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1、各医疗单位和X射线诊断科(室),必须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建立科室质量保证组织和制订本单位的X射线诊断质量保证方案(下称“质保方案”),质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和放射科(室)临床科(室)考绩的重要依据。
2、各医疗单位的X射线诊断科(室),应建立各X射线检查系统的评片标准和严格的评片制度;废片及重拍片要有记录,并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X射线诊断报告书写的内容和格式由医疗单位制定出一定的规范,并有审定和签发制度。市(地)级以上医院放射科的诊断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或主任授权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签发。
4、X射线诊断科(室)应有质量保证工作的各种记录、质量控制检测胶片等资料。至少保存五年,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
5、各单位购置X射线诊断设备时,应根据拟开展的诊断项目,对X射线诊断设备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设备订购合同上,应对防护及影像质量性能指标,安装调试及验收检测提出要求。
6、各单位使用X射线诊断设备应由生产厂家或通过考核合格持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生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安装者出具安装调试报告。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使用中的X射线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设备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必须进行验收检测,达到规定的指标方可继续使用。X射线诊断科(室)应对成像设备及器材定期地进行稳定性检测。
8、各级医疗单位应将X射线诊断设备的订购合同、产品说明书、各种检测和维修记录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
第二篇: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仪器设备的借用规则
1.若有其他人需要使用仪器,需向责任人提出借用要求,并服从责任人的安排。如对责任人的安排有异议,可向功能室主任反馈。2.各功能室需借用他室的仪器设备,须经本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借用。
3.本中心各功能仪器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时,须经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外借。
4.公用仪器应遵守先后的原则,有序使用。如因故取消,应事先向责任人说明,若无故违约,浪费时间,则需登记在册。
仪器设备摆放规则
原则上仪器一旦交由责任人负责后,应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不得随意摆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与责任人共同商定,使用完毕后归放原处。贵重仪器原则上固定摆放,不得移动。
处罚规则
对仪器使用人,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仪器损伤或损坏,应该及时上报相关人员,不得隐瞒,并承担相应的善后工作。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
第三篇: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陆良县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
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
(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仪器设备的借用规则
1.若有其他人需要使用仪器,需向责任人提出借用要求,并服从责任人的安排。如对责任人的安排有异议,可向功能室主任反馈。
2.各功能室需借用他室的仪器设备,须经本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借用。
3.本中心各功能仪器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时,须经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外借。
4.公用仪器应遵守先后的原则,有序使用。如因故取消,应事先向责任人说明,若无故违约,浪费时间,则需登记在册。仪器设备摆放规则
原则上仪器一旦交由责任人负责后,应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不得随意摆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与责任人共同商定,使用完毕后归放原处。贵重仪器原则上固定摆放,不得移动。
处罚规则
对仪器使用人,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仪器损伤或损坏,应该及时
上报相关人员,不得隐瞒,并承担相应的善后工作。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
陆良县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
超声诊断设备维护
目前,超声诊断设备在院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现在很多超声诊断设备进入了维护期。为了方便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对其进行维修,现根据多年的维护经验,把超声诊断设备(除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维护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借鉴。
原理分析:超声诊断设备一般都是由探头、超声收发单元、数字扫描转换电路(DSC)、面板及面板接口板、电源、放大电路及显像系统等组成。面板接口板对来自面板的开关信息进行译码并送至超声收发单元及数字扫描单元(简称DSC);该板同时产生灵敏度时间控制(STC)信号及增益(Gain)控制信号,均送至超声收发单元。超声收发单元实现超声的发射与接收、声束扫描、电子聚焦、动态聚焦。超声收发单元将经过放大检波的回波信号以及数字扫描转换单元(DSC)同步所需的信号送到数字扫描转换单元。数字扫描转换单元(DSC)对来 自超声收发单元的超声回波信号进行A/D转换后存入存储器,然后进行各种处理,并以电视扫描体制读出,再与需要显示的图形信号、字符信号符合成视频信号后,再经D/A转换,送至显示器进行显示。超声探头产生高频驱动脉冲根据键盘输入的信号在激励输出级产生相应的激励电压经换能器产生超声束射向人体,同时换能器接受由人体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经 过放大、滤波、整形后送到数字扫描控制器(DSC),完成超声信号的处理,然后,经显示电路传到显示器。字符、灰阶信号由主存储器中读出经D/A转换放大直接输出到显示器。在维修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和逻辑结构依原理分析出故障的可能部位,压缩故障范围。有针对性的测量有关参数、波形加以对比,或者在可疑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方法观察故障现象,迅速排除故障。
