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

时间:2019-05-15 15:0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三中张宝福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与必备的技能。传统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英语教师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突出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主义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提升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即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并以发展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不断强化教师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才能稳步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以下就英语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教学中自己的两点建议与大家共享:

1.明确英语课改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除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外,还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审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教学行为截然不同。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故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的支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的位置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反思,在经验教训中不断进步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谓反思,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都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果我们能自觉的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将其结果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敢于突破、敢于发展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使课堂教学逐步优化成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让反思在我们英语教学中“亮”起来。

总之,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要求:1,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性质、理念、目标讨论;

2,结合小学英语课本教材结构特点;

3,理论联系实际。字数不少于3000字。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4,上交时间:第十周星期五截止(5月5日),打印稿。结构要求: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 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献知识

第三章 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讨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附录在后面。

大家相互转告!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探析

上海市西林中学袁军芳

所谓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即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为此,《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对开展史料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近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已成为趋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史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更加敏捷。历史具有过去性,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可以化无形的历史为真实的存在,学生就会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讲述《南北战争》一课的时候,以“美国黄石公园总统山上四大总统”头像图片导入,图片一出现学生兴趣就来了,而后又出示1948年以来历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表格,这样很顺利导入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这堂课效果很好,验证了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兴趣是最好老师这两句话。

2、有利于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不言而喻,重点、难点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去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办法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其中,史料教学是被大部分教师所采纳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史料把抽象的历史分析具体化,展示“历史的细节”,尤其是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课外自学提供能力基础。如:我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为了突破新航路开辟背景这个重点,使学生清楚领悟,我选用了大量史料,如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的新航路开辟四个原因:

(1)对黄金的狂热崇拜;(2)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奥斯曼控制了商路;(4)传播基督教。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

史料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课堂上适当引用,有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怀。如我在讲《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关系”一目时,补充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和展望国家的统一的前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方式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历史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重视教师的传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我国,中学生长期以来“喜爱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状况也与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密切相关。

而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更牢固地树立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意识,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使学生对书本的观点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解,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人格。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全面挑战,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克服传统思维定势的缺陷,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设想新方法,提出新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中,史料的选择及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既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也反映了教师相关教学内容背后的专业积淀,以及寻求二者达成联系契合点的理解力和搭设沟通桥梁的操作能力。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历史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上,讲究历史意识、证据意识。正如梁启超所说:“举凡人类纪录,无不纳之于史。”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驾驭自如。

二、提高史料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上的史料

沪版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2、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用史实、史料来说话,以史带论,论从史出,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而现行历

史教材由于受篇幅所限,往往重论轻史,史料佐证不足,显得不是那么完美。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适当补充史料,把史料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如在中外历史上有无数为国为民的志士仁人,由于课本篇幅所限,他们的社会活动不能具体展开。教师如能适当补充有关史实,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例如在讲述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时,我补充了这样一段史料: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后来,光绪帝为此事挥笔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讲完这段史料后,课堂上一片沉寂。黄海大战的悲壮气氛和邓世昌英勇献身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

