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要求:1,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性质、理念、目标讨论;
2,结合小学英语课本教材结构特点;
3,理论联系实际。字数不少于3000字。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4,上交时间:第十周星期五截止(5月5日),打印稿。结构要求: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 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献知识
第三章 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讨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附录在后面。
大家相互转告!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
(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
(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
(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
(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
(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延丽琴
通过阅读山东教育和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技能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更是打好英语基础的重要时期。而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课堂更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探求、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教学过程。我在给学生上《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时,根据这套教材的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制定出教学目
标:1.学生们能熟练掌握数字1~10。2.学生们能听懂会用How many ?这个句型。3.复习学过的单词:red, yellow, blue, black, green, dog ,cat.重难点:1.重点:数字1~8的掌握。2.难点:five的发音。在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尽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活动,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害羞和焦虑心理,乐于帮助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创设融洽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应发挥好育人的作用;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二、以兴趣为动力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的确,小学英语兴趣第一,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遵循兴趣性原则,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英语学习;我在给学生上《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 第一课时,为了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多种方式,灵活地学习这五个数字:学one的时候利用以前学过的单词来学,one dog、one cat、one elephant;学two的时候用提前准备好的铅笔、钢笔和书,教学生说:two pens、two pencils、two books等;学three的时候领学生做动作,拍三下手,跺三下脚,点三下头„„边做边说one, two, three,然后找学生自愿下来带学生做,不管是什么动作,只要是三下就可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迎合了学生爱玩的心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three这个单词;学four的时候出算式让学生说得数,2+2=()、1+3=()、3+1=()、1+1=()、1+2=()等,既让学生掌握了four,也有效的复习了one two
three;学five的时候,让学生活学活用,拿出人民币让学生下来认,五元钱可以直接拿五元,也可以拿两个两元的一个一元的,还可以拿五个一元的,还可以拿三个一元的一个两元的„„充分体现了“为用而学,学了就要用”。教学目标完成以后,我又设计了一个“丢沙包”的游戏,四个小组比赛往盒子里面丢沙包,丢一个数一个,在欢乐的气氛中就把这五个数字给巩固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高潮。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达到自己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三、以交际为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社会属性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人们必须要看场合、时机和对象,根据整个语言环境以及双方的身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是交际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内容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交际过程。
首先,我们要利用现行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情景对话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表
情自然到位。然后熟记关键语句,强化常用口语。最后创新、活化语言。单纯模仿、机械重复不仅学了后还不会用,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创设情景,利用书上的材料扩充交际语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头交际能力。我在上这一课时就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1)师生互动,远程资源演示物品图片,师问:How many?(多少)生用英语回答,初步感知How many句型。2)生生互动(远程资源画面提示),就身边的东西用“How many?”进行练习,一人指着东西问:“How many?”,另一生回答。3)划拳游戏(远程资源画面提示),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用两只手出拳,至少有一只手要出手指,出拳的同学问:How many?另一人回答,动作要越来越快,谁跟不上速度就输了,交换问答。4)听力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单词,听远程资源上的录音,写数字(课标对三年级学生没有写的要求,故可写阿拉伯数字。)通过这样的情景训练以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
其次,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
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四、以任务为基础
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任务”之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首先任务能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最终学习和掌握语言。其次,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学习的条件。任务变成了一种媒介、桥梁,它把教师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变成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语言训练。
五、以生活为实践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
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我们周围一般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因此课后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就尤为重要。在学习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就是探究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英语对话,在生活实践中操练所学,都能够使学生全身动起来,将英语语言运用与实际生活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知识,达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doc 点击下载..学习分析新的理念,但没有以教材中的某一内容为例,谈是如何运用这些新方法和理念的。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教师,重在提高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师素质的问题。由于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使得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师总体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小学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等几方面的素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如:语言技能、体态技能、情感技能、艺术技能、礼仪技能等,同时要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讲授指导、巩固强化等课堂活动来逐步实施这些教学基本技能。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如: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等。为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加强多渠道的在职培训。由于英语教师必须有三种models,即知识型、应用型和反思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加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等。二是加强校本研修。由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贵在学习、重在反思,因此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及时扭转观念,积极寻找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三是加强教师资格鉴定。对即将上岗的教师要加强考核,内容应该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
事实上,一堂高效的英语课,离不开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理念,同时更需要教师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只有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才能适应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抓学生,重在培养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英语语言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儿童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因此要创照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培养他们基本的听说能力。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英语化。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事实上,学习一种语言,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创设一种形象生动、欢快活泼的英语环境,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外语十分枯燥乏味、学无所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二是课堂教学短时化。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实践证明,20分钟正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段,可以保证他们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感觉新鲜、兴趣浓烈,加之教材的口语化、情景化、形象化,可以使他们把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从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课前10分钟,或听一听优美的英文歌曲,或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或让学生用英语报天气预报等,从而学生的思维带到英语的环境中来;接下来的20分钟是新课导入、讲解,这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教学任务;最后的15分钟是练习巩固、复习总结、布置作业的时间,也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轻松的活动。由于这种课往往是达到兴奋点时就要和老师说“Bye-Bye”了,因此此时学生的心情往往是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三是课堂教学趣味化。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时,不仅能使他们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迅速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本身就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过程,其具体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四是在教学中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各种状况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该及时注意了解其中的原因。