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小区管理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加强小区管理推动满意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促进了城市小区的快速发展。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现有各类居民小区110多个,居民13万多。但由于我市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小区管理水平有好有坏,一些地方环境卫生恶劣,纠纷矛盾不断,偷盗案件频发,既影响城市形象,也影响市民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区建设配套不齐,天生不足。由于规划没有超前性,或执行规划不严格,很多小区存在先天不足:一是小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留足物业管理和居民活动用房,多数小区就是留了一个门卫室,不方便进行物业管理,不方便居民生活。二是停车位普遍严重不足,致使小区车辆乱停乱放,车辆摩擦刮伤事件司空见惯。三是水电设施建设不合理,不便于管理,没有实行一户一表,致使因个别业主不交水电费,造成整个小区停水停电。
二、小区管理职责不清,矛盾重重。近年来小区内部不同利益主体引发的摩擦和矛盾逐渐增多,09年就发生多起因小区管理的内部矛盾到市政府上访的事件。一是业主委员会运作不规范,或缺位或越位,不能维护业主利益,一旦出现矛盾,居民动不动就到市政府上访。二是物业企业管理不规范,不能严格按合同和《物管法》兑现承诺或服务水平下降,居民意见大。三是业
1委会、物管企业、业主各自责、权、利不清,致使矛盾频发,直接造成物业费收取率降低,小区管理水平下降,如此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三、物管企业生存艰难,发展缓慢。一是费用难收。最好的小区能收到90%左右,差的收不到50%,碧景湾小区作为我市第一个高档居民小区,就有将近一半业主不交费。早城小区的100户居民就因为拒不交费被物业公司告上法庭。物管企业是微利行业,收不齐费,则无法正常运转;二是人员难聘。物管企业人员流动性大,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素质跟不上,而且行业工资待遇低,很难聘请到一些较为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很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的队伍;三是环境不优。居民对物业公司的工作不太理解,居民文明意识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对物管企业的指导支持不够。我市16家物业企业,有6家处于亏损,每年都有2-3家无奈退出物业管理市场,几家规模大点的物业公司都已退出或计划退出居民小区管理这个市场。
四、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一是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搭建违章建筑,影响消防安全;二是擅自改变房屋用途,利用车库、住房改建成麻将室、商店等,影响居民居住环境。有的甚至随意改变房屋结构,影响房屋结构安全;三是乱养乱圈。在小区内放养鸡鸭猫狗,占用绿地圈地种菜,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四是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有的小区开发商刚刚移交时,设施齐全,环境幽雅。但由于维护不经常,1-2年后,小区内绿化破损、路灯损坏等均不能及时维修。而动用维修基金,又很难按要求做到90%的业主签字同意。
安居才能乐业,小区管理涉及千家万户。加强小区管理,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一个整洁、文明、安全、有序、舒适的生活氛围,是每个居民的向往;加强小区管理,是提高社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物业管理作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消化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利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加强小区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能维护公共秩序,能有效减少入室盗窃、减少刑事发案率,能有效防止火灾、燃气、爆炸等恶性事故发生,及时化解小区内部矛盾。我们建议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为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完善小区设施上下功夫。一是新建小区要把好规划审查关。在小区规划时,必须配足物业管理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配足停车位等必要的小区设施。二是要把好小区建设和验收关,对于不能按要求建好配套设施的,规划、房产、建设等部门要督促开发商按要求落实,否则应限制销售和交付使用。三是对于城市老旧小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改造,逐步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推行物业管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四是加大违章建筑的处罚力度,坚决遏制随意违法违规建设的不良作法,确保小区功能的完整。
二要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市民素质上下功夫。没有文明的居民就没有文明的小区,更没有文明的城市,居民是文明小区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小
区管理水平。一是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培养市民道德观念,规范市民文明行为;二是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全体业主共同认可的《小区管理公约》,形成家家照办,人人遵守的自我约束机制。三是要积极推进《物管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使居民对自己的责、权、利有清晰认识;三是要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明小区”“和睦邻里”等评选活动,引导居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三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加强指导服务上下功夫。街道办事处要承担起小区管理的牵头组织作用,解决好组织协调缺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房产部门要加强小区管理的指导和服务,研究、制订和完善我市物业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政法、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创建平安小区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对居民小区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大对小区建设、设施完善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对乱搭乱建行为的查处力度;城管部门要加大对小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服务,督促业主和物管企业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电力、自来水等部门要加大对小区水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及时维护维修水电设施。
四要充分发挥物管的行业作用,在培育物管产业上下功夫。要使小区管理真正走上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物业管理是必由之路。一是要鼓励和扶持物管企业发展,对本地发展起来的物管企业从劳动用工、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使之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物管企业的管理。房产主管部门要规范物管企业的行
