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新课改,使每位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我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体会到新教材编的活,学生学得活。但面对着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新理念,一堂堂精美的观摩课,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对于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数学课,我困惑了……
困惑
一、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困惑二: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怎样实施算法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发现,学生们能想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具体使用时还是选择以前的方法。就拿我刚刚讲完的一节课《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中,学生在计算中,既可以按常规方法计算,又可以按简单算法计算。而本次教学提倡简单算法,而部分同学却还按着常规算法进行计算,并不喜欢或不习惯按简单方法计算。算法的优化也就谈不上了,怎么办呢。
第二篇:转型中存在的困惑
(转型中存在的困惑)我国的鞋类出口大多属于中低档产品,出口价格较低,这就使鞋类出口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国内产品同步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的创新,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国际反倾销适用范围加大,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标准的限制也影响国内行业的转行升级;实际研发能力不强,制鞋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比较薄弱,特别人才的引进和本地人才的培训;众所周知鞋革行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给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制革业;作为温州传统产业,温州鞋革产业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品牌、国际渠道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原材料、劳动成本上升,人才培养滞后,缺乏复合型人才、土地资源不足等系列综合型问题困扰企业的成长步伐。
(转型中的思路)要鼓励鞋革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加大节能、环保、功能型项目开发力度;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自主品牌,大力推进品牌培育与保护,推动更具创新的营销模式;抓住机遇加快重组步伐,夯实产品质量基层,大力推行设备技改、工艺创新等措施,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转型中实行的策略)
1、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鞋类产品的样式精美、质量好、品种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鞋类产品多样化设计与开发技术,吸收世界顶尖制鞋工艺等先进适用和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使产品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产品结构更科学合理、质量更优,使核心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制造水平,形成更大规模化的生产,保持企业在工艺装备上处于国际的领先优势;同时企业应大力开展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研究。要鼓励加快研究中心的建设步伐,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关,直接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在鞋类产品的技术、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达到过领先国际水平。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把技术中心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
2、鼓励企业健全和完善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或国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时尚度,使企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有实际意义的评价活动,比如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质量管理奖、质量信用评价等工作,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3、鼓励企业加快整合产业的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温州品牌的含金量和影响力,要努力探索先进的集群化模式,通过整合,形成共同发展。企业具体可以采取,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方法进行、内部化优势、市场网络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社会资本的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企业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企业要大力推行集中差异化战略,坚持“新优特”策略。推行“相关多元化”、“组织生态化”战略,让企业跟一个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适应力,有进化力;
4、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制造、开发技术、检验试验的信息收集、处理质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
5、鼓励企业推行有创新的营销模式,(诚信营销、全员营销、专家营销、超越营销、立体营销、混合品牌、捷营销)等。
6、鼓励企业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工作,要把“聚才”提升到企业战略角度,要强烈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资源中的第一重要的资源”。
要做到“实现优强大”只有“做优”,才能“做强”;只有“做强”,才有可能“做优”;而“做大”是“做优做强”的必然结果。企业要寻找转型需要的契机,从温州鞋革业整体来看,目前有大部分企业一直停留在贴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供销一体化,在采购贸易、品牌推广、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本站推荐)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时下的课程改革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勃勃生机。走进美术新课程,我们惊喜地看到,美术课堂散发着新的光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进行着改变。许多教师以新课标理念创新课堂,走出了传统的“两段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关注“发展”、关注“人文”,学生乐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不时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欣喜之余我也看到了一些偏激倾向。在我们所听的一些观摩、研究课中,有不少“新课堂” “貌似神异”,让人感觉是在上语文或是音乐课,没有体现出美术的特色来。我们的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其中美育的提出和实施,使我们小学美术教学益受到重视。但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正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应尽快找寻属于美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近来不断在提倡各学科的整合,我们需要让美术走向综合,但是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在教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要大整合而使美术失去它自身的特殊性。要坚持美术课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好的理念。
