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院校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
摘要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被誉为“天之骄子”、“社会宠儿”,本科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深入了解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观念,求职意向,就业状况及面领的困难,对毕业生开展有效地指导,2007年9月我们对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科毕业生
就业状态
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述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回答,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调查对象为我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89.79%。本文根据详实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择业前的准备、就业地域意向、就业渠道准备、就业过程中的思考、就业指导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中医、高级护理等四个专业,但就近几年的应届本科一次性就业情况来看,各专业的学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医学影像和高级护理等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要高,而临床医学和中医则相对要低一些。这说明专业的社会饱和度对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众所周知,国家要求高校本科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而社会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外在要求便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以此作为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的人数占80.00%。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评分制度的改革,成绩报道的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对高校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实际表达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单纯的四级英语证书不再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硬性条件。但是还没有达到英语四六级国家线的同学占20.00%,这部分同学找工作将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
根据调查,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的人数占59.44%,同时,有4.44%的人通过国家计算机三级。通过其他资格、其他技能认证考试人数占26.38%。据了解,近几年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考证热”在医学生中也不示弱。比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与医学有所关联的认证考试在医学院校颇有影响;另外,律师资格证、会计证、驾驶证、微软认证等非医学相关证书也逐渐被医学生所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格证书正成为这医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砝码。
毕业生在择业时的期望月薪调查结果如表1。
所占百分比(%)
2.4
516.67
36.76
24.0
220.10
〈表1〉
(三)就业地域意向。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调查结果如表2。
期望就业地
宜昌地区
生源地
广州及沿海地区
北京上海
西部和基层
〈表2〉
在本版块,我们同时就大学生基层就业、赴西部工作、农村支教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分别如表3、4、5所示。
大学生基层就业
意向
愿意去
是人才成长必经之路
愿意去
能较早走上领导岗位
可考虑
挑战性大
不得已
才考虑
不愿去
〈表3〉
大学生赴西部就业
意向
愿意去
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不得已才考虑
不愿去
〈表4〉
大学生农村支教
意向
愿意去
可当老师
愿意去
可借机会锻炼自己
不得已才考虑
不愿去
〈表5〉
由上面三个表显示表明,医学生对基层就业认识比较清晰,而对赴西部工作的认识明显不够,有62.37%医学生持不乐观态度。与此同时,对国家刚启动不久的大学生农村支教计划的认识稍为清晰,大家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尽管基层及农村经济欠发达,政府所能提供的外部环境、单位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与大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对毕业生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另外,我们就大学生对国家和我校大学生赴西部工作及农村支教的就业政策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6。
了解程度
很了解
知之甚少
不知道
不关心
所占百分比(%)
23.00
68.50
4.00
4.50
〈表6〉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国家和我校大学生赴西部工作及农村支教相关就业政策的缺乏,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四)就业渠道准备。从毕业生“找工作将采取的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54.09%同学选择“自己主动去找”,而选择“依靠家人朋友帮助”占34.24%,同时,11.67%同学选择“依靠学校推荐”。这些数据更加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途径,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对于招聘会的种类,64.94%的同学希望参加以专业划分的毕业生小型和专长招聘会。分析愿意可能是医学史一门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专长招聘会针对性强,就业率高,值得信赖。笔者认为,学校在组织招聘会的时候可以考虑区分不同专业,让毕业生才参加对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招聘会,以节约毕业生的宝贵时间,降低参加招聘会找工作的成本。
在我院毕业生的心目中,求职中困扰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不公平竞争(37.66%),缺乏社会关系(21.75%)和得不到有效信息(18.51%)。对于现在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人才供大于求、社会需求总量减少(48.55%),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27.39%)及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8.67%).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毕业生心目中,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从自身角度挖掘就业问题的起因,意识到就业期望值应切合实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有所要求。另外,就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关系,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六)就业指导课程态度。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一方面,我们调查了毕业生对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态度,结果如表7。
对就业指导课程
开设的态度
很希望
无所谓
没必要
〈表7〉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同学希望学校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另一方面,了解到本届毕业生中有48.8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另外,51.18%的同学则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就业指导的相关形式,比如上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网站的网络职业学习课堂,或听过就业指导讲座。
在关于就业指导组织形式上,同学们的三种态度所占的比例如表8所示。
期望就业指导
开设的形式
就业讲座
就业课程
个别制导
〈表8〉
这给我们重要提示,首先,学校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是不够的,就业指导的形式要多样;其次,组织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也是很有必要的;再次,要逐渐开始重视个别指导,个性化的指导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要求。
三、思考与建议
(一)就业指导时间提前,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订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学生选择好第一份工作的过程。笔者认为,推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构筑平台,提供便利,促进医学生更充分、更广泛的就业。就业只是医学生毕业出路的选择之一。笔者认为,学校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意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意向分配的同时,鼓励毕业生报考各级国家公务员,到西部基层就业,引导医学毕业生到部队医院,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非公有制医院就业,还可以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开发、寿险顾问等非临床岗位就业。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学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工作时我国医学生就业的普遍模式。医学院校扩招后有很多临床教学基地资源更加满足不了医学生时间的需要。待基层医院和区县综合医院就业的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因条件限制,得不到正规的培训,结果几年后其临床业务水平与留在大医院的同届毕业生相比出现天壤之别。
