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和谐校园建设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和谐校园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给学校、社会特别是在校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围绕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认识,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每年都以20%的速度剧增,作为占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福建省2005年高校毕业生约10万人,2006年12万人,2007年达16万人,近两年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福建省非师范类高校生2005年底就业率为86.1%,2006年底就业率为83.6%,每年约有15%左右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面临“一毕业业就失业”的尴尬处境。加上全国新增城镇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就业目标局限。一是希望进政府机关、银行、事业单位,希望进高薪的大公司、大企业就业,限制了择业面。二是“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希望到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不愿到基层、到欠发达地方。2006年福建省各地市共接收毕业生7万多人,其中到三明、龙岩、南平、宁德就业的才9000多人,占13.7%。从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就业生就业思想问卷调查看,有37%的同学表示要到沿海开放城市就业,有43%同学表示要到厦、漳、泉就业,而只有4.5%的同学表示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就业。
3、眼高手低,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大众化”必然使大学毕业生由过去所谓的社会“精英”逐步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由于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头上总是罩着一个美丽的光环,“君子动口不动手”,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常常一山更望一山高,即使进入工作岗位,也总觉得“小岗位”容不下自己的发展空间,很难踏踏实实从基础岗位做起,更不能从中学到真正有益的工作经验,当工作与期望值不一致时就会考虑跳槽。正是这种左顾右盼、犹豫不决的心态,反而让他们在寻找机会的同时失去了机会。
4、自卑心理严重。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其中有的学生高考分数较高,但因没填好志愿等原因而进高职院校,使他们一进学校就有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到毕业就业时,看到许多用人单位都需要高学历毕业生,心理上更加不平衡,因而情绪低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由于自卑心理,影响了高职学生求职应聘,使他们的表现让用人单位大失所望。
5、法律意识淡薄。一是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毁约现象非常普遍。二是个别学生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达到目的,耍小聪明,随意更改求职材料。其实毁约、更改信息等行为不仅使大学生个人诚信打了折扣,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任度,可能直接影响到下一届学生的就
业。
6、社会偏见依然存在。福建省目前只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黎明职业大学三所早期创办的公立高职院校,其他大多数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或专科学校转制而成的,开办高职教育的历史不长,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加上部分高职生的基础较差、专业思想不牢固等,毕业生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影响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能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价,往往将高职院校视为“非正规”学校,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上职业院校,没有看到高职生的长处。这些误解与偏见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说明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职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对构建义和谐校园造成了巨大影响。
1、就业稳定性差,“跳槽”现象频繁,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稳定因素。求职就业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许多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呈现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能力低;成材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的就业心理特征。这种就业心理理念,严重影响了高职生求职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造成和谐校园建设出现不稳定因素。
2、职业能力偏低,法制意识不强,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加上目前高职生专业对口就业人数偏少,不少学生就以为所学专业没什么作用,在校期间不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又不肯吃苦,不积极参加教学实习实践活动,动力能力差,导致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专业理论、动力能力差而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一些毕业生法制意识淡薄,不诚信就业,随意违约,不仅给自己和用人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损害了学校声誉,直接影响了在校生的就业工作
3、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性明显,影响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与其他大学生一样,高职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总是想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薪酬待遇好的大型企业就业,想到大城市、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却不想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就业。因此,就业单位迟迟难以得到落实,不仅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给在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4、高职毕业生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率不容乐观,给和谐校园构建造成影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党政机关目前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接收少量毕业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接收毕业生数量也极为有限。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形势看,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迅速,很多三资企业、股份制公司、民营企成为接收高职生的又一主渠道,但毕业生选择这些单位就业还仅限于大中城市,造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三、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高职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谓其任重,一是就其重要性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实
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二是就其繁重性而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谓其道远,高职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紧迫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问题。
而对于培养高层次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将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体现就业为中心,随着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和加强就业工作,为高职生服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要从转变教职工的观念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全体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办学就是为了就业的观念,结合国情,面对社会现实从广义上理解就业的内涵,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2、推行全新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
要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行全程化指导。要从关系到高职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深层次指导着手,在就业观念、职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或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应为各级各类高校准确定位。作为我院这样一所高职院来说,就应把培养使用技术人才作为主改方向,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验实训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
实践技能,为社会输送“能工巧匠”。
