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考察报告
自从我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后,我就对自己有了些新的认识。做事要注重效率这个没错,但有些事情并不是光花时间就能见成效的,就拿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来说吧,它就是一个科学与艺术兼容的新兴学科。而没有立意新颖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是无法在此专业上有太大成就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首先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训练好扎实的美术功底;其次,守住一颗宁静的心,排除杂念,着力提高自身对艺术的修养及审美鉴赏力;再次,着眼长远,多多浏览名家名作,兼顾现实,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相关基础。
此次考察屏山、西递、宏村、南屏之行,让我获益不少,收获颇多。早日就对安徽世界文化遗产地——屏山、西递、宏村、南屏怀有一种美好向往,很想见识一番它的无限魅力之处。当然,对一种美好事物的欣赏,光用眼睛去观看,用现代数码技术去记录是远远不够的。某学者为徽州题词:“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去;想了解中国明清百姓生活,到屏山、西递、宏村、南屏去。”这足以体现了这里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屏山、西递、宏村、南屏的历史背景。
我们的第一站——屏山。
经过了两个小时汽车的颠簸,终于到了这次考察的目的地——黟县屏山。到达之后稍做安顿就参观村落,那么的古朴,小桥、流水、人家,最原始古朴的村落。北靠如屏青山、地处黟县盆地一角的屏山村,兼有山乡小镇与江南水乡的风景特色: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十几座单孔石拱古桥又弯腰弓背地跨河将它们紧紧相连。
这里秀丽的湖光山色、对比强烈的青瓦白墙、坚挺厚实的老砖古房,还有处处氤氲的文化气息,都让我的目光难以离弃。只要到过这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这里的美景的,这个被称作“桃花源里人家”的地方。
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屏山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这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屏山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远处望去,屏山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屏山古称长宁里,为舒氏聚族而居之地。屏山舒氏始祖德舆原居庐江,唐朝僖宗年间公元833年为避战乱,携家南逃。相传途中梦见仙人指点道:“逢长则止。”德舆一路跋山涉水,几经辗转,进入黟县盆地,来到了长宁里。只见这里北倚屏风山,东边则有困睡尖、吉阳山、三姑峰诸峰挺立;在屏风山与吉阳山之间由北向南流来的吉阳溪,和源于三姑峰的一股细流在村子东南角汇合,绕村
西流,在不远处汇入龙川河。看到这样的地形,德舆满心欢喜,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有山环绕以挡风,又有水环抱以聚气,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的风水定律,于是便决计在此地定居下来,更何况这个地方的地名中还含有“长”字呢
风水学论中有“山主贵,水主财”的说法,有意思的是,屏山舒氏家族的发展史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山主贵”,贵在旧时指业儒入仕做官。屏山村自古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确实从这里走出了达官贵人。族人舒荣都,明万历乙未公元1595年进士,授职中书舍人,后因政绩突出擢为御史。舒斯笏,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钦点主事,签分兵部。除了他们之外,其他名流,代不乏人。“水主财”,财即财富家产。屏山人也有不少经商有成者,他们取财有道,理财有方。村中至今仍存在的众多民居祠堂等古建筑,不正在显示着当年屏山舒氏财力的雄厚吗?