超声科举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为了迎接医院的评审,规范应急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1月26日下午5点,超声科医护人员在门诊三楼腹部超声室进行了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设置超声科医师在检查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紧急情况,超声科医师按心肺复苏程序确诊呼吸心跳停止指征,在心肺复苏抢救实施中,同时呼叫其他在场工作人员协助抢救,由护士拿来抢救药箱并建立静脉通道,其他人员电话通知急诊科和心内科值班医师协助抢救。同时通知门诊导医护士提供配备氧气袋的担架床。在相关专业医师指导下,将病人尽快送达急诊科。
通过本次演练,全体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演练的程序有了较熟练的掌握,切实提高了全科人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下面,就几例典型故障问题进
行解析。超声科举行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演练
故障开机,超声图像显示正常,后逐渐变模糊,最后消失。标尺、数字等显示均正常。重新开机,故障依然分析和检修:(1)若信号通道(探头、超声收发单元、数字扫描转换电路、放大电路及显像系统等)上任一系统出现故障,则不能出现正常图像。现在开机显像正常,说明该部分电路无故障。故怀疑面板接口板可能有故障。调节STC增益电位器,无效;用示波器观察STC输出,异常。关机,把面板接口板上的输入输出信号电缆拔下,并短接输入输出电缆。开机,屏幕上有不清晰的超声图像,但不消失。故断定面板接口板故障。
(2)故障板原理分析、检修:时基电路(555)振荡送到计数器,计数器在STC门控信号到来时复零,重新计数。计数器输出用来控制模拟开关,模拟开关于面板上的STC调节电位器相连接,并将信号送到差放、积分、放大电路,输出到主放大器板,用来控制住放大器的增益。该板故障,超声信号得不到放大,导致图像消失。
(3)用示波器等仪器对面板接口板逐级分段检查,最后测出是时基电路集成块(555)坏。换之,一切正常。
故障二:显示屏全黑,无信号、光栅,面板指示灯正常。故
障板原理分析及检修:
(1)将视频信号接到机器的外接信号口,显示器上有标准的模拟图像,说明显示器正常。若DSC板的输入信号正常,则说明收发单元正常,DSC部分有损坏;否则,继续向前推断检查。无信号、光栅首先说明DSC板的D/A转换电路没
正常工作。
(2)开机检查,DSC板的输入信号正常,用示波器测视频输出孔TV-M无正常信号波形。测DSC板的+5V电压,为零。断定电源供给电路故障。该开关电源由输入电路、自激变换、稳压保护及输出电路等电路组成。最后测的组成自激变换电路的Q1管损坏,换之,故障排除。
第四篇:合肥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合肥卫生局
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体系(试行)
为加强我市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监测规范》WST-76-2011及相关管理制度、诊疗常规、相关工作制度等制定我市医学影像质量评价体系。
一、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各单位应逐步成立统一的影像科,即普放、CT、MRI、介入融为一体的医学影像科室。设置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小组,在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负责科室设备、技术、诊断、护理等各方面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主要监督本科室在执行医疗护理卫生法律法规、医护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督促核心制度在本科室贯彻落实。
2.重视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建立科内质量安全、缺陷登记,对发生的缺陷及时妥善处理,指导改正,并及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3.每月进行科室医疗质量检查并记录。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医学影像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并进行监督,持续改进。
4.对本科室新职工、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本科室工作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及工作要求,并督促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5.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的的每位医护人员质量与安全考核将计入科室人员年终考核结果。6.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定期开展质量考核工作;协助科主任组织、实施质量与安全学习、培训工作;协助市质量控制中心对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细则进行修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反馈及总结。
7.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收集汇总本科室上一季度医疗质量信息,分析、评价本科室医疗质量。每半年将分析评价结果和存在问题,以及改进质量控制的意见上报至合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
二、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1.影像科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中级以上医师及技师、总住院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人数在3-5人或5-7人。
2.影像科各二级部门由影像科主任负责质量控制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3.质量评价小组成员中,技师主要负责X线、DSA、CT及MR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医师主要负责诊断操作、介入诊疗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疗质量报告的控制。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接诊及检查诊疗过程中护理质量的控制。