3、立足课本,插播视频史料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大量反映历史信息的影视视频资料在其中的利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它帮助教师解决了基于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所产生的历史知识传授上的一些问题,也满足了初中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对形象思维的需求。围绕历史视频开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如临其境,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如在讲述八年级《世界历史》上册中的《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时,我剪辑了一段《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的片头作为新课导入,虽然镜头中只有一晃而过的自由女神像、林肯纪念堂和一小段林肯总统会见来宾的场面,但就是这样几个简单的场景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极大地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抱着渴望知道战争原因的兴趣开始了对这节课内容的探索。这样的影视剪辑片段既没有花哨的场景,也没有冗长的剧情,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本视频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或本节课接着要阐述的内容的极大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潜在性知识的发掘和探究,提升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4、结合教材,针对不同史料,巧妙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程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问题的巧妙设计。教师在对史料加工时,要进行精心设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完善与提升的过程。如根据多位名人对曾国藩评价,(材料一: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材料二:如国藩,可谓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此又岂临阵决胜负之一将之勇之所能望其项背乎!——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孙中山;材料四: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章炳麟)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请说出曾国藩赢得梁启超和钱穆高度赞扬的史实依据。(2)孙中山为什么会对曾国藩作如此评价?(3)出现如此截然相反评价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怎样评价曾国藩比较符合历史事实?问题(1)(2)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良好思维习惯。问题(3)要引导学生收集、比较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从中引出推论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合作探究,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能力。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历史教学策略的一般实施程序是:确定探究主题——老师提供(或学生收集)历史资料——解读历史资料——合作探究问题——交流总结整合。把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后,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转换成“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相互间尊重、理解和关心,进而学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三、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史料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充分使用教材史料原则

这是中学历史课堂实施史料教学的前提条件。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2、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史料是我们通往过去的媒介,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史料的运用,注重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既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又能通过史料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

3、真实性和多样性原则

其一,史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史料只有真实可靠,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故史料的真实性是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条件,也是体现历史学科科学性的坚实基石。其二,史料编选取舍多样性原则。历史资料丰富多彩,包括历史遗址、遗物,当事人口述、后代传述,非文字性地图、绘图、图片、简图,文献资料,音像

资料等。学生通过多样性的史料,能比较容易地形成较为客观的真实历史认识。

4、围绕学生的发展原则

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因此,史料教学要围绕学生发展原则。在史料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选择相应史料;问题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要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情感和道德养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

5、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原则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学以致用。因此,史料教学必须注重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以社会为大课堂,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紧密联系现实来进行教学,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人生,要让学生有时间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和现实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史料的选择

在运用史料时,对史料进行选择是必要的。不过,所谓选择史料,是指在同类性质的史料甚多的情况下,挑选其中能最明显、最准确地说明问题的典型史料而言;并不是指可以凭主观的意愿去挑选适合自己观点的史料而言。论点来源于史料,有怎样的史料,就可以得出怎样的观点;切不可反过来,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去选用史料。如果采取符合自己预定想法的史料则用之,不适合者则去之的论证法,是根本违反科学的认识规律的。具体来说:一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资料。因为教材是经过历史专家认真挑选,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特色的资料,适用性较强,知识涵盖面较广,类型丰富多样,我们教学利用起来有选择余地。二要利用那些最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进步性的历史资料。三要紧扣教材的重要内容使用史料。

2、应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史实和史论,对各种新观点应慎重处理

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3、应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

史料的解析,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因此,史料的选用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史料教学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年级学生运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低年级的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史料作用,精心进行筛选史料、准确运用史料教学,就能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我们老师与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仍将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3]王建立.《试论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正确使用》.《课程·教材·教法》.2006,(5)[4]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6,(9)

[5]赵文龙.《史料的选择和使用》.《中学历史(中学版)》.2009,(5)

[6]张小亚.《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她要求我们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是: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合理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与学生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从改善临场机智开始,从改善对人的敏感、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时下,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很多学校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有些教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以一张试卷定高低。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技能;重接受,轻创造;重讲授,轻自学;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它的缺陷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贮存式的仓库。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尤其是英语课,学生总感觉枯燥无味。在他们的心目中,英语课就是“催眠课”,仅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我们的教师应该好好地自我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把学生原本以为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变成他们喜爱、受欢迎的课呢?