屏山村整个村落的布局也是有讲究的。村中的古民居、祠堂,密密匝匝,鳞次栉比。尽管吉阳溪穿村而过,但是这些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吉阳溪的西畔。为什么不沿着溪流大体上呈对称分布呢?其实,“河右为吉,河左为凶”,这是经验之谈。“河右为吉,河左为凶”中的左、右分法是以人横跨河流,水从背后流向前方,此时左手为河左,右手为河右。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河右为吉,河左为凶”的记载颇多。因此屏山舒氏在做房屋特别是建造族祠时,一定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屏山舒氏非常看重风水,认为风水与人生祸福、家族兴衰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村落布局和住宅基地,力求遵循风水定律,甚至墓地选择,也郑重其事,丝毫不敷衍。在胡时滨、舒育龄编著的《屏山旅游诗话》一书中,载有“调包计堪得好风水,朱娘子热葬发屏山”的传说故事,说的是嫁到舒家的朱娘子依据风水先生所言,在一块神牛宝地“热葬”,数十年之后,舒氏家族果然兴旺发达起来了。故事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
在这块风水吉地上,屏山舒氏世代致力耕读,勤俭持家,民风淳朴。明清之际,不少人外出经商,以诚待客,以义取利。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济困,行善积德。古人云:“好风水必以德求之。”千百年来,风水的神奇魅力在屏山的展现,无疑与舒氏家族一贯重视读书修身、行善立德分不开。
现在,屏山村正在大力开发古村落旅游,以显示自身的特色与价值,因为风水在该村确有一种神妙和玄乎。
在屏山住下一星期后我们就去了附近的一个古村落——南屏。南屏是那种还没开发完全的小村,民风淳朴,没有浓厚的世俗气。村落里只有一些出售小吃和古董的小店,其他什么都没有,村民生活得安逸,差不多与世隔绝。徽派建筑大体相同,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做工很精细的木雕和石雕。南屏虽深居山第,却也是各家各户门第井然,等级森严。古时的比较富贵的人家门楣高挑,做工细致;而一般人家就平淡无奇了。
贯穿村落的还有小溪,不止江南古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这边也不缺,而且更胜一筹,这边的水都是山间的水顺流而下流进村落,自然清冽洁净。村民们就在家门口的小溪里洗菜洗衣,考察时听着敲衣棒敲出的嘟嘟的声音,很是惬意。村中家中大都养些小猫小狗,我们进去的时候也是异常的热情,围绕着我们转了又转。安徽村落中的小路大都蜿蜒曲折,像迷宫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走迷路,对于我这个毫无方向感的人自然是很困难,所以便迷路了好几次,只能向村上的人打听去路,村民也是热情周到,有两次还亲自将我送到村口。
老徽州的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我对其历史背景有了如下一些
了解。
西递——位于黟县城东8公里处,属于黄山市,黄山脚下,它是一处典型地,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经数十年的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相传,历史上我负盛名的唐太宗的后代,流落到皖南山区,并形成了胡氏聚居村落,并在此土地上创造了辉煌。
这就是西递?高墙夹着深巷,这般沉寂,如此安详,我们所想见的帝王之村的风范呢?穿过巷子时,仿佛进入了中世纪的古堡,始终没有一丝光亮。幽幽的高墙并着沈沈的石板路,淡淡的星辉稀疏地游离在遥远无边的暗空。我们完全进入另一个时代了。
兴奋让我们半夜难眠,马的嘶鸣,透过清澈的夜风传了过来,明天,会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呢?我们都在想着,不知不觉,古村迎来了它的平常的朝阳了。我们却惊奇于这千百年如一的平常了。
这里的雾气很平常,淡淡的游丝般飘浮在空气中,无处不在。我早早地起了床,站在招待所房顶上。这是一个比较陈旧开阔的两层楼的屋顶,带队的卢老师比我们还早地在那里画画。四周是比较矮而连绵起伏的山脉,把西递装在碗里,但又不是很压抑的那种。
天空还只是灰蒙蒙的一片,古老的西递像裹在纱帐里酣睡的帝王。高高的马头墙被勾勒出浅浅而威武的轮廓仰天长啸。灰白的房屋辉映出变化多姿的色彩,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哪里是实,哪里是虚,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几个词儿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雾气缓缓地像是虔诚的朝圣者,轻盈又如超凡脱俗的绝色舞女。那么自然却又无序整齐,理论中所有的矛盾,似乎都在这里相互拥抱,和平共处了。相信处在这样的朝雾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暂时地忘却尘世所有的烦忧。
一会儿,同学们都来了,有的背了相机,有的拿了速写本,都惊叹于眼前的超脱,忘了手中记录的工具,只好相互安慰,还有机会,反正还有几天时间。
那雾却是要走了,恋恋不舍地还回头望了望,终于一丝丝地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太阳从树梢探出头来,柔柔睁开惺忪的睡眼,微笑地看着朝圣者远去,宣告了人间的到来。
西递的夜是美的,那种古老的美,没有车水马龙的烦杂,也没有霓虹闪烁的艳丽,就那样古朴的,不加修饰地存在着。如果要说有修饰,那便是这相宜的建筑和脚下别有情致的石板路。
白天要参观和画画、照相,晚上的时间全是我们自己的,一路逛过去,一些制作精巧的小玩艺和服饰别开生面地摆在店铺里,让人禁不住诱惑。还有不少的风味小吃,就在宗祠门口,我想在以前,这可能是大逆不道的,但现在谁也不会管了,只要白天不挡道也就足够了,何况,这些小吃,真的让旅途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有时候,也喜欢几个人一起走一走小巷子。让脚步击打着石板的节奏在夜的静谧里传得悠扬。那天我们走到水边的时候,听到一声猫叫,同学突然讲出一句,猫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吓得我们一个个毛骨悚然,拔腿就跑。尽管还没有看到猫的影子。要是在白天就不同了,我拍了许多以古墙为背景的猫,有晒太阳的、奔跑的,捉鱼的。毕竟,猫这东西,还是暗夜的精灵。
有月光的晚上,整个村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古树摇曳着阴影,斑驳的墙壁更显得古老和神秘。有人说西递的形状像一艘扬帆待航的船,而此刻,真的感觉到心在波涛里畅游。周围的山,都如同海中的巨浪,余下的,只有无尽的剌激
了。
溪水的流响在夜里更为清晰,清脆的声音像是合着节拍的舞步。水并不深,但镶嵌在西递这样的村子里是恰合时宜的,使它不会喧宾夺主,映衬着主体的完美。月光投在水面泛起的粼粼微波,游动着在石壁上投下若隐若现的影像。村子的周围是一大片的土地,收了庄稼的稻田已长满了青草,可以养马、养牛,晚上的时候,马的嘶鸣划破夜的空气,雄浑而清亮。远处的山也在阴影中沉寂地睡着了。只有星星,还在满空地乱跑,像是顽皮的孩子,我们是不行的了,一天的劳累,爬到床上刚聊不到几句,就都甜甜地进入梦乡了。