4.科内各种设备的日常保养责任均落实到人。
三、影像科室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放射诊疗的医师、技师及护理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
2.从事大型设备操作和诊断的技师和医师应取得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合格证。3.从事放射科诊疗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已取得技师资格,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
四、影像及诊断质量评价方案
1.科室定期或不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对抽查的技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记入每月的绩效考核。
2.图像质量评价每月最少一次。核查X线、CT、MR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等。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3.定期检查相关人员对于影像科各仪器设备图像的校正及检查整改记录。
4.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5.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质量失控现象,及时由质量控制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6.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抽查诊断报告质量,并对报告书写质量和诊断质量评估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7.除重点病例常规随访总结以外,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率。
五、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必要时正确标注摄片体位,以分辨前后位或后前位。
(3)用片统一,尺寸大小适当,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我科室影像质量控制细则之X线影像标准。(8)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二)CT、MR影像质量要求
1.根据临床检查要求和疾病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扫描范围、扫描参数、检查序列。2.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或部位。
3.选择合适窗宽窗位,如:头部外伤的头颅CT扫描必须有骨窗,肺部扫描必须有肺窗和纵隔窗等。
4.对于CT检查,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线剂量。5.增强扫描增强效果良好,有必要的延迟扫描。6.定位标识明确,一般信息完整。7.CT、MR照片应有定位相。
8.CT、MR照片排列顺序:横断位:躯干从上到下,四肢由近到远;冠状位:由前到后;矢状位:由右到左。
9.对不同检查部位的CT、MR影像质量标准,参照科室影像质量控制细则之CT、MR影像标准。
六、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 参照《病历书写规范》中影像报告书写相关要求。
(二)承诺出具报告时间
影像报告:急诊30分钟,门诊平片2小时,门诊CT、特殊检查和造影24小时内发报告。
(三)规范化书写要求:
1.一般项目填写:姓名、性别、检查号、年龄、检查日期、报告日期、住院患者填写科室、床号、住院号。报告医师签名或印章。
2.报告书写内容:检查部位、范围、方法与过程(根据具体病例要求,写出本次检查的解剖部位,照片的大小与张数;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注射方法、投照时间及方位;检查是如何进行的,说明检查次序的先后等);X线的检查及解释,按系统如实描述病变形态、数目、大小、位置、密度、结构、边界以及与周围关系等所有异常,同时提出重要的正常部分(阴性征象)。
3.诊断意见(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以及建议。
(四)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未按照规范化书写要求书写的。
七、影像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案及标准
(一)放射科登记人员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实收费,正确
登记各项信息。
(二)技术人员
首先按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仔细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不清时主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检查前主动告知患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防护,同时注意患者隐私保护。核对被检部位准确无误后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良好,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
(三)医师:
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和报告单资料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
(四)护理人员:
病人接待热情,窗口服务满意,检查前进行辐射防护的宣教,指导患者进行防护,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等意外事件应积极参与抢救,并做好记录。急救药品及器材定期检查记录。认真完成环境消毒感染监控。
(五)特殊造影或增强检查:
1.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2.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
3.影像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
4.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应根据情况通知医师、报告科室主任或相关人员。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造影前预防工作。
5.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注意防止出现碘过敏迟缓反应。
八、相关资料的记录、保存
1.影像科设备开关机、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质量评价治疗、重点病例随访与讨论、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随访符合率及讨论应有专门文字记录或有电子文档记录资料。2.影像资料应妥善做好备份工作。
九、影像科室安全管理
(一)医疗安全的保证