笔者认为,可以仿效广东省等医院的有关做法,建议医学院校与医疗单位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系,即医学本科毕业生首先进入基地接受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不占用人计划编制,适当给与岗位津贴,通过人事代理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经过一年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再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二次择业。
参考文献
1.戴述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理论界,2005;(2)
2.占颖玉.集美大学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3.翟理祥.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第二篇: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
一、项目简介(300字左右,项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课题形式开展,重点围绕着医学生就业和新医改两个热点问题的交点展开。调查的前期我们将查阅了许多有关新医改的政策、国内学者对医改新政的探讨以及有关医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在新医改逐步实施的大背景下,医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很有必要关注新医改的实施及其影响。
国家出台了“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这将有力的促进本科医学毕业生走入基层,服务基层。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新医改”的各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医学生整体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新医改”政策的全面落实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二、申请理由(1000字左右,包括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前期准备、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
1、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
本项目由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2010届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专业的学生申请设计准备与实施研究,自身已是三本独立医学院校的一员,对于独立医学院校的基本情况已有所了解,已具备医学相关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专业技能、兴趣爱好和已取得的社会实践成果,让我们在社会工作能力上取得较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基于我们对这个项目所做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这个项目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对未来从事医学服务有了足够正确的认识;具有能够献身医学事业,刻苦专研医学,虚心学习,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经验的精神。
本团队的指导老师为我院就业办的主要指导老师,他在指导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上极有心得体会,给予了很多毕业生大量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医学生就业意向上有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为本项目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我们具备的特长和兴趣
本项目成员均由学生干部组成,我们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社团、党团等机构和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有着丰富的调研经验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项目组成员杨薇薇:自2010年入学以来,参加了“2010广西十万大学生寒假创先争优党团员活动”、“从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2011中国国际商务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南宁)国际时尚博览会志愿者”、“南京市好发疾病调查”等调研活动,充分实践了我校、我院倡导的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调研经验,这为本项目的展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项目组成员谢明扬:自2010年入学以来,一直任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10骨伤班班长,在与人交际沟通方面培养了一定的能力。2011年7月,主持开展了“邕宁区江南妇幼保健院调查与采访”活动,也具有了参加调研实践活动的经历,使本次调研活动能更好的开展。
项目组指导老师梁世威:一直从事本院就业办工作,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并且在毕业就业去向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和调查,他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一次次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体验着一次次的成功与不完美,成功了我们不骄傲,失败了我们不气馁,我们总结失败的原因,只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我们喜欢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提升我们的能力,不论是交际还是领导的才能。我们总以激昂的精神状态和浓厚的兴趣挑战困难,解决困难。
3、项目前期准备
我们查阅了众多有关医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如今医学院毕业生的基本就业形势,我们着重关注了国家一本二本医学院校和三本独立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独立医学院校的就业形势。我们进行了访谈提纲和内容的设计,以及问卷调查和宣传资料的设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以及查阅政策文件、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属于自发组织,集体进行的形式进行调查。我们着重收集调查对象的联系方式,确保在调查的过程中能够调查到每一个调查对象,使我们的调查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打印相关资料。
4、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查阅国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医改新政及医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比较多,例如北京大学的李玲教授对医改新政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1]、[2]。焦点访谈的节目《医改一年》也对医改新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分析;在医学生就业方面国内学者研究的比较多如江凌凌等[3]。赵立民,刘梦青等发表的论文《地方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就业现状分析》等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国内学者对医学生就业问题给予了比较高的关注[4]。
目前对新医改与医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探讨的基本上没有。本次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活动正是围绕着这两个热点问题的交点展开。医改新政的实施给基层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将给医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基层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新农合报销比率明显向县级、乡镇医院倾斜以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等等措施将推动基层医院欣欣向荣的发展,基层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这将有助于缓解目前医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5]。这将有力的促进本科医学毕业生走入基层,服务基层。医改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给基层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这也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医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姜虹.医改一年 成果遗憾相伴[N]中华工商时报.2010-05-28 版 [2] 杜琳琳,闰磊.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医学生就业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2009,11(9):160-161 [3] 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9(4):108-109.[4] 赵立民,刘梦青.地方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就业现状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2):30-3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中发(2009~6号).2009.