在西递的一段日子,浅略地了解了徽州的一些文化,徽州保存了太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村落,历经了这么多的年代,那里的人们似乎连生活上的作息都一并从祖辈上继承了下来,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时间在那里,似乎也捎不走更多的东西,于是我们才能看到,错过时光的流转,看到从前。徽州,有“一世婚姻三年半”的说法,男人们长年在外谋生计,即便成了家,也是三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在家中只能待上一个月,然后又要离开。这样算下来,一辈子的时间里,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三年半而已。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当然也为了防止“后院起火”),徽商们的房子全部都是高墙深宅,外墙上不开一扇窗,只在宅子里留有天井,取“肥水不留外人田,四水罩明堂”之意。而西递、宏村,都是这样一个徽商聚合的村落。
宏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牛形古村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上的一大奇迹。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故被艺术家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汪氏聚族而居之地。
信步走进窄窄的巷子,不必担心会迷失方向。一条涓涓清流,绕过村中的家家户户,只要顺着水流的方向走,就能一直走回到碧荷秀水的南湖。这条流水,当地人把它叫做“牛肠”,从修建至今,大约有600年的历史了,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这一水绕村,户户清泉的设计,当初是为了避免村里接连遭遇几次的火灾,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日常生活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水源。循着记忆中对那些扎染衣服和画的印象,我们冲进了几家店。挑了块彩色的披肩,叫老板披上,很是满意,拍了照,臭美了一下,哈哈,最终还是把它买回来了。
村子的正中央有一片半月形的水塘,取名叫“月沼”,这里常常是徽商妇们淘涣浆洗、垂泪思念的地方。高高的院墙,消磨了女们人的青春,也囚住了她们隐忍的心。年华逝去,徽州女人也只能一日复一日地在寂寞无奈中感叹着,生活着。只是如今,这个吸引了无数人的月沼,看上去显得那么浑浊,太多的游客显然不经意间污染了它。无奈的是宏村与西递不同,已经成了商业的奴隶。承包着的的人拒绝不了游客的消费,却也让月沼不可避免的黯然失色。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西递。少了烦躁,更多了份古朴。
考察作为一门课程,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初到宏村,看着那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房子,一座座沿着小河而建的小桥,心里由然产生了向往之感。首先导游带领参观了宏村全景,经过导游的历史讲解,我对宏村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承德堂——德义堂。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那一条条水圳——牛肠,静如镜面的湖水月沼——牛胃。被看作宏村的点睛之妙。
初到这里,便定了定神,不管生活条件如何艰苦,我都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为艺术是容不得半点浮躁之心的。当天上午,我们便背着作画工具—速写本,到达宏村的风水宝地——月沼。被这里的一番情景所感染和折服。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有为数不少的外国朋友,然而,更令人激动的是,这里河边上,小巷子里坐满各地美术院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坐在那里,在认真的创作,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细心地记录眼前这个神奇的地方,并为自己的未来描绘蓝图。
老师每天给我们指点作品,让我们在一天天的进入了状态。开始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考察。也掌握了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在取景方面也慢慢学到了一些技法。学会了选取各种美丽的地方,作为我们的素材,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学习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我在钢笔速写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也建立了自信心。我开始在速写时着要训练自己的速度,提高我下笔的准确性,及画面的美观性。
总之,在那个艺术与自然的环境中,给了我一些在学校不能得到的感受。我的考察之行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带给我们的艺术修养是不会过时的,也会在我的以后学习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安徽考察报告
风格实习考察报告
班级:环艺111 姓名:张舒涵
学号:201105014127 课程名称:风格实习
指导老师:岳璐
日期:2013.11.01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9日——2013年10月19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考察环境的了解:我们主要实习的落脚点安排在黟县宏村,以宏村为起中心,我们在实习的10天时间里参观考察了南屏,关麓,宏村,西递等古村落。黟县因黟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图一)。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图一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图二),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图二
一,村落布局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图三);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二,徽派雕刻艺术
图三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图四、五)。
图四
图五
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惊叹不已。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
三,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派建筑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这种建筑体系最大的优点是承重与围护构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墙挨着墙,屋顶挨着屋顶,在古代没有消防队,也无消防通道,一旦失火,便遭遇灭顶之灾。为了避免灾害,聪明智慧的徽州劳动人民在房屋建造中创造了徽派马头墙(图六),砌筑了高高的马头墙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封火墙,也称为防火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
图六