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

受传统教学影响,在我的思想中一直认为教师就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与刚刚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伙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课改之初,我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依然是你吹你的课改风,我走我的应试路。

使我的教学观点发生变化的是在一次英语单词讲授课上。在讲basketball 时,我问学生谁能说出一些与篮球有关的人或物,不少学生提到了school, playground, sport,我点点头,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在我要继续往下讲课时,有个学生提到了姚明,我借助这个话题对学生教育“姚明大哥哥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篮球运动员,不少人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偶像。希望同学们能像他一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话音刚落,班里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喜欢姚明,我更喜欢樱木花道。”“樱木花道?何许人?”我从来都没听说过,于是我回头对站起来的那位同学说:“请坐,课堂上咱们不要把话题扯得太远,只说与篮球有关的。”“老师我没有把话题扯远,他就是灌篮高手呀!”这位同学马上脸涨得通红,急急得向我分辨。“是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相信的看着我“老师,不会吧,您竟然不知道他,多出名呀,他。”我的脸刷的红了,为自己的无知,也为自己一直以来的盲目清高。看来真是不能小看这些孩子们了。这节难忘的课使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使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必要性。

“为什么把我们称为老师,就是因为我们接触的知识比学生要早一些,而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渠道接触到新鲜事物,某些方面,他们知识的储备会比我们更多。另外,他们还有比我们教师更为鲜活的思路和更加灵敏的头脑。”想通了这些后,我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尽量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愿意把我当作他们学习中的伙伴了,从中我也更加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

二、英语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一改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设置,几乎每节课我都有意识的安排了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时教室里热热闹闹,在看到活动时间完成的差不多了,立即停止活动,找学生起来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展示。看到学生展示的情况后,我的心里总是被喜悦填充着。对于课改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使教室组成热闹场面的,仅仅是班里的几名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心甘情愿的在台下当起了观众。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同学,一部分盲从,一部分乘机作乱。年终评价时,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加剧。少部分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了,而其他学生,一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些则更加厌恶学英语了。

面对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也对是否应该坚持课改而犹豫。恰在此时,我有幸聆听了人教版主编龚亚夫和外研社主编 对新课改所做的报告,这场报告使我精神重新振奋,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精神,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小组活动,有了游戏,有了学生的表演,就是教学课堂改革吗?自己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呢?”曾经进行的表面的浮华恰好掩盖了一些学生的偷懒行为,都是无效学习。

找准了自己失误点后,我在备课方面下了更大工夫。我不再为每节课必设的游戏费神,而是针对课堂有目的的塞选,如果学生从游戏中学不到更多的知识,我宁愿舍弃。课堂小组活动必不可少,我在课前预先给学生分组,基本固定为两人组合,和三人组合,这样保证了小组中每个人地位的重要性,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舞台,不是几个学生的,为了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率,我努力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让自己学着等待。有时我们不一定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当堂却吸收了他们获得的知识,这或许也是课改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一点内化一点。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在英语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理解语言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聆听,感受和理解语言,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舞台。

在教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进行时态结构的印象,我先出示人物动作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draw pictures, read a book, answer the phone, do the dishes ”等短语的汉语意思,在学生学会说这些短语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人物在画画,看书,接听电话,洗碗”等动画,然后问:“What are you doing?”我提示学生注意大屏幕上人物回答有什么共同点。带着任务听大屏幕上人物回答,学生目的性更强。听完回答不少学生立马告诉我这几个句子里都有“I’m” “这些句子里短语的发音和刚才学的不一样,好象都有ing”我把学生的总结写在了黑板上I’m

ing.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时态的结构特征。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运用语言,我设计了游戏:一名学生面对黑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问:What are you doing?另一名学生边做动作边说:I’m ing.这样学生在需要运用语言的动机驱使下,学会了语言。

通过教学中的尝试,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作为教师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也切实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

新课改之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科左中旗教研室:蒋晓红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的继承与发展、升华。进年来,我们教研室和全国各地一道积极探索,努力耕耘,有了一定的成果。如:舍伯吐中学的“55311”模式···高效课堂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了课堂的主人;二是教师主导地位更显突出,真正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高效课堂有两根支柱------工具单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工具单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编组原则,组内异质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组间同质有利于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学习小组的划分