在备课中考虑如何将其与课堂提问、作业抽查相结合,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和引导。2.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在语音语法词汇上的水平。这对于掌控教学进度,进行因材施教都是有直接关系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作适当的安排,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最后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于教学的期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爱好、特长是什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和反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三、抓教材,重在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资源,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工具。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取舍、补充和调整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研究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非常少,学生很容易掌握。如:《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听懂24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交流;能听说认读包括文具、人体、家庭等123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领会课标,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地贯穿起来,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等知识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总结等,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二是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教材的编写顺序固然有其科学的依据,但是并非适用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所有地区。如: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新课标pep版》,它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联合编写的,我们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中的两个方位介词“behind”“near”“under” “over”和三年级下册中的三个表示方位的介词“in ”“on”“under”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认知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三是可以变静为动,活化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如:教学《新课标pep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 “Unit 2 Look At Me Lesson 2”时,教师就把表达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编成了一首儿歌“Head,should,kness ,toe,eye,mouth,nose.”让学生在说唱儿歌的同时带着动作指出对应的部位,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单词。实践证明,把难度较大的教学重点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的形式予以呈现,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教师讲得是否精彩和课堂知识容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和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把握、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
湖州中学 全刚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阐述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的转变及基本追求.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性
发展性
生命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1. 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知识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而根本就没有顾及它们对生活的意义时,我们所授知识只是一堆与人无关的僵化的东西。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1.1面向生活的教学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例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诊断与治疗、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组织培养、非典、禽流感”等生物学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血渍的衣物很干净,一般的洗衣粉却效果不佳。这些生物学名词和现象虽然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产生的,禽流感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加酶洗衣粉能很好的去除血渍等。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就是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疑问中引入课题,立足课本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真实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产生过程,对禽流感的产生等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做出决策和了解如何预防禽流感等。1.2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在“细胞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原理”的教学中,就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如“用盐腌萝卜盘子里的水会变多,这水是哪儿来的?学生很快回答出:“从萝卜的细胞中渗出来的。”这时要求学生模仿着也举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举出了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细胞内的水份可以从细胞内向外渗。”再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 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2.教学的发展性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其发展的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这个三维目标的整合,而这个三维目标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变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发展的最有效的资源,对于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来讲,它只是提供一个发展基础,可以说知识性教学是“狭义教学”。而“广义教学”,不仅仅是指关于知识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育资源,它应有活动的教学、交往的教学、间接经验的教学、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等,总之包括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狭义教学,新课程强调广义教学。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简单讲述沃森和克里克DNA模型的建构在科学发展和普及中的意义,激发同学们制作DNA模型的动机和热情;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手段查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关资料;成立合作小组,设计制作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过程;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同学们做出评价;对自己的模型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出新的灵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交流、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学习了生物学知识,还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2.2由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
在讲授性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教师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书本中隐含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时显得困难,只能靠死记硬背。至于学会解题要靠多做练习,自己在练习中去领悟,但只有少数好的学生能真正在练习中领悟到解题策略和方法,多数学生却没有领悟,大量的练习成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在表现及其遗传规律。如让学生从社区了解常见遗传病到底有哪些种类,有哪些外在表现并通过交流获得比来自书本更为具体的必要信息;了解外耳道多毛症患者是否均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是不是远远多于女性等。还借助当地医院收集了多份遗传病例、家系图谱,通过已有的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凡是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案例的遗传特点。又组织学生到遗传咨询中心了解有关优生与遗传的知识。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的方式,还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形式。2.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变 实现“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念之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是由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向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基本独立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怎样教密切相关。有些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快,反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慢。那么教师如何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实际上是由重教师的 “教”的表演向重学生的 “学”的指导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定势的影响,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思路和方案去取代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学生,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去参与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看书、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所得的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3. 教学的生命性
传统课堂,教育工作者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这种对生命意义的忽视,还表现为课堂的被动性、接受性和封闭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活力。而事实是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个表演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形成“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促使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次,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最后,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56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沈平.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生物教学,2005,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