三、项目方案(1500字左右,包括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人员分工、预期成果等,创业训练项目还需包括商业策划、运行等内容)
(一)、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项目以我院医学院校学生、学校相关就业负责人、地方卫生局和基层医院为依据,立足于考察医改新政的实施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更好的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的对策,对引导地方医学毕业生合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们必须调查新医改背景下我院毕业生基层的就业意向分布情况,然后,调查影响我院毕业生基层的就业意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影响就业所有因素中所占据的比重。最后,通过走访谈、专题座谈、调研分析原因和收集数据得我院毕业生基层的就业意向现状结果与对策。
1、以课题形式对本院展开调查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基本情况和新医改下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对我院现状影响等情况。相关负责人现场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回答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他们所关心的面向基层就业的问题。
2、采取我校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以及查阅政策文件、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分析我院在医改背景下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基本信息,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对比我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的不足。
3、通过参加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到医学院校的医改形式报告,分析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问答手册,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即实现面向基层就业问题,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问题。
4、通过宣讲形势、宣传政策和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我院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动员和鼓励我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为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做充分动员工作。
5、我院通过“基础”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等得以综合利用。为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走入基层,服务基层的思路,扩大了基层就业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等问题做了充分准备。
(二)拟解决的途径:
1、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调查医院的发展状况,分析并了解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关注“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为我校及相关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就业提供意向。本校也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和倡导卫技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思想理念。
3、调查从医药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医药改革方案的基本框架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深刻分析了医疗卫生改革的形势、趋势和目的,阐述了基层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舞台,并分析医改大背景下的医学人才需求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4、倡导广大医学毕业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勇于担当,面向基层建功立业,肩负起培养医学人才的使命,培养“高精尖”的人才、“高精尖”的研究。
5、调查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倡导改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问题。建议组织实施振兴计划招录大学生岗前培训和后续培养项目,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员分工:
1、发放与收回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走访谈、专题座谈、调研。
3、撰写项目方案。
——梁世威、谢明扬、杨薇薇
1、组织访谈小组和专题座谈领导。
2、组织、协调各工作开展。——梁世威
1、文献资料查找、收集以及信息反馈。
2、网络抽烟调查与本院网站动态更新。
3、汇总、格式排版。——谢明扬
1、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
2、联系相关调研人员。
3、财务管理。——杨薇薇
(四)预期成果: 在新医改逐步实施的大背景下,医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很有必要关注新医改的实施及其影响。通过本次医改背景下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活动调查,我们了解到“新医改”的各项政策及地方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将对医学生整体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就业水平,也为我院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指导思想。
1、初步制定独立学院“以课题形式'就业指导方案。
2、发表论文1-2篇。
3、受益学生将达5000以上。
4、提高了我院大学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思想,解决了我校一定就业困难。
5、为我校及相关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就业意向提供方向与建议。
四、简述特色与创新点
1、本调查论文以本校调查资源为依据,在国内首次将医改新政与医学生就业两大社会热点有机结合,探讨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对国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新医改在地方实施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引导我院校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我校就业提供了合理定位就业取向有重大指导意义。
2、建立顺畅的“课题实践教学”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以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为主的领导机构,并由教学部、学工部、团委、思政部以及后勤各部门互相配合的运行机制,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工作平台。
3、“基础”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等得以综合利用。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了走入基层,服务基层的思路,扩大了基层就业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
4、本课题通过对本校新医改背景下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分析,为我校初步形成了就业意向,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提高了我院的就业意向。为医改作出了贡献,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提高了大学生自信心。
五、项目进度安排(包括详细的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主要是查阅文献、资料,召开项目组会,议讨论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的方案。设计问卷和访谈、座谈提纲,联系访谈相关人员。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联系走访对象,实施初步访谈并制定访谈手册。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
指导学生开展“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课教学,整理第一阶段所采集资料,数据整理,结合与网上调查回馈的数据。总结问题,得出初步结论。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归纳分析,结合第一、二阶段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定稿。撰写并发表省级(或核心期刊)论文。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调查
