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及市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按照 “全域成都”的理念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城乡劳动保障工作, 为我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全面完成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五城区和高新区、近郊区(县)及已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保持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县(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5号),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确保国家新的政策规定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就业督察,建立就业督察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创业培训的标准、规范和程序,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开业能力、经营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等优惠政策,提高小额贷款规模和效益。强化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咨询、跟踪服务等措施,逐步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配套规划制度、社区就业工资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灵活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工作协作制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把“962110”就业援助热线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失地农民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涉农社区),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实名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并行制度。按季发布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积极开发失业预测预警软件,研究建立失业预警监测评估体系,严格监控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情况,及时做出评估反映和失业预警。
(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培训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就业培训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帮助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严管资金使用,提高培训质量。强化青年职业见习和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工作。加快成都市技师学院及分院建设,确保按期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职业中介机构诚信制度。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筹集及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劳务合作,继续实施远程见工工程,建立劳务交流工作平台,做大做强劳务品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规模化程度。
二、城乡社会保险工作
(七)做好城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5万人;综合保险新增参保17万人;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0.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31.93万人;农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8.3万人。
(八)加强基金征缴。坚持“五险合一”的捆绑征收方式,以非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征缴稽核工作,健全市、区(市)县稽核联动体系,探索利用计算机稽核软件开展稽核工作的新模式,继续保持覆盖面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九)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基金管理,建立基金管理巡查制度,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十)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在已经解决有工作经历无社保关系即部分集体所有制人员、返城知青、知识份子家属农转非适龄人员的社保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解决这类人员中超龄人员的基本养老和医疗问题和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以耕地保护基金注入社保基金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可持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稳步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制定衔接转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对接;建立征地农转非一类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制定促进征地农转非二、三类人员接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使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应保尽保。
(十一)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积极争取纳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支出项目试点,进一步发挥促进就业作用;在不增加综合保险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将参保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十二)做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及配套文件和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实
(十三)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继续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基本完成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三年“平安计划”。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出台工伤职工康复试行办法,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保险待遇,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积极妥善解决“老工伤”遗留问题;积极发挥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的作用,积极安排具有工伤康复价值工伤职工进行康复治疗。
(十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检查。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工作,覆盖面达45%以上;支部开展社保基金收益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制定增加社保基金收益的政策措施;对不少于3个区(市)县开展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促进社保经办机构内控水平的提高;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加大举报案件查处力度,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确保基金安全;做好社保基金决算工作。
三、城乡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十五)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在市政府第93号令基础上,积极配合立法机关研究和制定适应我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层级效力较高,处罚力度较大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规定及实施办法,以形成内容完备、规范、系统和适用性强的地方劳动保障法制体系。密切关注法律实施后企业用工动态,研究新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支部中小民营企业、个体经济支部负责人和本系统人员培训,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劳动合同制度实施3年行动计划,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全覆盖。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并逐步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计划,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
(十七)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工作。推动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面,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报酬水平。落实国家最低工资的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八)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和相关政策衔接工作。建立成都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院,健全调解仲裁工作支部体系,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推进仲裁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优质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妥善处置各类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十九)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投诉举报管理、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健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标准》,劳动保障监察一级网格达标率90%以上;二级网格达标率50%以上。
(二十)加强农民工工作。落实和完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司法、公安等部门、群团支部等共同参与的农民工维权体系,形成多方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实现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保证金及担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参加社保、切实维权“四位一体”的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民工安居、乐业,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益服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四、劳动保障基础工作