现代徽派建筑随着水泥、钢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消防设施的完善,防火力大幅度提高。马头墙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为了体现徽州文化的特色,皖南山区的现代建筑要求继续突出徽派建筑元素。原来防火作用的马头墙被视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不少现代建筑为体现传统特色,往往将传统建筑的局部特征符号照搬到现代建筑中,结果常常是与现代的审美理念桐悖,反而引起观者的反感。应该延续传统建筑特征符号的尺度比例,抽象变通地运用,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的模仿。
四,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徽派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人际的协调,以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图七)。它以风水的形式出现,通过建筑的择地、定位、布局来探求自然与人的最好联系,力求实现“天人合一”。无论是村落街镇、民居商肆,或是“水口”建筑与园林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充分显示出徽派建筑布局整体性的重要特点。图七
徽州民居受封建营造制度限制由很多的约束,虽然平面形式简单,但马头墙的广泛应用不仅使民居的立体空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给以活泼而富有生机的深刻感受。蓝天白云之下,青瓦白墙掩映在绿水青山、红花绿叶之间,如歌、如诗、如画,形成优美的村镇风貌和田园风光。在徽州民居中,内壁,还是门窗、天花、栏杆、柱石、檐口、屋脊等都有雕刻或者绘制的山水、物、花草、鸟兽 等 画 图,其 内 容 丰 富,构 图 活 泼 自 由,色 彩 清 丽 绝 俗,格 调 和 谐 优 美,拿马头墙来说,其本身外观看起来就像是马头,而在其侧壁上常常还有一些花草图案,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艺术性,又表现了自然美。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皖南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和旅游资源,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的经典元素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文化的大事,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弘扬徽派建筑风格,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
五,总结
在安徽写生,画了那么多的画,我隐约感觉到,艺术的氛围对一个设计者的影响,以及对设计出来的东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设计说到底在表现自己的灵魂,环境也就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自己。这就给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年轻的设计者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比如要求我们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可以做设计创意和技术,切不可沉湎于设计创意和技术、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等等。其实,任何东西都是个进化的过程,任何过去的东西都会被新的东西取代。在设计的思路里,我们不能墨守陈规,而是要展望未来,立足高远。没创新的设计不能说是设计,没有价值的设计他本身已经脱离了设计的根本。终有一天我们会感触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内含。设计的路还远着,我们只有一步一步的走,才能走到设计的彼岸。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设计的路上也才能正真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我想:在设计的路上走了一遭,却不留下点什么东西,还不如不走。何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他人的精力呢?另一方面;外在表现和内在素质是根本相连的。我们要时不时的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自己的灵魂修养,以及内在素质。去感觉下中国的渊博的文化,增添自己的文化内涵,那样设计的东西也才会有精神,有内核!没有灵魂的设计,就好比一辆没有方向的车,在怎么加速也不会跑到目的地!那么,再大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徽州之旅,我感觉是徽州膜拜之旅。更感觉像是一个人的旅程。我溶入到了这历史里面,感受到了中华远古的文化,以及人类的文明,潜移默化中,我对自己有了个认识,我对我只有了个定位。因为在这里,我归属那高高翘起的墙头,属于了那静静躺着的石板,属于了那饱经风霜的砖瓦,属于了那滚滚流动的历史,没有嘈杂,我只身漫游,神游天地间。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
第三篇:安徽考察报告
安徽考察报告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很庆幸学校能够安排我们去考察一些历史文化古迹,让我们亲身体验历史底蕴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今年四月份老师带领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赴安徽金寨县。众所周知,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歌名老区之一,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战略性返攻,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安徽省金寨县市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刚一来到安徽,我们就去参观了金寨县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我算是真正的感受到了将军县果然名不虚传。其中最著名的是洪学智,他从一个出生贫苦家庭没受过教育的人一步一步地自己奋斗出来为中国革命,中国的成立献出了一份不可磨灭的功绩。回顾洪学智的一生,他参加过中国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海南、抗美援朝战争。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三年专业的知识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素养。所以,在我们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去历史故地实地考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去考察不只是单纯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感受历史底蕴,重温当时的历史感情,体会历史意义。