9、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毕业生们:A、乐观B、一般C、悲观D、不清楚
您好!我们是XX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现正就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于 百忙中抽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问卷,如实回答相关信息。您的支持将有利于我们顺利完成工作,进一步了解
10、预计在择业过程中你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我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为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宝贵意见。我们严格按照国家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B、缺乏社会关系C、信息太少D、性别歧视有关法律规定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保密管理。衷心感谢您的合作!E、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E、其他的歧视
XX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
1.本问卷中的“毕业生”是指当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应届毕业生。2.本问卷所有问题由被访者回答,填写答案。3.如无特殊说明,请在所选答案项目序号上划“√”;题目中有填写说明的,请按说明进行填写。4.本问卷共 35 道题目。问卷中部分问题是针对特定条件被访者提出的,并不要求所有被访者都作答,被访者应根据提示选择题目作答。5.被访者对本问卷如有任何疑问,请询问调查员。
1、你的性别是(A、男B、女),来自(A、城市B、农村)
2、政治面貌:()A、中共党员B、团员C、群众
3、你的学历:()A、专科B、本科C、研究生
4、你是否接受助学贷款:()A:是B:不是
5、择业时,你将考虑的前三位的因素是(请按顺序填写):()A、工作地点B、薪酬与福利C、个人发展机会D、专业对口E、工作单位性质及规模F、工作环境G、自己的性格和兴趣H、父母的意愿I、工作的稳定性K、其它
6、你认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A、为社会发展做贡献B、为实现人生目标C、为建设家庭奠定基础D、为生存的需要E、其他
7、你对目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是否关心和了解:()A、不太了解B、了解C、一点不了解D、非常了解8.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A形势好,没有压力B形势较好,压力不大C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D形势严峻,很困难111、你认为影响成功就业主要因素:()A、专业B、成绩C、特长D、学历E、能力
12、你对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了解吗?()A、非常清楚地了解B、了解C、不太了解D、一点也不了解
13、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喜欢B、一般C、不太喜欢D、完全不喜欢
14、你是否将围绕你的专业选择职业:()A、一定会B、看情况吧C、无所谓D、一定不会
15、你期望的月薪是(),对月薪最低要求是()。A、800元左右B、1000元左右C、1500元左右D、2000元左右、2000~3000元左右F、3000元以上
16、你如何看待户籍对就业的影响()A、不在乎是否拥有就业城市户籍 B、户籍可能影响就业C、不考虑不能解决户籍的单位
17、你对就业地点的选择()A、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B、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C、中西部大城市D、中西部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E、西部边远地区F、国外
18、你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招聘单位()A、校园宣讲和招聘信息发布B、单位网站和宣传册C、实地参观考察D、进入单位实习E、向内部或相关知情人打听F、观察其招聘方式、咨询其招聘人员G、其他
19、你是否经常性地关注就业网站()A、非常关注B、经常上网查看C、一般关注D、不知道20、你认为获取就业信息最有效的渠道是:()
E
A、学校就业信息公告栏B、校园招聘会C、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D、亲戚或朋友介绍E、人才市场招聘会F、就业网站G、其他
21、你对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满意程度是:
1)校园招聘会()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社会招聘会()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2、与校园招聘会相比较,你认为参加社会盈利性服务机构招聘会的成本(时间和费用)是:A、非常高B、比较高C、差不多D、较低
23、你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
A、有明确规划B、有较模糊的规划C、走一步、算一步
24、目前你最迫切需要接受以下方面指导()(最多选二项)
A、求职书B、面试技巧C、就业心理辅导D、就业形势E、求职经验
25、如果想接受有关就业指导,上就业指导课,谁最合适()
A、班主任老师B、学校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C、高年级同学D、父母 E、社会上专业服务指导机构的专门人员F、其他
26、你感觉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如何?()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差E、很差
2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
28、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主要有:(限选三项):()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D、薪酬和福利 E、人才培训情况F、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G、职位信息
29、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有单位愿意聘用你,但薪金达不到你的要求,对此你会:()A、先就业后择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B、不达目的不罢休,否则宁愿待业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到时再说吧D、暂时没有考虑
30、对于到基层或西部就业,你的态度是:()
A、决心到基层就业B、有可能到基层就业C、暂时没有考虑D、不会考虑到基层就业
31、你愿意/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原因是()
A、待遇过低B、发展机会少 C、渠道不通畅 D、政府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够
E、基层项目覆盖面窄
32、影响你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A、基本工资太低B、用工不规范C、不给上五险一金D、发展机会少
E、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健全F、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33、如果毕业离校未落实就业单位,你是否知道到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有关政策 A、是B、否
34、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国家将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1)您是否了解:A、了解B、不了解 2)您是否参加:A、参加B、不参加
35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加强那些内容: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谢谢您的大力支持!为方便我们与您的直接沟通,如果您愿意,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电 话:或电子邮箱:
第四篇: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长师青年在线 发布单位:信息网络部 发布时间:2010/5/3 阅读:224次
近几年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了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就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近期,我系组建了“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小组”,在南京市人才市场对前往应聘的1000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外企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2)大学生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一、调查方式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为94%。
二、问卷内容设计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依据、态度、所需信息等方面,共设24个选择题。(见附: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10届毕业生。
四、调查分析:五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通过调查的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发现,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一个问题:你意向就业的地区是哪里。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2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6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调查小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调查小组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调查小组认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3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调查小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调查小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