(二十一)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川省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建设,建立机构上下贯通、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有序、窗口服务优质、工作保障有力的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年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十二)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劳动保障信息指挥中心,将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监察网络系统平台进行有机整合,逐步实现三者之间的全面互动,建立起功能程序优化、服务项目完备、数据集中管理、全市统一的安全、快捷、便民的城乡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开通劳动保障电话12333社保卡语音挂失、查询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三)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学习、研究、创新、应用、沟通和协调、支部、应急、服务八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政策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设。优化服务事项流程,规范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行政并联审批。加强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3><4>第二篇:2011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及市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按照 “全域成都”的理念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城乡劳动保障工作, 为我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全面完成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五城区和高新区、近郊区(县)及已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保持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县(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5号),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确保国家新的政策规定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就业督察,建立就业督察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创业培训的标准、规范和程序,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开业能力、经营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等优惠政策,提高小额贷款规模和效益。强化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咨询、跟踪服务等措施,逐步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配套规划制度、社区就业工资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灵活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工作协作制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把“962110”就业援助热线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失地农民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涉农社区),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实名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并行制度。按季发布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积极开发失业预测预警软件,研究建立失业预警监测评估体系,严格监控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情况,及时做出评估反映和失业预警。
(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培训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就业培训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帮助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严管资金使用,提高培训质量。强化青年职业见习和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工作。加快成都市技师学院及分院建设,确保按期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职业中介机构诚信制度。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筹集及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劳务合作,继续实施远程见工工程,建立劳务交流工作平台,做大做强劳务品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规模化程度。
二、城乡社会保险工作
(七)做好城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5万人;综合保险新增参保17万人;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0.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31.93万人;农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8.3万人。
(八)加强基金征缴。坚持“五险合一”的捆绑征收方式,以非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征缴稽核工作,健全市、区(市)县稽核联动体系,探索利用计算机稽核软件开展稽核工作的新模式,继续保持覆盖面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九)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基金管理,建立基金管理巡查制度,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十)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在已经解决有工作经历无社保关系即部分集体所有制人员、返城知青、知识份子家属农转非适龄人员的社保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解决这类人员中超龄人员的基本养老和医疗问题和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以耕地保护基金注入社保基金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可持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稳步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制定衔接转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对接;建立征地农转非一类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制定促进征地农转非二、三类人员接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使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应保尽保。
(十一)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积极争取纳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支出项目试点,进一步发挥促进就业作用;在不增加综合保险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将参保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十二)做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及配套文件和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实
现各项医疗保险在成都区域内的衔接,开辟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医疗保险跨区域结算,实现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市)县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所在地结算;将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有条件的区(市)县争取提高到200元/人,提高全市新农合待遇水平;全面实施医疗保险软件系统二期改造,建立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报表统计和基金监管、预测体系,力争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医疗保障新信息系统运行。加强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落实好各项生育保险待遇,逐步扩大参保女职工生育并发症病种支付范围。
(十三)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继续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基本完成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三年“平安计划”。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出台工伤职工康复试行办法,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保险待遇,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积极妥善解决“老工伤”遗留问题;积极发挥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的作用,积极安排具有工伤康复价值工伤职工进行康复治疗。
(十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检查。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工作,覆盖面达45%以上;支部开展社保基金收益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制定增加社保基金收益的政策措施;对不少于3个区(市)县开展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促进社保经办机构内控水平的提高;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加大举报案件查处力度,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确保基金安全;做好社保基金决算工作。
三、城乡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十五)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在市政府第93号令基础上,积极配合立法机关研究和制定适应我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层级效力较高,处罚力度较大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规定及实施办法,以形成内容完备、规范、系统和适用性强的地方劳动保障法制体系。密切关注法律实施后企业用工动态,研究新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支部中小民营企业、个体经济支部负责人和本系统人员培训,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劳动合同制度实施3年行动计划,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全覆盖。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并逐步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计划,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
(十七)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工作。推动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面,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报酬水平。落实国家最低工资的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八)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和相关政策衔接工作。建立成都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院,健全调解仲裁工作支部体系,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推进仲裁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优质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妥善处置各类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十九)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投诉举报管理、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健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标准》,劳动保障监察一级网格达标率90%以上;二级网格达标率50%以上。
