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创业就业-考试复习大纲
试卷共100分,卷面成绩60%,平时表现40%
各版块分AB卷
一、重点把握
(1)心理素质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2)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困扰
(3)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4)就业登记的流程
(5)就业协议书及作用、与劳动合同的不同
(6)办理毕业手续及报到p203
(7)劳动合同及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就业陷阱及法律问题
(8)劳动争议及解决途径P199二、一般掌握
(1)就业管理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P180
(2)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序
(3)就业的一般形式
(4)两种就业登记
(5)报到证、户口、档案
第二篇:就业、创业 指导知识大纲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二年制)
一、课程的性质、学时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三年制专业开设60学时,3个学分;两年制专业开设40学时,2个学分。每学期10学时,每学期0.5分。本课程旨在提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为成才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形式
本课程应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程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部分职业生涯准备
(一年级讲授,10学时)
(一)大学生活与职业准备
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发展与就业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好专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内容:专业概况、课程体系;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需求状况;专业就业动态和趋势;职业对所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要求。
(三)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职业特别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内容;常用职业测评方法介绍;自我评价的原则;自我评价方法。
(四)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社会职业及其分类;职业素质内涵和要求;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职业素质的实现与拓展。
第二部分职业生涯规划
(一年级讲授,10学时)
(五)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六)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了解有关职业理想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了解职业发展理论,明确大学阶段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洞悉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职业理想的内涵与特征;职业理想的树立与影响因素;职业评价与职业流动;职业发展理论;当代职业发展的趋势;大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七)职业选择与生涯决策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择业决策。
教学内容:就业流向与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原则;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匹配;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选择的决策及过程分析。
(八)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实施步骤和原则,并根据社会发展、职业需要和个人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独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内容、原则、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因素;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
第三部分创业教育
(二年级讲授,10学时)
(九)创业准备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相关知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大学生创业的内涵与意义;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创业形势分析;创业心理准备、团队准备、知识与技能准备、项目选择与资金筹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创业能力的培养。
(十)创业实务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企业的不同法律形态、企业法律环境和责任,熟悉创办企业所需条件、企业创办程序,使大学生了解怎样进行创业实践。
教学内容:企业的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责任;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及创业流程;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案例集锦》和《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案例集锦》作为教学案例。
成功案例就业、创业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析,使学生克服走向社会的畏惧情绪,增强学生角色转换的自信心,找准就业方向,通过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历届校内外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及其分析。
第四部分择业就业指导
(二年级讲授,10学时)
(十一)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当前就业环境与形势;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就业流程。
(十二)理性就业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立足现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
教学内容:就业的含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与特点;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的确立;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就业中的认识误区。
(十三)求职技巧
教学目的:掌握求职择业的相关技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教学内容:求职途径与方法;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求职材料的准备;求职礼仪;求职成本分析;面试技巧。
(十四)就业心理调适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就业中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指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积极就业心态的确立;特殊群体择业心态调整。
(十五)就业基本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增强依法就业意识,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毕业生的基本权益;常见的侵权行为;毕业生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十六)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教学目的: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岗位创业。
教学内容: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职场挫折;立足岗位、艰苦创业、奋斗成才。
第三篇:公共关系考试复习大纲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大纲
一、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
(定义)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具体来说:公共关系概念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含义:
(1)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分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3)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二、组织形象的特性
(1)组织形象的差异化
(2)组织形象的有效性
(3)组织形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4)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5)组织形象的稳定性和变通性
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可以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
(一)公共关系状态:表示客观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海尔]
(二)公共关系活动:表示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表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四、组织、公众、传播是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务和技巧。在理论公共关系的时候需要特别强调其行为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应该从组织和管理的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