为,督促物管企业健康发展,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行业素质,形成加强行业管理的自律机制;三是完善物业管理的指标制度,允许外地物业企业进入浏阳市场,培养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四是督促部门单位自管的小区,逐步与原单位脱钩。要尽快完成过渡,实施规范的物业管理,建立一个公平的物业管理市场。
五要充分发挥社区协调作用,在文明创建上下功夫。要加大文明创建的力度,发动和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小区、文明城市建设中来。对基础条件好的小区,社区居委会应积极推动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选举有公益心、有热情、有能力的人成立业委会,解决业委会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发挥小区居民民主自治的作用。对老旧房、基础差的居住小区。建议政府对这类小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改造,逐步完善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增强物业管理效果。社区居委会可组织业主进行自营式管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业主基本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实现对住宅及其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酒店数字化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酒店数字化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百个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在拉开帷幕。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如何构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党组书记张新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各地‘智慧城市’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孤岛。”他建议,成立统一的智慧城市推进部门,加快行业标准的统一与规范,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和信息化孤岛,促进资源共享。
张新建告诉记者,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范,“智慧城市”的快速复制和规模推进受到了影响。“各地各部门各搞一套信息化系统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孤岛,城市基础数据难以共享,集成很难,无法发挥信息融合的综合效应。从运作模式上看,部门横向协同难,很多信息化工作往往是技术上容易解决,但机制体制上难以实现。”张新建对信息化孤岛的现象表示担忧。同时,他表示,上百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这就造成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由于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信息化开发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智慧城市”的智慧程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孤岛和重复建设这两大难题?张新建认为,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经验以供借鉴,需要国家强化“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规范,整体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具体来说,国家以及省区市可以成立统一的“智慧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城市”统一的信息化架构标准,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避免信息化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的产生。
“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可以先行试点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而形成全国可以复制推广的标准规范。”张新建表示,一点复制、全国推广,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较好方式,而在这方面,智慧城市的一个代表智慧酒店就可以先行发展,智能酒店的服务很宽泛,但是主要的服务中心还是要围绕客人来进行。虽然现在的一些智能化很高的酒店建造成本很高,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成熟,边际成本会下降,另外,智能化的酒店运营成本会较低,主要是人力成本的节约;与此同时,智能酒店的溢价会更高,因为能为客人提高品质更高的产品,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酒店设施对进行智能化的操作,满足顾客对精致生活的需求。“智慧e房”云技术酒店多媒体系统协助酒店打造最奢华的超五星级服务,立志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带到您的身边。
第三篇:文明城市建设知识问答(定稿)
福州市文明城市建设知识问答
1、我市各行各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答:学雷锋、献爱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什么?
答: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3、志愿服务活动“三关爱”是指什么?
答: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4、市民群众如何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答:向当地的志愿者注册机构注册,成为志愿者,由注册机构分配相关志愿服务任务。
5、今年我市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建设的宣讲道德的新阵地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答:开设“道德讲堂”。
要求:包括“六个有、五个一”。“六个有”:有组织机构、有责任人和联系人、有固定场所、有氛围布置、有规划流程、有活动记录。“五个一”: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
6、文明城市建设对公共场所、公共环境有哪些基本要求?市民应遵守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答: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文明有序
市民应遵守哪些基本道德规范: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不吵架斗殴,不讲脏话粗话。
7、我市“讲文明树新风”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答:主要包括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交通综合整治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优质服务提升活动、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等
8、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交通秩序整治?日常出行中,市民
1应遵守哪些基本交通规则?
答:大力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创建文明示范路、示范岗、示范公交线路活动,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交通公益宣传活动等。
日常出行中,市民应不乱停车、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隔离栏、不争先抢道、不超速行驶。
9、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窗口行业改进文明服务?
答: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流程、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推动志愿服务
10、福州市“美德少年”评选包括哪几类?
