇管理主要抓好建筑管理、市政管理、绿化管理、环卫管理、环境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管理队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9、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协调机制。城镇建设部门与交通、土地、水利、环保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土地、市容、交通、治安、社区管理搞好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加大环境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2012年5月12日

第三篇:玉舍乡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况调查报告

卢迎松(玉舍乡中心学校)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各县、乡镇都为顺利通过“两基”指标达标验收而集全部力量来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投入、设施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关键字]:“两基”;义务教育;思想道德;就业;玉舍乡 引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并许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现以玉舍乡教育现况为基础,以体现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现况,并对此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设想及对策。

一、玉舍乡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1、完成率情况:

全乡共11个村,58个村民组,总户数:8206户,总人口:32879人,非农业人口:643人,农业人口:32236人。全乡有初级中 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小12所(一至六年级俱全),点校7所(有的只有1个年级),幼儿园1所。截止2008年12月底全乡有7—12周岁适龄儿童4884人,其中“三残”儿童16人,正常儿童入学4849人,入学率99.6%;女童2260人,“三残”9人,正常女童入学2242人,女童入学率99.6%。13—15周岁适龄少年2204人,“三残”16人,初中阶段正常在校生2266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3.56%。小学上学年初实有在校生5560人,学年内辍学4人,辍学率0.07%;初中上学年初实有在校生1898人,学年内辍学57人,辍学率3%。15周岁人口728人,已完成初等教育714人,在小学就读10人,“三残”4人,完成率98.62%。17周岁人口623人,初中毕业476人,仍在初中就读53人,完成率为76.40%。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32人,其中丧能12人,入学15人,入学率为75%。现全乡有小学在校生5324人,初中在校生2002人。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8885人,其中丧能140人,现有非文盲人口18060人;非文盲率96.35%。近三年脱盲189人,巩固提高185人,巩固率达97.88%,参加测试人员的合格率为100%。

2、全乡教育教学设施情况:

学校校舍、房屋情况:全乡小学校舍总面积18877m2,生均校舍3.5m2;初中校舍总面积8581m2,生均校舍4.3m2;中小学均无D级危房,近99%的教师没有宿舍;

教学设备、图书情况:全乡中小学校中,玉舍中学有学生计 算机25台,于是在玉舍小学有学生计算机28台,玉舍中学配有远程教育模式三一套,其余各学校均配有远程教育模式二一套,各学校均自己购买有一台或二台办公电脑,不能满足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工作要求,学校基本没有专业计算机教师。按二类标准配备仪器的学校有2所(玉舍中学、玉舍小学),按三升二类标准配备仪器的学校有11所(小河小学、青松小学、德格小学、木柯小学、舍戛学校、石板箐小学、俄脚学校、转山小学、大坪小学、甘塘小学、海坪小学),按三类标准配备仪器的学校有6所(玉舍乡第二小学、元箐小学、老营小学、阿尼克小学、格丘点校、营松点校),其余学校目前均未配备仪器;到目前为致,小学共有图书51447册(2008年5月县人民政府配备23330册),生均图书9册;初中有图书30133册(2008年县5月人民政府配备3000册),生均图书16册,均达到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全乡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配有农技图书总价达15000元,教师均为兼职教师。

3、师资情况:到2008年12月,全乡共有中小学在职教师(含幼儿园)286名(其中2008年9月新分特岗教师56名),学生7326人(不含幼儿园学生253人),(其中小学5324人,初中2002人),小学师生比为27∶1,初中师生比为24∶1,中小学共缺教师近20人;全乡中小学有本科学历教师51人(其中特岗29人),专科学历166人(其中特岗25人),中专学历51人,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16人;全乡小学专任教师200名,学 历合格的199名,学历合格率为99.5%;初中专任教师84名,学历合格的84名,学历合格率为100%;2001年以来补充的教师全部具备合格学历,另有15名临时代课教师和3名支教教师分布在各学校担负主要教学任务,中小学校长全部经过岗位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目前在职进修的中小学教师有25人,中级职称的有97人,初级职称的有132人,未评1人。

