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观察婴儿,观察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克。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精是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柢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
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弟子规》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
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弟子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 很多人觉得能通过房事来缓解压力,甚至很多教科书上也这样写,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读本里面也这么写,这个写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伤精。为什么他说是缓解压力?因为人那时候五内俱焚,他想通过一种方式来发泄。男子女人都一样,都有男女大欲,也是通过手淫,到最后把身体的精华变成液体都流出来。这样精华就丧失,精华丧失之后,人们第一个表现就是大脑有空虚的感觉,大脑一下就空了,那种兴奋性没有了,甚至还有一点后悔和颓废的这种状态。前面是特别兴奋,特别烦躁,后面是空虚,很多人就认为这好像是压力减轻了,殊不知这是能量丧失的一种表现。人体的能量一丧失,所有的行动力就下降,身体就会不好。经常丧失能量,身体就没有阳气,病就来了。
◎人的精实际上就是髓,精和髓,古人经常说精髓精髓,精跟髓是合在一起的。骨髓里,我们的骨髓管里面装的全都是精华,这些精华物质用西医学的眼光看来,这都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用什么样的东西来滋养?是脑脊液,也就是润滑油。假如经常射精,男女都一样,精华丧失特别多,这个油就少了,现在西方研究认为男人精液的成分,跟脑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人的精华丧失多了,脑力首先下降,第二个是脸色开始下降,变得像老人一样,迅速的衰老。
◎已经伤肾的中年人,该怎么恢复?第一就是饮食,饮食吃补肾的食品。什么是补肾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这些坚果都是补肾气的,这是饮食里面的注意事项,以五谷杂粮为主。第二就是运动,有一个运动叫做“五体投地功”,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把身体给调整好。先是双手合十,然后从颈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这些脊柱一节一节往下弯。为什么要弯脊柱?脊柱实际上就是督脉,我们补肾气,补的就是脊柱里面的精华,所以经常运动,气血就足。等弯到不能再弯的时候,双手开始着地,然后跪下来,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先把腰直起来,然后再把胸椎直起来,再把颈椎直起来,再把头抬起来,就是直腰是从底下往上一节一节的直起来。拜的时候,就是往下五体投地是从上面一节一节的弯下去,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从上到下运动脊柱,这就是进行自我的整脊运动。
第二篇: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仁、义、礼、智、信對内脏的影响(64分钟)
◎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观察婴儿,观察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克。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精是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柢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弟子规》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弟子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 很多人觉得能通过房事来缓解压力,甚至很多教科书上也这样写,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读本里面也这么写,这个写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伤精。为什么他说是缓解压力?因为人那时候五内俱焚,他想通过一种方式来发泄。男子女人都一样,都有男女大欲,也是通过手淫,到最后把身体的精华变成液体都流出来。这样精华就丧失,精华丧失之后,人们第一个表现就是大脑有空虚的感觉,大脑一下就空了,那种兴奋性没有了,甚至还有一点后悔和颓废的这种状态。前面是特别兴奋,特别烦躁,后面是空虚,很多人就认为这好像是压力减轻了,殊不知这是能量丧失的一种表现。人体的能量一丧失,所有的行动力就下降,身体就会不好。经常丧失能量,身体就没有阳气,病就来了。
◎人的精实际上就是髓,精和髓,古人经常说精髓精髓,精跟髓是合在一起的。骨髓里,我们的骨髓管里面装的全都是精华,这些精华物质用西医学的眼光看来,这都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用什么样的东西来滋养?是脑脊液,也就是润滑油。假如经常射精,男女都一样,精华丧失特别多,这个油就少了,现在西方研究认为男人精液的成分,跟脑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人的精华丧失多了,脑力首先下降,第二个是脸色开始下降,变得像老人一样,迅速的衰老。
◎已经伤肾的中年人,该怎么恢复?第一就是饮食,饮食吃补肾的食品。什么是补肾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这些坚果都是补肾气的,这是饮食里面的注意事项,以五谷杂粮为主。第二就是运动,有一个运动叫做“五体投地功”,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把身体给调整好。先是双手合十,然后从颈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这些脊柱一节一节往下弯。为什么要弯脊柱?脊柱实际上就是督脉,我们补肾气,补的就是脊柱里面的精华,所以经常运动,气血就足。等弯到不能再弯的时候,双手开始着地,然后跪下来,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先把腰直起来,然后再把胸椎直起来,再把颈椎直起来,再把头抬起来,就是直腰是从底下往上一节一节的直起来。拜的时候,就是往下五体投地是从上面一节一节的弯下去,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从上到下运动脊柱,这就是进行自我的整脊运动。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到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访问交流:
净空法师:怎样用佛号伏住烦恼?