具体分组方法 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8人(一组人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分组结束后,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组内成员形成aa、bb、cc的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潜能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实行两条线管理策略:一条是合作探究时实行a对a、b对b、c对c的策略,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另一条是帮扶、解疑时可采取a教b、b教c的策略,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的目的。

3.小组内的机构设置

(1)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含学习,纪律、卫生,人员使用,任务分配等方面的工作。

(2)学科长:就是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负责该学科在组内的引领作用,主持问题讨论,帮助同学释疑,作业收交和导读单的检查预习情况,批改工作。

4.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坐姿、语言、动作-----最能展现一个组的基本素质

什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就是你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给人的整体的感觉。基本素质要靠训练,所谓“训练有素”。

坐姿:快、静、齐

要求只要有老师或同学在黑板前发言时,同学们必须一律面朝讲者,如果在侧面黑板前讲解,更要快速调整坐姿,做到快、静、齐,不能打扰正常上课。看不到黑板的学生要快速地调整好位置,可以下位站着或蹲在黑板旁边或着与别的同学同坐一凳,总之整个过程自然有序,同学们不会因为走动的过程造成学习上的分心。语言: 礼貌、准确、简洁

如:我们是xxx组,我们组的疑难问题是xxx 我们是xxx组,我们可以解答x题或我们组对于x问题有一点补充,有请我们组的xxx同学解答展示。我们xxx组讲解完毕。

我们组不同意xxx的观点,我们认为xxx或xxx更好,试问xxx组员xxx 对不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组还没有考虑清楚。

言语中始终要说“我们”而不是“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一个组的凝聚力。动作:快、准、狠

快,是指动作要快;准,是指自己会什么问题判断要准确;狠,是指要在回答质量上下狠功夫。无论是提问还是发言还是展示,都要干净利索,不拖延,不磨蹭。会、有想法就大胆迅速的起立表达,被老师或同学抽到而不会就要礼貌谢绝,不能不吭不哈的拖延时间。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5.培训

(1)培训小组长

一是甘于奉献精神(帮助他人等于提高自己)一定要记得:帮助他人其实是在帮自己。你将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友谊、朋友、关爱、宽容。今后工作了,你能给别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就有什么样的价值,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报酬。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就是服务者,你的爱心越大给予别人的帮助就越多。我们能为组员提供多少帮助,就能得到组员多少支持。一个人的能力越大,威信就越高,就越受别人的尊敬,开展起工作来就越容易,工作就越出色。

二是组织领导能力。做好一个小组长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组长和领导、老师、家长做的是一样的工作:都是“人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中,“人的工作”是最具挑战性的,这也是管理人才待遇较高的一大原因。我们所有的领导、老师身置其中,我们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不易。但是困难再多多不过我们的办法,困难再难难不过我们的意志,只要我们树立起练就自己的决心、扛起学习这面不倒的旗帜,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最棒的组长,将来都能做各行各业的精英!

三是学习能力培训

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吃偏饭)。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2)小组成员的培训

一是培养师生树立团队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 三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 四是培养学生质疑对抗能力 五是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6.学习小组评价

评价是最给力的武器,因此对小组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任课老师对小组的评价,一个是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是发展性评价,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各个学习流程中的表现,课后主要是评价学生整理导学案的情况。

7.小组奖励策略

有评必有奖,奖罚分明,通过奖惩手段,进一步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小组奖励,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在班级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

二、高效课堂工具单的开发暨“一案三单”的开发 “一案三单”创始人是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同志。他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视察北京大学云南实验学校时,看到韩立福博士指导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王利生同志,在通辽市义务教育课改现场会对韩立福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借鉴,值得模仿。

一案---→《学习方案》

三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学习方案》---作为结构化备课的主体,其内容包括可型、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有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学习方案可以设计为表格式或者简案形式,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科学,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课堂的行军路线图。

(二)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的方法步骤 1.应做的准备工作

(1)备课标、教材备。教材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学情,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教学的切入点,以解决学生思维困难。