4、坚持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和谐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需培养人才,做到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和谐一致。所以,各高校要加强市场调研,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就业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避免短期行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调整学科专业,“生产”特色“产品”,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坚持厚基础,宽领域的质量观,强化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确定各学科的招生规模,构建和谐校园快速、稳健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论文
论文摘要:开拓和建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利于创造一切条件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服务,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性发展和运行机制。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探索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机制,并结合这一机制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机制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创造一切条件为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服务,从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多元化的经济运行形式,因此对于学校培养的人才来说,统一、单调、缺乏个性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经济运行机制,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和竞争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建立以学校为基础,以政府为指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需要。
对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毕业生状况好,就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而良好的口碑会提高学校生源的质量,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从另一方面来看,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的反馈又有利于学校针对社会需求加快调整,使学校教育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问题,齐抓共管积极开拓市场建设,并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2.1坚持一个办学方针
高职院校应坚持就业立校的方针,抓住高职教育发展机遇,把握高职教育运行规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上岗能力作为教学,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
2.2打造两个特色品牌
2.2.1打造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品牌
毕业生质量品牌就是高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根据学校自身的整体优势和特色,通过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人才品质特征,从而不断开拓和占领就业市场。从本质上讲,高职毕业生品牌就是要求人才的高质量,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把毕业生质量看做决定学校生存的关键和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2.2.2打造毕业生服务社会品牌
高职院校在打造毕业生质量品牌的同时,也应着力打造毕业生服务社会品牌。应结合毕业生实际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全力启动“技能尖子”工程,通过优秀的毕业生素质及其突出表现,树立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并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最终达到抢先占领某区域或领域的就业市场。2.3推进三个实质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三个结合”来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一是定期市场与非定期市场相结合。学校每年要定期联系用人单位,举行多场就业市场活动,同时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随时来校举办招聘活动,形成非定期市场;二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学校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现场招聘活动,还要通过中小企业网以及各地区人才网,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网上双选活动;三是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相结合。学校在联系用人单位走进校园的同时,还应与兄弟院校、各就业中心等单位合作在校外举办大型双选活动,为学生就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职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开拓和建设好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1以市场营销理念为指导,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使毕业生这个特殊“产品”达到充分就业,实现产品销售最大化的目标,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营销理念培育和发展高职院校就业市场,用市场营销策略来研究推出“产品”策略。当然,就业市场的开拓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不仅在平日里要精心培育、长抓不懈,而且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精心策划,主动出击。
3.2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契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契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营造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等。毫无疑问,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越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从而也会间接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
3.3以产学合作为抓手,拓宽高职院校就业市场领域
高职院校就业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应加强产学合作来拓宽就业市场领域,用开放和合作的观念来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只有加强校校、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有利于促进区域、行业间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只有充分开放、广泛合作,才能开阔视野、赢得机遇,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市场自身健康发展。
3.4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壮大高职院校市场范围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随着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高职院校的无形就业市场,在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架起空中沟通的桥梁。高职院校无形市场的建立,既可以减轻举办各类招聘会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的负担,避免许多毕业生盲目在全国各地赶场,无心学业且交易成本高的现象,又为壮大高职院校就业市场提供了可能性。现在“网上供需洽谈会”和“网络招聘会”逐步成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应利用好这个新的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广泛、更全方位、更高效的服务,把其建设成为毕业生的主选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本阵地。
第三篇:成都铁路局高职毕业生就业补充协议
高职毕业生就业补充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成都铁路局乙方(毕业生本人):
为规范双方行为,经双方协商一致,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基础上,自愿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1、甲方只录用全日制统招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如乙方不属于录用范围的毕业生,双方所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无效。
2.乙方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期取得毕业证书,甲方有权拒绝乙方报到,双方所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高职毕业生就业补充协议》无效。
3.乙方毕业后须按甲方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报到,若超过报到截止日期且又未向甲方说明原因并取得谅解的,甲方有权拒绝乙方报到,双方所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高职毕业生就业补充协议》无效。
4.乙方报到时须参加甲方统一安排的就业前体检,若乙方患有精神病、身体残疾等职业禁忌症,或听力及辨色力不正常,双眼矫正视力低于5.0以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的,甲方有权拒绝乙方报到,双方所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高职毕业生就业补充协议》无效。