浏览:19 | 发布于:2010.02.01 | 分类:中医养生
净空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们不管是起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要换得快。念头一起,很快,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不要让第二个念头仍然是妄想杂念。这是念佛的秘诀,能这样念法,这样用功,你用上一个月,自己就晓得,你的心清净了,你烦恼少了。
用上三个月就上轨道了,功夫得力了;用上两三年,纵然不能得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决定能够得到,这时,虽然烦恼的根还在,还没有拔掉,烦恼决定不起作用,不起现行。有了这样的功夫,决定往生。”净空法师讲的这个秘诀很好,我们大家都应该照着这样做,这对于减少妄念,伏住烦恼,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益。
圆瑛法师说:“一句佛号能治一切烦恼心病。”他谈他自己的体会,他说,遇到逆境来了,心理生起,马上就经行念佛,走四步念一声六字洪名,这样转上几圈,慢慢心境就清凉了,烦恼就消除了,这是一种方法。第二种,他说,有些时候事情很紧,心头焦躁,甚至于深夜都睡不着,也是采取一心称念佛号,经过一段时间,身心就安定了,这样就容易入睡,而且没有梦魂颠倒的现象。还有在写经的时候,写一笔,一句佛号,使我们的精神始终凝聚起的,妄念起不来了,写得很长的时间也不觉得辛苦。他说了这三种情况,用念佛的方法都能够伏住烦恼,使我们念佛得到受用。这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净空法师还提倡念佛要活念活用,不要死念,我觉得很有受用。他说,我们念佛,就是要用阿弥陀佛佛号把我们无量觉心念出来。我们的本性就是无量觉嘛,无量觉就是真心,我们用一心来办事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嘛。这样做,我们念佛在生活上就排上用场了,这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如果你死念,这样就得不到受用。能够活念活用,我们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那当然就能往生嘛。我们终日念佛,终日在念心,念佛就是念这个觉而不迷的心,念正而不邪的心,念净而不染的心,把我们内心本来的觉、正、净都念出来了,然后又把这个觉、正、净用在生活当中,这就得到了念佛的受用了,就把这一句佛号念活了。我们的心就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觉、正、净心心相印了。这样,你念佛往生就是活着往生的。往生是我们的心,这个躯壳是去不了的,所以说,身在娑婆,神归极乐,这就是活着往生嘛,并不要等断气以后。他这一段话,使我们心开朗乐,很有受用。懂得这个道理,就对于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才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二六时就是二十四小时,佛号不间断。如果理解错了,把它理解为不休息不睡觉,一切事情不做,这样把身体搞坏了,这是我们理解上的错误。现在有工作的,一天到晚拼命念佛,又要想到做工作;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念佛,结果是佛没有念好,工作也没有做好,这也是理解上的错误。净空法师说:“当你工作来的时候,就把佛号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做完了,佛号提起来,这样叫不间断。”
对于什么叫一心不乱,净空法师有一个很明确具体的开示,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这个问题,他说:“所谓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作什么事情都是一心。我们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了,要把它应用在社会上,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才管用呀!做什么事情专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乱。吃饭、穿衣、接待客人,你都一心不乱去做,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这个是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念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那个念,是什么念?觉念、正念、清净念,样样都觉而不迷,就是阿弥陀佛呀!我不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念佛,我觉而不迷嘛。我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号不念,这叫真念佛。
你把佛号放下,去办事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办事还是念佛。我在办事,没念佛呀。你一心不乱地办事,一心不乱,就是佛嘛!所以你二六时中,真的没有间断。念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专心,都是一心,自己能成就,也能感到别人。有些人很执著,念经时有人来了,理都不理,不打招呼,不接待,这是小乘人。大乘则不同,有人来了,马上把经卷起来,接待客人,等客人走了,继续再念。李炳南老师说:„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第一。‟不要使人觉得学佛人架子很大,给人反感。”
他这番话教导我们念佛要应用道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达到一心不乱。大家也不要理解错了,这不是叫我们不念佛。修行当然不能满足于每天念了多少声佛号,必须看我们对治烦恼习气收到什么效果。如果我们一边念佛,一边脾气一点也不改,这个没有用处呀!念佛就是要改烦恼习气、改毛病,把清净心念出来,才能了生死脱死呀。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说明我们没有放下,就是障碍。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烦恼习气。这从哪里下手呢?从知过改过下手,这就是修行。
大家读过《了凡四训》,第一部就谈知过改过,这就是下手处。净空法师说,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了才能够改,改过就是修行啦。如果你一天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天就没有修行。所以古人提出记“功过格”,自己的言行、心念都把它记录下来。我们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的事,能够及时地修正过来,这就是功夫。修行是一人与万人作战,当然是很艰巨。王阳明有句话,他说:“治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心中之贼就是贪嗔痴,杀盗淫妄酒,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的习气,正是我们心中的强盗,要治心中的强盗的确很难。虽然三毒五欲人人都有,但各人的重点不同,每个人的主要敌人是什么,要靠自己把它找准,“擒贼先擒王。”这是要我们抓住主攻对象,找准主要敌人,集中火力,痛下功夫,消灭主要敌人。这样我们这一生了生死出轮回的愿力就会大大增强,愿力就会大大增强,愿力就会超过业力,烦恼习气自然就伏住了。这样念佛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当然也就容易成片了。
第三篇: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主题活动教案
班会题目:仁义礼智信
教学目标: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意思,并能引申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意思 教学准备:电脑、有关的小故事。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仁”
一、了解“仁义礼智信”中的“仁”的基本意思 师:仁 rén(板书)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
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二、观看一些关于“仁”的小故事。
电脑放映:《战国策•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仁义胡同的故事