因此,调查小组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因素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调查小组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调查小组在研究中发现,有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19.5%,而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由此调查小组得出结论: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因素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调查小组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五、政策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
我国已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等5项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一、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政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五、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以上一些大的方面,就本次调查看到的具体情况,调查小组提出如下具体性的建议: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调查小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28.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8%认为应在三年级,11.6%和10.1%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6.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调查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适应”或“不能适应”。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建议三: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家用人单位的老板公然声称:坚决不用大学刚毕业的人。在他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毛病”太多,几乎不可用,以下是这位老板从应届毕业生身上挑出的主要问题,看法未免偏激,仅供参考:①期望值过高;②心理不稳定;③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④不愿踏实做事高骛远,不切实际。
这个事例说明大学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很小比例。
大学生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02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一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
建议四: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建议五: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今年江苏高校增设的专业中,多数是新面孔。譬如江南大学的动画、信息安全,中国药科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南京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等等,这些专业基本是为应对社会需求而增加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年来持续热门的专业也备受高校青睐,原因是它们的高就业率。据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仍然追逐热门专业,另外,就是专业进一步细化。
高校新增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别跟热门专业“凑热闹”一段时间,南京部分高校相继传出将在今年“砍掉”一些就业不理想专业的消息,这其中包括一些往年招生火爆的专业。大多数的基础学科专业就业率都偏低,但不能说明它们不重要。在对市场信息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到专业设置“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合拍。
高校应该正面面对来自就业和招生的双重压力,因此让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挂钩,将有助于激励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做到围绕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愿意让一小部分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专业影响到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针对市场需要,主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是必然行为。
第五篇: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胡传梅
随着邹城市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目前,邹城已经形成了矿山机械、煤化工、玻纤等支柱产业集群和造纸、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化工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市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工业企业用工难,高层次“技工荒”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着力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实现校企双赢,从而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自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多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随着农村培训学校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万名,近5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到城市就业。
从数量上来看,我市职业学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素质强技能的毕业生却少之又少,部分岗位工种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 家长和学生的要求。为此我们就以上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统计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5%;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1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占学生数的5%。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不足5%;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40%;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55%。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0%;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303%。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85%;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15%。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也达到95%以上。中职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2386.1元,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占30%,月薪在2000至3000元的毕业生约60%。毕业生就业对口就业率不高,不到30%。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就业稳定性不高。
二、近几年中职教育的积极变化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07年8月6日我国政府给予中职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年制的补两年;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邹城市自 2010年起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第三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三是中职生自身的素质高,在就业方面,中专生有优势,动手能力强,工作要求不高,扎实肯干。“双证书”制度使得毕业生能迅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需要。再加上中职学校面对市场办学,而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
四是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工人。
五是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