(二)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公众总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关。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客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三)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传播”,又可译作“沟通”。其涵义是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和分享。即运用一定的符号,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对方接收到信息后引起一定的反应,亦以一定的信息形式反馈回来;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双方逐渐达到分享信息、相互了解、形成共识的目的。
五、关系、舆论、形象
(一)关系
在公共关系学中“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地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它作为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二)舆论
在公共关系学中“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三)形象
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所借用的“形象”则不局限于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范畴,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
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
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4.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六、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
(一)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
“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
“人群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范畴,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七、公关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一)公关与人际关系存在的联系:
1.产生基础都包括业缘关系;
2.主体中公关的组织=人际关系的正式群体;
3.人际传播是公关手段之一;
4.公关是从广义的人际关系演化而成,要借助相关理论研究;
5.公共关系的知识与人际关系的知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二)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主体是个人。
2.公关的客体是公众;人际关系的是人与人群。
3.公关要用一切手段传播;人际关系主要用人际手段。
4.公关的产生基础主要是业缘,人际关系的是血缘、地缘、业缘、趣缘。
5.人类伊始就有人际关系;公关概念和职业产生于1903年。
6.公关运作内容广,沟通信息,联络感情,转变态度,引起行为;协调利益,塑造形象,管理危机,传播公关意识,设计CIS,等等。人际关系主要为自身发展的物质交换和交友的精神需求、感情交流。
7.公共关系研究组织与公众间关系的发展规律;公关职能、精技巧、组织、人才发展的规律。人际关系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发展规律。
8.公共关系历史短,普及快,专业化程度高,有正式的行业协会、社团;人际关系历史长,普及面广,专业化程度低,无正式的行业协会、社团。
八、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
1.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
2.也要借助其他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因此,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有一定联系的。用人群关系的方法开展公关。
(二)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
1.公共关系不局限内部沟通。
2.公共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公共关系需要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眼前和未来的关系。
九、与公共关系相关的若干实践范畴
1.交际:交际是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2.宣传: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公共关系需要利用宣传手段,但它更注重双向交流。
3.广告: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在特定情况下,公共关系也要利用广告手段,但公关更注重运用新闻等比较客观的传播方式。
4.营销:营销是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以营销的角度看,公共关系也是一种促销手段,但它不直接促销产品。
5.新闻代理:新闻代理是指通过媒介进行报刊宣传,“以吸引公众注意力和建立知名度的一种公关宣传活动。早期的公共关系是从新闻代理活动中延伸出来的。
6.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7.论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8.开发:开发是指社会福利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发展会员、筹措经费的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关。
十、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
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
(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在这种民主政治的社会氛围中,政府机关、社会公共组织与其公众之间,除了服从外,还有民主协商、民主对话、民主监督。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生。
(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形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就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十一、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一)收集信息;
(二)辅助决策;
(三)传播推广;
(四)协调沟通;
(五)提供服务。
十二、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
1.树立组织形象。
2.协调好关系网络。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1.提高个人素质。
2.优化社会环境。
十三、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一)公关理论整合化;
(二)公关实务专业化;
(三)公关手段现代化;
(四)公关教育层次化;
(五)公关地位战略化。
十四、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模式
组织内部设置公关机构有四种基本模式可以选择:
(一)部门隶属型。
(二)部门并列型。
(三)高层领导直属型。
(四)公共关系委员会。
十五、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一)较为客观公正。
(二)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三)较灵活,适应性强。
(四)关系较疏远。
(五)运作成本较高。
十六、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
(一)了解内情;
(二)便于协调;
(三)效率较高;
(四)成本较低;
(五)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十七、公众的基本涵义
从公共关系学的一般意义上说,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综归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公众至少包含以下几项基本涵义:
(1)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
(2)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4)公众是客观存在的。公众作为主体的作用对象与主体存在着客观的,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十八、公众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环境。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和。
(二)共同性。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团体因为某种共同性而发生内在的联系时,这种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和组织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组织所面临的一类公众。
(三)相关性。一群人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共同点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即他们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对该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制约力,甚至决定组织的成败。
(四)多样性。“公众”仅是个统称,具体的公众形式可以是个人、群体、团体或组织。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包括各种各样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等等。
(五)变化性。公众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公共关系工作目标、方针、策略、手段的变化。反过来,组织自身的变化也会导致公众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又可能倒过来对组织产生影响、制约作用。因此,必须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公众。
十九、公众分析的意义:
(一)为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确定各类目标公众对象。
(二)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设计公共关系目标方案和方法。
(三)为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打下基础。
(四)为科学评审公共关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
二十、知觉的偏见
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即所谓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职场上到处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