美术教育一直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传统的美术教学曾经以技法教学为主,带来的是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因此在新一轮的美术教育改革中逐渐减少了技法教学的含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到后来美术要求走向大综合,美术课的技法指导更加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整节课似乎只需要唱唱跳跳,欣赏感悟就可以了,等到学生作业时就会听到类似的声音:“老师,我不会画!”“老师,这可该怎么办呀。”“老师„„”这样的问题很多出现在上一些注重技法训练的美术课中。在热闹的场景之下,作业要求一出,学生拿起笔来能创作成什么样,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许多学校的美术老师都在感叹,学生的绘画创作技能严重下降,到了六年级时几乎没有学到什么,除了个别能力天赋都很好的孩子,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技能仍然停留在低幼水平。是啊,象这样要学生完全靠自己能力寻找突破那是多难的事情。并且自从多媒体教学出现以后,似乎所有的课都以能用课件为傲,其实作为艺术课能够让孩子亲身感受,亲手触摸的东西还是留下直观印象要比课件展示效果好。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现特殊性。
第四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宜君县高级中学
赵爱银
我校从2010年以“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六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用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惑。
六环节教学法使每位教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让英语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我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体会到教师讲的少,学生学得活。但面对着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新理念,一堂堂别出心裁的观摩课,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对于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英语课,我困惑了……
困惑一: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吗?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普通高中许多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程度,许多老师们都身有体会。不少学生往往是朗读张不了口,写作动不了手,学习语言“听、说、读、写”一样都不能叫高中刚刚接手的老师们满意。某些学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全,读不准。
虽然,我在教学时,为了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把问题设计的更简单明了,让学生先能听懂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基础好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 1 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而且致使基础差的学生永远以旁观者的角色进课堂,时间久了,老师自然就冷落了他们。
困惑
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他们不是为了通过合作探究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而是为了给自己或小组争名夺利达到讨好老师的作用。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默默无闻,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们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不积极。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参与者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 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
困惑三:怎样实施对英语新教材的教学?
1)评价标准: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学生的实际英语操作能力根本达不到教材要求的那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文化知识背景?都可以对这些话题有话说?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能运用教材所给出的topics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吗? 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和市级以上兄弟学校的学生是有差距的。
2)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外研版是一套比较理想的教材但不一定是一套实用的教材。根本没有既满足理想又符合现实的教材。由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原因,和人教版相比,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总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优越性,因而老师们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它应有的效果。
3)教材的取舍,困惑也多: 老师们不敢轻易决定。既然现在使用的新教材有和所在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实际生活背景相差太多的单元或者话题,甚至各个单元都有着和本单元主题topic不太贴切的内容,练习,那么对于教材的取舍,整合,无疑就是一个给每位老师提到了眼前的任务了。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可以认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是可以对一个单元的内容,篇幅甚至是几个单元的内容,篇幅进行大手笔的取舍,整合,那么到底应该对哪 些内容取舍整合呢? 真正到了取舍整合的时间,老师们肯定会犹豫: 说不定舍去的内容就是在高考中出现了。还有,怎么取舍,怎么整合,肯定也是个学问了。
困惑四:高三英语教学在升学压力下的困惑:
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高三一年的英语学习都是在复习和做题中度过,几乎没有新知识学习。外研版共8册内容,48个模块。我们普通高中只能完成到必修5的教学任务。在高三课堂上,鲜有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更不能体现六环节教学法了。学生本身也变得急功近利,他们希望从课堂上获得的就是有关怎样做题,怎样应试的指导,认为只要让自己分数提高起来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让自己学会做题的教法就是好教法。对待高一高二时期实施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消极抵触,文理学生都会把重心和精力倾向于史地政和理化生。他们认为这些学科能够达到短平快的效果。
困惑五:英语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如何接轨?
