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手互助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内容提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刺激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和谐的发展,也为了让学生学到对将来有益的交际交流方式,适合未来社会的需求,结合笔者数年的思考和探索,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相关理论,本文对“对手互助小组”的实施原则和措施、实效,以及就此而引发的理性思考做了简要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成功自信动机对手竞争合作同质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从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来看,学生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怎样使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懈努力,这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探索的问题。当前实行的层层筛选的淘汰型教育,必然使大部分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失败,在失败中失去成功的乐趣,丧失信心,因而养成学生自我封闭和扭曲的“竞争意识”。这种失败者的心态对学生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如何给学生一个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的培养有机地统一,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小环境,来改变目前我们教育现状,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对手互助小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城区划片学生和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的学生和班级学生多极化的班级有很大帮助。班级管理中的“对手互助小组”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对手”是指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互助”是指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对手互助小组”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及措施:班级管理中的“对手互助小组”方法是西方的“合作学习小组模式”和前苏联的合作学习的结合,是把教学融于班级管理的一种探索。笔者先后在龙泉驿最偏远的农村茶店中学担任三年班主任工作,又在工厂子弟校担任三年班主任工作,现在担任一生源结构复杂的划片生班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坚持该管理模式,事实证明,效果良好。其实施的措施为:
1、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分组纵向上实行“异质分组”:按学生的学业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让学生按4-6人一组自由组合,组成对手互助合作小组。学生组成小组时,要求根据本组的情况关注学习成绩、表现以及特长,而达到小组中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各有所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我特点,按学习成绩编代号(类别由班主任指定,如1号为成绩最差者,2号次之,以此类推)。同组内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横向上采用“同质分组”:把各小组中的相同层次(即相同编号)的学生分成一类,每位学生代表各自一组,相互竞争。由于实行同质竞争,因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在同类中提高和超越。这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组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在分组中,应尽量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力,学生的交往能力,各方面的可比性。
2、小组内部相互促进,分层提高在对手互助小组内部,学生由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他们各具特长,各具优势。小组内部就能发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功能。有专门负责学习的学习小组长,有专门负责纪律的纪律小组长,有专门负责学生各种体育活动的体育小组长,有专门负责领导该组同学参加班集体文娱活动的特长小组长,还有负责该组清洁卫生的卫生小组长。每一位同学分管小组内一项工作,每一位同学对自己所管的工作负责。
3、个人代表小组与其它组别展开同质竞争在学生个人间,进行的是同质竞争,即不同小组成绩相仿,特长相同的学生就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开展学习比赛,品德比赛,行为表现比赛。由于他们在所比内容是同一层次的,相互间的差距极小,且竞争的项目和内容又是全方位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都有成功的机会,这会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个人与个人的竞争是代表小组竞争,不同于个体与个体竞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由于小组内分管工作具有动态性,因而对能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使每一个学生在某方面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改革评价体系,增强异质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小组”是“对手互助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单位,互助小组间开展同质竞争。由于“互助小组”构成时充分考虑了各小组成绩、表现、特长等因素,因而把个体成绩了也计入小组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常规表现、体育成绩、文娱成绩等)。实践证明,这种“对手”间竞争,使“互助小组”内部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气氛,有利形成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会由于小组的荣誉而尽力工作和学习。尤为重要的是:小组中的成员会在小组荣誉的驱动下,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同学,从而推动
第二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瑞福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勿庸置疑,教育创新也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创新。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中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在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
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化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48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6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梦幻水晶、灵犀一瞬、阳光烈焰、追梦等。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①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②小组的课后学习。
A、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
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
B、同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6人轮流写,每人一天,每周由语文教师命题或小组自主命题,大家同题作文,小组其他成员可阅读修改并在文后“发贴”点评。
C、共办一份杂志,共同积累生活。模仿《青年文摘》、《读者》等文摘杂志,小组同学每人每天把自己当日阅读到的最佳文章摘录在统一规格的稿纸上,并加上推荐理由交给组长,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轮流整理编辑成册,包括内容分类、目录设计,封面设计,装订后放在班级书报架上,供全班交流。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杂志设计精美,文章质量高,杂志名称也独具特色,如:“学林寻梦”、“雨霖霖”、“掬一捧阳光给你”、“慧心文章”、“紫雨蓝天”、“雨露之晨”、“书斋细雨”、“七彩雨”等,在摘录中提高知识积累,在交流中开阔视野。
D、共建一个论坛,评论班级内外时事。各组在教室后墙上辟出一方领地,通过书面形式每组同学每天或每周对班内外、校内外或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评论看法,感评时事交流思想。
E、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卫生管理。