答: 2011年福州市评出6类(文明有礼、勤俭自立、诚实守信、尊老爱亲、助人为乐、尽责奉献)共60名美德少年。2011年7月起,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美德少年、争做美德少年活动。
1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洒扫应对”实践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文明小博客”活动、“节日小报”活动、“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12、网吧能否接纳未成年人?
答:不能
13、本市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做孝敬自立的孩子,不给父母添麻烦。
做尊师重教的学生,不给老师添麻烦。
做友善互助的同窗,不给同学添麻烦。
做遵纪守法的市民,不给他人添麻烦。
做文明有礼的公民,不给社会添麻烦。
14、文明城市对中小学校的周边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中小学校周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或以人工流产、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现象。
15、在公交车,乘客应该主动为哪些人让座?
答: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16、道德模范包括哪几个类别?
答: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17、“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要求是什么
答: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自觉做到言谈举止、公共场合、邻里相处、行路驾车、旅游观光、网上交流“六个文明有礼”。
18、当前全国开展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目标是什么?
答:食品行业无制售不安全食品,窗口行业无服务质量问题,公共场所无公德失范现象。
19、我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文明用餐、节俭惜福。
20、乘坐公交车时,乘客应遵守哪些道德行为?
答:自觉排队,前门上后门下,先下后上,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
第四篇: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 “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还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文明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此,需要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色文明消费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宣传和推进活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已经共同开展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项目”活动。通过理念宣传与实践互动,在城镇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通过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只有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城镇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局面。但如果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果就难以巩固,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基础。它不仅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目前,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美丽的城市、温馨的家园。文化兴,经济兴。
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第五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高度与深度
如历史长河的薪火相传,城市文明奔流向前,永无停歇;犹如不断生长的山峰,城市文明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2008年,历经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考验,成都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三年,成都在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创造了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异成绩,并顺利通过了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保持并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今天的成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今年的成都,踏上了新一轮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征程。这座城市,从未停止不断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的脚步。
去年底,成都提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提出“五大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今年初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如今四川省委确立“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成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指明了“主路径”和“主引擎”。
成都认识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归根到底就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城市文明的高度,决定着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高度。
成都相信,要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就要让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心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高度。
工作摆位:
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工作抓手
高度决定态度。
成都的态度,就是让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作为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集中具体的工作抓手。
这个态度,明确了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也就是说,成都要领跑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既要大抓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水平上大踏步追赶先进城市;又要大抓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文明风貌、市民文明素质上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发展环境改善。
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需要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是现代化、国际化的硬件支撑。所以成都要首攻交通、大兴交通,就是要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一座文明城市,毫无疑问都是生态友好之城、环境卫生之城,所以成都要抓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灭那些在眼皮子底下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将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一笔无形资产和城市财富。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民生问题解决。
一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成都,归根结底是一个宜人的成都。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就是要更多地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让全体市民共享更有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和归宿感的生活。交通与治安问题首当其冲,所以成都要力推缓堵保畅工程,要用“便捷化的交通设施+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人性化的交通服务”,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所以成都要织起一张全域覆盖、严密防控、反应迅捷、打击有力的“综治网”,来为成都市民安居乐业织好“安全网”。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现代市民培育。