(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四)定型作用:社会刻板印象,是产生在社会认知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对他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持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地简单评价的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对一些人或社会现象形成的一种笼统而固定的看法。
二十一、态度的特性:
(一)态度的社会性;
(二)态度的针对性;
(三)态度的协调性;
(四)态度的稳定性;
(五)态度的两极性;
(六)态度的间接性。
二十二、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一)社会因素;
(二)团体因素;
(三)宣传因素;
(四)个性因素;
(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二十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
(一)必须有一个问题;
(二)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三)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
(四)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第四篇:就业创业知识考试材料
就业创业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1.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3.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4.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展了“三支一扶”项目,“三支一扶”是指到农村去支教、支农、支医、扶贫。
5.“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 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6.“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服务期限是 1—3年
7.参加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8.“三支一扶”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自服务期满之日起3年内报考我省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3分,参加县、乡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10分;参加地级以上市、省直及中央驻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5分。
9.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就业地区;人事档案原则上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政府人事部门,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10.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 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11.公民应征入伍男性身高162cm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
12.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年龄范围是18— 24周岁。
13.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需要变更就业协议,不属于违约。
14.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年限是2年。
15.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16.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以下的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时,也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获得50%的贴息支持。
17.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大学生可向经营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国家规定个人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合伙经营贷款额度更大。
18.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19.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挂靠服务,并免收2年保存人事关系及档案的费用和各项代理服务费用。
2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县及县以上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可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政策法规咨询,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各项补贴政策。
21.暂缓就业具体是指 暂缓就业派遣。22.在校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毕业时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可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23.现行的就业拓展项目有选调生和选聘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三支一扶”计划。
24.YBC全称是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
25.福建省建立1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扶持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是此计划称为“大学生 “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
26.毕业生报到时用人单位拒绝接收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27.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28.毕业后求职者在试用期内享有的权益有签订劳动合同、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承担违约金。
29.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30.毕业后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31.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2.凝聚创业团队的最好办法是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
3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34.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有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
35.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就业信息、就业协议书、就业方案。
36.以落实工作获得《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及《户口迁移证》到本单位挂靠的相关机构办理落户手续。
37.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一律以原件为准,复印件无效;与用人单位签好的《就业协议书》交到招生就业处,其它未签约的毕业生,其《就业协议书》于毕业当年 5月底前交回本学院学工办。
38.从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经营性服务机构获取就业信息。
39.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0.见习期间所在见习单位为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1.外籍生源、未获得毕业资格的、毕业前申请出国(含出境)、升学的学生不能办理申请暂缓就业。
42.就业报到证时间通常为 6月底至7月上旬,故学生毕业离校时有可能不能随带,由学校给予寄发,因此各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详细通讯地址(要求能自己亲自收阅)。学校将以挂号信形式寄发或转交给毕业生。
43.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可等落实单位后办理落户手续,也可在未落实单位前先去报到地人才交流中心办妥 人事代理 手续,委托管理本人档案及户口等关系。
44..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保证金 等,并以此作为是否录用的决定条件。
45.一份有效的就业协议书必须由 毕业生、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有些还需省级主管毕业生就业的行政部门)、学校共同签署意见、盖章。
46..福建毕业生办理就业调整手续时,须携带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案调整审核表。
47.今后将逐步实行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48.签应聘协议的毕业生,档案、户口将流向档案、户口均回生源地。
49.毕业生户口的迁移通常在六月中旬时候进行
50.就业协议书上的培养方式一般写非定向。
51.对于已被高校录取的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在生源地申请助学贷款,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申请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至10月15日。毕业后十年内还清(最长贷款期限为14年)。
附加题:
1、面对求职困难,毕业生应该如何应对?
2、你认为“及时就业,勇于创业”这句话对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第五篇:主治医师考试复习吃透考试大纲
主治医师考试复习吃透考试大纲
不管是主治医师考试还是其他的什么考试,考试大纲是都是备考必不可少的。考试大纲就像是我们复习的枪靶,只要根据考试大纲,把知识点的掌握、了解以及慢慢,并且加深熟悉程度,最后根据考试知识的重点进行复习,一定会帮助我们顺利通过职称英语考试。
我们通过考试大纲整理教材时,要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的时候要边读边写,慢慢就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就是要以思考为主,不要急功近利,追求速度,慢工才会出细活,千万要记住以书本和考试大纲为主。
考试复习中只要以考试大纲为主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再结合教材及考纲做相关的练习,那么想要通过考试就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