1946年6月,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内战,经过仅仅一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长年的战争,解放区的生活开始变得异常艰难,老解放区的物质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已经无力承担战争的负担。为了建立新的解放区,进而支援新的解放战争,也为了彻底的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毛泽东向刘伯承、邓小平发出了千里跃进大别山,进而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指示。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人民解放军如果能占领大别山,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彻底打到国民党的统治,在那时期的每个人都以一种空前高涨的热情去积极参加革命战争,在我们去参观的革命博物馆中就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10万人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的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五分之一。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59人,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著名的红歌,就是由这里开始唱遍全国。在博物馆室内的长墙上挂满了诸位将军英雄的革命事迹,通过对他们事迹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的到当时革命战争条件的艰苦,他们英勇抗战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我仿佛重温了当时革命的历程。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剖析它的内在价值与意义。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从各方面,多角度的观看历史,更要能够正确的用一件历史事实去论证另一件史实。关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有人认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有反面观点刘邓大军共约12万人马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但立刻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结果只有6万人生还,并且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并没有吸引山东及陕西根据地的大批国民党军队,从战术上来理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的失败被随之而来的辽沈战役的胜利掩盖了。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一个失误。
那我认为任何一种历史观点都要有历史事实的支撑,不能单纯的从战略和战术上考虑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与失败、意义与教训,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结合历史背景综合考虑。它好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坏的一面给我们留下教训来借鉴。不管认为它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有一点,刘邓大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同敌人作战,他们的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作用的。
解放战争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极差、面临中外各方面的敌人的疯狂进攻及强大压力下进行的,它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别山精神依然是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断开拓、不断奋斗。
第四篇:安徽考察报告
安徽考察报告
一个城市只有充分发掘并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才能长久地提升城市的文化特色品位,在激烈的城市文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最具代表性的成熟的皖南地区的徽州文化,跨越千年历史,其内容广博、深邃,风格独特,涵盖整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安徽本地城市的厚重文化品牌,发挥了安徽优秀城市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
优秀的城市地域文化能够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城市建设时应坚持一边保护、一边利用的策略,深刻认识城市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规律、性质,发掘出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层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先带技术的创新,使地域文化发展成文化产业,成为城市次就的文化资源。走进安徽,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验安徽的民族文化,享受安徽的艺术美,呼吸安徽的乡村气息,从中感受不一样的民俗习惯,下面来细说我对安徽这次考察的感受。
安徽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每个时代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宗教文化。剪纸、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工艺美术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
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也成为众多设计师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次安徽行,我们去了西递、宏村….从这些旅游景点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刻书、版画、茶叶等特色使我们领略到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差异,下面来详细说明这里的文化与艺术的特点。
一.徽州的建筑。