市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文明素质就是城市的灵魂。所以,成都要加快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广泛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群众性道德教育活动,塑造文明城市的灵魂;所以,成都要把新成都人、新型农民和未成年人作为文明市民培育的重点群体,跟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步伐;所以成都要广泛发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现代市民在社会实践的身体力行中成长。
成都深刻认识到,抓文明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
现代区域竞争,核心就是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的较量。哪个中心城市拥有更强大的承载能力和吸附效应,具备更核心的竞争地位,各种经济要素向强极核、强板块流动的趋势就会越发明显。城市文明提升,与这种城市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成都的“五大兴市战略”,无论是交通先行战略,还是产业倍增战略,无论是立城优城战略,还是三圈一体战略,抑或全域开放战略,都是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个大大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过程。
基本思路:
大城市细管理
态度决定力度。
成都的力度,就是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践行“大城市细管理”的基本思路。
文明城市建设固然宏大,但不只是高举高打、大开大合,更有千头万绪,更要见微知著,正如涓涓细流方能汇聚成大江大海。
毕竟,现代化的大城市就是要细管理。没有细管理,就没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宜人成都,也没有城市文明的新高度。如果说“魔鬼在细节中”,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一辆乱停乱放的自行车,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影响着城市文明的大局;反过来说,“天使也在细节中”,一个文明的成都,也必定通过干净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文明礼貌的举手投足等细节来呈现。
这是成都的信念,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细管理。
细管理,意味着文明城市建设是个细致活,要精细管理、常态管理,不留盲点和死角。精细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制度来管理,用常态来管理。
细管理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官员提出了高要求,即必须要有更高的执行力。执行,最能体现能力;落实,最能检验水平。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缓堵保畅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表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公开信,承诺“尽最大努力,把交通建设对广大市民朋友出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不便降到最少”;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通过媒体刊发《致成都市民的公开信》,对因为地铁修建而交通受到影响的市民致歉,对市民的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这是人性化的细节。
尽量保障施工在夜间进行,能不占道就不占道,能少占道就少占道;根据工种不同,每天分两班、三班轮换24小时施工,人停机械不停,以此保证工程质量,并缩短工期„„这是施工上的细节。
成都市城区各交警分局全警动员,出动千余名警力参与疏导分流;道路上的交通诱导屏,提醒着出行的车辆避开拥堵的路口;公交车站的电子站牌,提醒乘客选择适合的车次;在封闭施工的路段,临时摆渡车方便了沿线出行的市民„„这是管理上的细节。
每一个细节都是文明的细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工程,也需要一个文明的过程。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被称为成都“史上环卫作业最高标准”的《关于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全区域全时段作业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中心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实行3班清扫,24小时保洁全区域全时段作业新模式。
大城市细管理的工作思路,践行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中。比如,3500多个城乡社区,都依托综合文化活动室设置了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巡演和现场交流、网络访谈300余场,有力推动了道德模范事迹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围绕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三个重点领域,诚信和道德教育全覆盖„„每一个细节,都闪烁文明的光芒。
细节,就是力量。
体制机制: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力度决定深度。
成都的深度,就是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践行“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
所谓大城市细管理,意味着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不只是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官员,也要细化到这个城市的每个人。毕竟,成都是全体成都人的成都,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家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所有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的共同责任。
毕竟,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
从源头来说,每一个市民的文明行为都在给城市文明加分,而每一个市民的不文明行为都在给城市文明减分。在很大程度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就是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减少乃至消灭不文明行为。因此,成都市文明办面向全体市民,开展“我心中的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活动,目的就在于制定一部传承历史文化、富有时代特征、切合成都特色、简明易记的《成都市民文明公约》,从而建立市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基础上的道德内生机制。因此,成都要表彰“道德模范·成都好人”,至今已表彰两届、46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用一把雨伞,为倒地猝死的路人撑起最后尊严,为生者撑起无限感激的成都“最美撑伞妹”甘璐,感动了网络也感动了中国。
从建设机制来说,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是深化文明城市身体力行的参与者。毕竟,公共管理本身需要成本,政府部门不是越大越好。社会自我管理,民众充分参与,是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的源动力。目前成都建立了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并积极推进社区和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20多万人,志愿者队伍达到5500余支,建成区志愿者注册比例达到9.9%。日前,“为交通先行送清凉”大型志愿者行动举行,就有数百名志愿者踊跃参与,到施工工地慰问奋战在交通建设一线的施工人员,给他们送饮品。
从监督机制来说,每位市民都可以成为不文明行为的“啄木鸟”。一方面,是市民的自我监督,另一方面,是对有关部门不作为或者不履职进行监督、问责。对于前者,成都媒体4月底发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绿标在行动”活动以来,短短3天时间,“环境卫生劝导员”报名就突破10000人!就后者而言,成都组建市民督查员队伍,每天按照测评指标,对中心城区全地域全指标进行检查,汇总上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问题。文明热线96110也发挥着全民监督的作用,及时反馈、派发区域和职能部门解决,监督评价解决成效。
从结果上来说,归根结底,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城市文明成果,也必将为全体市民一起体验共同分享。有更多的建设,就有更多的分享;想要更多的分享,就要有更多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搭便车”的人越多,城市文明程度也就越低;而身体力行者越多,也就意味着城市文明程度越高。
成都,是成都人民的成都。深化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是成都人民的成果。这充分激发了成都人民的热情。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度,最终决定着城市文明水平的高度。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执笔:成都商报记者)