三、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就业是每个人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强、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就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目前的中职生对就业是怎样看的呢?
(一)、中职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2、多数毕业生认识到只有强化专业技能,逐渐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已感到知识,学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继续学习的愿望,部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电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3、对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状况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同学仍热衷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偏向于条件优越的企事 业单位,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成功,甚至对今后的工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上述中职毕业生中的就业心理现状来看,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应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面对就业,中专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中专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中专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1、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想找一个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单位。其实这类学生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在中职生就业中较严重,其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由于同学们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连大学生找工作都困难,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在社会上是 立不住脚的。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决不能眼高手低,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做好。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个活太累、太脏、太简单、不适合我。
2、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不少中专毕业生一毕业就想找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存在眼高手低现象。首先,同学们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础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刚出校门的中专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点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两千、三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里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三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
3、缺乏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能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事实证明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实习生都受到各企业单位的好评,也为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对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现在的企业最看重的工作经验已不是首选,更多则是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和接受能力等等。其次就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他们的品行。我们现在的中职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同学不会为人处事,在校学习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旷课,老师批评时,不能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顶撞老师,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参加工作后一时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至于被公司辞退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做事始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有些同学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眼中无事,吩咐做什么事才动,否则自己不知该做什么,遇到问题不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张嘴就问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不高。
5、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些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他们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有些学生因自己专业技能不如其他同学,或因面试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些同学因职场竞争的激烈,和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给父母增加负担的想法,使自己无形中背负很沉重的压力,常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急躁,缺乏自我控制,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三)、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依赖学校会把工作岗位送到自己面前,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
3、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4、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祟,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5、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6、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困难。有的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创业对自己来说过于遥远。很少有学生表示出强烈的创业愿望。
四、中职生应为就业做好准备
(一)、中职生目前的现状
具体表现:—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心理素质不高,受挫承受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自律能力差。—逆反心理较重,对压制和说教有抵触情绪,对理性的心理沟通还比较容易接受。—追求时尚,贪玩,惰性强。网瘾、早恋等,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较大冲击。—攀比心理强,花费无计划,个人开支入不敷出,经济困惑大。—遇到烦恼的问题,渴望向他人倾诉,一般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当前职业学校地发展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尤其是生源素质下降得厉害,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分数决定命运的升学考试中,中职生已经狠狠地跌了一跤。其中 有不少同学在初中,甚至小学由于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已经被老师放弃教学,从而造成学生自己对学习已经放弃,主要表现在他们上课时没有听课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到了职业学校,虽然所学的都是新的知识,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先入为主的思想造成了他们对听课的自我封闭。把学习当成了一项任务在完成,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因为父母要求读书,才每天背起书包来上学。
2、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差
由于起点低,基础薄,所以我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在接受一年级的普高课程学习时,表现地相当吃力,听不懂课的人很多,自信心在慢慢地消磨掉。加上学习上没有恒心,没有吃苦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都比较弱,长期以往,造成学业上的懈怠、懒惰情绪,滋生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良倾向和习惯。
3、缺乏专业兴趣,不关心就业前景
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的“婚姻”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即使在职业班学习了,学生自身也没有强烈地意识要学好一技之长,反而相当挑剔,怕苦怕累,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