4、教学质量: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00%;有120余人分别升入高中和五年制专科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中小学无留级生和补习生。

以下是玉舍乡2005年12底的一组数据:

2005年我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6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点10个,社会力量办学点1个。有教职工227人,临时代课教师31人,支教志愿者10人。全乡初中在校生1897人,小学在校生5685人。

普及程度:全乡有7~12周岁适龄儿童4761人,女童2133人;“三残”29人,正常儿童入学4700人,入学率为99.32%;正常女童入学2106人,入学率为99.29%;

13~15周岁适龄少年2044人,“三残”11人,初中正常在校生202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80%;

15周岁人口841 人,已完成初等教育611人,在小学就读228人,完成率为99.67%;文盲率为0.12%;

17周岁人口551人,丧能2人,初中毕业187人,经非正 规教育达相应水平的109人,仍在初中就读的18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80.22%;

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40人,其中丧能16人,具备学习能力24人,已随班就读15人,入学率为62.50%。

扫盲程度: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8154人,女8268人,少数民族5081人;丧能145人,非文盲人口17595人,其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11040人,历年脱盲6555人,剩余文半盲413人,15周岁新增文盲1人,文盲率为2.30%;非文盲率为97.70%;行政村农技建校率为100%,三年来脱盲巩固率为98%。

办学条件:全乡小学校舍面积17585平方米,生均3.09平方米,当年新增2400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6645平方米,生均3.5平方米,当年新增玉舍中学宿舍、食堂2000平方米。小学图书25809册,生均4.54册,中学图书22764册,生均12册。现有中小学二类仪器2套,三类仪器6套,四类仪器12套。远程教育模式一5个,模式二20个,模式三1个。

教学质量: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96.82%;有40余人分别升入高中和五年制专科学习。中小学取消留级生和补习生。小学在校生年内辍学为1.70%;初中辍学率为1.7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2008年的水城县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两基”)达标工作中,玉舍乡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扫盲工作和农村成人教育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小学校都配上了计算机,2所学校有了计算机室;部分学校建立了图书室、实验室;教师进修比例有所增加。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数据是否是真实情况的反映;许多学校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数量上的变化不代表质量上也得到提高等等,这一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考虑到这些现象的发生,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和预防。

二、存在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多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尽管中央、省、市、县均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及投入,但仍远远不足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根据对玉舍乡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地方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教育设施缺乏、落后 从对玉舍乡中小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为玉舍中学建立了计算机室,但是却没有专业教师,致使设备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小学计算机室是学校自行贷款购买的,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两基”攻坚顺利达标,使得县、乡政府和部分学校负债累累,影响了地方政府在“两基” 之后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入学率的同时添加了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但学生人均占用的教育设施比率还是很小,其中以中小学师生校舍问题尤为严重:在玉舍中学,由于校舍紧张,初一年级有5个班级在玉舍二小借用教室,造成一校两园,一园两校,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校内的则全是大班额,教师办公住宿条件异常艰苦;因服务半径大,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在学校住宿,但学校的宿舍和食堂从05年动工至今仍未完工投入使用,全校没有学生在学校住宿,都是学校周边租赁民房住宿。而每年申请在校住宿的学生至少有400人以上,但由于校舍紧张,学校无法给予解决。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宿的,每个月要交房租四五十元,这还不算水电费和生活费等,一些边远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室、桌椅等必要条件尚且不能满足,没有专用教室,更不用说提素质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了;中小学连基本的专用教室都不够,更不用说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阅览室和足够的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其他学校就更不用说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普九”工作数量上的提高,而质量上的不断下降。