我校教师自宜川学习归来,疯狂英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苟雅琴老师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提高,成绩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虽然疯狂英语中的句型都出自课本,可是在教学中疯狂英语的记忆方法和手段还不能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整个学校洋溢学英语的热潮你想不学好英语都不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把疯狂英语的学习的热潮积极的发挥起来,多讲英语课堂用语,用英语解释单词、句型、课文和语法,用英语组织课堂活动。长期坚持用英语交流,耳濡目染。当然一个学校学英语 大气候的形成仅靠英语教师是不成的,需要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和花心思组织,利用英语黑板报、校园广播、英语学习竞赛等手段提供轻松学习外语的优良环境、创造更多听说、交流的机会,共同营造一个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说英语简单得就像说普通话,可以脱口而出。我想,只有到了这样的程度,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所有的英语学科的老师们才会比较轻松吧。
第五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课这十几年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矛盾问题我都在不断思索并努力寻求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至此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而新课程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授课形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我们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使目前的政治教学呈现出了新气象。从实践出发,在“三个维度”的整体中推进,通过政治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正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大力推广,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抓住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点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正在被我们教师所接纳,但是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陷。
困惑一:课改条件下关于政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于新课改被推广得轰轰烈烈,教师缺乏相对应的现实技能,加之社会压力、学校高考压力过大,使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中无法融合。教师陷入两难选择,处于边缘状态。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素质教育也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而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只念答案而不分析,或是纯粹为讲授而“讲授”,任由学生的喜好,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独立思考”。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正确定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强调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而是两者要更好的结合,相互促进、相统一。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大、兴趣广泛,他们的视野不仅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多地向课外拓展,所以政治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必须在教学之余,也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关注国内外的社会热点,能多角度,全方面分析问题。
困惑二: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高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只是二十多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会影响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炼重难点,要求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参与探究活动,并且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比如:我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讲到某村由于不重视精神文明所引发的后果,结合本县城存在的一些现状。我设置一个问题:假如大家是我们本县的县长,如何重振我县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文明县”?这时候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说明自己的主张,有学生说:“如果我是县长,我会发展本县的教育事业,把人才留住……”有学生说:“如果我是县长,我会发展本县的特色产业,比如:香蕉、芒果等,让这些产品打上中国烙印,推向世界,成为世界品牌。”有同学说:“吸引外资”、“举办三月三,提高知名度”、“治安问题是制约我县发展的关键”……学生的兴致很高回答也很精彩,迎来阵阵掌声,我也沉浸在学生的描述中,但是还要考虑到一节课的内容,所以只能对学生问题给打断了,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只能是留下了遗憾。因此,课堂不是满堂讲,而是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并在有效的时间里教师要协助学生把握重难点问题、考点问题,合理规划一节课的时间,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考验。
困惑三:学生自由、合作、探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体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接受能力快与接受能力慢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像对《文化生活》中的有些道德两难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探究问题后,让学生分小组相互合作、探究、说说他们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学生面临两难问题应如何处置?结果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说出自己是如何做的。而反应慢的学生呆坐一边默不做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局面,目前学校采取大班制教学,一个班至少有六十多名学生,一个一个提问吧,照顾不过来,同时也影响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主体的差异性,相应做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调整。高中生这段时期的自尊心强,同时也不愿服输,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我在课堂教学中举行“小组比赛”活动,如: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探究:在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时,你认为影响投票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要求各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的答案,这时候学生完全抛弃个人的沉默,一个接一个往黑板上跑,写出他们的想法,平时不积极回答的同学为了小组利益想不上去也很难,连平时反应慢的同学也会绞尽脑汁为其他同学出谋划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针对性的评分了,要适当地给他们鼓励但又不能给各个小组一碗水端平,不然学生觉得没意思也没动力,要有意地让他们留些“遗憾”才能够再次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就得留足余地了。在活动过程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协助,形成“以优带差”的氛围,相互帮助,带动整体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在新课程的政治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特点,政治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要改变这些状况,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双丰收”,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端正教学思想,这都需要在我们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