走进宏村,一眼望去就是层叠有序,蔚为壮观的房屋,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有一种艺术美立刻展现在你的面前,似乎你都招架不住这样的美,房子的古老很容易让你想起电视剧中的江南景象,有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房屋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
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二.徽州的茶商
徽州多佳山好水,自古盛产好茶、香茶、名优茶。茶叶多了,除小半自饮外,茶农们将其大部销售外地,以度生计。休宁的炒青始祖松萝茶,黄山区的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驰名海外,享誉全球。在一过程中,我们都能品尝不同的茶,品茶的过程甚是享受,从中了解更多的关于茶的制作与泡茶方法,以及各种茶的来源。跟从导游,我们去看了当时那个时代最富裕的茶商人家,从中体会到茶叶在当时是多么的热销。
三.徽州的刻书
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你走进徽州你会发现,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会刻书,他们每天都会刻上那么一小会,也算是作为一种娱乐,他们的手法真是精湛,会让你叹为观止。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谷、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徽州古村落的人文关怀,即在徽州古村落中,人的位置得到正确的摆放,天人关系、人文关系及人际关系均能妥善处理,使人的主导地位得以确认。正是
这亲切厚重的人文关怀,激发了徽州先民无穷的创造力,从而构筑了异于其他地域的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村落和“徽学”殿堂。这也是徽文化形成和繁荣的直接内因之一。
宏村一行意义非常,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同时也领会到许多关于建筑,关于设计,关于环境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它的魅力将一直感染着你。不一样的接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悟,徽州行让我们受益不少,领悟这里的民俗文化,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调研考察组
2011年12月2日
第五篇: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指导老师:某某某考察时间:
3、25——
4、3写生考察时间:3月25日——4月3日
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黄山市黟县南屏、关麓、唐模、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西递、宏村。
写生考察内容:速写、建筑特色、风景、民族习俗等。
写生考察目的:感受徽州古建筑的特色,了解建筑构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
力以及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以后的设计之路上思维更加开阔,考虑更加全面,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提升。以下是我这些天所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第一站:南屏、关麓
第一天上午我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南屏。南屏村因南边有犹如屏
幛而得名。这个古村建于元明年间,有300多栋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排列,就像一个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而且每条巷都是狭长的如图所示。每条巷和每条巷的高低都不同,被称为步步高升巷。
南屏有祠堂群和古民居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群。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的“家祠”其中我们考察了其中的一个古祠堂。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进入祠堂,我们可以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精细雕刻和徽派祠堂的高大伟岸。里面精巧的工艺是古代徽州人们智慧的结晶。
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关麓,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有雄关之东麓,因此而得名。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这是一户姓汪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我们一一考察了这八家,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连接,形成一
个整体。整幢大楼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林立。
第二站:唐模
接下来我们到了唐模村,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唐模的宗教祠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里住着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他们大多建立自己的家庙,这种家庙一般称为“祠堂”。在特别崇尚程朱理学的徽州,作为“申述根本凡始之心,尽子孙孝情。”的祠堂是祭祖,正俗,教化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和法律与一身。也是宗族权利的象征。
第三站:牌坊群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廷兴旺做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
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明坊3座是:
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慈孝里坊上面镌刻“御制”、“慈孝里”字样,是旌表棠樾人鲍寿孙和他的父亲,即“父慈子孝”的牌坊。该坊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整个牌坊典雅古朴而厚重。明3坊其结构、规格基本相同,只是雕刻内容从粗犷简单的花卉到精致繁缛的鸟兽,有所不同。
牌坊是历史授予黄山的勋章。历史上,黄山(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珪、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第四站:鲍家花园
然后我们到了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她坐落在举世无双的棠樾牌坊群边,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
大,感觉这样的写生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