(二十)加强农民工工作。落实和完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司法、公安等部门、群团支部等共同参与的农民工维权体系,形成多方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实现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保证金及担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参加社保、切实维权“四位一体”的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民工安居、乐业,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益服务。
四、劳动保障基础工作
(二十一)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川省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建设,建立机构上下贯通、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有序、窗口服务优质、工作保障有力的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年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第三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坚持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实施就业优先、人才强市两大战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和谐劳动关系两大建设,深化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两项改革,努力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为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认真落实**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贯彻执行《成都市就业促进条例》。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分类帮扶,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制度,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质量和劳动报酬。
(三)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成果,努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和稳定性。
(四)不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调整完善就业培训补助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同步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体化”管理。引进试点英国现代学徒制,推进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争创全国百家职业培训示范城市。
(五)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就业服务新机制,树立一批示范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窗口。争取全国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绩效管理与标准化建设试点。
(六)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完善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就业形势分析制度,准确研判和把握就业形势。在全市就业援助基地企业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七)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体系。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做好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前期准备。深入开展区域劳务协作。继续做好重点项目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努力实现全民社会保障
认真落实**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优化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
(一)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修订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推进完善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健全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农村居民参保和城乡低收入人员贷款缴费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联动机制。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途径。建立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做好医疗保险工作。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实施新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办法。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与监控,完成医疗保险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深化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
(三)逐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失业动态监测,抓好失业预警试点。研究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争取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试点。
(四)不断加强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制定全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实施细则和工伤保险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推进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工伤保险医疗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和“先康复、后评残”的工作机制。
(五)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完善编制、审核、汇总和执行工作。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方式。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工作方式,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
(六)改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探索全面参保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经办规程,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推进“医保服务医生”管理工作。完善社会保险运行分析和预警制度,加强精算分析和应用。
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认真落实**提出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要求,深化制度改革,构建服务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高级技师和技师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继续教育基地、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职称制度改革步伐,继续试行专业技术职称“以用定评”制度,推进专业技术执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互认互通制度,拟制引进人才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认定暂行办法,在符合条件的产业和行业领域新增中(初)级专业评审委员会。探索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出台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招聘考核政策,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实施“技工院校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开展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在内的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与招录、考核、使用及待遇相挂钩的机制。
(三)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完善引智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和用好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设立天府新区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工作站。推进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单位)建设,争创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单位)。完善专家选拔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统筹做好各类人才出国培训工作,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
认真落实**提出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要求,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
(一)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公务员公开考录、遴选工作。加强公务员能力培训,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规范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和公务员转任。深入实施《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稳慎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适时开展公务员专项奖励。推进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组建工作。探索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二)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合同管理机制,探索研究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办法,做好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提高公开招聘规范化水平。加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规范检查。积极做好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配套的人事政策调研及有关准备工作。
(三)加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制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性意见。妥善做好军转干部安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配合做好维稳工作。
(四)加强人事考试工作。强化各类人事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认真落实**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保护劳动所得。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深入研究、妥善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探索建立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二)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探索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宏观监测系统,加强分析研判。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成2013年企业薪酬调查任务,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企业工资指导线。完善企业工资分配调控指导体系,指导各类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和分配水平。组织开展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监督检查。