班级值日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打扫教室有的组分工如下:四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共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一学期下来,班级卫生每周学校评比都是满分。
4、小组纪律管理。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三)小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寄宿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
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就餐、就寝主面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以使在班会上作出点评。小组成员由组长统一分工,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生活组长各管一块,每日把所负责方面情况汇报组长作好记录。把本周学生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以备期中期末总评。
2、开一次班会。当周值日组长在征求班主任、班委会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明确主题,设计方案,明确任务,交给各小组准备。
3、进行一项活动创意。
当周值日组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治性情,突出创新特色。
活动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有表现的机会更是精彩频频。上学期学生的创意活动有:
(1)“我为校园献一片绿”。每组同学为学校植一棵树,并在树下埋下自己的理想,相约十年以后再相聚,探访人生足迹,回顾人生历程。
(2)回收有价值垃圾。把以前当作垃圾扔掉的饮料瓶聚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所得钱用作班费,每周下来有十多元收入。
(3)举办班级“超级男生、女生”,模仿电视节目“超级女生”评选本班“超男”“超女”。此外还有诗歌朗诵会、爱心捐助等活动。
(4)出一期黑板报。
值周小组结合学校近期德育工作重点,自主设计,策划一期黑板报。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永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化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58人,划分为14个小组,分1~4学生,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1号同学任组长,组长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梦幻水晶、灵犀一瞬、阳光烈焰、追梦等。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①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②小组的课后学习。
A、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 2 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
B、同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6人轮流写,每人一天,每周由语文教师命题或小组自主命题,大家同题作文,小组其他成员可阅读修改并在文后“发贴”点评。
C、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卫生管理。
3号同学主管本小组卫生,主动提醒本组同学的卫生习惯。
4、小组纪律管理。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三)小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寄宿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
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就餐、就寝主面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以使在班会上作出点评。小组成员由组长统一分工,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 3 长、生活组长各管一块,每日把所负责方面情况汇报组长作好记录。把本周学生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以备期中期末总评。
2、开一次班会。当周值日组长在征求班主任、班委会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明确主题,设计方案,明确任务,交给各小组准备。
3、进行一项活动创意。
当周值日组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治性情,突出创新特色。
活动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有表现的机会更是精彩频频。上学期学生的创意活动有:
(1)“我为校园献一片绿”。每组同学为学校植一棵树,并在树下埋下自己的理想,相约十年以后再相聚,探访人生足迹,回顾人生历程。
(2)回收有价值垃圾。把以前当作垃圾扔掉的饮料瓶聚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所得钱用作班费,每周下来有十多元收入。
(3)举办班级“超级男生、女生”,模仿电视节目“超级女生”评选本班“超男”“超女”。此外还有诗歌朗诵会、爱心捐助等活动。
(4)出一期黑板报。
值周小组结合学校近期德育工作重点,自主设计,策划一期黑板报。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显然不符合德育规律,更不适应现今的社会。综观当前的教育改革,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追求目标,因为这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创造自我发展、主动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完成自己能够想到的事,让他们自主管理属于他们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呢?
一、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1.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尊重学生是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的基本前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应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在知识经验上与老师有一些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都有权参与班级的管理;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利,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心,从而自觉融入到班级中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自己,而且代表整个班级。
2.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尽可能的学会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才能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热情的同学,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对于那些因表现不突出甚至落后的同学班主任就要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随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信心。
二、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民主选举班干部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采取个人报名、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学生满意的班干部。同学间相互比较了解,什么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考虑得很周到,而且对自己选举出来的班级干部他们也都比较信服,这样就搭建了自主管理的基本框架。
2.明确班干部职责为基础,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因此给他们自主管理的空间,可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克服困难的意识,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3.建立互助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机制,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在全班建立互助小组,各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竞争也促进自身和班级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4.增设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