1.控制诊断质量,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准确率,除每月诊断报告质量评估外如日常发现明显失误导致的漏诊误诊报告应随时纠正;如导致严重后果的由负责人记录、总结并整理。2.对于危重病人,在技术检查和诊断性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必要时临床医
师陪同检查。如:对于脊柱外伤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搬动体位,避免脊髓损伤。颅底骨折禁止摄颏顶位等。
3.加强应急能力:科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并由专人定期检查及维护;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影像科室医务人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培训;对于各种突发事件应当具备应急预案,做到科室人员人人知晓。4.辐射安全管理
1)机器操作者能熟练地掌握机器的操作规程,防止辐射安全事故发生; 2)定期检测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状态; 3)诊疗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4)对患者检查部位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保护,尤其要加强婴幼儿、育龄妇女及孕妇的防护。
5)科室应在安全地带设置候诊区,确保候诊病人不受射线辐射。5.MR检查安全管理
1)对操作人员进行规定的强磁场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磁共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必须熟知和遵守本室各种安全事项;所有需要进入磁体间的各类人员应去除一切金属及磁性物品;操作人员给患者摆位时,最好面向大门站立,以防无关人员进入。
3)身体内装有心脏起博器、及神经刺激器者严禁扫描,并避免进入磁体间内;体内存有动脉瘤夹、人工心脏金属瓣膜、体内有胰岛素泵、体内铁质异物及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应禁止扫描。4)病人在进入机房前务必将佩戴的各种金属物,如钥匙、手表、耳环、项链、发卡、小刀、硬币、手机、磁卡、活动性假牙、假肢、义眼、皮带、腰带等留在室外,最好更衣,以免金属物被吸入磁体而影响磁场均匀度,甚或伤及病人。
5)如体内的金属异物(非活动性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6)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对进入强磁场工作场所的病人及陪伴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知识宣传,对敏感人群,如早期孕妇(三个月以内)避免或减少检查。在磁共振机房门口位置设立强磁场警告标志。9)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科室安全管理
1.主动配合医院保卫部门做好科室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保卫工作。2.科室各机房和库房应安装相关防盗、防火设施。3.定期检查科室设备、配电柜的安全接地,保证其可靠。4.经常检查科室的消防设施,确保能正常使用。
5.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勤于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阻止安全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三)设备安全管理
1.保持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达标,符合机器要求,清洁防尘措施落实。
2.每天开机前应仔细检查,保证设备处于安全工作状态,严防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机器“带病”工作。4.专人负责本科室各项设备的管理,定期维护保养。
5.严禁各类大型金属物体与各种抢救设备进入磁共振扫描室,如铁制的车、床、担架,氧气瓶,非磁共振用高压注射器等,以防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害,甚至危及人身安全。6.各种线圈导线,心电门控导线不能打折,成袢,亦不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及磁体内壁。
十、影像检查设备维护的质量评价
1.日常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对于X线机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2.设备定期维护:清洁并消毒机器表面;检查各电路连线,电路正常;检查网线连接,连接正常;检查滤线器,无损坏;检查工作站,工作正常;清洁机房卫生,监控机房温度、湿度。
十一、读片及随访质量评价
1.每日组织科室人员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根据随访结果、PACS调阅图像及相关诊断信息统计诊断符合率;对重点病例随访结果组织讨论并记录,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十二、影像科室质量评价指标
大型影像设备检查阳性率、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甲片率、废片率、设备运行完好率、报告书写符合率、影像科大型设备开机率应满足等级医院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第五篇: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院质控指标
医学影像质量目标考核
序号 项目 质控指标
数据 分值 扣分理由
执业医师资格(2分)CT/MR应用能力培训合格证(2分)人员资质(10分)高级职称比率(2分)中级职称比率(2分)技师与医师比率(1分)进修培训(1分)设备配置证(3分)放射设备质量检测报告(3分)设备 放射设备防护合格(3分)(15分)
使用年限为12年的机器数目(2分)设备使用完好率(2分)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2分)图像图片质控记录(4分)胶片质量及 图像质量标准 X线设备(DR、CR)甲级图片率(2分)(15分)CT甲级图片率(2分)3 MRI甲级图片率(2分)CT/MR是否使用含银激光胶片(5分)X线设备(DR、CR)检查人数(1分)胃肠检查人数(1分)检查人次及阳
胃肠检查阳性率≥50%(1分)性率 CT检查人数(2分)(10分)CT检查阳性率≥60%(2分)MRI检查人数(2分)MRI检查阳性率≥60%(2分)报告书写质控记录(5分)诊断报告质量 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10分)5(30分)外科住院病人手术病例数(5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5分)集体读片记录(5分)患者安全与服患者满意度≥95%(3分)务 患者防护(3分)6(10分)不良事件记录与分析(3分)放射警示标识(1分)质量控制 质控制度建设(5分)7(10分)质控记录(5分)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