(二)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在“两基”达标过程中许多地方的教育工作都取得了成效。但是其中却存在着许多不稳定成果。据统计,玉舍乡今年开学后中学辍学学生有245人,比2005年底增加了168人,辍学率达到12.91%,小学辍学学生40人,比2007年增加32人,辍学率 达0.72%。如此大的变化与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有关,中小学生的入学率之所以不能保持,是由于政府、相关人员为了通过“两基”检查,仅仅是让那些辍学学生到学校坐几个星期,等上面检查完后就任其离开了,没有采取妥善的办法帮助解决学生的辍学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学校还给予补助,却仍然没有到学校上课,我想除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外,学生住址离学校较远,上学不方便也是一个原因。

(三)农村落后思想、就业难现象引发的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的辍学学生中,除了家庭贫困的外,还有很大一步分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因为意识上的落后,认为与其花钱去读书,不如早点出去外面打工,还能多挣一些钱,只要会认字就行了,所以在乡的“两基”达标宣传工作中,出现了如“初中不毕业,打工不合格”的宣传标语。另外,随着我国高校逐年的扩招、高等教育数量上的不断增加,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远远超过了社会的接受能力,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有559万大学毕业生,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达12.93%,而社会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许多大学生,甚至连研究生、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观念本就落后的农村,“上学无用”的思想重新抬头,并呈上升趋势。

(四)青少年的厌学思想 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缺乏历史文化氛围,人民群众没有爱学习的风气,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暂时的利益在农村群众心中占据主要位臵,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在城市每年的中考和高考中都会有许多农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同样的环境得到不同的结果,差别就在于学生是否肯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了。国家减免了所有的费用却仍不去上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就是主观厌学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五)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多

玉舍乡木柯小学,631名学生却只有16个老师,六个年级11个班;转山小学240名学生,只有7名教师;青松小学141人,只有4名教师,且有2名是五六十岁快要退休的老龄教师;有些村级点校根本就没有没有教师,只能在村里请一两个上过中学的青年来代课。差了如此多的教师,学生怎么能好好学习呢?全乡两百多名教师中,本科学历的还不到十名,虽然多年来加强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但是由于西部农村教师原来的基础水平就较差,教师素质普偏不高,乡村学校任教的还有一部分 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水平,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而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又不愿到农村基层任教,即使去了,当地政府也不能提供相应的住房、福利等待遇,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缺乏大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

三、对策设想

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对于玉舍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围绕这一新课题,玉舍乡中心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做了大量摸底工作,掌握了一手基础资料,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规划和设想。乡政府各部门也为我乡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献计献策,有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加大安全经费投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从目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看,部分学校的教学危房没有得到彻底改造,还在继续使用,这样严重危及着师生的人身安全。请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要有计划的安排危改资金,可采取县、乡、学校共同分担和社会资助的办法筹集危改资金,加快改造步伐,以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第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 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学也好,国内的一些名校也罢,都是建立在名师的基础上的。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师资队伍的补充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此建议:一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彻底消除农村中小学大量民办和临时代课教师的现象;三是要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如市或县)的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城市学校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进修培训,鼓励县城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四是重视城乡互动,共享教育资源。从目前我县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来看,不管是在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为尽快缩小这些差距,可采取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子形式,相互支援,共谋发展。乡镇学校师生还可适时组织到城市学校参观或操作现代教学设备,使城乡教育互动,教育资源共享。五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脱产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乡老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员不多,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等情况。因此,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乡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公开招聘、鼓励自学、送培深造等形式来改变教师年龄、学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老师年龄梯次化、知识结 构多样化、学历职称高档化、接受知识快速化的教师队伍,同时要保障教师待遇,确保师源稳定,以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第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学环境,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我乡大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不完善,特别是一些村级完小,教室陈旧,道路、操场泥泞,课桌破烂,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几乎为零,根本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使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跟上现代教育发展步伐。