管理岗位可以给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班干部集体意识强,组织能力等各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增设管理岗位如“值日班长”、“多媒体管理员”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做班级的主人。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其能力也得以有效地提高和发挥。5.建立总结评价机制,完善自我管理
评价是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管理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建立定期地、全员参与地总结评价机制,能使每位同学深切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班级工作尽心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管理,进而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有几结合,但要以肯定学生工作,激励学生发展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管理班级的热情。
三、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反思
通过班级管理实践,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提升
学生才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全体学生既自我约束,又互相监督,既积极竞争又团结协作,培养了他们的非智力素质,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2.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得以增强
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有机地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自信心等相结合,这样通过担任多种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并很快转化成对班级的热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不断得以提高
自主班级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全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班级各项活动能自主开展。
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发展
在构建自主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看到同伴和自己的长处,让家长和老师也更多发现他们的发展潜力,形成了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积极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主管理模式下,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学生的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班级自主管理还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自身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自我管理,并具备合作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真正人才,学校要强化班级管理改革与创新必然要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我在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第五篇: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旬阳县城关小学 杨居台
【管理的涵义】 何谓管理?其义有三——
其一,“管理就是利用别人将事情办成”;
其二,“管理就是如何指导人、激励人的方法与技术”; 其三,“管理就是如何使资源收益最大化”。
上述不同的管理定义其实是对于管理理解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
【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其文化内蕴是极其丰富的,应该涉及思想理念、目标追求、方式方法、人际氛围、达成效益等诸多方面。
【研究学校管理模式的意义】
针对学校管理来说,研究其方式方法之一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因为科学的管理模式的运行,能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发展,更能推进学校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交流要点】
一、学校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分类
二、“五追求、五注重”管理模式的探索
三、创新管理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一、学校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分类 【学校管理模式的内涵】
指学校管理者预设出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将其反复实践,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通俗地讲,管理模式就是学校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运行机制,是一个学校在管理机制上区别于其它学校的地方。
说起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用规章制度去约束教师和学生。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一味追求制度约束,已不能适应学校管理的新要求。管理者只有把建章立制形成的刚性化管理同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做到制度融情,这样才能实现管理的理想境界。
【学校管理模式的分类】 依法治校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科学规范管理模式
所谓依法治校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依照法律、法令、条例、上级文件及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实现办学目标的管理模式。其模式在具体运用中,应有两个层面,一是贯彻法规文件,二是落实校本制度。它的推行和运用,使师生员工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尤其能有效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软弱性。
所谓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以人本主义为基础,重视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强调发挥师生主人翁意识和首创精神,从而迸发师生的自主热情,以期达到育人治校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在学校管理中,以师生为本,因而其管理效果是全面的、持久的。可它容易以情代“法”,并在某种程度上能削弱管理的公正性、规范性。
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模式是一种从学校实际出发,将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结合起来,使两者恰当融合,互相取长补短,以期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能的管理模式。
学校在实施科学规范管理时,管理者必须按照教育管理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理论要求树立以下理念:
一是注意塑造律己公平亲和的人格魅力; 二是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是注意构筑无情决策有情操作的桥梁。
只有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架设起情感的桥梁,并在情感互动中对教师倾注积极期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的决策才能顺利实施,依法治校才能成为现实。久而久之就可以帮助管理者理清治校的思路,形成治校的方法,最终可以为自己的学校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二、“五追求、五注重”管理模式的探索
受到以上有关学校管理模式理论的启迪,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协调各种教育因素,构建了“五追求、五注重” 管理模式:
(一)追求以校为本,注重目标管理
(二)追求统筹兼顾,注重计划管理
(三)追求长效机制,注重制度管理
(四)追求以小见大,注重措施管理
(五)追求分工协作,注重自我管理
(一)追求以校为本,注重目标管理
从校情实际出发,力求广大师生树立明确奋斗目标,做到学有内容、干有方向。
确立近期目标: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 中长期目标:全面优化各项工作,积极建设陕西名校; 人本管理的思路:凭良心唤醒责任意识,以境界唤起自觉行动; 办学宗旨:促学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
治学理念:用爱心激励学生向上,能耐心教诲学生自强; 治校追求:办好每一个班级,教好每一位学生; 校训内容:形端品正;
校风要求:意气风发,和谐奋进;
教风要求是:以爱为源、因材施教,启迪智慧、润泽生命; 学风要求:文明守纪、勤奋好学; 领导作风要求:坦诚、务实、廉洁、高效; 师生口号:学校因我而光彩,我因学校而光荣!