5.甲方根据岗位需求及乙方所学专业安排乙方工作岗位,乙方应无条件服从安排。
6.高职毕业生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服务期为5年(包括培训期、试用期),乙方到甲方所属用人单位报到后,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首次合同期为5年。
7.乙方主动提出解除《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伍仟元,因“专升本”而无法履行协议的可凭录取通知书办理解约手续,无须支付违约金。
8.甲乙双方所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高职生就业补充协议》(一式二份)将作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9.其他事项:
乙方完成专业培养后,需持原高职(专科)院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以及西华大学安德校区颁发的《专业进修合格证书》,方能到甲方报到。
甲方(用人单位)代表:乙方(毕业生本人):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同学:
你好,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财经类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为了更好的了解财经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及问题,及在同学们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本次调查。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和配合,本问卷不对外公开,请如实填写。
调查内容:
1、你的性别:()
A 男B 女
2、考取大学前你来自()
A 城市B 乡镇C农村
3、到目前你是否找到工作了?()
A 是B 否
4、到目前为止你签约了吗?()
A 是B 否
5、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
A 学校推荐B 参加人才交流市场C 依靠关系
D 自己创业E 网络求职F 媒体招聘G 其它(请写明)
6、你找到第一份工作花费多少时间?()
A 毕业前B 一个月内C 三个月内
D 三至六个月E半年至一年F一年以上
G 其它(请写明)
7、你目前从事工作的单位性质()
A 固有大型企业B 国有中小型企业
C 小事业单位D 国家机关
E 私营民营企业F 自己创的企业
G 外资企业H 其它(请写明)
8、你对就业政策、形式的了解程度()
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不大了解D 完全不了解
9、就业时,你比较看重哪些人的意见?()
A自己B父母C老师D同学E 亲戚朋友F其它(请写明)
10、作为财经类高职大学生,你觉得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A 公司规模或名气B 专业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
C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 学校有良好的声誉
E 其它(请写明)
11、求职过程中与其它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你认为自己的学校有什么优势?()
A 专业符合社会需求,易就业B 专业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多
C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 学校有良好的声誉
E 其它(请写明)
12、你认为财经类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中有什么优势()
A 社会需求多,易就业B 薪酬高
C 个人发展空间好D 其它(请写明)
13、你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多少?()
A 500-800B 800-1000C 1000-1500
D 1500-2000E 2000-2500F 2500元以上
14、面试时你的主要困难是哪些?()
A 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B 专业知识能力差
C 语言表达能力差D 计算机,外语水平欠缺
E 知识面狭窄F 其它(请写明)
15、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你会怎么办?()
A 先就业,再跳槽B 不就业,自谋职业
C 毁约,再找其它单位D 其它(请写明)
16、你是否参加专升本?()
A 是B 否
17、你专升本的主要原因()
A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B 找不到就业单位,暂时缓解就业压力
C 受家人影响D 其它(请写明)
18、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B 较满意C 不太满意D 很不满意
19、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你的就业中的作用有多大?()
A 很大B 一般C 很小
D 根本没有E 其它(请写明)
20、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A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B 就业心理咨询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D 就业信息发布
E 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F 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E 其它(请写明)
21、经过择业,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加强哪些课程的学习?()
A 公共课(英语、计算机)B 通识类课程(文学、历史、管理等)
C 应用技能课(财经课程及模拟实验、相关财经法规课程等)
D 专业理论课E 其它(请写明)
22、就业中,你的主要烦恼有哪些?()
A 新学专业社会需求太少 B 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
C就业时间与学习时间冲突D 就业信念缺乏E专业不对口
23、到目前,求职中你已经寄发或递送了多少份简历?()
A 5份以下B 5-10份C 10-20份
D 20-30E 30份以上
24、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参加了多少场人才招聘会?()
A 3场以下B 3-5场C 5-8场D 8场以上
25、您为择业大概花了多少钱?(包括路费、资料打印份、服装费等)(A 100元以下B 100-300C 300-600
D 600-1000元E 1000-1500
F 1500-2000G 2000元
26、你认为周围其他同学的就业状况如何?()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
D 差E 很差F 其它(请写明)
27、你认为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其就业情况(A 不如普通高校毕业B 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差别不大
C 有自身优势,不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差D 其它(请写明)
28、你对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的看法()
A越来越差B 一般
C 较好D前途一片光明
E 其它(请写明)
29、你认为目前财经就业形势如何?()
A 相当严峻、就业难B 还好、就业不算难
C 好,就业容易D 不清楚
E 其它(请写明)
30、你有过创业吗?()
A 有B没想过
31、在就业中你的选择情况是()
A 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挑选B 有很大挑选余地,选择用人单位
C 其它(请写明)
问题调查结束,再次向各位毕业生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五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形就业市场;无形就业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教育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近五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形势,这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在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今天,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重视并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当是一个必要选择。为此,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和开发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对此,笔者拟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开发
(一)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所谓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是指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的实体人才市场。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区域性人才市场。指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地区性人才市场,主要面向社会,所以辐射性很强,就业量大,但对高校毕业生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2)高校举办的“招聘会”、“洽谈会”。由一所高校或几所高校联合举办,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洽谈,通常也吸纳其他高校毕业生参与。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较有针对性,但一般规模都不大。
3)分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是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从用人单位和高校两方面考虑,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出发,按学科分类,组织高校毕业生与相应的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目前,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4)职业介绍所和猎头公司。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为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这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其目标顾客通常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家政服务等非熟练工以及能给其带来较高单位业务收益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服务范围较窄。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输送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除了要充分发挥以上几种类型的就业市场外,还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拓就业市场。对此,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寻找突破口:
1)拓宽“订单培养”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直至教学的具体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校企协作,在协作中更准确、及时地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直接为其“定制”人才。
2)开发“个体创业”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应包括创业能力。因此,除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外,还应加强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将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的创业型人才,使更多的毕业生通过个体创业的模式实现就业。
(二)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局限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有形就业市场虽然仍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它存在明显的局限。一是成本高。如一些大型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开始前,组织者要事先通过信函、传真等方式与各地、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合理安排场地和摊位;各高校组织学生准备好个人简历、求职书等材料后,要不远百里甚至千里急急忙忙去赶场,疲于奔波;毕业生除制作求职材料外,还要支付交通费、购买门票,加上吃住费用,参加一次现场招聘会往往要花费数百元,同时还要耽误学业。二是效率低。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大多数现场招聘会的签约率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招聘会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场地所限,应邀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数额有限,常常是众多的毕业生将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有的学生只是从人墙外将简历扔进去完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和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交流。此外,有的现场招聘会甚至偏离应有的方向和宗旨,主办方想通过门票收入来获利,致使招聘会过多过滥,效率低下。
除了以上局限以外,高职院校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往往还处于不利的境地。一是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仍过分看重学历,在现场招聘会上与众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的竞争中,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明显“吃亏”,而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优势在这种形式下又难以体现,因此高职毕业生往往被冷落,成为一些大型招聘会的“陪衬”。二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通常规模较小,难以单独组织规模较大的现场招聘会。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选择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选择上,应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用人单位举行小型现场招聘会。
2)几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较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
3)加强校企协作,大力开拓“订单培养”就业市场。
4)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拓展“个体创业”就业市场。
5)以区域性人才市场、高校及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举办的大型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为辅。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培育
(一)培育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行业,被称为无形市场的网络市场已悄然兴起并大有迅速发展之势。对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高职院校而言,积极培育网络无形就业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无形就业市场可补有形就业市场之不足。
一是无形就业市场辐射面广;二是无形就业市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无形就业市场直接成本相对较低;四是无形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无形就业市场有利于高职院校扬长避短。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技术、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向为企业的基层岗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私个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于这类企业。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目前仍很少愿意到这些企业就业,这些用人单位为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往往也更乐于接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在有形就业市场上,这些用人单位很少成为大型现场招聘会的邀请对象。而且这些用人单位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有形就业市场也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而在这方面无形就业市场却能发挥其辐射面广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
(二)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沟通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其主要形式有:
1)建立学校专门的就业网站。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利用计算机校园网,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介绍就业政策、本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计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毕业生情况等,发布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利用网络提供人才供需咨询、签约服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知识和技巧培训,进行网上就业指导,设立就业论坛等。
2)加盟影响较大的专业就业网站。利用专业就业网站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在专业就业网站上在设立本校专门的就业窗口,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并实现与本校网站的便捷链接。
(三)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完善与管理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整个网络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完善并加强管理,克服其缺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和加强就业网站建设。首先要加强就业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需资金投入,保证就业网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其次要配备必要的专业力量,既要进行网站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又要不断更新网络信息,及时高效地提供网络就业服务。
2)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提高就业网站的利用率。要使无形就业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在学生中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并切实使就业网站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就业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知晓并使用就业网站。
3)保证无形就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一是要加强对毕业生信息的审核,每个毕业生的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学科成绩、奖惩情况、在校表现等,必须由院系和学校有关部门把关,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每个用人单位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进行核实,确保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避免欺诈行为。同时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其在网络就业市场上当受骗。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对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并兼顾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并努力保证其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