第四、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由于偏远的村民逐步向乡、镇迁居,造成生源相对集中于乡、镇中心校,而一些偏远学校生源寥寥无几,再加之目前的村划调整,造成了一些村小教学设备闲臵。因此,希望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适当调整村小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盘活闲臵资产,充分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四、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生作为教育的主题和对象,又处于思想的成长阶段,本身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如果他主观就不愿意读书,那就算有再好的老师、教学设备再完善的学校也无济于事,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变农村教育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团组织、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 律,满足青少年学生成才发展需要;对学生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吸收更多优秀学生入团,带动其他青少年学生共同进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当地实际情况,开设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兴趣小组,发掘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办小报、书法比赛、文艺活动、智力竞赛、体育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农村社会、学校营造起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党委副书记刘才庆)

为响应市委“走进乡村、贴近乡亲、亲近乡土”农村大调查活动号召,近期,带着“聚焦小城镇建设,关注新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乡发展小城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鹅岭乡基本概况

鹅岭乡乡域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 ,6个行政,43个村民小组,村乡域总人口5900余人与新城镇、柏露乡接壤。耕地面积 437公顷,山林面积3498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盛产优质大米、油茶、箬叶等特产,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560元。城镇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 ,人口近1500人。境内交通便利,铁路有货运站,高速公路有出口,是通往龙市片的交通要道。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1、无产业支撑。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在调查中发现小城镇居民大部分是单纯的本地农户。

2、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在调查中了解到鹅岭目前还没有工业。

三、发展小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乡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当前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大提高其承载能力,这样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1、准确定位,依托产业,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

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产业。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乡之路。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新祥 徐昌洪

2010年第10期 ——社会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社区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推动城乡建设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各地针对过去居委会规模过小、地域交叉、资源分割、管理不便等问题,按照有关文件提出的要求,重新划分了社区,调整了社区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新型社区3862个。在此基础上,各地大力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已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责任主体,以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服务性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同时,各地注重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工作机制,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初步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通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环境,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社区得到逐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机制正在形成。现在,全省大部分城市已推行了社区居委会户代表选举或直接选举工作,全省实行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社区已经达到40%左右。各地还积极探索,组织居民开展“门栋自治”、“居民论坛”等民主管理活动,创新了社区民主管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民主自治。

——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来抓,通过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目前,社区服务的内容已从传统的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特别是各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

——社区建设投入保障逐步加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社区建设投入和发展机制,加大社区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建设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当中从无到有,比重不断增加,并逐步建立增长机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基本得到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达到月均1000元左右。

——农村社区建设探索推进。各地根据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努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省18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及相关县(市)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关注的利益需求出发,加强农村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形成了不同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推动了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全省社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力,四是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五是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争取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地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编制好社区建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建设工作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可持续化。

——切实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调整社区规模。当前,重点是切实理顺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新建住宅区、工矿企业所在地、城中村及城郊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组建工作,全面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三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需要社区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以及针对社区开展的检查、考核、评比等,都要报经市、区(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审核批准。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承担;凡经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委托给社区组织承担的有关工作事项,必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手段,做到任务责任到位、工作经费到位。

——努力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手段。一是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要根据社区管理人口规模核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二是加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建设。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并普遍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一是整合社区工作力量。完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并根据社区管辖人口规模,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的职数。同时,要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交叉任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合署办公。二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及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相关福利待遇。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民政厅)

下载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城县玉舍乡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垃圾问题现状及处理对策

    小城镇垃圾问题现状及处理对策随着我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小城镇人口增加,生活垃圾问题日益显著。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废弃物、建筑工程垃圾、道路清扫的垃圾等,所含成份复杂,数量巨......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编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 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基于庆元县左溪镇现状 摘......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思考 姓名:林永红学号1036004405321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附件一:《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审定稿)《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 考核......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姓名:林威雄学号:1035004403891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编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 月 摘 要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

    天赐湾乡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

    天赐湾乡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一、基本情况 天赐湾乡位于县城东南39公里处,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全乡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50个村民小组,1267户,5213人。近年来,尽管乡党......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家朋学校中心幼儿园:章传宜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形式的基础,所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