六、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认真落实**大提出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地方配套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全面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拓展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创建工作覆盖面,推进首批“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研究制定从源头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办法和市本级欠薪应急周转金管理使用办法。
(二)加强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意见。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完善劳动保障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两网化”建设纳入全市基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畴。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
七、加强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一)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扩大就业服务和社保业务网上经办和下移。深化12333一体化电话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做好“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宣传工作,启动短信平台、英文知识库建设。
(二)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劳动保障三版信息系统、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公务员平时考核信息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及自助经办、网上经办、信息发布、电话查询和挂失服务等基层平台配套系统建设。
(三)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调研和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政策制度的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基层平台、互联网络等载体的作用,加强宣传策划,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民生政策的公众知晓度、社会影响度、网络传播度。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环节重大政策调查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丰富政务公开内容,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努力实现应公开尽公开。
(四)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区域合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当好首位城市带动区域大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区域合作,逐步实现**经济区、**经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同城化”。
(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法制监督,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全局各项管理制度和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做好全局系统信访维稳工作。
第四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要点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年工作总结及二○一一年工作要点
一年来,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滨海高山生态旅游县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认真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加快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我县劳动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岗位并重,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1-11月份,我县城镇新增就业803人,占年任务的100.38%;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1人,占年任务的100.17%,其中“4050”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2人,占年任务的101.33%;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2800人,完成年任务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3.22%,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9%以内。
1、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就业。加强与金融、担保部门的联系,开辟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今年来共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38户131.4万元,税费减免5人0.7万元,享受岗位补贴16人15万元。
2、大力推进再就业援助工程,援助就业。开展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深入农村开展转移就业需求情况调查和对就业援助对象进行家访摸查,了解援助对象就业需求并及时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就业岗位,多措并举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过开展回访、重点督导、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巩固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85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3人,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63人,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61户61人。
3、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介绍就业。一是成功举办了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就业春风行动,为进城务工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有准备创业的以及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发放就业春风卡,并免费提供空岗就业信息,开展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等;二是深入农村组织专场招聘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联合***有限公司、龙潭工业开发区、上海宝一钢铁有限公司、上海英桂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负责人先后深入我县**镇、**镇、**镇等 人口较密集、劳动力较多的乡镇公开召开专场招聘会三次,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用人单位实现供需见面创造劳务对接平台。开展职业指导5000人,求职登记人数达5000人,办理用工登记5500人,介绍就业成功4000人。
4、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转移就业。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有序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转移输出就业,鼓励和支持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高效农业,以强茶叶,扩蔬菜,兴毛竹,抓养殖为重点,积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截止11月来新增转移就业2800人,其中就地转移就业291人,转移输出就业2509人,累计转移就业70663人(省外56454人,县外省内7964人)。
5、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就业。1-11月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182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22人,完成年任务的108.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00人,完成年任务的100%,为1327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年任务的102.0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鉴定800人,完成年任务的114.29。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从业素质,促进了就业。
(二)坚持扩面征缴与制度建设并重,全力推进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
一年来,我局以加大扩面征缴、提高待遇水平为目标,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扩面征缴,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成效显著。
1、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截止11月份,全县参保单位213户4100人,扩面185人,征收养老金1170.41万元,完成年任务的97.5%,享受养老金待遇1297人,累计发放金额1463.55万元,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一是根据上级调资精神,积极做好1259名符合调资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人均月增养老金134.61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为1059.55元;二是认真做好企业职工的退休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职工退休审核报批工作,今年共审批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53人,其中:正常办理退休49人,上报审批因病提前退休4人;三是认真开展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防冒领工作。通过采取开辟绿色通道认证、委托认证及上门认证等措施,对1245名退休对象的资格进行审查认证,已认证1245人,同时协助认证28人。查处冒领养老金15人,冒领金额20.62万元,已全部追回,确保的养老金的安全。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今年年,我县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173个,参保人数2203人(其中非在编39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72人,征收保费1137.03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4%,享受基本养老金545人,支出797.24万元,节余339.79万元,历年滚存积累3853多万元,保持了连续八年养老金征收高增长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召开参保单位协理员会议宣传、单位调查和上门调查等措施,全面完成了508名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调查,查处冒领养老金1人,冒领金额为0.396万元,已全部追回,确保的养老金的安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已正式投入正常运营,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录入和个账建立都已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上级要求参保人员信息管理网络化、收支电算化的目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正常发展轨道。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前期调研及准备工作,重点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工作。我县今年共审批征地4宗,共计预留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1020万元,并已全额进入了保障金财政专户。今年来,全县新增参保人数5人,收取保费0.25万元,按期发放23人养老金0.82万元。