鼓励大家争做“五好教师”及骨干名师。“五好”,即思想好、纪律好、团结好、实力好、成绩好;骨干名师,即做工作中的强人、教学中的能手、教研中的内行、质量上的良师。
在全校学生中喊响常规教育三句口号,即讲卫生,养成良好习惯;讲安全,走路缓步慢行;爱学习,作业书写规范。
广泛开展 “十比十看”活动,其具体内容是:比纪律,看谁最自觉;比学习,看谁进步快;比思想,看谁爱劳动;比礼貌,看谁讲文明;比安全,看谁讲秩序;比卫生,看谁爱整洁;比奉献,看谁做好事;比团结,看谁关爱人;比健康,看谁爱锻炼;比行动,看谁爱校园。
学校统一设计印制了《教师自我发展目标规划表》,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我发展的总体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季度短期目标。
(二)追求统筹兼顾,注重计划管理
学校制订《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试行)》及《工作计划》、学期《校本研修计划》,提出“抓学习、转观念,争做现代化教师;抓课改、重教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抓常规、重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三句话要求。
按照“学习切入、教研跟进、常规到位”的总体要求,理清校本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以理论学习和岗位练功为前提,提高校本研修本领;以联片教研和校内驱动为载体,营造校本研修氛围;以课堂优化和问题探究为重点,增强校本研修实效”,并通过主要工作、常规管理的具体陈述和逐月列出活动表及各部门具体的工作计划,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协调推进做好统筹规划。
(三)追求长效机制,注重制度管理
认真修订、补充,编印、下发《学校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学校章程》、《德育工作要求》、《教学常规》、《体育与健康工作常规》、《科学艺术教育工作要求》、《安全卫生工作常规》等健全系列规章制度,尤其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诸如《专业技术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综合考评兑现办法》、《教师考勤制度》、《班务工作考核办法》及《岗位设置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制度,最大限度激发教师们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追求以小见大,注重措施管理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希望全体教师自觉行动,从做小、做细、做深、做实的“四做”入手,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解决和累积不断优化学科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累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逐步促进教学工作的较大变化和学校工作的较大变化。但这需要相关措施做保证。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例,主要做法:
1、采取多种形式做实校本培训。在教师素质训练中全员逐步开展了“十个一”和“三个十”活动。“十个一”,即每人每学期能写一本整洁实用的学习笔记,能写一本实用超前的教案,能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材料,能上一节比较好的公开课,能演示一种(或多种)教学媒体,能进行一次成功的国旗下讲话,能写一手规范的粉笔字和刚笔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坚持上好每一天班,能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三个十”,即每人每学期互相听评课10节以上,每人每学期整理上交10则好的“爱心评语”或板书设计,每人每学期能读10份不同的教育报刊。
通过“五定”强化了远程教育应用校本培训。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地点、定培训专题、定培训目标、定培训教师。
制定《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提出构建“和谐、艺术、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以“双线思考法” 为切入(即教师教学为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样),通过“三课一改”(即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改进课堂教学),力求每节课都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
2、推行课题手册规范校本教研。根据课题研究的程序统一印制《校本课题研究手册》,做到教师人手一册。经过教师筛选申报、学校审查确立校本课题,这些课题应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教师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和具体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选题确立之后,学校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做好相应指导,并积极推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
3、建立个人专档强化工作考核。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校本研修档案袋,其内容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在每学期未整理并检查通报,同时按照本校《综合考评兑现办法(试行)》对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10个项目进行考评兑现,如学期将要考评的10项工作:一是各系列工作计划、总结;二是针对具体学生的精彩爱心评语10则;三是说、上一节公开课;四是构建自己的电子或纸质资源库,梳理自己常用的教学法形成书面材料;五是互相听评课10节以上;六是撰写1篇教学案例;七是按时参加教研组集中活动并完成相应任务;八是课题研究有突破,课题手册填写详细认真;九是教案超前实用,作业批阅及时认真;十是“创建”活动各担一项工作(如陕西名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等)。
(五)追求分工协作,注重自我管理
为了保证各系列工作的正常运转,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及教师岗位特点,明确了全体人员的岗位职责,理清“四线”工作程序
即教学业务一条线为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后勤服务一条线为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部室——教职工——学生;党建组织工作一条线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各党小组及群团组织——党员、群众、学生;行政管理一条线为校长——校委会各成员——年级组——班主任——学生。
由于推行了“四线”工作法,更由于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过程中,大力倡导“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主创新、团结协作”,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形成各负其责、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创新管理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五追求、五注重” 管理模式——
五种管理思想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统筹兼顾、长效机制、以小见大、分工协作
五个管理程序循序渐进:目标导向——计划引路——制度规范——措施落实——自我成长”
体现科学管理七个特点:理念新、目标明、思路清、方法活、善激励、求规范、重效果。
经过管理实践,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崭新气象:
一是教师作风明显改进。教师们彰显出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崭新风貌,出现“三多、三少、两没有”现象,即平时爱学习的人多了,抓学困生转变的人多了,争先恐后的人多了;请假的人少了,爱玩的人少了,上班谝闲传的人少了;上班穿奇装异服的人没有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人没有了。
二是校本研修氛围浓厚。教师们学电脑的、自主探讨课题的人都相继多了起来,随着老师们观念的转变还带来了工作上的新变化:一是备课变了,教师打破了旧的条条框框,进行电子备课的人多了;二是课堂教学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正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能够大胆尝试多种教学媒体的应用;三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变了,老师们都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三是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五追求、五注重” 管理模式,推动了学校管理规范化进程。但尚需继续完善,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继续进行更为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求走出一条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之路。
【寄语】科学的管理应该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蹦跳的因子,让人们深深感受着强烈的引力、澎湃的活力、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