三、师:孔子的“仁者爱人”和孟子的“民贵君轻”。结合我们小学生来说,是为了教育大家,不要忘记雷锋精神,不要忘记助人为乐的精神,不要善小而不为,不要恶小而为之。让大家人人从自身做起,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为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做贡献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出“仁”
五、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
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永远是春天。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义”
一、了解“仁义礼智信”中的“义”的基本意思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义者,宜也,即人之正 当行为依乎礼
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二、观看一些关于“义”的小故事。电脑放映:义气墩的传说 《田七郎》
三、介绍一些关于“义”的成语
交易不成仁义在 慷慨仗义 乐善好义 轻死重气 轻死重义 疏财尚气 疏财仗义 疏财重义 义不主财 义夫节妇 仗义行仁 仗义疏财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出“义”
五、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
在同学需要时,及时出手,帮助同学,这样做最能体现出“义”
七、教学反思:
第四篇: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
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
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忠孝廉耻勇
过去,人们往往以“缺德”来作为对人最贬恶的评价。伴随着社会、意识和观念的日异更新,富裕的日益亲近和贫穷的渐行渐远,评价体系也早已作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弦更张,并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统一。所以,该题目之近的话题也懒得提起了,只有那些不开化者有时还念念不忘。这不,之前既然有了德之系——温良恭俭让和和德之续——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就再来个三:德之扬——忠孝廉耻勇,就此
了结此德篇。
其实,这忠孝廉耻勇于那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并无一二三之分,只是我在这里分个说话的顺序而已,诸如这些方方面面,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其完整性自然是十分突出的,进而集中到一点上,也是十分
有特点的。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真。诚然,目的者往往把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推崇,其结果和过程更是一目了然。文化的熏陶更把其推上一个个的骄人高度,并人为地展现和刻画出一片片的耀眼光彩。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这忠,无论其针对的对象为谁,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一提这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一点,无论就其动物的自然属性还是人们的社会属性,本人认为其分歧度相对最小。至于那些“忠孝不能两全”、“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之类的说辞,还是赞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是在利益面前,许许多多的行为与孝本的矛盾甚至背道而驰都在既成事实也是在所难免的。
廉,廉洁、清廉、廉正、廉明。不说也知道,这廉具有特重要的总结意义、现实意义和极深远的历史意义。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耻辱、羞耻、惭愧、耻污。知耻者慎行,知违者不羁。害人者为己不得善
身,侵权者为人不得善终。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故知廉耻,完其生。
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在词义中,勇虽于智相对,但绝不矛盾。这勇,在此也是能力的意思,所以也就包含有综合性的素质在里面,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诸项,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忠孝廉耻勇,一担轻为重。知会现代人,思思老祖宗。应应千年梦,何收其大
同。只是善作念,始本恶为终。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
忠孝廉耻勇。
分别是指:仁:仁爱;义:正义;礼:处事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智:智谋,见识,智慧;信:诚信,信守
忠孝: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诚孝敬;廉耻:廉操与知耻,《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勇是指果敢、勇气。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
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
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忠者:
赤诚无私 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古人云:忠者,人格之成也。人无忠则凶,专一之忠为小忠,无逆之忠为中忠,大忠之忠要求忠于道。对社会、国家、事业不存懈怠,不玩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要忠诚、忠实厚道,坚贞梗直,竭忠尽心,做忠良之人。
孝者:
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故圣人云: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
廉者:
廉为不义财不取也。清廉正直、廉正公平、清白高洁、洁身谨慎、不苟取,不贪污。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常言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者:
羞耻之心,亦羞耻之能力也。羞愧、羞辱、羞耻侮辱,违纪违法和侵害他人权益为耻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汝能知耻否?
勇者:
勇者无惧,但是,不要有勇无谋!
第五篇:0128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
(儒家“五常”)
编辑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中文名
仁义礼智信
提出人
儒家“五常”,孔子
延伸人
孟子、董仲舒
扩 充
“仁、义、礼、智、信”
目录
1.1 构成及发展
构成及发展
编辑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仁义礼智信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匿名 | 浏览 10566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邀请更新 2013-10-19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礼义仁智信,就是指“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 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礼义仁智信,就是指“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 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 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