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截止11月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70人,完成年任务的99.7%,当年扩面445人,完成年任务的93.68%。征收保费1266万元,基金支出1055万元。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12014 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00.51%,征收保费16.05万元,基金支出1.78万元。争取省级补助配套资金600万元,审核认定了608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资格,医保卡已发放到位,解决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确保了此项民心工程的顺利开展。
5、工伤、生育保险。截止11月份,全县参加工伤保险总人数为4668人。其中企业工伤保险42户3962人,扩面50人,完成年任务的178.57%,征收工伤保费39.91万元,受理工伤事故10起,审结10起,支付保险金19.3万元;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06人,征收保费3.08万元;企业生育保险39户企业1765人,征收生育保险费16.43万元,为10名生育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5.1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从2010年1月1日起,工伤保险费费率统一降低0.5%,生育保险费率降低0.2%征收,今年为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16.18万元,生育保险费7.24万元,确保了我县工伤、生育扩面征缴的良好态势。
6、失业保险。在县地税局的密切配合下,以落实就业政策为抓手,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失业动态预警预测,加强失业调控,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全县参加失业保险3421人,完成失业保险基金收缴49.33万元,为20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8.21万元。
(三)坚持维护权益与服务企业并重,着力打造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今年以来,我局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大力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健全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坚持维护权益与服务企业并重,进一步和谐了劳动关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机制。一是完善仲裁评议、独任仲裁、集体协商等各项制度,强化举证、质证、庭审环节,使仲裁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把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线,把调解工作贯穿到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基层调解办公室,完善区域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优势,将劳动争议调解职能分解至乡镇、社区,使各项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来,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3起,涉及劳动者40人,结案23起。其中:立案处理17起,涉及农民工案件16起16人,结案率为100%。
2、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乡镇、社区(村)为单位,采取三级管理的模式,即县本级、乡(镇)、村(社区)为三级管理体系,原则上以村(社区)为基础,把全县城区范围划分若干网格:一级1个、二级9个、三级127个,建立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建立健全工工作机 制,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体系。对112家规模较大、用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开展了劳动用工情况监督执法大检查,涉及职工3800人。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9起涉及110人,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122余万元。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县财政拨款100万元并建立了保障金财政专户,有效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切身权益。
3、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坚持局长信访日接待制度,各单位设立信访专干,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0多人次,认真、及时、准确回复领导批示3件,先后及时妥善处理了的劳资纠纷事件28起。
(五)坚持夯实基础与强化管理并重,全面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3月份以来,我局以创建“五个好”机关先进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实施了创优争先活动。组织集中学习6次,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活动主题,就我县劳动保障实际开展了主题大讨论,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积极创建人民满意机关。一是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把劳动就业所有的经办业务项目,全部下放到服务窗口 实行集中办理。业务程序设臵实现最简化,并绘制成经办业务流程图,在各服务窗口予以公示。使用文明办公用语,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确保优质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单位联社区、党员联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加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开展电子政务等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推动全局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考试活动。以考促学,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四是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以此培养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增强整体战斗力、凝聚力。
3、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以来,我局建立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班子成员都能自觉围绕劳动保障事业的中心开展工作,做到了合心、合手、合力。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4、开展好精神文明、综冶和计生等工作。今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先后深入纯池镇后溪村和咸村镇芹源村开展“百个单位挂百村,指导帮促抓计生”活动,采取下去和请上来的办法,开展驻村入户调查摸底,与群众交心,宣传计生政策,效果显著。精神文明和综冶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六)坚持便民利民与形象建设并重,全力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认真做好县级以上无力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证金发放工作。为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无力参加企业职业基本养老保险的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的老年生活保障问题,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无力参保的县及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发放办法>的通知》(闽人社文„2010‟210号)精神,和全市无力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实施***市无力参保的县及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的整体部署,我局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做好此项民生工程工作。截止目前,第一批上报审批77人中符合要求的有72人,其中42人已完成本老年生活保障金的发放;第二批上报74人。
二是积极筹备社会保障卡和就诊一卡通发放的前期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召开社会保障卡项目和就诊一卡通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要求和相关部署,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我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召开了由各参保单位参加的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在会上,再次宣传了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并对参保人员的信息核对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确保此项工作按序时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10 保险扩面难、阻力大、工作难以突破。我县情特殊,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和参保人员外转养老保险关系,本地新增企业少,而对非公经济组织扩面困难还较大,且征缴主体为税务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又缺乏有效的扩面强制手段,导致我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处于无面可扩的尴尬状况,难以完成扩面任务。
2、劳资纠纷调整难度大,维权任务重。个体、私营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为日后劳动纠纷和处理埋下隐患。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攀升,侵权案件不断增多,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年关岁末,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居高不下,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三、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我县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突出创业、稳定就业、注重民生、促进和谐、提升水平”,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一)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 通过三基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 建设水平,摸清农村劳动力状态,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企业特许工种的技能鉴定,重点开展零就业家庭、农村就业困难户的就业援助服务。切实做好企业的用工动态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市、县、镇(社区)劳动保障信息联网。面对不断变化的用工形势,探索招工新途径,服务企业用工,规范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作用,把职能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加就业能力。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就业援助,为“4050”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保补贴,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小额贷款,解决有就业意愿对象的就业困难问题。