(二)、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课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 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就必须突出中职生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有条件的要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备后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
2、正确定位自己,转变择业观念
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因学历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中职生很难与大学生争饭碗,这样,所谓热门专业的“含金量”也就显得不足。广大的中专生应该明了:自己文化知识不比高中生好,专业水平不比职高生强,劳动技能不比技校生多。中专生的特长是综合能力、独立处事能力和理解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切忌择业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给自己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对自身各个方面的优势和潜在能力有深层次的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3、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关键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4、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做好这方面的心里准备,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 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实为我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摈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5、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从小到大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在校期间作为学生主要是提高素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为从业做准备,处于被关心、被爱护,组织和人际关系简单。而工作后,就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创造价值、形成绩效,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属于被管理者,组织和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会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就业时应树立的几个意识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中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初等密集型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有的不愿做工资较低,干活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的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我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历届毕业生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就的生动例子,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我们的做法是:在对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经常请一些往届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他们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在校学生。
2、打破体制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开拓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其实随着近年来国企改革和机关人事改革的进展加快,这些单位的编制普遍紧张,不少单位还面临裁员。同时,这些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等要求都很高,职校学生很难能在其中谋职。其实,有许多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等,在近年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下发展非常迅速。为使毕业生们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学校想方设法为你们提供相关信息,选择比较好的单位推荐同学们去就业,学校鼓励你们要敢于开拓创新,运用所学专长走自己的创业之路。
3、强化技能训练,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
在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时,多数毕业生认为是学历低,无经验,仅少量认为是专业技能不强。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择业 机会较多,每学期学校都联系许多单位,而且还有许多单位到学校要人,这说明行业中有很多适合你们的岗位,但有的同学在实习阶段却被企业除名了,这里除了同学们的工作态度外,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还是欠缺的。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手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同学们要树立竞争上岗的质量意识,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将过硬的技能作为求职成功的敲门砖。我校的做法是,广泛进行行业联系,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开设并加强行业广泛实用的课程,同时对任课教师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所谓师高弟子强。同时也要求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
4、练就求职技巧,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调查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技巧没有信心,对把握就业机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缺乏自信。因此,中职生需要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我校的做法是:在临近实习推荐的一学期,学校训练学生的礼仪规范,如何在求职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习求职应答技巧,善于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把自己推销出去。并利用就业指导课对同学进行教育和指导。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实际上,在面临择业和实习,就业过程中,中职生中依然还 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我们应该看到,少数人身上滋长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有些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其社会态度问题就暴露出来。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倡导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本校往届毕业生工作实践的成功例子,开展生动,有效的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等教育,要求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升华。我们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多种能力。
6、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继续学习意识
调查中,毕业生们对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了解等评价较低,同时感到自己的综合能力欠佳,大部分毕业生已开始关注自己的继续教育问题。我们知道,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中职生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仅凭已有的一点知识和技能去应付目前的岗位工作,很快就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要求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现有的知识与技术,还要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课内外各种学习机会,主动扩展知识面,并学会通过多种媒体了解和掌握一些科技新知识。同时,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也教育学生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抓紧业余时间进修学习,为自己充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7、要有浓厚的创业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合格的士兵。中职生不要妄自尊大,但更 不能妄自菲薄。现在正是中小企业、个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年创业的黄金时期。中职生有实用技术,有市场意识,有务实踏实的精神,完全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