(2)备学生。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子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具体地讲,就是首先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了解学生:①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懂了的;②哪些内容是学生不懂但自己学习后可以懂的;③哪些内容是学生读书后还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懂的;④哪些内容是教师必须讲、不讲授学生根本不可能清楚的;⑤哪些内容是教师讲了以后还不懂,需要通过活动、实践才能掌握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出现的矛盾,才能确定教学内容,解决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需要教什么的问题。导读单的制作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备学生,就可能缺乏导读梯度和知识铺垫,学习目标就难以达成。

(3)攻克课后“思考·练习”和同步训练册上的相关试题。2.“问题导读—评价单”的构成(1)确定学习目标(2)重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链接(5)预习评价(6)我的问题

“问题导读—评价单”的功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还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提供依据。因此,在导读单的结尾,应该设置一个空白栏——“我的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惑写进去,便于教师统计。

3.注意事项

(1)要充分运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来完成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子落实的是识记、理解、基础应用等方面的低级目标。

(2)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题型、份量、难易要适当,不能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搬用、复制不切学生实际的资料。“问题导读—评价单”中的问题设置的层次依次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要以正确方法来使用“问题导读—评价单”。一是在课前三天布置学习任务,课前一天发放“问题导读—评价单”,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层多元评价之后,按单子要求与教师指导,让学生进入课堂自主学习。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做单子的同时,整理自己的问题,写在“问题生成”栏内。

4、检查督促。让生整理好单子。

(三)如何设计与使用《问题解决----评价单》

模块分四部分:教师生成问题 学生生成问题 挑战性问题(问题训练)(展示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

展示环节非常重要:

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1、课堂展示类型(1)组内小展示

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科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

(2)班内大展示

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

每节课可任定一组为点评组,其他组为展示组。(点评组和展示组可轮换担任)。

2、展示方式方法

3、展示时关注的事项 在高效课堂中,展示讲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如何进行展示(1)规范流程、注重模式化操作

在临模初期,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习惯,规范展示用语,要求学生对课堂展示模式熟记于心,能按预设的程序有序推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初始阶段能迅速进入角色。保证了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

(2)注重细节、引导展示的学生开展互动

如果学生在展示中,只是在说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用“讲”来完成展示的内容,尤其是新知,教师还是要强调,有些知识学生讲不到的,教师可以装糊涂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引导展示的学生在展示时,点其他小组成员完成问题,提出和其他小组进行挑战对抗。(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讲解时所用的语言,讲解的方法,还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讲述情况,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

(3)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人都有讲解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次展示时,各组都是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落后生得到了冷落,长期下去,他们的成绩会更差,所以讲解时要让落后生也参与。在教学时老师要给每个组定下规距,讲解的人要轮流进行,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课前先分配好讲解的内容,本组学生负责对讲解的人进行指导,尤其是落后生,要教他怎么说,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解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

4、展示时的要求

1、小组成员都会了才可以展示;

2、组长只允许补充,不允许展示;

3、不同的小组成员展示得分值(或星数)不同,A类最低,C类最高,B类居中;

4、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

5、别的组提的疑问或错误,由提问题的小组指定展示小组的某位成员回答;

6、其他组展示过的内容,以后就不再重复展示。

(四)《问题训练—评价单》

主要是两部分:问题呈现 多元评价 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着眼于反馈、巩固、检测学习情况,要关注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与提升,问题训练评价单可根据课型与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就相当于课堂作业,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了解与评价,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最好面批,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师批阅前可以由学科长或小组长批阅,以督促学生能按时或提前完成单子。

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过程是艰辛的,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根据本学科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内容特征去精心地设计导学案。随着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随着教师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高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天堂。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好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实......

    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已经逐步脱离了师教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引导的新的教学方式转化。......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教育界热火朝天的全面铺开,我们临清市今年也步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作为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两点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两点体会 作者:朱安兰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3期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