(二)加强用工服务,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1、提高招工实效。充分利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劳务中介机构等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优势,深度挖掘全县的劳动力资源,组织开展定向预约培训,校企联合,加强各方的对接与交流,建立互通有无、有效服务的长效用工供求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探索与劳务输出地乡镇一级结对,企业与职业学校结对,进行劳务合作。发挥政府牵线、企业主导的作用,增强招工实效。加强跟踪管理,典型引导,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务经纪人队伍。有关部门经常与用工企业保持联系,及时反馈用工服务 信息,听取用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多深入企业,树立关爱农民工企业典型,形成宣传效应。加强联络跟踪,进一步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贴近外来工掌握思想动态,帮助新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稳定率。“筑巢引凤”,在员工中物色培育一批劳务经纪人,提高招工效应。
2、优化用工环境。认真落实外来工优惠政策,形成尊重关爱外来工的良好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善待员工,推行人性化管理,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合理降低劳动强度,鼓励实行工龄奖励制度,全面落实加班补贴,改善农民工的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提升企业文化,开展节日活动、人文关怀等,进行进厂上岗前培训。
(三)强化社保扩面征缴,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措施,做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努力做到应扩尽扩;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强医保服务窗口建设,搞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降低医疗和医药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三是要继续抓好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提高失业保险覆盖率,提高失业保险费的征缴率和清欠率;四是要进一步抓好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在2010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努力扩大覆盖面。生育保险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尽力扩大覆盖面;五是稳妥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险工作。积极推行《***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保障试行办法》,组织审核好被征地农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抓好村干部、义务兵养老保险等重点险种。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维护基金安全。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积极向县领导和县委编办汇报协调,解决好机构和编制问题。
(四)加大执法维权力度,着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11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已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要注意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劳动保障监察的应对措施,在依法监察的同时,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快改革创新,确保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推进劳动保障法律的贯彻落实。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及时纠正企业和职工对《劳动合同法》某些条款的误解,密切关注企业用工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动态,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大规模裁员的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加强劳动合同法制化建设,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的指导监督。
2、预防排查劳资纠纷。加强对县内各类企业劳动保障管理的服务和跟踪,实行定期排查,重点排查,对各类企业 进行摸底,了解掌握用工、工资发放情况。加大对企业工资发放的监测力度,对工资发放不及时可能引发劳资纠纷的企业,要重点防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二是完善劳动关系调解衔接机制,形成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争议仲裁组织等组成的各成体系、互为补充的一种满足劳动者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纠纷有效解决系统。以维权宣传、信访调解、争议调解为轴心,以化解纠纷为目标,以监察处理、仲裁裁决为保障,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类劳动关系纠纷的纠纷解决体系。
3、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力度。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同110联动,依法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和维权工作。加强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尽快将游离于劳动行政管理之外的各类用人单位纳入网格化管理之中。开展劳动合同“百日签约行动”、强化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用工管理,推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动态监管,减少不必要的劳资纠纷,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格局。整顿“三无”企业和 “三合一”企业,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督促其办理工商登记,逐步规范用工行为,净化就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职工对劳动保障法规和劳动仲裁工作的认识。加强劳动信访工 作,实现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创新调解方法,加强争议预防,严把合同鉴证关,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好工伤认定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协调,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摸清全县外来、外出、内转农民工基本状况,建立信息台帐,进行动态维护,确保数据的精确。强化农民工政策调研,探索适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二是继续搞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坚持实事求是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切实搞好农民工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三是组织开展优秀农民工宣传表彰活动,树立杰出农民工和关爱农民工企业的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这篇关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及市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按照 “全域成都”的理念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城乡劳动保障工作, 为我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全面完成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五城区和高新区、近郊区(县)及已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保持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县(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9〕5号),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政策,简化
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确保国家新的政策规定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就业督察,建立就业督察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创业培训的标准、规范和程序,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开业能力、经营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等优惠政策,提高小额贷款规模和效益。强化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咨询、跟踪服务等措施,逐步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配套规划制度、社区就业工资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灵活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工作协作制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把“962110”就业援助热线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失地农民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涉农社区),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实名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并行制度。按季发布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积极开发失业预测预警软件,研究建立失业预警监测评估体系,严格监控用人单位
规模性裁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情况,及时做出评估反映和失业预警。
(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培训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就业培训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帮助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严管资金使用,提高培训质量。强化青年职业见习和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工作。加快成都市技师学院及分院建设,确保按期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职业中介机构诚信制度。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筹集及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劳务合作,继续实施远程见工工程,建立劳务交流工作平台,做大做强劳务品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规模化程度。
二、城乡社会保险工作
(七)做好城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5万人;综合保险新增参保17万人;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0.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31.93万人;农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8.3万人。
(八)加强基金征缴。坚持“五险合一”的捆绑征收方式,以非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征缴稽核工作,健全市、区(市)县稽核联动体系,探索利用计算机稽核软件开展稽核工作的新模式,继续保持覆盖面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九)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基金管理,建立基金管理巡查制度,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十)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在已经解决有工作经历无社保关系即部分集体所有制人员、返城知青、知识份子家属农转非适龄人员的社保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解决这类人员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